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母安嗽片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 22 标准编号 23 处方 24 制法 25 性状 26 检查 27 功能与主治 28 用法与用量 29 贮藏 3 《天津市中成药规范》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二母安嗽片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二母安嗽片 1 拼音
èr mǔ ān sòu piàn
2 中药部颁标准 21 拼音名Ermu Ansou Pian
22 标准编号WS3B147393
23 处方知母 108g 玄参 108g **壳 216g 麦冬 108g 款冬花 324g 紫菀 108g 苦杏仁 108g 百合 108g 浙贝母 54g
24 制法以上九味,百合、浙贝母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知母、**壳、玄参 麦冬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膏; 款冬花、紫菀用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 6小时,第二次 4小时,第三次 2 小时;苦杏仁去油,用8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二次,第一次 3小时,第二次 2小时 , 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成膏。将上述二种浓缩膏合并,加入百合等细粉及辅料适量 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100片,即得。
25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片;气微香,味微苦。
26 检查应符合片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11页)。
27 功能与主治清肺化痰,止嗽定喘。用于虚劳久嗽,春秋举发,咳嗽痰喘,骨 蒸潮热,音哑声重,口燥舌干,痰涎壅盛。
28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 4片,一日2 次。
29 贮藏密封。
3 《天津市中成药规范》 31 组成款冬花18kg,紫菀6kg,杏仁(去皮)6kg,知母6kg,麦门冬6kg,玄参6kg,**壳12kg,百合6kg,浙贝母3kg。
32 功效清肺化痰,止嗽定喘。
33 主治虚劳久咳,春秋举发,咳嗽痰喘,骨蒸潮热,音哑声重,口燥舌干,痰涎壅盛。
34 二母安嗽片的用法用量每次服2片,温汗水送下,每日2次。
35 制备方法将款冬花、紫菀用60%乙醇按渗漉法制成清膏;杏仁、知母、玄参、麦门冬、**壳按水煮法制成浸膏;百合、浙贝母制成细粉,作赋形剂用。将浸膏、赋形剂及药用淀粉混匀后,按水制颗粒法制成颗粒,干燥后,压片,每片重0.6g。
古籍中的二母安嗽片 《类证治裁》:[卷之二喘症论治]附方百合花好处:宁心安神,清心除烦,补中益气,补阴退热,润肤防衰,润肠通便,化痰止渴,防止秋燥。百合花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营养素,还含有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这些成分对人体有良好的滋补效用。
菊花好处:清肝明目,降血压、抗癌。菊花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抗衰老等作用。
扩展资料:
喝百合花茶注意事项
1、脾胃虚寒、腹泻的人不宜饮用,喝了容易拉肚子。
2、最好别跟别的花混合在一起饮用,因为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药用价值,人体的体质有个体差异,有虚实寒热之分,所以选什么花来饮用,用多少量,还需根据自身体质,或者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3、一些爱美女士则认为喝各种花茶还有美容功效。但医生提醒,不少花茶有副作用,饮用不当会造成不良后果。
4、不少花可以入药,但都有一定副作用,切不可随意将其作为保健品来饮用。
5、喝隔夜花茶,对肠胃不好,还会身体不舒服。
6、孕妇禁用;脾胃虚寒、腹泻的人不宜饮用。
喝菊花茶注意事项
1、由于菊花性凉,脾虚胃寒者包括容易腹泻者不要喝;虚寒体质,尤其是平时怕冷、易手脚发凉的人不宜经常饮用。菊花茶最适合头昏、目赤肿痛、嗓子痛、“肝火旺”以及血压高的人喝。
2、慎选用菊花
菊花的种类很多,菊花茶以白菊花为主。常见市售品种为杭菊花、滁菊花、黄山贡菊,它们都可以泡茶喝。不过,最好不要饮用味苦的野菊花。
3、加糖要当心
喝菊花茶时,人们往往喜欢加上几颗冰糖以增加口感。虽然菊花茶加冰糖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患有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人来说,最好别加糖;有一些脾虚的人也不宜加糖,因为过甜的茶会导致口黏或口发酸、唾液变多。
—百合花茶
人民网—百合花茶能润肺
人民网—7种菊花茶功效很强大 什么人不宜喝菊花茶
人民网—哪些人不宜喝菊花茶?饮用菊花茶的注意事项
目录 1 拼音 2 百合科植物羊齿天门冬的块根·小天冬 21 小天冬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归经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3 百合科小天冬的根·小天冬 31 小天冬的别名 32 来源 33 生境分布 34 性味 35 功能主治 36 小天冬的用法用量 37 摘录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小天冬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小天冬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小天冬 1 拼音
xiǎo tiān dōng
2 百合科植物羊齿天门冬的块根·小天冬小天冬为中药名,出自《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的羊齿天冬之别名[1]。
21 小天冬的别名小天冬、小百部、土百部、千锤打[2]
22 来源及产地百合科植物羊齿天门冬Asparagus filicinus Buch Ham的块根。分布山西、河南、陜西、甘肃、浙江、湖北、湖南及西南地区[2]。
23 性味归经甘、苦,寒。入肺经[2]。
24 功能主治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杀虫止痒[2]。
1治肺痨久咳,咯血,百日咳,肺脓疡,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煎服:6~15g[2]。
2煎汤洗,治疥癣瘙痒[2]。
25 化学成分本品含黏液质、生物堿、挥发油[2]。
3 百合科小天冬的根·小天冬 31 小天冬的别名天冬、密齿天门冬
32 来源百合科小天冬Asparagus meioclados Levl,以根入药。
33 生境分布云南、四川、贵州。
34 性味甘、淡,平。
35 功能主治滋阴,润肺,止咳。主治肺痨久咳,潮热咯血,支气管炎,水肿,疝气,催乳。
36 小天冬的用法用量05~1两。
37 摘录目录 1 拼音 2 中药藜芦之别名·七厘丹 21 七厘丹的别名 22 来源 23 原形态 24 生境分布 25 性状 26 性味 27 功能主治 28 七厘丹的用法用量 29 注意 210 摘录 3 方剂名·七厘丹 31 组成 32 功效 33 主治 34 七厘丹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七厘丹的方剂 2 用到中药七厘丹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七厘丹 1 拼音
qī lí dān
2 中药藜芦之别名·七厘丹七厘丹为中药名。见《南方主要有毒植物》。为藜芦之别名[1]。藜芦为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旱葱、毒药草、七厘丹。为百合科植物藜芦Veratrum nigrum L.或毛穗藜芦V maackii Regel 等的根及根茎。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苦、辛,寒,有大毒。人肺、胃经。吐风痰,杀虫。[2]
1治中风痰壅,癫痫,喉痹。内服:研末,03~06g,温水送服以催吐[2]。
2治疥癣,恶疮,研末加生油调成软膏外涂。内服过量易中毒,轻者眩晕、剧吐,重者便血、血压下降、心律不齐、震颤、痉挛、失明、昏迷,甚至呼吸抑制而死亡。孕妇忌服。反人参、沙参、丹参、苦参、玄参、细辛、芍药。本品含介芬胺、玉红介芬胺(Rubijervine)及藜芦酰棋盘花堿(Veratroyl Zygadenine)等多种生物堿。总堿有明显而持久的降低血压作用,但必须静脉注射,口服可引起恶心、呕吐,粉剂对口、鼻、眼黏膜有 作用。水煎剂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
21 七厘丹的别名人头发、藜芦
22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黑紫藜芦的根茎及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etatrum japonicum(Bake)Loesf[VnigrumLvarjaponicumBaker;Vatroviolaceum Loesf]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除去叶,洗净,晒干或鲜用。
23 原形态黑紫藜芦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30100cm。茎基部具带网眼的纤维网。叶多数,近基生;叶片狭带状或狭长圆形,长1560cm,宽054cm,先端锐尖,基部下延为柄,抱茎,两面无毛。圆锥花序短缩或扩展而伸长,花序轴和花梗密被白色绵状毛,侧生花序上花便长约7mm;雄性花和两性花同株或均为两性花;花被片6,反折,黑紫色或深紫堇色,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7mm,宽23mm,基部无柄,外花被片背面被白色短毛或几无毛;雄蕊6,长23mm;子房无毛,3室,花柱3。蒴果椭圆形或卵圆形,具三棱,长l15cm,宽约Icm。种子扁平,具翅。花、果期79月。
24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或草地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
25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略呈圆柱形,长12cm,直径0612cm,顶端与茎连接处有叶基残存,多枯朽,棕褐色。根簇生而细,长310cm,灰褐色,有较密皱纹,质轻而脆,易折断。
显微鉴别 表皮细胞略呈方形,下皮层为23列类圆形细胞,腔隙约占皮层的1/31/4薄壁细胞中针晶束多见;中柱小,初生木质部1012原型。
26 性味辛;苦;寒;有毒
27 功能主治涌吐;散瘀;止痛;杀虫。主中风;癫狂痰涎涌盛;跌打瘀肿;疥癣
28 七厘丹的用法用量内服:研末,每次0306g。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用温水浸润后捣敷。
29 注意体虚气弱、孕妇禁服。《福建药物志》:“孕妇忌服。不可与诸参、细辛、芍药配伍。”
210 摘录《中华本草》
3 方剂名·七厘丹七厘丹出《疡科捷径》卷中,组成为姜黄1两,川乌2钱5分,乳香2钱5分(去油),雄黄3钱,没药2钱5分(去油),辰砂2钱5分,巴豆霜1两。有通幽解毒,散瘀排气之功效。治悬痈,初起里实者。
31 组成姜黄1两,川乌2钱5分,乳香2钱5分(去油),雄黄3钱,没药2钱5分(去油),辰砂2钱5分,巴豆霜1两。
32 功效通幽解毒,散瘀排气。
33 主治悬痈,初起里实者。
34 七厘丹的用法用量每服7丸,陈元酒送下。
35 制备方法主料:山药50克
配料:干百合100克、红枣10粒、冰糖50克
调料:无
制作过程编辑
1、干百合、红枣清洗干净,山药去皮,切成4厘米,宽1厘米的快
2、锅内放入500毫升清水,大火煮开后将山药、百合、红枣一同放入锅中,改小火
3、煮45分钟,待水余下一半时,将冰糖放入至完全化开即可
小贴士编辑
1、使用金属刀切山药会产生氧化作用,这样可致使山药变黑,所以在切山药时最好作用竹刀或塑料刀。也可以将切好的山药泡在加了醋的冷水里或者泡在柠檬水里,等烹饪时再捞出滗水,这样即使不马上食用,山药也不会变黑了
2、山药功效:宁心安神,补脾胃,益肺肾。
3、山药养阴能助湿,所以湿盛中满、或有积滞、有实邪者不宜。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食用山药一般无明显禁忌症,但因其有收敛作用,所以患感冒、大便燥结者及肠胃积滞者忌用。
营养价值编辑
山药又名淮山,有“神仙之食”的美名。山药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
各种维生素和有益的微量元素、糖类,它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人
体免疫力。山药的模样貌不惊人,土褐色的外皮,外形呈较细的圆柱状,
肉白而坚,咀嚼时口感微酸发粘。不过“药不可貌相”,据古籍记载,多
食山药有“聪耳明目”、“不饥延年”的功能,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
民间也流传山药对于调理生理能力、病后虚弱体质、妇女产后调养,小孩
强健体魄都有显著效果,因而被称为“食物药”。
百合除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维生素B1、B2、C等
营养素外,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如秋水仙碱等多种生物碱。这些
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
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医上讲鲜百合具有养
心安神,润肺止咳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宁心安神,补脾胃,益肺肾 也能取悦自己。
原料:
山药、干百合、红枣、冰糖。
做法编辑
1、干百合、红枣洗净。山药去皮,切厚片;
2、锅内放500ML清水,大火煮开后将山药、百合,红枣一同放入锅中,改中火煮;
3、煮约45分钟,待水余下一半时,将冰糖放入至完全化开即可
七叶一枝花作为一种民间常用的中草药,其药用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据《本草纲目》记载,七叶一枝花入药有“主惊痫,消诸疮,解蛇毒”等诸多良效,不管是在内科还是外科方面,皆有很好的应用。
而现代中医药则认为,七叶一枝花具有很好的“清解热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在缓解一些热毒疮痈、跌打损伤之症方面应用颇多。
1、七叶一枝花善于“疗疮痈”。
七叶一枝花具有极强的清热解毒之力,对于体内热毒壅滞于肌表导致的皮肤疮痈、皮肤红肿疼痛等情况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在山区一些地方,七叶一枝花就是当地居民必备的解毒消肿之良药。每当皮肤出现疮痈、红肿、热痛之症的时间,就会用七叶一枝花煎汤内服,或者是将其根茎研磨成细粉后用醋拌匀外敷,消痈散结止痛的效果是很好的。
2、七叶一枝花可以“解虫蛇之毒”。
中国人素来有“一物降一物”的观念,倘若在野外被虫蛇咬伤之后,人们往往认为在附近就能够找到可以解虫蛇之毒的良药,而七叶一枝花正是一味很好的解虫蛇之毒的要药。
在古代,山野之中虫蛇颇多,当人们不幸遭遇虫蛇之毒的时间,就常会直接挖一些七叶一枝花的根茎,然后将其捣烂后外敷于患处,或者是煎汤内服,可以起到一定的解虫蛇之毒的作用。
3、七叶一枝花能缓解“跌打损伤、止血”。
在古代,七叶一枝花还是一味常用的“伤科”良药,当人们遭遇跌打损伤引起皮肤内有血瘀红泛紫、红肿疼痛、外伤出血等情况的时候,就可以用七叶一枝花来缓解。
据一些古籍之中记载,将七叶一枝花在酒中浸泡1-2个月,当皮肤因跌打碰撞引起血瘀红肿的时间,就可以用此酒冲洗擦拭患处,可起到活血散瘀、消肿止痛之效。
而对于一些外伤引起的轻微出血之症,则可以将七叶一枝花同三七、血竭、没药等制作成散剂外敷,有较好的止血疗伤之功。
七叶一枝花虽然有很好的解毒之效,但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毒性,所以七叶一枝花内服的话不宜多用。七叶一枝花内服的话一般在10g以内即可奏效,且不至于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而若是外敷使用的话,适量即可。
萆薢
萆薢:药材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根茎。(《中华本草》)
一、典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萆薢,平。主腰背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热气。”
2《名医别录》:“萆薢甘,无毒。主伤中恚怒。阴痿失溺,关节老血,老人五缓。”
3《药性论》:“萆薢治冷风顽痹,腰脚不遂,手足惊掣,主男子臂腰痛久冷,是肾间有膀胱宿水。”
4《日华子本草》:“萆薢治瘫缓软风,头旋痫疾,补水藏,坚筋骨,益精明目,中风失音。”
5《滇南本草》:“萆薢性微温,味微酸。”入肝、脾、膀胱经。”治风寒,温经络,腰膝疼,遍身顽麻,利膀胱水道,赤白便浊。”
6《本草纲目》:“萆薢治白浊,茎中痛,痔瘙坏疮。”
7《药笼小品》:“萆薢甘苦,入胃肝。祛风湿,治风寒湿痹,茎痛遗浊。肾虚无湿者禁。
8《玉楸药解》:“萆薢味苦,气平,入足太阳膀胱经。泻水去湿,壮骨舒筋。萆薢疏泻水道,驱经络关节之湿,治手足痿痹瘫痪、小便白浊频数诸证。并医恶疮痔瘘。”
9《本草通玄》:“萆薢,胃与肝药也。搜风去湿,补肾强筋,主白浊茎中痛,阴痿失溺,恶疮。”
10《药品化义》:“萆薢,性味淡薄,长于渗湿,带苦亦能降下,主治风寒湿痹,男子白浊,茎中作痛,女人白带,。又治疮痒恶厉,湿郁肌腠。”
11《中华本草》:“萆薢苦;平。归肝;胃;膀胱经。祛风湿;利湿浊。主膏淋;白浊;带下;疮疡;湿疹;风湿痹痛。”
12《中药大辞典》:“萆薢苦,平。入肝、胃、膀胱经。祛风,利湿。治风湿顽痹,腰膝疼痛,小便不利,淋浊,遗精,湿热疮毒。”
二、现代研究
1成分:山萆薢根茎主含薯蓣皂甙,尚含纤细薯蓣甙、薯蓣皂素毒甙A(以上皂甙的甙元都是薯蓣皂甙元),山萆薢皂甙、约诺皂甙、托克皂甙元-1-葡萄糖甙等皂甙。纤细薯蓣根茎含纤细薯蓣甙和薯蓣皂甙。叉蕊薯蓣根茎含薯蓣皂甙元和少量雅姆皂甙元。
2药理:山萆薢根茎中所含之薯蓣皂甙或薯蓣皂素毒甙有杀昆虫作用。薯蓣皂甙、克拉塞林甙还有抗真菌作用。绵萆薢总皂甙可降低血清胆固醇。苏联产同属植物高加索薯蓣对兔的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有治疗作用。其皂甙有拟胆碱样作用,能扩张末梢血管、降低血压、增强胃肠平滑肌的运动,并能升高血糖,对抗小鼠的化学性惊厥,以及提高大鼠胃肠等各种组织的通透性。
白萆薢
白萆薢:药材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马钱叶菝葜的根茎。(《中华本草》)
典籍摘要
1《全国中草药汇编》:“白萆薢辛、微苦,平。祛风除湿,清热利尿。用于风湿筋骨疼痛,肠炎,痢疾,膀胱炎,小便不利。”
2《中药大辞典》:“白萆薢涩微苦,平。祛风湿,利尿。治风湿性筋骨疼痛,小便短少,淋浊。”
3《中华本草》:“白萆薢辛;微苦;平祛风湿;利小便。主风湿痹前;麻木;小便淋浊;湿热带下。”
粉萆薢
粉萆薢:药材来源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的干燥根茎。( 《中国药典》)
典籍摘要
《中国药典》:粉萆薢苦,平。归肾、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除痹。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红萆薢
红萆薢:药材来源为百合科菝葜属植物无刺菝葜的干燥根茎。(《中华本草》)
典籍摘要
1《全国中草药汇编》:“红萆薢甘、微苦,平。祛风除湿,调经,利尿。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慢性胃炎,月经不调。”
2《四川中药志》:“红萆薢祛风湿,分清浊,利关节,解疮毒。治风湿痛,腰膝痹痛。小便淋浊及梅毒恶疮。”
3《云南中草药选》:“红萆薢祛风除湿,通淋,利水,消炎,解毒。治风湿性关节炎,泌尿系感染,慢性胃炎,月经不调,疮疖。”
4《中华本草》:“红萆薢红萆薢苦;甘;平祛风除湿;利水通淋;解疮毒。主风湿痹痛;水肿;小便淋浊;疮疖肿毒。”
绵萆薢
绵萆薢:为薯蓣科植物绵萆薢或福州薯蓣的根茎。( 《中国药典》)
一、典籍摘要
1《中国药典》:“绵萆薢苦,平。归肾、胃经。利湿去浊,祛风通痹。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
2《中华本草》:“绵萆薢苦;辛;平。祛风湿;利湿浊;消肿毒。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小便混浊;淋沥;白带。”
3《中药大辞典》:“绵萆薢性平、味苦。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二、现代研究
成分:含薯蓣皂甙、纤细薯蓣皂甙,另含有原薯蓣皂甙、原纤细薯蓣皂甙及甲基原纤细薯蓣皂甙。
刺萆薢
刺萆薢:药材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长托菝葜的根茎(《中华本草》)
典籍摘要
1《中药大辞典》:“刺萆薢涩微苦,平。祛风利湿,解疮毒。治风湿筋骨疼痛,淋浊,梅毒,臁疮,皮肤过敏,湿疹。”
2《中华本草》:“刺萆薢辛;苦;平祛风湿;利小便;解疮毒。主风湿痹痛;小便淋浊;疮疹瘙痒;臁疮。”
3《全国中草药汇编》:“刺萆薢苦,平。祛风利湿,解毒。用于风湿筋骨疼痛,小便浑浊,臁疮,皮肤过敏,湿疹。”
二母安嗽片简介
本文2023-10-10 21:24:3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