中国历史上四个灭佛皇帝的悲惨结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1收藏

中国历史上四个灭佛皇帝的悲惨结局,第1张

一本佛教书里记录的对话。赵匡胤在五代后周担任皇军高级将领时,看到周世宗柴荣禁佛,菩萨铜像被毁铸币,便偷偷去拜访穿麻衣的和尚。赵匡胤问玛依和尚:“自古以来有灭佛的皇帝吗?”马懿答道:“何必问古人?请看柴世宗一家即将遭受的报应。”赵匡胤问:“我的主神武是聪明的,任命人才,日夜努力工作,并努力统一世界。他有唐太宗的风范。不知天下何时才能太平?”马懿曰:“甲子之年,天下定矣。”

于是赵匡胤又问:“古代皇帝灭佛的结果和大周相比是什么?马懿说:“北魏吴泰拓跋焘毁佛、拆庙、烧佛经、毁佛像、杀僧尼。七年后,被太监宗爱谋杀,父子不得好死;北周武帝宇文雍,毁佛经,逼僧尼返俗。不久,他得了一场大病,被彻底侵蚀了。他死时只有三十六岁,不到三年,他的国家就灭亡了。唐武宗李炎毁了世间的寺庙,也毁了佛祖。那年他因服用丹药过量中毒而死。他死的时候才三十二岁,然后黄巢起来反唐。"

赵匡胤说:“这个国家已经混乱了很长时间,人民已经厌倦了战争。灭佛不是国家之福。我该怎么办?”马邑曰:“有白气之征。不久,一个英明的皇帝将会出现。明朝圣帝的兴起导致了佛教的兴盛,代代相传。请记住我的话。”

果然如麻衣和尚所说,周世宗的柴荣在灭佛四年后猝死,后周王朝也很快被赵匡胤灭了。赵匡胤做了宋朝皇帝后,牢记麻僧的命令,修建寺庙,赏赐寺田,大力弘扬佛教,国家安定繁荣,佛教也兴盛起来。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侠一案”。灭佛的四皇遭到了恶报,结局很惨。没有一个正常死亡的,也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或者战争。四皇在人间的恶报应可见一斑。他们死后会发生什么?古籍中只记载了北周武帝宇文雍之死,其他三位我们都不知道。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北周、北齐时期,佛教非常盛行。北周武帝宇文雍上台后,认为和尚没有财产,不从事农耕,不纳税,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会影响他统一天下的大业。于是他颁布圣旨,“断了佛道教理,毁了佛经,让僧尼、道士还民。”圣旨下达后,立即执行。

圣旨所到之处,佛像被熔,经书被烧,佛塔被毁,寺庙成了俗家,僧尼都为民返俗。这时候很多和尚进京护法,向武帝陈述毁佛的过错,但是都被赶出了京城。公元577年,周武帝灭北齐后,向北齐境内颁布了废除佛教的圣旨,并下令在前齐国灭佛,寺庙全部被毁。

当时僧尼都不敢反抗诏书。只有慧远和尚严词辩护周武帝的恶行:“陛下恃王力,灭三宝。他来自邪见。不管这鬼东西多贵多便宜,陛下安全吗?”

周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

描述了这样一件事:隋朝十一年,大福寺的祭司赵文昌突然去世,但胸口有点热。他的家人不敢把他放进棺材,他很快就复活了。家人很惊讶,问赵文昌怎么了?赵文昌对家人说:“我死后,有人把我带到了阎罗王。颜问我‘你这辈子做过什么好事?’我回答:‘家里穷,不能立功。每天背法苑珠林就行了。“王艳听了我的话,称赞道,‘很好。你在阅读金刚般若经方面做得很好。颜立即派人带我,从京藏取金刚般若经。我把金刚般若经举在阎王面前,阎王命令一个人拿着经书站在西边,我站在东边让我背。我一字不差地背诵了一遍。颜很高兴,就派人送我回家。命令我从南门出去。

到了门口,只见武帝在门旁的房间里,被三重钳锁着。他打电话给我,‘你是我们国家的人,你来这里有一段时间了。我想和你说句话。我马上去见你。武帝说:“你认识我吗?”我告诉他,‘我曾经是陛下的侍卫。武帝说:‘你是我以前的臣子。现在回家替我告诉隋炀帝陈,我的许多罪过都可以解释了。只是毁佛之罪太重,不能赦免。我请求隋炀帝为我建立一些功德。我希望通过这些善行,我可以离开地狱。”我答应了他的要求,离开了。

当我走出南门时,我看到一个人的头发漂浮在大粪池里。我问导游这是怎么回事。'这是秦国的将军白起。他在一个坑里杀了40多万赵国士兵,犯下了滔天大罪。他被囚禁在这里,他的罪行还没有结束。"

赵文昌回到家就活过来了。之后,他把这些事情告诉了隋文帝。隋炀帝颁布诏令,中国人出钱让武帝周翻东西。设置了三天祭祀,记录了这些事情,写在金刚般若经。

首次法难是在北魏灭掉北凉后,北魏统治者面对错综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道武帝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推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屯田、发展农业、注意改善民族关系等,对佛教也较为宽松,故使佛教在较短的五六十年间,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好景不长,后因太武帝听信了道教的片面言词,说佛教是外来宗教,不可信之,不如本土道教好而真,再加上其它多种因素,他就断然放弃了对佛教的支持而转向道教,将年号也改为“太平真君”,并于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3月,悍然发动了大规模的灭佛运动,其运动之惨烈,着实令人可怕,逢寺庙就烧,见僧人不是被残杀,就是赶出庙门,强行还俗。当然,五台山寺庙也难逃此劫,同样被焚烧殆尽。这就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次法难。

  太武帝的灭法,从表面上看,已完全被禁绝,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公民的个人信仰问题,仅靠暴力行动或是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去打击是根本不可能如愿以偿的,往往是事与愿违。请看:时隔不到六年,文成帝继位后的第三年,就将太武帝的灭法措施全部废除,同时,推行了复兴和发展佛教的举措。他首先在北魏的都城平阳(今大同)附近,大规模地开凿石窟,接着在五台山被烧毁寺庙的废墟上大兴土木,如对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今显通寺)首先动工新建,特别是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对灵鹫寺又进行了扩建,在该寺周围又新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十二个院。他不仅在台内大修寺庙,而且在台外,也新建了不少寺庙,如佛光寺、嵌岩寺等。故而佛教发展之快、规模之大、僧人之多和寺庙经济的急剧增加,实令世人惊叹。据史料记载,到北齐时,仅五台山寺庙就增到近二百余处,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诏在五个台顶各建一寺,使佛教发展出现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

  第二次法难,是在周武帝建德三年,因黄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次年宇文护立宇文邕为帝,即太武帝,建德元年,新帝宇文邕杀了堂兄,自己独掌朝政,他为维护其统治,在兵制、经济等方面进行改革后,即首先向佛教开刀,后亲率六万大军进攻齐,齐亡后,北周统一了北方大部;周武帝(公元578年)死后,子继位,杨坚辅政,又宣布恢复奉行佛教。次年(公元581年)逼帝禅位,杨坚自立为帝,建立隋朝。

  第三次法难,盛唐时期,佛教发展很快,寺庙由政府赐田,并给以免税、免役等特权,从而使佛教的发展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二次高峰,如五台山的寺庙就猛增到近三百六十余座,僧尼人数最多时近万人,这时的五台山就已成为我国最著名的名山之一,也是名符其实的佛教圣地。尤其武则天执政时期,更是佛教的黄金年代,佛教居其它宗教之上,此时,社会上几乎形成了崇佛学佛热,社会人士大多数信佛,甚至有的弃官出家当了和尚。寺庙经济也急剧增加,据史料记载,寺院和地主财富,几乎占天下财富的十之七八。面对寺院经济和地方势力的恶性膨胀,致使国家财政吃紧,正当唐武帝束手无策之际,反佛代表人物唐奕站出来,用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揭露和批判佛教宣扬的唯心史观,并一针见血地说:人的“生死寿天”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他还把魏晋以来的反佛代表人物编为“高识传”作为反佛斗争的武器。唐武帝本来对佛教就很厌恶,这样下来,就更助长了他灭佛的决心,接着于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四月,下令清查全国寺院及僧侣人数,八月又令限期拆毁全国寺庙4600座和私立僧居四万多所,如五台山仅留下一个偏僻小庙南禅寺,命令僧尼全部还俗回家,使佛教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这就是佛教徒称之为的“会昌法难”。

佛教每次大兴,背后都是一个朝代的衰败,甚至灭亡。灭佛事件,是封建王朝自身对佛教寄生严重损害的本能反应。

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地的佛国佛族被敌人用残忍手段灭绝。

西域36个信奉佛教的国家灭亡。

大理国全民信佛灭亡,东南亚佛教国家全是殖民地。

在中国无往不利的佛教在印度却稀少,连印度人都知道释迦牟尼观世音真的会保佑你灭族,而且是无一例外。

释迦牟尼自己的国家被他国灭了,却在《仁王护国经》里,说只要诵持此经,就会有五个金刚保护国家,打跑侵略者。

无稽之谈,实在是滑稽。

《智慧本愿本戒上品经》施散佛僧中食塔寺一钱以上,皆二万四千倍报。功多报多,世世贤明,玩好不绝,七祖皆得入无量佛国。

《上品大戒经校量功德品》施佛塔庙,得千倍报;布施沙门,得百倍报。

《出家功德经》度一人出家,胜起宝塔至于梵天。

结起来:传教是功德 捐钱修庙是功德 劝人出家是功德

1000万人口左右的北周清理出4万座印度鬼神庙,300万不事生产的印度释种,佛教对生产力破坏是空前的。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若闻佛号,心中狐疑。於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

《地藏菩萨本愿经》未来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恶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妄语者,两舌恶口者,毁谤大乘者,如是诸业众生,必堕恶趣。

《大般涅盘经》若有不信是经典者。现身当为无量病苦之所恼害。多为众人所见骂辱。命终之后人所轻贱颜貌丑陋。资生艰难常不供足虽复少得粗涩弊恶。生生常处贫穷下贱诽谤正法邪见之家。若临终时或值荒乱刀兵竞起。帝王暴虐怨家仇隙之所侵逼。虽有善友而不遭遇。资生所须求不能得。虽少得利常患饥渴。

能谤,不能疑,不能不信,不然下地狱

若佛是对不信者睚眦必报,连自己都不超脱不能渡的心胸狭窄之小人,和基督教又有什么区别?

可以这么考虑!“三武灭佛”又称“三武之祸”,指的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这三次事件的合称。这些在位者的谥号或庙号都带有个武字。若加上后周世宗时的灭佛则合称为“三武一宗”。以上在佛教史中称“三武”之厄。110年以后,即公元955年,五代时期后周的周世宗又下诏废天下无敕额之寺院,毁铜像,收钟磬钹铎之类铸钱。合周世宗,称“三武一宗”。

你说的应该是南北朝北魏太武帝灭佛

魏太武帝的废佛行动,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弹压沙门,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养沙门,并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门,若有隐瞒,诛灭全门。翌年,卢水的胡人盖吴在杏城(陕西黄陵)起义,有众十余万人。七年,太武帝亲自率兵前去镇压,到达长安时,在一所寺院发现兵器,怀疑沙门与盖吴通谋,大为震怒,下令诛杀全寺僧众。崔浩趁机劝魏太武帝灭佛,于是太武帝进一步推行苛虐的废佛政策:诛戮长安的沙门,焚毁天下一切经像。一时之间,举国上下,风声鹤唳。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同司徒崔浩都很尊重信任寇谦之,也信奉寇谦之的道行。崔浩一直以来就不喜欢佛教,屡次劝谏太武帝,称佛教虚幻荒诞,在世上浪费财物损害百姓,应该把佛教的一切都除掉。宋文帝元嘉十九年(442年)的正月,魏武帝拓跋焘乘着车驾,浩浩荡荡地到道教的神坛前去接受符篆(是一种道教称为“天神”的文字)。沿途旗帜飘扬,旗子所用的颜色全都是道教崇尚的青色。

       后来,盖吴起兵造反了。魏武帝拓跋焘为了征讨盖吴,就来到了长安。他们进入一座佛教寺院,和尚们拿来酒给太武帝的侍从将官们喝。太武帝的侍从将官来到和尚居住的房里时,发现那里有许多兵器,便报告了太武帝。太武帝大怒道:“这不是和尚应该使用的东西,他们一定是同盖吴串通,想作乱的。”于是,命令手下将全寺院的和尚都杀了。

       魏武帝让人清查寺中的财产。清查财产的侍从们惊奇地发现寺庙中藏着许多酿酒的用具,还有许多各地官员和财主的财产也全都寄存在这里。更让人惊奇的是,堂堂的佛寺里,居然挖了地下室,地下室里面还藏了很多女人!崔浩曾劝说太武帝将世上的和尚全都斩尽杀绝,毁掉各种佛经佛像。魏武帝对崔浩的话本来不太在意,经过这场事件以后,太武帝接受了他的建议。大臣寇谦之感觉这样干不太妥当,极力劝阻崔浩,崔浩不听。他们首先杀了长安的和尚,焚毁佛经和佛像,并下诏给留台,让他通令全国,按长安诛杀和尚的法令去做。

       魏武帝在给各地下的诏书上说:“后汉荒*无道的昏君信奉迷惑人的邪伪之教来扰乱天道常规,这是自古未曾发生过的事。夸张荒诞的大话,根本不符合人的常情常理,在国家将要灭亡时没有人不受迷惑。所以,国家政治教化不能推行,礼教仪法遭到破坏,普天之下,动荡穷困。我按照上天的旨令,想要铲除伪善,消灭它的痕迹,保留真正实在的东西,恢复伏羲、神农时期那样的太平社会。从今以后,胆敢事奉胡神以及塑造佛教的泥像、铜像者满门抄斩。有关部门要通告在外地征战或驻守的各位将领、刺史,凡有浮图像和佛经等等的东西都必须销毁焚烧,和尚不管年纪大小统统活埋。”太子拓跋晃很喜欢研究佛法,他多次劝谏想让太武帝收回成命,但太武帝不听。于是他只好拖延时间,慢慢将诏书发下去,这就使远近寺院的和尚事先得到消息,各自想办法脱身,许多和尚幸免于难,也有许多人把佛经佛像收藏了起来。然而佛塔和佛庙等建筑,在北魏的时候基本都被清除完了。

      佛教的发展,给北魏的统治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和影响。经过拓跋焘的灭佛,北方地区佛教势力一时陷于衰落,直到拓跋焘死后,继位的文成帝拓跋浚颁布了复佛法诏,佛教才得以复苏并发展。拓跋焘灭佛,在北魏史上是一件大事,在中国封建史上也是很有名的。拓跋焘崇儒灭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并给以后的反佛斗争以深刻影响。

佛教传到中原以后,曾经遭到过数次毁灭性打击,第一次是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治时期,被称为“太武灭佛”。

给人感觉是与世无争的,但是魏太武帝对佛教大开杀戒,这是为什么呢?

佛教是古印度人创立的,东汉时传到中原,到了两晋时期,佛教已经非常流行了。北方几个政权如后赵、前秦等的皇帝和贵族都是佛教徒,特别是后秦统治者,对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十分推崇。莫高窟也是在此时修建的。

到了拓跋焘统治时,北魏的统治者也都信奉佛教。拓跋焘一开始也喜欢和高僧们聊天,觉得他们特别有见识。但后来当和尚的人太多,甚至征兵都找不到人,拓跋焘非常不高兴。于是他下令,50岁以下的和尚通通还俗,参军打仗。

拓跋焘最信任的大臣崔浩信仰道教,大讲佛教的坏话。在崔浩的建议下,拓跋焘开始疏远佛教。他还把自己的年号改为……太平真君。不过,这时候,拓跋焘对佛教的态度还不算太坏。

在崔浩建议下,拓跋焘开始打压佛教。444年,拓跋焘率军到关中平叛时,北魏禁止王公贵族和百姓私养僧尼。

一天,北魏将领闲着没事,去长安城的寺庙串门。大和尚们热情接待,北魏将领却意外发现寺庙里藏着好多兵器。他们把这件事报告给拓跋焘,拓跋焘怀疑和尚们是叛军的同党,于是下令搜查所有寺庙,结果发现……

大部分寺庙都私藏了兵器,弓箭刀枪、铠甲盾牌,一应俱全。不仅如此,附近地方官和土豪还把财物寄存在寺庙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和尚们不守清规戒律,还在房里藏了美酒。真是毁三观!这是当时的搜捕现场:

拓跋焘火冒三丈,立刻下令把长安城里的和尚统统抓起来。崔浩趁机煽风点火,宣称不该让老百姓信佛教。于是拓跋焘下令拆毁所有寺庙,烧毁所有佛像和佛经,禁止佛教在北魏传播。一时间,各地的寺庙被夷为平地,数不清的佛像和佛经消失在大火中。和尚和尼姑死的死,逃的逃。

佛教遭殃,人心惶惶。北魏太子信奉佛教,故意拖延执行时间,让远近寺院的和尚有时间逃走,幸免于难,还收藏了一大批佛经。

不过,这只是佛教遭殃的第一次。后面还有几次灭佛事件,分别发生在北周、唐朝和后周时期,和这次被统称为“三武一宗灭佛”。

唐武宗

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武宗在位时,任用李德裕为相,对唐朝后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武宗崇信道教,于会昌五年下令拆毁佛寺,没收大量寺院土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宗教迫害运动——唐武宗灭佛,会昌灭佛虽然只是短短六年时间,但其灭佛的根由早在“安史之乱”的时期就已经种下,更早我们甚至可以追溯到大唐初年,唐朝皇帝将道教始祖老子李耳尊为祖先之时。 由于毁佛成功,从而扩大了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在位6年,终年33岁。

历史上“灭道”一样屡见不鲜。佛教,道教,都是中国如今传播力,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在民间也是声名遐迩。很多人尽管未必是佛道两教的信徒,但对于一些神灵:观音菩萨,玉皇大帝,太上老君等等,也会专门供奉。

道教,佛教在历史上都非常的活跃,但是我们却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好像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有灭佛的,却没有灭道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统治者真的没有灭过道吗?答案是否定的。道教从发家开始,给人们的印象就不是很好。蜀中人士张道陵成立天师道,散播符水,托老子之名撰写经文,《后汉书》是怎么记载的呢?

“造作符书,以祸百姓”。可见,张道陵这个道教公认的祖师,当时也不是什么“清心寡欲”的善茬。后来,他的儿媳妇,出卖色相给益州太守刘焉,换取了张道陵的孙子三代天师张鲁坐上了汉中太守的位置。

张鲁在汉中盘踞一方,杀害了朝廷的使者,开始“拥兵自重”,后来被曹操所灭。另外,东汉末年,还有一次更声名显著的道教造反运动:黄巾起义。最后,皇甫嵩用十万道士的人头铸就了京观,彻底镇压了黄巾军。

这应该是历史上最残酷,也是最暴力的一次镇压宗教事件,也算是“灭道”。后来,两晋时期,南天师道的教主孙恩,卢洵,也是拥兵造反,甚至杀害了很多百姓,连女人和小孩都不放过;

晋朝官方,则以雷霆手段灭了南天师道的教团组织。可以说,“灭道”在中国历史上,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明代龙虎山第四十六代天师,叫“张元吉”。《明史》里,他可是无恶不作,打家劫舍,和土匪没什么区别;

这也直接导致了正一教受到军队打压,在明代衰落。

中国历史上四个灭佛皇帝的悲惨结局

一本佛教书里记录的对话。赵匡胤在五代后周担任皇军高级将领时,看到周世宗柴荣禁佛,菩萨铜像被毁铸币,便偷偷去拜访穿麻衣的和尚。赵匡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