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起源于中国,为什么被日本卖向全世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中药材起源于中国,为什么被日本卖向全世界,第1张

近年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媒体和微信朋友圈都会被“日本的中药侵略战”、“神奇的日本汉方药XXX”等网文刷屏。这些文章往往盛赞日本的汉方药风行世界,技术如何先进,质量如何优异;此外,文中还指出“日本汉方药出口量占世界中药市场的80%以上”,“日本改造中药‘六神丸’,开发为汉方药‘救心丹’,年销售额上亿美元”……这样的报道令许多国内中医药界人士感到不安和忧虑。事实果真如此吗?多位专家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这种过分夸大日本汉方药影响的做法,有哗众取宠之嫌。

数说现实中的汉方药

汉方医学是日本化了的中国传统医学,汉方药是在汉方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与我国的中药同源异流,同根异枝。

在很多报道中,汉方药占据国际市场的主流。如今国人出国出境渐多,经常出国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日本以外,从美国、欧洲到日本周边的韩国、东南亚、香港、台湾,包括中国大陆都很难见到汉方药的影子。那么,传说中占据国际市场主流的汉方药到底出口到了哪里?

其实,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药事工业生产动态统计年报》显示,1992年汉方药的产值达到17亿美元,为历史最高峰,后因“小柴胡汤”事件影响而陡然下降,2000年以来基本维持在每年10亿美元。汉方药生产企业中,津村制药一家独大,长期占据75%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如钟纺、小太郎、帝国等规模都不大。因此,了解津村制药的现状,基本就能掌握汉方药的大体情况。

目前,津村制药的原料主要来自中国,甚至生产基地也大部分转移到了中国,目标销售市场主要在日本。近日,津村制药公布了2015财年业绩公报,企业总销售额1130亿日元(约65亿人民币),其中汉方药约占75%,即850亿日元(约48亿人民币),2015年汉方成药的整体规模不超过70亿人民币。而截至2014年年底,中国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人民币,是汉方药市场规模的100倍以上。

就出口而言,汉方药主要是满足日本市场的需求,很少出口,在国际市场上份额并不高。2012年,汉方制剂类产品出口总额仅为3050万美元,而最负盛名的“救心丹”年出口额也未超过两亿日元(约两百万美元)。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共与175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中药贸易往来,中药类产品进出口额达4795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3770亿美元,中药保健品和中成药出口额分别达282亿美元和262亿美元。从公开的数据不难看出,汉方药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出口量均远远落后于中国。

汉方药“神话”从何而来

有一种说法是,20世纪80年代曾有中国医药代表团访问日本,翻译人员当时误算了货币单位,把日元当作美元来计算,这一误会使得津村制药的汉方药销售额超过百亿美元(实际为百亿日元,约一亿美元),津村制药一家就超过了当时上千家中国中成药企业的总和。还有一种说法是,20世纪90年代的中药国际化现代化工程项目发布了一个国际市场中药情况报告,因为是以出口创汇为计算依据,其分母自然不包括中国市场的中药在内,汉方药占国际市场(除中国外)比例超过了70%。消息发布后,有关方面发现这一表述容易引起公众误会,更正了有关表述,并多次在主流媒体上更正这一数据,但直到今天,很多媒体引用转述时经常不做任何思考与考证,偏听偏信,后来以讹传讹,变成了日本占全球中药市场70%以上;再除去韩国等国家所占的份额,甚至得出了中国中药仅占国际市场3%~5%的荒唐说法。

客观原因之一是过去中药出口数据披露的较少。中药出口形式多样,有中成药、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中药材;出口渠道多元,按药品、保健品、食品、农产品、工业原料等渠道,统计口径不一致。公开的信息少,各种传说就容易传播开。近年来,信息公开这方面工作已经得到很大改善,获得这些信息或许是举手之劳。除了这一客观的因素外,更多的还是思想认识问题。

首先,源于中国人古已有之的“借喻劝讽”传统,如同中国古人习惯于赞美一个理想的远古完美世界“尧舜禹三代以上”,家长们常常夸奖“别人家孩子”一样,而如今则推陈出新,变为日本汉方药而已,无非希望通过树立一个“榜样”或“潜在的威胁”,来刺激各方的危机意识,推动中医药的改革和发展。

这种做法用心固然良苦,甚至发布者、传播者自认为是在“传播正能量”,但在资讯发达的当今世界却不足为训。道理是显而易见的,网络时代证实、证伪都很容易,编造的“神话”很容易被戳穿,一旦论据被证伪,论点即便再美好,也会令人疑虑重重,而这显然与始作俑者煞费苦心的初衷背道而驰。

其次,中医药界夸大甚至神化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科技领先优势,几十年来一直是中国知识界、媒体界的传统。在过去,这样的观念有其合理之处,毕竟中国跟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确实很大,而且几乎是全方位的。如今,此消彼长,天翻地覆,中国在产业链的很多领域、环节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有很多方面已经开始在世界领先。但很多人对这一变化却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感知,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神话汉方药,如同夸大日本电饭煲、马桶盖的神奇一样,成为另外一种“日吹”。

如果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那么就不能取得进步。但如果我们不能看清楚自己的优点,那么我们前进的方向就会出现错误。过分夸大汉方药,反映出对中医药缺少自信和自觉,发展理念和发展决心不坚定。客观分析、理性看待汉方药的不足,摒弃夸诞虚饰之词,是应该甚至必须的。

“中药生根于中国,开花在日本,结果在美国”这句话的意思是,中药的原始理论和基础在中国,但日本在中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而美国则是中药最大的市场和收益来源。

虽然美国曾经对中药持有怀疑态度,但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对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证实,以及美国民众对化学药物副作用的担忧,中药在美国市场的地位逐渐得到认可。许多中药材和保健品在美国市场上广受欢迎,甚至有些中药已经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批准,可以作为处方药在美国市场上销售。

因此,“中药生根于中国,开花在日本,结果在美国”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中药的起源在中国,但日本在中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美国则是中药在全球市场上的重要收益来源。

可以带药的,中成药,西药都可以。食品要是干货,海鲜,肉类均不可以。

世界各国的出入境口岸一般都有专门的海关驻守管理出入境旅客的行李、物品。各国对于行李、物品的进、出境管理规定各不相同。因此,中国旅客在办理前往国家的签证时,应该向有关国家的签证官员了解有关国家入境时行李、物品管理的规矩。

个人自用的物品

对于个人自用的生活用品,欧美等国一般没有限制,只要是个人自用的生活用品一般都准予进口。其中对于入境旅客所携带的美元或其他外币(包括旅行支票),一般都准予进口,但旅客应该如实申报。出国人员在进入某外国的口岸之前,国际航班的服务**一般会发给每位旅客一份入境时通关用用的海关申报单。旅客应该如实申报,包括随身携带的外汇及旅行支票。西方各国对外汇入境一般不予限制,但要如实申报。对于入境携带的礼品,超过一定限额的,比如到美国,礼品价值超过50美元的,海关要扣税。

一般禁止入境的物品

世界各国海关一般都严禁鸦片、***、大麻等致瘾、致幻物品及其原料的入境;大部分国家,特别是世界保护野生动物组织的参加国对于动物制品,比如象牙制品、毛皮制品等,都有不同程度的限制。美国等西方各国(除日本外)海关禁止从象牙产地国进口象牙或象牙制品,虎、豹等濒危动物的毛、皮、骨制品等。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大国禁止旅客入境时携带新鲜的水果、蔬菜或未经处理过的肉类。西亚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对于有违伊斯兰教的书、刊及其他印刷品、音像制品有较严格的进口限制。以色列国对于反犹太教和损毁犹太民族感情的物品,印刷品等物品有严格的限制。

法 国

入境时带入够用一年时间的日用品可以免税。欧盟国家制造的某些商品50%—100%可以免税带入,可带入香烟200支、葡萄酒5升、2架普通照相机、10卷胶卷、一台摄像机、10盘摄像带、1台电唱机、盒式录音机、收音机、打字机、计算器和1副望远镜。非法药品、盗版书籍和法国政府查禁的书籍的禁止入关。

其实入关检查都不严格的。

要带的东西无非是一些佐料,干菜之类的。当然如果家境富裕的话,只要带钱或者信用卡就可以了。

近日,一条关于日本津村旗下企业从中国收购中药企业的新闻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一定的轰动。

这起事件发生在陕西紫光辰济药业,这家中药企业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企业之一,拥有115年的历史。而这家企业的股权,被以25亿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了日本平安津村。该消息一出就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看到这则消息后,网友都很气愤,义愤填膺的在网上宣泄情绪,感慨历经风雨的辰济药业“新东家”一夜之间变为日企了,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我认为,与其宣泄情绪,不如真正的思考一下怎么去解决所谓的“中国原产,韩国开化,日本结果”的困境。如果我们自己的企业经营好了,按道理说是我们去收购别人的企业,而不是别人收购我们的企业。

再冷静回想一下过往,其实,日本企业收购中国中药企业也不是一个新鲜事。早在十年前,日本企业就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收购中国中药企业的行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现象在未来不太可能有所减少。

而对于辰济药业百年经营路,可以说得上是时代缩影,辰记药业起初是以诚信起家,解放后归国有,市场化改革后就步入了困境,最后几经易手后逐渐没落了公司自2010年后步入经营发展的困境。

后来,华控康泰在公告中也说明了,是由于辰济药业正在建设的生产基地所需的资本开支相对较高,导致投资风险增加,公司希望集中资金投资旗下其他产业。也就是说,辰济药业之前曾计划投资5亿的扩产项目,由于资本开支相对较高,最后成为了这次转让主要原因之一。

至于外企接手后生产的中药好不好,会不会削弱我们的中药产业,这里我不想多说,只想说一个事实,随我往下看。

对于日本收购中国百年中药企业这件事,已成事实,跨国药企对中医药投资动作频繁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大家先来随我了解一下津村药业,据2022年的统计,在日本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41家日本制药公司(包括非主营制药公司的医药品业务)年销售额排名中,津村药业以1290亿日元排名第20位。津村药业在日本药企里属于非常小的药企,大部分日本人一辈子都不会关注到有津村药业的存在,非常非常的边缘。

那为何一个日本如此边缘化的药企,要跑来中国收购中药企业呢?我想,很可能是因为津春药业超过80%的产品都是汉方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药。

在日本,2020年汉方药销售额为1871亿日元,占日本药品销售市场的3%不到,市场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说白了,日本的汉方药市场规模太小,津村药业如此弱小的一个药企想要靠着日本生存非常困难。(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至于收购中国药业的原因,据相关分析说,可能是:

1、中国中药市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日本企业通过收购中国中药企业,可以快速进入这个市场,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2、挖掘中药的商业价值。中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但是其商业价值却尚未完全被挖掘。

3、提高产品品质。中国中药市场的竞争激烈,为了提高产品品质和竞争力,日本企业通过收购中国的中药企业,可以获得中国中药行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

而实际上,日本津村早已开始布局中国业务。

近年来,日本津村通过业务和资本的腾挪转移,在中国不只是建立了合作药材基地,还建立了药材加工厂和提取厂,收购了它的原料供应商盛实百草药业,还设立中国运营机构总部,与平安合资成立平安津村!中国化发展步子迈得越来越大!

根据企业2022报告书,日本津村2021年来自中国市场的业务收入仅占77%,但公司通过在中国搭建生药平台、制剂平台、研究平台三方协同产业链等计划,预计到2031年占集团总营收的比例要达到50%。

通过这些方面的精心布局后,津村在京东等平台开始销售药食两用类精致饮片,这次还买了一家百年老牌企业,就是陕西紫光辰济药业公司。

但有一个实际问题,那就是,通常一些收购事件发生在一些重要技术切换点,这些关键技术对于中国中药业的未来发展很重要。如果技术转移给了日本企业,就会更大程度上减弱了中国中药制药的技术优势,这才是后期真正令人担忧的事……

因此,作为中国人,我们都需要更多的关注中药产业,保护和传承中药这一珍贵的文化财富。毕竟,中药作为中国的独特资源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它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日本在我国的经方“六神丸”基础上开发的“救心丸”,年销售额达上亿美元并返销我国;韩国的“牛黄清心液”源自我国的“牛黄清心丸”,年产值接近一亿美元……近年来,日本和韩国对我国传统中药的开发,让我国的中药界人士认识到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除此之外,许多有识之士也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这些原本在国内业绩一般的传统中药为何在两个东亚邻国却产出了如此大的力量?在中药的国际博弈中,我国的优势何在?又该向日本和韩国学习一些什么?(本文中所称中药即我国生产的中药与日本的汉方药与韩国的韩药的通称——编者注。)

▲日韩中药:“小规模”产生“大能量”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显示,虽然日本和韩国的中医药都是我国中医药与当地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且在中药产业的规模、中药生产和研究开发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远不及我国,但近几十年来,特别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和日本的中药产业发展很快,并在国际市场上与我国呈现出竞争的态势。

目前,日本是除中国以外,最大的中药生产国与消费国。1976年以前,日本汉方药年产值不足100亿日元。1976年,随着汉方药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险,汉方药产业、中药材种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本目前有汉方药厂200多家,处方用汉方药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年销售额高达15亿美元,被日本政府批准适用“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的中药大约有148种。目前日本汉方药年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亿日元,在国际市场上的中成药、中药保健品贸易中,由日本生产的占很大份额。

  90年代以来,韩国中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在韩国国民医疗支出中,中医药占15%,这一比例仅次于我国。韩国的中草药原料种植业较为突出。2004年韩国高丽参出口额超过35亿美元。与我国中药注重原料种植相比,其对原料的加工操作规范,标准严格,且包装宣传到位,相同等级的参类产品单价是我国的25倍。

日本和韩国中药产业缘何能以相对较小的规模产生如此大的能量?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前校长龙致贤教授举了一个例子:“牛黄清心丸是我国的传统中成药,韩国在此基础上又开发出口�汉臀⒔耗业男录列停�谑谐∩先〉昧顺晒Α薄A�孪椭赋觯��返目萍己�俊⒏郊又蹈呤侨蘸�谑澜缰幸┟骋字姓加邢然�母�驹�颉lt;/P>

龙致贤指出,我国的中药国际贸易的绝对数量并不低,但产品的科技附加值低,以中药材、饮片或用于生产中成药及保健品的植物提取物居多。日韩等国从我国进口中药原料后,将之加工成质量要求符合国际标准、剂型先进、包装精美的中成药或保健品,便可获得高额利润。事实上,我国是日本汉方药业厂家的主要原料产地。根据日本汉方生药制剂协会汇编的资料,1998~2001年,日本常用生药(150种)的国产及进口量合计为44万吨~61万吨。进口生药量占总量的946%~971%,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

其次,韩国和日本均开发出了中药的拳头产品,出现了一些实力强大的拳头企业。以韩国的人参为例,由于资源的问题,韩国的人参有很多是从我国东北进口的。但在人参产业开发方面,韩国的做法颇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将人参产业分为元参和制剂两类,元参又根据不同的加工方法和质量分为天参、地参、良参、切参、尾参等,分门别类地进行开发;并且将人参资源充分利用,吃干榨尽,开发出高丽参精、丸、粉、胶囊、茶、锭、颗粒等几十种制剂,还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制成人参糖、饮料、化妆品等,集中的开发开成了优势品种。

  日本的情况同样如此。目前日本生产的汉方制剂有147种,产品种类有903个。其中,小柴胡汤、柴胡桂枝汤、补中益气汤、加味逍遥散、小青龙汤、六君子汤、当归芍药散等十种汉方药制剂的产值占全部汉方制剂的5105%。目前日本拥有汉方制药厂42家,津村、钟纺、大衫、帝国、本草等几家较大的汉方药制药企业,占汉方药全部产值的97%以上。生产厂家的集中,保证了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质量,也使企业有较多的资源进行产品研发。

▲中国中药:家大业大后劲足

龙致贤认为,在目前的中药国际竞争中,日本和韩国虽然抢去了一些风头,但我国在中药资源、中药人才储备、中药科研的深度与广度、中药产业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明显,为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强劲的后劲。

从产业规模来看,据统计,2005年我国实现中药工业总产值(现价)116967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08625亿元,利润总额10209亿元,在全国医药工业占比分别达到264%、258%和290%。截至2005年年末,我国共有中药企业1636家,占全国医药行业企业(5053家)的32%。其中,中药企业1283家,中药饮片企业353家,另外还有数千家保健品厂。

目前我国生产的中药剂型已达40多种,特别是中药针剂、粉剂、软胶囊、缓释剂、气雾剂等先进剂型的应用,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中成药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一批名优产品、著名商标及一批产值过亿元、利税达千万元的企业已经涌现。

从中药研发来看,建国以来,我们培养了一大批中药科研人员,形成了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队伍。目前我国有94所中医药科研机构,近年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一批综合性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更多地参与到了中药的研发中,壮大了中药科研队伍,形成了多学科参与中药科研的局面。

而且,我国初步建立了技术较先进、与国际通行规范较为接轨的药物创新体系雏形。国家对于新药筛选中心、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平台、新制剂和新剂型研究技术平台等给予了大力支持,逐步形成了国家中药创新体系。

龙致贤指出,目前我国中成药产业若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法,加强中药研发。

其一是加强中药的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地保护好我国中医药的宝贵财富。他指出,中药特别是复方中药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利用现有知识产权保护方式的独特性,对于如何处理知识产权侵权事件等内容,没有明确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制约了企业在科研方面的投入。

二是不断进行科技攻关,深入研究有效部位及有效成分,并能说明其作用机理,特别是中药毒副作用的机制。目前,我国已对19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现代研究,其中不少毒性成分已被证实在何种情况下可“变毒为宝”,成为良药,但相比临床上常用的四五百种中药来说,还远远不够。

三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他强调,中药有了GAP、GMP标准,但是尚不能全面反映中药产品的质量,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四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管理下,集中有限的科研人员与经费系统地进行拳头产品的开发。

五是加强临床研究,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保证中药有效、安全、方便地应用。

龙致贤指出,我国是中药的故乡,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中药资源库与最庞大的中药消费群体,因此只要潜心进行科技攻关,必然成为世界中药产业的中心。

中药材起源于中国,为什么被日本卖向全世界

近年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网络媒体和微信朋友圈都会被“日本的中药侵略战”、“神奇的日本汉方药XXX”等网文刷屏。这些文章往往盛赞日本...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