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易经》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本原,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有人说《易经》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本原,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第1张

这个问题,从《易经》自身的发展过程和《易经》中国文化全方位影响两个方面,就可以说清楚。《易经》是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被称为群经之祖。它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由此可见。

一说到儒家经典,许多人立刻条件反射似的就会想到中国历史上的“诸子百家”。然而会说,儒家不过是百家之一而已。但是,他们忘了,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的事情,孔子的时期,是没有百家的,只不过是了了几子而己。孔子之所以成为万世师表,就因为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早最重要的整理传承者。

孔子传六经,而不是著六经,就是说,他只是对传统文化的整理,六经包容了之前华夏文明最重要的部分。即使是今天,华夏文明依然不出孔子的范畴。

《易经》在六经之中,称为《周易》,是孔子对夏商周三代易学的整理。易学在夏代称为“连山”,在商代称为“归藏”,到周之后,称为《周易》了。许多人说,连山和归藏已经丢失了。按我个人理解,从连山到周易,正是《易经》早期发展的过程。如果用慢电脑的发展比喻一下,会很好理解。连山和归藏,大概相当于当初的奔腾,周易相当于后来的WINDOWS。到了这一步之后,电脑的发展没有停止,软硬件都在不断的升级中。

《易经》的发展,也是一样。《周易》成形之后,连山与归藏的精华,已经被《周易》吸收了。孔子研读《周易》,写下了《十翼》,把二者合在一起,就成了《易经》。到这时,《易经》的发展依然没有停止。孔子之前《易经》的思想中只有阴阳八卦,到战国末期,出现了阴阳家,阴阳家虽然名之阴阳,但他们的发明不在阴阳,而在五形。他们正是研究阴阳八卦的过程中,创造和增加了五形思想。

汉唐之际,佛教思想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儒道思想结合,魏晋时期兴起玄学。到唐宋,儒家知识分子把儒释道三家思想融合,创造新的思想成果,这就是理学。周敦颐及二程思想的哲学根基就是就是建立在《易经》之上的。所以,周敦熙最重要的著作是《太极图说》。儒家哲学到宋之后,就不必多说了。

中国古代,有一伏羲氏,一画开天,生阴阳,创八卦,属一无字天书。之后出现周文王,用当时文字整理和记载下来,成为了一共四千多字的《易经》,也叫《周易》。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为《易经》作传。所以说孔子—至圣先师,成了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最初的源头就是《易经》。《易经》是我们中国的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它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是我们的先贤对宇宙自然规律的长期观察而得出的经验总结。由于《易经》具有占卜功能,使人们仅能了解并热衷于其玄之又玄的卜筮功能,这使得人们长久以来对《易经》这本书的具体看法有失偏颇

易经主要讲占卜、讲天干地支

易经是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也是一本辩证法哲学书,它阐述了天地的世间万象。原本有《周易》、《归藏》、《连山》三部易书,但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归藏》和《连山》都已经失传。

扩展资料:

很多人以为《易经》是《周易》,《周易》是《易经》,其实不然,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易经》和《周易》是从属关系,《周易》是《易经》里“三易“的其中一部。《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之称。

以下内容供参考:-易经

1、《易经》产生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起源:

文王周易是最早的。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

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

(1)、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2)、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3)、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之际”的学问不同。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下面我们再来追溯它的起源及历史。易经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上古三大奇书:《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

《易》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连山》、《归藏》和《周易》,但《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

扩展资料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是元素论五行文化和阴阳文化结合的典范,解决了大易“医病”的问题;思孟学派的《五行》是德性论五行文化与阴阳文化融汇的渊薮,解决了大易“医人”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大易医国、医人、医病。

《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三易》在周朝不是随便可以见到的,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

《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参考资料:

—周易

有人说《易经》是中国文化的传统本原,这种说法有什么依据吗?

这个问题,从《易经》自身的发展过程和《易经》中国文化全方位影响两个方面,就可以说清楚。《易经》是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被称为群经之祖。...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