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郁离子文言文答案
1 郁离子刘伯温文言文阅读答案
《郁离子》共有十卷,一百多篇文章。
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有:千里马、官舟、捕鼠、云梦田、焚人养猴等短篇。
千里马
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焉。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郁离子说,从之。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南宫子朝谓郁离子曰:熹华之山,实维帝之明都,爰有绀羽之鹊,菢而弗朋,惟天下之鸟,惟凤为能屣其形,于是道凤之道,志峭之志,思以凤之鸣鸣天下,奭鸠见而谓之曰:‘子亦知夫木主之与土偶乎?上古圣人以木主事神,后世乃以土偶。非先王之念虑不周于今之人也,敬求诸心诚,不以貌肖,而今反之矣,今子又以古反之。弗鸣则已,鸣必有戾。’卒鸣之,咬然而成音,拂梧桐之枝,入于青云,激空穴而殷岩屺,松、杉、柏、枫莫不振柯而和之,横体竖目之听之者,亦莫不蠢蠢焉,熙熙焉。骜闻而大惕,畏其挻己也,使鹨谗之于王母之使曰:‘是鹊而奇其音,不祥。’使[云鸟]日逐之,进幽旻焉。鹊委羽于海滨,鹂鹜遇而射之,中脰几死。今天下之不内,吾子之不为幽,而为鹊也,我知之矣。
官舟
瓠里子自吴归粤,相国使人送之,曰:“使自择官舟以渡。”送者未至,于是舟泊于浒者以千数,瓠里子欲择之而不能识。送者至,问之曰:“舟若是多也,恶乎择?”对曰:“甚易也,但视其敝篷折橹而破颿者,即官舟也。”从而得之。瓠里子仰天叹曰:“今之治政,其亦以民为官民与?则爱之者鲜矣,宜其敝也。”
云梦田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之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布景行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2 刘基《郁离子·捕鼠》阅读答案古文观止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刘基《郁离子?捕鼠》 说文解字 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病于:病,有害于,比 牛刀小试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猫善捕鼠及鸡 ( ) ②弗食鸡则已耳 ( ) 2、翻译句子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哪方面?(请用原句回答)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①善于 ②吃 2、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告诉父亲说:“何不把这只偷吃鸡的猫赶走呢?” 3、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全面衡量切不可患得患失,因小失大) 参考译文: 有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在中山讨要猫中山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十分忧虑,告诉他的父亲说:“何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是在于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没有鸡总归比这个坏处好啊!如果没有鸡的话,不吃鸡罢了,我们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赶走那只猫呢?”。
3 刘基《郁离子·捕鼠》阅读答案古文观止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①去诸?”其父曰:“是非若②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④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刘基《郁离子?捕鼠》
说文解字
①盍:何不。②若:你。③垣墉:泛称墙。④病于:病,有害。于,比。
牛刀小试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①猫善捕鼠及鸡 ( ) ②弗食鸡则已耳 ( )
2、翻译句子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哪方面?(请用原句回答)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1、①善于 ②吃 2、他的儿子觉得猫成了祸患,告诉父亲说:“何不把这只偷吃鸡的猫赶走呢?” 3、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凡事有利也有弊。我们要全面衡量。切不可患得患失,因小失大。)
参考译文: 有个赵国人担忧家里的鼠患,他在中山讨要猫。中山的人给了他一只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了,老鼠被猫吃了但是鸡也被猫吃光了。他的儿子十分忧虑,告诉他的父亲说:“何不赶走猫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想的那样,我所担忧的是老鼠,不是在于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们的粮食,毁坏我们的衣服,穿破我们的墙壁,破坏我们的器具,我们将会挨饿受冻。没有鸡总归比这个坏处好啊!如果没有鸡的话,不吃鸡罢了,我们距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赶走那只猫呢?”
4 刘基《郁离子》翻译越王勾践大宴群臣宴会之上,他向群臣说,吴王夫差之所以国灭身亡,主要原因是他杀死了识见卓越的伍子胥大臣们听后,没有一个人发表意见,沉默了一会儿,大夫子余起身说道:我曾经到过东海,正赶上东海之神在岛屿之间出游,随从的鱼鳖等水族,都按一定的次序前来拜见有一种名叫夔的单尽水兽,也采朝见海神,一只老鳖却伸长脖子对着夔发笑夔问它为什么发笑,鳖说:“我笑你走起路来一跳一跳的,而且担心你会跌倒”夔说:“我一跳一跳地走,难道不如你一瘸一拐地爬吗?再说,我是用一条腿,你是用四条腿;四条腿走路还这样不稳当,还要来讥笑我吗? 对你来说,如果一直踮起脚尖走,就会累坏你的腿骨;如果拖着走,又会磨坏你的肚皮;如果像现在这样在地上慢腾腾地爬,一天才能走多少路?如今你自己尚且不知忧愁,反而为我忧愁起来!”现在大王逼死了大夫文种,又迫使范蠡出走,天下的贤士都转过头去不敢向南看,越国已经没有治国的贤才了我担心诸侯们讥笑大王的时日就在不久的将来了越王勾践听了,沉默不语。
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A“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数与, 亦以为良而倚以图治与”译为“如今录用人才,是只凭凑数呢? 认为贤良而依靠他图谋治国呢?”按照语境,这里可以填“还是”,所以只有“抑”符合(2)“农夫不以羊负轭,贾子不以豕骖服”,译为“农民耕田,不用羊负轭;做买卖的商人赶车,不用猪担任骖服”,羊不适合耕地,猪不适合拉车,所以要选有用的东西,适合的东西即:选拔人才应以是否能胜任其职为标准,而不应以门第为要,主要应看其才德(3)“今风纪之司,耳目所寄”译为“如今担任法度纲纪职务的人,寄托着一个国家如同耳朵、眼睛那样重要的使命”,故选D(4)论证方法1分(三选一:①类比论证;②对比论证;③引用论证);举例1分;分析1分(5)“许”和“忤”的意思分别为“同意、违背”,两者形成对比,引人深思,说明他们不会任人唯贤,揭示社会上庸才存在的原因答案:(1)A(2)选拔人才应以是否能胜任其职为标准,而不应以门第为要,主要应看其才德(3)D(4)如:“仆闻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豕骖服知其不可以集事,恐为其所败也是故三代之取士也,必学而后入官,必试之事而能,然后用之,不问其系族,惟其贤,不鄙其侧陋”运用了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用农民不用羊耕地、商人不用猪拉车,来和“选拔人才”类比(5)以执政者的“许”和“忤”作鲜明对照,引人深思,揭示社会上庸才存在的原因参考译文郁离子对执政者说:“如今录用人才,是只凭凑数呢,还是认为贤良而依靠他图谋治国呢?”执政者说:“也就是选取那些贤良者而录用的!”郁离子说:“倘若如此,那么相国的做法和说的话就大不一样了” 执政者说:“为什么这样说呢?”郁离子说:“我听说,农民耕田,不用羊负轭;做买卖的商人赶车,不用猪担任骖服因为知道它们不可能成事,恐怕被它们坏了事啊所以夏、商、周三代取士的办法,首先必须学习,而后才可做官;必须用处理政务考核他,若有才能,就录用他不管他的世系家族如何,只看他是否贤良,不轻视那些有才德而地位卑微的人如今担任法度纲纪职务的人,寄托着一个国家如同耳朵、眼睛那样重要的使命,要严格选拔只看仪表服饰行吗?只看言谈举止行吗?你却不能公平对待天下的贤士,而录用的全是那些世家贵族的后代及与自己关系亲近的纨绔子弟为官你如此‘爱国家’的做法,还不如农民爱耕田、商人爱车马的做法呢” 执政者虽然口头上同意郁离子的话,但内心却不服从他的主张。
6原文打错了不是晋阳王朝,是晋阳朝亡翻译:晋阳城早晨被攻破,你(“女必夕死”中的“女”是通假字,通“汝”)必定在晚上死,我即使死了,我的尸骨未寒还能来得及看到你的死,那又怎么能对我的子孙后代有什么影响呢?这句话与原文一起理解的话就会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守城人说智伯许他子孙都驻守晋阳城,但守城人嘲笑智伯说即使现在我死了,但是在我尸体还没完全冷透的时候你就会死,这样你许给我的子子孙孙驻守晋阳的诺言还有什么用呢?附原文:智伯围赵襄子于晋阳,使人谓其守曰:“若能以城降,吾当使若子及孙世世保之”守者对曰:“昔者中牟之郭圮,有螇螰堕于河,沫拥之以旋,其翅拍拍,殸见而怜之,游而负之及陆,谓殸曰:‘吾与子百年无相忘也’殸振羽大笑曰:‘若冬春之不知也,而能百年无忘我乎?’今晋国惟无人而壅,女以天盈,盈而恃之,是壅祸也壅祸恃盈以虿尾于人,天实厌之晋阳朝亡,女必夕死,死,予不寒犹及见之,其何有于子及孙?”是夕,智伯为韩魏所杀。
作者:张晋
诗名:续李舒园元沪读郁离子诗十二首
朝代:清
全文:
楚人患狐扰,多方弗能捕。
有客进奇术,教之作象虎。
蒙皮出牗下,狐见气果沮。
仓卒蹄而踣,砻伏缩如鼠。
他日豕暴田,反奔亦遭卤。
遂谓执此方,百兽何足数。
野田惊有驳,急趋莫能阻。
驳威不可当,真虎且难御。
雷呴而前攫,磔死无处所。
屡试不量力,久假乃自取。
不死讵肯休,虽悔复何补。
所以齐悯王,遗笑于千古。
武城郭门外,阜垤集鹳鸟。
朝来讶骤迁,巢于墓门表。
鸟乃识天雨,见机亦云早。
谁知水患兴,墓门且为沼。
徘徊发长唳,翘翘巢难保。
悲哉非不智,择地何草草。
不见高飞鸿,厉翮摩苍昊。
小人行龌龊,不肯自洗湔。
失足非所惜,且愿人同颠。
君子慎其趋,耻与相周旋。
子侨与诡随,夜逾邻人垣。
邻人恶其扰,坎涂置溷焉。
子侨既先堕,诡随亦被牵。
涉虚方踵至,冒冒而来前。
子侨戒诡随,掩口使勿言。
伹免无相咥,友朋亦可捐。
中心最叵测,子侨真非人。
冶容侮之招,丽服盗斯启。
荣瘁无定在,倚伏固其理。
良梓笑丛棘,櫹櫹不足齿。
托根向穷崖,自谓得所止。
日月留其晖,风雨被其体。
八音发和鸣,五色绚文采。
抱日而浮光,匠石见之喜。
棘乃振条吟,君言亦过矣。
泰运苟未开,栋梁安足恃。
剪之为黄肠,腐肉同一委。
一入冥冥乡,太阳不照尔。
吾长不盈尺,大亦不逾指。
天不畀以材,扶疏而魁瘣。
樵夫掉头趋,飞鸟侧翅徙。
既无子之忧,不羡子之美。
所得亦已多,何遽效尔梓。
腐肉能致蝇,肉尽不足奇。
蝇既食腐肉,生蛆类愈滋。
蛆蝇两相生,辗转无穷期。
矜者谄之宅,讳者欺之媒。
因矜施以谄,因讳投以欺。
谄欺苟弗拒,慕效群相师。
君子防*邪,修辨如良医。
屏媒而坏宅,谄欺安所施。
陵鲤本非龙,好者卒不悟。
豢养乃用蚁,真情已毕露。
言非竟遭抶,左右莫不惧。
卷屈倏然伸,旁观佯警怖。
徙居閟深宫,一朝穴甓去。
商陵视其迹,悼惜何时遇。
雷雨忽交作,真龙下庭树。
谓为豢龙来,矢蚁邀一顾。
大震商陵死,此事非无故。
以蚁食真龙,那不逢其怒。
泗滨有美石,可以谐八音。
取之荐郊庙,声价比璆琳。
宝秘不敢亵,曾为夔所钦。
孟尝求作磬,父老喜不任。
斋戒肃使者,拳拳意何深。
置石于外朝,已拂父老心。
乃为下宫碣,颠倒谁能堪。
弗谢而出走,仰天叹浮沉。
一石既失信,秦越交相侵。
趋驾谢父老,迎石表厥忱。
贤士辱泥途,哀哉匪自今。
芊叔为楚尹,报政课上最。
楚王譝于朝,叔敖独相咥。
臣有里中人,洿池以为利。
吴客称善渔,里人喜且爱。
为之具舟楫,妙技思一试。
远不走江湖,近欲取池内。
里人蹙然谢,鄙言幸勿怪。
是则吾固有,客术复奚贵。
芊叔鲜令政,不能及境外。
啖王剜王股,视此得勿类。
孽摇产怪鸟,一身戴九头。
一头偶得食,八头争不休。
飞毛复洒血,呀然等雠仇。
九头俱被伤,食卒未入喉。
海凫咍而笑,不思实堪羞。
九头非九身,同源而分流。
得食归一腹,何遽相残蹂。
寄言人间世,斯理须善求。
勿为海凫笑,同室操戈矛。
犨工盗牛术,扼害掺其机。
制此如芒钩,系以八尺丝。
以钩牵其舌,宵夜牛相随。
彼盗亦有道,斯语不我欺。
石羊喟然叹,世人那得知。
是即治盗法,乃为盗用之。
汪罔资食兽,不能俯而捕。
僬侥资食蜩,不能仰而取。
相率扣帝娲,喋喋诉厥苦。
帝娲太息言,是非吾能与。
大块造汝形,原不分细巨。
口鼻与耳目,心腹与肠腑。
长亦无所减,短亦无所补。
长短贵善用,此论足千古。
核仁虽幺微,枝干若可睹。
卵壳即块冥,中亦含毛羽。
核仁及卵壳,为之是在汝。
唐蒙与薜荔,俱生松朴间。
相与谋所丽,唐蒙论何偏。
谓朴不材木,惟松堪周旋。
茯苓产其下,雨师食而仙。
其膏化琥珀,贵重齐琅玕。
老干耸霄汉,疏叶响管弦。
薜荔咥咥笑,掉头不谓然。
山以金被凿,石以玉受镌。
有美不自蔽,安得终天年。
彼且困斤斧,何况能我全。
朝来果见伐,唐蒙亦死焉。
顾视荔与朴,柯叶仍纠缠。
1 文言文 《良桐》的寓意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
只有本质上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理解:本文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考究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
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
2 翻译< >工之侨得良桐也,~~~~~~希世之珍也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这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主旨: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
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3 稀世之珍 文言文 翻译 (郁离子)原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翻译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
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4 工之侨得良桐焉类文阅读答案原文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注释 工之侨:虚构的人名。
斫(zhuó):砍削。 弦而鼓:装上弦弹奏。
弦、鼓,都是名词作动词用。鼓,打鼓;这里指弹奏。
桐:桐木,制古琴的材料。 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之声。
太常:太常寺,祭祀礼乐的官署 国工:最优秀的工匠,这里指乐师。 篆工:刻字的工匠。
刻字多用篆体字。 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
窾,同"款",款式 贵人:大官。 稀世:世上少有。
乐官:掌管音乐的官吏。 弦:琴弦。
这里作动词用,装上弦。 匣:装在匣子里。
期(ji)年:周年。 易:换,交易 诸:兼词,之于 传视:大家传地看着 鼓:弹 天下之美:天下最美好的(琴) 悲哉世也:这个社会真可悲啊 独:只 图:打算,计谋 美:好 适:到……去翻译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于是离开了,到不知名的一座山中,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道与理 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
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理解:本文是刘基《郁离子》中的一篇寓言。文中以工之侨二次献琴的不同遭遇,揭露了社会上评价、判断事物优劣仅凭外表,而非依据内在品质的现象,告诫人们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蒙蔽。
文末“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的感叹是值得人们深省的,其寓意至今还能给人以启迪与警戒。出处 《诚意伯文集·郁离子》问答 解释加粗的字 (1)弦而鼓之___________ (2)曰:"弗古"__________ (3)抱以适市_____________ (4)岂独一琴哉__________ 加点词"而"与其他三项的用法不同的一项的是( ) A 斫而为琴 B弦而鼓之 C 贵人过而见之 D 出淤泥而不染 调弦 不 去 相当于“难道”,“怎么” D,表转承,其余三者是顺承 工之侨献琴》个别句子的翻译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 问:(1)匣而埋诸土。
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2)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翻译 1 装在匣子里埋起来,过了一年(才)把它挖了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去卖)。 2 可悲的世道啊!难道只是一把琴吗?不是这样的啊。
寓意 表面上看写的是琴的遭遇,实际上是写人。作者借工之侨伪造古琴试探索世风的机智,讽刺了元末一帮缺乏见识,不重真才实学而只重虚名的虚伪之人,其寓意是十分鲜明而深刻的。
文中“弗古,还之”与“世之珍也”的对比,很好地表现了当时败坏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讽刺了鼓励人们弄虚作假的封建统治者。
5 良桐的原文工之侨(1)得良桐焉,斫(2)而为琴,弦(3)而鼓(4)之,金声而玉应(5)。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6)。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7)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8)焉。匣(12)而埋诸土,期年(9)出之,抱以适(13)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10)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11)之山,不知其所终
(选自《郁离子》)
6 《良桐为琴》古文翻译〈良桐为琴〉古文翻译
工之侨得到一棵良好的桐树,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在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7 郁离子刘伯温文言文阅读答案《郁离子》共有十卷,一百多篇文章。
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有:千里马、官舟、捕鼠、云梦田、焚人养猴等短篇。
千里马
郁离子之马,孳得駃騠焉。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郁离子说,从之。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南宫子朝谓郁离子曰:熹华之山,实维帝之明都,爰有绀羽之鹊,菢而弗朋,惟天下之鸟,惟凤为能屣其形,于是道凤之道,志峭之志,思以凤之鸣鸣天下,奭鸠见而谓之曰:‘子亦知夫木主之与土偶乎?上古圣人以木主事神,后世乃以土偶。非先王之念虑不周于今之人也,敬求诸心诚,不以貌肖,而今反之矣,今子又以古反之。弗鸣则已,鸣必有戾。’卒鸣之,咬然而成音,拂梧桐之枝,入于青云,激空穴而殷岩屺,松、杉、柏、枫莫不振柯而和之,横体竖目之听之者,亦莫不蠢蠢焉,熙熙焉。骜闻而大惕,畏其挻己也,使鹨谗之于王母之使曰:‘是鹊而奇其音,不祥。’使[云鸟]日逐之,进幽旻焉。鹊委羽于海滨,鹂鹜遇而射之,中脰几死。今天下之不内,吾子之不为幽,而为鹊也,我知之矣。
官舟
瓠里子自吴归粤,相国使人送之,曰:“使自择官舟以渡。”送者未至,于是舟泊于浒者以千数,瓠里子欲择之而不能识。送者至,问之曰:“舟若是多也,恶乎择?”对曰:“甚易也,但视其敝篷折橹而破颿者,即官舟也。”从而得之。瓠里子仰天叹曰:“今之治政,其亦以民为官民与?则爱之者鲜矣,宜其敝也。”
云梦田
楚王好安陵君,安陵君用事,景睢邀江乙使言于安陵君曰:“楚国多贫民,请以云梦之田贷之耕之食,无使失所。“安陵君言于王布景行之。他日,见景子,问其入之数,景子曰:”无之。“安陵君愕曰:“吾以子为利于王而言焉,乃以与人而为恩乎?”景睢失色而退语其人曰”:“国危矣!志利而忘民,危之道也。”
1 求 郁离子枸橼 翻译(使贪)
使贪是刘伯温 的《郁离子》第六卷里的内容原文: 客有短吴起于魏武侯者,曰:“吴起贪不可用也。”
武侯疏吴起。公子成入见曰:“君奚为疏吴起也?”武侯曰:“人言起贪,寡人是以不乐焉。”
公子成曰: “君过矣,夫起之能,天下之士莫先焉:惟其贪也,是以来事君,不然君岂能臣之哉?且君自以为与殷汤、周武王孰贤?务光、伯夷天下之不贪者也,汤不能臣务光,武王不能臣伯夷,今有不贪如二人者,其肯为君臣乎?今君之国,东距齐,南距楚,北距韩、赵,西有虎狼之秦,君独以四战之地处其中,而彼五国顿兵坐视,不敢窥魏者何哉?以魏国有吴起以为将也。周《诗》有之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吴起是也。
君若念社稷,惟起所愿好而予之,使起足其俗而无他求,坐威魏国之师,所失甚小,所得甚大。乃欲使之饭粝茹蔬被短褐步走以供使令,起必去之。
起去,而天下之如起者,却行不入大粱,君之国空了。臣窃为君忧之。”
武侯曰: “善。”复进吴起。
译文:宾客中有人在魏武侯面前揭吴起的短处说:“吴起贪财,不能重用。”魏武侯因此疏远吴起。
公子成进见魏武侯,问道:“为什么疏远吴起呢?”魏武侯答道“有人揭发吴起贪财,我因此不喜欢他。”公子成之言规劝道“君王错了,吴起的才干,天下的士没有能够超过他的,正由于他贪财,所以前来为君王效劳,不然,君王岂能让他作您的臣子呢?况且君王自认为与殷汤、周武王比起来谁贤呢?务光、伯夷是天下的不贪财的人,可是成汤不能以务光为臣,周武王也不能以伯夷为臣,假使现在有象这二人一样不贪财的人他愿意作君王的臣子么?如今君王的国家,东面与齐国对抗,南面与楚国对抗,北面与韩国、赵国对抗,西面还有虎狼一般的秦国,君王独以四面受敌的国土处于它们的包围之中,那五国屯驻大军坐镇观望,却不敢入侵魏国半步,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魏国有吴起作为统兵将领呵。
周《诗》中说得好:‘雄赳赳的勇士,是公侯的捍卫者’,吴起就是这样的勇士呵。君王若把国家利益放在心上,只要是吴起所希望、爱好的,就给予他,让他满足欲望而无别的需求,这样不费大力气就能消灭五国的军队,所失去的很小,所得到的却很大。
可是君王却想让他吃粗茶淡饭,穿短小的粗麻衣,不乘车而步行供你使唤。这样作,吴起必定会离开魏国。
等他一走,天下象他一样有才干的人都往回走而不愿进大梁。这样一来,君王的国家将没有可用的人才了,我私下里为君王暗自担忧呵。”
魏武侯听了这一番规劝后恍然大悟地说:“您讲得好呵!”于是他又重新重用吴起了。 寓意:象吴起那样名震天下的能人执政者对待他们态度如何,事关重大。
作者在这则故事中借题发挥的议论,是他主张重视人才、优待才能高卓之士的思想的反映。
2 郁离子梁王嗜果的原文及翻译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①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尤,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②,惎③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御儿之鄙人,有植枸橼于庭者④,其实大如瓜使者见而怪之,曰:“美哉!煌煌乎⑤柑不如矣”求之,弗予归言于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也⑥” 使者以币请之⑦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⑧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顣頞以让⑪使者使者以诮⑫吴人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既皆以应⑬王求,无以尚⑭矣而王之求弗置⑮,使者又不询而观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⑯所求也夫木产于土,有土斯⑰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果之所产不惟吴,王不遍索⑱,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⑲王口者也”!①梁王:即“魏王”梁,魏国,周代诸侯国,战国时迁都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故称之“梁”嗜果:爱吃水果求诸吴:向吴国寻求吴,周代诸侯国,秦秋末年为越国所灭②意:猜测③惎(jì):教,指点聘:古代诸侯之间派使节问候④御儿:古地名,在今浙江桐乡西南鄙人:指居住郊野的人,即农人⑤煌煌乎:光灿灿地⑥靳:吝啬⑦币:泛指作礼物的钱财、玉、马、皮、帛等⑧荐:进献祭品,这里指先用枸橼在宗庙祭过其先王尝:品尝⑨齿柔:即俗谓“倒牙”因食物太酸致使牙齿不能咀嚼⑩顣頞(cù è):顣,音 cù,皱缩(额头、眉毛)頞:鼻梁⑪让:责备诮:责问⑫诮(qiào):责备⑬应:答应,这里有“满足”的意思⑭尚:超过⑮置:放弃,罢休⑯称:配得上⑰斯:就⑱遍索:广泛地寻求⑲适:合乎梁王喜欢吃水果,派使者到吴国去寻求,吴人给了他一些桔子,梁王吃后感到味道很美过些时,又派使者(向吴国)寻求别的水果,吴人给了他一些柑子,梁王吃后感到味道更美梁王疑心吴国还有更美的水果不愿意给,于是教使者到吴国行聘礼,暗地进行察访吴国御儿的一个农人,院中栽种的枸橼,果实有瓜那么大,使者看见,认为它很奇特,说:“真好啊,金灿灿的柑子也不如它”向这个农人要,这个农人不给” 使者将情况报告给梁王梁王道:“我早知道吴国人是吝啬的”命令使者带上礼物再去请求使者把枸橼带回来,在朝廷进献给梁王梁王先用它祭祀了先王,然后才品尝,一瓣还没吃完,就酸得舌头伸不直,牙齿也不能咀嚼,唏嘘鼻子,紧皱眉头,连声责备使者使者去责问吴国人,吴国人说:“我国水果中最美的,就是桔子和柑子为满足梁王的要求,这些都已送去,此外没有更好的了但是梁王的要求没有个完,你也不问清情况,只是看到枸橼又大又香,就要了去,那自然难以满足梁王的要求了树木生长于土地,有什么样的土地,就有什么样的树木,于是,各种水果就在各地生长出来产水果的地方,不只是吴国,梁王不广泛地寻找,而只是向吴国求找,这样的话,我恐怕枸橼一类的水果会天天送到梁王那里,也不会符合梁王的口味啊。
3 古文 翻译45贪得无厌 自食其果
梁王嗜果,使使者求诸吴。吴人予之桔,王食之美。他日又求焉,予之柑,王食之尢美。则意其犹有美者,未予也,惎①使者聘于吴而密访焉。御儿②之鄙人,有植枸橼③于庭者,基实大如瓜,使者见而愕之曰:“美哉!煌煌乎柑不如矣。”求之,弗予。归言于梁王,梁王曰:“吾固知吴人之靳④也。”使者以币请之,朝而进之,荐而后尝之,未毕一瓣,王舌缩而不能咽,齿柔而不能咀,
夼鼻⑤顣⑥额以让⑦使者。使者以诮⑧吴人,吴人曰:“吾国果之美者桔与柑也,既皆以应王求,无以尚矣,而王之求弗置,使者又不询而观诸其外美,宜乎所得之不称所求也。夫大产于土,有土斯⑩有木,于是乎果实生焉。果之所产不惟吴,王不遍索,而独求之吴,吾恐枸橼之日至,而终无适合王口者也。”
注解① 惎(ji):教;指点。
② 御儿:古地名,在今浙江桐乡西南。
③ 枸橼(ju yuan):又名“香橼”,果实**,味苦。
④ 靳(jin):吝惜,不肯给予。
⑤ 夼鼻:抽鼻貌。
⑥ 顣(cu)鼻:颦蹙,即皱眉蹙额。
⑦ 让:责备。
⑧ 诮(qiao):责问。
⑨ 尚:超过。
⑩ 斯:则,乃。
译文梁王喜欢吃水果,派使者向吴国索求。吴国人给他桔子,梁王吃了它感到味道鲜美。后来又向吴国索求,吴国给他柑子,梁王吃了它觉得味道更美。就猜想吴国一定还有味道更美的水果还没有给他,梁王派使者去吴国访问,并在那里秘密访察。有一个居住在御儿郊野的农人,在庭院种植香缘,果实大得像瓜,使者见了惊愕地说:“美啊!金灿灿的果实,柑子也不如它呀。”使者要它农人不给。使者回来向梁王报告,梁王说:“我本来就知道吴国人悭吝,不肯给啊。”于是他再命使者用钱买它,使者买到后,上朝就把它进献给梁王品尝它的滋味。梁王还未吃完一瓣,就被苦得缩舌而不能下咽,感到牙齿软了而不能咀嚼,抽鼻子,皱眉蹙额,就把它退还给使者,。使者因此责问那个吴国人,吴国人说:“我国最甜美的水果是桔子和柑子,都已经把它们拿来满足梁王的要示了,再没有能超过它们的了,而梁王的要求却无休止,使者又不询问一下,只看香橼的外表漂亮,你所得到的和你所要求的不相符,这是理所应当的。果树生长在土里,有土的地方就有果树,于是果实在那里出产了。水果的产地不只是吴国,梁王不到各处去寻求,却只在吴国寻求它,我恐怕吃香缘之日到了,而最终还是没有找到梁王口味的水果啊。”
评语梁王贪得无厌,利令智错,结果自讨苦吃。同时,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认识事物,应该看本质,只注重外表而忽略本质,必然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
4 《郁离子 捕鼠》 文言文全文翻译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文:
赵国有个人(他家)老鼠成灾,(他)到中山国求猫,中山国的人给了他(猫)。猫善于捕捉老鼠和鸡。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全没了。他的儿子觉得猫是祸患,告诉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去掉猫?”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我所担心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它)就偷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洞穿我的墙壁,破坏我的器具,我将会挨饿受冻。不担心没有鸡啊!没有鸡的话,不吃鸡就完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如此怎么能驱除猫啊!”
5 《郁离子》翻译楚人养狙
——明·刘基
出自[郁离子`术使]
正文
楚有养狙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必部分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一以自奉。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①与?”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
其夕,相与俟②狙公之寝,破栅毁柙,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③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①树:种,栽种
②俟:等,等到
③道揆:法度,准则
翻译
楚国有个以养猕猴为生的人,楚国人叫他“狙公”。每天早上,他一定在庭院中分派猕猴工作,教老猴率领着小猴子上山去,摘取草木的果实,抽十分之一的税来供养自己。有的猴子数量不足,就鞭打他们。猴子们怕死了,觉得很苦,却不敢违背。
有一天,有只小猴子问大家说:“山上的果子,是老头子种的吗?”大家说:“不是啊!是天生的。”又问:“没有老头子我们就不能去采吗?”大家说:“不是啊!谁都能去采。”又问:“那们我们为什么要仰赖他,还要被他役使呢?”话还没说完,猴子全懂了。
当晚,群猴一起等到狙公睡着的时候,就打破兽栏,拿走存粮,一块儿跑进森林,不再回来了,狙公最后活活饿死。
郁离子说:“世上那种卖弄权术奴役人民而不依正道来规范事物的人,就像狙公吧!只因人民昏昧尚未觉醒,才能让他得逞,一旦有人开启民智,那他的权术就穷尽了。”
中心
通过养猴子的人残酷剥削猴子,猴子觉醒后群起反抗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人民群众的残酷剥削与压迫,说明只要人民一旦觉悟,群起反抗,统治者就只有冻馁而死。
文学常识:
奉通“俸”,供奉
寤通“悟”,醒悟
6 文言文《郁离子》若石隐居在冥山的山北,有老虎经常蹲在他的篱笆外窥视。
若石率领他的人昼夜警惕。日出的时候敲响钲, 日落就点起篝火,夜晚就敲铃铛守夜。
种荆棘灌木、在山谷筑墙来防守。一年过去了,老虎没有得到任何东西。
一天老虎死了,若石大喜,自以为老虎死了没有对自己形成威胁的动物了。于是放松了警惕和机谋,撤除了防备。
墙坏了不修,藩篱破了不整理。没过多久,有貙追捕麋鹿来到,在他家的一角停了下来,听到他的牛羊猪的声音就进入并吃它 们。
若石不知道它是貙,呵叱它,它不跑开,又用土块打它,貙象人一样站立起来用爪子抓死了他。 君子认为若子是只知一不知二,应有此下场啊。
7 文言文:窃糟(选自刘基《郁离子》)整篇翻译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
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译文:
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理时,一定搬出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扬扬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擅于制千日之酒。鲁国人向他们请教方法,但无法获得。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听说有本国的酒,要来喝看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8 稀世之珍 文言文 翻译 (郁离子)原文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翻译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
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乐师说:“(这琴)不古老。”官府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
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这个社会真可悲啊!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世上的事情没有一个不是这样的。”
于是离去,至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最终去哪儿了。
郁离子是一位天才写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而著名。而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捕鼠》。
《捕鼠》是一篇文言文,它讲述了一位老猫捕鼠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郁离子运用了精湛的文学技巧,将老猫和老鼠的斗争描绘得栩栩如生。他运用了丰富的比喻、象征和意象,将老猫的智慧和老鼠的机敏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篇文言文的翻译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文言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它包含了许多古代的词汇、语法和文化内涵。因此,要将它准确地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郁离子的《捕鼠》的翻译却非常成功。他运用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同时保留了文言文的特色和精髓。他的翻译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思想,也更好地欣赏了郁离子的文学才华。
因此,郁离子的《捕鼠》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言文,它的翻译也是一项成功的翻译工作。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古代文化和文学,也让我们更好地欣赏了郁离子的文学成就。
本性难移
原文
楚太子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焉。春申君曰:“是枭也,生而殊性,不可易也,食何与焉?”朱英闻之,谓春申君曰:“君知枭之不可以食易其性而为凤矣,而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而君宠荣之,食之以玉食,荐之以珠履,将望之以国士之报。以臣观之,亦何异乎以梧桐之实养枭,而冀其凤鸣也?”春申君不寤,卒为李园所杀,而门下之士,无一人能报者。(明刘基《郁离子·正己篇·本性难移》)
注解
1、楚太子:楚考烈王熊完(前290-前238)的太子,即后来的楚幽王熊悍(前268-前228),于前238-228年在位。楚考烈王于前262―前238年在位。楚考烈王继位后,以春申君黄歇为令尹,赐其淮北地12县,迁都寿春。楚、赵结盟,楚考烈王令春申君以八万大军,奔赴赵国。鲁顷公二十四年(前256),鲁国为楚考烈王所灭。《史记》说考烈王有三子(楚幽王、楚王负刍、楚哀王)。《战国策》说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氏,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考烈王,生子被立为太子,即楚幽王。
2、梧桐之实:梧桐的种子。相传梧桐树为凤凰所栖,梧桐的种子为凤凰所食。
3、枭:一种与鸱鸺相似的鸟,即今猫头鹰。同“鸮”。读作xiāo。
4、春申君:战国时楚国贵族,后成为楚国的令尹,把持楚国的朝政,姓黄,名歇。他的门下养有食客三千,与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和赵国的平原君都以善养士闻名于战国,合称“战国四公子”或“战国四君子”。
5、何与:犹言何干。宋周密《齐东野语·方巨山争体统》:“此守臣职也,于都吏何与焉?”明李贽《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冤不冤与此人何与,但恐傍观者丑耳。”清李渔《闲情偶记·颐养·行乐》:“人之行乐,何与于我?”
6、朱英:战国时楚国的谋士。是春申君黄歇门下最为著名的食客之一。
7、狗偷鼠窃:即“狗盗鼠窃”,亦类于“鸡鸣狗盗”。像鼠狗那样的盗贼。后也用来比喻成不了气候的反叛者。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君之门下,无非狗偷鼠窃、亡赖之人也。”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二·方国珍始末略》:“今复遣数舟,狗偷鼠窃。”汉荀悦《汉纪·惠帝纪》:“今明主在于上,法令具于下,安得有反贼乎?此真狗盗鼠窃耳。”南朝萧詧《愍时赋》:“加以狗盗鼠窃,蜂虿狐狸,群圉隶而为寇,聚臧获而成师。”宋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8、亡赖:即“无赖”。本义不务正业。后亦指不务正业的人。《汉书·高帝纪下》:“始大人常以臣亡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金史·孔彦舟传》:“孔彦舟字巨济,相州林虑人。亡赖,不事生产,避罪之汴,占籍军中。”《新唐书·李纲传》:“后太子寖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听,遂乞骸骨。”
9、宠荣:犹尊荣。这里是“使尊荣”的意思。《史记·礼书》:“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晋庾亮《让中书令表》:“夫富贵宠荣,臣所不能忘也;刑罚贫贱,臣所不能甘也。”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明唐顺之《告病疏》:“臣某本樗栎粗材,过蒙陛下甄录,使得待罪翰林,此宠荣之至极。”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或者在白话文之类里找出一点古气,反过来替古董增加宠荣。”
10、玉食:美食。《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孔传:“言惟君得专威福,为美食。”孙星衍疏:“玉食,犹言好食。”晋葛洪《抱朴子·诘鲍》:“崇节俭之清风,肃玉食之明禁。”宋陆游《秋夜读书有感》诗:“太官荐玉食,野人徒美芹。”清李渔《慎鸾交·情访》:“你也忒清高,撇下了朱门玉食,到这陋巷觅簟瓢。”鲁迅《坟·春末闲谈》:“要服从作威就须不活,要贡献玉食就须不死。”
11、荐:进;进献。这里指提供装饰精美的鞋子。《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若获荐币修垣而行,君之惠也。”《梁书·袁昂传》:“未遑荐璧。”又如:荐酒;荐璧(进献璧玉);荐贿(奉献财物)等。
12、珠履:珠饰之履。《史记·春申君列传》:“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蹑珠履。”唐储光羲《同王维偶然作》诗之八:“宾客无多少,出入皆珠履。”龚骞《九秋诗》:“锦丝卧织双珠履,赤麟片片生秋水。”
13、国士: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左传·成公十六年》:“皆曰: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战国策·赵策一》:“知伯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宋黄庭坚《书幽芳亭》:“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清和邦额《夜谭随录·维扬生》:“以张良、韩信之才,不识为国士。”
14、寤:通“悟”。醒悟;明白。
15、李园:赵国人,曾作过春申君的舍人。
译文
楚国太子熊悍用梧桐的种子喂养猫头鹰,并希望它发出凤凰那样高雅的鸣叫声。春申君说:“这种鸟生性凶猛,与别的鸟类极为不同,不可能改变,与吃的东西有什么关系呢?”朱英听了这话,就对春申君说:“您知道猫头鹰是不可能因为食物而改变它的本性而成为凤凰的,可您的门下所收养的没有一个不是狗盗鼠窃一样的无赖之徒,而您却宠爱、敬重他们,拿精美的食物给他们吃,拿装饰了宝珠的鞋子给他们穿,还希望他们成为全国最为杰出的人物来回报您。以我看来,(您这样做),与用梧桐种子喂养猫头鹰并希望它发出凤凰鸣叫声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春申君仍不醒悟,最后被李园杀死,而他门下的食客却没有一个能替他报仇的。
启示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对那些不学无术、品行不端的人,决不可姑息迁就,寄予厚望,否则必然养虎贻患,自伤其身。故人言恶习难改,然改之成材。
刘基郁离子文言文答案
本文2023-10-10 19:14:53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