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虎骨散简介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虎骨散处方虎胫骨(酥炙二两)。天麻、木香、羌活、川芎、黄蓍、蒺藜(炒去刺)、青皮(炒去白)、大腹皮、桂心、槟榔、沉香、白茯苓(去皮)、核桃仁(去皮尖炒)、山芋、葛根、海桐皮、五味子、败龟板(醋浸炙)、白藓皮,各一两。甘草(炙半两)、肉苁蓉(酒浸焙一两半)、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炮制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风,腰脚疼痛,下注脚膝,行步不得;或肿痒,或在两膝肿疼痛,久疗不瘥,渐致足胫细小少力。用法用量每服二钱匕,空心临卧温酒或盐汤调下。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虎骨散处方苍耳子(微炒)、骨碎补、自然铜(酒淬细研)、麒麟竭(细研)、白附子(炮)、赤芍药,各三两。当归(去苗)、肉桂(去粗皮)、白芷、没药、防风(去苗),各三分。牛膝(去苗酒浸一宿)、五加皮、天麻(去芦)、槟榔、羌活(去芦),各一两。虎胫骨(酥炙)、败龟(酥炙),各二两。炮制上件捣罗为末,入研药匀。功能主治治风毒邪气,乘虚攻注皮肤骨髓之间,与血气相搏,往来交击,痛无常处,游走不定,昼静夜甚,少得眠睡,筋脉拘急,不能屈伸。一名乳香趋痛散。用法用量每服一钱,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卷十:虎骨散处方虎骨(涂酥炙黄)2两,败龟(涂酥炎黄)2两,生干地黄(焙)2两,何首乌(去黑皮)1两1分,芍药1两1分,蚕沙(醋炒)1两1分,羌活(去芦头)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延胡索1两,当归(锉,焙)1两半,芎1两半,牛膝(酒浸,切焙)1两半,白芷1两半,秦艽(去苗土)1两半,威灵仙(去土)1两半,槟榔(锉)1两半,皂荚子(炒)2两。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风,身体疼痛。或手足(疒帬)痹。腰股沉重,牵曳不随。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空心温酒调下,1日3次。如不饮酒,用童便1盏半,薄荷1握,
详见百科词条:虎骨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4:02:13 共624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附子防风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附子防风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活人书》卷十七 31 附子防风散的别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附子防风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3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附子防风散 1 拼音
fù zǐ fáng fēng sǎn
2 《类证活人书》卷十七:附子防风散21 处方
白术30克 白茯苓23克 柴胡45克(去苗)五味子30克 干姜23克(炮裂,切)甘草23克(炙微赤,切)附子23克(炮裂,去皮、脐)桂心15克 防风23克(去芦头)
22 制法上药捣碎,研为粗末。
23 功能主治治伤寒阴痉,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24 附子防风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水150毫升,人生姜4片,煎至90毫升,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25 摘录《类证活人书》卷十七
3 《活人书》卷十七 31 附子防风散的别名
防子防风汤
32 组成白术1两,白茯苓3分,柴胡1两半(去苗),五味子1两,干姜3分(炮裂,切),甘草3分(炙微赤,切),附子3分(炮裂,去皮脐),桂心半两,防风3分(去芦头)。
33 主治伤寒阴痓,闭目合面,手足厥逆,筋脉拘急,汗出不止。
34 附子防风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盏,加生姜4片,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5 制备方法上为粗散。
36 附注防子防风汤(《医统》卷十四)。《得效》有川芎三分。
古籍中的附子防风散 《普济方》:[卷三百十八妇人诸疾门]伤寒甘草〔各两半(半两)〕上咀。每服五钱。水二盏附子防风散(出大全良方)治伤寒阴痉。手足厥冷。闭目合面
《本草简要方》:[卷之三草部二]附子乌头天雄侧子(一类而四名)分。食远服。治附骨疽在腿里侧属足太阴脾经者。附子防风散。附子防风甘草茯苓干姜各七钱五分。柴胡一两五
《类证活人书》:卷第六柔。附术散、(杂五八)桂心白术汤、(杂五九)附子防风散、(杂六十)八物白术散、(杂六一)桂枝煮散。
《仲景伤寒补亡论》:[卷十七]痉二十六条。乃之正病也。朱氏又曰。术附散、桂心白术汤、附子防风散、八味白术散、桂枝煮散。可选而用之。其感疾既
《医门法律》:[卷四热湿暑三气门]三气门方为医者,只言其效如神,不言禁忌之用,轻则伤身,重则促亡也。
学医必读古籍,用药必遵古法。用古法解读被滥用的千古名方!
《附子理中汤》—— 误用最多的“阳”药!
虽说附子理中汤不是直接出自于《伤寒论》,但是其配伍方式最早是出现在伤寒论的,只是丸剂改为汤剂。所以原始版权还是要归仲景所有。之所以说其是误用最多的阳药,是因为以干姜附子为主的方剂,只有附子理中汤可以在药房里买的到的,而其组方和容易让怕冷和脾胃不好的人,轻易的对号入座。所以其误用最多。
《医方考》
人参 甘草(炙) 附子(制) 干姜(炒) 白术(炒,各一钱)
脾肺虚寒,痰涎壅塞,少有动作,喘嗽频促,脉来迟细者,此方主之。
此证为虚而脉为寒也。虚则宜补,参、术、甘草所以补虚;寒则宜温,干姜、附子所以温寒。
百病损脾胃,所以但凡身体不舒服的人,总会影响饮食,而所谓的“体虚怕冷”也是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并非如此就可以判断真的是脾胃虚寒,因为很多亚健康的人,都是如此,如果人人皆为虚寒,岂不是随便吃点阳药就可以痊愈了么。
实际上,任何气血不畅,都会引起类似的状况,甚至很多湿热证,都会出现假虚寒的情况,尤其是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和外界压力问题,最容易出现看似虚寒,实际是热困于内的症状。而如此的症状,如果盲目服用附子理中汤,甚至是不加附子的理中汤,都会引起内热加深,上火,腹泻,甚至痉挛等等的问题。
很多网友因为身体问题找医生没办法解决,就自己盲目诊断和试药,这个可以理解。我也有过如此经历,但是对于身体情况的诊断,并非一朝一夕可学,尤其是虚寒的情况,必须落实到脉上。否则十有八九是要吃亏的。
对于虚寒的判断,迟脉是非常明显的判断,附加的一般有细弱,沉细,也就是一分钟跳动在60以内,无力,不容易摸到,摸到了也是像细线一样。这是典型的虚寒脉象。虽说虚寒也会出现非迟脉的情况,但大部分时候,比较少见。尤其是年轻人,亦很少有虚寒的情况。除非真的是每天雪糕凉啤酒不断,冬天不穿衣服满街跑。
以上内容并非信口开河,皆为本人中医心悟及治疗经验所得。这种看似虚寒,但实际上经常上火,饮食正常的情况,大部分都是心灵层面的矛盾,比如犹豫,胆怯,焦虑,想的多做的少,压力大但是又不敢面对,等等。这些情况在目前的社会体系下十分常见。而由此引起的各种所谓的亚健康的情况,并非虚寒,也并非脾胃,服药可以缓解,但难以痊愈。
这类情况,切勿盲目尝试火神派药物,尤其是现在的火神派早已面目全非。
人行天下,笑谈众生,人生本应无拘无束,何必自寻烦恼。
海纳百川,学贯古今,知识本应融汇贯通,何必诸多限制。
予自然
专注本源疗愈,从根源解决身体及心灵上的困扰。
健康,心理,修行等方面有任何问题,欢迎与我交流。
如果觉得本文有助于你,请分享知识,帮助他人。
目录 1 拼音 2 《魏氏家藏方》卷七 21 组成 22 主治 2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3 《魏氏家藏方》卷六引陆仲安方 31 组成 32 功效 3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4 《全生指迷方》卷四 41 组成 42 主治 4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5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51 组成 52 功效 5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 61 组成 62 主治 6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朱氏集验方》卷四 71 组成 72 功效 73 主治 74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 75 制备方法 8 《普济方》卷三九六 81 组成 82 主治 8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魏氏家藏方》卷五引李学渝方 91 组成 92 功效 93 主治 94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五十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朴附丸 1 拼音
pǔ fù wán
2 《魏氏家藏方》卷七 21 组成白艾叶1两,附子(炮,去皮脐)1两,吴茱萸(汤泡7次,炒)1两,厚朴(去粗皮)1两。
22 主治泻痢。
2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空心、食前米饮送下。
24 制备方法上用生姜汁半盏,同好酒半盏煮炒令干燥,别用肉豆蔻半两,赤石脂半两,同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3 《魏氏家藏方》卷六引陆仲安方 31 组成
厚朴(去皮,姜制,炙)、附子(炮,去皮脐)、茴香(淘去砂,炒)各等分。
32 功效益肾气,固脏腑,实脾元,进饮食。
3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50丸,食前盐米饮或汤、酒送下。
34 制备方法上用生姜自然汁浸过煮干,为细末,神曲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 《全生指迷方》卷四 41 组成厚朴(去皮,锉作小块子)1两,附子(炮,去皮脐,锉作小块子)1两,生姜8两(去皮,取汁)。
42 主治虚寒相搏所致的反胃,心下牢大如杯,或时寒时热,朝食则暮吐,暮食则朝吐,关脉弦紧。脾胃气弱,下冷泄泻,不思食。
4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食前米饮送下。
44 制备方法将上二味,以姜汁同煮,以尽为度,焙干为末,酒煮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圣济总录》卷一八七 51 组成厚朴(去粗皮)1斤,生姜1斤(同厚朴于木臼内捣匀,取出晒干),附子(炮裂,去皮脐)2两,干姜(炮)半斤。
52 功效补虚,厚肠胃,美饮食。
5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食前温酒或米饮送下。
54 制备方法上为末,熟枣肉并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6 《局方》卷五(宝庆新增方) 61 组成厚朴(去粗皮,姜汁制)1斤,附子(炮,去皮)1斤,神曲(炒)8两,干姜(炮)3斤。
62 主治脾元虚弱,饮食迟化,食必多伤,腹痛肠鸣,脏腑滑泄,昼夜无度;胃气虚损,不美饮食,呕哕恶涎。兼治反胃恶心,及久患脾泄冷泻之人。
6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空心、食前服30丸,米饮或盐汤送下。
6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7 《朱氏集验方》卷四 71 组成川椒(去目)2两,茴香2两,青盐1两,附子4两(去皮,生用切作片子),生厚朴4两,生姜4两。
72 功效厚肠胃,止寒泄,助元气,进饮食。
73 主治脾肾气弱,手足浮肿。
74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口服。
75 制备方法用水3升于银器内慢火煮,水尽为度,炼干为末,煮糊为丸服。
8 《普济方》卷三九六 81 组成厚朴1两,附子1两,干姜1两,陈皮1两。
82 主治小儿滑冷,下痢不禁。
8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30丸,米饮送下,日3次。
84 制备方法上为末,糊为丸,如粟米大。
9 《魏氏家藏方》卷五引李学渝方 91 组成川厚朴(去粗皮,锉作骰子块)2两,附子(去皮脐,切骰子块)2两,大肉枣50个,生姜5两(以上4味,用水1大碗煮干,拣出枣子,将3味药焙干),肉豆蔻(面裹煨)1两,诃子(煨,取肉)1两,川白姜(炮,洗)1两,人参半两(去芦)。
92 功效补益脾气,止心腹撮痛,温胃进食。
93 主治脾胃久虚,谷肠滑泄,脐腹绞痛,肠鸣泄泻,肢体无力。
94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加至100丸,米饮送下。
95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将前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10 《圣济总录》卷五十 101 组成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甘草(炙)1两,干姜(炮裂)1两。
102 主治大肠虚冷,便利滑泄,不思饮食,肠鸣腹痛。
103 朴附丸的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前温米饮送下。
104 制备方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古籍中的朴附丸 《普济方》:[卷二百八泄痢门]诸泻饮送下。空心食前各一服。渴勿吃冷水。半月必安。朴附丸(出危氏方)治脾元虚弱。久患脾泄。冷泻不止。及
《全生指迷方》:[卷四]呕吐相搏,此名为格,与关格同也,是谓反胃,青金丹、朴附丸主之。青金丹硫黄水银木香(末)上将硫黄水银二味
《世医得效方》:[卷第五大方脉杂医科]泄泻黄五积散。治久虚脾泄大效。(方见伤寒阴证类。)朴附丸治脾元虚弱,久患脾泄,冷泻不止,及反胃恶心,脏
《普济方》:[卷二十三脾脏门]脾胃俱虚附论钱)干生姜(一钱)炙甘草(三钱)上为末。蒸饼为朴附丸治脾胃久虚。谷肠滑泄。脐腹绞痛。肠鸣泄泻。肢体
《普济方》:[卷二百九泄痢门]濡泻目录 1 拼音 2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附子膏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惠》卷四十五:附子膏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外台》卷十五引《古今录验》:附子膏 41 附子膏的别名 42 处方 43 功能主治 44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圣惠》卷六十五:附子膏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鸡峰》卷二十一 61 组成 62 主治 63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 64 制备方法 7 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71 组成 72 主治 73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 8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三 81 组成 82 主治 83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附子膏 1 拼音
fù zǐ gāo
2 《圣济总录》卷一四五:附子膏21 处方
附子(生,去皮脐,为末)2两,猪脂4两。
22 制法先炼猪脂,去滓,入附子末拌匀,酒少许调如膏。
23 功能主治腕折伤损。
24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
摊伤处,每日1易。
2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五
3 《圣惠》卷四十五:附子膏31 处方
附子2两(去皮脐),吴茱萸1两,川椒1两(去目),白芷2两,前胡1两(去芦头),芎2两,白术1两,桂心1两,当归2两,细辛1两,汉防己1两。
32 制法上锉细。用绵裹,以醋2升,渍一宿,以猪脂三斤,慢火煎令药色黄,膏成,绞去滓,盛瓷盒中。
33 功能主治脚气风毒疼痛,及缓弱无力。
34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每取摩所患处。
35 摘录《圣惠》卷四十五
4 《外台》卷十五引《古今录验》:附子膏41 附子膏的别名
摩风膏
42 处方附子(炮)3两,天雄(炮)3两,乌头(炮)3两,防风2两(1方无防风)。
43 功能主治白癜风。
44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摩风膏(《普济方》卷一一二)。
45 摘录《外台》卷十五引《古今录验》
5 《圣惠》卷六十五:附子膏51 处方
附子1枚(别捣为末),鲫鱼1枚(长5寸),乱发如鸡子大,猪脂4两。
52 功能主治一切疥癣、恶疮不愈。
53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先以猪脂煎鱼、乱发令消,滤去滓,入附子末,熟搅成膏,旋取涂之。
54 摘录《圣惠》卷六十五
6 《鸡峰》卷二十一 61 组成
生附子(大者)1枚,生乌头1个。
62 主治牙疼,腮亦肿痛。
63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以酽醋调成膏,只作1剂涂。
6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7 方出《圣惠》卷五十七,名见《圣济总录》卷一四九 71 组成生附子1颗。
72 主治蜈蚣咬痛。
73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上以头醋磨涂之。
8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普济方》卷五十三 81 组成附子1分(炮裂,去皮脐),甜瓜子1分,杏仁1分(汤浸,去皮尖双仁)。
82 主治耳聋。
83 附子膏的用法用量上和捣令熟,绵裹如枣核大,塞耳中,每日1换。
古籍中的附子膏 《婴儿论》:辨疮疹脉症并治第四为泥。以蓖麻油渍之。指头发疮。黑硬者瘭祖也。宜附子膏主之。附子膏方附子(一钱)韶脑(五分)饴糖(一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四]治伤寒发豌豆疮灭瘢痕诸方每夜洗之。治伤寒生豌豆疮。瘥后瘢痕不消。宜涂白附子膏方。白附子密陀僧牡蛎(烧为粉)芎白茯苓(以上各
《太平圣惠方》:[卷第四十五]治香港脚摩风毒膏药诸方黄。膏成。绞去滓治香港脚风毒疼痛。及缓弱无力。附子膏方。附子(二两去皮脐)吴茱萸(一两)川椒(一两
《圣济总录》:[卷第一十六]风头眩。每服三钱匕。食前温酒调下日再。治风头眩摩头。附子膏方附子(炮裂去皮脐)盐花(各半两)上二味。为细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四十五打扑损伤]腕折本文2023-08-04 15:31: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