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认识 这种草 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0浏览:3收藏

谁认识 这种草 呀,第1张

地锦草别名:草血竭、血见愁草、血见愁、小虫儿卧单、铁线草、普瓣草、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三月黄花、地蓬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红丝草、小红筋草、仙桃草、莲子草、软骨莲子草、九龙吐珠草、地瓣草、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铺地草被单草、星星草、斑雀草、多叶果、凤凰窝、龙头狮子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EuphorbiahumifusaWilld或斑地锦EuphorbiamaculataL的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及热毒疮疡药名:地锦草汉语拼音:di jin cao英文名:Humifuse Euphorbia Herb, Herb of Humifuse Euphorbia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Euphorbia humifusa Willd 2Euphorbia maculata L归经:肺;肝;胃;大肠;膀胱经性味:味辛;性平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功效分类:活血药;止血药;清热解毒药科属分类:大戟科生态环境:生于平原、荒地、路旁及田间,为习见杂草。采收和储藏:10月采收全株,洗净,晒干或鲜用。资源分布:1除广东、广西外,分布几遍全国各地。 2各地常见,秋季采集地锦草时易与混杂在一起。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及斑叶地锦的全草。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者可用15-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地锦草-植物形态 地锦草1.地锦草一年生匍匐草本。茎纤细,近基部分枝,带紫红色,无毛。叶对生;叶柄极短;托叶线形,通常3裂;叶片长圆形,长4-10mm,宽4-6mm,先端钝圆,基部偏狭,边缘有细齿,两面无毛或疏生柔毛,绿色或淡红色。杯状花序单生于叶腋;总苞倒圆锥形,浅红色,顶端4裂,裂片长三角形;腺体4,长圆形,有白色花瓣状附属物;子房3室;花柱3,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光滑无毛;种子卵形,黑褐色,外被白色蜡粉,长约12mm,宽约07mm。花期6-10月,果实7月渐次成熟。2.斑叶地锦本种与地锦草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叶片中央有一紫斑,背面有柔毛;蒴果表面密生白色细柔毛;种子卵形,有角棱。花果期与地锦草同。地锦草-科属介绍 地锦草大戟科Euphorbiaceae

双子叶植物纲蔷薇亚纲的一个大科。草本、灌木或乔木,体内常有乳白色液汁。叶通常互生,单叶,稀复叶,有托叶,基部或叶柄上有时有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或异株,聚生成各种花序,通常为聚伞花序或特殊的杯状聚伞花序(大戟花序);有些属的种类有花萼而无花瓣,也有的花萼和花瓣均无;萼片离生或合生,覆瓦状或镊合状排列;有花盘或退化为腺体;雄花:雄蕊与花被片同数,或2倍,或极多或很少或1(在大戟属整朵花仅含1裸露雄蕊);花丝离生或联合成柱状,花药2~4室,退化子房有或无;雌花:退化雄蕊有或无;子房上位,通常3室,稀1至多室,每室有胚珠1~2颗,生于中轴胎座上,花柱与子房室同数。果多数为蒴果,成熟时分裂成3瓣,有时不开裂而成浆果状或核果状。该科包括宽子叶类和窄子叶类2类,叶下珠亚科、大戟亚科、Porantheroideae和Ricinocarpoideae4亚科,10族,共约300属5000多种,遍布全世界,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约72属450多种,遍布中国各省区,主要产于西南至台湾。该科以盛产橡胶、油料、药材、鞣料、淀粉、木材等重要经济植物著称。橡胶树属是主要产橡胶的植物。油桐属产最好的干性油。乌桕产蜡和油。蓖麻是重要的药用植物。巴豆为泻药,又可作杀虫剂,也产单宁。木薯是热带重要的食用植物之一,有肥厚的块状根,极富淀粉,是工业上用粉主要原料之一。余甘子的果可食,维生素C含量高。该科多数种类有毒,南非产的好望角毒漆是已知有毒植物中最毒的一种。变叶木属、叶下珠属、麻风树属及大戟属等广泛栽培作观赏植物。地锦草-药理作用 地锦草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多种体外抑菌试验方法证明本品鲜汁、水煎剂、水煎醇提物等对金**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施氏痢疾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绿脓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等均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地锦草注射液及地锦草去鞣质等的精提物也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本品所含的黄酮在体外具有较强的广谱抑制菌作用,于0002-063mg/ml浓度时对20种常见致病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在0005-125mg/ml时呈杀菌作用,对金**葡萄球菌的MIC为0005mg/ml,绿脓杆菌为032mg/ml,痢疾杆菌为016-063mg/ml。但黄酮与小鼠的全血、家兔红血球或血清共同孵育30分钟后,抗菌效力即大大减弱,但小鼠sc黄酮时,其尿液可具明显的抗菌作用。从地锦草中分得的没食子酸及槲皮素也有明显抑菌作用。此外,地锦草煎剂对钩端螺旋体有一定抑制作用。以0125mg/胚的黄酮与病毒于体外混合后接种,或1mg/胚剂量先接种病毒后给药治疗,均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所致鸡胚感染有效。 2解毒作用:

地锦草不仅对白喉杆菌有强的抑制作用,而且对白喉杆菌外毒素也具有明显的中和作用。实验证明,100、50及25%的地锦草酊剂与白喉外毒素于低温作用30分钟后注射于豚鼠皮下,均对IMLD或aMLD之白喉外毒素有明显中和效果,能减低动物死亡率,但煎剂作用不明显。 3止血作用:

地锦草粉未局部使用,对实验性犬股动脉切开出血有止血作用。 4缓解六六六对小鼠组织病理学的毒性作用:

14%工业六六六200ppm对动物心、肝、脾、肾组织可引起严重损害。维生素C4000ppm可减轻六六六引起的组织病变,而地锦草能防止六六六对各组织的损害。同时长时期饲喂地锦草对实验动物肝脏和心肌引起轻度颗粒变性外,对肾脏无影响,但对脾肝造血系统有兴奋作用。淋巴细胞和原始母细胞性增加。地锦草-化学成分 地锦草1.地锦草含有三种黄酮甙,其中两个甙的甙元为山柰酚(kaempferol),另一个甙的甙元为槲皮素(quercetin)。还含香豆精类成分:东莨菪素(scopoletin),伞形花内酯(umbelliferone),阿牙潘泽兰内酯(ayapin)。又含棕榈 酸(palmit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没食子酸甲酯(methylgallate)和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 2.斑叶地锦含β-香树脂酸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乙酸蒲公英赛醉酯(taraxeryl acetate),乙酸羽扇烯酸酯(lupenylacetate),3β-乙酰氧基-30-去甲羽扇豆烷-20-酮(3β-acetoxy-30-norlupan-20-one),a-香树脂酮醇(a-amyrenonol),谷甾醇(sito-sterol),乙酸粘霉烯醇酯(glut-5-en-3β-yl acetate),乌苏-9(11),12-二烯-3β-醇(ursa-9(11),12-dien-3β-ol),斑叶地锦素(eumaculin)A,紫云英甙(astragal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山柰酚-3-O-(2”-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2”-O-gal-loyl)-β-D-glucoside],槲皮素-3-O-(2”-没食子酰)-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2”-galloyl)-β-D-glucoside],1,3,4,6-四-O-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3,4,6-tetra-O-galloyl-β-Dglucose),老鹳草靶质(geraniin)。地锦草-药材考证 1出自《嘉祐本草》 2《本草图经》 :地锦草,生滁州及近道田野中。其苗叶细弱作蔓遍地,茎赤,叶青赤,中夏茂盛;六月开红花;细实。今医家取苗、子用之。《神农本草经》络石条注中有地锦,与此同名而别是一类也。 3《纲目》 :地锦,田野及阶砌间皆有之,小草也。就地而生,赤茎,黄花,黑实,状如蒺藜之朵,断之有汁。地锦草-药(毒)理学 地锦草水煎浓缩乙醇提取液给家兔灌胃(20g生药/kg)观察1周,或给大鼠灌胃(15g生药/kg)每日2次,连续16天,停药后观察1周,均未发现任何异常现象。本品毒性小。地锦草片(水煎醇提物)给家兔ig20g/kgl次,观察l周或给大鼠ig15g/kg,1日2次,连续16天,停药后观察l周上述动物均未见有何异常表现。地锦草-各家论述 地锦草1《本草汇言》:地锦,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凡血病而因热所使者,用之合宜。设非血热为病,而胃气薄弱者,又当斟酌行之。 2《别录》:主心气,女子阴疝血结。 3《嘉祐本草》:主通流血脉,亦可用治气。 4《品汇精要》:主调气和血。 5《纲目》: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 6《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部痞满疼痛,冷骨风,臭痰,痔疮及下乳。 7《浙江民间草药》:健胃止泻,治小儿疳积。 8《上海常用中草药》: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福建中草药》:清热凉血,消肿解毒。地锦草-附方 地锦草①治脏毒赤白:地锦草采得后,洗,暴干,为末,米饮服一钱。(《经验方》)②治细菌性痢疾:地锦草一两,铁苋菜一两,凤尾草一两。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③治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二钱,空心米饮下。(《乾坤生意》)④治胃肠炎:鲜地锦草一至二两。水煎服。⑤治感冒咳嗽:鲜地锦草一两。水煎服。⑥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鲜地锦草一两。水煎或调蜂蜜服。(④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⑦治小便血淋:地锦草,井水擂服。(《刘长春经验方》)⑧治妇女血崩:地锦草竭嫩者蒸熟,以油、盐,姜腌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干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世医得效方》)⑨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地锦草二斤。水煎去渣熬膏。每日二次,每服一钱半,白酒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⑩治金疮出血不止:地锦草研烂涂之。(《世医得效方》)⑾治牙齿出血:鲜地锦草,洗净,煎汤漱口。(《泉州本草》)⑿治湿热黄疸:地锦全草五、六钱。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⒀治脾劳黄疸:地锦草、羊膻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为末,先以陈醋二碗入锅,下皂矾四两,煎熬良久,下药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块,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汤下,一日二服。(《乾坤生意秘韫》如圣丸)地锦草⒁治奶汁不通:地锦草七钱。用公猪前蹄一只炖汤,以汤煎药,去渣,对甜酒二两,温服。(《江西民间草药》)⒂治小儿疳积:地锦全草二、三钱。同鸡肝一具或猪肝三两蒸熟,食肝及汤。(《江西民间草药》)⒃治项虎(对口疮):鲜地锦草加醋少许,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⒄治痈疮疔毒肿痛:鲜地锦草,洗净,和酸饭粒、食盐少许敷患处。(《泉州本草》)⒅治风疮疥癣:地锦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乾坤生意秘韫》)⒆治臁疮烂疮:地锦草为末外搽。(《贵阳民间药草》)⒇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地锦草捣烂。加醋搅匀,取汁涂患处。(《福建中草药》)(21)治咽喉发炎肿痛:鲜地锦草五钱,咸酸甜草五钱。捣烂绞汁,调蜜泡服。日服三次。(《泉州本草》)(22)治火眼:地锦草熬水洗,或蒸猪肝食。(《贵阳民间药草》)(23)治跌打肿痛:鲜地锦草适量,同酒糟捣匀,略加面粉外敷。(《湖南药物志》)(24)治蛇咬伤:鲜地锦草捣敷。(《湖南药物志》)(25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地锦草(26)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并喝一、二杯送下。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27)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28)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29)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30)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31)黄疸。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近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地锦草-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 地锦草喜温暖湿润气候,稍耐荫蔽,较耐湿。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上或壤上栽培为宜。可与玉米间作。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秋季9-10月待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贮藏备用。春播3-4月,种子与草木灰拌匀,条播,按行距15cm开条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薄覆细土,稍加镇压。

田间管理 出苗后,要及时拔除杂草。施肥以人粪为主。待玉米收获后要加强田间管理,促使植株旺盛生长。地锦草-药材鉴定 地锦草性状鉴别 (1)地锦草常皱缩卷曲,根细小。茎细,呈叉状分枝,表面带紫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白色细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叶对生,具淡红色短柄或几无柄;叶片多皱缩或已脱落,平展后呈长椭圆形,长5-10mm,宽4-6mm;绿色或带紫红色,通常无毛或疏生细柔毛;先端钝圆,基部偏斜,边缘具小锯齿或呈微波状。杯状聚伞花序腋生,细小。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细小,卵形,褐色。无臭,味微涩。

(2)斑叶地锦叶上表面具一紫斑,下表面有毛;蒴果密被白色细柔毛;种子卵形,有棱。以叶色绿、茎色绿褐或带紫红色、具花果者为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l)地锦草呈长圆形有4个棱角,其中2个更明显。表皮细胞1列,棱角处有厚角组织;皮层散有多数乳汁管,直径7-15μm。中柱鞘纤维呈断续的环状排列。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较宽,导管呈放射状排列。髓部较大,中空。

(2)斑叶地锦与地锦草区别为横切面呈长圆形,无棱角;表皮非腺毛众多。 粉末特征:(1)地锦草绿褐色。叶脉周围细胞正面观:细胞类长圆形,整齐紧密地排列在叶脉两侧;细脉末端周围细胞放射状排列成圆形。叶脉周围细胞横断面观:可见叶脉维管束周成圆形的维管束鞘。种皮细胞多成片存在,黄棕色,其正面观细胞呈多角形,直径约136μm,壁极厚,胞腔小。分枝状无节乳汁管,内含颗粒状物质,茎中乳汁管较粗,直径约16μm,叶中乳汁管较细,直径6-9μm。

(2)斑叶地锦与地锦草粉末特征的区别是:非腺毛数多,非腺毛壁上的细小突起更明显;乳质管内含颗粒状及板片状物质,叶中乳汁管较易观察。应用鉴别 地锦草与大蓟:二药同为止血药,均具凉血止血,散瘀消痈之功。用于血热兼瘀的各种血症及疮痈肿痛,是其共同之处。不同之处,地锦草味兼涩,归大肠经,可治湿热泄痢。地锦草与茜草根:二药同具凉血止血功能,故适用于身体内外各种血证,并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但地锦草除止血之效,还兼清热解毒止痢作用。茜草根苦寒,有缓泻功效,故便溏者不宜用。理化鉴别 取上述药材粗粉各2g,加甲醇20ml,冷浸过夜,滤过。滤液用石油醚抽取3次,将甲醇提取液浓缩至4ml,供以下实验:①将提取液滴在滤纸上,滴加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下观察,斑点加深为深**。取提取液2ml加入数滴浓盐酸及少量镁粉,溶液呈红色。(检查黄酮类)②将提取液滴在滤纸上,再滴加01%溴酚蓝溶液,立即在蓝色的背景上显**斑点。(检查有机酸)

陈氏认为《本经》问世以后,虽有陶弘景、苏敬等注解、修订、补充,但还有被遗漏而未载于本草的药品。“故别为序录一卷,拾遗六卷,解纷三卷,总曰《本草拾遗》,共十卷。”

本书原著早已散佚,但从《证类本草》中看,引用本书所载的药物就有447种之多。《本草纲目》引用诸家本草的药物,也以引用本书所载的药物为多,有368种。

本书编著成功,进一步充实了本草的内容,对医药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所以李时珍对其极为推崇,评价它说:“其所著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本草拾遗》共10卷,分为3部分。兼顾药学理论和实际应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序例1卷,相当于药物总论。

拾遗6卷,共载《新修本草》未收之药692种(一说712种)。每药详述药名、产地、性状、采制、性味、毒性、药效、主治、禁忌等。解纷3卷,主要是解决旧本草著作药物记载之纷乱,考证品种,订正讹误,辨析形态、性味相似易于混淆者,现知论药269种。

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既吸收了众多的民间医学成就,也勇于实践,无论是理论还是临床应用都有自己的创见。清代全祖望因陈藏器的医学贡献,称其为“四明医学之初祖”。《本草拾遗》的内容丰富广博,对于祖国医药学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概而言之:

1新增药物692种。

这些药物来源广泛,既含内陆又达滨海,既有汉族又有少数民族药物,还包括国外传入的药物,如罂子粟(内陆)、海马(滨海)、苍梧(壮族地区)、甘蓝(欧洲)。

2药物和药剂分类法的创造。

《本草拾遗》的序例相当于总论,在理论上将处方按功效分为“十剂”。

·(1)宣可去壅(即用宣散、涌越之品,以治疗胸闷呕恶等壅塞之证):生姜、橘皮之属。

·(2)通可去滞(即用通利之品,以治乳汁不通或湿滞脏腑经络等病症):木通、防己之属。

·(3)补可去弱(即用补益之品,以治疗各种虚弱之证):人参、羊肉之属。

·(4)泄可去闭(即用开泄之品,以治腑实便秘、肺实气急等郁闭之证):葶苈、大黄之属。

·(5)轻可去实(即用轻蒲之品,以治外感六*之邪,肌表无汗之证):麻黄、葛根之属。

·(6)重可去怯(即用重镇之品,以治心神浮越,惊悸不宁等神怯之证):磁石、铁粉之属。

·(7)滑可去着(即用滑利通淋的药物,以治疗湿热凝结的热淋等证):冬葵子、榆白皮之属。

·(8)涩可去脱(即用涩敛之品,以治各种精津气血耗散滑脱之证):牡蛎、龙骨之属。

·(9)燥可去湿(即用燥湿之品,以治水肿腹胀,小便不利等水湿之证):桑白皮、赤小豆之属。

·(10)湿可去枯(即用滋润之品,以治干咳无痰,口干舌燥,或肠燥便秘等津枯之证):白石英、紫石英之属。

陈藏器创立的这项药物分类方法是按药物的性能分类的,和现代分类方法颇为相似。“十剂”也是我国早期按药物性能功用分类方剂的方法,我国方剂学从《内经》的“七方”发展到唐代的“十剂”,陈藏器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从而为后世方剂学按功能分类奠定了基石。

3纠正旧说之讹误

关于药性,如他指出“接骨木有小毒,本经云无毒,误也”。尤其是他认为“姜黄性热不冷,本经(指《唐本草》)云寒,误也”,此说为后世的临床应用所广泛接受; ·关于品种,陈氏指出陶弘景《名医别录》未辨黄精与色吻两物的失误,并细把黄精分为偏精与正精两种,又指出苏恭把女萎、萎蕤分为两物的错误,肯定了陶弘景《名医别录》的正确,并博引史书扼要地说明了该药物的性能、形状、特点与功用等。他又指出箘桂、牡桂、桂心三种并是一物,筒桂为箘桂之误书,有理有据。他还指出前人将菊科属植物泽兰与兰草相混的错误。关于药物的作用,陈藏器批驳了《神农本草经》关于食姜能使人少智的“浪说”。

4扩充药物的功用、主治、用法

(1)陈藏器发展了许多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 · 如葛根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味甘辛性平,唐代以前多用于解肌、调胃、止泻、止痢,临床常用葛根汤和汁。《本草拾遗》别辟新径,提出葛根“蒸食,消酒毒,可断谷不饥。作粉尤妙”。陈氏所谓葛粉系由葛根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入药,味甘性寒,其生津止渴的效力确较干葛根为优。自从陈藏器提出了葛根“作粉尤妙”的新用法后,宋《开宝本草》便有了“作粉:止渴,利大、小便,解酒,去烦热”的记载,此后医家临床多用葛粉作清热除烦之用。 · 又如乌贼为重要的海洋药物资源,在汉代仅用其骨入药,南北朝始用其肉,而用墨则始于唐代,《本草拾遗》最早创用乌贼墨内服以“治血刺心痛”,而在国外,乌贼墨则通常作废弃物扔掉。现代临床证明乌贼墨确是一种良好的全身性止血药,对妇科、外科、内科等多种出血疗效显著,无副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纤溶酶活性,导致纤维蛋白溶解减少,从而促进凝血。

(2)对于各类疾病的治疗,陈藏器也有许多新的创举。

· 如他探讨了矿泉水温形成的原因,认为“下有硫磺,即令水热”,这个观点在我国古代一直占有统治地位,现代科学已经证明这是错误的。但陈藏器又进而指出:“硫磺主诸疮病,水亦宜然。水有硫磺臭,故应愈诸风冷为上。”我国用温泉疗疾至晚在东汉已出现,陈藏器正确地将疮疡一类外科疾患作为温泉浴疗法的主要适应症,一直为古今医家所沿用。

· 陈氏还记载了独树一帜的热敷物理疗法,如六月河中热砂条云:“取干砂日暴,令极热,伏坐其中,冷则更易之,取热彻通汗,治风湿顽痹不仁,筋骨挛缩,脚疼冷风掣瘫缓。”这种砂浴疗法直至当代民间仍有不少人在应用。他还指出在进行砂浴疗法时,要取热彻通汗,然后随病进药,忌风冷、劳役。这说明他已懂得了砂浴疗法配合药物及饮食补养对促使病人早日康复的意义。

· 陈藏器还采用化学方法治疗外科疾患,如草蒿条云:“草蒿烧为灰,淋取汁,和石灰,去息肉。”这无疑是将无机碱的腐蚀作用应用于治疗息肉的较早一例。

陈藏器《本草拾遗》是继《新修本草》之后唐代贡献最大的民间药物学专著,所收药品中不少被后世本草引录为正品药条,如《海药本草》引2种,《开宝本草》引64种,《嘉佑本草》引59种,《证类本草》引488种。明代李自珍《本草纲目》共收录药物1892种,而采自《本草拾遗》的竟达368种,约占1/5,其中动物药111种,矿物药106种,即使最新的研究证明李自珍曾有误引,但所引陈著仍冠于28家历代本草之首。另外日本医籍《和名类聚抄》、《医心方》等均有引用,证明域外医家对此书也非常重视。

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教授谢弗在《唐代的外来文明》一书中也称赞陈藏器是“八世纪伟大的药物学家”,并与“相对保守一些的药物学者”相比较,他说:“陈藏器详细而又审慎地记录了唐代物质文化的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记载虽然与医药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却有很高的价值。《本草拾遗》就是陈藏器撰写的一部伟大的著作。正如书名所表示的那样,这部著作是对保守的官方药物学著作的补充。到了宋代时,陈藏器的后辈们对《本草拾遗》中收录了那样多非正统的资料而对他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但是在我们看来,这些资料中包含了许多中世纪初期刚刚开始使用的新药物,所以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评价恰如其分地论定了陈藏器在中国药物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化骨草的药名是什么

化骨草的药名是什么,大自然非常神奇,有许多看起来不起眼的植物其实大有作用,民间说法中的化骨草其实就是金线草,很多人不清楚,下面和大家分享化骨草的药名是什么。

化骨草的药名是什么1

这是金线草,化骨草是不存在的,民间取名,其实就是金线草。

金线草功效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现代临床用于跌打损伤疼痛、骨折、胃痛、外伤出血等,因为它的功效和骨头有关,所以民间俗称化骨草。

金线草,蓼科蓼属下的一个植物种。金线草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生于山地林缘、路旁阴湿处。车前草又名车轮菜,生长在山野、路旁、花圃、河边等地。根茎短缩肥厚,密生须状根。叶全部根生,叶片平滑,广卵形,边缘波状,间有不明显钝齿,主脉五条,向叶背凸起,成肋状伸入叶柄,叶片常与叶柄等长。

金线草的功效与作用

1、止痛

金线草可以有效减轻痛感,对于痛经、小腹疼痛、风湿骨痛、胃痛等病症都可明显缓解。

2、止血

它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能用于吐血、便血、咳嗽吐血等症状。另外,它还具有解毒的效果,将它捣碎外敷能清除身体内的蛇毒。

3、清热去火

金线草具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将它泡水饮用能缓解因肝火旺盛引起的不适症状,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十分有帮助。

4、调节免疫

金线草中含有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在被人体吸收后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它是一种滋补的保健品。

化骨草的药名是什么2

大自然总是非常神奇的,自然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花野草,很多还是比较珍贵的中草药。这得益于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在一些深山中,至今还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一些药草。当地人民也不以为然,遇到小病小灾的也会利用这些药草,如果你见到这种一定要珍惜。

有一种植物,在南方的山中经常见到,别名“化骨草”,平时就像野草,一般在山中无人理会。有人被鱼刺卡了喉咙,就会摘上几片叶子揉成小团,然后吃下去一会儿就好了,味道有点酸酸的感觉。是不是特别神奇呢?鱼刺也属于骨质的,卡在喉咙里,特别难受,严重了,还要去医院,不过用这种小草很快就能化解,也有很多当地人,挪到家里一两颗,以防万一。

化骨草不仅能够治疗鱼刺卡喉咙。它还可以治疗骨质增生。在当地人也比较常用,把叶子捣碎敷在腰上,一周左右就可以缓解。因为这种野草在南方种植,所以在北方很多地方都没有见过,连听都没有听过。

这种化骨草叶片比较肥大,有白色的绒毛,叶片儿碧绿,比较平整,上面有紫色的斑纹。看起来还是比较好认的。一般长在山里比较潮湿的环境里,在一些小溪边,小河边会见到很多,看起来植株肥肥大大的,挖几颗养在家里也比较漂亮。

它的俗名化骨草,不过查了很长时间,也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这种神奇的药草呢?如果在山中遇到,一定要珍惜哦。

化骨草的药名是什么3

金线草的功效与作用

药性

辛、苦,凉,小毒。

1、《广西中药志》:“辛,涩,温,有小毒。入脾经。”

2、南药《中草药学》:“辛、苦,微寒。”

功用主治

止血,除湿,散瘀,止痛。主治咳血,吐血,便血,血崩,泄泻,痢疾,胃痛,痛经,产后血瘀腹痈,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壕疬,痈肿。

1、《广西中药志》:“祛风止痛,健脾燥湿,戢瘀消肿。清霍乱吐泻,风湿痛,痈肿,瘰疬。”

2、《广西本草选编》:“行气止痛,活血调经。主治胃脘痛,月经不调,白带,痢疾,腹痛泄霄,外伤出血。”

3、南药《中草药学》:“止血,解毒,散瘀。治肺结核咳血,经期、产后瘀阻腹痛,胃痛。”

4、《广西民族药简编》:“捣烂敷伤口周围,治毒蛇咬伤。”

各家论述

1、《广西中药志》:祛风止痛,健脾燥湿,散瘀消肿。治霍乱吐泻,风湿痛,痈肿瘰疬。

2、江西《草药手册》:散瘀止血,解毒利气。治吐血,咳血,下血,血崩。

3、《陕西草药》:收敛,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

金线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金线草的选方

1、治初期肺痨咯血金线草茎叶30g,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2、治痢疾鲜金线草、龙芽草备30g,水煎服。(《福建药物志》)

3、治经期腹痛,产后瘀血腹痛金线草30g,甜酒50ml。加水同煎,红糖冲服。(江西《草药手册》)

4、治风湿骨痛人字草、白九里明各适量,煎水洗浴。(《广西中药志》)

金线草的禁忌人群

《广西本草选编》:“孕妇忌服。”

金线草可以治疗糖尿病

民间服用金线草治疗糖尿病,在疗效上已获得肯定。美国农业部研究人员发现金线草可降低人体血糖浓度,而且还可提高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1974年英国权威杂志(刺血针)指出五位印度医生研究报告,证实野生金线草(金线连)确实可降低血糖。美国农业部,也发表过金线草(金线连)可以降低血糖浓度,及提高血液中胰岛素含量。

农村孩子泼实,从小跟大人在山野跑,割猪草、做农活、挖野菜,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有时摘山枣、野桃,被棘针划了,石头磕了,这些都小意思。能拔出来的棘针尖拔出来,不能拔出来的回家用针挑,根本不是事儿。

夏天河里发大水,等水稍微退下去,拿着自制的小渔网。没有底的脸盆(搪瓷的那种),就冲进了河里开始摸鱼摸虾。好不好的,一脚踩上碎玻璃或尖利的石头,鲜血淋漓,染红了水面。

尤其是麦收时节,农村丘陵地带或山区的一些地块,只能用镰刀割麦,一个不小心一镰刀就可能割在腿上或者手上,鲜血马上喷出。

这种时候,农村人(哪怕是孩子)也从不慌里慌张。水边、地头眼神一个巡睃,已经锁定了需要的止血植物。随手拔起几棵,就可以马上自我施救了。

那么,野外最常见,老农民们最爱用的自救植物有哪些呢?下面就给大家分享几种:

一、刺儿菜(小蓟)

这可是农村人用来止血的首选药草。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野菜。

在艰苦岁月里,刺儿菜是老农民度春荒的野菜。还记得儿时母亲给我讲刺儿菜,说富人们有“刺儿菜露头,饿不死穷猴”的戏谑说法。漫山遍野的刺儿菜,嫩时真的是一道上好的野菜,现在也被许多城里人青睐,走进了大酒店,成为价格不菲的菜肴。

但这个东西在农村,最大的用途还是喂猪。因为它边缘上的锯齿,在稍老些的时候,真的拉嗓子。反正我是无法下咽。嫩的时候也不爱吃。

我只知道,在野外受了伤,鲜血直冒,只需撸了刺儿菜叶子,尽力揉搓挤出汁液,连汁液带刺儿菜叶子的一团,一下捂到伤口上,用不了一会儿,伤口的血就止住,而且不容易感染。

二、野三七

我没拍到野三七的。现在田野里野三七这种植物几乎看不到了。它用于外伤止血也很好。主要用的是野三七的根茎,挖出来洗干净,身边找两块石头捣成糊状,直接糊在伤口上。

三、夏枯草

也是同样简单粗暴方式:挤出汁液摁到正流血的伤口上,止血效果佳。

四、灰包

这灰包,城里人怕是没听说过的多。但在农村,它绝对是天然止血圣药,是多灰包科真菌多形灰包的子实体。草坡地上、灌木丛的久腐处都常见。

孩子们上山看到还未成熟的灰包,都知道不去乱动。因为灰包只有成熟了,变软了,变浅**(我们农村人叫“熟了”)才有药用价值。里面就是自然的灰色粉末,像研制的上好药面。在山里手脚有了红伤,就草丛中寻得一只灰包,撕开把药面撒在伤口上,很快止血。不会感染化脓之类的,真是治外伤的天然神药。

五、车前子

听这名字就知道,车前子又是在农村特别普遍的一种草。生命力极强,不挑地方,甚至马车牛车经常碾压的乡下土路边,也照样生长。

车前子的汁液也有止血作用,尤其是清理伤口,特别好。不过俺们那边的农村人,喜欢挖了车前子烧水喝,说治疗气管炎。

六、大青叶

大青叶的功效不只是乡下人,城里人也是没有几个人不知。头疼感冒发炎的,直接大青叶片搞定。不过在农村里,大青叶也会被应急用来外伤止血。疮疖等也会用大青叶捣烂糊在疮疖处。

七、蒲棒

近水处,蒲草茂盛,农村小伙伴们最爱这蒲棒。而在大人眼里,这蒲草与蒲棒都是宝。蒲草可以编制草鞋、草席,农村许多草编,都是用的蒲草。

熟透的蒲棒,就是最好的止血消炎神药。不管你伤口多严重,只需撕了蒲棒这绒绒,摁到伤口上,马上止血,最多三四天即可结疤。

八、白茅花

白茅花,是很坚强的野草。白茅花也是种子,飞到哪里就在哪里扎根生长。在野外受了外伤,赶紧撸一些白茅花摁住伤口,止血效果特别好。

不过说起白茅,有农村体验的小伙伴们,对这开成一片的白茅花可不怎么感兴趣。我们只对春天里刚刚钻出的嫩嫩的白茅草包感兴趣。小伙伴们叫这为“di(哪个字我不确定)草包”,茅草多处,三三两两的小伙伴边“di”边吃,微甜的清香软嫩,这滋味一辈子在舌尖忘不掉。

白茅的根我们叫做“甜甜根”,在北方小伙伴心目中,就是最好的零食,不亚于南方的甘蔗。挖出来洗干净,放到嘴里嚼,甜甜的。

九、生姜

生姜的止血效果那是没说的。把新鲜的姜捣烂敷在外伤处,止血消炎很霸道。只是对农村人来说,这生姜可是老农民辛苦种植的经济作物,山野里那么多随处可见的中药材可用,你偏偏要挖了人家的生姜止血,怕是要挨骂的。

目录 1 拼音 2 拼音名 3 桂木的别名 4 来源 5 性味 6 功能主治 7 桂木的用法用量 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桂木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桂木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桂木 1 拼音

guì mù

2 拼音名

Guì Mù

3 桂木的别名

狗果树、白桂木、大叶胭脂

4 来源

桑科桂木属植物桂木Artocarpus lingnanensis Merr,以果、根入药。

5 性味

果:甘、酸,平。

根:辛,微温。

6 功能主治

果:清肺止咳,活血止血。用于肺结核咳血,支气管炎,鼻衄,吐血,咽喉肿痛。

根:健胃行气,活血祛风。用于胃炎,食欲不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7 桂木的用法用量

均为05~1两,水煎服。

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到中药桂木的方剂 捣姜饼

1钱,胡椒1钱,硫黄3钱(用水银研),藿香3钱,桂木香3钱,半夏3钱(姜汁制),甘锅子2钱(醋煅过,

催生顺气饮

uīshēngshùnqìyǐn处方:当归川芎肉桂木香乌药广皮枳壳冬葵子红花车前子生芝麻功能主治:理

橘子仁汤

验方》卷一:橘子仁汤:处方:橘子仁当归萆薢独活肉桂木猪苓防风附子草乌杏仁赤芍药甘草厚朴麻黄没药羌活地

五生膏

ggāo处方:生附子(去皮、脐)15克当归吴莱萸桂木香各15克制法:上为细末,每用药末9克,取生姜自

温补汤

ēnbǔtāng处方:人参白术川芎当归白芍熟地肉桂木香小茴香附元胡索功能主治:益气养血,理气止痛。治

更多用到中药桂木的方剂

用到中药桂木的中成药 保宁半夏曲

-98处方:半夏(制)豆蔻(去壳)砂仁(去壳)肉桂木香丁香枳实(炒)枳壳五味子陈皮青皮(去心)生姜薄

更多用到中药桂木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桂木 《王旭高临证医案》:[卷之三]痰饮门

,但肯扬鞭有到时。附子理中合二陈汤,加老生姜,老桂木。渊按∶倜傥风流,足征读书功夫。徐痰饮伏于胸中,

《医方集宜》:[卷之八小儿门]疟丹

(七钱)使君子蓬术(各五钱)槟榔神曲(各一两)官桂木香(各三钱)○有热去官桂木香加黄连为末用面糊和丸

《王氏医案绎注》:卷三

钱。制半夏米八钱。赖橘红一钱五分。白茯苓三钱。粗桂木次入三分。川楝核杵先三钱。整大白芍杵先四钱。陈木

《外科心法要诀》:[卷十五杂证部]夹伤

夹伤禁用药贴敷,朱砂烧酒可调涂,琼液散服随饮醉,肿势必消痛自除。复受重刑溃破者,代杖汤药速宜图,气血

《跌损妙方》:身中门第三

过去在农村中,很多农民会种植一些止血的草,比如小飞蓬、香蒲、车前草、夏枯草。这些草有着很好的止血效果,药用价值珍贵。小飞蓬可以快速止血,还可止痛

在农村中常见的一种野生植物小飞蓬,不管是在路边还是房屋旁,都能轻易的看到几棵这种植物,长的很像野生的雏菊,所以在农村又被称为野菊花。但是实际上,这种野生植物的学名叫做“小飞蓬”,小飞蓬的止血效果非常好,如果身上的伤口较小,将小飞蓬的叶子扯碎之后敷在患处就可以起到很快止血的效果,同样还可以起到止痛的效果。

香蒲草既可以止血,还能够消肿

说到香蒲草,估计很多人对这种草不是很熟悉,它的外形长得像香肠一样,也是比较珍贵的野草之一。香蒲草在农村非常受欢迎,夏天的时候家家户户会将香蒲草点燃,散发出来的味道不仅可以驱蚊虫,还能够让屋子里的空气得到净化。香蒲这种野生植物撕开之后,和蒲公英非常像,有绒毛状的飞絮。这些飞絮是香蒲草的种子,随着风可以四处飘散,落地生根。香蒲草的止血效果很好,不仅止血,还能够消肿,治愈跌打损伤的效果非常好。

车前草可以快速止血,帮助结痂

在农村生活的人,对车前草是不会陌生的,车前草是药草。车前草是一种生命力极其顽强的植物,常年分布在农村路旁,荒坡上。车前草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即使被汽车碾压,还能够自由地存活。再加上车前草的药用价值也比较高,通常可用其治疗一些小病小痛,车前草有着一定的利尿、明目的作用,很多农村人会在春天的时候去割一把车前草回来,用它细嫩的叶子清炒或者是炒肉,不仅口味上别有风味,而且吃完了之后也能够明目。

除此之外,车前草还有一定的止血功效。将车前草的叶子捣烂之后,敷在患处,可以快速的起到止血功效,还能够促进快速结痂。有些农民在做农活的时候,手不小心被割伤,也会摘下车前草的叶子敷上,很快就能够止血结痂。

夏枯草止血效果好,药用价值高

夏枯草也是可以止血的一种草药,由于其药效非常丰富,而且药用价值比较高,所以农村里后面有很多人前去采挖,用于售卖。以至于现在在农村,几乎很少能够看到夏枯草。有一说一夏枯草的止血效果相当好,如果手上被划破了口子,可以将夏枯草的叶子捣烂之后,敷在患处敷,一会儿就能够止血,患处能够更快的愈合。

以上就是给大家介绍的农村常见的几种可止血的药草,它们在农村是非常常见的,在房屋周围,和田垄之间都有这样的野草,有一些甚至农民们自己都认不全。但是这些野草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也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小病小痛,同时还能止血促伤口愈。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纲目》除记载有“白蒿”及“白艾’外,还记载有“蕲艾”(产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可入药。此系艾的栽培品种cv qiai,与原种(野生种)的区别在于:栽培品种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气浓烈;叶厚纸质,被毛密而厚,中部叶羽状浅裂,上部叶通常不分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最长可达7-8厘米,宽15厘米,叶揉之常成棉絮状;入药,性温、苦、辛、微甘。

全草入药,有温经、去湿、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过敏等作用。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它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 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 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谁认识 这种草 呀

地锦草别名:草血竭、血见愁草、血见愁、小虫儿卧单、铁线草、普瓣草、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奶汁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