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四篇:痿论(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四篇:痿论(二),第1张

 SW44——《痿论篇第四十四》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D0000痿论:《太素》单列于卷第二十五伤寒《五藏脏痿》,分类法异于《素问》。

 D0101痿:

 1、高士宗注:“痿者,四肢痿弱,举动不能,如痿弃不用之意。”

 2、《内经注评》注:“王冰云,痿,谓痿弱无力以运动。”

 Q0101筋、膜:

 1、杨上善注:“膜者,人之皮下肉上膜,肉之筋也。”

 2、筋,体内固束骨骼、传导寒热、传递知觉之韧带;膜,体内网络成片之隔膜。由“肝主身之筋、膜”可知:全身筋韧、隔膜,均由肝脏主管。

 Q0102肺气热:

 1、《素问痿论》作“肺热”;

 2、《太素五脏痿》、《甲乙热在五脏发痿》均作“肺气热”, 依后文四脏“气热”之例,当从《太素》、《甲乙》。

 Q0102皮毛虚、弱、急、薄,著:

 1、《太素五脏痿》断句作“则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僻。”

 2、《甲乙热在五脏发痿》作“皮毛虚弱急薄著,著则生痿躄矣。”

 3、《内经注评》注:“诸注家,皆在薄字断句,‘著’字连下来。”如《素问直解》、《素问悬解》卷五《痿论》断句作:“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 从之。

 4、《素问直解》注:“举动自如,皆脏气和于内而主于外,故肺热叶焦,是肺脏病于内矣。病于内,则肺主皮毛,虚弱急薄应于外,若更留着不行,则生痿躄。”

 Q0102躄:

 1、王冰:“躄,谓挛躄,足不得伸以行也。”

 2、高士宗、黄元御均注:“躄,两足废弛也。”

 3、bi4,据《史记平原君虞卿传》:“民家有躄者”正义:“跛也”可知:躄,即跛脚。

 Q0103枢折,挈胫纵:

 1、《素问直解痿论》注:“经脉血脉,不能升降开合,如枢断折而收挈;断折挈,是以胫骨纵缓而不任地也。”

 2、《太素五脏痿》注:“下脉血气上行则下脉虚,故生脉痿,枢折脚胫纵缓不能履地也。”

 3、据《根结》LS05-Q0118“枢折,则脉有所结而不通。不通者,取之少阴,视有余不足。有结者,皆取之不足。”可知:枢折,即血栓;挈,qie4,《广雅》:“挈,提也。”即提起。挈胫纵,即提起的足胫弛纵。

 Q0103任地:

 1、杨上善注:“履地。”

 2、任,取接触、支撑意;任地,即触地。

 Q0201脏之长:

 1、 王冰注:“位高布叶于胸中,是故为脏之长。”

 2、 《素问悬解》卷五《痿论》注:“五脏皆受气于肺,肺者,五脏之长,心之华盖也。”

 3、 《素问直解痿论》注:“肺朝百脉,故肺者,脏之长……上文言肺热叶焦,着则生痿躄,此言肺为脏之长,故曰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即此肺为脏之长之谓也。”

 4、 《太素五脏痿》注:“肺在五脏之上,是心之盖。主气,故为脏之长也。”

 5、 脏,此指肺脏;脏之长,即最大的脏器。

 Q0202胞络绝:

 1、《太素五脏痿》注:“胞络者,心上胞络之脉。”

 2、《素问直解》卷之四《痿论》作“包络绝”,并注:“‘包’旧本讹‘胞’,今改……悲哀太甚,则心气内伤,故包络绝,包络,心包之络也。”

 3、《素问悬解》卷五《痿论》注:“心为丁火,膀胱为壬水。本相合也,合则膀胱之胞爰有络根,通于心中,是谓胞络。”

 4、《内经注评》注:“即心包络脉阻绝不通。”

 Q0202阳气内动:

 1、《太素五脏痿》注:“手少阳气内动有伤。”

 2、高士宗注:“阳热之气。”

 3、心阳之气内生动乱。

 Q0202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

 1、《内经校释》注:“王冰曰:‘古经论篇名也。’刘衡如按:‘《本病论》乃本书卷二十一第七十三篇名,已亡佚。王注未能确指’。”

 2、《素问直解》卷之四《痿论》按:“本经有《本病论》,原遗阙,今搜补,并无此言。”

 3、《本病论》、《本脏篇》均无此句,全书未见此句,当是黄帝们所研古经《本病》。

 Q0203意*于外:

 1、 高士宗注:“意*于外者,其意*纵于外,不静存也。”

 2、 意者,记忆也;*者,大量也;外者,外冒也。意*于外,即记忆大量外冒,即浮想联翩。

 Q0203宗筋:

 1、 张隐庵注:“前阴者,宗筋之所聚”、“男子前阴,亦称为宗筋。”

 2、 《素问直解》注:“宗筋,前阴之总筋,故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3、 据《五音五味》LS65—Q0201“宦者,去其宗筋,伤其冲脉,血泻不复,皮肤内结,唇口不荣,故须不生。”可知:宗筋,即生殖之筋。

 Q0203白*:

 1、《素问直解》卷之四《痿论》注:“意*于外,相火不宁,则为白*。”

 2、《素问悬解》卷五《痿论》注:“白*者,白物*衍,流溢而下,即男女带浊之疾也。”

 3、《内经注评》注:“男子滑精,白浊,女子为带下。”

 Q0203使内:

 1、《内经校释》注:“指房事。”

 2、强行入房。

 Q0204渐于湿:

 1、《太素五脏痿》注:“渐,渍也。湿处停居相渍,致肌肉痹而不仁,遂使肉皆痿纵也。”

 2、《内经校释》注:“渐,浸渍的意思。《诗经》:‘渐车帷裳。’”

 Q0205伐:

 1、《内经校释》注:“攻伐的意思。”

 2、据《 说文》:“伐,击也”、《广雅》:“伐,杀也。”取杀伐意。

 Q0301槁:干枯。

 D0401论言:

 1、《内经注评》注:“指古代论述疾病的某种书籍而言。后世注家因《根结》有‘痿疾者,取之阳明’的记载,故认为‘论’指《根结》篇,可供参考。”

 2、《根结篇》LS05—Q0110确有“故痿疾者,取之阳明。”从《内经注评》之说。

 Q0402揔:

 1、《甲乙热在五脏发痿》、《素问直解》作“总”;

 2、《太素五脏痿》作“緫”,即古“总”;

 3、《素问悬解痿论》作“总”,并注:“阴阳之脉,总宗筋之会(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冲、任、督、跷九脉,皆会于前阴。会于阳明之气街(阳明动脉,在骽腹之交)。”

 4、人卫影印作“揔”,从之。揔,song1,据《集韵》:“手进物也。”取伸进意。

 Q0402气街:

 1、《内经注评》注:“有两种含义,其一为穴名,又名气冲,在横骨两端,鼠蹊上一寸。其二,为微细孙络之总称。”

 2、《卫气》LS52—Q0114“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动输》LS62—Q0501“四街者,气之径路也。”即为本解。

 Q0402带脉:

 1、《内经注评》注:“奇经八脉之一,约束纵行经脉足三阴三阳二跷脉。”

 2、黄元御注:“带脉环腰如带,总束诸脉者。”

 3、《素问直解》注:“带脉,如束带然,前终脐腹,后环腰背,围身一周而终于督脉,是阳明又从带脉而主于督脉也。”

 Q0501荥:荥位穴。

 Q0501输:

 1、《素问痿论》、《甲乙热在五脏发痿》作“俞”;

 2、《素问直解痿论》作“腧”;

 3、《素问悬解痿论》作“俞”并注:“五脏之脉五俞,曰井荥输经合,六腑之脉六俞,曰井荥输原经合。诸经之所溜为荥,所注为俞。”

 4、《太素五脏痿论》作“输”,并注:“五脏热痿,皆是阴虚,故补五脏阴经之荥。阴荥,水也。阴输是木,少阳也,故热痿通其输也。”

 5、《黄帝内经》传世已久,诸本多以为“输”、“俞”、“腧”三字互通,然三字各有确意:输者,传输、输位穴也;俞者,背俞穴也;腧者,穴位之通称也。此“俞“,当如前文“各补其荥”例具指输穴,故从《太素》。

 Q0501和其逆顺:

 1、《素问直解》注:“逆者,和之使顺;顺者,和之不使逆。”

 2、调和血气使异常为正常。

 Q0501筋、脉、骨、肉:《素问直解》注:“但言筋、脉、骨、肉,不言肺之主皮,以肺为五脏长,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帝故默会其义而善之。”

 Q0501各以其时受月:

 1、《全本黄帝内经》译:“在当旺的月份进行医治。”

 2、《内经注评》注:“王冰:‘时受月,谓受气时月也。如肝王甲乙,心王丙丁之类,皆王气法’。《太素》中‘月’作‘日’,张志聪:‘《诊要终经论》:‘正月二月,人气在肝;三月四月,人气在脾;五月六月,人气在头;七月八月,人气在肺;九月十月,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人气在肾。此即子午流注按时取穴之针法也’。”

 3、《素问直解》注:“各以其时受月,而施治之。”

 4、《太素五脏痿》作“各以其时受日”,并注:“各以其时者,各以其时受病之日调之皆愈也。”

 4、诸本诸注存异,确意不明,不译待考。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黄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第一部冠以中华民族先祖“黄帝”之名的传世巨著,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2、《素问》,在汉魏、六朝、隋唐各代皆有不同传本。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其著作中所引用。主要有:齐梁间全元起注本,是最早的注本,但当时其中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只有八卷。这个传本先后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用,至南宋以后失传。唐、王冰注本,唐宝应元年,王冰以全元起注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自称得自其师秘藏的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佑、治平年间,设校正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注本的基础上进行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3、《灵枢》,亦称《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汉魏以后,由于长期抄传出现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唐·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传本佚文与古本《灵枢》传本佚文基本相同,说明为一共同的祖本。但与南宋史崧发现的《灵枢》传本则不尽相同。史载北宋有高丽献《针经》镂版刊行,今无书可证。至南宋初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均失传。绍兴二十五年,史崧半其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正,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定型,取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流传至今。

《黄帝内经素论》第四十四篇:痿论(二)

 SW44——《痿论篇第四十四》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D0000痿论:《太素》单列于卷第二十五伤寒《五藏脏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