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参加志愿者?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4收藏

怎么参加志愿者?,第1张

加入当地的志愿者步骤:1、打开微信;2、点击右下角“我”;3、点击“支付”;4、点击“城市服务”;5、点击最下边右下角“办事大厅”;6、找到左边“民政公益”;7、点击“志愿服务”;8、注册志愿者;9、点击“查找活动”;10、选择本地活动报名参与。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打开微信系统(Mi Note3 安卓MIUI 1201 Version 8010);

2、找到最右下角,点击“我”进入页面;

3、进去后可以一眼就看到“支付”,点击“支付”后进入页面;

4、进入页面后在“生活服务”栏,找到“城市服务”;

Mi Note3 安卓MIUI 1201

5、点击“城市服务”进去,找到页面最下面右下角“办事大厅”,点击进去;

6、点击“办事大厅”进去,找到“民政公益”,点击会出现“志愿服务”;

7、点击“志愿服务”,会切换至“志愿服务”官方链接页面,并告知本服务由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联合中青信用提供;可报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实现签到签退等服务。下面有服务内容“注册志愿者”、“领取保险”、”服务时长查询“、“查找活动”、“个人中心”、”使用帮助“。最后还有“相关公众号”可以点击关注。

8、点击注册志愿者,按提示填写内容就可以了;

9、注册好后,可以返回点击“查找活动”,进入页面;

10、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本地活动,报名参加即可。

也可以在PC端,搜“中国志愿服务网”官方网站,点击注册志愿者,在注册的时候找到属地就可以了,比如是江西的,选择江西。

以上操作步骤均在Mi Note3 安卓MIUI 1201 Version 8010系统中实现。不同的手机或者系统具体的位置有可能不同,可以参照自己的手机进行操作。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福利社会”在西方世界兴起,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志愿服务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许多学者逐渐意识到志愿服务在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公共服务、培育公民精神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随之各国政府纷纷推出相应的政策,以推动本国志愿服务的发展。

  在我国,志愿服务发展的时间不长。“1987年广州市诞生第一条志愿者服务热线; 1989 年,天津和平区新兴街成立中国第一家社区志愿者协会; 1990 年深圳市成立第一个注册义务工作者联合会。”可以说,我国的志愿服务是伴随我国现代化转型进程开始出现的。

  从中西方志愿服务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中西方志愿服务的发展模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中国,志愿服务主要是以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为主。而在西方,志愿服务是社会自发形成的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中西方志愿服务发展模式的不同可以归结为许多因素,而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的差异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西方从不同的志愿服务传统中形成了不同的志愿服务思想和行为。总体来说,当代志愿服务作为脱胎于西方社会的产物,它在西方的发展具有更为明显的宗教和社团痕迹,而我国志愿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则更多的带有政府和精英痕迹。

  一、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的形成条件

  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于中西方自然和社会条件不同。在不同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造成了中西方文明思维模式上的巨大差异,也导致了中西方志愿服务在初期雏形阶段就体现出了不同。

  (一) 志愿服务传统形成的自然条件

  我国是一个半封闭的大陆国家,“中国半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和以农耕为主的传统生活方式使得中国人形成了内向性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社会中,乡土观念和血缘关系共同构成了社会共同体的基础。尤其是在农耕文明中,农民与土地强烈的依附关系,使得我国农民在宗族集体中的互助行为成为了我国志愿服务模式的雏形。而从这种行为模式中,必然会发展出宗族精英在志愿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传统。

  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明起源于欧洲南部。它的东、西、南三面为地中海所环绕,陆域面积相对狭小。在这种地理条件下,古代西方文明不可能像中华文明那样,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而是凭借高超的航海技术,大力发展商业文明。在这个过程中,西方文明形成了注重商业契约精神,注重个人权利保护等重要的思想传统。同时,在西方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外向型思维模式,使得西方文明富于探索和开拓精神,重视改造自然,崇尚个人自由。因而在西方志愿服务传统中,十分注重个体价值在志愿服务中的实现,注重博爱精神、人与人的平等。

  (二) 志愿服务传统形成的社会条件

  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的不同,主要取决于中西方文明的社会发展过程不同。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不断发展过程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必然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制度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志愿服务产生的原因以及形式不同。第二,社会结构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早期志愿服务的范围以及活动机制不同。第三。社会价值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对于志愿服务内涵的理解不同。

  首先,从政治制度来看,由于中西方政治制度的不同,使得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产生的根本社会环境有很大差异。我国自秦朝以后就进入了漫长的大一统的封建君主专制时期,虽然期间国家经历了几次分裂,但是在短时间内又迅速统一起来。因此,从总体来说,我国社会长期保持着一个高度统一的整体。在封建君主专制下,我国中央对地方实行严格的控制,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较为紧密。在我国古代就产生了相对严密的官僚制度,因此,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层层管理,我国封建社会受到国家权力的高度控制。相较西方,我国政府在运用公共权力方面无疑拥有更强的能力。同时,由于中央到地方的严格控制,政府在维护社会正常运行方面负有更为广泛的行政责任。

  而西方社会自罗马帝国灭亡后,就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在中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西方社会进入到了神权与王权并存的时代。在这种政治背景下,西方国家通过分封领地的方式,对地方进行管理。在中世纪的欧洲,中央政府对地方领主贵族的控制较弱,国家的公共权力水平较低,中央政府通过分封封建主领地的方式进行国家统治,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统治仅仅只具象征意义,与我国封建政府相比,中央政府对于社会正常运转的行政责任感较低,社会自发运转的空间较多。

  其次,从社会结构来看,在我国的传统社会中,是以宗族制为社会基本结构的。费孝通先生曾经把我国的这种社会格局描述为“差序格局”,他曾说“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浪。”

  也就是说我国的社会格局,是一种从自我向外不断延伸的社会格局。在这种社会格局下,很难去划分一个界限清楚的整体,因此,我国社会关系是一个伸缩性极强的网络体系。在这种社会结构中,宗族的精英作为重要的节点对维护社会网络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在西方,如费孝通先生所讲,是团体界限极为清楚的社会格局。在这种社会格局中,团体成为了西方社会的基本结构,团体内外的人,界限是分明的。这种团体式的社会结构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宗教组织。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教会成为了影响国家和社会最重要的社会组织,对于志愿服务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基督教教会正是一个界限十分清晰的团体,通过对教徒的洗礼等宗教仪式,很容易就可以划分教徒与非教徒的界限。

  这种以社会团体形式为主的社会结构,也为当代西方志愿服务组织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最后,从社会价值取向来看,我国自汉朝以来,儒家学说长期处于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中的许多观点对于我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儒家思想中,“仁”是其中的核心概念,它既代表了一种合乎自然规律的终极价值,又代表了人类的道德准则。在《论语》中,“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颜渊篇》,《论语》卷十二) 也就是说,在孔子的学说中,“爱人”是“仁”的组成部分之一。到战国时期,孟子把儒家学说与政治联系在一起,提出了“仁政”这一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儒家思想影响,在我国志愿服务传统中,政府是志愿服务最重要的主体,因为在儒家思想中,君主对于臣民负有重要的责任,尤其是在臣民受到各种不可抗的大自然灾害后,政府理应采取积极措施,安顿百姓,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在西方,中世纪时期,由于基督教的兴起,宗教哲学成为了西方思想的主流。基督教对西方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基督教所倡导的“博爱、公平、怜悯”等价值,成为了西方社会的主要社会价值。这种社会价值的广泛传播,对西方志愿服务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即使在当代西方志愿服务实践中,这些社会价值还是志愿精神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西方社会由于受到国家权力的制约较少,因此,历来就有公民结社的传统。这种公民结社的传统,促进了当代西方志愿服务的发展。

  二、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的差异及其影响

  由于中西方志愿服务形成条件的不同,使得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在传统志愿服务主体、服务模式、服务价值、服务组织化程度等方面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差异。

  第一,在传统志愿服务主体方面,我国传统志愿服务的主体是国家和社会精英群体,如地方乡绅、宗族会等。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君主在对社会进行高压统治的同时,也对人民的生存具有一定的义务,尤其是在发生大的灾难时,需要国家进行赈灾。在国家进行赈灾过程中,政府一般会动员地方乡绅以捐钱捐粮的形式,共同推动赈灾工作的展开。国家没有发生重大灾难时,传统慈善基本是由地方乡绅和宗族会进行的。而在西方社会,传统志愿服务主体是教会。由于基督教教义的基本价值诉求与志愿服务价值诉求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因此,教会成为了西方传统志愿服务的主体。

  第二,在传统志愿服务模式方面,我国传统的志愿服务模式有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由官方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一方面是由地方乡绅和宗族会组织的以地域范围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志愿服务模式。这两种志愿服务模式针对的是不同状况。官方主导的模式主要是针对大的自然灾害,当社会无法进行有效的自助时,政府会介入到赈灾工作中。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模式下的活动,大多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政府依靠权力,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执行的。而在一般情况下,我国社会主要是通过地域范围和血缘关系的慈善活动,来完成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西方社会传统志愿服务模式主要是以宗教组织为主的社会组织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西方传统志愿服务的主体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教会进行传统志愿服务活动。而且,由于西方社会对组织的界定较为清晰,因此其组织化程度要高于我国。这使得西方传统社会中的宗教组织可以有效地组织志愿服务。

  第三,在传统志愿服务价值方面,传统的志愿服务价值与当代志愿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不同。传统的志愿服务价值不具备独立性和完整性,通常都依附于政治价值、宗教价值以及社会价值。

  直到二次世界大战后,志愿价值才从中独立出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价值体系。在我国古代,传统志愿服务价值主要依附于政治价值,具体的说就是为了统治的需要,是中国封建君主统治人民的一种需要。而在西方,由于古代西方政府相对我国而言处于一种超然的地位,传统志愿服务价值的政治性并不突出。在古代西方社会,传统志愿服务价值更多的依附于宗教价值和社会价值。基督教从自身教义出发,通过开展宗教救济的慈善活动,来推动自我的传播,并在客观上弥补了古代西方政府对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不足的空缺,创造了一定的社会价值。

  第四,在传统志愿服务组织化程度方面,我国古代社会传统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很高。这是由于我国传统志愿服务的主体本身具有很强的聚合性,在中央层面是政府,在社会层面是宗族、乡绅等社会精英阶层,它们共同在客观上推动着我国传统志愿服务的发展。因此,我国传统志愿服务处于一种国家———社会的双重互动机制之中。

  而西方传统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西方传统志愿服务缺少从国家到社会的完备的组织体系,而是依靠宗教群体进行志愿服务,使其传统志愿服务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中西方志愿服务传统的差异,对中西方志愿服务的当代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受到“路径依赖”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志愿服务在当代实践中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在我国,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了我国志愿服务的主要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在我国志愿服务传统中,政府和社会精英阶层一直在志愿服务中起主导作用,而且由于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都认为政府理应在志愿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我国社会的志愿服务是以地域范围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在当代志愿服务发展中,这种志愿服务传统仍旧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这体现在我国志愿服务的流动性不强,容易受到地域性的限制。

  在欧美发达国家,社会组织推动的志愿服务成为了西方志愿服务主要的发展模式。由于西方社会在历史上受到国家权力的制约较少,并且拥有崇尚公民结社的传统,因此,西方社会组织的发展水平要远远高于我国。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西方政府也鼓励社会组织的发展,其社会组织的准入门槛很低,同时政府对社会组织进行一定的财政补贴,通过财政转移的方式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在西方社会中,志愿服务的土壤也比较深厚。

  许多志愿服务价值与基督教价值具有重合之处,因此,在宗教信仰普遍的西方社会,志愿服务的价值更容易被社会主流所接受。总体来说,中西方传统志愿服务的差异对当代中西方志愿服务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不同。

  第一,志愿服务动员机制不同。在我国,当代志愿服务的动员机制还是以组织化动员机制为主,即政府自上而下的动员机制。这种动员机制的形成与我国政府在志愿服务传统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有关。而当代西方志愿服务是社会化动员机制,政府在其中仅仅是一个辅助的角色,主要负责对社会组织的运行进行监管和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大量的社会组织担负着志愿服务动员的主要职责。

  第二,志愿服务理念不同。在我国,志愿服务的主体一般被认为是政府和社会精英阶层,因为一般民众认为,作为主要社会资源的拥有者,政府和社会精英阶层对志愿服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理应负责弥补志愿服务的正外部效应。而在西方,志愿服务是社会自我运转的一部分,参与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公民义务的一部分,民众并不认为志愿服务是政府和社会精英阶级所要必须推动的社会活动,社会自身完全可以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

  第三,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不同。我国志愿服务发展中,存在重视大型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倾向,如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实践,汶川大地震救援志愿服务实践等。从志愿服务传统上看,我国志愿服务正是从这种大型活动中逐渐衍生出来的。因此,我国志愿服务具有活动化、规模化的运行机制。而西方志愿服务活动由于最早是由社会自身催生而出的,因此西方志愿服务具有一种日常化的运行机制。在西方志愿服务活动中,注重公民日常的志愿服务实践,通过日常化的志愿服务实践,推动志愿服务的整体发展。

全国志愿服务登录入口:中国志愿者服务网。

志愿服务是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务工作。

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提高自身的办事能力,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扩展资料:

服务阶段

1、萌芽阶段。志愿服务起源于十九世纪初西方国家宗教性的慈善服务。英国为了协调政府与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在伦敦成立了"慈善组织会社";而为了反抗宗教迫害从欧洲来到北美大陆的移民们,为了克服面临的困难,相互之间互相帮助,逐渐养成了志愿帮助别人的群体精神,这种精神作为美国人民的美德而保存下来,一大批怀有慈善之心的各阶层人士成为了最早的志愿服务人员。

2、扩展阶段。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欧美等国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有关社会福利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社会福利的方案除了要有大批具有职业献身精神的社会工作者去实施之外,也需要动员和征募大量的志愿人员投身于有关的各项服务工作之中。于是,志愿服务逐渐也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鼓励。

3、规范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志愿服务工作不仅进一步规范化,而且扩大成为一种由政府或私人社团所举办的广泛性的社会服务工作。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心不仅在于调整被救助者的社会关系和改善他们的社会生活,更在于调整整个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志愿服务工作逐渐制度化、专业化。

参考资料:

: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内容是什么

志愿服务内容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心地是很善良的,经常会去参加一些志愿者活动,来帮助别人,但是有很多人对于志愿者的服务不太清楚,下面我和大家分享志愿服务内容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志愿服务内容是什么1

一、洁美家园行动

组织开展以改善社区环境卫生为主要内容的'志愿活动。组织志愿者广泛参与卫生大扫除、清洗乱涂画和“小广告”、清理卫生死角、捡拾垃圾(果皮、纸屑)等活动;组织志愿者植树种草、认养绿地、美化绿化小区。

二、区域文明和谐创建

组织开展以创建“文明和谐文体路”、“文明进步路”为试点区域,以改善市容市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社会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区域文明和谐创建活动。组织志愿者踊跃投身创建宣传、文明督导、义务保洁活动,甘当文明和谐创建的义务宣传员、督导员、保洁员。

三、保护母亲河行动

组织开展以保护闽江流域为重点的保护母亲河志愿者行动,组织志愿者为沿岸植树造林、清理垃圾、绿化美化,开展保护水源地、节水减排、控制排污等宣传教育活动。

四、便民助民服务

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组织开展政策宣传、信息咨询、健康义诊、免费体检、家电维修、修复破损路面、更换路灯、护栏、下水管道等便民、助民活动。

五、扶贫济困服务

组织开展以贫困居民为主要对象,以因病、因灾致贫居民为重点对象,以节日慰问、临时救济、日常帮扶、帮助就业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脱贫解困服务。

六、困难帮扶服务

组织开展以孤寡老人、残疾困难居民、刑释两劳人员等特殊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以敬老爱老助老、心理健康辅导、经济困难资助、生活照顾、推荐就业等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帮扶服务。

七、关爱未成年人行动

组织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实践活动;重点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组织志愿者帮助辅导学业、经予家庭温暖;突出关注困难学子,开展爱心助学,结对助学活动。

志愿服务内容是什么2

志愿服务主要内容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是哪一天

每年3月5日

志愿服务理念是什么

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志愿服务精神是什么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什么是志愿服务“三关爱”

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

志愿服务具有哪“四大特性”

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

志愿服务的价值意义

对社会: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

对个人:提升个人精神境界,丰富生活体验,提供学习机会,促进自身发展。

对服务对象:接受个人化服务,帮助融入社会化,增强归属感。

志愿服务的类别有哪些

志愿服务的类别有哪些,生活中很多场合很多活动都需要志愿者的参与,那么志愿者服务的类别都是哪一些,下面大家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志愿服务的类别有哪些的相关知识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志愿服务的类别有哪些1

1、助学

一般工作主要为参与收集调查贫困学生资料、整理贫困学生资料、宣传助学活动、募集助学款、助学后续工作跟进等;

2、助老

一般为进入社区或者敬老院,给老人一些情感的关怀、为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等;

3、助残

包括为宣传全社会公众平等对待残疾人,协助残疾人学习基本生活技能,促进减少社会公众与残疾人的交流障碍等;

4、弱势群体关注

包括贫困重症患者募捐救助、流浪人员物资关怀等;

青少年问题关注包括单亲家庭青少年关爱、问题家庭青少年关爱、家庭暴力干涉、孤儿关爱等;

5、环保

包括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以及一些身体力行的环境保护活动开展等;

6、社会公益性宣传活动

一般包括血液、遗体捐赠、戒毒等宣传。

扩展资料

1、志愿服务主要领域包括:扶贫济困、助老助残、社区服务、生态建设、大型活动、抢险救灾、社会管理、文化建设、西部开发、海外服务等。

2、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向注册志愿者发布服务信息、提供服务岗位,志愿者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志愿服务。注册志愿者也可按照相关规定自行开展志愿服务。提倡具有相同服务意向和志趣爱好的注册志愿者在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指导下结成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服务。

3、注册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应通过与志愿者组织或服务对象签定服务协议书等形式,明确服务内容、时间和有关的权利、义务。未满十八周岁的注册志愿者可参加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志愿服务;未满十八周岁的在校学生注册后,按所在学校有关规定参与相关志愿服务。

4、各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可依托服务需求相对集中的社会公益机构,通过签定协议、命名挂牌等形式创建志愿服务基地,探索建立志愿者经常性、就近就便开展志愿服务的有效机制。

5、各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要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形成实体型、网络型、复合型平台。鼓励依托网络新媒体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应面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遵守有关法律规定。

志愿服务的类别有哪些2

志愿服务的类别有: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赛会、应急救助、海外服务等。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一般是指志愿者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公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行为。或者说,志愿服务泛指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善心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非盈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行为。

志愿服务的功能:社会动员、社会保障、社会整合、社会教化、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进步。

志愿服务精神是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概括起来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志愿服务理念是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志愿者行动的宗旨为: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作出贡献。简单说来就是服务社会、关爱他人。

自愿是志愿精神的基本品质,且已成为中国志愿服务的首要原则。自愿参加主要强调参加志愿服务的自觉性,自愿参加是志愿行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前提,只有“自愿”才能成为“志愿”,只有“自愿”才能成为持久。

对于志愿服务的无偿性,我国主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强调其非盈利性和利他性。中国志愿服务中的无偿精神不是过去我们所理解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式的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也不是“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绝对崇高,而是强调志愿服务的非盈利性和利他性。

中国志愿服务没有标出多么高的道德准则,没有以“无私”的标准来界定志愿参与行为,这样它可以整合更多的“利他”因素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即便有些因素是出自于主观的自私。

怎么参加志愿者?

加入当地的志愿者步骤:1、打开微信;2、点击右下角“我”;3、点击“支付”;4、点击“城市服务”;5、点击最下边右下角“办事大厅”;6、...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