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课本的介绍
蒙学课本(读音:mengxue keben),又称“蒙养书”、“小儿书”,是中国古代专为学童编写或选编的,在小学、书馆、私塾、村学等蒙学中进行启蒙教育的课本。它不包括蒙学中学习的儒家经书,如《论语》、《孝经》等。
史籀篇,shǐ zhòu piān。
中国古代的蒙学课本是从字书发轫的。早在周代就有了供学童识字、习字用的字书。《汉书·艺文志》载:“《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史籀篇》是著录于史册的最早的蒙学课本。
其发展
秦代为统一文字,曾由李斯、赵高、胡母敬分别用小篆编写了字书《苍颉》七章《爰历》六章《博学》七章,“文字多取 《史籀篇》”。汉兴, 闾里书师合《苍颉》、《爰历》、《博学》三篇为一本,统称《苍颉篇》。
1977年安徽阜阳出土的汉简中,有《苍颉篇》541 个字,这是《苍颉篇》亡佚近千年后最大的一次发现。残简 《苍颉篇》用隶书,为四言韵语, 常将同义、近义或反义词编排一起,如“黯黝、赫赧、赤白黄”。这种“以类相从”的编法,对后代蒙学字书的编纂很有启发。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内容有:
在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圣人之道”的教育。运用“三、百、千”进行识字为主、兼以德行的基础文化知识学习。《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是蒙学通用的识字系列教材。宋代理学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注重修身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在青少年时期,主要使用《童蒙训》(又名《吕氏童蒙训》)《童蒙须知》《教子斋规》等课本进行。诗文训练,主要指宋元间的阅读训练。蒙学教育阶段,开始只作“点读”,即所谓“点书”:首在点出句读,其次点拨读书法。启蒙的时候,一方面读“三、百、千”,另一方面学习炼词、炼句、学属对、叶韵。
宋元蒙学教育经验:
1、宋元蒙学教育的内容广泛
(1)注重蒙养教育
(2)注重修身教育
(3)注重诗文训练
(4)注重继承和发扬作文训练和习字训练
2、教学程式较稳定。学塾中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以及作文三方面的教学,是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作基础准备。而每一方面的教学,又都建立了一定的次序。如读书,首先进行集中识字。待儿童熟记千余字后,进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四书”。这阶段儿童主要用力在跟读、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书,着重阐述书中的封建政治思想和伦理原则。习字的次序,则是先由教师把着手写,而后描红,再进入临帖书写。作文之先,必练习作对。学塾中实行个别指导,教学进度视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异。一般说,都遵循由易及难的原则,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的学习铺垫基础。教学中尤重视温故,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指导学生复习旧课和新课。
(摘自百度文库——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
史籀篇 见于著录最早的一部字书。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原书四字一句,编成韵语,是教学童识字的课本,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汉书·艺文志》注谓“周宣王太史作”。《说文解字·叙》也以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近人王国维则认为“籀”是诵读之意,原书首句“太史籀书”,便以“史籀”二字作书名。据《汉书》、《说文》记载,共十五篇,但未说明字数。存于《说文》者223字,与秦系金文及石鼓文在字体上颇相类,王国维认为属周秦间西土文字。字体较小篆繁复,字呈正方形,笔划优美。该书已迭,若欲参考字型,此书两千多字中,《说文解字》有收录约两百字。 用字较小篆不同,如“奸”作“奸”又如“乃……”作“乃……”又如“草”作“艸+艸”(呈四“十”堆栈状) 又如“好”作“子+女”等等。 《史籀篇》中出现的文字被称为“籀文”,又称为“大篆”。
答案:(1)蒙学教材的种类及代表作: 一是识字教学的教材。这类教材以识字教学(包括读写训练)为主,其中也传授一 些知识和道理。流行最广的就是"三、百、 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二是伦理道德的教材。这类教材吸取庞行的格言、谤语,以白话文写成整齐押韵的警语,易诵易懂,有四言、六言、杂言之 分。流传较广的有南宋朱熹的《小学》、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等,清代李毓秀以学规、学则形式编写的《弟子规》也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课本。 三是综合知识类教材,这类教材介绍自然知识、历史故事、人文典故等各科知识, 《龙文鞭影》和《幼学琼林》是这类教材中的代表作。 四是诗歌教学的教材。以《千家诗〉 《神童诗》为代表,所选的多为名篇,题材广泛,文字浅显,很适合儿童朗读、背诵。 五是名物制度和自然常识教学的教材。 以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为代表,内容涉 及天文、地理、人事、鸟兽、草木、衣服、 建筑、器具等。 (2)蒙学教材的特点: 虽然古代蒙学教材都渗透着浓郁的封建伦理纲常说教,但是从教材的编撰角度来说,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① 重视汉字的特点。古人利用汉字是单音节文字,容易组合成整齐、押韵的词组和短句的特点,在编写上采取韵语体裁或对偶句式,便于儿童识字。 ② 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③ 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特点。蒙学教材中多用故事、常配有插图,使儿童学习兴趣提高, 并将许多常识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穿插其中, 使儿童既长知识又明事理。
有多种体裁和版本,最早的是南宋刘克庄编选的诗集,总名为《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克庄号“后村居士”,故《千家诗》又称《后村千家诗》,共22卷。后来作为蒙学诗歌读本的《千家诗》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选录编订的。流传比较广泛的有署名为王相选注的《新镌五言千家诗》和署名为谢枋得选、王相注的《重订千家诗》。前者为五绝和五律,后者是七绝和七律。后来又把两种《千家诗》合而为一,成为五七律绝的《千家诗》,流传不衰。《千家诗》共选诗 200余首,大部分语言流畅,词句浅近,易读易记,包括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杜牧的《清明》,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名诗。由于《千家诗》成为蒙学中主要的诗歌教材,社会上又将它与“三、百、千”合称为“三、百、千、千”后来,清代孙洙认为《千家诗》“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又择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编成《唐诗三百首》,署名蘅塘退士印行。此书一出,“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不只在蒙学,也是社会上十分流行的诗歌集。
蒙学课本的介绍
本文2023-10-10 15:32: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7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