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指的是谁?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4收藏

“杨公”指的是谁?,第1张

杨公指的是杨筠松。

一代堪舆宗师杨筠松,因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更被易学界尊称为“杨公”。公元854年,年方二十岁时登科第入仕为士。

唐僖宗时,官至朝廷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主管宫廷建筑、重要寺庙的规划布局,以及天象观察、皇族祭祀等职。公元875年黄巢兵起,880年京都长安陷落。为避兵祸,杨公私携御库秘籍《郭璞·葬书(禁中玉函秘书)》逃离长安。辗转奔波,南逃至虔州府辖崇贤里,寄宿黄禅寺。

杨公文化影响

杨公出生贫苦、为官品性清廉,一生钻研堪舆事业,救济扶贫,为人排忧解难,深得民间敬仰。在堪舆学理论上力主峦头形势为上,强调因地制宜、因龙择穴,著有《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望龙经》、《天玉经》、《天元乌兔经》、《都天宝照经》等著作传世。

杨公的堪舆活动,使堪舆文化迅速流传,起初在赣南开始兴起,近而影响到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经过一千多年来人们的大量实践,不知不觉使到杨公风水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杨公风水术是堪舆学的主流和旗帜。在一千多年前杨公与弟子所堪定的阴宅古坟一直没有衰落,而在整个中国各地名门望族的族谱上都有记载,历史证明了一切。

正宗杨公风水传承人都是谁?现在一提到风水,很多少都首先会想到杨公风水杨筠松,他所传下来的也称之为杨公风水但杨公的风水来自哪里他的师父又是谁呢

杨晤揭秘杨公风水传承:源头是 白鹤仙人 — 发展于 邱延翰 — 成熟于 杨筠松

邱延翰,字翼之,是山西闻喜县人,具体生卒年代不详,大抵生是于唐贞观年代,享龄90多岁。他是当时堪舆隐者白鹤仙人的高足,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为中国古代阴阳学家,被称为自风水祖师郭璞之后的中国古代第二代风水宗师,唐玄宗敕封为亚大夫。据说邱延翰家资丰厚,性好山川,曾足迹踏遍山华夏大地,其间曾拜精通堪舆术的白鹤仙人为师,习《寻龙八式歌》等堪舆著作。民间故事称邱延翰游泰山时,误入四壁石室缘遇堪舆祖师郭璞授玉经,故洞晓阴阳至理(杨晤注:这明显是民间的传说,多是附会罢了)。连番奇遇,使邱延翰艺业精深,成为一方奇士,其乐山乐水,云游天下到处为人相宅卜地,名扬九州。唐玄宗把邱延翰留京城做官,此举实则软禁他于宫中,并派遣杨筠松专门看管,故杨公与之相识而投缘,惺惺相惜。相互切磋堪舆之术,杨救贫被邱延翰的学识所倾倒,遂生拜师之心而获倾囊相授。后黄巢起义攻破长安,杨救贫趁机放出邱延翰。邱延翰遂更名换姓隐居终南山,时而四处云游为人相宅卜葬作福。

杨公是赣南形势派风水祖师,杨、曾、廖、赖之首。杨公因战乱,避难赣州三僚,壮大了形势派风水术,传三僚曾廖两氏,后来杨公风水的传人,三僚是形势派风水祖师杨筠松定居和传道授业的地方,在风水文化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杨公风水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系统,由于传承时被后人传的七零八落、肢离破碎,以至人们对其产生误解,什么原因呢杨晤:原因是明代刘伯温破龙斩凤。

什么样的风水才是杨公真传?不迷信传承,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现在杨公留下来,大家公认是他写的书有撼龙经、疑龙经、天玉经。其他还有很多挂名的。杨公正宗风水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风水经典,独树一帜,寻龙探穴,操盘堪址,与实践理论,有永恒魅力和当今价值,

风水主要有峦头派和理气派两大类,理气方面,三合,玄空,八宅等比较常见。初入门的话可以先玄空风水的几本书,虽然书中尚有些内容可以商榷,但是好在语言平实,条目清晰。

风水术古今方法变化更替比较大,如无一定基础的话学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反倒造成无所适从。因为古代的风水书虽然理论讲的比较透彻,是深入研究风水的必读书,

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风水书籍还是非常多的,几千本还是有的,目前就我个人所收集的风水书就不下于两千本

以下是出自  易半仙网  和  古籍阁  所收藏的经典的风水古籍有几千册,如果你要学习风水入门或者风水深造,这两个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地学铁骨秘》

《地理三合秘书 》

《地理不求人》

《地理五诀古籍版》

《堪舆经》

《堪舆说原》

《堪舆完孝录》

《增订阳宅井明》

《增释地理冰海》

《天井放水要诀》

《天地人三才发秘》

《地理五诀辨正四卷》

《地理便览》

《地理元空法鉴》

《地理全书》

《杨公地理辞典》

《杨公妙传实用秘诀》

《杨公寻龙点穴秘诀》

《杨公玄空风水活法》

《杨公真传龙脉经》

《地理全书》

《地理全书洞林照胆经》

《地理冰海》

《地理参赞玄机仙婆集》

《地理四真全书》

《地理大全》

《地理大全青乌集》

《地理妙法精诀》

《地理妙诀》

《地理字字金》抄本》

《地理字字金抄本》

《地理家传阴阳经》

《地理家宝手抄本》

《地理左沟家传》

《地理归宗》

《地理归要》

《地理心法秘要阳宅演局》

《地理或问》

《地理新法明山论》

《地理枢要》

《地理正宗 乾》

《地理正宗 坤》

《地理正经》

《秘传造葬制煞作法》

《秘传阳宅望门断》

《秘抄本地理_佚名撰》

《秘抄本地理》

《秘本搜地灵》

《地理水法全成》

《地理津梁入门断》

《地理津梁入门断》(又名理气津梁)》

《地理演会》

《地理理气吉凶断诀》

《地理直指原真大全》

《地理秘录》

《地理要览》

《地理辨正参解》

《地理辨正得一说》

《地理金不换》

《地理秘本》

《地理统一全书》

《地理葬法金不换》

《地理铁案》

《地理铅弹子砂水要诀》

《地理青囊玉尺度金针集》

《地理龙峡砂穴气脉》

《地舆厘度》

杨筠松(834年4月20日-900年3月12日),俗名杨救贫,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唐代窦州(今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人,著名风水宗师。杨筠松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名益,别号玄赤,世称‘救贫先生’。著《疑龙经》、《撼龙经》、《一粒粟》、《天玉经》、《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

因为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2]

杨筠松,字叔茂,号玄赤,世称救贫仙人,唐代堪舆大师。

杨筠松生于唐大和八年(834年)三月初八日,窦州(今广东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人。江西堪舆形法理论祖师。其父亲杨淑贤生三子:长子筠翌,次子筠宾,三子筠松。

筠松幼年聪颖过人,学习诗书,一览无遗,十七岁登科及第。后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广明中(880年),黄巢破京城,筠松离京出走,先入昆仑山,后到虔州(江西赣州),以地理术行于世,民间称救贫先生。

留虔州期间,在崇贤里黄禅寺遇曾文辿,邂逅于方丈之内,唔谈中,曾文辿被其非凡的风水学识所倾倒,遂拜筠松为师,朝夕跟随,竭尽弟子之礼。

后随师云游山川,寻龙捉脉,得杨筠松悉心指点,观龙以势,察穴以形,峦头砂水,体用兼妙。曾文辿遂渐通堪舆之道,成为杨筠松第一个高徒。

杨筠松口授其徒曾文辿操笔著述。又著新水经。天下万书唯《青囊经》至上,至元朝刘秉忠注玉尺经天机配合杨公天星理气。杨公传曾文辿刘江东胡矮仙李华。曾文辿传廖禹刘江东传谭文谟,谭文谟十八世孙谭宽传刘基。

老曾又传十八世。至清初李青云,郑松山及徐守贞在闽浙戆区域较为出名。李青云,乃江西抚州府人氏,李邦寻之子,自小精通经书吏。十七岁擢进士受知奖南州。

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土色,后因故逃奔闽泉州林家入赘为婿,后投耿精忠耿王为参军与守贞仝事。后耿王兵败逃入山中在李家山十二年,有扦李氏一穴后因富贵足南宋垟为师长。又扦数穴儿孙发达皆由此也。康熙乙未封君仝处蒲川十余载。与诸名士同游,日走名山寻穴夜画图自记。

后至南坪扦柏林祖墓又扦大坑内李一穴其余不能书述又至平阳江南夏口吴氏出水莲花又至北港大溪边并塔边等地扦黄李池施数穴皆成巨族,年高八十终。

郑松山先生人称虱子郑,与李相遇,换览其书,念其才不亚于李。二师合二为一李先夙道骨郑青夙合为《青夙道骨》。

郑衣冠不整嗜酒妄谈,众名士虽深信也难为言尔。晚年在平阳桥墩大王沙村张顺家安度并卒于张家,张以父礼事之。郑以李郑合著《青夙道骨》增张并其生所学教之。由此张顺先生当时名闻浙闽地区。

张家传承八代至共和初年其后人赠教于平阳青街李公。李为当时该地区高手,断坟宅如亲眼所见。至新世纪李由于自己年迈,其后代无人学习此绝学怕失传于世,后赠于苍南吕青云,并言传身教数年。徐守贞乃福州人明朝举孝廉耿精忠为军师。

耿王兵败逃至平阳南港入赘许家故改名许进同游四方以论三元气运而扦积善人家用之富贵,凶暴之家用之败绝。

浙江一支由此传承。廖瑀、范越风、厉伯绍、刘淼、叶七、邵庭监等先后投入其门下学艺,均成为著名的堪舆大家。杨筠松抛弃方位本身既有吉凶的信条,因地制宜,因形选择,观察来龙去脉,追求优美意境,特别看重分析地表、地势、地物、地气、土壤及方向,尽可能使宅基位于山灵水秀之处,逐渐演化发展,形成风水“形法理论”,“峦头之法”。

形法理论“肇于赣州杨筠松、曾文辿、赖大有、谢子逸辈,其说为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向位,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1],故又名赣派风水。形成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等考察山水、踏勘地形的四个程式。近现代而至当代的风水学者,都践行杨筠松的风水理论,尊他为中国堪舆祖师。

杨筠松著作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青囊奥语》、《一粒粟》、《都天宝照经》、《天元乌兔经》、《葬法倒杖》、《天玉经·内传》、《天玉经·外编》等书。其著述为后世风水家所推崇。

唐光化三年(900年)三月初九日,杨筠松病逝于虔州,终年67岁,葬于虔州于都寒信峡药口坝。

1、杨公风水的全部,先是《龙经》的峦头寻龙点穴,寻龙过程中要结合认金龙,察血脉,起天心、配雌雄、定山向,最后才是挨星取运,以明作用时机。

2、挨星之所以“最为贵”,是因为它能预测一坟一宅,发于何时,败于何时的真正「天机」。龙穴山向是从「雌雄」上配出来的,是早已定论了的。若挨星挨出来的生旺之气,不能挨到龙穴山向水上,就说明此穴的时机未到。

3、能联珠的就是一家骨肉之亲,龙真穴的,雌雄配合了,又能立得真向,自然得到龙穴的荫助。读杨公之书,必须承前启后,贯通上下文意,才不致被诸家注解所误导。

4、杨公是要大家认得真龙之后,才能在立穴处消砂纳水为用,若只顾在立穴而收砂收水,不顾龙穴的真假,就落入弃本置末之下乘作法。得不到真龙,砂水皆不为我所用,尽管消砂纳水做得巧夺天工,也是枉然的。

5、一切祸福,皆在龙真穴的、收山出煞上。若是龙不真,穴不的,收不得山来,出不得煞去,任你七星如何去打劫,皆是空话。

6、“识得父母三般卦”即知“七星打劫法”之用法,与天文北斗星无关。杨公的罗盘非常简单,绝对没有五花八门的东西;更没有现代高科技的度分秒,三百八十四爻,二十八宿度数;因为杨公玄空风水的大用,只在三般卦上。

7、识得杨公的阴阳两路,用之于寻龙点穴,所寻之龙、所点之穴,皆是真龙真穴,百做百应,故曰「富贵达京城」。反之,不识杨公的阴阳两路,就无法分辨「来龙」的真与假,就无法证实「的穴」之有无。往往就葬得花假之龙穴,求福反祸,故曰「万丈火坑深」。

8、杨公龙法,精简快捷,真假立辨。故凡说:“三年学寻龙,十年学点穴”者,皆是没得杨公真诀的伪风水术。

9、雌雄配合,阴阳交媾,就是“三生万物”的玄关。「山、水」交媾为人类造福的妙用,正是物物各一太极,物物自具——雌雄之二体。所以山一片为静为阴,而水一片为动为阳,这就是山管山、水管水的阴阳两片。是“山与水交”,而不是“形与天交”。明此,则雌雄与山水之理气尽矣。

10、正神正位装,即要将“龙顶”装在正神位上,正神方位内的山峰要百步始成龙气,而零神方位里的水,则不论其水面的阔狭,水源的长短,只要其能低空而不填实,就可论为吉祥。

11、山龙是如此用法,水龙后空也是如此用法,三般卦的阴阳局法原理,是以不变应万变,用之于四海而皆准。

12、江东、江西、南北是不同的天机妙诀。七星打劫、城门诀等,皆是不同的天机妙诀。而这些天机妙诀,杨公说只用「一卦」就能全部串通它,使它全部统一起来,化零为整,为我所用。

13、章仲山一脉,根本不知杨公阴阳是何物,其飞星风水之错误,就是从这里开始的。翠¤说“些子”合得天机,就是“五行颠倒颠”。而章氏一系却说要“挨星生旺”,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些子」是指阴阳,而「挨星生旺」是指三元九运星气的旺衰得失;二者有天壤之别。也就是先天理气在卦爻,及后天粗粝质之别。

14、阴阳在哪里?在“都天大卦”里。有了“都天大卦”就能排定山水阴阳,即有了主张,即知何山与何水合阴阳而有情,一山一水能与都天大卦的一阴一阳相互配合,才是真配合,才能称之为真阴阳。

15、有真龙必结真穴,有真穴必有真明堂。何谓真明堂?杨公曰:「明堂里面要平阳,明堂里面停潴水,第一宽平始为贵。」识得明堂真假,同样识得有没有真穴,有真穴更不用说已得了真龙。

16、龙真穴正而误立向,葬下一样可以发达,其虽发达得功名,但有不足而祸隐不测。误立了阴阳差错之向,则向上之气收不进来,正是向上所放之水不能为我所用,水主财禄,禄即是奉禄——官禄,官禄不为我所用,焉有不剥官之理?

17、龙真穴的是福山,还须立得吉向,才能“催禄催官指日间”。何谓吉向?一要阴阳不犯差错,二要挨星得逢生旺,三要生入克入。

18、“龙山向水”必须合得局法的原理原则——子午卯酉四山龙,坐向乾坤艮巽位;辰戌丑未四山坡,甲庚壬丙葬坟多;寅申巳亥骑龙走,乙辛丁癸水交流。能合得局法者,皆是富贵大地。

19、寅申巳亥之来龙,得乙辛丁癸之水相配合,再挨得贪狼星到,立得御门、天门、巽风吉向,则龙山向水的配置完备矣。

20、杨公《宝照经》是带徒「步龙」——分阴阳、辨纯杂、配雌雄的秘法。乃于山中写成,从实践中得来,是经验汇萃的实践心得所在。开阳成局,配水得法,合得雌雄,就是收得「阳神定」,必是“断然一葬便兴隆,父发子传荣”之吉地。《宝照经》被翠¤扯入「水龙」为“主”来解释,章氏《直解》承袭其错,而以错解错,遗害无穷,可谓风水界的最大不幸。

21、杨公重点在真龙行度贵得水,能明何为得水?则《宝照经》的秘旨斯过半矣!明得玄空大卦三般阴阳,就知得此“水”的用法,就知道龙穴真假,不论地的大小,皆「同此看」,正谓此也。真龙正穴不特山中才有,平阳岗阜到处皆有,只要合得雌雄,形势团聚周回,皆能结穴。若拘定山中结穴,则错过了坪中大地,甚为可惜。

22、平支岗阜没有明显的山岭,所以不能再按「龙经」的星辰法寻龙,除了细认脉脊之外,主要以“水神朝绕”处为吉,不要过于强求穴后有坐有靠。“立穴动静中间求”,动者为水,静者为实地。就是说于水与实地之间,寻其诸水绕抱有情,阴阳相得之处为穴。

23、《宝照经》通篇皆详剖三般卦「雌雄」的用法,是《天玉经》原理的应用法则。

24、明得「玄机诀」就知道何为真「阴阳」,知得真「阴阳」就识得「颠倒」,识得「颠倒」就懂得来龙「旺衰」。既然平洋大都「后空」,就要使“坐后”是三般卦水龙之旺,就不要怕葬后空之坟,造后空之宅。

25、求得正确的来龙出脉之处。然后,再依「玄机诀」配起局法,就知得龙山向水之得失作用,有无犯着阴阳差错。翠¤是说山情水意即是城门一诀,即是收山出煞用一卦法;并不是说城门要排到旺星。所谓“龙到头”者此也,「此」作何解,指山情水意也。

26、真龙得水,明显的有这数种水形:一是“水城屈曲抱身归”,俗所谓腰带水,但不是一水“裹头”的「断城」水。二是“乙字水缠在穴前”,俗所谓之玄水。三是“当中九曲来朝穴”;四是“两畔朝归穴后歇”。

27、山得水配,水得山合,阴阳流通,雌雄媾精,这才是真阴阳、真雌雄。证龙穴、辨阴阳、配雌雄皆在内明堂上讨出真消息。

28、来水的首尾或两头不能合得卦气,虽朝来摆折屈曲亦不以吉论。

29、来龙管代数,堂局管房份,再能结合卦气及年命分析,则再无余蕴矣。

30、收得山来则应其房份之吉,出不得煞去则应其房份之凶。不但逢太岁之年应,即使是与太岁三合之年也应。

31、只有明得雌雄,才明得阴阳是否交媾,才辨得龙的真假,才识得穴的有无,用此雌雄配合,阴阳交媾的办法来量山步水,寻龙点穴易如反掌。

32、「大卦」是由玄空推出,古人为了隐藏真诀,故将「大卦」隐去,而以「玄空」名之,所以不叫玄空大卦,而只谓之玄空。顺与逆不能相互为用,阴阳不能交媾流通,当然会有「火坑」之应。“阳从左边团团转,阴从右路转相通”里,相通即是“阴阳互根”为用之义,互根即是倒排,也就是颠颠倒之义。

33、穴后来龙为纵为经,穴前横水界气为纬。合得经纬者,就是「交媾」之义了。

34、峦头理气、雌雄挨星,是不能须夷相离的。凡相离者,皆未足与之谈风水地理。来脉有来脉的阴阳,堂局有堂局的阴阳,所来的脉气及所收的堂气,皆不能犯阴阳差错之病。否则就是点穴未正。

35、地理之大用,只此一山一水,所谓“察血脉认来龙”是也。八国即八方,八方总要有一方是众水交会之所,此处即是城门,是关锁正气的关键所在。

36、在「挨星」这个秘法上,若不能破解“南北八神共一卦”之理,其挨星所得的「向首一星」,皆是错误的「一星」。正是“一个排来千百个,莫把星辰错”,此处一错,“九星八卦皆空”矣。翠¤曰:“向首一星灾福柄”,是说向首所得「天心」一星,而不是向首收入「穴中」之一星,二者大有区别。所以「向首一星」,是挨星的根本,是来去水吉凶的衡量尺度。

37、首先要格定来龙的阴阳如何?再以来龙的阴阳——确定排山、排水以及所立山向的阴阳。而龙向水的阴阳,断不是随意的阴阳,必须要符合阴用阳朝、阳用阴应的阴阳,才是联珠连结的阴阳。

38、若来龙符合卦气阴阳,即阴阳不杂,就证实是真龙了。龙既已得真,此时最重要的是兼看穴前,即向首前方,以向首所得形气的吉凶来定最后的吉凶。

39、江东者,水向东流之义;江西者,是龙从西发之意。

40、只要分出“东西二卦”则「倒排」之精义尽矣。阴阳不能配合,「父母」不能施以「倒排」,则路路皆会贫贱凶夭。岂有拘定某某山向之理。

41、龙要合向,是指“先定来山后定向”;向合水,是指“向水流归一路行。”水合三吉位,是指“向放水,生旺有吉休囚否”。

42、“干维乾艮巽坤壬,阳顺星辰轮”、“甲庚丙壬俱属阳,顺推五行详”。干支的阴阳顺逆,杨公不是说得很明白了吗?

43、若有三节水合卦气,而且又是父母卦气,这就是大地格局了,必能富贵而且悠久。

44、阴阳两路,即是“识得阴阳两路行,富贵达京城”的阴阳两路。要分清此阴阳两路,就要明白「五星」一诀。此「五星」一诀与「城门」一诀紧密相关,风水之大用即系于此。不识「五星」,势必不明「城门」之用,世俗之论「城门」者,都失却「五星」之理,故皆不是——真城门!

45、山有情、水有意即是两情相悦,两情相悦即能阴阳流通,雌雄配合矣。正是经旨所谓“二十四山双双起,少有时师通此义”。出路即是出脉,一个大山,有可能摆左出脉,亦有可能摆右出脉,也有可能是中出脉。只有中出脉,格龙时对顶峰测量才正确。

46、杨公曰:“先定来山后定向。”《龙到头口诀》云:“先观来脉与来窟,天地阴阳从此出。”即是说以「来山」的阴阳,锁定所立山向的阴阳。也就是说江东、江西二卦的阴阳都是从此来龙、来脉而定出。定不出此处的阴阳,其颠倒顺逆皆错,其八卦九星皆空。

47、风水的最大作用,就是荫生后代。造一宅、葬一穴,都是希望催富催贵,或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若阴阳反背,上山下水,雌雄乖合,一切就变成空谈。

“杨公”指的是谁?

杨公指的是杨筠松。一代堪舆宗师杨筠松,因其用地理风水术行于世,使贫者致富,所以世人称其为“救贫”先生,后人由此也称其为“杨救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