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脾湿是不是脾胃湿热?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5收藏

中医说脾湿是不是脾胃湿热?,第1张

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

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 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

而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 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孩子小时候常流口水,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的家长都认为是孩子太小的缘故,殊不知这有可能是孩子脾胃湿热所引起。孩子经常流口水怎么办?不用担心,妈咪蓓蓓安阳小儿推拿建议各位家长试试小儿推拿。

孩子流口水(流涎)

孩子流口水在中医中有一个专业名词——流涎。流涎是指小儿唾液过多而引起口涎外流的一种常见病,多由于饮食不当,如喂养母乳过热,而致脾胃湿热,熏蒸于口,或脾胃虚弱、固摄失职等引起唾液从口内外流而发病。古籍《素问·宣明五气篇》记载:“脾为涎。”

孩子脾胃湿热的症状表现

孩子脾胃湿热所致流涎的症状表现有:流涎黏稠,口气臭秽,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秘结或热臭,小便黄赤。舌苔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流涎的预防和护理

1、患癌症后,大人不宜用手捏孩子腮部。

2、孩子下颌部及前颈、胸前部宜保持干燥。

3、家长需注意孩子忌食过咸、过酸食物,以及辛辣刺激之品。饮食宜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

脾胃湿热所致流涎如何进行小儿推拿?

1、基本操作:清(补)脾经200次,摩腹、揉足三里各100次,捏脊30次。以达健脾化湿之效。

2、辨证加减

①调理原则:清脾胃湿热。

②推拿操作: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天河水各200次,掐揉四横纹、掐揉小横纹各200次,揉总筋、摩腹各100次。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天河水以清脾胃之湿热;掐揉四横纹、掐揉小横纹有消胀、散结、调和脾胃之功能;揉总筋能清心火,消口舌生疮之患;摩腹能理气健脾,改善脾胃之功能。

很多家长其实也想学习小儿推拿,但苦于没有基础,无从下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白涩症的病因病机 5 白涩症的症状 6 白涩症的诊断 7 白涩症的治疗 71 辨证治疗 711 邪热留恋 7111 症状 7112 证候分析 7113 治法 7114 方药治疗 712 肺阴不足 7121 症状 7122 证候分析 7123 治法 7124 方药治疗 713 脾胃湿热 7131 症状 7132 证候分析 7133 治法 7134 方药治疗 714 肝肾亏损,阴血不足 7141 症状 7142 证候分析 7143 治法 7144 方药治疗 72 外治法 8 白涩症患者日常保健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白涩症的方剂 2 治疗白涩症的穴位 3 治疗白涩症的中成药 4 白涩症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白涩症 1 拼音

bái sè zhèng

2 英文参考

dry ey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dry astringent ey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xerosis conjunctiviti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ronic conjunctiviti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ocular drynes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白涩症(dry eye)为病证名[1]。出《审视瑶函》。俗称白眼(《审视瑶函》卷三)。是指以白睛赤肿不显,干涩不爽为主要表现的眼病[2]。白涩症为慢性眼病。药物治疗难取速效。

白涩症类似于西医的慢性结膜炎或浅层点状角膜炎。

4 白涩症的病因病机

白涩症多由肺阴不足或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亦可因湿热蕴结,火伏气分而发[1]。

一、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余热未清,隐伏肺脾之络所致。

二、肺阴不足,目失濡润。

三、饮食不节,或嗜烟酒,及偏好辛辣之晶,致使脾胃蕴积湿热,清气不升,目窍失养。

四、肝肾亏损,阴血不足,目失濡养。

5 白涩症的症状

白涩症患者眼无明显外证,“不肿不赤,爽快不得,沙涩昏蒙”(《审视瑶函》)[1]。

患者眼常干涩不爽,瞬目频频,微畏光,灼热微痒。检视白睛,不红不肿或隐见淡赤血络,眦头或有白色泡沫状眼眵,睑内如常或微见赤丝细脉,黑睛于显微镜下或见细小星翳。

6 白涩症的诊断

一、干涩不爽,怕见强光,不耐久视。

二、白睛不红不肿或见赤脉隐隐,或黑睛有细小星点。

三、眵多色白或无眵。

7 白涩症的治疗

白涩症治宜养阴清热,可选服养阴清肺汤或十珍汤加楮实子、女贞子、枸杞子等;清热利湿,可用桑白皮汤加减[1]。

71 辨证治疗 711 邪热留恋

白涩症·邪热留恋证(dry eye with lingering pathogenic heat pattern)是指邪热留恋,常见于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以微感畏光流泪,少许眼眵,干涩不爽,白睛赤丝细脉,迟迟不退,睑内亦轻度红赤,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为常见症的白涩症证候[2]。

7111 症状

常见于暴风客热或天行赤眼治疗不彻底,以致白睛遗留少许赤丝细脉,迟迟不退,睑内亦轻度红赤,可有少量眼眵及畏光流泪,干涩不爽等。

7112 证候分析

因热邪伤阴,余邪未尽,肺脾两经伏热,故隐隐可见白睛及睑内有赤丝细脉,迟迟不退,畏光流泪,眼眵不多。邪热阻络,血气不通,津液失布,故目千涩不爽。

7113 治法

清热利肺。

7114 方药治疗

桑白皮汤加减。方中桑白皮、黄芩、菊花、旋覆花、桔梗、地骨皮清肺热,利肺气;玄参、麦冬补肺阴,清伏火;茯苓、泽泻利湿明目;甘草调和诸药。证属伤阴而无湿者,用本方去茯苓、泽泻。

712 肺阴不足

白涩症·肺阴虚证(dry eye with lung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肺阴不足,以眼干涩不爽,不耐久视,白睛如常或稍有赤脉,黑睛可有细点星翳,反复难愈,可伴干咳少痰、咽干便秘,苔薄少津,脉细无力为常见症的白涩症证候[2]。

7121 症状

眼干涩不爽,泪少,视久容易疲劳,甚至视物不清,白睛如常或稍有赤脉,黑睛可有细点星翳,病势迁延难愈。全身症可见于咳少痰、咽干便秘,偶有烦热,苔薄少津,脉细无力。

7122 证候分析

阴虚则干涩泪少,不耐久视,全身则有干咳少痰,咽干便秘,脉细等肺阴不足之候。

7123 治法

滋阴润肺。

7124 方药治疗

养阴清肺汤加减。

713 脾胃湿热

白涩症·脾胃湿热证(dry eye with pattern of dampnessheat in spleen and stomach)是指脾胃湿热,以白睛干涩隐痛,眦部常有白色泡沫样眼眵,白睛红赤,病程持久难愈,可伴口黏或口臭,便秘不爽,溲赤而短,苔黄腻,脉濡数为常见症的白涩症证候[2]。

7131 症状

眼干涩隐痛,白睛淡赤,睑内可有粟粒样小泡,眦帷有白色泡沫样眼眵,胞睑有重坠之感,病程持久而难愈,全身症可见口粘或口臭、便秘、溲赤而短,苔黄腻。脉濡数等。

7132 证候分析

湿邪阻遏,清气不升,目失濡养,故白睛干涩隐痛。湿热郁于胞睑,则胞睑重坠,睑内可生粟疮。湿热上蒸还可引起白睛淡赤或目眦生眵。口粘口臭,便秘不爽,溲赤而短,舌苔黄腻等皆湿热内阻,浊气不降所致,脉濡数亦为湿热之征。

7133 治法

清利湿热,宣畅气机。

7134 方药治疗

三仁汤加减。方中杏仁苦辛,轻开上焦肺气,气化则湿亦化;白豆蔻芳香苦辛,行气化湿;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制半夏、厚朴行气散满除湿;滑石、通草、竹叶增强清利湿热之功。诸药合用,宣上畅中渗下,使湿利热清,诸症自解。

714 肝肾亏损,阴血不足

白涩症·肝肾阴虚证(dry eye with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阴虚,以眼内干涩不爽,双目频眨,羞明畏光,白睛隐隐淡红,久视后则诸症加重,黑睛可有细点星翳,可伴口干少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寐多梦,舌红,苔薄,脉细为常见症的白涩症证候[2]。

7141 症状

眼干涩畏光,双目频眨,视物欠佳,白睛隐隐淡红,久视则诸症加重。全身可兼见口干少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寐多梦。舌红苔薄,脉细等。

7142 证候分析

肝肾亏损,阴血不足,目失所养,故觉眼干涩而频频眨目,且视物不清。阴亏虚火上蒸,故怕日羞明,白睛隐红。阴血亏耗,故口干舌红少津。肝肾亏虚,脑及骨骼失养,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阴血不足以安魂,故夜寐多梦。舌红苔薄,脉细,皆肝肾亏损,阴血不足之象。

7143 治法

补益肝肾,滋阴养血。

7144 方药治疗

杞菊地黄丸加减。方中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辅以山萸肉养肝肾,山药补益脾肾之阴,三药合用达到三阴并补之功;又配茯苓健脾渗湿,以助山药之益脾;泽泻清泻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牡丹皮清肝肾之热,以制山萸肉之温,前药合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加枸杞、菊花更增养肝明目之效。再加当归、白芍则可养血和营,使目得血荣,实乃治本之方也。

72 外治法

(一)犀黄散点眼。

(二)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或10%~50%千里光眼药水滴眼。

8 白涩症患者日常保健

患有远视或近视者可配戴适合眼镜。

生活不规律者,应合理安排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及外界不良 等。

9

(1)鱼腥草菊花汤

[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祛痰。适合脾胃湿热,有湿热黄疸,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者服用。

[处方]鱼腥草15克,野菊花6克,茵陈15克,佩兰10克,草果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黄连竹茹陈皮汤

[主治]清热泻火,和胃降逆,活血祛瘀,止痛生肌。

[处方]黄连6克,竹茹10克,陈皮6克,半夏10克,苓10克,甘草3克,枳实10克,厚朴10克,元胡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6克,黑蒲黄6克,白及10克,大黄末(冲服)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三仁汤

[主治]宣畅中焦,化湿清热。

[处方]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通草6克,白蔻仁6克,淡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苡仁12克,法半夏15克。

[用法]水煎两次分2次服,每日2剂。

一、肝、胆

《肝气郁结》 

肝气郁结疏肝散,抑郁胸闷太息短,胁肋胀刺两相兼,急躁易怒病在肝,经期不调乳胀痛,舌苔薄白脉沉弦。

《肝血虚证》

肝血虚证见雀目,头晕眼涩肢麻木,胁肋隐痛面无华,手足震颤难持物,行则肢摇立不稳,视物昏花足难步,甲枯舌淡脉弦细,草枣木瓜加四物。

《肝阴虚证》

肝阴虚证一贯煎,视物模糊两眼干,胁痛潮热或低热,盗汗唇燥口苦烦,舌红少津尿黄赤,便结咽干细数弦。

《肝胆湿热》

湿热之邪在肝胆,身目俱黄腹胀满,口苦胁痛带下黄,尿道灼痛尿黄短,纳呆舌腻脉数弦,龙胆茵陈用之痊。

《肝火上炎》

肝火上炎面目红,口苦咽干耳鸣聋,头痛眩晕烦易怒,胁肋灼痛耳流脓,舌红苔黄脉弦数,泻肝龙荟用之雄。

《肝阳上亢》 

肝阳上亢头晕眩,耳聋耳鸣口咽干,失眠健忘肢麻震,目涩舌红脉急弦,麻震天麻钩藤饮,晕眩杞菊地黄丸。

《肝风内动总歌》 

肝风内动分四种,肝阳热血阴虚风,眩晕欲仆兼抽搐,手足震颤为特征。

(1)肝阳化风; 眩晕欲仆头胀痛,语謇肢颤头摇动,手足麻木履不正,卒然倒地人不醒,舌红白腻弦有力,镇肝熄风便有功。

(2)热极生风; 热极生风手足抽,颈项强直目上勾,角弓反张牙关紧,高热神昏躁狂求,弦数有力舌红绛,羚羊安宫可解忧。

(3)血虚生风; 血虚生风肢体麻,手足震颤面无华,眩晕耳鸣肉瞬动,肝血亏虚不荣甲,舌淡苔白脉弦细,阿胶鸡子最容恰。

(4)阴虚生风; 阴虚生风两病源,外感热病阴液干,内伤久病肝阴虚,筋脉失养病势缓,外感卫气营血辨,内伤肝阴虚内观

《胆郁痰扰证》 

胆郁痰扰卧不宁,痰热乘胆是病情,失眠眩晕且惊悸,口苦呕恶兼耳鸣,胸胁胀痛苔黄腻,黄连温胆最有灵。 (脉弦滑略数)

《胆热壅滞证》 

大柴胡汤胆热壅,往来寒热便不通,尿黄口苦呕不止,两胁拘急并且疼,舌红苔黄脉弦数,少阳发热此方宗。

《肝胆虚烦不寐》

肝胆虚烦难入睡,视物昏花气力亏,易惊多梦口干苦,总由肝阴血气亏,舌淡苔白弦细数,酸枣仁汤可入寐。

《寒滞肝脉》

寒滞肝脉见寒疝,少腹冷痛牵睾丸,阴囊收缩得热缓,晄白唇青形肢寒,舌苔白滑脉迟弦,当归四逆暖肝煎。

二、心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虚脱》

心气心阳阳虚脱,心悸心慌自汗多,胸闷气短动尤甚,倦怠乏力共性和;面白舌淡脉虚弱,此是气虚养心瘥; 晄白憋闷形肢冷,阳虚保元起沉疴;大汗肢厥脉微绝,参附龙牡救阳脱。

《心血虚证、心阴虚证》 

心血心阴亏虚证,心悸失眠与多梦,萎黄眩晕多健忘,此是血虚无热征,唇舌淡白脉细弱,四物龙牡朱砂等; 心阴虚证见心烦,颧赤潮热口咽干,舌红少津脉细数,补心朱砂安神丸。

 心气阴两虚证,炙甘草汤生脉散; 心气血两虚证,补气养血八珍汤; 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补阴阳。

《心火亢盛证》 

心火亢盛口舌疮,心烦失眠肤生疡,苔黄脉数舌红绛,小便赤涩移小肠,热移小肠导赤散,清心泻火泻心汤。

《痰火扰心证》

痰火扰心神志狂,轻者失眠笑无常,胡言乱语面目红,打人毁物力倍常,舌红黄腻脉滑数,礞石铁落温胆汤。

《痰迷心窍证》

痰迷心窍证属阴,情志不遂痰蒙心,神识痴呆情抑郁,胸闷痰多喉中鸣,脉滑舌淡苔白腻,开窍导痰定痫丸。

《心脉痹阻证》

心脉痹阻胸憋闷,痛引肩背左臂甚,心悸时痛如针刺,舌质紫暗与面唇,细涩结代苔多腻,薤白血府逐瘀寻。

三、脾、胃

《脾气虚证》

 纳少乏力脾气虚,气短懒言困四肢,面黄苍白舌质淡,脉弱参苓术草宜;食后腹胀便溏泻,脾不运化加半橘; 久泻久痢脱垂症,气虚下陷补中宜;出血诸疾脾失统,引血归脾功效奇。

《脾阳虚证 脾胃虚寒证》 

脾阳虚证阳气衰,胀满冷痛并纳呆,喜温喜按四肢冷。便溏水肿或白带,泄泻理中温阳法,水肿实脾利水来。 (舌淡胖,苔白或滑,脉沉细迟无力)

《寒湿困脾证》 

寒湿困脾色晦暗,纳呆呕恶口中粘,脘腹痞闷大便溏,头身沉重体困倦,淡胖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平胃散。

《湿热蕴脾证 脾胃湿热证》 

面目发**如橘,脘腹胀满不思食,恶心呕吐厌油腻,口苦发热尿黄赤,大便不调脉濡数,茵陈甘露清利湿。 (皮肤发痒,身热起伏,汗出热不解,舌红苔黄腻,口苦口粘)

《胃阴虚证》

胃阴虚证脘灼痛,嘈杂似饥不欲食,干呕呃逆形体瘦,口燥咽干大便实,舌绛少津脉细数,滋阴益胃诸症辞。

《胃阳虚证 胃虚寒证》

胃脘隐痛呕清水,喜温喜按面白苍,神疲乏力手足冷,脉弱无力舌淡光,温中补气补虚法,方用黄芪建中汤。 (得食痛减,舌淡苔白,食少脘痞,口不渴)

《胃阴阳两虚证》 

阴阳两虚口咽干,手足心热凉指端,胃脘灼热隐痛缓,神疲乏力身畏寒,舌红少苔脉细弱,黄芪建中益胃联。 (胃脘隐痛,时作时止,纳少嗳气,自汗盗汗)(或四君子汤合益胃汤或理中汤合沙参麦冬汤)

《胃热亢盛证 胃实热证 胃火》

胃火实热见吞酸,喜冷嘈杂食不完,齿衄牙龈肿溃烂,口臭溲赤大便干,舌红黄燥脉滑数,清胃凉膈玉女煎。 (拒按)

《寒邪犯胃证 胃实寒证 胃寒》

胃寒冷痛在胃脘,遇寒加重得温减,痛势急剧形肢寒,痞胀呕恶吐后缓,苔白沉紧或脉弦,温胃散寒良附丸。

《胃腑血瘀证》 

胃腑血瘀脘刺痛,不移拒按夜里重,吐血色暗柏油便,面色黧黑唇色暗,舌质紫暗脉细涩,丹参膈下失笑散。 (加:九香虫三七红花乳没生大黄刺猬皮)

《肝气犯胃 肝气不和》

肝气犯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吞酸,嘈杂呃逆欲呕吐,舌苔薄黄脉象弦,情志郁闷烦易怒,左金沉香降气散。

《食滞胃脘 伤食证》

 食滞胃脘脘胀痛,嗳腐吞酸厌食重,呕吐便臭如败卵,脘腹胀满疼拒按,舌苔厚腻脉弦滑,保和枳实导滞丸。

四、肺

《肺气虚证》 

咳喘无力肺气虚,体倦气短不足息,面白自汗易感冒,懒言气怯声音低,舌淡苔白脉无力,补肺汤可补肺气。

《肺阴虚证》 

肺阴虚证咳痰少,潮热咳血咽干燥,颧红盗汗五心烦,形体消瘦午后潮,舌红少津脉细数,固金扶羸治虚劳。

《痰浊阻肺证》

痰浊阻肺嗽痰多,性粘色白易咯咳,气机升降痰浊阻,胸闷气短难平卧,痰鸣脉滑苔白腻,痰浊二陈三子瘥。

《风寒束肺证》 

风寒束肺止嗽散,咳嗽发热微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紧,鼻塞流涕白稀痰。

《寒邪客肺证》 

寒邪客肺咳嗽喘,痰稀色白形肢寒,咳喘突发伴寒象,病程长而风寒短,舌淡苔白脉迟缓,苓甘五味化寒痰。

《水寒射肺证 饮停于肺》  

咳嗽喘息痰沫多,渴不多饮难平卧,小便不利或不渴,触寒身疼恶寒做,舌苔白滑脉弦紧,温肺化饮青龙瘥。

《风热犯肺证》 

风热犯肺痰黄稠,咳嗽口渴痛咽喉,微恶风寒身发热,目赤鼻塞浊涕流,尖红苔黄脉浮数,轻重桑菊银翘求。

《热邪壅肺》

咳嗽痰黄肺热壅,气喘息粗鼻扇动,咳吐脓血溲便结,壮热烦渴或胸痛,舌红黄腻脉滑数,清泻痰热平喘法, 桑白皮汤清肺热,肺痈苇茎桔梗合。(清肺热用麻杏石甘汤也可)

《燥邪犯肺》 

燥邪犯肺燥证俱,燥少粘连咳不易,干咳无痰鼻咽干,胸痛咳血身热寒,脉数舌苔白或黄,润肺清燥救肺汤。

五、肠

《小肠气滞证》 

小肠气滞腹痛急,痛引腰背腹胀气,矢气则舒疝牵阴,肠鸣止痛理气机,薄白沉弦或沉紧,天台乌药功效奇。

《大肠液亏证》 

大肠液亏便燥结,阴亏热病伤津液,咽干口臭兼头晕,状如羊粪难以解,舌红少津脉细涩,麻仁润肠病可截。 (麻子仁丸 润肠丸)

《大肠结热证》 

便秘身热结大肠,痞满燥实口舌疮,潮热谵语反恶热,手足汗出或发狂,焦黄芒刺脉沉实,大承气汤燥结荡。 (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硬秘或下利清水)

《大肠湿热证》 

大肠湿热便脓血,赤白粘冻黄水泄,里急后重溲便赤,腹痛口渴肛灼热,舌红黄腻脉滑数,痢芍泄翁清湿热。 (芍药汤 白头翁汤)

《湿阻大肠》 

泄泻腹胀肠湿阻,腹痛纳呆肠漉漉,湿注尿少口不渴,湿停胃逆恶心吐,舌苔白腻脉濡缓,胃苓藿香正气散。

《肠痈脉证》

肠痈右少腹痛剧,湿热积滞血凝聚,拒按灼热身发热,尿黄短赤身蜷卧,舌红苔黄脉弦数,大黄牡丹泄瘀热。

六、肾

《肾阴虚证》

肾阴虚证腰膝酸,眩晕耳鸣五心烦,颧红盗汗口咽干,形体消瘦难入眠,舌红少苔脉细数,六味知柏左归丸。 (齿摇发落,遗精早泄,女子崩漏或经闭不孕,杞菊地黄丸 大补阴丸 二 至丸)

《肾阳虚证》

肾阳虚证肢畏寒,精神萎靡腰膝酸,痿泄宫寒夜多尿,晄白耳鸣头晕眩,脉沉尺弱舌白淡,金匮肾气右归丸。 (舌淡胖,脉沉细迟或微细)

《肾阴阳两虚证》

腰膝酸软形肢寒,自觉内热头晕眩,乏力耳鸣咽干燥,不孕不育饮热兼,舌胖苔薄脉细弱,左归丸合右归丸。

《肾精不足证》  

肾精不足发育缓,成人早衰性能减,精少经闭不孕育,身矮智低骨骼软,脉细无力舌瘦瘪,添精河车左归丸。

《肾气不固》

肾气不固见遗精,早泄夜尿带下清,遗尿尿频胎滑动,腰膝酸软或耳鸣,面白舌淡脉沉弱,桑螵补元煎秘精。 (桑螵蛸散 大补元煎 秘精丸)

《肾不纳气》

肾不纳气见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神疲自汗腰膝酸,偏阴偏阳两症参,阳虚参蛤肾气丸,阴虚生脉六味丸。 (偏阳虚 自汗声低,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浮无根;偏阴虚 面赤心烦口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

《肾虚水泛》

肾虚水泛面白苍,身肿尿少腹满胀,腰酸形寒肿没指,咳喘心悸舌淡胖,脉沉细迟苔白滑,温阳利水真武汤。

七、膀胱

《膀胱虚寒证》 

膀胱虚寒缩泉丸,晄白腰酸形肢寒,舌胖白润沉弱迟,遗尿尿频夜尿痊。

《膀胱湿热证》

膀胱湿热尿涩短,尿频尿急痛不减,排尿灼热见砂石,尿血发热膀胱炎,舌红黄腻脉滑数,清热八正石苇散。 (湿热可致腰痛,清热利水通淋方用八正散;尿有砂石为主症者方用石苇散)

《膀胱湿浊证》 

膀胱湿浊尿白浊,如脂如膏排尿涩,舌淡苔逆脉细数,荜泻六味真不错。(荜泻分清饮 六味地黄丸)

血府逐瘀汤证诀

头痛胸疼药无效,饮水即呛冒急躁,胸不任物或任物,天亮汗出呃声高,干呕晚发一阵烧,心跳心忙肝气病, 唇青舌白脉细涩,血府逐瘀诸症消。

气证(气滞 气逆 气虚 气陷 气脱)

气滞四磨加四逆,气逆五磨加四七,气虚本为四君子,气陷补中能升提,气脱四味回阳饮,加入参附龙牡剂。

血证(出血 血瘀 血虚)

出血槐花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 瘀血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皆可尝,血虚养荣兼四物,当归补血简便方。

津液 

津亏口渴便秘结,沙参麦冬共增液,津液积聚痰与饮,二陈五皮治各别。

伤寒六经辨证汤证诀 

六经太阳属麻黄,中风有汗桂枝汤,阳明经证使白虎,腑实日晡承气汤,少阳宜和小柴胡,太阴入脾理中乡, 少阴阳虚四逆暖,阴虚阿胶鸡子黄,厥阴乌梅安蛔方。

温病汤证诀(卫气营血) 

卫分银翘用辛凉,入气渴烦白虎挡,肺热壅盛为麻杏,腑实宜攻承气汤,热扰胸膈栀子豉,入胆蒿芩入少阳, 入营清营为转气,入血犀角兼地黄。

三焦辨证汤证诀

上焦入卫桑菊使,肺热银翘和麻杏,邪陷心包厥神昏,清宫送服安宫治,热入中焦白虎清,热结腑实承气攻, 湿热中焦热不扬,雷氏芳香化湿证,下焦伤肾劫真阴,复脉加减可回春,虚风内动多震颤,大定风珠是福音。

阴阳 

阳盛清热使白虎,阴盛理中四逆阻,阳虚八味地黄丸,知柏地黄治阴虚,阴盛格阳假热象,四逆白通急煎服, 阳盛格阴四肢逆,承气荡热须急图,亡阳大汗参附暖,亡阴独参饮自苏。

表里 

表寒荆防为败毒,表热银翘脉数浮,表虚桂枝能解肌,表寒麻黄恶寒除,里寒附子理中汤,里热口苦用白虎, 里虚十全可大补,表里俱病喘汗出,葛根芩连把病驱,里实承气能通腑,半表半里小柴胡。

寒热 

实寒腹冷用良附,虚寒理中四逆扶,实热白虎或承气,大补阴丸虚热服。

虚实 

气虚扶正用四君,血虚补血四物寻,虚实夹杂降气汤,真虚假实香砂君。

编辑:朱玉玺

病情分析:您好,脾虚,肠胃湿热,可以口服一些中药或者中药汤药进行调理,如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清胃黄连丸等或者口服一些中药汤药进行缓解。每天用手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及消化,增加食欲,多吃一些助消化的食物,避免饮酒,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加味逍遥丸具有疏肝解郁,清热凉血的功效,可以用于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加味逍遥丸可以用来治疗哪些疾病?本品具有舒肝清热,健脾养血的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胁痛、眩晕。加味逍遥丸可以用来缓解哪些症状?用于肝郁脾虚,冲任失司所致。症见月经先期,量多,色紫有块,经前烦躁、乳房、脐腹胀痛,舌红苔黄,脉弦数。多因肝郁血虚,肝脾不和所致。症见两胁胀痛,以胀痛为主,每因情志而增减,头晕目眩,精神郁闷,时欲太息,嗳气食少,苔薄,脉弦。多因肝郁气滞化火所致。症见头目眩晕,耳鸣,胁胀,口苦,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历史溯源

加味逍遥丸是名方逍遥散加丹皮、栀子组成,逍遥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过去古人说此方:治肝家血虚火旺,头痛目眩烦赤,口苦倦怠烦渴,抑郁不乐,两胁作痛,寒热,小腹重坠,妇人经水不调,脉弦大而虚。加上丹皮和栀子两味药,丹皮泻肝火,栀子泻心火,则去火的作用更好,这就是加味逍遥丸,也叫丹栀逍遥丸。

古籍记载

明《证治准绳·女科》治产后发热,口干作渴,唇裂生疮。清《杂病源流犀烛》舒肝解郁,清热散结。主肝郁脾虚。清《洞天奥旨》清肝利胆,祛风燥湿。主肝胆湿热。

方解

方中柴胡苦辛 微寒,疏肝理气,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栀子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牡丹皮善清肝热;薄荷疏散郁结之气,透达肝经郁热,三者共助柴胡疏肝清热之功,为臣药。白芍、当归养血和血,以养肝体;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以合“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理,四者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舒肝清热、健脾养血之功。

用前须知

杨莉萍主任药师

北京医院杨莉萍主任药师

北京医院杨莉萍主任药师

更多专业内容,持续更新中

首页

反馈

中医说脾湿是不是脾胃湿热?

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