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文物修复与文物保护所遵循原则,这些原则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lz国内与国外的修复原则看文字都是遵从威尼斯宪章,抢救为主,保护第一啦,可逆性啦,可识别啦。。。但是看馆藏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修复时崇尚美术修复,就是以天衣无缝为修复目标,而国外则偏重陈列修复,更追求考究、识别文物本身纹饰、器型各方面的历史、科技、艺术价值,不对文物缺失部分做多余修饰,用以区别修复痕迹,并且认为我国修复师的修复是在破坏文物。文物修复在实践中碰到最大的难题就是以上说的可逆性,及尊重文物本身的修复方式。而在文物保护上同样最难解决的就是可逆性原则,文物刚出土时,特别是珍贵的丝织品、漆器,是最容易氧化粉碎的,在这期间加固、拼接都很看重使用的材料,一旦使用错误,暂时保住了文物,却在几年时间后使得文物彻底损坏且无法清洗之前的修复痕迹就是大罪过了!
现代科技在不断前进,文物修复使用的材料更是交替更新,所以,没人能确定现在的材料是最适合文物本身的,谁能确定以后不会有更好更适合的材料出现呢,所以,修复痕迹的可逆性及其重要!不懂这点的重要性也愧为文保人员了!
目前,有一些藏书楼经过修缮后成为了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会有许多海内外的旅游者慕名而来。
据了解,宁波天一阁、岳麓书院、湖州嘉业堂的年接待量都在几十万人次。面对着这样庞大的客流量,出于对藏书楼原址以及其中古籍进行保护的考虑,有些藏书楼便采取了限制开放的办法。例如宁波天一阁楼内的许多地方,诸如宝书楼都是不可以参观的,开放的区域只有一楼的门厅,而阁中的全部古籍原本则都存放在天一阁博物馆的工作区内,连专家学者也不能够轻易查阅,一般游客就只能透过展览区内的玻璃柜观看里面陈列的复制本了。采取限制开放的藏书楼还不止这一家,上海徐家汇藏书楼也只有每周六下午可以参观游览,并且规定其所属的两座建筑只允许各有80人分批次进入,每批次限时参观15分钟。看来,如何协调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困扰着藏书楼的一大难题。
对此,林祖藻认为,藏书楼应当以保护为主、利用为辅的原则来进行管理,但同时藏书楼是一张非常亮丽的地方名片,为游客开放,宣传藏书楼,宣传地方文化品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人们读书学习的氛围,这是完全可以也是十分必要的,不过应当以不破坏环境,不破坏建筑,不破坏藏书为前提。
来新夏也表示,保护和开发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一方面藏书楼中所藏的古籍都是历经百年传承下来的珍贵遗产,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加以保护,而另一方面如果将这些文化精髓全部放在书库中束之高阁、不被利用,那就太可惜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将古籍按照原书的格式重新印刷,再造善本,另外研究部门也可以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将古籍转化为数字信息或将研究成果公之于众,从而发挥出它们应有的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自宋代以来,浙江省的藏书家至少有850人之多,而历代所建的藏书楼更是多达800余座,居全国榜首。因此,中国现存的藏书楼也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其中不仅包括有着400多年历史的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宁波天一阁,也有最晚建成的湖州嘉业堂。
可以说,浙江省藏书楼的保护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中国藏书楼的命运。林祖藻在浙江省政协会议上提出了成立浙江省藏书楼保护委员会的建议,希望借此来推动浙江省现存藏书楼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实施,进而使全国其他地区的藏书楼也能够尽快得以拯救。
对于藏书楼如何走出目前的艰难境地,宁波天一阁博物馆馆长徐良雄认为,国家应该承担起这份保护的重任,各地方政府应当给予当地藏书楼更多的关注,加大投入力度,而且还应健全诸如《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建设,将藏书楼置于法律条文的保护之下,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另外,中国还缺乏全国性的藏书楼保护机构,各地的藏书楼还没有形成合力,实现整体保护,但要建立这样的组织还需要很多的报批程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目前可以通过座谈会或研讨会的形式,使各地藏书楼的负责人集中到一起,共同探讨和交流藏书楼的发展。天一阁就曾举办过中国藏书文化研讨会,并发出了《中国现存藏书楼保护倡议书》,已经唤起人们对于藏书楼的重视,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同时,徐良雄还指出藏书楼也可以引入社会力量的参与,与企业开展合作,从而扩大藏书楼的影响力。但前提是必须要强调合理使用,加强对于藏书楼无形资产的保护。
据悉,目前中国众多藏书楼的遭遇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做出了加强保护的批示,但愿这些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早日摆脱困境,重现当年的繁盛。
先回答你这道题目,处理好古籍的“藏”与“用”是主次矛盾的关系。
答题的时候可以这样组织语言:
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在处理古籍的“藏”与“用”时,应该正确认识到,藏是次要矛盾,用是主要矛盾。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合理开发和利用中华古籍资源;与此同时,要做到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做好对估计的收藏保护工作,以实现文化的良好传承和可持续开发。)
再来解决你的问题,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非常简单,你就记着一个原则,主次矛盾是怎么“做”,主次方面是怎么“看”/“评价”。(这句话是我所有话的核心!!)
你还记得背这两个原理时怎么背的吧?
我们要“抓”主要矛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因为主次矛盾就是一堆问题中,最需要解决的那个问题,和其他不着急的问题的关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决定着能不能“做”好这件事。
我们要“看”主要方面,同时也要“看到”次要方面。主次方面是一个矛盾,一个矛盾不是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吗?这两个方面哪个比重大,哪个当然就是主要方面,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性质不就是怎么看,怎么评价某个事物)
好了,举几个例子,你试试用“做”和“看/评价”来判断下是主次矛盾还是主次方面。(答案附上了但是尽量先别看。)
1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3在对待古籍时,我们是应该处理好藏和用的关系。
4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我是昏割线~~~~~~~~~~~~~~~~~~~~~~~~~~~~~
参考答案:
1“正确认识”一词告诉我们了,应该是看、评价,那么当然是主次方面。既要看到机遇,又要看到挑战,同时应该正确认识到,机遇是主流(主要方面),我们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2射、擒是两个动作,是我们做两件事情,那么当然是主次矛盾。射马和擒王分别是这两件事情的主要矛盾。
3藏、用也是两个动作,我们做一件事(处理古籍),哪个动作要优先做?哪个动作要后做?这就是主次矛盾。
4这个有点点迷惑性,不过“看待”一词已经暴露了它的心。。肯定是主次方面咯,套话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它的精华(主要方面),也要善于识别糟粕加以剔除(次要方面)。这里不要觉得剔除是怎么做,关键是题目问你“看待”,所以“识别”的过程就是看待、评价的过程,就是主次方面。
最后,一点儿小窍门。实在不会分的时候,你就找关键词好了:
主次矛盾常见关键词:重点,中心,关键,重中之重,核心,优先,首要。。。
主次方面常见关键词:主流,支流,主要看。。。
手工码字,望采纳~~
在“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中,少数民族古籍珍品讲述了各民族交往交融的动人故事,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文化。
旧抄文本《东巴舞谱》用纳西族古老的东巴文记录了34种东巴舞蹈的仪式和跳法。东巴文是纳西族使用的一种文字,由象形符号、表音符号和附加符号构成,以象形符号为主。从左向右书写。多年来,民族古籍工作者挖掘整理了大批东巴文古籍,使民族文化精髓得以传承。
八思巴文是元朝时通行的蒙古文,八思巴文是1269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的拼音文字,它用于拼写蒙古语、汉语、藏语等文字,通行了大约有100多年的时间。八思巴文有41个基本字母,它自上而下书写,行款自左往右。
我国通过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抢救、整理、研究等工作的实施,八思巴文、东巴文等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古籍原件被选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项目。
都是民族的瑰宝,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让文化传承下去。
古籍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岁月的流逝,时间的侵蚀以及天灾、战乱的毁坏,这些古籍基本上都已经是千疮百孔、破旧不堪,很难完整的保存下来。但是我们现在还是能看到很多完整的古籍陈列在图书馆、博物馆内,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时光倒流,为古籍“续命”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偏偏在这三百六十行内,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在乎是不是“状元”,不在乎自己能不能月入过万,只为了心中的信仰而战——古籍修复师。由于古籍的特殊性,不易保存,导致流传下来的古籍大多是残缺不全的,古籍修复师就负责还原它们本来的样子,这个还原并不是单纯的恢复之前的形状,而且要“修旧如旧”,要还原成它们最原本的样子,就像从来都没有被破坏过一样,这是何其的艰难,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化腐朽为神奇。
九九八十一难,古籍终存古籍修复是一项特殊的技艺,修补过程十分复杂,一本古籍的修复,至少要经历拆线、配纸、染色、修补、压平、裁齐、装帧……数十道工序,而且相当耗费时间,师玉祥先生说过“有时候修复简单的一页会耗上好几天的时间”,这个工作讲究的是静下来。修书亦修心。
且从事装订修补工作不但要熟悉各个朝代书籍的形式和版本,还要了解各朝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更要有娴熟的技艺。修补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一招一式极考究,对从事装订修补人员的要求更是近乎苛刻。
行业形势严峻,刻不容缓目前全国各图书馆、博物馆、文物管理单位需要修复的古籍超过1000万册件,但是根据统计,全国的古籍修复人才不足100人,且除了人才数量十分稀缺之外,行业内还存在综合素质低、职称低、年龄老等情况,许多年轻人因为这个行业的枯燥乏味、赚不到钱,从而放弃了,我想说,这些古籍都是我们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珍贵瑰宝,是我们民族的传承,每一本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保护古籍修复技艺,延续我们的千年传承。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古籍整体保护包括原生性保护和再生性保护。原生性保护即你说的古籍修复、脱酸、虫霉防治等,是对古籍载体本身的保护。再生性保护则是对古籍信息的保护,包括数字化、缩微复制、仿真复制等。北京市汉龙实业有限公司三十年来始终专注于古籍保护工作,在丰富的工作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的基础上,整合了古籍数字化、古籍缩微、古籍修复、古籍脱酸、古籍消杀等专业设备和技术服务,成为行业领先的古籍整体保护解决方案提供商。
1、坚持政策规划引领,不断健全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政策法规体系,把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城乡总体规划。
2、坚持落实保护责任,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确定责任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将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列入考核目标。
3、坚持科学保护利用和传承,积极创新保护与传承的方式方法,形成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馆藏保护、整体性保护等多种形式的立体保护体系,并通过设立传习所、创意园区等形式传承和弘扬传统工艺。
扩展资料:
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城镇化进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性破坏不断蔓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乏人、传承断裂,片面的政绩观和过度商业开发加速传统文化的破坏和消亡,重视物质层面的保护而忽视文化精神和内涵的传承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保护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人民网——在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护与传承传统文化?
古籍修复的原则包括最少干预原则、整旧如旧原则、可逆性原则、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的原则。
1、最少干预原则
在古籍的修复中,摈弃传统的整卷整叶托裱的方法,对文献各部分的残破现状做具体分析,对不同情况予以不同处理。尽量少地在藏品上添加修复材料,避免因过度修复而造成的保护性破坏,尽量保留古籍文献的各种研究信息。
2、整旧如旧原则
在修复中尽可能保持古籍文献的原貌,保留文献的装帧风格。这里所谓的“整旧如旧”,并不是企图回复该文献没有损坏以前的原貌,“如”古代的“旧”。古代的那个“旧”,不可能再恢复,而是尽可能保持该文献修复前的原貌,就是在修复工作中仅使该文献的残破部分得到养护,决不使其它部分的现有状况产生任何形态上的改变。
3、可逆性原则
即修复措施是可逆的,可重复的。如果将来 发现有更科学更适宜的保护修复技术,随时可以更换修复材料,回到修复前的原来状态。同时可逆性原则对于我们改正工作中的失误而尽量不损害古籍非常必要。
4、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的原则
即修复中所用的修复材料(纸张、线、颜料、墨等)必须与原始文件的材料有一定的色差,避免与藏品本身固有的历史信息混淆。
扩展资料
古籍修复选取纸张的注意事项:
选取修补古籍的纸张,首先要注意纸张的酸碱度,不能用酸性纸张去修补古籍,以免引起或加速古籍纸张的酸化;其次,如果选用旧纸修复古籍,要注意旧纸的纸张强度不能太低。
同时,还要注意所选纸张的纤维组成应该与古籍的纸张相近,厚薄相近,颜色相似但不能相同。补纸的吸水性要强,才易于粘合,纸张帘纹的宽窄也要相近。
具体修复工作中还要注意补纸与古籍纸张的帘纹方向要一致。总之这些都适宜了,才能使修复处纸张粘结的牢固服帖,与原来的书叶协调自然。
-古籍修复
国内外文物修复与文物保护所遵循原则,这些原则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难题?
本文2023-10-10 16:26: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