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放屁是排毒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1收藏

温胆汤放屁是排毒,第1张

温胆汤放屁是排毒吗?温胆汤放屁不是排毒。温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用于辅助改善肝胆功能和胆囊健康。根据中医理论,温胆汤可以疏肝理气、温胆降逆,对于一些与胆汁分泌不畅、胆囊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喝温胆汤放屁是只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与排毒没有联系。温胆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等。

半夏泻心汤证的舌苔和温胆汤的舌苔怎么区别?这个问题不能随便往下提了,一问经常不好回答了,只能把舌苔多和不多这样分开来。有舌苔偏腻的时候,在腻的基础上再分,还有三仁汤。舌苔上不好区别的话,就在脏腑定位吧。

如果是越鞠丸证的话,我们要把它定在中焦上,定到中焦上见到舌苔腻或者厚腻,才想到越鞠丸证,这也设及到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是中焦的痞堵,从郁的角度来说,半夏泻心汤一般不把它辨到郁证上,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上不是绝对分开的,有杂合的地方,有交叉的地方,比如说半夏泻心汤证的主证应该就是中焦的痞啊,堵啊,胀啊,痛啊。而温胆汤也可以见到舌苔偏腻,有时候,也可以见到中焦的见症,但是,它的主证应该是睡觉不好,而不是中焦的痞,胀,硬,痛。

而越鞠丸证一定是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人是郁证吧,这个人不高兴吧,也就是情志方面的问题。这和小柴胡汤就好分了,小柴胡汤是在肝胆上。越鞠丸证也是情志的问题,它在肝胆上,但是它的病位是在中焦了。

舌苔腻,也有中焦的症状,而小柴胡汤证有肝胆相应的症状,并且,它的脉是弦的,但是,越鞠丸证很少见到脉弦。如果见到脉弦,越鞠丸证的可能性不多。小柴胡汤可以和越鞠丸合并用的,其实有很多方子都是可能合并用的,当鉴别不开的时候,有一些情况,我们没有能力去鉴别,还有就是两个方子合在一起了,我们想鉴别,鉴别不开。

在理论上,如果把每一张方剂梳理通的时候,可能在临床上辨别的时候或者在合用的时候,准确度会更高一点,但是,在临床上善用越鞠丸的医生真的很少。理解不了,不好用。从临床的角度来说,我们也在思考,有一部分越鞠丸证就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就能治了,或者用温胆汤加减就能治了。还是考虑的是中焦,因为温胆汤和半夏泻心汤用的机会太多了,对这个半夏泻心汤和温胆汤感觉比较好,而对越鞠丸的感觉不是太好,但是,这种感觉肯定有错误,需要自己进一步去留意。

有一位冯老师喜欢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但是,我们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或者柴胡桂枝汤加龙骨牡蛎去治疗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的是少阳,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在冯老的解读里面治疗的是厥阴。一个是治疗的少阳,一个是治疗的厥阴,阴阳不一样。

但是,我们用柴胡桂枝加龙骨牡蛎这个处方用得特别多,经常会把理中汤合进去,也会把平胃散合进去,有时也把二陈汤合进去,也会把温胆汤合进去,也许这么一合进去,就合出柴胡桂枝干姜汤来了,只是组合相对来说要大一些。

冯老用柴胡胡桂枝干姜汤始终要合当归芍药散,当我们不理解当归芍药散的时候,就不敢合用了,冯老始终在合用,很少单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当你问冯老为什么要合当归芍药散的时候,回答你是血虚。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舌苔不能少了,当归芍药散的舌苔不能多了,这是我们无法破解的东西。上中下通用痛风汤,其实就是关节痛,中医称为痹症,不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痛风,这张痛风汤其实就是越鞠丸加减出来的。这个痛风汤主要是治疗久痹,应该是痹症杂合的时间长了,有痰,有郁,它与刚起病的风寒湿热痹不一样。

久痹,其他的医生治了半天,效果不好,就用这张痛风汤。

外感病,满脑子就是气机的升降出入,用什么药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用这个大法,比如升清降浊,升降散里面没有用姜黄,大黄,用的是炒莱菔子,全栝蒌,其实何止是莱菔子,瓜蒌呢,经常会乱用药,脑子里想的就是气机的升降出入,只是用的药不一样了,其实还是升降散。赵绍琴老师的《临证400法》就是这样用药的,所以,我们很多都看不懂。觉得是破书。其实,越通俗的,越好接受的东西,越不是高档的;越高档的东西,我们会越觉得没用。

我们总是说要把中医通俗化,要把中医古籍如何如何,但是,我们不能以降低我们的高度为代价来普及。其实升降散里面,赵老也经常用,柴胡,黄芩,川楝子,水红花子,僵蚕,蝉衣,羌活,大黄,小剂量的一克大黄,赵老用一克的大黄做什么?是用那个升降的感觉,觉得这个病人不应该用大黄,为了降,加了一克大黄。高老师就不用那一克大黄,就用莱菔子,瓜蒌,也是挺好的。但是,老先生脑子里想的就是流畅气机。

伴随着 社会 信息化的快节奏生活以及生活工作的压力,失眠患者数量增多,目前越来越多的人饱受入睡困难、浅睡眠、多梦等困扰,且呈年轻化趋势。 现代医学认为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多种,大致可以分为外因和内因。 外因主要是外界对身体和大脑的刺激,包括工作压力、生活压力、 情感 压力等等。内因是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包括手术后的应激创伤、药物不良反应、疾病伴随症状、精神疾病等等。无论是内因还是外因,均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

而中医认为,现代生活中,失眠多由于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多,加上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受损,邪热内生,热聚生痰,痰热互结,随气上行,阻滞心窍致心神不宁或痰热之邪阻滞气机,气机升降失司,阳不入阴从而导致失眠。 因此,痰热内扰导致的失眠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在失眠诸多中医证型中,痰热内扰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正如明代医学家徐春甫所著《古今医统大全》中描述到:“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 中医认为百病皆由痰作祟。 痰扰神明,形成清气不升,浊气不降的状态,人感到昏蒙笨重,汗出不爽,口黏不渴。痰能够导致机体的阴阳不平衡,脏腑气机紊乱,更甚者会影响人的精神状态。

痰是由多种内外因素作用于人体,损伤脏腑功能,致水液代谢障碍、津液停聚而成。 痰成之后,由于身体素质的不同而见不同的病理性质,若为素体阴虚内热之体,或复因外感邪热、饮食辛辣等因素,痰郁易于化热而成痰热。《景岳全书·不寐》引徐东皋曰:“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

痰热作为一种致病因素,破坏了人体阴阳营卫的平衡协调,令阳气浮越于外,“不得入阴”,扰动心神故而不眠。 可见痰热所致失眠必须具备存在痰热病理因素,以及心神不宁这两个因素。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记载失眠痰热内扰证的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不安,心烦懊恼,胸闷脘痞,痰多,头晕目眩,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其中睡眠不安为失眠主症,所有失眠患者所共有并无辨证价值;心烦懊恼为痰热失眠心神不宁的特有症状,因为心为阳脏,在五行中主火,故而痰热之邪最易上扰心神,导致心中烦热,闷乱不宁。胸闷脘痞,痰多,头晕目眩,口苦,苔黄腻,脉滑数为痰热证的典型表现,据此辨析痰热型失眠并不困难。

但许多失眠患者并无上述典型的四诊信息,对此,专家表示需根据审证求“机”的要求,从临床实际出发, 通过痰热病理因素致病特征等临床现象的挖掘分析、总结推理,以判断痰热的病理本质。

1、从肠胃症状辨析

痰热失眠往往伴有肠胃功能紊乱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闷、脘痞外,常见嗳气、恶心、便秘、大便干结或黏腻、便臭、排便不爽或伴有腹胀矢气。痰无处不到,痰热停于肠腑,肠道腑气不通,又因痰热轻重之不同,表现为截然不同的特征。

2、从形体症状辨析

失眠患者若伴有形体肥胖、头面油垢、面泛红光、脂溢性脱发等,是失眠痰热证的重要辨证依据。

痰浊内生,困遏脾运,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痰湿蓄积皮下易发为肥胖;痰为阴质,其性黏腻,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燔灼迫急,逼有形之痰趋于体表,欲透不透则头面油垢、面泛红光。脂溢性脱发临床多表现为头发油腻,多屑瘙痒,前额及前顶部头发稀疏变细以致脱发。“发为血之余”,因痰热熏蒸于上,脉络瘀阻,气血不畅,精血生化不利,发根失于荣养而致毛发油腻、脱落。

3 从肢体症状辨析

失眠患者伴有头昏沉重,甚则如裹、肢倦困重而乏力,阴雨天加重、颜面或肢体肿胀等,也可作为痰热失眠的辨证依据。

《丹溪心法》:“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湿停滞经络、肌肉、筋骨,气血运行不畅,肢体关节失于濡养则身重乏力;脾主运化水液,“喜燥恶湿”,痰湿内盛易伤脾阳,脾失运化,水气不利,津液停聚,泛溢于外则见颜面、肢体肿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清阳出上窍”“清阳发腠理”“清阳实四肢”,头部、肌表四肢全赖于清阳之气的温养,而痰为阴邪,痰湿困遏、清阳不升则发为头沉而紧、肢倦懒动。

当前 社会 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家庭各种压力大,人们多情志不畅、紧张焦虑,肝木郁结,久则化火;加上青中年患者往往阳气旺盛,若痰湿、情志失调等因素损害机体,气滞湿阻痰停,往往导致郁而化火;若为痰湿所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液气化失司,痰湿更甚,日久化热扰乱心神而致不寐;若为情志失调,气滞日久化火,可煎灼津液为痰,痰热上扰神明而致不寐。

因此,痰热为青中年失眠患者致病的关键因素,故治疗多以清热化痰,清心安神为主。

临床上治疗痰热内扰失眠多以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 黄连温胆汤首载于《六因条辨》,方中黄连、竹茹清心降火化痰,枳实、半夏、橘红行气化痰,茯苓健脾化湿,生姜、甘草温中健脾,避免诸药过凉过燥伤中。而黄连温胆汤基础上加用知母、柴胡、白芍,可加强疏肝解郁,滋阴清热之功,加酸枣仁可镇静安神,加白术可助茯苓健脾之功。本方在清热化痰,清心安神基础上佐以疏肝解郁,调肝行血,使肝疏则助神魂自安。

痰热失眠不仅表现为上述胸闷、脘痞、痰多、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典型证候,还应在全面而有重点的搜集四诊素材基础上,运用中医理论对痰热隐性证候进行分析推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综合判断才能得出痰热失眠证的诊断。因此当出现失眠症状时,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擅自服用药物。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经方是经典方的简称,也是历代相传经验方的简称。经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应用天然药物的经验结晶,是中医的临床规范。古往今来,名医无不研究经典,擅用经方者无不成为临床高手,但经方的应用绝非易事。方证简略不详,现代应用范围不明,影响了经方的普及与推广。20多年来,本人专注于经方现代应用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这本小册子就是本人常用的经方使用常规。 本手册收集的处方以汉代医学典籍《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经典方为主,少数后世的经验方因配伍严谨,疗效确切,且沿用日久,本人也经常使用,故一并收录其中。

1半夏厚朴汤加减法:

(1)痰多、呕甚、惊恐、焦虑、失眠严重:重用半夏

(2)眩晕、心悸 水舌、水肿、小便不利 胃内振水音: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

(3)胸闷、腹胀,舌苔厚腻:重用厚朴

(4)胸闷、腹胀、手脚冰凉、便秘 脉弦长有力:合四逆散

(5)眩晕、心悸、失眠:合温胆汤

(6)焦虑失眠:合酸枣仁汤

(7)腹痛 腹泻:合黄芩汤

(8)心烦 焦虑 失眠 腹中胀满:合栀子厚朴汤

2半夏泻心汤加减法:

(1)上消化道出血、舌苔黄腻、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加制大黄

(2)腹胀气多,叩之如鼓:加厚朴(增加胃肠动力)

(3)舌不红、面黄、消瘦:加肉桂

(4)咽痛充血、胸闷、身躁热:加连翘、栀子。

3白虎汤加减法:

(1)消瘦、口渴、舟状腹:加人参(白虎加人参汤)

(2)关节疼痛 气上冲:加桂枝(白虎加桂枝汤)

(3)关节疼痛 口中粘、苔厚腻:加苍术(苍术白虎汤)

(4)高热不退、发斑、吐血、衄血、谵语躁扰:加水牛角、玄参(化斑汤)

(5)甲亢:合小柴胡汤(小柴胡汤 白虎汤)。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法:

(1)其人如狂、少腹疼痛、大便秘结:合桃核承气汤

(2)脑梗死:合桂枝茯苓丸

(3)心烦失眠、舌体紫暗、面色暗红:合桂枝茯苓丸

(4)失眠 头痛 恍惚 舌淡红:合酸枣仁汤

(5)高血压 烦躁 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

(6)焦虑不安 胸闷 腹胀:合栀子厚朴汤。

5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法:

(1)腹中疼痛 面黄 眩晕:合当归芍药散

(2)口渴(水少) 浮肿(水多):合五苓散

(3)腹胀腹痛:合四逆散。

6大柴胡汤加减法:

(1)心中烦 心下痞(黄连证):合三黄泻心汤

(2)面红赤、舌紫暗 少腹压痛 小腿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3)焦虑 腹满胀气:合栀子厚朴汤

(4)咽喉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

(5)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合黄连解毒汤

(6)急性感染:合黄连解毒汤(中药抗菌素)

(7)哮喘见痰稠难咯:合排脓(痰)散

(8)胸痛、痰黄、便秘:合小陷胸汤。

7大承气汤加减法:

(1)痞满燥实之轻症者:去芒硝,厚朴 枳实减量(小承气汤)

(2)热病神昏:合黄连解毒汤

(3)热毒发斑出血:合白虎汤

(4)胎死腹中:合桂枝茯苓丸。

8大黄附子汤加减法:

(1)体格壮实 精神萎靡、面色黄暗、皮肤干燥粗糙、肌肉酸痛、反应迟钝(麻黄证) :合葛根汤;

(2)汗出而肿、手足麻木(黄芪证):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面红赤、舌紫暗 腰背疼痛 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胆囊炎 胆石症引起的胆绞痛急性发作伴发热:合大柴胡汤。

9大黄蛰虫丸

10大青龙汤加减法:

(1)咽喉充血疼痛:加连翘

(2)腹胀 便秘:加大黄。

11当归芍药散加减法:

(1)舌体紫暗 少腹充实疼痛 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2)口渴(水少) 浮肿 小便不利(水多):合五苓散

(3)腹中痛、四肢冷、脉搏弦:合四逆散

(4)颈项疼痛、容易疲倦、月经后错未至:合葛根汤

(5)水肿 附子证:合真武汤

(6)自身免疫性疾病、久久难愈伴抑郁:合小柴胡汤(柴归汤)

(7)伴严重恶寒感、极度疲倦感,脉沉: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8)伴多汗:合桂枝加附子汤

(9)伴关节疼痛:合桂枝加附子汤。

12当归四逆汤加减法:

(1)头痛 恶心 呕吐 水舌:合吴茱萸汤

(2)女性皮肤枯黄、唇干而瘪、形体枯瘦、脱发、贫血 性欲低下 闭经、不孕:合温经 汤。

13苓桂枣甘汤加减法:

(1)呕吐清水、腹中有水声:加白术(合苓桂术甘汤)

(2)咳逆上气、头昏眼花:加五味子(合苓桂味甘汤)。

14苓桂术甘汤加减法:

(1)消瘦明显:加大枣

(2)咳逆上气、头昏眼花、呼吸困难、动则气喘:加五味子。

15苓桂味甘汤加减法:

(1)羸瘦之人 严重的咳逆上气、心悸、头昏、多汗、脉虚数: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生脉饮 山萸肉。

16防风通圣散

17防己黄芪汤加减法:

(1)喘憋:加麻黄

(2)腹痛:加白芍

(3)下肢疼痛、浮肿明显:加怀牛膝

(4)血脂高:加泽泻

(5)头晕 头痛 腰腿无力:加葛根

(6)胸痛、心绞痛:加川芎 丹参

(7)易感冒、鼻塞、打喷嚏:合玉屏风

(8)下肢肿甚 精神萎靡(附子证):合真武汤。

18附子泻心汤加减法:

(1)舌体胖大、大便稀溏:合甘草干姜汤

(2)便秘:加重大黄量

(3)躁动不安、出冷汗(失血性休克前期表现):加肉桂。

19桂枝汤加减法:

(1)胸闷 腹胀 痰多 咳喘:加厚朴、炒杏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腹痛 便秘:加大黄(桂枝加大黄汤,一方面用桂枝汤,对体;一方面用大黄,对 症;用于外有太阳中风证、里有阳明腑实证的表虚里实状态者)

(3)自汗 盗汗 黄汗 浮肿 小便不利:加黄芪

(4)汗多 心悸 头昏 食欲不振 舟状腹:加人参

(5)项背拘急 自下利: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6)胸腹部搏动感(如房颤)、上冲感、惊恐感、不安感、失眠、眠浅、自汗、盗汗:加龙牡(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20桂枝加附子汤加减法:

(1)心悸、汗多:加龙骨 牡蛎

(2)更年期:加仙灵脾、巴戟天

(3)关节冷痛严重(细辛证):合当归四逆汤(着重加入细辛、当归)

(4)心肌梗死:针对剧烈胸痛,加葛根 川芎;针对心源性休克、汗出欲脱,加人参( 内含参附汤)。

2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法:

(1)羸弱之人 气喘、汗多:合生脉饮 山萸肉

22桂枝茯苓丸加减法:

(1)腹痛、便秘:加制大黄

(2)腰腿痛:加怀牛膝

(3)皮肤病:加薏苡仁(消磨皮损、光滑皮肤)

(4)腹中疼痛:加当归 川芎

(5)心下按之满痛,进食后腹胀 嗳气 返流:合大柴胡汤

(6)抑郁 失眠:合柴龙牡

(7)腹中疼痛、月经不调 面黄 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8)腹中痛 四肢冷 脉搏弦:合四逆散

(9)糖尿病、高血压: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10)周围血管病:合四味健步汤

(11)肾绞痛:合大黄附子细辛汤。

23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

24葛根汤加减法:

(1)闭经或月经后错 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2)腰部冷重 干姜舌:甘姜苓术汤

(3)腰腿疼痛:合桂枝茯苓丸

(4)左少腹充实有力,按之疼痛 下肢皮肤干燥 舌暗:合桂枝茯苓丸

(5)慢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加辛夷花、川芎

(6)头面部疖肿、三叉神经痛、面神经炎、暴聋、头痛:加川芎、大黄

(7)膝关节沉重 疼痛:加白术 附子

(8)体格壮实男子的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落枕:加黄连、黄芩(合葛根芩连汤) 。

25葛根芩连汤加减法:

(1)烦躁、头痛、便秘或大便粘臭 或高血压;出血倾向,牙周脓肿,牙痛:加制大黄

(2)糖尿病导致腰腿无力或性功能障碍:加怀牛膝

(3)心下痞、恶心呕吐:合半夏泻心汤。

26甘姜苓术汤加减法:

(1)颈项腰背酸痛:合葛根汤

(2)浮肿 多汗:合防己黄芪汤

(3)恶寒无汗 关节疼痛:合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汤 甘姜苓术汤)

(4)心下痞硬、食欲不振:加人参

(5)心功能不全:加桂枝

(6)腰背关节严重疼痛 畏寒肢冷、大便清稀、四肢厥冷、脉沉无力:加附子。

27甘草泻心汤加减法:

(1)舌苔厚、便秘、高血压、衄血:加制大黄

(2)糖尿病头昏、口渴:加葛根

(3)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大便干结、腹疼痛、脚挛急:加白芍。

28黄连解毒汤加减法:

(1)腹胀 呕吐 返流,心下按之满痛:合大柴胡汤

(2)出血、便秘:合三黄泻心汤

(3)皮肤发红发干、脱屑:合桂枝茯苓丸、四物汤。

29黄连阿胶汤加减法:

(1)出血:加生地

(2)腹痛拒按:加制大黄

(3)少腹疼痛:加丹皮。

30黄芩汤加减法:

(1)腹痛 拒按:加制大黄

(2)腹泻(热利)、烦热:加黄连

(3)出血多:加阿胶

(4)呕吐:加半夏 生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31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法:

(1)下肢疼痛、麻木:合四味健步汤

(2)易感冒、易咳喘、易喷嚏、易出汗:合玉屏风

(3)面色红赤 小腹压痛 小腿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4)口渴(水少) 汗多、腹泻、水肿(水多):合五苓散

(5)眩晕 小便少:合泽泻汤

(6)高脂血症:加泽泻汤

(7)精神萎靡、极度疲倦: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8)下肢水肿、膝关节疼痛:合防己黄芪汤

(9)高血压:加葛根 川芎

(10)脑梗死:加葛根 川芎

(11)头昏 头痛:加葛根 川芎

(12)胸闷 胸痛(心绞痛)、舌暗:加丹参 川芎。

32桔梗汤加减法:

(1)失音:合半夏厚朴汤

(2)咽痛,但局部无红肿:加桂枝

(3)扁桃体肿大:加柴胡、连翘 石膏

(4)其人消瘦、咽喉干燥、粘膜菲薄:加玄参 麦冬。

33荆芥连翘汤

34理中汤加减法:

(1)心悸动、腹中痛:加桂枝(桂枝人参汤)

(2)口疮:加黄连(连理汤)

(3)整体状况更差,脉沉微弱,精神萎靡:加附子(附子理中汤)。

35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法:

(1)精神病:合温胆汤

(2)月经不调 浮肿:合当归芍药散

(3)腰部沉重 干姜舌:合甘姜苓术汤

(4)其人消瘦(加大枣、甘草)、食欲不旺(加桂枝、生姜):加大枣、甘草、桂枝、 生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5)浮肿、贫血貌:加黄芪

(6)大便稀溏:加白术 茯苓。

36麻黄汤加减法:

(1)肌肉酸痛、舌苔白腻、浮肿:加苍术

(2)银屑病:合桂枝茯苓丸 薏苡仁、大黄、石膏。

37麻杏石甘汤加减法:

(1)肺部感染:加黄芩 连翘 栀子

(2)舌苔厚、大便秘:加大黄

(3)腹胀:加厚朴 枳实

(4)咽痛:加桔梗

(5)咽中粘痰:加半夏(或合半夏厚朴汤)。

38麦门冬汤加减法:

(1)咽中粘痰:合半夏厚朴汤

(2)咽喉干痛:合桔梗汤

(3)汗多、口渴、舌面干燥、脉洪大有力:加生石膏

(4)皮肤干枯、干涩、干痒:加生地、阿胶

(5)出血:加生地、阿胶

(6)(气上冲)心悸动、气短少 舌淡、舌体柔软:加桂枝

(7)悸动:加龙牡。

39排脓(痰)散

40四逆散加减法:

(1)咽喉异物感、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2)肾积水:合猪苓汤

(3)尿路感染:合猪苓汤

(4)顽固性头痛、失眠、胸痛、呃逆、磨牙 舌体紫暗: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

(5)大便秘结:重用芍药。

41四逆汤加减法:

(1)大吐、大泻、大汗、大失血:加人参

(2)头面上半身出血 心下痞:合三黄泻心汤(三黄四逆汤)。

42薯蓣丸

43芍药甘草汤加减法:

(1)便血:加黄芩

(2)腹中冷痛:加肉桂、干姜(柴胡桂枝干姜汤药对)

(3)四肢冷 胸胁苦满 腹胀:合四逆散

(4)肾绞痛发作:合四逆散加当归、川芎、怀牛膝

(5)急性腰肌扭伤、剧痛(外证未去):合桂枝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

44酸枣仁汤加减法:

(1)眩晕、多梦、惊悸:合温胆汤

(2)腹胀、咽中异物感:合半夏厚朴汤

(3)胸闷、心悸、疲劳、抑郁:合柴龙牡

(4)烦热严重:加黄芩、连翘、栀子。

45肾气丸加减法:

(1)口中渴 小便少:合五苓散

(2)少气、自汗、糖尿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腰痛、下肢水肿:加怀牛膝、车前子(济生肾气丸)。

注意:形体壮实、面色暗红有油光、脉搏滑数有力的黄连人忌用!

46生脉饮方加减法:

(1)心悸严重:合桂枝甘草汤

(2)气喘多汗:加龙骨、牡蛎、山萸肉。

47桃核承气汤加减法:

(1)抑郁:合柴龙牡

(2)焦虑:合柴龙牡。

48温胆汤加减法:

(1)咽中异物感、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2)焦虑 腹胀:合栀子厚朴汤

(3)精神恍惚、百般无奈,舌不红,脉不滑(焦虑):合酸枣仁汤

(4)心烦、失眠、胸闷、快速心率:加黄连

(5)嗜睡、脉缓、乏力:加麻黄

(6)头痛、眩晕、抽动:加天麻

(7)肌肉痉挛、抽搐:加全虫、蜈蚣。

49温经汤加减法:

(1)出血:加生地

(2)大便干结,皮肤如鳞甲:加桃仁

(3)闭经、基础体温低:加鹿角胶、附片。

50五苓散加减法:

(1)低热、食欲不振、胸闷、淋巴结肿大 恶心:合小柴胡汤

(2)腹胀、嗳气、咽中异物感、舌苔厚腻:合半夏厚朴汤

(3)腹中疼痛、月经不调:合当归芍药散

(4)面黄、乏力、多汗、多食易饥、腹大松软如棉: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5)精神萎靡、脉沉(附子证) 肝硬化腹水、肾病水肿:合真武汤

(6)多汗、乏力、易感冒:合玉屏风

(7)暑天多汗、烦渴:加生石膏、寒水石;小便涩痛:加滑石、甘草(桂苓甘露饮)

(8)头痛、颈项肩背不适:加葛根

(9)血压高:加葛根

(10)嗜酒:加葛根

(11)腰腿疼痛:加怀牛膝

(12)黄疸或胆红素偏高、出黄汗:加茵陈

(13)眼病、小便不利:加车前子。

51五积散

52吴茱萸汤加减法:

(1)眩晕 吐水: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头痛、头晕、胃胀、胃中振水音 水舌:苓桂术甘汤。

53小柴胡汤加减法:

(1)发热迁延不愈,肩背关节疼痛(外证未去):合桂枝汤

(2)咳吐黄稠粘痰、心下压痛、大便干结:合小陷胸汤

(3)胸闷、咽喉或食道有异物感、精神不安定、纳呆、恶心呕吐、舌苔白腻:合半夏厚 朴汤

(4)咳嗽或哮喘:合半夏厚朴汤

(5)口渴 浮肿、尿少:合五苓散

(6)肿瘤放化疗后、肾炎、急性胃肠炎、伤暑:合五苓散

(7)月经不调、腹中疼痛、大便秘结 面色发黄、形体偏胖、容易水肿、大便稀溏:合 当归芍药散

(8)慢性肝炎、肝硬化、甲状腺疾病、风湿性多肌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当归芍药散 (柴归汤)

(9)烦热 关节疼痛:合栀子柏皮汤

(10)淋巴结肿大、淋巴细胞增多:加连翘

(11)咳喘迁延不愈,咯稀白痰:加干姜、五味子

(12)咽痛:加桔梗

(13)胶原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致关节疼痛不能屈伸或有出血倾向:加生地、白芍

(14)心中烦 心下痞 肠热利:加黄连

(15)身痒、皮肤过敏(外证未去):加荆芥、防风。

54小建中汤加减法:

(1)面黄、肉松、浮肿:加黄芪

(2)消瘦、憔悴、痛经:加当归

(3)小儿肠痉挛:加当归

(4)产后调理:加当归

(5)出血多:加生地、阿胶

(6)腹痛剧烈:加川芎。

55小青龙汤加减法:

(1)口干、烦躁:加石膏

(2)身体瘦弱、心悸、喘促:去麻黄,加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填补少阴)

(3)哮喘慢性期,见面黄、肉松、浮肿:加黄芪

(4)长期服用激素,其人面色灰暗:加熟地、山萸肉、鹿角胶、制附子、龙骨、牡蛎( 填充少阴)。

56小陷胸汤加减法:

(1)胸腹胀痛、胃脘胀痛:加枳实

(2)呕吐:加生姜、竹茹

(3)痰稠胶固:加桔梗

(4)胸胁痛甚:合四逆散

(5)往来寒热、迁延发热、口苦:合小柴胡汤

(6)咳喘:合麻杏石甘汤或三拗汤

(7)心绞痛:加瓜蒌皮、薤白、川芎。

57三黄泻心汤加减法:

(1)上腹不适,按之疼痛:合大柴胡汤

(2)烦躁、神昏、舌红、舌苔黄腻:合黄连解毒汤

(3)呕吐 心下痞 下利:合半夏泻心汤

(4)体格壮实、颈项强痛 高血压:合葛根芩连汤

(5)头晕脑胀(脑充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鸣耳痛、暴发火眼、小 便黄赤、大便干燥:黄连上清丸(1荆芥、防风、白芷、菊花、薄荷、桔梗、川芎、旋复 花、蔓荆子;2黄连、黄芩、大黄、黄柏、栀子、连翘、生石膏、甘草)。

注意:体质虚弱、精神萎靡、消瘦、贫血、脉弱的人忌用!

58茵陈蒿汤加减法:

(1)黄疸、身热、肤痒:合栀子柏皮汤

(2)胆道感染、腹胀、腹痛、便秘:合大柴胡汤

(3)反复发热、胸胁苦满、神情默默、心烦、喜呕:合小柴胡汤。

59玉屏风散加减法:

(1)儿童、老人体质虚弱,易汗出、易恶风,稍感风寒便鼻塞、流涕:合桂枝汤

(2)腰背四肢关节疼痛(外证未去):合桂枝汤

年老浮肿:加黄芪

------------黄芪桂枝五物汤

(3)身重体胖、容易汗出、下肢水肿:合防己黄芪汤

(4)肝肾功能不全、精神萎靡(附子证) 腹水:合真武汤

(5)咳喘兼咳声重浊、面黄浮肿:加麻黄。

60炙甘草汤加减法:

(1)心悸、动则气促:加龙骨、牡蛎

(2)食欲减退:加砂仁、山药

(3)消瘦:加天冬(长肌肉)

(4)恶心呕吐:加半夏。

61枳实芍药散

62猪苓汤加减法:

(1)尿路感染伴发热:合小柴胡汤

(2)尿路结石 肾绞痛:猪苓汤 四逆散

(3)尿黄赤、足癣、湿疹、盆腔炎、阴道炎:加黄柏、连翘、栀子。

63真武汤加减法:

(1)口渴 浮肿、尿少:合五苓散

(2)自汗、糖尿病: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腰痛、下肢水肿:合济生肾气丸

(4)甲减、畏寒、嗜睡、困倦:合甘草麻黄汤。

64栀子柏皮汤加减法:

(1)皮肤瘙痒流水:合麻杏苡甘汤加生石膏、连翘

(2)肝病发黄或胆道感染发黄:合大柴胡汤 茵陈蒿汤

(3)黄带淋漓:合猪苓汤

(4)尿频、尿急、尿痛:合猪苓汤。

65栀子厚朴汤加减法:

(1)食道炎、胃炎、慢支、支气管哮喘见胸闷、气喘、腹胀、腹痛、大便不畅:合大柴 朴汤

(2)以焦虑、失眠、心境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如焦虑症、抑郁症、神经衰弱、精神分裂 症、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综合征:合半夏厚朴汤 或温胆汤 或黄连解毒汤

(3)以黄疸为特征的疾病,如胆囊炎、胆道感染、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妊娠 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新生儿黄疸:合茵陈蒿汤。

66竹叶石膏汤加减法:

(1)肿瘤后消瘦、贫血:合炙甘草汤

(2)出血:加生地、阿胶。

67八味解郁汤加减法:

(1)舌体淡润、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润:加干姜

(2)心烦意乱,胸中窒闷不适(焦虑):加栀子

(3)舌淡、暗、润,气上冲:加肉桂。

68八味除烦汤加减法:

(1)尿频、尿急、尿痛、尿黄:合六一散

(2)咽喉疼痛:加桔梗、甘草。

69八味活血汤加减法:

(1)痤疮、面赤、脱发、腰酸、痛经 下肢皮肤干燥:合桂枝茯苓丸 怀牛膝

(2)咽中异物感、胸闷、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70八味通阳汤加减法:

(1)口水多、腹泻严重:加干姜

(2)下肢水肿:加怀牛膝、汉防己

(3)湿疹:加薏苡仁。

71四味健步汤加减法:

(1)其人消瘦、小腿抽筋、大便干结:合芍药甘草汤

(2)其人肥胖、腹大松软、肉松、肢麻、多汗、浮肿:合黄芪桂枝五物汤

(3)下肢皮肤干燥如蛇皮(桃仁证):合桂枝茯苓丸

(4)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桂枝茯苓丸。

72止痉散加减法:

(1)癫痫、脑胶质细胞瘤:合柴龙牡

(2)面肌痉挛:合柴龙牡 温胆汤

(3)小儿多动症、脑瘫:合温胆汤。

73更年方加减法:

(1)头晕、浮肿:合真武汤

(2)月经不调、大便干结(血不利) 面目下肢水肿(水不利):合当归芍药散

(3)面黄、浮肿、恶寒、无汗、嗜睡、困倦:合麻黄附子甘草汤。

温胆汤,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神经官能症、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支气管炎、梅尼埃病、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属胆郁痰扰者。

温胆汤里的六味分别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竹茹、枳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是二陈汤,治痰湿的,有形的痰还是无形的痰,都能化开,加上竹茹和枳实,降肺胃胆之气,整个方子加强了降气化痰的作用。

温胆汤: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陈皮9克,茯苓45克,炙甘草3克。

温胆汤,温是不寒不热、不急不燥、不愠不火。

药物组成看,作用在于清,不在于温。古人讲,胆是春生之气,春天是温和生发季节,在这样的环境里,胆气才能条达。温胆是把它调理到春天的状态。寒凉的食物,燥热的食物,都是伤胆的。中医就是要“养其真,顺其性”。

温胆汤放屁是排毒

温胆汤放屁是排毒吗?温胆汤放屁不是排毒。温胆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用于辅助改善肝胆功能和胆囊健康。根据中医理论,温胆汤可以疏肝理气、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