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病中消突出的症状是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2收藏

消渴病中消突出的症状是,第1张

上、中、下三消进行区别症状,根据查询39健康网显示。

1、上消常属于肺热津伤,患者特别容易出现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诊断时会发现患者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洪数。

2、中消常属于胃热炽盛,患者经常吃完东西没多久就会产生饿的感觉,出现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诊断时发现患者舌苔黄、干,脉滑数。

3、下消常患者主要症状是尿频、尿量多、尿甜、口干、头晕、腰腿酸痛等,诊断时发现患者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4、生活中应注意定期检查尿糖、血糖,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如多运动、控制总热量、高纤维饮食、口味清淡保持愉快心情,对于预防消渴症都有很好的临床意义。

大家知道,病跟症是一字之差就差之千里,因为中医是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而不是单纯哪个器官出毛病就只去治哪个。为什么现代西医学告诉你糖尿病没得治,因为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是胰腺分泌胰岛不足或是不分泌胰岛了。这是病吗?这只是症状,在没有发生病变的时候,西医对症状是没有对治方法的。这种症状其实是脾脏分泌胰岛的功能在衰退,中医是通过全面调整人体的整体运作,来恢复你脏器原有的功能。

因此中医不叫治病,只是调整你的身体,把机能恢复正常,糖尿病在中医不叫"病",叫"症"的原因,是因为出现这种症状,脾脏机能还没有产生器质性病变,完全可以通过提高脏器机能来恢复的。

糖尿病是怎么得的?

病因一:喝酒、肥甘过度

"肥"是指肉类,"甘"是指甜味,这个甜不仅是糖,是指有甜味的食物,好像大部分的水果都有甜味,都属于甜食。这并不是说以后就不喝酒、不吃肉,不吃甜食了,凡事只要不过度就行。

很多人有一种坏习惯,闻风而动,只要大家说这个东西好,都抢着要得到它。建议大家最好不要跟风,那往往是倒霉的开始,实际上药效并不是那样的。世界万物没有绝对的好东西,也没有绝对的坏东西。例如酒,喝少了舒筋活血,喝多了就伤肝。因此老祖宗告诉我们: 万事万物都要适度

到了最近这几年,生活水平日益增长,人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好吃的就多吃一点,不好吃的就少吃一点,这就是饮食无度,脾脏功能会受到伤害。

大家回想一下,三十多年前看今天吃的菜是什么,基本上就可以知道这个月都是吃什么,因为除大米、白面之外剩下的都是杂粮。而现在,大家一定不知道明天吃什么,这就说明过去的饮食是很有规律的。仅仅过了三十年,我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变化太大,速度太快了,而我们身体几千年遗传下来的脏器机能是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迅速改变的。

喝酒、肥甘过度,实际上就是暴饮暴食形成了食火。很多人认为所谓的暴饮暴食就是大口喝酒和大口吃肉吗?不仅是这样,实际上是指打破了饮食的正常规律,饮食无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电视上经常会采访百岁老人,问长寿有什么秘诀,发现各位老人家说的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生活作息和饮食都很有规律。

病因二:情志郁结

现代西医把人的精神情绪异常都归到精神科、心理科去治疗,但往往只能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而中医在大量临床实证基础上,结合人的精神、思想、意识、知觉和运动全面分析致病的因素,提出情志致病的理论。

情志郁结是什么?就是压在内心深处不被外人而道知。

我举一个例子,很多婆媳一起住,如果婆婆和媳妇打起来了,谁最受气?是儿子吗?差不多,虽然不受气,但是两头说瞎话,因为只有儿子可以解决问题。一般都是先劝妈,说媳妇是好意的,然后又劝媳妇,说妈妈是好意的。儿子其实知道是谁错了,但是两边都不能说,这就是情志郁结。女性经常在一起聊家常,聊天都会说婆婆不好,而男性在一起聊天就不会说家里的问题,怕别人不理解,往往是压在内心深处不被外人而道知,这就是情志郁结。

七情所伤,肝气郁结,久郁化火伤阴,上耗肺津,中伤胃液,下损肾水为消渴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之一,这与现代医学有关心理应激状态下,可诱发糖尿病的观点颇有相似。紧张刺激可引起内分泌紊乱,促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等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与胰岛素相拮抗。研究进一步证实,当处于焦虑状态时,血浆胰岛素含量显著降低。可见,心理因素可促发糖尿病的发生,并使症状加重,与中医七情致病的理论颇为一致。

总之,消渴病之所以发生,不外乎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劳逸失度,外感六*,内伤七情等因素,耗伤肺胃肾之阴,导致阴虚燥热而发为消渴病。

了解发病原因,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消除影响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各种危险因素,有助于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温馨提示:

可以说,现在有糖尿病的人不少。很多人不明其中的道理,导致投医无门,调治无效。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所有糖尿病患者看到

最后,我还想提醒各位朋友, 健康 人生拒绝糖尿病,每天锁定这里,关爱身体 健康 从阅读一篇有价值的中医知识开始。

糖尿病 ,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古时候,没有血糖的概念。然,古人也会得糖尿病,不是吗?

古人根据患者老是口渴的症状,很形象的称之为消渴症。

消渴症的人群不管喝多少水,还是会觉得口干舌燥,不解渴。不仅如此,喝得多,尿的也就多了。

除此之外,消渴症人群胃口好,吃的也多,非但不长胖,体重还在减轻。

其实,在中医看来,消渴症主要就是阴虚所致。

怎么讲呢?

首先,老觉得口渴,就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了:身体已经缺水了。

那缺水了,为啥喝水不管用呢?

严格来讲,身体缺的并非是水,而是津液。中医所讲的津液是指我们体内有营养作用的液体,可以是血液、汗液、唾液等等。

那为什么会尿多呢?

主要是因为消渴症的人因为喝了太多的水,而这个水又没能转化成津液,向上输布给各个脏器。既然往上走不通,就只能以小便的形式向下排出体外。

那胃口好,食欲旺盛怎么讲呢?

还是阴虚所致!阴虚则阳盛,是这个道理吧!肾阴无法制约住肾阳,肾阳就会往上跑,跑到胃里,就是我们常说的胃火旺盛,刚吃下去的食物就很快被消耗掉了,所以老容易饿。

此外,胃火旺盛,还可导致体内代谢增快,那体重自然是不升反降了。

综上所述,不管怎么说,消渴症的大方向就是阴虚。

此外,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也证明了我们上述的推论,该指南将糖尿病分为了三型,即阴虚燥热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大家看,三个症型是不是都带阴虚的?

所以,治疗糖尿病,在中医角度,滋阴是个大前提。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来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方子——白虎加人参汤。

白虎加人参汤:石膏、知母、人参、甘草、粳米

简简单单5味药材,我们简单的过一遍:

石膏 是一味大寒的药材,归肺、胃经。

中医认为,口走胃经。

一些胃火旺盛的人,这火烧着烧着,就循着经络,烧到了口腔,

所以,这类人群常常会有口干舌燥、牙龈红肿疼痛、牙周出血、口腔溃疡、口臭等症状。

简单讲,就是胃火上炎,把口腔里的津液都烧干了呗!

说的就是用石膏的大寒之性来灭胃火,以阻止火势的蔓延。

大家试想一下,胃火一泻,是否唇口干焦之症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颇有围魏救赵之意。

知母 也是一味苦寒的药材,但相比石膏,知母更加的滋润。

《神农本草经》中就说知母"主消渴热中。”

什么意思呢?

之前已经提过了,消渴症,往浅了讲就是口干舌燥,往深了讲就是阴虚,

知母有滋阴润燥的功效,润燥可解口干,滋阴可治阴虚。

再来,“热中“即脏腑火热之症,

知母入肺、胃、肾经,给脏器补充了津液,脏器的火热之症自然会有所缓解,

所以说,知母不仅滋了上、中、下三焦之阴,顺带还把它们的虚火给灭了。

一箭双雕。

人参 味甘性微温,入脾、肺、心、肾经,

既具有补益脾、肺、肾之气的功效,还具有生津止渴的效果,

因此,人参长于改善身热烦渴、口干舌燥、汗多等热病气津两伤之症,

所以啊,别再傻傻的以为人参只是补气的了,

现在不少治疗糖尿病的方子中多多少少都会看到一些人参的影子。

最后,再用一些 粳米 甘草 ,保护一下为胃火所伤的脾胃。

对于这个方子,近代医学泰斗 张锡纯先生在《医学衷中参西录》提出"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

白虎加人参汤是典型的清热剂,因此,白虎加人参汤可用于 阴虚燥热型 的糖尿病人群。

文章的最后,远志想强调的是,药物即使效果再好,控制糖尿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规律服药的同时,规律的运动和 健康 的饮食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送给广大糖友六字心法: 管住嘴、迈开腿

  消渴症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糖尿病,症状就是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三多一少的症状,而且尿中还有甜味。

 在消渴病中认为分三个阶段:

 第一部分就是上消,表现为口渴。

 第二部分是中消,表现为喜欢吃饭,容易饥饿。

 第三个阶段是下消,认为是以排尿为主。认为消渴病在现代医学治疗还是应该以中药、西药配合,中药可以应用六味地黄丸、参苓白术散补益肝肾、祛湿的药;西药可以应用胰岛素、口服降糖药,相互配合,对消渴病进行控制。

    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特征的综合征。主要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和胰岛素非依赖型(Ⅱ型),临床所见约90%为Ⅱ型。基本生理病理是体内胰岛索相对或绝对不足而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的代谢紊乱,其特征为高血糖,尿糖,葡萄糖耐量减低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异常。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烦渴,善饥,消瘦,疲乏无力等,常并发或伴发急性感染,动脉硬化,肾和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及神经病变。

    中医学"消渴”,"消瘅"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酒醴,辛辣香燥,情志过极,郁怒失节,或劳心竭虑,房室不节,劳欲过度,禀赋遗传,感染邪毒,热病之后等因素,致肺,胃,肾受损,郁热内蕴,阴精损耗,气化失常,津液精微失于正常输布,*溢血脉,或直趋下泄而成。病有上,中,下"三消"之分,肺燥,胃热,肾虚之别。肺燥为主,多饮突出者为"上消",胃热为主,多食突出者为“中消”,肾虚为主,多尿突出者为"下消”。病性初起以实证为主,中期虚实并见,后期以虚损为主。

  1,上消 ,属肺家实火,及上焦热。又称膈消、消心。《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消渴论》:“上消者上焦受病,又谓鬲消病也。多饮水而少食,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也。"以大渴引饮为主症,或见小便甜。多因心肺火炽所致。治以清心肺为主,兼清其胃。方用消渴方、麦门冬饮子、二冬汤、人参白虎汤、止消润燥汤等。亦可因命火上浮致病,治以八味肾气丸,引火归元。水火既济,气上熏蒸,则肺受湿润之气而渴疾愈

  2,中消,又称消中、消脾。属脾家热。以善肌多食,形体消瘦为主要证候,或见小便甜。属脾胃燥热。治宜清胃泻火,滋阴润燥,用白虎汤,抽薪饮,黄连猪肚丸,生地八物汤,调胃承气汤等方。或因命门火衰,火不归元,游于胃而成中消者,则宜八味丸。本证可见于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等。

  3,下消,为内科消渴病之一。属肾阴虚,火伏下焦。《圣济总录》称消肾,《医学纲目》称肾消。症见面黑耳焦,饮一溲二,溲似淋浊,如膏如油等。多由肾水亏竭,蒸化失常所致。治宜补肾固涩为主。方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大补元煎等,阴虚及阳,火衰不能化气,气虚不能化液者,方用桂附八味丸,右归饮,固阴煎等。

  将病症分为风、寒、暑、湿、燥、火、阳虚、阴虚、表虚、里虚、阳实、阴实、阳厥、阴厥、上盛下虚、心虚、肝虚、脾虚、肺虚、肾虚等多种病证。

    喻昌老人云,友人朱麟生病消渴,后渴少止,反加躁急,足膝痿弱,予主白茯苓丸方,用白茯苓,覆盆子,黄连,瓜萎根,萆薢,人参,熟地,元参各一两,石斛,蛇床子各七钱五分,鸡内金三十具,微炒为末,蜜丸梧桐子大,食前磁石汤下三十丸,内加犀角。有医曰:肾病而以黄连,犀角治心,毋乃倒乎予曰:肾者胃之关也,胃热下传于肾,则关门大开,心之阳火,得以直降于肾,心火灼肾,燥不能濡,予用犀角,黄连,对治其下降之阳亢,宁为倒乎服之果效,再以六味地黄丸加犀角,而肌泽病起。《医门法律》

    按:此案治消渴亦作燥热治,用滋肾清心,得河间之心法。末用六味地黄丸加犀角,犹见巧思。

  丁甘仁老先生案例,尹某,诊脉左三部弦数,右三部滑数,太溪细弱,趺阳濡数。见症饮食不充肌肤,神疲乏力,虚里穴动,自汗盗汗,头眩眼花。皆由阴液亏耗,不能涵本,肝阳上僭,心神不得安宁。虚阳逼津液而外泄则多汗,消灼胃阴则消谷。头面烘热,汗后畏冷,营虚失于内守,卫虚失于外护故也。脉数不减,颇虚,延成消症。姑拟养肺阴以柔肝木,清胃阳而宁心神,俾得阴平阳秘,水升火降,方能渐入佳境。

  大生地四钱,茯神三钱,潼疾藜三钱,川贝毋二钱,浮小麦四钱,生白芍钱半,左牡蛎四钱,熟女贞三钱,天花粉三钱,肥玉竹三钱,花龙骨三钱,冬虫夏草二钱,五味子三分。

  二诊:心为君主之官,肝为将军之官,曲运劳乎心,谋虑劳乎肝,心肝之阴既伤,心肝之阳上亢,消灼胃阴,胃热炽盛,饮食入胃,不生津液,既不能灌溉于五脏,又不能输运于筋骨,是以饮食如常,足膝软弱,汗为心之液,心阳逼津液而外泄则多汗,阴不敛阳,阳升于上则头部眩晕,面部烘热,且又心悸,胃之大络名虚里,虚里穴动,胃虚故也。脉象左三部弦数,右三部滑数,太溪细弱,趺阳濡数,唇红舌光,微有苔意,一派阴液亏耗,虚火上炎之象。此所谓独阳不生,独阴不长也。必须地气上升,天气始得下降。今拟滋养肺阴以柔肝木,蒸腾肾气而安心神,务使阴阳和协,庶成既济之象。

  北沙参三钱,抱茯苓三钱,五味子三分,肥玉竹三钱,天麦冬各二钱,左牡蛎四钱,生白芍二钱,川贝母二钱,大生地四钱,花龙骨三钱,潼蒺藜三钱,制黄精三钱,浮小麦四钱,金匮肾气丸四钱。

  三诊:饮食人胃,不生津液,始不为肌肤,继不为筋骨,书谓食亦见证,已著前章矣。阴液亏耗,肝阳上僭,水不制火,火不归宅,两进养肺阴以柔肝木,益肾阴而安心神之剂,尚觉合度。诊脉弦数较和,细数依然。仍守原意出入。俾得阴阳和协,水火既济,则入胃之饮食,自能生化精微,灌溉于五脏,洒陈于六腑。第是恙延已久,断非能克日奏功也。

  照前方去金匮肾气丸。五味子,制黄精,加淮山药三钱,盐水炒杜仲三钱,上桂心四分。《丁甘仁医案》

  按:诊脉左右三部,并及太溪,趺阳,名医之诊病,审慎如此,吾辈岂可草率行事。案中滋养肺胃之阴,兼用肾气丸包煎方法,均可取法。

  经方治疗糖尿运用

一,桃核承气汤,症见口渴,口干急躁,饮水较少,皮肤干燥,小便频数,纳差食少,腹部压痛,舌尖红有瘀点,脉沉。空腹血糖达232mmol/L

处方,桃仁9g,大黄12g(后下),桂枝12g,芒硝(冲服)6g,生地15g,麦冬20g,玄参12g,黄芪15g,炙甘草6g。每日1付,每日二次,150mlX7付。

二,抵当汤,症见渴欲饮水,容易饥饿,大便干结,舌质暗红,边略紫,脉细数略涩。空服血糖9mm0I,

  处方,桃仁12g,大黄9g,水蛭6g,石膏45g,知母18g,麦冬24g,粳米15g,黄连18g,炙甘草10g,每日一付,分二次服,每次150m|。

三,大黄附子汤,症见大便秘结,伴口干口苦,烦燥失眠,神疲乏力,舌质红有裂纹,舌苔薄黄,脉沉迟。

  处方,附片(先煎1小时)100g,生大黄10g,白芍30g,甘草10g,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症见全身明显不适,精神欠佳,易饥饿,夜尿多,盗汗,身发痒,咽干舌燥,口无味,手足不温,舌质红,舌苔白,脉沉缓。

  处方,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干姜6g,西洋参10g,天花粉20g,生牡蛎(先煎)20g,厚朴花10g,葛根15g,生黄芪10g,炙甘草10g,

五,葛根芩连汤,症见夜间口干口苦,双下肢乏力,纳差食少,晨起恶心欲呕,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葛根20g,黄芩20g,黄连10g,白术15g,厚朴15g,陈皮12g,茯苓15g,天花粉10g,乌梅12g,升麻8g,炙甘草10g。

六,白虎汤,症见口干口渴,身热,面赤,多食易饥,大便秘结,舌微红苔黄,脉滑有力,血糖27mm0l,

  处方,人参(另煎)10g,生石膏45g,知母20g,生地20g,山栀15g。

七,茵陈蒿汤,症见脘腹胀闷,口干纳呆,不欲多饮,倦怠无力,身体困重,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处方,茵陈15g,栀子6g,大黄6g,厚朴6g,苍术10g,白术10g,天花粉15g,枳实10g,槟榔10g,黄芩10g,黄连10g,土茯苓30g,竹叶9g

八,麦门冬汤,症见肢瘦腹大,面色红口干舌燥,口渴多饮,多食善饥,疲倦乏力,小便量多,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燥,脉数有力,血糖163mm0|。

  处方,麦门冬30g,西洋参10g,山药30g,玄参20g,生地20g,石膏45g,黄连10g,牡丹皮15g,赤芍15g,甘草6g,大枣6g。

九,五苓散,症见口干口渴,饮水不多,四肢关节肿胀,下肢酸软无力,易感冒,疼痛,舌淡胖大,苔白厚腻而干,脉沉弱,

  处方,桂枝15g,茯苓15g,白术15g,泽泻20g,猎苓15g,麻黄5g,附子10g,细辛5g,

十,真武汤,症见行走时有头重脚轻之感,口渴喜热饮,夜间尤甚,小便尿频,色白如米汤,食差,面色光白,精神蒌靡,少气懒言,四肢关节发凉,阳痿不举,大便成形,每日一次,舌质暗淡而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沉细无力。血糖157mm0I。

  处方,炒白术60g,茯苓30g,蒸附子(先煎45分钟)20g,白芍30g,干姜20g,

十一,肾气丸,症见多饮多尿,体倦乏力,日益消瘦,腰膝酸软,面色黧黑,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尺沉细,

  处方,熟地25g,山茱萸12g,山药12g,枸杞子12g,茯苓9g,泽泻9g,肉桂(后下)6g,附子(先煎)5g。

十二,乌梅丸,症见平素怕冷,时腹胀,手足不温,大小便正常,食佳腹胀,面色淡白,舌质偏红,苔薄,脉沉微。

  处方,乌梅30g,细辛6g,桂枝10g,黄连10g,黄柏10g,当归15g,人参10g,花椒5g,干姜20g,蒸附片(先煎2小时)50g,

十三,猪苓汤,症见口渴多饮不见减轻,无水而饮烦躁,饮后尿频而多,有时饮水过多出现恶心,身体消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处方,猪苓15g,茯苓20g,泽泻15g,滑石30g,阿胶12g,五味子15g,乌梅15g,

十四,麻子仁丸,症见口渴多饮尿频十余年,身体消瘦,大便4一5日一行,神差,面黄,舌质红,苔黄燥而干,脉细滑略数。

  处方,麻子仁18g,白芍12g,杏仁8g,枳实8g,厚朴8g,黄精20g,生地20g,山药20g,天花粉30g,黄芩10g,滑石15g,生大黄10g,

十五,芍药甘草汤,症见渴喜饮,口咽干,烦躁,脚拘挛疼痛,大便干,小便数,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

  处方,白芍20g,炙甘草10g,玄参15g,天花粉15g,生地黄10g,

    中医治疗最重要的是调整阴阳平衡,推动激发自身免疫系统。阴阳失衡就产生疾病,

 

    左轻右重之脉失衡为阳盛阴虚,下之则愈,汗之则死之证,左重右轻之权衡,阴盛阳虚,汗之则愈,下之则死之证,

  寸浮为阳,关缓为衡,尺沉为阴,左为阴血,右为阳气,浮沉表里,长短升降,大小虚实,弦软阴阳,迟数寒热,滑涩气血,左四物汤,右四君子,阴阳两虚,用八珍汤,气血阴阳,十全大补,两寸阴虚,六味地黄,双尺伏弱,用肾气丸,

消渴病中消突出的症状是

上、中、下三消进行区别症状,根据查询39健康网显示。1、上消常属于肺热津伤,患者特别容易出现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诊断时会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