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料大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5收藏

中国香料大全,第1张

香料调料大全

1十四香

配料:大料、花椒、桂皮、丁香、胡椒、陈皮、木香、山奈、白芷、茴香、良姜、甘草、肉蔻、砂仁等十四种名

贵天然香料。

用途:炒烧荤素、 凉拌菜 、汤类、 腌制各种酱菜、肉制面食、 风味食品等。

2十四香炖肉料

配料:花椒,茴香,良姜,大料,白蔻,丁香,桂皮,肉蔻,木香,陈皮,香叶,辣椒,干姜,白芷。

用途:将调料放入纱布,加食盐,酱油,味精,炖牛,羊,猪,鸡,鸭,鱼,等各种肉类。

3咖哩粉

配料:胡椒、姜黄、番椒、 茴香 、陈皮

用途:咖哩牛肉、鸡肉、土豆等

4姜粉

配料:姜块,姜片,姜末

用途:本品适用于家庭,饭店用来炒,焖各种菜肴,也可用来调拌凉菜,腌制各种酱菜等。

5烧烤料

配料:孜然,芝麻,辣椒,苏籽,味精,精盐

用途:本品适用于烧烤海鲜、牛、羊、鸡、鸭、鱼、火腿 和其它飞禽走兽。

6花椒粉

配料:大红袍花椒,青棵麻椒 用途:本品适用于制作白肉,麻辣豆腐等各种熘炒菜,也可用制做腊味品,腌制食品,

肉食品,等均可使用

7美味椒盐

配料:花椒、芝麻、碘盐、味精、鸡精。

用途:用于腌渍、蘸食及油炸食品,选料考究、风味独特。

8孜然粉

配料:新疆特产纯天然孜然

用途:用于烧烤各种具有新疆风味的食品,亦可制作各种小吃,风味独特,芳香宜人,祛胜除膻。

9调馅料

配料:大料、 白芷、 桂皮 、良姜、砂仁 、白蔻、茴香、 干姜、甘草、丁香、花椒 、胡椒、草果、肉蔻等。

用途:本品可广泛用于调制各种荤素饺子馅,包子馅,馅饼,馅食,也可炒烧荤菜,凉拌菜,烧烤腌制各种肉制

品和及面食,汤类和各种风味小吃。

10炖肉调料

配料:姜片,白芷,香叶,陈皮,花椒,丁香,大料,肉桂,桂皮,茴香,山奈,山楂等。

用途:将炖制的肉类放入锅中,放入酱油,大葱,食盐及本调料包即可炖煮,也可炖制排骨,砂锅肉,和做火锅底料。

11白胡椒粉

配料:优质白胡椒

用途:本品加入各种汤,馄饨,面条,饺子馅,肉制品,煎,炒,烹,炸等。

12五香粉

配料:大料、花椒、桂皮、陈皮、 茴香 、丁香 、干姜。

用途:本品适用于蒸鸡、鸭、鱼肉,制做香肠、灌肠、腊肠、火腿、调制馅类和腌制各种五香酱菜和各种风味食品。

13炖鸡鲜

配料:花椒、大料、肉蔻、豆蔻、丁香、胡椒、砂仁、桂皮、干姜、甘草、荜菝、陈皮、枸杞、大枣。

用途:炖制清汤鸡、红焖鸡、辣子鸡、烧鸡、清蒸鸡等禽类、肉肴的制作。

14炖鱼鲜

配料:花椒、大料、肉蔻、胡椒、砂仁、干姜、枸杞、大枣、 茴香 、香叶、良姜等。

用途:清炖、红焖、清蒸等各种鱼类的制作

1沉香历史记载有哪些

沉香(药材)

沉香木是瑞香科(Thymelaeaceae)植物白木香或沉香(Aquilaria agallocha)等树木的干燥木质

结油部分,是一种木材、香料和中药。沉香木植物树心部位当受到外伤或真红油菌感染刺激后,会

大量分泌树脂帮助愈合,过程中产生浓郁香气的组织物。这些部分因为密度很大,能沉入水下,又

被称为“沉香”。

《本草纲目》中记载:沉香木具有强烈的抗菌效能、香气入脾、清神理气、补五脏、止咳化痰、暖

胃温脾、通气定痛、能入药,是上等药材极品。沉香木种类很多,按其油脂含量分为“沉水”(这

是沉香中实质或较中间的部份,膏脂凝结较紧密、结实的部份,投水即沉)、“筏”(半浮半沉)

和“黄熟香”(不沉于水)三种

2沉香古籍记载

外观看比较接近星洲系印度尼西亚产鹰木沉香,中上品质。要判定是否是真正的沉香还需要用刀刮

取些许粉屑。放在金属膜片上用火烤一下温度(170-190度),是沉香则满屋生香。即便只有一点点

的粉屑。熏烧是沉香最好的判定方法。沉香是香料中的香中之王,沉香一香压百香,沉香并非是所

有人都会喜欢或爱好的馨香。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能掩盖其他的气味即所谓的一香压百香。以下是我

早年发表的《沉香》一文。供参考。《沉香》沉香不完全是一种木材,沉香也不等于是沉香树。沉

香是由世界上8个沉香属树种:印度沉香、美洲沉香、马来沉香、野沉香、厚沉香、马来考沉香、土

沉香(白木香)的树木“结”出的。沉香的形成是这些树在自然界中被虫咬、风吹断枝、雷击等原

因树干损伤后被真菌侵入寄生,在菌体内酶的作用下,侵蚀朽化使木材的薄壁细胞贮存的淀粉,产

生一系列变化,形成香脂,最后经多年乃至千年的沉积形成了有香脂和木质成分的固态凝聚物。这

就是古籍书中有记载的;木材经虫咬病变产生的分泌液,经过近千年的腐蚀,所剩下没有腐烂的带

香味的木段。《本草纲目》:“其积年老木,长年其外皮俱朽,木心与枝节不坏,坚黑沉水者,即

沉香也”。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一一沉香。其中形成沉香的3个要素:1、必须是沉

香属树种木材。2、受沉香真菌的侵蚀。3、历经岁月致使木材属性发生改变或部分改变第一要素决

定,沉香属树种树龄越长,香脂沉积越久,沉香品质就越好。第二要素沉香的品质和香味的高贵与

否,决定与沉香真菌的菌种菌源的优劣,不同的沉香树种,在不同的产地、地理环境、土壤、水

源、沼泽、自然界的巧合、岁月的长久。千万种不同的成因。所产生沉香的香味会有微妙的不同,

香味各异,让人捉摸不透。第三要素影响沉香的实际价值,极大多数沉香只是局部或成点状、丝

状、放射状等形式侵蚀木材,形成含沉香油脂状渗透在木质中的与残存的木纤维交织的结构体。这

就是广义上的-一沉香。通常视其木材内部结构有没有得以全部转化或分解,形成沉香结香的脂状

物的比例香味的尊贵是决定沉香价值的首重。自然界也有发现的沉香味道不香反臭的。这也说明沉

香成因品质、香味的差异。与价值的关系了。沉香的分类及名称的命名及其复杂,古今中外,难以

统一,但我们归纳起来,可以从二个重要的方面切入看这些无序的名称内含的实际意义和沉香的种

类:1、产地沉香的产地是相当关键的,我们知道天然野生的沉香在我国已经绝迹,目前世界上70%

以上的天然野生的沉香出产在印尼,印尼90%野生的沉香产自印尼的伊利安省的三个地区。业界所称

的伊利安沉香就是想证明一点是天然形成的沉香。2、熟称所谓熟称“伊利安沉香”就表明它是天然

形成的,虽然它有优劣等级之分,但冠以“伊利安沉香”这样的称谓也有它的价格定位了。

香料最早出现在古代的神殿里,最关心香料的不是化妆品制造商,而是祭司。今天,在教堂的礼拜仪式中,线香完好地体现了香料最初的功能。英文的“perfume (香料)”由拉丁文的“per”和“fumus”构成,表示 “经由烟雾”,准确地描述了焚烧祭牲时冒出的烟雾夹带着香气扩散至敬神者。整日忙于寻找食物的古人坚信,对自己来说最宝贵、最基本的财产——被宰杀的动物——是献给神的绝佳礼物。作为除臭用品的香料被泼撒在动物 尸体上,用来掩盖尸体焚烧时散发出的恶臭。《圣经》中记载了诺亚在经历过 大洪水之后烧牲献祭的事情,“耶和华闻了那馨香之气”(《旧约创世纪,8:21»),上帝没有闻到尸体的气味,只闻到了香气。

我国古代香料是丁香、肉桂、豆蔻、胡椒等香料,

我国香料主要随丝绸之路远销西方。

对欧洲人来说,历史上最重要的香料包含以下几种:

  1胡椒(Piper nigrum)。原产于印度马拉巴尔海岸,是胡椒科的一种开花藤本植物,它的果实在晒干后通常可作为香料和调味料使用。同样的果实还是白胡椒、红胡椒与绿胡椒的制作原料。另外。历史上还有一些类似胡椒的香料,比如Melegueta胡椒,产于非洲,中百年也曾广泛在欧洲使用,但现代已经很是罕见了。

2丁香。(学名:Syzygium aromaticum)是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一种香料,又指丁香属植物树上的花蕾,又名丁子香,其花蕾香气宜人,晒干后形状犹如钉子,因此患上名。(拉丁语原意即为钉子)。今天印尼的丁香产量依然占到全世界的80%。有趣儿的是,最早文字明确记载丁香却是在中国汉代,丁香被用于权臣面见皇帝前咀嚼,以清新口气(类似今日的口香糖了)。

  3肉蔻它是一种坚果类植物。生善于热带地区的常绿植物,常见于东南亚、澳洲及加勒比海地区,尤以印度尼西亚和格林纳达产量最大。肉豆蔻果实是可制两种常见香料:豆蔻核仁(Nutmeg)和肉豆蔻皮(Mace)。肉蔻除了香味,还含有肉豆蔻醚(Myristicin),能够产生愉快及致幻作用。如服用过量,甚至可能中毒。

  4肉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为樟科常绿乔木,又名玉桂、牡桂,其树皮、枝、叶、果、花梗都可提出取患上芳香油或桂油,而以树皮含量最高。肉桂原产中国,我们熟悉的香料名儿是锡兰肉桂。

  5最后一类生怕是今天中国人最熟悉最常用的香料,生姜。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一种原产于东南副热带地区的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鲜品或干品可以作为调味品。中国一度是世界上生姜的最大出产国,而欧洲人很长一段时间未见过生姜,只见过干姜或姜粉。不过现在印度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姜生产国。

中国古代的调味品  中国自古以来到处都生长着丰富的调味品资源,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甘、酸、辛、苦、咸五味,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的积累与探索,创制了丰富多采、名目繁多的调味料,对饭菜饮馔的色、香、味的形成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从周代起,人们即已认识饮食中调味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因而,有因季节不同及时变换调味品烹调饮食的习惯。大致可分为六类。

  一、食用油脂。有:花生油、动物油、菜籽油、大豆油、芝麻油、玉米芯油、米糠油、棉子油、葵花子油、茶油、椰子油、油橄榄油、桂皮油、海松油、花椒油、红花油。

  二、鲜调味品。有:大葱、葱头、大蒜、生姜、香菜。

  三、香辛调味品:大茴香、小茴香、莳萝、食茱萸、花椒、丁香、桂皮、辣椒、竹叶椒、砂仁、陈皮、甘草、当归、川芎。

  四、粒粉调味品。有:食糖、芝麻粉、花椒粉、辣椒粉、椒盐粉、胡辣粉、五香粉、沙茶粉、虾籽、豆豉、红曲。

  五、酱制调味品。有:酱油、豉油、虾油、糟油、鱼露、食醋、酒、腐乳汁、甜面酱、辣椒酱、辣瓣酱、沙茶酱、蒜头酱、蜜桂花、芝麻酱、花生酱、菌油、笋油。

  六、花调味品。有:桂花、菊花、茉莉花、玫瑰花、夜合花。等等。《周礼天官食医》:“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盐、梅、酒是最先出现的三大烹饪调味品。

传为商王武丁作的《商书》佚文《说命》三篇,下篇有“若作酒醴,尔惟麹糵;若作和羹,尔惟盐梅。”注渭:“酒醴须麹糵以成,盐咸梅醋,羹须咸醋以和之。”先秦文献有云:“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知人们很早就对烹调两者关系的个中奥妙有较深的领会。我们知道,盐中的氯化钠是咸味所自来,主要作用能调节细胞间渗透平衡及正常的水盐代谢,是人体血汗中不可缺少成分,又能调增食品滋昧。

  盐的始用当甚早。《世本》称炎帝时“宿沙作煮盐。”甲骨文有云:“取■”(《合集》7022),末一字疑为卤字。《说文》谓卤“象盐形”。《玉篇》云:“卤,咸也。”《一切经音义》云:“天生曰卤,人生曰盐。”卤似指自然界的天然盐块,而非人工熬煮之盐。甲骨文又有“卤小臣”(《合集》5596)一名,似晚商已有盐官之设。《本味》述伊尹烹饪理论,有“咸而不减”之说。《尚书·洪范》记商末箕子言,有“润下作咸”,凡咸、苦、酸、辛、甘“五味”,咸为其一。

  梅则主要利用其果酸作调料,梅酸具有收敛固涩、健脾胃、增强肝脏功能的作用。新石器早期人们已知利用梅酸,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有梅核。安阳出土商代铜鼎,曾发现有满盛已炭化梅核者。殷墟西区M284墓中随葬一铜鼎,内也尚存一梅核。

  至于酒的出现,似可上推到新石器中期以前,大汶口文化遗址墓葬出土有高柄陶酒杯以及硕大的滤酒缸;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小口圆肩小底瓮、尖底瓶、细颈壶等,或认为曾作酿酒、盛酒或饮酒之用。《淮南子·说山训》谓“清醠之美,始于耒耜”,显然酒的出现与农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世本》称“仪狄始作酒醒变五味。”《战国策·魏策二》云:“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看来酒为饮料及调味品,至夏禹时已相当流行。

  最早的酒属于谷物天然酒,谷类粮食受潮发芽变霉,由微生作用而引起糖化和酒化,大概至商代人们已从中悟出制造麹糵即酵母的酿酒新技术。郑州商城出土陶缸,曾发现粘有白色水锈状沉淀物。藁城台西中商遗址在一酿酒坊址出土的陶瓮内,发现盛有这种沉淀物达85公斤,经鉴定就是酵母,同出四件大口罐内还分别装有桃、李、枣等,说明商代不仅掌握麹糵酿酒,又能酿制果料酒。河南罗山天湖晚商息族墓地,出土过一密封良好的青铜卣,内装古酒,经色谱测试,每百毫升内含8239毫克甲酸乙酯,并有果香气味,是为浓郁型香酒④。安阳郭家庄一座殷墓出土的铜卣,也盛有白色透明液体,内含植物纤维状杂质,估计是酒⑤。总之文献提到的盐、梅、酒三大古代调味品,至少在夏商时代已用之于烹饪。

  古代还有一味常用的香料调味品花椒。《诗·载芟》:“有椒其馨。”《荀子·礼论》:“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天论》:“君子啜菽饮水。”花椒能刺激味觉,减除腥腻,增加菜肴肉食的美味。花椒味辛而香烈,还可用酒浸泡,古称椒酒、椒浆,又可作药用,花椒调味,今已能追溯到商代,最近河南固始葛藤山发掘的晚商六号墓,墓主头旁发现放有花椒数十粒①。值得注意者,同一地区以前发掘的固始侯古堆春秋晚期一号墓,曾出一件制作精美、有盖紧扣的铜盒,盒内盛大半盒花椒②。似本地区先民一直持有花椒调味的食癖。

  糖作调味品大概也甚早。《洪范》“五味”中有甘。《诗·绵》述晚商时周人古公亶父迁周原,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礼记·内则》有“枣栗饴蜜以甘之”。饴是麦牙糖,蜜是蜜糖。五味之甘,可能指这类糖。适量食之,能补气血,养阴和中,解除疲劳。

  汉代以前,“酱”是“醢”和“醯”的总称,醢,指用鱼、肉等制成的酱;醯,指带酸味的酱或酱汁,用以调味。因此也称为“醢酱”和“醯酱”。

  醢的起源约在殷商时期,远早于豆酱。其制法是:以干肉为原料,加梁曲、食盐和好酒,渍之,置于容器中,密封百日,即成。古籍记载,周代有醢酱,包括兔醢、鱼醢、蚳(蚁卵)醢;有枸酱(一种水果酱)、芥酱(一种蔬菜酱)等。

  至汉代,因“醯”带酸味,借指醋;“酱”则包括豆腐。

  《周礼天官醢人》“醢人掌四豆之实”郑玄注:“醢者,必先膊干其肉,乃后蓙之,杂以梁曲及盐,渍以美酒,涂置瓶中,百日则成矣。”

  《礼记内则》:“腶修蚳醢,脯羮兔醯,麋肤鱼醢。”

  《周礼天官醢人》:“馈食之豆,其实葵菹蜃,蚳醢。”

  《说文》:“醢,肉酱也。”

  汉刘熙《释名释饮食》:“醯,多汁者曰醯。醢,沈也。宋、鲁人皆谓汁为沈。”

  汉崔寔《四民月令》:“正月可作诸酱至六七月之交,分以藏瓜,可以作鱼酱、肉酱、清酱。”

  一种酸性调味料。我国酿醋的历史悠久,大约起于汉代。在甲骨文、钟鼎文及其他已发现文物中,未见有关于谷物醋的记载。醋,最初指酸的滋味。殷商时期,调味用盐与梅。至周代,制作肉酱,秀醢,因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如各种氨基酸、乳酸、醋酸等,因而,酱汁的味道是酸的,称为“醯”。至汉代,醯、酢混用,皆指食醋。南北朝以下至唐,始从“酢”渐过渡到用“醋”字。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了许多制曲酿醋的方法,其时并已能酿造具有独特风味的陈醋。唐代时《新修本草》中载有米醋、麦醋、杂果醋等外,药物学家还特制加有药物的药醋,用于治病。后世传其技,使醋成为中国人民调味烹饪中不可或缺的原料。

  驰誉中外的有山西太原一带的老陈醋,江苏镇江的香醋,四川阆中用多种中药制成的保宁醋等。古代,又称女子善妒为“吃醋”、“醋娘子食杨梅”,以为调侃。

  《尚书》:“酒醴须曲蘖以成,盐咸梅醋,羮须成醋以和之。”醋,指酸味。

  汉史游《急就篇》:“芜荑盐豉醯酢酱。”王应麟补注:“[酢],醋也。”

  汉崔寔《四民月令》:“五月五日可作酢。”

  《齐民要术》卷八注:“酢者,今醋也。”

  宋吕本中《官箴》:“王沂公常说:‘吃得三斗酽醋,方做得宰相’,盖言忍受得事。” 油

  我国古代食用油脂来源于植物与动物。植物油脂在食物烹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使用与生产当晚于动物油脂,大约迟至秦汉之际,人们已知道以白苏子榨油,然其产量甚低。其后,中国人食用的植物油脂主要有:芝麻油、菜籽油、胡麻油、花生油、向日葵油、豆油等。

  芝麻,也称脂麻、胡庇,原产于我国,古籍中称麻、苴、油麻等,其所产油也称香油,大约于唐代时开始生产。

  油菜,也称胡菜和芸薹,来自西域,初时作为蔬菜,见载于《齐民要术》。唐代开始榨油。

  胡麻,原产我国,即由用亚麻,生长于北方,《诗经》中以其为粮食作物,榨油食用的记载见于明代的《土方记》,至清末已火面积载培,成为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花生,也名落花生,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膏液》中尚未见记载,始见于王世懋《学圃杂疏》,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 始谓其可以榨油。

  向日葵,十七世纪时从国外传入,原产美洲的墨西哥与秘鲁,当时以其籽炒食,别名有向阳花、迎阳花、天葵子、转日莲、西番莲、西番葵、西番菊、大菊、洋瓜子等,至近代才榨油。

  大豆,原产于我国,古代作为粮食作物的“五谷”之一。称为菽,以其榨油食用,大约在隋、唐、宋时期。

  其中,以芝麻油、菜籽油、豆油最为重要,与饮食烹饪有密切的关系。

  六朝至唐以前,食用多为荤油,至宋代始普遍食用素油,而以芝麻油为上品。唐韩鄂《四时纂要》:“[香油]治头风、白屑、头痒、头旋、胸闷。”

  宋沈括《梦溪笔谈》:“今之北方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庄绰《鸡肋编》:“油通四方可食胡麻为上,俗呼芝麻。”

  明韩奕《易牙遗意》:“用肥鹅肉切长条丝麻油浇供。”

  宋应星《天工开物》:“凡油供馔食用者,胡麻、菜菔子、黄豆、菘菜子为上;苏麻、芸薹子次之;大麻仁为下。”

蔗糖

  用甘蔗汁加工制成的糖。中国自古以来就栽培甘蔗、饮食蔗汁。

  公元前,即推广至中原地带,已懂得将蔗汁加工成固体糖块。至五世纪,甘蔗产地,由两广、两湖扩展到长江下游,广州已能从蔗汁炼制“沙糖”。

  七世纪初,在学习印度制糖技术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生产工艺,使制出的白沙糖和冰糖质量远超过外国。

  蔗糖,因其原料、工艺的不同,呈现不同的色味和形态,在古籍中又称做石蜜、糖霜、蔗霜、蔗冰、沙糖等。古代除食用外,还常用于医药。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有方物蔗糖二斤十两三分,献给东大寺,同时,也把制糖的方法传给了日本人民。

  汉杨孚《异物志甘蔗》:“交趾所产甘蔗特醇好,本末无薄厚,其味至均斩而食之既甘,榨取汁如饴饧,名之曰糖,益复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而冰,破如砖,其食之入口消释,时人谓之石蜜者也。”

  《新唐书西域传》:“贞观二十一年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榨沉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元洪希文《糖霜》诗:“携来已见坚冰渐,嚼过谁传餐玉方?”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甘嗜蔗品》:“凡狄蔗造糖,有凝冰、白霜、红砂三品。糖品之分,分于蔗浆之老嫩。”

  又《造兽糖》:“凡狮、象糖模,两合如瓦为之,杓泻糖入,随手覆转倾下。模冷糖烧,自有糖一膜靠模凝结,又曰享糖,华筵用之。”参阅袁翰青《中国化学史论文集》。

  省称“蜜”。即由蜂采花汁酿制而成,不加人工或略加人工的具有天然甜味的一种稠厚液体。在麦芽糖发明前,是唯一的甜味食品。蜜的组成及香气、颜色,因蜂种、蜜源的花不同而异。含有多量果糖及葡萄糖,此外尚有蔗糖、麦芽糖、有机酸类、挥发油、维生素类等的微量成分。我国用蜜,约始于周代后期,人们以蜜作食品,封建贵族间以蜜作馈赠之礼,其时已有蜜渍的果实。所食之蜜,皆为岩石、林木、土穴间野蜂所产,因而称为石蜜、崖蜜、岩蜜、木蜜、土蜜等。至迟东汉时,已有人工养蜂产蜜。魏晋南北朝至隋,有蜜饯、蜜蟹等食品。蜜多由南方贡献至中原。宋以后,广泛用于菜肴、糕点、医药。

  晋皇甫谧《高士传》、张华《博物志》及《永嘉地记》,皆有关于养蜂产蜜的记载。

  《礼记内则》:“子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

  汉赵晔《吴越春秋》:“截止以甘蜜丸攩,报吴增封之礼。”攩,属茱萸类的一种芳香果实。

  汉许慎《说文》:“蜜,蜂甘饴也。”

  晋郭璞《蜜赋》:“繁布金房,叠构玉室。咀嚼滋味,酿以为蜜。散似甘露,凝如割肪。冰鲜玉润,髓滑兰香。穷味之美,极甘之长。百果须以谐和,灵娥御以艳颜。”

  晋葛洪《西京杂记》:“南越王献高帝石蜜五斛,帝大悦,厚报遣其使。”

  南朝梁陶弘景《本草注》:“石蜜,即岩蜜也,在高山岩石间作之。色青,味小(少)酸,食之心烦,其蜂黑色似虻。其木蜜悬树枝作之,色青白。土蜜在土中作之,色亦青色,味碱。人家及树空作者亦白,而浓厚味美。”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杨国忠家,以炭屑和蜜,塑成双凤。”宋沈括《梦溪笔谈》:“隋大业中,吴郡贡蜜蟹二千头。”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东坡性喜饮,而饮京不多。在黄州,尝以蜜为酒,又作《蜜酒歌》,人罕传其法予尝试为之,味甜如醇醪。”

北宋时,香料业蓬勃发展,记载用香及其相关事物之专著蔚然成风,《四库总目提要》称《陈氏香谱》是众香谱的集大成之作,该书作者陈敬,字子中,北宋末年西京河南府(洛阳)人。

该书共分为四卷,首有至治壬戌熊朋来序,亦不载敬之本末。是书凡集沈立、洪刍以下十一家之香谱,彚为一书,记载了当时的香料,介绍了香料出处、历史及香的功效、用途、窨藏、用具、典故等,核心内容是合香的配方。

书中所列香料达80种,其中产于域外者占2/3,如龙脑香、沉香、檀香、乳香、安息香、苏合香、鸡舌香、龙诞香等;产于洛阳等中原一带的占1/3,如牡丹、丁香、白芷、梅花等。

书中记载的合香方有100多个,有印篆香方、凝和香方、拟花和百花香方、佩戴香方等。成香的类别有香粉、香丸、香饼、香柱等。

此书还如实记录了宋至元初社会用香情况,记录了香品产地、特征,广辑当代香方、修制诸法,烧香之香品、香器、香煤、饼、炭,以及与香有关的文学创作、香药医方、香药收藏等。全面反映了宋代香事活动和宋人文化生活的多个层面。

清初钱曾对《陈氏香谱》评价为:“凡古今香品、香异、诸家修制、印篆凝合、佩薰涂傅等香,及饼、煤、器、珠、药、茶,以至事类、传、序、说、铭、颂、赋、诗,莫不网罗搜讨,一以俱载。”

可以说《陈氏香谱》是宋末元初之香谱集大成者,它内容丰富,征引广泛,汇辑香学言论、轶文遗事,弥足珍贵。

《金瓶梅》第十六回,李瓶儿死了丈夫,想改嫁西门庆,指着床底下对西门庆说:“奴这床后茶叶箱里,还藏着四十斤沉香、二百斤白蜡、两罐子水银、八十斤胡椒,你明日都搬出来,替我卖了银子。”

以前读到这一段,百思不得其解――李瓶儿收藏那么多胡椒干什么呢?众所周知,胡椒只是调味品,火锅店老板熬高汤最喜欢用它了,不过不能用太多,用多了上火,李瓶儿又不开火锅店,平常家用,二两一小包,够炒半年菜,这女人一下子整那么多斤,怎么吃得了?

翻看明朝人的著作多了,才慢慢明白李瓶儿家中那些收藏品的真正用途,原来都是养生用的。

胡椒在明朝还不是调料,而是香料,虽然它在价格上比沉香和白蜡便宜,但在地位上完全可以跟沉香、白蜡平起平坐。这三种香料经常被一部分明朝人用不同的方式吃进肚子里去,以此实现他们健康、长寿、壮阳甚至羽化飞升的理想。

都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呢?

一是做成汤。有些明朝人喜欢用胡椒粉、沉香末、白蜡面做汤。当然,也加进其他成分。譬如用少量的胡椒粉、沉香末、白蜡面加大米、红枣、蜂蜜、桂叶、甘草……一起煮汤喝。

二是直接吃。直接吃沉香和白蜡的明朝人少一些,我在明人笔记里见过直接吃胡椒的主儿,说是某老头儿从《太平广记》里得到灵感,为了延年益寿,买来大筐胡椒,每天早上口服,刚开始吃得少,一次口服十几粒儿,越往后吃得越多,直到一次口服一大碗为止。那部笔记说,老头儿吃胡椒吃得百病不生,鹤发童颜,渐渐有了返老还童的迹象。不知是真是假。

三是燃着了闻香。众所周知,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消耗香料最多的朝代。那时候有钱的男人上街,有权的男人上朝,都事先熏香。家中常备一香炉,把沉香、丁香、龙脑、白蜡、胡椒、肉桂、龙涎等等香料燃着了,在上面架一熏笼,然后把要穿的衣服往熏笼上一搭,熏上一夜,第二天早上穿出去,大袖子一甩,香味儿四溢。我曾认为这只是明朝男人爱美的表现,后来发现不完全如此,因为他们熏香最主要不是让别人闻,而是让自家闻,他们对一种传说深信不疑:吸多了香料燃烧所产生的缭绕云雾,可以益寿延年。不信您翻翻张居正的传记,翻翻严嵩的传记,翻翻有名的洁癖者倪云林的传记,就能知道明朝人对熏香和闻香是多么热衷,他们的著作中对熏香养生的做法又是多么推崇。

在明朝,中国出产的胡椒很少,它主要来自中国大陆以南的几个岛国。由于运输成本高,进口的东西本来就贵,明朝养生家和爱美的明朝男士对胡椒的需求又很大,所以胡椒的价格就成倍往上翻。

洪武九年,广南胡椒一升不过需要宝钞(即纸币,明朝初年市场上强制流通纸币,白银和铜钱不多见)二贯,折合铜钱二十五文;到了万历后期,一升胡椒已经需要纹银六钱才能买到,折合铜钱四百二十文。这种涨幅远远超过了其他商品的涨价速度,比地价和房价涨得都快。

说到这儿,我想您已经明白,李瓶儿为什么会一下子收藏了那么多胡椒了吧?一句话,因为它是紧俏货。您可能会说,《金瓶梅》写的不是宋朝的故事吗?李瓶儿是宋朝人啊!其实,《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只是把故事发生的时代放到宋朝罢了,整部小说里描写的社会民俗和风土人情全是明朝的。

  香料有八角、茴香、桂皮、香叶、砂浆、当归、荆芥、紫苏等。

 1、八角,又名大茴香、木茴香、大料,属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美。主要用于烧、卤、炖、煨等动物性原料。有时也用于素菜。如炖萝卜、卤豆干等。八角是五香粉中的主要调料。也是卤水中的最主要的香料。

 2、茴香,又名小茴香,草茴香。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茴香的嫩叶可做饺子馅,但很少用于调味。茴香子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

 3、桂皮,又名肉桂,即桂树之皮。属香木类木本植物。味食香料。味道甘、香,一般都是与它药合用,很少单用。主要用于卤、烧、煮、煨的禽畜野兽等菜肴。是卤水中的主要调料。

 4、桂枝,即桂树之细枝,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只不过不及桂皮味浓。

 5、香叶,即桂树之叶。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但味道较淡。

 6、砂姜,又名山奈、山辣。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生吃熟食均可。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佳。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常加工成粉末用之,在粤菜中使用较多。

 7、当归,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味甘、苦、香。主要用于炖、煮家畜或野兽类菜肴。因其味极浓,故用量甚微,否则,反败菜肴。

 8、荆芥: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食香料。味道辛、香,用途不广,有时用于烧、煮肉类,主要作菜用。

 10、紫苏,属香草类草本植物,本味两用。味道辛、香。用途不广。但用于炒田螺,味道极妙,有时用于煮牛羊肉等。

中国香料大全

香料调料大全1十四香配料:大料、花椒、桂皮、丁香、胡椒、陈皮、木香、山奈、白芷、茴香、良姜、甘草、肉蔻、砂仁等十四种名贵天然香料。...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