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的含义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3收藏

十字架的含义是什么?,第1张

根竖木和一根横木组成的十字架,其含义对基督徒是非常强烈的,它是基督受难和复活的象征。

应该是为义舍命牺牲的意思。耶稣钉十字架,是为了救我们,替我们死。他要我们也要背起十字架来去救别人,不怕舍命牺牲,这就是它的精神和含义。当然,耶稣的这种精神,已经救了我们,担当了一切愿意悔改跟从耶稣之人的罪。因此,他也要我们学他的样式,学他这种爱人救人的精神。他讲:人如不是这样,他就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7-39)。所以保罗说的“我只知道耶稣的十字架”这句话,他既讲到耶稣的恩典,但也包含我们当尽的本分。决不能只理解为:光是靠耶稣的恩典,光讲耶稣的赦罪,“一点论”。而不讲我们当尽的本分,当尽的责任,以及如何学耶稣爱人救人的样式。人若继续犯罪,只主张我们靠恩典,认为犯了罪不算什么,那仍旧是不行的。耶稣说:“若有人跟从我,就当舍已,背起他的架,来跟从我。”(太16:24)耶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我们为主的道受一点苦楚,这就是背十字架。应该知道的就是这个!而不应该是别的。

还有一种说法:

十字的一横代表爱,一竖是神的愤怒,代表着罪与罚。

  十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包含十的四字词语有什么呢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十字词语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十字的字义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

 2 表示多、久:~室九空。

 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带有十的四字词语

 十日之饮、十年窗下、十年九荒、十十五五、九变十化、十面埋伏、十步芳草、七十二行、十羊九牧、耕十亩田、目下十行、金钗十二、十死不问、十相俱足、十目所视、十转九空、十室九空、一馈十起、论一增十、福无十全、九儒十丐、一缺十求、归十归一、十病九痛、九故十亲、闻一知十、十年读书、十袭珍藏、十年九涝、问一答十

十字相关成语意思

 1) 十发十中:射十次皆中的。形容善射。

 2) 十夫桡椎:比喻人多力大,足以改变原状。同“十夫楺椎”。

 3)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4) 拔十得五: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5) 拔十失五: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6) 发昏章第十一:昏头昏脑的风趣话。仿《孝经》“某某章第几”的说法。

 7) 归十归一:指有条有理。

 8) 金钗十二:原形容妇女头上首饰多。后指人姬妾多。

 9) 九变十化:指变化多端。

 10) 九故十亲:泛指亲戚朋友。

 11) 九流十家: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

 12) 九儒十丐: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待。

 13) 举十知九: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14) 目下十行:形容看书速度极快。

 15) 驽马十驾: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16) 驽马十舍:用马拉车,一天为一驾,十驾指十天路程。谓驽马奋力拉车,亦可至远。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奋勉从事,同样能达到目的。

 17) 七老八十:形容年纪很大。

 18) 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业。

 19) 软红十丈:形容都市的繁华。

 20) 三风十愆:三种恶劣风气,所滋生的十种罪愆。指巫风二:舞、歌;*风四:货、色、游、畋;乱风四: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合而为十愆。

 21) 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22)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23)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24) 三十六行: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25) 三十三天: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26) 神气十足: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27) 十载寒窗:载:年。指长期苦读。

 28) 十之八九: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

 29) 十指连心:十个指头连着心。表示身体的每个小部分都跟心有不可分的关系。比喻亲人跟自身休戚相关。

 30) 十字街头: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

 31) 十字路口:两条道路交叉的地方。比喻处在对重大事情需要决定怎样选择的境地。

 32) 十步香车: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33) 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34) 问一答十: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35) 十死一生:形容生命非常危险。

  看了十字成语的人还看:

1 十开头的成语大全 ​

2 十打头的四字词语介绍

3 千开头有什么四字词语

4 九字开头有什么四字词语

“古”是相对于“今”而来的,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皆可称之为古籍。 当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将文字刻写在特定形式的材料上,借以记录知识、传播思想,图书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籍编撰史》中提出图书必须具备以下六个构件:

(1)知识信息; (2)著作方式;

(3)文字;

(4)物质载体;

(5)文字制作技术;

(6)装订形式。

以这六条标准来衡量诸多图书起源的几种说法:“陶器说”过分强调陶文的作用,但陶文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河图洛书”只是出自荒古的神话传说,不足为凭;甲骨、青铜、石刻均不能称之为图书。

著名书史学家钱存训指出:书籍的起源,当追溯到竹简木牍,编以书绳,聚简成篇,如同今日的书籍册页一般。

先解释“古籍”的“籍”。“籍”在这里就是书,“古籍”是古书的雅称。什么样的东西才算书,殷商时龟腹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只是占卜后刻上去的卜辞,并未构成书。商周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即所谓“金文”是王公贵族们对铸器缘起的记述,尽管有时为了夸耀自己的功勋,文字很长,但其性质仍和后世纪功颂德的碑刻相近似,也不能算书。中国殷商时已开始在竹木简上写文字,《尚书》的《多士》篇里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册”的古文字就像两根带子缚了一排竹木简,“典”则像以手持册或将册放在几案上面。但这种典册在殷商时仍不是书,而只是诏令之类的文字,保存起来犹如后世之所谓档案。到西周、春秋时,档案留下来的就更多了。西周、春秋时人做了不少四言诗,草拟了贵族间各种礼仪的节目单或细则;还有周人用蓍草占卦的卦辞、爻辞;春秋时诸侯国按年月日写下来的大事记即“春秋”或“史记”。这些,都归祝、史们掌管。其中除大事记是后来史书的雏形外,其余所有的仍都没有编成书,只能算档案,或称之为文献。到春秋末战国初,学术文化从祝、史手里解放出来,孔子以及战国时的学者才把积累的档案文献编成《诗》、《书》、《礼》、《易》、《春秋》等教材,作哲理化的讲解。这些教材叫做“经”,讲解经的记录编写后叫做“传”或“说”,经、传、说以外的记载叫做“记”。同时,战国各个学派即后人所谓先秦诸子也有不少论著,并出现了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专著。这些经、传、说、记和先秦诸子论著、科技专著才是中国最早的书,最早的古籍。《汉书·艺文志》所著录的最早的书也就是这一批古籍。以后收入列朝公私书目属于经、史、子、集的各种著作,在今天也被公认为古籍。 学术观点: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着。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所以,古书收藏爱好者认清古籍中孤本、善本、珍本的界定是非常有必要的。孤本的概念比较清晰。凡国内藏书只此一部的,未见各家收藏、著录的,一概称为国内孤本。珍本与善本的界定,历来为版本鉴定学者所争论。宋效先老师曾在1987年发表论文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而在李致忠老师的观点中认为:在西方人的观念里和词汇中,“善本”就是珍贵的、值钱的、罕见的传本,这实际上是以“珍本”概念替代了“善本”的含义。时代久远,传世孤罕的书籍,自然珍贵。甚至虽有明显的文字讹脱,反被视为珍贵版本,这在古今中外都有实例可举。本来“珍”并不等于“善”,罕见的东西并不一定真好,可是谁也不会把珍贵的东西视若粪土。这就在实际上把“珍”、“善”合流了。彭令先生认为,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人民的古籍精品,都应视为珍本;珍本与善本的核心价值都是文献价值,文物价值为基础,文物价值主要是在确定古籍的真赝、年代、版本的基础上得出的,艺术价值对于古籍来说是形式。文物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都高的古籍,无疑是善本;有时候,对于某种价值特别突出的古籍,也应视为善本。 中国古籍传统的分类法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四部下再细分为四十四类:

经部,以儒家经典及其释作为主,例如《御笔诗经图》,也收录古乐、文字方面的书籍。

史部,主要收录各种体裁的史书,另纳入地理、政书及目录类图书。

子部的范围比较广,诸子百家、算术、天文、生物、医学、军事、艺术、宗教、占卜、堪舆、命算、笔记、小说、类书等,皆入子部。 集部,则录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个人著作称“别集”,集体创作称“总集”(例如:《六家文选》)。 中国印刷术的演变:

雕版印刷发端于唐代,宋代以后成为传统中国图书制作生产重要方式。较早的雕版,一次只能印出一种颜色,称为“单印”;若将规格完全一样的几块版面,分别在不同的部位着上不同的颜色,重复迭印,就可产生二色、三色、四色,甚至五色的效果,称为“套印”;以套印技巧印制的书,就称为“套印本”,是中国古代最具特色的彩色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是用铜铸或木造成一个个独立的字体,再拼成版面印刷(图4《御制数理精蕴》),乾隆皇帝将宫中以木活字印刷的书称为“聚珍版”。石板印刷是西洋技术,在清末传入中国,因有快速、价廉的优点,很快地通行起来。 古籍的结构是指一部具体古籍外在形式和内容的各个组成部分,在流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的名称。

1.书衣:俗称书皮,也称封皮。(修复技术规范228)是为保护书而在书的前后加的封皮,一般选用较硬的纸作为书衣的材料,并在书衣上题写书名。

2.书签:用作题写书名的长方形纸条,一般贴在古籍封皮左上角。有时还有册次和题写人姓名。(修复技术规范229)

3.书叶:按文稿顺序排列的书写、印制的单张纸叶。(修复技术规范29)

4.封面:位于护叶之后、所有书叶之前。常镌刻书名、作者、刊刻时间及地点等项内容。(修复技术规范218)

5.护叶:也称副叶,用以保护书芯或连接书衣。(修复技术规范219)一般是一张空白纸。在书名叶或前或后。

6.书芯:指书衣以内或未上书皮以前已订在一起的书册。(修复技术规范220)

7.书脑:书芯订捻、缝线以右的部分。(修复技术规范224)即装订时,锥眼订线的地方。

8.书背:又称书脊,与书口相对,上下封皮相隔或连接的部分,相当于书籍的厚薄度。(修复技术规范225)即一书装订处的侧面,如同书的脊背,所以称书脊。

9.书头:书籍上端切口处。修复技术规范221)又称为书首。

10.书根:(修复技术规范222用的术语叫“书脚”,解释为:书籍下端切口处,亦称书根。)有些古籍在书根上有书名、卷数、册数,但书根上这些题名不一定准确,有些是刻板时印上,有些是藏书者自己为方便翻检、阅读或者保护而写上去的,多半是简名。 11.书角:天头和地脚右端。(修复技术规范227)

上一篇:如何进行logo设计下一篇:版本学·三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