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阳不振证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4收藏

心悸·心阳不振证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心悸·心阳不振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心悸·心阳不振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63 针灸治疗 64 饮食疗法 641 推荐食材 642 推荐食疗方 7 关于心悸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心悸·心阳不振证的穴位 2 治疗心悸·心阳不振证的方剂 3 治疗心悸·心阳不振证的中成药 4 心悸·心阳不振证相关药物 1 拼音

xīn jì ·xīn yáng bù zhèn zhèng

2 英文参考

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debilitated heart ya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心悸·心阳不振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debilitated heart yang[1])是指心阳虚弱,温煦失职,以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2]。

4 心悸·心阳不振证的症状

心悸·心阳不振证患者心悸不安,胸闷气短,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质淡白,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而数[3][4]。

因阳虚气弱而心悸者,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脉大无力[5]。

5 证候分析

心阳虚衰,心神失养[4]。

久病体虚,损伤心阳,心失温养,故心悸不安。胸中阳气不足,故胸闷气短。心阳虚衰,血液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故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质淡白,脉象虚弱或沉细而数,均为心阳不足,鼓动无力之征。[3]

6 心悸·心阳不振证的治疗 61 治法

心悸·心阳不振证治宜温补心阳,安神定悸[3][4]。

62 方药治疗

心悸·心阳不振证可用小建中汤、真武汤等方治疗[5]。

心悸·心阳不振证可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备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桂枝、炙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治疗。方中桂枝、甘草温补心阳;龙骨、牡蛎安神定悸。可加人参、附予以温阳益气。[3]

如病情严重,汗出肢冷,面青唇紫,喘不得卧者,上方重用人参、附子,加服黑锡丹[备注]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黑锡、硫黄、川楝子、葫芦巴、木香、炮附子、肉豆蔻、阳起石、沉香、茴香、肉桂、补骨脂以回阳救逆。[3]

63 针灸治疗

[6]

选穴: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取心俞、厥阴俞、内关、神门、关元。

随证配穴:腹胀、便溏者,加公孙、天枢。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针后加灸。

方义:心俞、厥阴俞相配可助心阳,益心气。内关、神门安神定悸。关元针后加灸,以振奋阳气。

64 饮食疗法 641 推荐食材

桂枝、米酒、薤白、羊肉、葱、韭菜、干姜等[4]。

642 推荐食疗方

[4]

1.桂枝甘草茶(《伤寒论》):桂枝10g,生甘草10g,切碎,置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5分钟,每日1剂,代茶饮。

2.干姜饮(《中国药膳学》):干姜3g研细粉,入米汤内,温热顿服。

3.韭菜粥(《食医心镜》):韭菜150g洗净,切段,备用。粳米50g置砂锅中,加水适量煮粥,粥熟后加入韭菜微炖即可。作早餐食用。

7 关于心悸

心悸(palpitation[1][7])为病证名[5]。是指以自觉心跳,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7]。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俗称心跳,简称悸[5]。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3]。因惊恐而发、时发时止者,称惊悸,病程较短而病情较轻[8];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而无休止者,称怔忡,病情较重而病程较长,为心悸之重症[5][8]。惊悸日久不愈,可发展为怔忡,但二者均以心悸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相似[8]。心悸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3]。

针灸治疗心悸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对疾病本身也有治疗作用[6]。但在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倾向时,则应针对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6]。

西医的各种心律失常及某些神经官能症出现心悸者,可参照治疗。

详见心悸条。

8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位于背部的五脏背俞穴·脏俞 5 经穴别名·脏俞 51 神道穴的别名 52 出处 53 穴名解 54 所属部位 55 神道穴的定位 56 神道穴的取法 57 神道穴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572 穴区神经、血管 58 神道穴的功效与作用 59 神道穴主治病证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5102 灸法 511 神道穴的配伍 512 文献摘要 513 神道穴研究进展 5131 对食管的作用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脏俞 1 拼音

zāng shù

2 英文参考

Shéndào GV11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脏俞:1位于背部的五脏背俞穴;2经穴别名。[1]

4 位于背部的五脏背俞穴·脏俞

脏:五脏;俞:背俞。脏俞指位于背部的五脏背俞穴。[1]

参见脏腧:

脏腧指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脏腑背俞穴。《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腧也。”[2]

5 经穴别名·脏俞

脏俞为经穴别名,即神道穴[1]。出《备急千金要方》。

穴位 神道 汉语拼音 Shendao 罗马拼音 Shentao 美国英译名 God's Path 各

号 中国 GV11 日本 11 法

国 莫兰特氏 VG10 富耶氏 IVG10 德国 LG10 英国 Gv11 美国 Go11

神道为经穴名(Shéndào GV11,DU11)[3][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脏俞(《备急千金要方》),藏俞(《针灸集成》),藏输(《针灸集成》),冲道。属督脉[3]。神即心神,道即通道,心藏神,穴在心俞旁,如同心神之通道,故名神道[3]。神道穴主要用于心神及外感疾患等:如心痛,惊悸,神经衰弱,癔病,小儿惊痫,瘈疭,心脏病,身热汗出,咳嗽气喘,风寒汗不出,疟疾,项强背痛,肋间神经痛,心悸,健忘,咳嗽,脊背强痛,怔忡,气喘,失眠,癫痫,目痛,视物不明,头痛,腰脊强痛,肩背痛,发热,中风不语,心惊,咳喘,小儿风痫,增生性脊椎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51 神道穴的别名

脏俞(《备急千金要方》),藏俞(《针灸集成》),藏输(《针灸集成》),冲道。

52 出处

《针灸甲乙经》:神道,在第五椎节下间,督脉气所发,俯而取之。

53 穴名解

神即心神,道即通道,心藏神,穴在心俞旁,如同心神之通道,故名神道[3]。

神,指精神;道为通道。意其为胸中之神气,又指道路。像其地位高显,如日如心也。神道者,胸中之神气,乃日与心之意也。谓其平齐心俞,下接灵台为心神出入之道路。心俞在椎之两侧,与心气相连,心神仗督阳之气而行,所经之道,名曰神道。气之伸者为神,行之通者为道。督脉之气,升而上通,行而直达。本穴旁平心俞,心藏神,喻此为心神通达之道路,主治恍惚、悲愁、心气不畅诸疾。《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曰:“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因名神道。

54 所属部位

胸椎[5]

55 神道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神道穴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5胸椎棘下凹陷中[6]。

神道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俯伏或伏卧取穴[3]。

神道穴位于背部第五、六胸椎棘突之间[7]。

神道穴在督脉的位置

神道穴在胸椎的位置

神道穴在胸椎的位置

神道穴在胸椎的位置(肌肉)

神道穴在胸椎的位置(骨骼)

56 神道穴的取法

俯伏或俯卧,于后正中线,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取穴。

神道穴位于脊柱区,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处。俯伏或伏卧取穴[3]。

俯伏坐位或俯卧位,先取约与两肩胛骨下角平齐的第7胸椎棘突,再向上摸1个胸椎棘突,于其上方凹陷中取穴[8]。

57 神道穴穴位解剖

神道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五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五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5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3]。

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9]。

5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胸神经后支和肋间后动脉背侧支分布[9]。

布有第五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和第五肋间动脉后支[7]。

58 神道穴的功效与作用

神道穴具有宁神安心、清热平喘的功效。

神道穴有宁心安神、清热散风作用[3]。

神道穴有宁心化痰、清热熄风之功,其治症,与灵台略同。顾名思义,知其功用专在神机,而非用于气化形质之为病者也。[10]

59 神道穴主治病证

神道穴主要用于心神及外感疾患等:如心痛,惊悸,神经衰弱,癔病,小儿惊痫,瘈疭,心脏病,身热汗出,咳嗽气喘,风寒汗不出,疟疾,项强背痛,肋间神经痛,心悸,健忘,咳嗽,脊背强痛,怔忡,气喘,失眠,癫痫,目痛,视物不明,头痛,腰脊强痛,肩背痛,发热,中风不语,心惊,咳喘,小儿风痫,增生性脊椎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神道穴主要用于心神及外感疾患等:如心痛、惊悸、神经衰弱、癔病、小儿惊痫、瘈疭、心脏病、身热汗出、咳嗽气喘、风寒汗不出、疟疾及项强背痛、肋间神经痛等[3]。

神道穴主治心悸、健忘、咳嗽、脊背强痛[9]。

神道穴主治心痛,心悸,健忘,怔忡;咳嗽,气喘;失眠,健忘,癫痫;目痛,视物不明,头痛;腰脊强痛,肩背痛,瘛疭;发热,疟疾,中风不语[8]。

神道穴主治健忘,惊悸,咳嗽,疟疾,脊背强痛,癫痫;以及神经衰弱,肋间神经痛等[7]。

心惊,心悸,肩背痛,咳喘,健忘,小儿风痫,增生性脊椎炎,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疟疾,肋间神经痛。

510 刺灸法 5101 刺法

一般针尖微向上斜刺05~10寸[3][9][7]。

斜刺05~1寸,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下背或前胸部[8]。

《针灸大成》:禁针。

注意:神道穴不宜深刺,以防损伤脊髓[8]。

刺椎间腧穴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11]。

5102 灸法

可灸[3][9][8]。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7]。

511 神道穴的配伍

神道穴配心俞治癫痫[3]。

神道穴配神门、三阴交治失眠、健忘[3]。

神道穴配关元治头痛、身热、寒热往来[3]。

神道配少海,有行气清热养心的作用,主治心悸,多梦。

神道配百会、三阴交,治失眠、头晕[8]。

神道配关元,治身热头痛[8]。

神道配幽门、列缺、膏肓俞,治健忘[8]。

神道配心俞,有宁心安神的作用。治风痫[8]、神昏。

512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素问·刺热》:五椎下间主肝热。

《针灸甲乙经》:身热头痛,进退往来,神道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寒热头痛,进退往来,痃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可灸七七壮至百壮止。小儿风痫,瘛疭,可灸七壮。

《针灸大成》:主伤寒发热,头痛,进退往来,痎疟,恍惚,悲愁健忘,惊悸,失欠,牙车蹉,张口不合。小儿风痫,瘛疭,可灸七壮。

513 神道穴研究进展 5131 对食管的作用

目录 1 拼音 2 益心宁神片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7 含量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74 测定法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规格 211 贮藏 212 版本 3 益心宁神片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鉴别 37 检查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贮藏 4 益心宁神片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49 规格 410 益心宁神片的用法用量 411 禁忌 412 益心宁神片的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414 益心宁神片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5 益心宁神片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益心宁神片 益心宁神片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yì xīn níng shén piàn

2 益心宁神片药典标准 21 品名

益心宁神片

Yixinningshen Pian

22 处方

人参茎叶总皂苷10g、藤合欢1000g、五味子500g、灵芝500g

23 制法

以上四味,五味子粉碎成粗粉,加75%乙醇,温浸30分钟,回流提取2次,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取藤合欢、灵芝,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状,与上述稠膏合并,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人参茎叶总皂苷及适量淀粉、硬脂酸镁、滑石粉,混匀,制成颗粒,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或薄膜衣;或压制成600片,包薄膜衣,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棕色至棕褐色;味苦。

25 鉴别

(1)取本品5片(大片);或取10片(小片),糖衣片除去糖衣,研细,取15g,加乙醇15ml,振摇,滤过,取少量滤液,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锑试液数滴,再蒸干,显紫色。

(2)取本品2片(大片);或取4片(小片),糖衣片除去糖衣,研细,加三氯甲烷25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五味子甲素对照品、五味子乙素对照品,加三氯甲烷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6 检查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D)。

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磷酸溶液(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03nm。理论板数按人参皂苷Re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人参皂苷Rg1对照品与人参皂苷Re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人参皂苷Rg1 015mg、人参皂苷Re 025mg的混合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20片,糖衣片除去糖衣,精密称定,研细,取约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33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5~10μl、对照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片含人参茎叶总皂苷以人参皂苷Rg1(C42H72O14)和人参皂苷Re(C48H32O18)的总量计,小片不得少于240mg:大片不得少于40mg。

28 功能与主治

补气生津,养心安神。用于心气不足、心阴亏虚所致的失眠多梦、心悸、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片(小片),或一次3片(大片),一日3次。

210 规格

(1)薄膜衣小片  每片重031g

(2)薄膜衣大片  每片重052g

211 贮藏

密封。

2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3 益心宁神片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Yixinningshen Pian

32 标准编号

WS3B260197

33 处方

人参茎叶总皂甙 10g 藤合欢 1000g 五味子 500g 灵芝 500g

34 制法

以上四味,取五味子粉碎成粗粉,加75%乙醇温浸30分钟,回流提取2次, 第一次25小时,第二次2小时,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稠膏状;取藤合欢与灵芝二味,加 水煎煮2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状。取上述稠 膏,合并,干燥,粉碎成细粉,加入人参茎叶总皂甙及淀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压 制成1000片,包衣,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片心显棕色至棕褐色;味苦。

36 鉴别

取本品5片(除去包衣),研细,取粉末1 5g,加乙醇15ml,振摇,滤过, 取滤液少量,置蒸发皿中蒸干,滴加三氯化锑试液数滴,再蒸干,显紫色。

37 检查

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D)。

38 功能与主治

补气生津,养心安神。用于心悸气短,多梦失眠,记忆力减退, 神经衰弱等症。

3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310 贮藏

密闭,防潮。

辽宁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4 益心宁神片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益心宁神片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药品英文名称 45 成份 46 性状 47 作用类别 48 适应症/功能主治

补气生津,养心安神。用于心悸气短,多梦失眠,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

49 规格 410 益心宁神片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411 禁忌

外感发热患者忌服。

412 不良反应 413 注意事项

1.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五灵脂、皂荚或其制剂;不宜喝茶和吃萝卜,以免影响药力。2.本品宜餐后服。3.服本品一周后症状未见改善,或症状加重者,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4.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5.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6.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7.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8.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4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5 益心宁神片的药理作用 416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益心宁神片 《目经大成》:[卷之三补阵]养心汤三十五

所以通血,故用归、味、二仁。乃芎、半夏调肝醒脾,益心之子母也。肉桂、远志引经报使,从心之所欲也,欲遂

《普济方》:[卷十七心脏门]心健忘

半两)甘草(二钱)莲肉(半琥珀丸(出杨氏家藏方)宁神养志。安睡。固精血。悦泽颜色。滋益营卫。人参(去

《石室秘录》:[卷二(乐集)]本治法

同心用,各为末,蜜为丸。每日白滚汤送下一两,名为益心止遗丸。前方补心中而兼补肾,后方补肾中而兼补心,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上]本草论第九

涩剂以收之。本草曰。涩可去脱。则牡蛎龙骨之属。如宁神宁圣散之类是也。滑。涩则气著。欲其利也。如便难内

《寿世保元》:[卷四]补益

心悸·心阳不振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心悸·心阳不振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心悸...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