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江苏景点相关的导游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与江苏景点相关的导游词,第1张

 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江苏的一些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南京莫愁湖

 游客们:现在我们将去游览的是位于南京城西的一处名胜古迹——莫愁湖。莫愁湖位于南京西郊的水西门外,总面积约700多亩,其中陆地面积为200多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全国碧水盈盈、柳树成行,亭台楼阁点缀其间,是一派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色。古代的莫愁湖曾享有“金陵第一名胜”的美誉,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以“欲将西子西湖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著,江帆云外拍天飞”的诗句,对莫愁湖大加赞美。

 现在的莫愁湖园内主要有胜棋楼、郁金堂、赏荷亭、水谢、露天舞台等胜迹,及新塑造的莫愁女塑像,湖的南岸还有粤军殉难烈士墓。

 莫愁湖名称来历:石城湖—莫愁湖

 莫愁湖,原名“石城湖”。六朝以前,这里是长江和秦淮河下游的汇合处,两水相聚,逐渐积成沙滩。随着长江西移,沙滩逐渐扩展,秦淮河出口处也随着向西北方即今三汉河一带推移,于是在这里就留下了一些湖泊和池塘。莫愁湖就是处于当时秦淮河和长江交汇处废河道上的一处小湖泊,因当年紧挨石头城,所以称作石城湖。

 莫愁湖名称的出现始于北宋。据当时的记载:“莫愁湖在三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相传南朝宋、齐时,有一名叫莫愁的洛阳女子,生得美丽、聪慧、善良,与父亲相依为命。几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因家境贫困,无钱葬父,为换取葬父费用,卖身给建康(今南京)的一生意人卢员外作了儿媳,居住在石城湖畔。莫愁女好施乐善,长得又标致。有一次,梁武帝路过卢员外的家门口见到莫愁女,便起了邪念,先把其夫征去当兵,再下旨选莫愁女进宫。莫愁女宁死不从,投江自尽。人们为怀念这位美丽善良的莫愁女,就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庭院水池中的莫愁女雕像就是根据这一美丽的传说来塑造的,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在那“莫愁”不能愁的时代对“莫愁女”的同情和赞美,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胜棋楼—郁金堂—莫愁女雕像—粤军殉难烈士墓

 胜棋楼是莫愁湖公园的主要建筑,相传当年的明太祖朱元璋和中山王徐达经常来这里下棋。每次都以徐达失败而告终,朱元璋非常明白徐达的用意,是怕胜君有罪。有一天,朱元璋事先要求徐达拿出真水平来下一盘棋。结果,徐达不但胜棋,且棋局摆得十分巧妙,用棋子摆成了“万岁”两字,朱元璋由惊转喜,暗暗地佩服徐达棋艺之高超,非但认输,还将这座楼连同莫愁湖一起送给了徐达以资表彰,胜棋楼由此得名。现今的“胜棋楼”匾,书法苍劲有力,是清代状元梅启照亲笔。旁有对联写道;“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杯。”楼上陈设古朴,中堂的南北壁分别挂有朱元璋和徐达画像及现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钟阜开基,石城对弈”对联。堂前摆放一张专供下棋的棋桌。

 位于胜棋楼左侧的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相传这里就是莫愁女居所,因莫愁女喜欢郁金花,所以称之为郁金堂。不过,原有建筑已毁于兵火,现在的郁金堂是1795年重建的。院内有梁武帝萧衍为莫愁女所作的《河中之水歌》诗碑,清代绘刻的莫愁女石刻像和郭沫若题写的《莫愁歌》。室内陈设古朴,庄重典雅。墙上挂有许多文人墨客有关莫愁女的诗画。

 在郁金堂两侧,红栏曲廊环抱着的一方水池中立有一尊根据历史资料精心雕塑的汉白玉莫愁女雕像,发会高绾,素裙垂地,手挎桑篮,亭亭玉立,神态自若,栩栩如生,是根据《河中之水歌》中的“十四采桑南陌头”的诗意雕刻而成的。方池四周,曲廊、赏荷亭、四方亭、光华亭等建筑,相衔相生、巧妙连接,显得格外雅致、洁净。

 莫愁湖南岸,有一座占地约370多平方米的粤军殉难烈士墓。墓建于1912年3月,毁于抗战期间,1947年重修,1979年再次重修。这座墓是为纪念在与封建余孽张勋企图复辟帝制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粤军烈士而建立的。墓前有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建国成仁”墓碑,碑阴刻有黄兴所撰墓志。

 莫愁路—朝天宫遗址

 园以水胜,路因园名。与莫愁湖邻近的还有一条名叫莫愁路的街道。过去人们常说,不到夫子店与莫愁路,就等于没有来过南京。夫子庙是因曾是一个灯红酒绿的风月场所而出名,而莫愁路则因“黑市”而闻名。据说,莫愁路上的“黑市”在明代已出现,当时一些破落官家变卖财产,怕人耻笑,就在黑夜之间拿来这里交易脱手。这里所交易的物品,既有小商贩从民间收购来的废旧物品,也有小偷、扒手的赃物和贪官污吏所侵吞的物资。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取缔了这一带的“黑市”。

 在莫愁路中段,能见到一座高大的石坊,里面保存有明初大典前的习仪场所——朝天宫遗址。

 各位游客:莫愁湖公园就参观到此,现在我们去下一个景点。

 江苏无锡概况导游词全文

 城市面貌概述 地理位置和地形 历史沿革 得名由来 气候特征 交通状况 旅游资源

 各位游客:在华东线的旅游城市中,无锡是因濒临美丽的太湖而著名的。在这个充满温情和水的城市中,景色宜人,人文答本,吸引了南来北往的佳宾。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前去欣赏这颗太湖明珠的迷人风采。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太湖之滨,北临长江,南接浙江、安徽两省,西邻常州市,东靠苏州市。西距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辖锡山、江阴和宜兴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656平方公里,人口约426万。其中市区面积343平方公里,人口约二万,是江苏地区仅次于南京的第二大城市。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轻工、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工业的中等城市。

 无锡是我国江南的一座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据《史记》记载,商朝末年,周大王长子泰伯及其弟仲雍从陕西来到这里定居,筑城于梅里(今锡山市梅村一带),建勾吴国,这是无锡建城的开始。

 无锡之名最早见于《汉书》,相传周平王东迁时(约在公元前770年),惠山东侧发现了锡矿。锡在当时是冶炼青铜器的原料,于是爆发了当地人和外来者长达几百年的流血冲突。到了战国末期锡矿日渐减少。公元前224年,秦始皇大将王翦在锡山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刻有: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宁,天下清。无锡天下宁表达了人民渴望安宁太平的生活,因此无锡的名字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成为城市的名称。

 无锡的经济发展有着深厚的基础。早在明代时,织布、陶瓷、制砖等手工业非常发达。19世纪中期,无锡和九江、长沙、芜湖合称为中国四大米市。本世纪以来,无锡更是依靠自身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原料基地和工商业发达的城市,被誉为小上海。

 无锡经济的发展与良好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成为太湖流域的富庶之地。地理和气候也为养殖业提供了条件,太湖中出产的各种水产品种达数十种,尤其以银鱼、蟹最为著名。此外,无锡的土特产品:假(惠山泥人)、大(无锡酱排骨)、空(无锡油面筋)已成为馈赠亲友的佳品。

 便利的交通为到无锡旅游的宾客提供了方便。航空:无锡硕放机场已开通北京、福州、佛山、惠阳等多条航线。铁路:无锡地处京沪线上,每天在无锡停留的快车逾百列,全国各大城市都有火车可直达无锡。公路:沪宁高速公路经过无锡,与华东每个城市每天均有旅游汽车往返;九条国道、省道成放射状通向全国、全省。水路:从浙江湖州可乘旅游船经太湖到无锡;从苏州、镇江、丹阳可乘游船经古运河到无锡。

 无锡的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这里有被誉为太湖佳绝处的鼋头渚、江南第一山的惠山;还有因范蠡而得名的蠡园;江南著名赏梅胜地梅园和著名的园中园寄畅园等。也有近几年新建的唐城、三国城、水游城等影视拍摄基地。这些景观,使游客们在观赏大湖山水秀色的同时,又领略了中国古典名著中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

 游客们:太湖的山水,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古迹,使无锡成为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今天我们来到这座温馨美丽的城市,请调动您的思维,展开您的想象,尽情游赏吧!

 江苏镇江焦山导游词

 各位游客:在领略了“金山寺裹山”的风光后,下面我们去欣赏“焦山山裹寺”的美景。焦山风景区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之中,山高71米,占地570亩,为浩瀚长江下游唯独可供游人观光探幽的绿色岛屿,以其“中流砥柱”的雄伟之势而令人神往。

 焦山本是长江中一个无名的岛屿,东汉末年焦光曾隐居于此,“焦山”是宋徽宗追赐的名称。又因当地满山竹林繁茂,古树葱宪,宛如碧玉浮江,故称“浮玉山”。焦山的寺庙掩映于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金山寺裹山”相反,因而有“焦山山裹寺”之说。

 焦山不仅以古朴幽静的自然景观见长,还有众多的人文景观,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游览胜地。

 定慧寺:得名由来—天王殿—御碑亭—大雄宝殿—古银杏—东冷泉

 各位游客:我们坐船过江来到焦山南麓的码头。上岸向北步行不到50米,大家看到的这座庄严典雅、古色古香的大门就是焦山定慧寺山门,它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门前有一对明代的石狮,门楣上的“焦山定慧寺”匾额,为茗山大佛师所题。山门两旁悬挂的“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这副颇具气魄的楹联,为清光绪四川巴州廖给所写。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海不扬波”4个大字,显示了佛教世界清平之意,人们将它看成。是这副楹联的横批。明人的横批,清人的楹联,巧妙搭配,贴切隽永,意趣深浓。

 游客们:定慧寺在佛教寺庙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玄奘法师的弟子法宝曾来此创建大雄宝殿。鉴真大师的弟子神邕曾住持佛事,有“十方丛林”之称。宋代称为普济禅院,元改名焦山寺。清康熙帝南巡时赐名“定慧寺”,一直沿用至今。“定慧”二字,取于佛家“由戒生定”、“固定发慧”和“寂照双融,定慧均等”之意。“定”即去掉一切杂念,思想高度集中;“慧”即由“闻、思、修”三条途径来增长智慧。“定慧”二字是佛家修行的纲领,涵义深刻。

 现寺院仍保持着明代的建筑风格,前有天王殿,中为大雄宝殿,后为藏经楼,还有斋堂、大家念佛堂、方丈室等,是江南佛教胜地之一。

 大家随我走进山门。穿过天王殿,院中有一座木结构的方形“御碑亭”,亭中石碑上刻着乾修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羲之,僵卧东床袒其腹。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乾隆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

 迎面的大雄宝殿,气势宏伟,体现了明代建筑的风采,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块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藻井彩绘,富丽堂皇,使整个大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在高悬的长明灯后,和蔼慈祥的释迹牟尼、药师、弥陀三尊大佛高踞莲花宝座之上,两旁的十八罗汉造型逼真,神态各异。康熙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主佛背面的海岛上,观音大土、善财、龙女和诸位菩萨的塑像,栩栩如生,形象地表现了佛教“五十三参”的故事。

 走出寺外,这里有六朝柏、宋槐、明银杏等古树。值得一提的是这两棵500余年的古银杏,人称活化石,虽饱经风霜,却依然枝繁叶茂。大殿西院内有一口名叫“东冷泉”的井,相传为焦光取水炼丹之处,为此也称为“炼丹井”。因为此井是模仿金山中冷泉而开凿的,它的位置又在金山之东,故称“东冷泉”。

 观澜阁(行宫)

 出寺向东走,我们来到了观澜阁——乾隆行宫。乾隆曾六下江南,三上焦山,这座两层楼阁的行宫建于他第三次下江南的前一年(1761年),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50多年前阁前还未形成沙滩,阁外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潮声震天,所以称它为“观澜阁”。楼上东、南、西三面明窗若镜。在楼上长廊可纵观浩瀚的江景,相传乾隆皇帝曾在阁上检阅水师。

 焦山碑林(宝墨轩):“焦山四绝”—唐碑—《瘗鹤铭》

 我们从观澜阁向北走,越小桥,过假山,便到了掩映在银杏树林下的焦山碑林(宝墨轩),为北宋初年润州太守钱子高所建。轩内珍藏460余方碑刻,仅次于西安碑林,是江南第一大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金山以楼阁取胜,焦山因碑林见长。焦山古碑基本,石刻纷呈,给这座名山佛国增添了不少雅趣,历来有“书法山”之誉。碑刻按内容分为文苑、艺术、史料三部分陈列。其中汉代蔡合的《焦君赞》,梁代江淹的《焦山述怀》,唐代王瓒的诗以及晋代王素之的《瘗鹤铭》碑,饮誉古今,被称为“焦山四古”、“焦山回绝”。这些碑刻镶嵌在四廊亭阁之中。在书法艺术上,楷、草、隶、篆各有千秋,可谓集历代书法流派之大成。

 宝墨轩中保存着江苏省境内最大的完整的唐碑,即唐朝仪风二年(677年)所立的《大唐润州仁静观魏法师碑)}。碑高213厘米,宽87厘米,被誉为“初唐妙品”,为国内罕见的唐碑。

 游客们:焦山碑林中的无价之宝便来“书圣”王羲之写作的《瘗鹤铭》。瘗是埋藏之意,《瘗鹤铭》即葬鹤的铭文。相传《瘗鹤铭》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撰,因他平生极爱养鹤。一日,他到焦山游览,带来的一对仙鹤不幸夭折,王羲之十分悲伤,用黄绫裹敛了仙鹤,埋在焦山西麓,含泪挥笔写下了著名的《瘗鹤铭》。其字体游洒苍劲,别具一格,为稀世珍品。我国有“二铭”,即南有镇江的《瘗鹤铭》,北有洛阳的《石门铭》。惟有《瘗鹤铭》最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有“大字之祖”、“书法冠冕”之称。书法界认为,此碑的价值就在于它是由隶书发展成楷书过程中的著名石刻之一。现在各位看到在橱窗内陈列的书法,据说是茅山道士陶弘景所书。

 古炮台遗址

 由宝墨轩东行,我们来到焦山东麓,看到面对长江排列成马蹄形的八座炮台,这就是著名的焦山古炮台。焦山扼守着长江的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爱国名将韩世忠曾率领将士数千驻扎焦山,堵击金兵。南宋德枯元年(1275年),宋、元大军曾在焦山一带的江面上激战,出现过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为加强长江下游的防线,决定建立焦山炮台与圌山、象山、江都天庙三处炮台构成犄角之势。炮台为椭圆形暗堡式,每座最长处为77米,最宽处为55米,以优质条石为基,用黄土、石灰、细砂配糯米法捣拌成三合土,分层夯实浇灌面成,内设6000—8000斤重的大炮,是目前保存较完整的近代炮堡遗址之一,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焦山炮台是我国人民抗英反帝斗争的重要遗迹,同时也是镇江人民浴血御敌、勇猛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铁证。

 吸江楼

 各位游客:从古炮台北面上山,随我漫步登上焦山东峰绝顶,我们来到了“吸江楼”,原名“吸江亭”,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人们又称它为“四面佛亭”。初创于宋代,明代弘治年间移建西峰顶上。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复建于原址,四面塑佛像。同治十年(187年)沈秉成改建成二层八角形,与金山“吞海楼”相呼应,取“吸取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作画屏”诗意,更名“吸江楼”。现楼为卫9别年重建。楼上的“江山胜概”横匾系沈秉成嫡孙、当代著名书法家沈迈士于90高龄时所书。

 请大家随我沿楼梯盘旋而上。大家看,这楼回廊四通,八面有景,我们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满旋风光尽收眼底。这里视野广阔,历来为观赏日出的好地方。宋代诗人陆游,登此楼观看日出后曾赞之为:水天皆赤,真伟观也。

 别峰庵(板桥读书处)—百寿亭

 各位随我由吸江楼向西,我们来到了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在这翠竹环抱的山助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称为“别峰庵”。

 别峰是指该岭有别于焦山山顶的东峰和西峰之意。清代书画家、诗人郑板桥曾在这里读过书,别峰庵因此名闻还选。1984年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题写“板桥书屋”4字,现勒石于庵左圆门之上。别峰庵始建于宋代,明万历六年(1578年)重建。宋代高僧佛印法师写下“绝顶天寻处,何人为指南。回头见知识,原在别峰庵”的诗句。

 深山孤寺,人迹罕至的别峰庵内,北侧有3间古朴清雅的小斋,天井中有一花坛,桂花两株,修竹数竿,典雅幽绝。清代雍正年间,时称诗、书、画“三绝”的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此攻读。内设书屋、客厅、卧室,陈设竹器家具。门上有“郑板桥读书处”横额,门背木刻郑板桥当年手书“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对联。面对此情此景,缅怀书屋故人,不由使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感慨。

 从别峰庵出来,向西走,有一座用砖砌成的方形凉亭,周围有墙,墙头与亭檐之间用瓦镶成一排古寿字图案,南墙的内壁中间竖嵌着4条块石,刻着100个不同样的篆体寿宁,变化巧妙,因而有“百寿亭”之称。相传清末有一个姓范的善士,在游焦山时,发现焦山脚下到别峰庵的山道小径,非常崎岖难走,便捐款铺设了一条直达别峰庵的花岗岩山路。庵主为了感谢这位善土,便在此山道的中速建了这座凉亭以祝福善士。这就是“百寿亭”的来历。

 三诏洞—壮观亭—摩崖石刻

 由百寿亭境蜒南下,我们来到了“三诏洞”。三诏洞又名“焦公祠”,相传东汉末年焦光曾弃官进乱隐居在此。焦光学术高深,精通医学。他生活清贫,衣食简朴,以打柴为生,平时为周围渔民治病。当年汉献帝刘协曾三下诏书请焦光出山做官,他不愿和腐败的朝廷同流合污,三次拒不应诏,世称“三诏不起”:第一次以妻生病为由,加以推倭;第二次出门远游而回避;第三次借口年迈多病拒绝。后人为纪念这位隐士,称此洞为“三诏洞”,改“樵山”力“焦山”。清光绪二十四年;焦光的后裔焦尔昌重新整修此洞。洞内塑有焦公座像,焦光身着隐士服,脚穿草鞋,右手拿书卷,正襟端坐,仪态大方。

 我们自三诏洞向东南走几十米,半山腰上的那座六角亭,就是明代所建的“壮观亭”,又名“坚柏亭”。亭名取自李白的登高壮观天地问的诗意。登亭可远眺长江。亭柱刻有3副楹联:“江天共一览,心迹喜双清”;“砥柱镇中流,此处好穷千里目;海门吞夜月,何人领取大江秋”;“金山共此一江水,王母来寻五色龙”。赵朴初登亭观景,写下了“壮观二字应无负,第一江山第一楼”的诗句。

 大家看亭旁的六朝古柏,苍翠葱郁,似矫龙昂首,顶天立地,自成一景。

 请大家随我继续向南下山,我们可以看到这陡崖峭壁之上,遍布历代200多位名家的诗词题刻,这就是著名的焦山摩崖石刻。这些石刻的年代包括六朝、唐、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字体有正、草、隶、篆等,内容丰富多彩,好似历代书法展览,为此焦山还有“书法之山”的美誉。

 在众多的石刻中,其中最珍贵的是陆游与游人踏雪寻访《瘗鹤铭》的题名石刻真迹,词文壮丽,书法刚劲,现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在附近的一块石壁上,还有北宋大画家米芾观看《瘗鹤铭》留下的题名石刻,也很有名。西北临江有一块近代石刻,镌刻五言诗一首:“为废不平均,呼号满神州。来此暂偃息,行作世界游。”这是中国律师协会,在1920年为废除帝国主义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到处奔走时,路过焦山留下的。

 华严阁

 大家沿着这摩崖石刻向东,我们看到了位于焦山西南侧的一座面临大江、背倚峭壁的两层楼临水建筑,这就是“华严阁”。

 华严阁以佛教《华严经》取名。请大家随我上楼,我们看到二楼厅堂正中挂有“一片浮玉,十分江景”的对联,点出了登楼观景的妙处。华严阁是赏月的佳地,最富诗意的“华严月色”与金山的“妙高赏月”同称胜景。赵朴初在此挥毫题写了“无尽藏”匾,“无尽藏”3字出自苏东坡在金山与佛印和尚参禅的禅语:“江上清风,山门明月,造物无尽藏。”3字寓意双关,耐人寻味。

 我们下楼,可看到门北边花墙上嵌有“龙飞凤舞”4个大字,这是清代两江总督徐传龙的手迹。相传每逢五月端午节,为了奠祭爱国诗人屈原,镇江百姓在此赛龙舟,“龙飞凤舞”4字就是对当年这热闹场面的描绘。

 华严阁东侧有一小山洞,人称“安隐岩”,洞口石壁上嵌有苏东坡的石刻画像和咏赞焦山十六景的诗。

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

附: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碑帖名单

国家级珍贵碑帖

00515 萧敷及敬太妃墓志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刻石 宋拓本 上海

博物馆

00516 化度寺邕禅师塔铭 (唐)李百药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五年

(631)刻石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00517 魏元丕碑 东汉光和四年(181)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18 范式碑 三国魏青龙三年(235)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19 温彦博碑 (唐)欧阳询撰文并正书 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 宋

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20 温彦博碑 (唐)欧阳询撰文并正书 唐贞观十一年(637)刻石 宋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0521 皇甫诞碑 (唐)于志宁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十七年(643)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22 李思训碑 (唐)李邕撰文并行书 唐开元八年(720)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523 大智禅师碑 (唐)杜昱撰文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刻石 宋拓

本 国家图书馆

00524 李秀碑 (唐)李邕撰文并行书 郭卓然摹勒并题 □慈敏 张昂等

镌 唐天宝元年(742)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0 华山庙碑 东汉延熹八年(165)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1 华山庙碑 东汉延熹八年(165)刻石 元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2 瘗鹤铭 (南朝梁)华阳真逸撰文 上皇山樵书 南朝梁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573 龙藏寺碑 (隋)张公礼撰文 隋开皇六年(586)刻石 元拓本 沈

树镛跋 上海图书馆

00574 昭仁寺碑 (唐)朱子奢撰文 唐贞观四年(630)刻石 宋拓本 北

京大学图书馆

00575 九成宫醴泉铭 (唐)魏徵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六年(632)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6 九成宫醴泉铭 (唐)魏徵撰文 欧阳询正书 唐贞观六年(632)

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77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宋拓本 天津博物馆

00578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宋拓本 西安碑林博物馆

00579 怀仁集王圣教序 (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序 李治撰文记 (唐)

释怀仁集王羲之书 唐咸亨三年(672)刻石 南宋拓本 西安碑林博

物馆

00580 郎官石柱记 (唐)陈九言撰文 张旭书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

刻石 宋拓本 王世贞跋 上海博物馆

00581 孔子庙堂碑 (唐)虞世南撰文并书 李旦篆额 唐天宝十一年

(752)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582 滑台新驿记 (唐)李勉撰文 李阳冰篆书 唐大历九年(774)刻

石 宋拓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583 神策军碑 (唐)崔铉撰文 柳公权正书 唐会昌三年(843)刻石 宋

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584 许真人井铭 (五代)徐铉撰文并书 十国南唐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00585 水头镬铭 (宋)黄庭坚撰文并书 邢肃刊 北宋元佑二年(1087)

刻石 宋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0696 (开皇本)兰亭序 (晋)王羲之撰文并行书 隋开皇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697 争座位帖 (唐)颜真卿撰文并行书 唐广德二年(764)刻石 宋

拓本 何绍基跋 上海图书馆

00698 十七帖 (晋)王羲之草书 唐大历元年(766)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00699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00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博物馆

00701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王

淮等跋 上海博物馆

存四卷(四、六至八)

00702 淳化阁帖 (宋)王著摹 北宋淳化三年(992)刻石 宋拓本 上

海图书馆

存一卷(九)

00703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物院

00704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705 绛帖 (宋)潘师旦摹 北宋皇佑至嘉佑刻石 宋拓本 国家图书馆

00706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存三卷(二、四、五)

00707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存五卷(二、四、六、八、十)

00708 大观帖 (宋)蔡京等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王

世贞跋 南京大学图书馆

存一卷(六)

00709 汝帖十二卷 (宋)王寀辑 北宋大观三年(1109)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10 兰亭续帖上下册 北宋政和初年刻石 宋拓本 上海博物馆

00711 慈恩寺雁塔唐贤题名帖 北宋宣和二年(1120)刻石 宋拓本 中

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712 鼎帖 (宋)张斛辑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 宋拓本 上海

图书馆

00713 绍兴米帖 (宋)米芾书 赵构辑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刻石 南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存一卷(九)

00714 历代钟鼎款识法帖 (宋)薛尚功辑 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刻

石 宋拓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00715 西楼苏帖 (宋)苏轼书 汪应辰辑刻 南宋乾道四年(1168)刻石

宋拓本 天津博物馆

00716 松桂堂法帖 (南宋)米巨容刻 南宋淳熙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

物院

00717 甲秀堂帖 (宋)庐山陈氏辑 李氏刻 南宋淳熙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18 忠义堂帖 (唐)颜真卿撰文并书 南宋嘉定八年(1215)刻石 宋

拓本 浙江省博物馆

00719 群玉堂帖 (宋)向若水摹 韩侂胄刻 南宋嘉定刻石 宋拓本 故

宫博物院

00720 英光堂帖 (宋)米芾书 岳珂刻 南宋嘉定刻石 宋拓本 故宫博

物院

00721 郁孤台法帖 (宋)聂子述辑 南宋绍定元年(1228)刻石 宋拓

本 上海图书馆

00722 凤墅帖 (宋)曾宏父辑 张节摹勒 欧阳信明 欧阳庚等刻 南宋

淳佑刻石 宋拓本 上海图书馆

存十二卷

00723 澄清堂帖 (晋)王羲之书 (宋)施宿摹勒 南宋淳佑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724 澄清堂帖 (晋)王羲之书 (宋)施宿摹勒 南宋淳佑刻石 宋拓

本 故宫博物院

00725 宝晋斋法帖十卷 (宋)曹之格辑 南宋咸淳五年(1269)刻石 宋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1640 崔敬邕墓志 北魏熙平二年(517)刻石 清出土初拓本 蒋祖诒跋

上海图书馆

01641 曹辅墓志 (宋)杨时撰文 陈渊书 囗经篆盖 翁文模镌 南宋建

炎二年(1128)刻石 明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1642 孔宙碑 东汉延熹七年(164)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154

01643 张迁碑 东汉中平三年(186)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644 赵清献公碑 (宋)苏轼撰文并书 北宋元佑四年(1089)刻石 明

拓本 上海图书馆

01707 集古印谱二卷 (明)顾从德辑 明隆庆钤印本 开封市图书馆

01708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辑 明万历三年(1575)顾氏芸阁刻朱

印本 泰州市图书馆

01709 集古印谱六卷 (明)王常辑 明万历三年(1575)顾氏芸阁刻朱

印本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710 杨氏集古印章四卷 (明)杨元祥辑 明万历十五年(1587)钤印

本 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

01711 宣和集古印史八卷 (明)来行学辑 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刻

钤印本 安徽省图书馆

01712 宣和集古印史八卷 (明)来行学辑 明万历刻朱墨套印本 湖南

省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01713 罗氏古今印薮不分卷 (明)罗龙文辑 明钤印本 安徽省博物馆

01714 石鼓文 战国秦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5 石鼓文 战国秦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6 泰山刻石 传(秦)李斯篆书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刻石 明

拓本 北京大学图书馆

01717 乙瑛碑 东汉永兴元年(153)刻石 明拓本 故宫博物院

01718 伊阙佛龛碑 (唐)岑文本撰文 褚遂良正书 唐贞观十五年(641)

刻石 明拓本 国家图书馆

01719 天一池碑 (元)揭傒斯撰文并书 元至正七年(1347)刻石 明拓

本 国家图书馆

01837 乐善堂法帖 (元)赵孟頫书并绘 顾信摹勒 吴世昌 茅绍之镌

元延佑五年(1318)刻石 明拓本 国家图书馆

01838 真赏斋帖 (明)华夏辑 章文镌 明嘉靖元年(1522)刻石 明拓

火前本 故宫博物院

01841 甘氏印集四卷 (明)甘暘篆刻 明万历刻钤印本 南京图书馆

01842 方元长印谱五卷 (明)方逢吉篆刻 朱统■辑 明万历四十八年

(1620)钤印本 湖北省图书馆

01843 郑弘佑印谱一卷 (明)郑基相篆刻 明崇祯六年(1633)刻钤印

本 安徽省图书馆

瘗读作yì。意思是埋葬;埋藏。

瘗相关词语及释义:

瘗藏:亦作瘗臧。亦作瘗臧。指殉葬品。

瘗地:祭土地神。瘗鹤:见瘗鹤铭。

瘗鹤铭:著的摩崖刻石。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书。其时代和书者众说纷纭。

瘗坎:古代行祭地礼时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

瘗敛:犹收殓埋葬。

瘗埋:亦作瘗薶。古代祭地礼仪之一。埋葬。

瘗薶:见瘗埋。

瘗毛血:亦称瘗血。古时祭宗庙和孔庙的一种仪式。在正祭前一天杀牲口。

瘗铭:见瘗鹤铭。

古籍解释:

〔古文〕𨻏《唐韵》於罽[jì]切《集韵》壹计切,𠀤音䚷。《说文》幽薶也。《尔雅·释言》瘗,幽也。《疏》谓埋藏。

又《释祭名》祭地曰瘗薶。《注》旣祭埋藏之。《诗·大雅》上下奠瘗。《释文》瘗,埋也。《礼·礼运》故先王秉著龟,列祭祀瘗缯[yì zēng]《注》埋牲曰瘗。

又《仪礼·觐礼》祭川沈,祭地瘗。《注》古文瘗作殪yì。祭地瘗者,祭月也。

又《尔雅·释诂》瘗,微也。

又《集韵》壹计切,医去声。义同。

瘗钱:陪葬的钱币。

瘗土:祭土地神。

瘗位:设瘗坎之处。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什么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排名前几的作品

  王羲之学书成功的原因

  王羲之看到什么动物游泳发明了游字八法?在线等待!!!

  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

  王羲之是怎样练习书法的?

  为什么称王羲之是"书圣"

  欧阳询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

  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求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书法中的欧体是什么意思有几种分法

  欧阳询的代表作是什么?

  欧阳询简介

  我们应该向书法家欧阳询学什么

  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帖的笔划书写方法

  书法家欧阳询的资料

  谁知道欧阳询??

  欧阳询的字在毛笔书法里面称什么字体

  颜真卿

  颜真卿(709-785年),唐代大臣、书法家,字清臣,琅琊孝悌里(今临沂市费县)人。其曾祖、祖父、父亲都工篆隶,母亲殷氏亦长于书法。

  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完成了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的创作,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

  颜真卿的书法价值很高吗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什么类型的字体?

  颜真卿书法的历史地位

  谁有颜真卿字体的介绍

  为什么颜真卿的书法千余年来仍被人们广泛学习

  颜真卿练书法的小故事

  颜真卿的资料

  颜真卿如何集百家之长

  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唐朝京兆华原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由於他也被皇帝封为河东郡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柳河东」。他是颜真卿的后继者,后世以「颜柳」并称他们,成为历代书法的楷模。

  柳公权学书法的故事

  柳公权云:“心正则笔正。”

  如何练好柳公权的字?

  关于柳公权的资料

  柳公权的书法能体现盛唐风气吗

  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关于柳公权的事例

  柳公权的行书作品

  米芾

  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代四大书法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米芾传世的书法墨迹有《向太后挽辞》、《蜀素帖》、《苕溪诗帖》、《拜中岳命帖》、《虹县诗卷》、《草书九帖》、《多景楼诗帖》等,无绘画作品传世。著《山林集》,已佚。其书画理论见于所著《书史》、《画史》、《宝章待访录》等书中。

  米芾的生平简介

  米芾甚麽样的人?

  <<米芾写匾>>的主要内容

  米芾是谁快!快!快!

  这段关于米芾的文字是什么意思啊?

  米芾请问芾读什么。他有什么代表作。

  急求米芾生平简介和米公祠所有建筑名称,拜托啦!有急用!

  赵孟頫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在绘画上,山水、人物、花鸟、竹石、鞍马无所不能;工笔、写意、青绿、水墨,亦无所不精。他在我国书法史上已占有重要的地位。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四位书法家的楷书有什么区别啊

  赵孟頫的《汲黯传》是真迹还是赝品?

  王献之的<,洛神赋>>和赵孟頫的哪一个艺术成就高?

  谁能给我一个赵孟頫的详细资料?

  赵孟頫的字好吗是不是缺乏阳刚之气

  赵孟頫,頫读什么?

  谁能告诉我赵孟頫的书法:"妙严寺记"的释文!谢谢了!

  谁知道赵孟頫“二陆文赋跋”的内容全文

  黄庭坚

  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黄庭坚是谁

  黄庭坚生平

  苏轼与黄庭坚关系很好吗

  求黄庭坚一词的解析

  黄庭坚作诗的主张与看法

  苏轼与黄庭坚的诗风之别

  研究黄庭坚大家都有谁?应该看哪些书?

  谁知道一些黄庭坚的资料?

与江苏景点相关的导游词

 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江苏的一些导游词,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南京莫愁湖  游客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