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语言文字有着怎样的历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怒族语言文字有着怎样的历史?,第1张

怒族的语言文字是由四个不同的民族所组成的语言文字。今天的怒族是由:“西藏自治区的瓦龙乡和云南省的贡山独龙族的怒族结合在一起的阿龙族,现在称为贡山怒族;云南省的福贡县和鹿马登乡怒族结合在一起的阿怒族;今天住在云南省匹河怒族乡的怒苏;和现居住在云南省兰坪区的澜沧江两岸兔儿乡的怒族所组成。”听上去十分的拗口复杂,其实总结起来也就是由贡山怒族、阿怒族、怒苏族、怒族。这四种民族的语言组成了今天的怒族语言文字。那怒族的语言文字为什么是由这四种民族所组成的呢?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

一、四个民族所适用的语言都是属于汉藏语中的藏缅语族。

而且在这四个民族中,怒苏族的语言和怒族的语言与现在云南省彝族的语言十分相近。但是贡山怒族和阿怒族的语言与彝族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今天的怒族语言主要分为两大类。与彝族语言相近的为一类,与彝族语言不相近的为另外一类。

二、四个民族的往来十分的频繁。

这四个民族都与藏族、白族。独龙族等等几个民族挨得近所以彼此之间的往来也非常的频繁。还经常在一起通婚,加上语言非常的相近,慢慢的这些语言就被今天的怒族给同化了。所今天怒族周边的那些少数民族的语言,可能略有所不同,但是都差不多了多少。不过怒族有一点与其他民族不太一样,那就是怒族的语言仅仅只停留在嘴上,怒族的祖先们没有发明文字,一直都是靠嘴口口相传到今天,都没有什么文字记载。一直都靠说话来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数字方面一直还停留在古代“结绳计数”这样的一种最原始的方法来记录。

  摘 要: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民族文化绚丽多姿,拥有丰富灿烂的神话、史诗、故事、传说等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云南文学创作的源头和基石。建国后,少数民族文人文学得到了长足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的少数民族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全面展现了云南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云南乡土文学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云南,乡土文学,民族特色

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云南乡土文学专题研究”(课题批准号:HZ1111)。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在全国的56个民族中,云南就占据了其中的25个,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堪称悠久漫长,民族学研究表明,早在氏族社会时期,云南就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他们是云南最早的先民,秦汉时期总称为“西南夷”,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写有《西南夷列传》一篇,记述了我国西南(包括今云南以及贵州、四川西部)地区在秦汉时代的许多部落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风俗民情,以及同汉王朝的关系,是研究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重要史料。

特殊的地域位置、多民族杂居、各民族历史文化交融与交流,形成了云南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民族都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殊的文化形态,从语言、服饰、建筑、饮食,到宗教祭祀、婚丧嫁娶、节日仪式等各方面,无不带有本民族鲜明的历史文化印记。这些文化体系既是各民族进行自我识别的重要方式,又共同构成了云南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成为云南文化中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在云南文学谱系中,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形式上十分丰富,主要有神话、史诗、传说、故事、叙事诗、歌谣等。云南独特的历史发展形态,为各种民间文学的兴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神话为例,“中国的神话,北方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南方,而南方尤以云南最为集中。云南各民族的神话数量之多,种类之富,是中国的其他任何地区都无可比拟的。” 何以会形成如此盛况?究其根本原因,正如马克思所说,神话是人类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的产物,云南的很多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处于原始社会状态,所以当世界上的大多数神话都已尘封进历史的记忆中,云南民族神话却仍然据有生存的土壤。云南各民族神话的丰富性还表现在类型上,以创世神话为主体,“涉及开天辟地、万物起源、各种自然现象的解释、图腾及自然崇拜等原生性神话,也有文化发明、习俗行为模式形成、迁徙创业等衍生性神话。可以说,世界上主要的神话类型都可以在云南的民族神话中找到实例。” 由此可见云南民族神话的存在历史的悠久和形式类型的多样性。神话、史诗等这些主要依靠民族记忆、口头传承保存下来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是云南文学的宝贵源头和创作基石,它的精神和气脉深深渗透进了后世文人创作之中,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养分和素材,也使得他们的作品天然地带上民间风味和民族色彩。尤其是弥漫在神话史诗、民间传说中那种敬畏天地自然、追求天道合一、崇尚辛勤劳动、弃恶扬善、歌咏自由自在的生命状态等精神价值体系,一直是云南文学创作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与历史悠久、积累丰厚的民族民间文学相比,云南的少数民族文人书面创作要晚得多,在这方面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一直到新中国解放以后,由于国家对民族文学艺术工作的重视,云南少数民族文学获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突破,很多民族开始出现自己的本民族作家,并迅速发展。少数民族作家的迅速成长和发展是新时期云南乡土文学一个重要的标志。李乔堪称是开创当代少数民族书面文学写作的第一人。他与四川的马识途、艾芜,贵州的蹇先艾,被文坛称为“西南四老”。李乔是云南红河州石屏县人,彝族,是中国当代彝族文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乔自幼喜爱文学,青年时代尤喜读左翼文学作品,从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30年,创造社征无名处女作稿,李乔以小说《未完成的斗争》,反映云南个旧矿工的苦难生活,荣获处女作奖。真正为李乔获得巨大声誉并奠定他在文坛地位的是写作于解放后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欢笑的金沙江》(包括《醒了的土地》、《早来的春天》、《呼啸的山风》),通过凉山彝族人民从争取解放到民主改革、平息叛乱整个曲折历程的描写, 反映了彝族人民解放后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革,堪称反映彝族人民的历史命运的长幅画卷。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对凉山彝族的历史变迁、生存环境、节日习俗等均有所表现,是当代云南乡土文学的重要收获,也是中国当代乡土文学、少数文学的重要篇章之一,各种少数民族文学史和中国当代文学史都对其有专门评介。除李乔之外,刘澍德、杨苏、王松、陈见尧、王梅定等也是1949年建国以后活跃在文坛的云南本土作家,他们创作以小说为主,《归家》、《没有织完的红筒裙》、《革命买卖》等作品取材于云南乡土生活,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云南各族人民与时代紧密相连的命运,民族特色极为鲜明,是云南当代文学中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

自李乔等少数民族作家在建国后开启了以少数民族作家身份写作少数民族尤其是本民族题材的先河之后,基本上云南的各个少数民族都相继出现自己的民族作家,在新时期尤为突出。这个群体主要集中在彝族、哈尼族、回族、白族、纳西族、景颇族、傣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代表作家有彝族的李乔、李纳、张昆华,哈尼族艾扎、存文学,回族白山、马宝康、白族景宜,景颇族石锐、岳坚、岳丁,傣族征鹏、帕罕,拉祜族娜朵、张克扎,佤族董秀英、聂勒……少数民族作家的大量出现,不仅丰富了云南文学的创作,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改变了众多少数民族历史上没有书面文学的缺憾,意义深远。这些少数民族作家对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和现实生活有着比旁观者更为直观深入的认识和体会,能站在历史的高度,在文本中叙写民族的兴盛变迁、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作品更容易获得普遍的民族认同。因此他们的创作,民族风、乡土味更为淳正,作品大多取材于云南偏远的山寨乡野,以较为真实的手法反映了云南各个少数民族在历史风云中的生活、思想变迁,作品中往往穿插着关于民族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很多作品兼有文学、史学、宗教学、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提及彝族文字的历史, 不得不提到的便是至今都没有被学者们定论的彝族文字的起源。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6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次方言,25个土语。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地区和方言不同,彝族支系繁多,有许多不同的他称和自称,主要的他称有「 ”夷”「 ”黑彝”「 ”白彝”「 ”红彝”「 ”甘彝”「 ”花腰”「 ”密岔”等。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广大彝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鼎彝之「 ”彝”作为统一的民族名称。 有关于彝族文字的起源有着很多的传说,根据彝文典籍所记载的一种说法是「 ”创世供奉祖先,发明了天地根源,并创造了彝族的象形文字”(贵州《西南彝志》),并且在该典籍中的另一篇文章亦有记载,说彝族文字是一个名为伊阿武的人所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字,据说此人通晓天文地理,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除此之外,根据汉文文献的记载《新纂云南通志》当中所说彝族文字是由汉代人唐阿珂所创造。 彝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自己的文字——彝文。彝文起源时代久远,是独具特性且发展完善的传统文字。彝文首先表现于拥有载体形制多种多样、卷帙浩繁、内容丰富的文献。 彝文指的是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彝族人使用的文字,又叫「 ”爨文”「 ”韪书”。明清两代不少书里说,这种文字「 ”字如蝌蚪”「 ”字母一千八百四十”。根据民间传说,彝文的历史非常悠久,但最兴盛的时期是从明代以后才开始。 流传和遗存彝族地区的彝文文献载体形制主要有岩书、布书、皮书、纸书、瓦书、木犊、竹简、骨刻、木刻、金石铭刻、印章等,其中绝大部分为纸书。根据纸质和极少部分所署的抄写年代可知,彝文文献多形成于明清时期。但不等于说彝文文献都首撰成书于明清。除续修的谱牒、部分金石铭刻以及汉文古籍译作等彝文文献之外,绝大部分彝文书籍,特别是彝族毕摩(祭师)传统用于各种祭祀的典籍,是按世代流传下来的内容与格式,从原非纸张为书写原料的典籍上转而传抄成纸书,即绝大部分彝文文献成书年代远不止于明清时期。 现存彝文文献,有云南红河州境3000多年前原始岩画组合画面中的彝文岩书、西汉时期的云南昭通彝文铜印(堂琅印)、蜀汉时期的贵州「 ”妥阿哲纪功碑”、南宋开庆己午年(公元1259年)的「 ”拦龙河碑纪”等。 在彝族历史上,彝文文献从它产生那时起,与其紧密伴随的即是天灾人祸的无情摧残,其中尤烈者为历来的焚烧,但它毕竟是植根于中华民族顽强的自我意识之中,终究「 ”野火烧不尽”。幸存的彝文文献,除石刻在贵州境内尚存二百六十多块、云南境尚存七百外,纸书等类型文献,国内有关部门及英、法、美、德等国收藏的数量,据粗略统计,总计约有一万二干余册,尚有约五千多册仍存于彝族民间。 根据彝文典籍记载,在原始时代彝族曾有过图腾崇拜,相信人类与动物、植物有着血缘关系。目前彝族社会还存在大量的图腾崇拜遗迹,主要有竹崇拜、葫芦崇拜、松树崇拜、粟树崇拜、动物崇拜等。云南、贵州、四川彝族地区许多村寨都有自己的「 ”神树”「 ”神林”。云南哀牢山自称为「 ”罗罗”的一支彝族就把虎作为自己的祖先,「 ”罗罗”即其语言中「 ”虎虎”的意思。每家都供奉一幅祖先画像,称为「 ”涅罗摩”,意为「 ”母虎祖先”。 古彝文是彝族至今仍通行的表意文字,是一种原生的古老文字。彝文典籍的内容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医药、算术、地形、地貌、生物、农牧等无所不包,其中还蕴含着大量的生产与生活的技能和智慧,是彝族人民开发利用所在地自然资源的经验总结和科学的结晶。 内容来源:多彩贵州网、贵州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彝族网等

在我国云南丽江的纳西族,创造的东巴文字,被称为活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象形文字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纳西话叫“思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留记在木头石头上的迹印”;二是“木石之痕迹”,可引申为见木画木,见石画石。因这种文字大多只由东巴掌握,用来撰写经典,所以又称它为"东巴特额",意即东巴文。

云南独特的民俗文化 10分 云南十八怪

云南由于其独特的地理风貌,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奇特的风俗习惯,产生了许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奇异现象,随着远来的游人、匆匆的过客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暂的足迹并离开之后,他们所耳闻目睹的那些奇闻异趣也逐渐流传开来,并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传下“云南十八怪”、“云南二十八怪”、“云南八十一怪”等说法。

云南第一怪鸡蛋用草串着卖:老乡们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篾或麦草贴着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云南第二怪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的许多地区,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故夸张说3个蚊子一盘菜。

云南第四怪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云南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着吃,颜色白如雪,像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云南第六怪背着娃娃谈恋爱:少数民族期盼人丁,成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云南第七怪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云南第八怪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昆虫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姑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互娘,而把姑姑与娘娘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接壤,而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

云南第十一怪老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都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新鞋后面补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

云南第十三怪火车没有汽车快:由于有许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云南第十四怪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品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云南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带:云南的妇女们历来勤劳,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们来干,而男子们相对来说却比较清闲,大多都呆在家里带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花生蚕豆数堆卖:旧时滇省民风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就是秤一杆。

云南第十七怪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盆。

云南第十八怪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

云南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景观: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 、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富饶的云南,是祖国西南边疆的一块宝地,它土地辽阔、山川壮丽、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元谋人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里是中国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口岸。云南有10个国家级风景区,48个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海拔6740米终年积雪的高山东省,至今无人能够攀登顶峰;不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喀斯特岩溶地貌开成的石林以及九乡溶洞等奇观。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 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

云南名族风情文化有哪些?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根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分布的数据,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其中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民族有26个,除汉族外,少数民族有25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其中云南的世居民族有15个: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全省总人口约4192万人(1999年),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3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在2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彝族,有400多万;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仅5500人。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

根据语言发展的历史和语言之间语言要素(即语音、词汇、语法)的异同,可以把语言划分为语族、语支等各种类别。若把历史同出一个“基础语”(即母语)的许多语言归为一大类,则称为“语系”;同一语系的语言,根据语言之间的异同,又分为若干“语族”;语族之下分为“语支”;同语支的语言关系最密切,保留的共同点也最多。语支之下又包括若干语言。

按照语言的分类法,云南境内的25个少数民族语言可划分为2个语系、4个语族、11个语支。现将这些民族语言系属分类及其有关历史文化介绍如下。

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涉及艺术、道德、哲学、宗教以及文化的各个方面;民族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积累、传承的。 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包括:文化多样性、封闭性、乡土性、边缘性、兼容性以及亲和性等等。

1、云南饮食文化

云南民族饮食文化具体表现可归为器、形、艺、俗。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3餐饮器具,二是民族器具;形主要指餐饮菜肴形状与用料;艺及民族烹调技术,包括烤、焐、舂、盐煽、腌熏等;俗指的是饮食具有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双重含义。

2、云南的建筑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各式和样。云南民族建筑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融

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3、云南的交通文化

交通文化是交通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在长期的建设、运输和管理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广大交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具有现代意识和行业特色的使命、愿景、精神和价值观,以及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展现各自外在形象所遵循的价值理念。

4、云南的节庆文化

云民族节目也丰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则是 多民族所共有。大致分为宗教祭祀性节日、生产活动性节日、纪念庆祝性节日、社交娱乐性节日。 较著名的节日有: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纳西族的三朵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 僳僳僳族的刀杆节等。

5、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

在云南丰厚的文化土壤上,不同的历史积淀形成了每一个民族自己独特的艺术。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近20年来,随着人们对云南少数民族艺术的关注,掀起了一股追寻民族文化的热潮,云南25个少数民族形态多样、绚丽多姿的艺术也得到了大家更多的关注和探究。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博大精深;想要有更多的了解,就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云南风俗文化 云南,以其美丽、丰饶、神奇而著称于世,一向被外界称为“秘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云南简称“滇”,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古语云“一日长一丈,云南在天上”,她确实离天很近。300万年前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地处海洋深处的谷地突兀而起,造出了一片峰谷纵横、川流回旋的奇异高原。

“岭峦涌作千倾海,峰簇栽成万仞葱”。从海拔仅76米的镇南河口溯向高达6,740米的德钦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云贵高原以平均每公里6米的节律抬升着,恰是一座绿葱葱的九百里天梯。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

从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峡……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地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 、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美丽、神奇、丰饶的云南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绵亘的群山巍峨的雄峰,激流奔腾的大江水,蜒蜒潺潺的小溪,广袤无际的森林植被,鲜艳夺目的奇花异草,自在欢快的珍禽异兽,无不显示出这方高原红土地上的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

景点众多的昆明风光,“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堪称“古建筑博物馆”的建水古城,天下闻名的石林奇观,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鬼斧神工的溶岩洞景,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汹的虎跳峡,腾冲热海的“大滚锅”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高原水城丽江,万里长江第一湾石鼓这些迥然相异的山川景色如一个天然的自然博物馆,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会深深感受到这是一块博大而充满 、深邃而富有魅力的神奇之地。

当您踏上云南高原大地,肥美的沃土,各种资源宝藏就会展现在您的眼前: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和立体气候,形成各种植物、花卉的大量分布,使云南享有“植物王国”、“天然花园”、“香料之乡”、“药物宝库”等美誉。茂密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条件,形成云南野生动物堪称全国之冠,素有“动物王国”之称。此外,还有无数的地下宝藏,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生态旅游是游览欣赏、探索和认识自然的高层次旅游活动,是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通过审美娱乐的活动,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在旅游地获得基本的地理、自然、文化、社会、经济、民族、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知识,满足各种游客的需要。由于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且有生物多样性特征,因此,云南无疑是您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

云南,古人用“彩云南现”来遥指这片神秘的云岭高原。“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天”,在这块红土高原上,生息繁衍着26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由于各自不同的自然环境,呈现出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

云南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俗民情,是一个活的历史博物馆。每一个民族的衣、食、住、行及婚恋、丧葬、生育、节典、礼仪、语言、文字、图腾、宗教、禁忌、审美,莫不结撰为个性鲜明的文化链;纳西族的东巴文化、大理的白族文化、傣族的贝页文化、彝族的贝玛文化……泼水节、刀杆节、插花节、火把节、木鼓节、三月街……神话、史诗、歌舞、绘画、戏曲、古乐……莫不独具特色,深邃而幽远。

云南瑰丽独特的风景名胜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无不具>>

云南的民族风俗 中国的汉族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古老民族,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所以风土人情多姿多彩,丰富异常。

中国汉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开放虚怀、兼收并蓄,形成了齐鲁、中原、燕赵、关中、巴蜀、荆楚、吴越、岭南、滇黔、闽台、松辽、徽赣等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反映了汉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彩性等。[1]

云南民族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节日之最:

影响面最大的节日――傣族泼水节

最大的物资交流盛会――大理三月街民族节

最惊险的少数民族节日――傈僳族刀杆节(上刀山、下火海)

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舞会――景颇族的木脑纵歌

最有名的斗牛节――苗族斗牛会

最有名的火把节――彝族火把节

最有民族特色的礼节――基诺族的成人礼

少数民族婚恋习俗之最 :

最奇特的恋爱场所----姑娘房

最有趣的情书----鲜花

最古老的情书----来苏

最委婉的说亲方式----讨谷种

最优雅的恋爱方式----以琵琶、口弦传情

世界上最古老的婚姻习俗之----摩梭人的阿注

最奇特的婚俗----抢亲

最俭朴的婚礼----劳动

最独特的离婚仪式----设宴请客

少数民族奇风异俗之最 :

最奇特的书信----以物代言

最崇敬火塘的民族----哈尼族

最讲礼貌的民族----怒族

最喜欢拔眉毛的民族----瑶族

最喜欢戴耳环的民族----基诺族

最有情趣的习俗----半夜搬家

喝酒方式最奇特的人----克木人

最奇特的捕鱼工具----景颇族长刀

最高强的狩猎方式----空手捕猎

最善于养鹰捕猎的民族----纳西族

云南有哪些风俗 云南第一怪:

鸡蛋用草串着卖:老乡们为了便于买主携带所购买的鸡蛋,又不被碰坏,便以竹蔑或麦草贴着蛋壳编,每个都隔开,十个为一串,可以挂在墙上,想吃的时候便吃几个拿几个。

云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当锅盖:云南竹林较多,因此许多用具都以竹子为原料,而锅盖就形似于内地的斗笠,只是顶略小一点,便于抓拿,而且用此做锅盖,透气保温,做出来的饭更加清香。

云南第三怪:

三只蚊子一盘菜:云南的许多地区,天气较为炎热,终年蚊蝇不绝,特别是野地与牲畜圈里的蚊子个头都比较大大,故夸张说3个蚊子一盘菜。

云南第四怪:

火筒能当水烟袋:当地人抽烟所用的烟袋很像内地的吹火筒,只不过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里吸,烟气经过水过滤,可以减低焦油的浓度,味道更加清凉香醇。

云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饵块:云南产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后,揉制成长条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着吃,颜色白如雪,象内地做的白米粑,当地称饵块。

云南第六怪:

背着娃娃谈恋爱:少数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后数日媳妇便回门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与丈夫相聚,开始真正的谈恋爱。

云南第七怪:

四季服装同穿戴:云南地区气候多变,夏天不热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温差较大,可以说是冷热瞬变,在街上四季服饰随处可见,长的、短的、厚的、薄的,颜色艳丽,绚丽多彩。

云南第八怪:

蚂蚱能做下酒菜:云南许多地区的人都有吃虫的爱好,变害虫为佳肴,化昆虫为美味,所以蚂蚱、蝗虫等,都因为油煎之后,焦脆鲜香,而成为了美味的下酒菜。

云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云南有些地区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实就是指姑与娘,而把姑姑与娘娘喊为老太,所以你问姑娘他说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内地人所称的小姨。

云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谈恋爱:云南与几个信奉佛教的国家接壤,而佛教国家的男子上寺庙当和尚就像内地上学读书或服兵役一样,到时还可以还俗结婚生子,受其影响,边民也穿和尚服谈恋爱。

云南第十一怪: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云南多高山深谷,当地的妇女们从小到老都勤劳无比,爬山越岭、种地砍柴都习以为常,因此练就了一身矫健的身板与脚劲,七八十岁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云南第十二怪:

新鞋后面补一块:少数民族妇女在绣花鞋后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绣花精心点缀。既美观又有挡灰挡泥的实用价值。

云南第十三怪:

汽车还比火车快:由于有许多的高山峡谷,所以云南境内的铁路坡度很大、弯道较多,使得火车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车没有汽车快的独特景观。

云南第十四怪:

脚趾常年都在外:云南到处崇山峻岭,行路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会有较多的脚汗,于是就做成浅帮鞋,露出脚趾,能够感到更加凉爽。

云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带:云南的妇女们历来勤劳,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们来干,而男子们相对来说却比较清闲,大多都呆在家里带孩子。

云南第十六怪:

花生蚕豆数着卖:旧时滇省民风多纯善,喜欢以物易物,耻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蚕豆等物品都数堆卖,人心就是秤一杆。

云南第十七怪:

这边下雨那边晒: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十里不同天的多变气候的。相差十里便会有不同的天气景象,而同一座山的两面也是一面艳阳天,一面雨倾蓬。

云南第十八怪:

四个竹鼠一麻袋:山区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笋。食竹笋的鼠多肥硕,形壮与家鼠有很大差相异。用这样的山珍待客真是赛过鸡鹅。(>>

云南各省市有哪些民俗文化活动 民族节日名称 主要活动内容 时间(农历)

彝族(楚雄州等地)

火把节 耍火把、摔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 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大理州等地)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傣族(西双版纳州、德宏州等地)

傣族泼水节 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 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 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 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红河州等地)

哈尼族阿玛突 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 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 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 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 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 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文山州等地)

苗族花山节 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怒江州等地)

僳僳族澡堂会 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常

僳僳族“盍什”节 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节 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丽江市等地)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 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 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 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拉祜族(普洱市、临沧市等地)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 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普洱市、临沧市等地)

佤族拉木鼓节 祭祀、歌舞 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西双版纳州、临沧市、普洱市等地)

布朗族冈永节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独龙族(怒江州等地)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德宏州等地)

景颇族目脑纵歌 祭祀、歌舞 农历正月

怒族(怒江州等地)

怒族年节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 采集鲜花、歌舞 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德宏州等地)

阿昌族会街 耍白象、跳象脚鼓舞 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丽江市、怒江州等地)

普米族“大年”节 荡秋千、赛马、歌舞 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 游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迪庆州等地)

藏族草地 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 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

昆明传统文化习俗 昆明最传统的美食就是豆面汤圆,小锅米线,豆花米线,而且酸浆米线就只有昆明才有,别的地方吃不到。俗就是三月三要爬西山。文化就是云南十怪,还有传统的昆明话。著名的旅游景点就是大观楼,翠湖,讲武堂,云南大学,还有旁边的逼死坡,圆通山,眠山,状元楼,还有盘龙江。

有关于云南的传统文化你知道多少? 10分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

绕三灵

又叫“绕三林”,始于南诏,最初是古代宗教祭祀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白族群众文体娱乐与郊游活动的民族盛会,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洱海周围白族群众穿红戴绿聚红成队,前来参加活动,或挂一彩绸,葫芦,手执蚊帚、拿着扇子、毛巾,一人主唱,一人打拍,后边跟随一男女,唱着调子,打霸王鞭,弹着三弦琴和月琴,载歌载舞,由苍山东麓至庆洞,喜洲、金河。沿路逛三都,即是“绕三灵”。三灵指的是佛都、神都、仙都这三都。

彝族踏歌

打歌,又称踏歌,以巍山、南涧、漾濞等县流行较广。大体可分为模拟动物体态的动物舞。以及抒发情感的情趣舞两类,大凡婚丧嫁娶,民族节日都要打歌,舞步主要在脚下,为踏、蹉、跺、抬、踢、跳等步法,边跳边唱,可随意编词,也加固定唱词。有领有和,潇洒自如,激烈时,热情奔放,情绪激昂。打歌调以葫芦笙,竹笛吹奏的曲调为两个声部,与人唱的打歌调结合,形成三个声部的打歌音乐、音乐效果非常强烈,这种特殊的和声,在其它打歌中是少见的。

同时,“三日街”、“火把节”、“蝴蝶会”、“花朝节”、“石宝山歌会”、“泼水节”、“赛花船”、“要海会”、“渔潭会”、“菊花会”、“本主节”等也都是云南著名的民风民俗。

白族风俗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多着白色对襟上衣,外穿镶花边黑领褂,下穿白色或蓝色肥宽裤子,头缠白色包头,肩挎绣花挎包。白族妇女穿白衬衣,着艳红、蓝或浅蓝色领褂,下穿灰蓝、绿色布料加绣花加绣花边裤角的裤子,脚穿绣花鞋,腰系加绣有花、鸟等图案的绣花短围裙。

白族婚礼热闹而且繁琐,一般要三天。结婚这天称“正喜日”,头一天叫“踩棚”,后一天叫“散客”。其中头两天较有特色,“踏棚”这天的夜晚要在男家唱“板凳戏”。

大理地区的白族民居建筑独具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白族民居多为封闭式建筑,正房对面的院落围墙通常都要砌成照壁,照壁尺度比例匀称,外观十分优美。照壁除注重造型精美外,还非常注重装饰,使照壁显的更加高雅秀丽。

摩梭风情

摩梭古称“摩沙”,是宁蒗境内的土著民族之一,其族源属于我国古代游牧民族“牦牛羌”。特殊的社会地理环境,使永宁摩梭人一直保留着独特而神奇的风俗礼仪。泸沽湖畔摩梭人传奇式的家庭婚姻形态,成为东方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最具神秘和吸引力的母系文化奇观,形成一个扑朔迷离的幽远的梦境。普米族和摩梭人的孩子,长到13岁,便要举行成年礼。

摩梭人至令还保留着人类母系氏族的婚姻形态。流行于摩梭人中的阿夏婚姻形式有两种,即阿夏异婚和阿夏同居婚。摩梭人崇拜大自然,信奉神灵,相信天地万物、日月水火、风雨雷电,引经据典由神灵主宰,所以长期以来逐渐形成了形式各异的祭祀方式。

摩梭人过年分为大年和小年。过小年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二日。村村寨寨饮酒食肉,歌舞狂欢,放牧人员备受优待。全家都会赠给放牧人员猪膘肉、香肠、鸡蛋、粑粑等礼物。他们还在牲畜尾巴上系一条红布,以示度年。放牧人员到山上野餐祭山神,祈求山神保佑来年水草丰茂,牲畜兴旺。过大年在每年的腊月三十日。院子里正房门前要栽两棵青松,房顶上插松枝和彩色经幡。桌上供煮熟的猪头祭祖先和神灵,青年们举行摔跤,打秋千,对山歌,跳土风舞等活动。

他们的传统节日是转山节,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湖畔的摩梭人都要盛装前往“格姆女神山”朝拜。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普遍的宗教信仰,“本主”即本境之主,即一个村落或某一地域的保护神。

白族对本主的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各村每年都有定期祭祀本主的盛大节日,这是村中重大的宗教活动之一。据说这一天是本主的诞辰,祭祀时间各地不一。各地所崇拜的本主也不尽相同。有自然崇拜之神、有崇拜的英雄为神、有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者及其亲属、也有南诏大将等等。

民间婚俗

怒族语言文字有着怎样的历史?

怒族的语言文字是由四个不同的民族所组成的语言文字。今天的怒族是由:“西藏自治区的瓦龙乡和云南省的贡山独龙族的怒族结合在一起的阿龙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