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挖出了什么奇书,已经有了2千年?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4收藏

罗布泊挖出了什么奇书,已经有了2千年?,第1张

考古学家在罗布泊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文书古籍。这些古籍中曾记载着一些私人书信、医书等等。但是这些考古学家却并没有把这个书籍中的内容向外公布,因为上面也涉及到了一些神秘的信息,并且不少学者也对这种信息有争议。

要知道在罗布泊最有名的就是楼兰古城。楼兰古城在公元前630年的时候就突然之间消失了,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是非常神秘的古城。在上个世纪探险家发现了他的遗址之后,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对他产生了探索的兴趣。在此之前,中国的考古学家也专门感到了罗布泊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索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文书古籍,里面的内容非常丰富,既有个人书信,也有医书等等。虽然当时发现的这些古籍与平常所见到的竹简并没有太多的差别,但是里面所记载的内容却要比其他的竹简多得多。除此之外,还涉及到了一些神秘的信息。

在考古学家进行查看的过程中,发现了永康三的字样。要知道现如今这些学者一直对这个有非常大的争议。有人认为这个名号根本就是不存在,是别人虚构的。还有人认为其实这个名号是当时君主篡改的。至于当时这个名号是否真实存在,现如今也没有学者能给出一个准确的说法。

因为这部古书中记载的内容并没有其他古书中也有相同的记载,所以专家也没有把握判断古书记载的真实性。由于没有一个有利的证据进行佐证,并且上面记录的内容也非常的深奥,所以专家根本就不敢把其中的内容向外界宣布出来。当然除此之外,考古学家还在楼兰遗址中发现了非常多的文物。这些文物也可以帮助考古学家更加深入的研究楼兰历史。

1、荒烟蔓草: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蔓草:蔓生的野草。比喻空旷偏僻,冷落荒凉。

2、蔓草荒烟:蔓草:蔓生的野草;荒烟:空旷荒凉的原野上的雾气。比喻空旷偏僻,冷落荒凉。

3、万古荒坟在,悠然我独寻。寂寥红粉尽,冥寞黄泉深。蔓草映寒水,空郊暧夕阴。风流有佳句,吟眺一伤心。权德舆 

4、若我化鹤归来信手翻了诗经一册,野有蔓草惹灰尘几钱字迹斑驳,静夜下的回廊你足音近在咫尺,推开半扇竹门闲步出细数别后风波。乘物游心 

5、于彼园中有古朽塔摧坏崩倒荆棘掩庭蔓草封户。

6、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张可久 

7、有一天,当你走过蔓草荒烟,我便在那里向你轻声呼喊——以风声,以水响。张晓风 

8、我疲惫地走在一片荒烟蔓草中lishixinzhi,那里长著紫菀属植物和一大堆野葛。

9、昭王白骨萦蔓草,何人更扫黄金台?李白 

10、很快

墓地荒烟蔓草、渺不可寻。

11、南非空难纪念碑隐身桃园竹围荒烟蔓草1987年南非航空公司空难

造成机上卅位弯旅客罹难。

12、黎蔓草

晨露、红霞草

夜莺羽毛、月石粉、任意枯树根。

13、我是一株野蔓草,生长在莫离山顶,经历风吹日晒,吸取日月之精华,逐渐有了灵明。

14、警方立即载家属寻找

终在羊肠小道、荒烟蔓草墓园旁

发现陈扶着单车站在路边

身体因受到惊吓不住颤抖。

15、北峰云林蔓草缺处飞流三叠

汇聚成一条蜿蜒的小溪

环流高埠一周

泻入西南三十丈外的深谷

落声隆隆。

16、臣闻原火不扑

蔓草难除;青青不伐

终致寻斧。

17、张草作品的另一个特色

是能够在荒烟蔓草的古籍氛围中

叙说出来的却是现代城市的奇妙传说

这一点

在新作之中

表达得更是淋漓尽致。

18、南非空难纪念碑隐身桃园竹围荒烟蔓草1987年南非航空公司空难

机上30位弯旅客罹难

纪念碑文详细记载这起事件经过。

18、尽量原创和收集高质量句子

使您在造句的同时

还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19、回望来时的路

已经荒烟蔓草

远得没有勇气再来一遍。

20、桂酒椒浆伤往事

荒烟蔓草赋闲游。

21、我们是一群坐上了人生旋转木马的人,游戏还没有结束,我们大家都不能下马,只能随着音乐不断旋转。人生像一个撒满珠宝的荒原,大家都在寻找闪烁的宝石,但大部分时间,你只看得到荒原上的孤烟蔓草。

22、日本九州大宰府出土的莲花纹砖和隋唐洛阳城出土的莲花纹砖,二者的质地、制法、功用相同,皆以莲花为主体花纹且外绕蔓草纹和联珠纹。

23、这岂是偶然,小玲珑的野花!你轻含着鲜露可颗颗,怦动的,像是慕光明的花蛾,在黑暗里想念着焰彩,晴霞;我此时在这蔓草丛中过路,无端的内感,惘怅与惊讶,在这迷雾里,在这岩壁下,思忖着,泪怦怦的,人生与鲜露?徐志摩 

24、想那日束发从军,想那日霜角辕门。想那日挟剑惊风。想那日横槊凌云……流光一瞬,离愁一身。望云山,当时壁垒,蔓草斜曛……海宴 

25、起风了,一时远灯散乱,树影憧憧,为这片深埋了无数阴谋和血腥的庭院铺了一地苍凉,像长眠地下的魂灵透过土地干涸的罅隙,望穿了从繁华如锦到荒烟蔓草的空洞目光。狐离 

26、坡州这处墓地早年是木制墓碑

坟墓也很小

犹如婴儿墓

荒烟蔓草间

凄凄凉凉的

这也是张伟之前看到的情景。

27、臣本凡琐

少无远概

因缘际会

遂班槐鼎

素望既盈

惬心实足

岂应徼功非冀

更希异宠

直以蔓草难除

去恶宜速

是以无顾夷险

虑不及身。

28、工地南边院墙外是一片宽约50米

长上百米的荒地

杂草丛生

多是葎草(土话叫拉拉秧、拉拉藤

多年生茎蔓草本植物)。

29、日照香炉生紫烟

只是一夜黄粱梦

当恩怨情仇

俗世枷锁

都付与蔓草黄沙。

30、墓石属于石棺中的榻板和榻腿构件

均为长方形

其中8块墓石上刻有蔓草纹

剩余6块正面刻有瑞兽纹和明显的“火焰纹”图案。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大辞典》·木馒头 31 木馒头的别名 32 来源及产地 33 性味 34 功能主治 35 化学成分 4 《辞典》·木馒头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木馒头的别名 44 来源 45 生境分布 46 性状 47 性味 48 归经 49 功能主治 410 木馒头的用法用量 411 附方 412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木馒头的方剂 2 古籍中的木馒头 1 拼音

mù mán tóu

2 英文参考

climbing fig receptacl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中医大辞典》·木馒头

木馒头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1]。

31 木馒头的别名

薜荔果、凉粉果、木莲果[1]

32 来源及产地

桑科植物薜荔Ficus pumilaL.的花序托及果实。产四川、江苏、浙江、广东、广西。[1]

33 性味

甘、涩,平[1]。

34 功能主治

补肾固精,活血止血,解毒消肿,通乳[1]。

1治肾虚腰酸,阳痿,遗精,乳糜尿,久痢脱肛,便血,痔血,经闭,乳汁不下。煎服:6~15g。[1]

2治痈疮,疔肿。煎水洗。[1]

35 化学成分

含芸香苷、β谷甾醇、蒲公英赛醇乙酸酯、β香树脂醇乙酸酯及内消旋肌醇。瘦果含多量黏液质。[1]

4 《辞典》·木馒头 41 出处

《纲目》

42 拼音名

Mù Mán Tou

43 木馒头的别名

木莲(《本草拾遗》),水馒头(《岭外代答》),鬼馒头(《纲目》),蔓头萝(《生草药性备要》),凉粉果、木铎,桔杷、文头果、文头榔、糖馒头(《中国树木分类学》),馒头郎(《广州植物志》),牛 、牛奶柚、金柚奶、假秤锤、程邦子、水子(《福建民间草药》),鬼球(《药材资料汇编》),木果蒲、胖朴(《浙江中药手册》),爬墙果、爬壁果(《四川中药志》),薜荔果、膀膀子(《湖南药物志》),凉粉子、烹泡子(《江西草药》)。

44 来源

为桑科植物薜荔的干燥花序托。秋季采取将熟的花序托,剪去炳,晒干。

45 生境分布

主产江苏、四川、浙江、广东,广西等地。

46 性状

干燥花序托,膨大成梨形或倒卵形,黄褐色至黑褐色,长4~6厘米,直径约4厘米,顶端近截形,中央有一稍突出的小孔,孔内有膜质的小苞片充塞,孔外通常有细密的褐色绒毛;下端渐狭,具有短的果柄痕迹,质坚硬而轻,内生无数单性花或黄棕色圆球状瘦果。以个大、干燥者为佳。

47 性味

甘。平

①《纲目》:"甘,平,涩,无毒。"

②《得配本草》:"甘酸,寒。"

48 归经

《得配本草》:"入手太阳、足阳明经血分。"

49 功能主治

通乳,利湿,活血,消肿。治乳汁不下,遗精,淋浊,乳糜尿,久痢,痔血,肠风下血,痈肿,疔疮。

①《本草拾遗》:"破血。"

②《本草图经》:"能壮阳道。"

③《纲目》:"固精,消肿,散毒,止血,下乳。治久痢肠痔,心痛阴颓。"

④《生草药性备要》:"通经行血。煲食下乳,消肿毒;洗疳、疔、痔,理跌打。"

⑤《本经逢瓯》:"治一切风癣恶疮,为利水活血通乳要药。"

⑥《得配本草》;"活血生用,止血煅用。"

410 木馒头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

411 附方

①治惊悸遗精:木馒头(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用米饮调下。(《乾坤生意秘韫》)

②治阳萎遗精:薜荔果四钱,葎草四钱,煎服,连服半个月。(《上海常用中草药》)

③治淋症:薜荔果心,加冷开水绞汁成冻状,白糖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乳糜尿:鲜薜荔果五个,切片,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乳汁不通:薜荔果两个,猪前蹄一只,煮食并次汁。(《上海常用中草药》)

⑥治妇人胆虚不足,乳不至:通草二钱,穿山甲一钱,木馒头一枚。三味共末,入猪蹄汤内煮烂吃,再不至,加急性子五钱。(《慎斋遗书》)

⑦治荣卫气虚,风邪冷气进袭脏腑之内,或食生冷,或啖炙博,或饮酒过度,积热肠间,致使肠胃虚弱,糟粕不聚,大便鲜血,脐腹疼痛,里急后重,或 脱出,或久患酒痢,大便频并:败樱()(烧)、木馒头(烧),乌头、甘草(炙)各二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空心温服。(《局方》肠风黑散)

⑧治久年痔漏下血:干姜、百草霜各两,木馒头二两,乌梅、败棕、柏叶、油发各半两。以上七味各烧灰存性,即入桂心三钱,白芷五钱(俱不见火)。同为末,醋糊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饮下。(《世医得效方》黑丸子)

⑨治肠风下血不止,仍治大便急涩:枳壳(去瓤,麸炒)、本馒头(麸炒)各等分。为细末,空心食前,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杨氏家藏方》枳壳散)

⑩治痄腮:薜荔果实二枚,煮猪精肉食。(《湖南药物志》)

⑾治痈疽初起:薜荔果三钱,焙研细末,分二次吞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⑿治阴溃囊肿:木馒头子,小茴香等分。为末,每空心酒服二钱。(《濒湖集简方》)

⒀治夜盲:薛荔果,煎汁蒸猪肝食。(《湖南药物志》)

412 摘录

李时珍 (1518年-1593年)

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今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蕲州镇)人,汉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生于蕲州亦卒于蕲州。其父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肯于向劳动人民群众学习。李时珍三十八岁时,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医所事务。三年后,又被推荐上京任太医院判。太医院是专为宫廷服务的医疗机构,当时被一些庸医弄得乌烟瘴气。李时珍在此只任职了一年,便辞职回乡。李时珍曾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著。在国内外均有很高的评价,已有几种文字的译本或节译本。另著有《濒湖脉学》。

李家世代业医,祖父是“铃医”。父亲李言闻,号月池,是当地名医。那时,民间医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绅的欺侮。因此,父亲决定让二儿子李时珍读书应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头地。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格刚直纯真,对空洞乏味的八股文不屑于学。自十四岁中了秀才后的九年中,其三次到武昌考举人均名落孙山。于是,他放弃了科举做官的打算,专心学医,于是向父亲求说并表明决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实面前终于醒悟了,同意儿子的要求,并精心地教他。不几年,李时珍果然成了一名很有名望的医生。

《本草纲目》共五十二卷,分十六部、六十类。经二十七年(1578年)著成。共收载历代诸家本草所载药物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其中植物药1094种。矿物、动物及其他药798种,有374种为李氏所新增。每种药首先以正名为纲,附释名为目;其次是集解、辨疑、正误,详述产状;再次是气味、主治、附方,说明体用。内容极其丰富,是我国药物学的宝贵遗产,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本草纲目》的故事于行医的十几年中,李时珍阅读了大量古医籍,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古代的本草书籍 “品数既繁,名称多杂。或一物析为二三,或二物混为一品”(《明外史本传》)。特别是其中的许多毒性药品,竟被认为可以“久服延年”,而遗祸无穷。于是,他决心要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从三十一岁那年,他就开始酝酿此事,为了“穷搜博采”,李时珍读了大量参考书。家藏的书读完了,就利用行医的机会,向本乡豪门大户借。后来,进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医院,读的书就更多,简直成了“书迷”。他自述“长耽嗜典籍,若啖蔗饴”(《本草纲目》原序)。顾景星在《李时珍传》里,也赞他“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瞡”。他不但读了八百余种万余卷的医书,还看过不少历史、地理和文学名著及敦煌的经史巨作连数位前代伟大诗人的全集也都仔细钻研过。

他还从中摘录了大量有关医药学的诗句。而这些诗句也确实给了他许多真实有用的医药学知识,帮助他纠正了前人在医药学上的许多谬误。如古代医书中,常常出现“鹜与凫”。它们指的是什么?是否有区别?历代药物学家众说纷纭,争论不休。李时珍摘引屈原《离骚》中的“将与鸡鹜争食乎”,“将泛乎若水中之凫乎”两句,指出诗人把“鹜”与“凫”对举并称,就是它们不是同一种禽鸟的明证。他又根据诗中对它们不同生活环境的描绘,证明“鹜”是家鸭,“凫”是野鸭子,药性不同。屈原的诗赋,竟成了李时珍考证药物名实的雄辩依据。 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最使李时珍头痛的就是由于药名的混杂,使药物的形状和生长的情况十分的不明。过去的本草书,虽然作了反复的解释,但是由于有些作者没有深入实际进行调查研究,而是在书本上抄来抄去在“纸上猜度”,所以越解释越糊涂,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药物远志,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说它是小草,像麻黄,但颜色青,开白花,宋代马志却认为它像大青,并责备陶弘景根本不认识远志。又如狗脊一药,有的说它像萆薢,有的说它像拔葜,有的又说它像贯众,说法极不一致。类似此情况很多,李时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搁下笔来。这些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在他父亲的启示下,李时珍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既“搜罗百氏”,又“采访四方”,深入实际进行调查。 李时珍穿上草鞋,背起药筐,在徒弟庞宪、儿子建元的伴随下,远涉深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他首先在家乡蕲州一带采访。后来,他多次出外采访。除湖广外,还到过江西、江苏、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过。盛产药材的江西庐山和南京的摄山、茅山、牛首山,估计也有他的足迹。后人为此写了“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的诗句,反映他远途跋涉,四方采访的生活。 李时珍每到一地,就虚心地向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求。其中有采药的,有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热情地帮助他了解各种各样的药物。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药。但究竟是什么样的?《神农本草经》说不明白,各家注释也搞不清楚。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人,在他指点下,又察了实物,才知道芸苔,实际上就是油菜。这种植物,头一年下种,第二年开花,种子可以榨油,于是,这种药物,便在他的《本草纲目》中一清二楚地注解出来了。

不论是在四处采访中,还是在自己的药圃里,李时珍都非常注意观察药物的形态和生长情况。

蕲蛇,即蕲州产的白花蛇。这种药有医治风痹、惊搐、癣癞等功用。李时珍早就研究它。但开始,只从蛇贩子那里观察。内行人提醒他,那是从江南兴国州山里捕来的,不是真的蕲蛇。那么真正蕲蛇的样子又是怎么样的呢?他请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诉他,蕲蛇牙尖有剧毒。人被咬伤,要立即截肢,否则就中毒死亡。在治疗上述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贵重。州官逼着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捉,以便向皇帝进贡。蕲州那么大,其实只有城北龙峰山上才有真正的蕲蛇。李时珍追根究底,要亲眼观察蕲蛇,于是请捕蛇人带他上了龙峰山上。那里有个狻猊洞,洞周围怪石嶙峋,灌木丛生。缠绕在灌木上的石南藤,举目皆是。蕲蛇喜欢吃石南藤的花叶,所以生活在这一带。李时珍置危险于度外,到处寻找。在捕蛇人的帮助下,终于亲眼看见了蕲蛇,并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过程。由于这样深入实际调查过,后来他在《本草纲目》写到白花蛇时,就得心应手,说得简明准确。说蕲蛇的形态是:“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胁有二十四个方胜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长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长一二分,肠形如连珠”;说蕲蛇的捕捉和制作过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叶,人以此寻获。先撒沙土一把,则蟠而不动,以叉取之。用绳悬起,刀破腹以去肠物,则反尾洗涤其腹,盖护创尔,乃以竹支定,屈曲盘起,扎缚炕干。”同时,也搞清了蕲蛇与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蕲地者,虽干枯而眼光不陷,他处者则否矣。”这样清楚地叙述蕲蛇各种情况,当然是得力于实地调查的细致。 李时珍了解药物,并不满足于走马看花式的调查,而是一一采视,对着实物进行比较核对。这样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药物。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一采视,颇得其真”,“罗列诸品,反复谛视”。

当时,太岳太和山(武当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其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采来试试,看看它究竟有什么攻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采了一个。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的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攻效。 鲮鲤,即今天说的穿山甲,是过去比较常用的中药。陶弘景说它能水陆两栖,白天爬上岩来,张开鳞甲,装出死了的样子,引诱蚂蚁进入甲内,再闭上鳞甲,潜入水中,然后开甲让蚂蚁浮出,再吞食。为了了解陶弘景的说法是否对头,李时珍亲自上山去观察。并在樵夫、猎人的帮助下,捉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蚂蚁,证实穿山甲动物食蚁这点,陶弘景是说对了。不过,从观察中,他发现穿山甲食蚁时,是搔开蚁穴,进行舐食,而不是诱蚁入甲,下水吞食,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对的一面,纠正了其错误之处。

就这样,李时珍经过长期的实地调查,搞清了药物的许多疑难问题,于万历戊寅年(公元1578年)完成了《本草纲目》编写工作。全书约有200万字,52卷,载药1892种,新增药物374种,载方10000多个,附图1000多幅,成了我国药物学的空前巨著。其中纠正前人错误甚多,在动植物分类学等许多方面有突出成就,并对其他有关的学科(生物学、化学、矿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等)也做出贡献。达尔文称赞它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香薷的别名 7 来源 8 产地 9 性味归经 10 香薷的功效与主治 11 香薷的用法用量 12 香薷的化学成分 13 香薷的药理作用 14 香薷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142 来源 143 性状 1431 青香薷 1432 江香薷 144 鉴别 145 检查 1451 水分 1452 总灰分 146 含量测定 1461 挥发油 1462 麝香草酚与香荆芥酚 147 香薷饮片 1471 炮制 1472 性味与归经 1473 功能与主治 1474 用法与用量 1475 贮藏 148 出处 1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香薷的方剂 2 用到中药香薷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香薷 香薷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xiāng rú

2 英文参考

herba elsholtziae [朗道汉英字典]

Elsholtzia haichowensis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elsholtziae herb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aichow elsholtzia her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Herba Moslae(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inese mosl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香薷

香薷为中药名,出《名医别录》。为唇形科植物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 的干燥地上部分[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4 拉丁名

Herba Moslae(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Chinese mosla(《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香薷的别名

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香茹、香茸、蜜蜂草[2]。

7 来源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 的干燥地上部分[1]。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chinensis Maxim等的带花全草[2]。

8 产地

香薷主产华东、中南、台湾、贵州[2]。

9 性味归经

香薷味辛,性微温;入肺、胃经[2]。

气味辛、微温、无毒。

10 香薷的功效与主治

香薷具有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尿的功效,治暑湿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痞腹痛,呕吐泄泻,水肿,小便不利,脚气[2]。

香薷治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香薷治水肿:用干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香薷治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香薷治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11 香薷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2]。

12 香薷的化学成分

香薷含挥发油,内含香荆芥酚、百里香酚、对聚伞花素、对异丙基苯甲醇、葎草烯、β蒎烯等[2]。

13 香薷的药理作用

香薷有利尿作用[2]。

香薷对小鼠有镇咳、祛痰作用[2]。

香薷挥发油可镇静、镇痛、解热、抗菌、抗病毒,还可增强免疫力、抑制离体回肠等[2]。

14 香薷的药典标准 141 品名

香薷

Xiangru

MoSLAE HERBA

142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Citrus medica L或江香薷Mosla chinensis ‘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青香薷”,后者习称“江香薷”。夏季茎叶茂盛、花盛时择晴天采割,除去杂质,阴于。

143 性状 1431 青香薷

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基部类圆形,直径1~2mm,节明显,节间长4~7cm;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缩或脱落,叶片展平后呈长卵形或披针形,暗绿色或黄绿色,边缘有3~5疏浅锯齿。穗状花序顶生及腋生,苞片圆卵形或圆倒卵形,脱落或残存;花萼宿存,钟状,淡紫红色或灰绿色,先端5裂,密被茸毛。小坚果4,直径07~11mm,近圆球形,具网纹。气清香而浓,味微辛而凉。

1432 江香薷

长55~66cm。表面黄绿色,质较柔软。边缘有5~9疏浅锯齿。果实直径09~14mm,表面具疏网纹。

144 鉴别

(1)青香薷  本品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波状弯曲,略增厚;下表皮细胞壁不增厚,气孔直轴式,以下表皮为多。腺鳞头部8细胞,直径约36~80pm,柄单细胞。上下表皮具非腺毛,多碎断,完整者1~6细胞,上部细胞多弯曲呈钩状,疣状突起较明显。小腺毛少见,头部圆形或长圆形,1~2细胞,柄甚短1~2细胞。

江香薷  上表皮腺鳞直径约90μm,柄单细胞,非腺毛多由2~3细胞组成,下部细胞长于上部细胞,疣状突起不明显,非腺毛基足细胞5~6,垂周壁连珠状增厚。

(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加乙醚制成每1ml含3μl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麝香草酚对照品、香荆芥酚对照品,加乙醚分别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为展开剂,展开,展距15cm以上,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145 检查 1451 水分

不得过120%(附录ⅨH第二法)。

1452 总灰分

不得过80%(附录ⅨK)。

146 含量测定 1461 挥发油

取本品约1cm的短段适量,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ml/g)。

1462 麝香草酚与香荆芥酚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液,涂布浓度10%,柱温190℃。理论板数按麝香草酚峰计算应不低于17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麝香草酚对照品、香荆芥酚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分别制成每1ml各含03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二号筛)约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无水乙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振摇5分钟,浸渍过夜,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1 5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无水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铺有活性炭1g的干燥滤器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u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草酚(C10H14O)与香荆芥酚(C10H14O)的总量不得少于016%。

147 香薷饮片 1471 炮制

除去残根和杂质,切段。

1472 性味与归经

辛,微温。归肺、胃经。

1473 功能与主治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

1474 用法与用量

3~10g。

1475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148 出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15

罗布泊挖出了什么奇书,已经有了2千年?

考古学家在罗布泊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文书古籍。这些古籍中曾记载着一些私人书信、医书等等。但是这些考古学家却并没有把这个书...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