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Ⅲ,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的绘画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发展脉络如下:
1、绘画的萌芽
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者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但近年来,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在这些众多的发现中,也包括了许多描绘人的图像,有些堪称宏幅巨制。内蒙古阴山岩画就是最早的岩画之一。在那里,我们的先人们在长达一万年左右的时间内创作了许多这类图像,这些互相连接的图像把整个山体连变成了一条东西长达300公里的画廊。据推测,是宗教或巫术的感召促使先人们不辞辛劳地创作了这些图像。类似的图像还可以在苏北的连云港孔望山将军崖岩画遗址中见到。
2、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
探讨新石器时代的绘画,我们仍然要把目光投向那些地处边远地区的神秘岩画。在云南沧源发现的岩画反映了人类的活动,包括狩猎、舞蹈、祭祀和战争。岩画的构图更趋于复杂,所表现的内容也由单个的物体发展为互相关联的具有动感的人。它们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当然,这个时期艺术家们在绘制岩画的时候并没有任何的边界的限制,岩面也并没有作任何的处理,它们的创作是无拘无束的。
这一切的改变源自于陶器和木结构建筑的出现,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艺术家们马上就发现这些材料是绝好的作画之处,于是,缤纷的色彩和丰富的纹样出现在这些器物上。以质朴明快、绚丽多彩为特色的仰韶文化与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图案,是我国先民的杰出创造。此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也有一定数量的彩陶。仰韶类型的彩陶以在西安出土的半坡陶盆《人面鱼纹盆》最具特色,也最耐人寻味,关于这种图案具体的含意一直在猜测之中。庙底沟类型的彩陶的图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绘制于陶缸上的《鹳鸟石斧图》,出土于河南临汝闫村。该图以写实手法所描绘的鸟、鱼及斧据说代表了鹳氏族兼并鱼氏族的历史事件。此外,在青海大通出土的马家窑类型的舞蹈纹彩陶盆,描绘了氏族成员欢快起舞的景象,堪称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杰作。
3、先秦绘画概况
在整个"先秦"时代中,春秋以前属于奴隶制社会,战国以后则进入了封建社会。伴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各种手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青铜文明"。统治阶级的需要带动了美术各门类的发展,绘画当然也不例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先秦绘画遗迹少之又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被推测为大部分的绘画都绘制在了易于腐烂的木质或者布帛上面。在商代的多处墓葬中发现了残存的彩绘布帛,在商代王室的墓葬中更是发现了很多的木质品上的漆画残留。可见,用漆作为颜料绘制器物在当时已很广泛了,常用的黑、红两种基本色的并置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据说,那时的漆绘制品经常是与铮亮的青铜器以及白色的陶器摆在一起的,极富观赏性。在殷墟也曾发现过建筑壁画的残块,以红、黑两色在白灰墙皮上绘出的卷曲对称的图案,颇有装饰趣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都有庙堂壁画创作的情况被记载下来,楚国屈原著名作品的《天问》就是在观看了楚先王庙堂的壁画后有感而作的。
幸运的是,在长沙的楚墓中先后出土了两幅战国时期的带有旌幡性质的帛画,它们都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两画描绘的都是墓主的肖像,一幅为妇人,其上方绘有飞腾的龙凤;另一幅则是一位有身份的男子,驾驭着一条巨龙或龙舟。墨线勾勒的侧面肖像及伴有象征意义的动物是两画的相同之处,所不同的是《人物御龙图》所表现出来的画家技巧要熟练了许多。
4、秦汉绘画概况
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时期,也是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确立与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的一系列改革使得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宣扬功业,显示王权而进行的艺术活动,在事实上促进了绘画的发展。西汉统治者也同样重视可以为其政治宣传和道德说教服务的绘画,在西汉的武帝、昭帝、宣帝时期,绘画变成了褒奖功臣的有效方式,宫殿壁画建树非凡。东汉的皇帝们同样为了巩固天下,控制人心,鼓吹"天人感应"论及"符瑞"说,祥瑞图像及标榜忠、孝、节、义的历史故事成为画家的普遍创作题材。汉代厚葬习俗,使得我们今天可以从陆续发现的壁画墓、画像石及画像砖墓中见到当时绘画的遗迹。秦汉时代艺术以其深沉雄大的气魄,在中国美术史上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5、汉代帛画
汉代画在缣帛上的作品很多,但历经千年之后,遗存极少。目前最重要的发现有本世纪70年代分别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山东临沂金雀山的汉墓中的西汉帛画。马王堆1号墓中出土的帛画的含意最为隐晦,学者们的解释极为多样,但一般都认为帛画的上部和底部分别描绘的是天界和阴间,中间两部分则表现的是死者軑侯夫人的生活场景。墓主及各种神禽异兽的刻画极为生动,勾线流畅挺拔,设色庄重典雅,显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此外,马王堆3号墓中的三幅帛画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除墓主人外,还描绘有"导引"、仪仗等内容,精美非常。金雀山的帛画内容与马王堆汉墓帛画相近,上有日月仙山、下有龙虎鬼怪,中间部分描绘的是墓主人的人间生活景象,此画"没骨"与勾勒相结合,反映了汉画技法
6、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绘画概况
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历史,是由统一而分裂的过程。先是魏、蜀、吴三国鼎立,随后由司马家族统一为西晋,但十六国的连年战乱,使得中国再次进入了一个分裂的时代。5世纪时,由北魏的统一和相继分裂而形成的北朝和西晋王朝偏安江左后被宋、齐、梁、陈替代形成的南朝相互对峙。政治的不稳定、时局的混乱动荡,带来的是经济的普遍衰退,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却有了超乎寻常的改变。此时的统治阶级早已被儒家思想所左右,民间的风气也随之俯仰。纷乱的社会,又给宗教的蔓延和传播创造了极好的机会,社会各个阶层都对佛教有了更为迫切的需要和更为广泛的接受。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映象之一的书画艺术在此时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绘画中的人物画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对其他对象的描绘则还处在很不成熟的阶段
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隋唐是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重要时期。隋朝书画,继往开来,酝酿着新风格的出现。初唐的书画则承袭了隋朝的风尚,崇尚法度,但已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这一转变到盛唐时就已经完成了。各科画家先后涌现,风格趋向于健美飞动。以吴道子为代表的人物画(包括宗教画)与山水画,展现了唐代绘画的卓越成就。中晚唐的绘画又发生了新的变异,它的影响直到五代时仍能体现出来。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艺术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艺术方面,楷书真正出现了。绘画艺术的变化虽然不象书法那么显著,但是社会风气的变化,崇佛思想的上扬,都让本来简略明晰的绘画进一步变得繁复起来。曹不兴创立了佛画,他的弟子卫协在他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作为绘画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南方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等著名的画家,北方也出现了杨子华、曹仲达、田僧亮诸多大家,画家这一身份逐渐地进入了历史书籍的撰写之中,开始在社会生活中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时期中,发展得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画(包括佛教人物画)和走兽画,而中国绘画中的其他各科还远未成熟,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之所以会这样,也是由于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任务决定的--为政教服务,"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这也是那时绘画的一个主要特点。
在中华民族的艺术领域中,尤其是以汉族文化为中心的各种艺术,都有一种互相关联的现象,尽管它们的外形和用途不同,表现方法和所用工具也不尽相同,但那些不同门类艺术的艺术气息和趣味,也就是所表达的民族性格的特点,在神髓上却有相通之处,譬如建筑与服装,都以宽博严肃为基调;桌椅陈设,都以方整对称为基调;乃至文学语言上竟自出现世界各族语言都不曾有的四六排偶大篇作品等等,这是汉民族文化中特别讲求的对称美。因而,对称的要求贯穿于大部分这种文化艺术。具体到书法和绘画,更具有某些独特的内在的关联。譬如中国绘画,一直不是要求“逼真”,甚至是要求“避真”的。描绘人物只用单线条,并不借助阴影,面颊上加上几道线,性格就特别突出,所谓“传神”。“传神”一词,在绘画领域中也并不专指人像写真,它也常被用在画其他物像上,如“为山水传神”、“为花鸟传神”等。不难理解,用这个词,主要是指摆脱物像的一切细节,而要抓住它们的整体要点。所以许多“写意”的人物,并没有被观者误为猫狗;一抹远山,也没有被观者误为纸上的湿痕。尤可注意的,画树干、花头、山峦、衣褶,宁许它不尽相似,但不许它的笔触瘫软。久而久之,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画出现以后,刻意追求笔墨的表现与欣赏就成了主旨,至于物象描绘的形似与工拙并不再计较。而书法则是视觉艺术中形式最为简捷、抽象的艺术门类。看来仅仅是书字的结构、笔画以及行间字距的章法,其实在汉字的产生、发展和在书法的创作实践中,早已成了“束括万殊,裁成一相”的独特艺术形象了。这种独特的艺术创造,可以认为是中国艺术普遍要求“避真”的极诣表现。正因如此,中国的绘画与书法就必然会发生更为内在的深刻的关联。
评论书画的人,常举“书画同源”这一理由,固然源是同的,但眼前的两项艺术,却是都处在流的阶段中。同源是几千年前的事,怎么几千年后,还都仍在源头不动,而称兄道弟呢?已如前面所述,乃是因为中华民族的各种艺术中共同的民族性格特点所致,更是因为书法与绘画始终在强调和强化笔墨的表现,而必然存在着趋同、融合的内在因素。正如早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指出的“书画用笔同法”。因此,在这两种艺术的创作者和观赏者心目中,它们是同样能满足民族审美的东西,至于表达出的形式和用以表达的方法如何,都退为次要的了。因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有了中国绘画这种画法作为语言符号的文字竟自与描绘物象的绘画不但相提并论,还密不可分地成为姐妹艺术品种,称为“书画”。
从上面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书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为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具有深厚的艺术传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尤其是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民族所独创的艺术奇葩。这一民族艺术的形成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传统的学术思想、各种民族艺术间的交融,以及因之形成的某些带有共性的艺术风格、特征、特点和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等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概括而言,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文明史所产生的艺术结晶之一。它在古代既已对世界东方的国家、民族产生过深远影响,在近、现代中更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而远播世界西方各国。正因为中国书画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一种物化见证,因此它们的全部历史遗存,就成了中华民族全部珍贵文物的组成部分。
书画中作者本人的名款、题记、印章和他人的观款、题跋、收藏印鉴,对于我们鉴别古代书画真伪是非,其作用是仅次于书画本身中如笔法等的。
它们之中,除法书上作者的名款也是属于法书本身之外,其它都是重要的辅助证物。需要指出的是,它们自身也有一个真伪是非问题,只有先对它们加以鉴别,才能运用它们去鉴别书画的本身。现分别叙述一些始源、格式和所起作用:
南唐 赵干 江行初雪图(局部)
259cm × 3765cm 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作者的名款、题记
作者的名款、题记,当然可以使我们明确知道此件作品出于谁手。它还有一些时代的变化,了解这一变化规律,也有助于区辨其真伪(例如不合规律的可能为后代伪作)。
在绘画上现在见到的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有名款,但此“顾恺之画”四字与箴文的笔法有异,定系后添。唐代绘画上有作者名款的,只在世传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半卷上见到,五代没有见过有款的。
南唐·赵干《江行初雪图》卷首一行图名、名款,原来定为赵干款书。启元白先生以为系南唐后主李煜“金错刀书”标题,其书体确和唐·韩干《照夜白图》上的标签(有花押)早传为李氏书的完全一样,其说可信。
唐 韩干 照夜白图(局部)
308cm × 33cm 纸本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藏
又黄筌《写生珍禽图》则是后添款,因为墨色浮在绢上。可靠的作者亲自书写名款、题记的,大量看到是在宋代以后。
两宋绘画,所见写简单款识的有崔白、郭熙、李公麟、赵令穰、梁师闵、赵佶(徽宗)、李唐、刘松年、马远、马麟、夏圭等人,大都只写姓名、岁月几个字,至多加上一个图名。开始这些题款字写得很小,并且写在边角上或者树干、山石上等隐晦的地方(赵佶花押例外)。
如崔白《双喜图》、李唐《万壑松风图》等。极少数如李公麟、李迪的画上,有写在画面上空隙处的。以长行大篇诗文题在卷后或轴中的,现在所见有南宋·米友仁、杨无咎、陈容、郑思肖、龚开、金·王庭筠等人。
北宋 崔白 双喜图 1937cm × 1034cm
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崔白《双喜图》题款
在元代士大夫画家中,从钱选到赵孟頫、吴镇、倪瓒等,往往诗文书画三者结合一起,从此其风大盛。其部位,卷子大都写在末后余纸上,只有少数例外。也有在本幅上另写一行图名,一行年月名款的,如赵孟頫《重江叠障图》。
至于不善诗文书法的画师则仍旧只写名款,但在轴上的部位也有移到上方空处的,如颜辉等人就是如此。
明初,大部分还与元代习尚相同。明末清初以来,渐多将画卷上的题字移到画幅中上边空地,不再书在后面。明代册子有的本幅上仅写名款或钤印记,或竟不着一字;或在对页上另作书题,最后另加题跋一、二页。清中期以来,在本幅上每页题字的逐渐增多,而对题和总跋一概少见了。
总的说来,宋代无款多于有款,简单小款多于长款。元代则相反。但到明代中期以前,也还有极少数不落款的作品,以后这种情况逐渐减少,清康熙以后,几乎无画不题了。
明、清以来,甚至有乱抄一些前人旧句填补空白的,这种风尚一直延续到近代。
元 钱选 扶醉图
28cm × 492cm 绢本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藏
古人有名、有字、有号,还有别号。如钱选名选,字舜举,号玉潭,别号霅溪翁等。自己在书画上一般都书姓名,有时也有连姓名带字,如写“钱选舜举”的。清代以来有以字写在姓名之上,如“铁生奚冈”。
某些人晚年在一般书画中有专写别号的,如黄公望七十余岁的绘画作品大都只写“大痴道人”,吴镇则写“梅花道人”等,从未见过一幅他们自写姓名的(题别人的跋语款字例外)。
钱选、赵孟頫的一般书画上有写字“舜举”“子昂”,但大都不冠姓氏。尺牍有具姓名和只书名不具姓二种,老年人给晚辈偶有书字、书号或别号的。
明末有双名的人,如“元璐”“道周”等,在尺牍中有时只写下一字如“璐”“周”等,但上面的一字,必是兄弟排行字。偶有少数排行字在下的,则少写下一字,如戴本孝兄弟排行是“某孝”,因此本孝有时只书一“本”字。
有的人又在名字下面加一“生”字,例如“涟生”(杨涟)、“周生”(黄道周)等,不知者容易当他名叫“涟生”或“周生”,这种写法在前代我是没有见过的。
元 吴镇 风竹图
109cm × 326cm 纸本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藏
曾见《石渠宝笈》著录的宋人尺牍中有一通具名为“莘”的,鉴定者以为他是双名的单写,就附会称之为“徐梦莘”书,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宋人还没有那种习惯。
南宋人官场中来往的书牍称为“札子”,从绍兴时候起就有这种格式,最早见到赵鼎书《郡寄帖》,其格式是:“右谨具呈,某某官某姓某札子”。这个形式在北宋尚未流行,到宋亡又跟着消灭了,它的时限是很短暂而清楚的。
明代尺犊有的前有单帖“名刺”,本文称“副启”,所以不再具名,末后只书“名正肃”三字。这种形式,大约要到万历间才出现,一直持续到清代。
清 朱耷 松石牡丹 176cm × 96cm
绫本 旅顺博物馆 藏
朱耷《松石牡丹》题款
个别人有特殊的习惯,如明·董其昌有“书不玄宰(号),画不其昌(名)”之说,这只是他晚年大部分作品,但也不是绝对如此。
清·朱耷,在书画中从未见过他写这两个字,朱氏中年为僧时书僧名:“传綮”,稍晚书:“驴屋驴”等等别号,到六十岁以后才书“八大山人”,段落非常分明。其他题上下款的称呼,各个时代也有不同的格式,例如清道光以来才有在上款中称“仁兄大人雅嘱”等字样。其余不一一详举。
如何对作者的款题进行鉴别,已如上述。但要注意,如果碰到代笔画,就无能为力了。
他人的题跋
他人的题跋,包括题名(观款)、诗文题跋、标题、签题、引首书等,它们有后人题前人作品的和同时人题同时人作品的,应当区别对待。
题名(观款),是指某人看了某件作品之后,在作品本身或者接纸上题上一个姓名,不作其他的评语,其始大约在晋、南朝宋时代。
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自古跋尾押署”中说:“前代御府自晋、宋至周、隋,收聚图书,皆未行印记,但备刊当时鉴识艺人押署”。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有梁·唐怀充、徐僧权、姚怀珍、满骞;隋·姚察、朱异等人(都是唐以来摹写的),其字大都写在书法本身中间或纸绢接缝上或末后空处。据张彦远的说法,比之于“印记”,那又等于后世的鉴定印了。
隋、唐以来内府藏的书法,在尾纸上大都有一系列的负责鉴定人的押署,有写上官衔的,上面又有写年号岁月的,形式比六朝繁复了些,所见如王羲之《奉橘帖》后,有隋开皇十八年诸葛颖、顾柳言、智果等题名(疑亦勾摹)。
又曾见唐·韩干画的《照夜白图》(马)卷上有(张)“彦远”的两字题名,书于画中空隙;又旧称晋人书《曹娥碑》卷上有唐·元和中不少人的题名(出于后人临摹)。
明代还有一些著名装裱人,所见如朱启明(见于宋徽宗赵佶《雪江归棹图》卷后)、汤杰(见于元·赵孟頫《重江叠障图》卷后)等,也喜欢在卷尾题上姓名的,但不太多。
晋 王羲之 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全卷
247cm × 468cm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诗文题跋,我们现在所见到最早是宋人之笔。这种较长的诗文题跋的内容,除了鉴定是非真假的评语以外,有的为描写一些绘画中的故事或景色等。
其书写部位,大都不在那件东西的本身上,一般手卷在尾纸、隔水上,轴则在裱边,册则在副页等处。
在同时人的作品上题诗文等等,大概是从汉代的图象赞上演变而来的。到北宋时渐渐盛行起来,如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往往为他们的朋友的作品题跋。
当时他们虽不一定为了鉴定真伪而书,但到后代却成了极可靠的鉴定依据。例如:宋·李公麟《五马图》(无款印),本身上和后面尾纸上都有黄庭坚的题字;
他们之间的友谊和黄的善鉴,我们是早已知道的,所以此黄庭坚题,等于李自书名款一样,甚至比李氏本款还要有用些,因为黄字我们见的比较多,可以比较,而李字少见,我们心中无数。
元 陈琳 溪凫图
475cm × 357cm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苏轼《古木怪石图》卷(无款印)后接纸上有刘良佐诗跋,苏画就是为刘作的;再接纸上有米芾和刘诗,(在本身与二跋的衔接处,都有南宋王厚之的骑缝印,所以能相信二诗必非后配),米芾与王厚之都以善鉴知名,米氏又和苏轼有交往,苏画虽只见此一卷,但是因为有那些题跋(米芾字所见较多)的保证,所以可确信其为真迹。
又如元·陈琳《溪凫图》轴(无款印),本身上有赵孟頫题字(还有赵氏补画一些花石和沙坡),陈是赵的弟子;又黄公望《丹崖玉树图》轴(无款印),本身上有张翥等同时人诗题,赵、张的保证当然都是信得过的。
又如高克恭大轴《云横秀岭图》《春山晴雨图》(二画都无款印),《云横》一图上有邓文原、李衎二题,《春山》一图上有李衎一题。邓、李都是高的朋友,并且又都是鉴赏家,所以我们也能完全相信他们题的二画都是高氏真迹无疑。
以上这些例子,最能说明题跋也有足够的力量可以辅证一件绘画本身确是真迹,几乎同作者自具名款、所钤印记有同等的作用。一般的经验证明,凡是题跋确实可信的(不伪,不是后配,跋者与作者有紧密关系,并且又是个善鉴的人),其本身大都不会差到哪里去的(当然也不是绝对的)。
元代以前人对真本与摹本,在跋语中往往不大区分,有时明知是摹本,但题语也和题真迹一样地予以赞赏。
例如:宋初人摹唐·阎立本《步辇图》,宋人摹北宋·刘敞书《秋水篇》(都有很明显的是件摹本的证据),前者后面某些北宋人的题跋里,后者某些宋元人的题跋里,很多没有提到摹本二字。
他们只在见到凭空臆造的东西时,才不如此对待。摹本亦称副本,因为它可以保留真迹面貌,以广流传,以永流传,为真本之副,所以前人同真迹一样地重视它。我们见到那样的题语时,要仔细推敲,以免误会。
南宋 佚名 青山白云图
229cm × 239cm 绢本
故宫博物院 藏
有些前后或双页相对,书画并重的“合壁”卷册,本来不应当与题跋合论的,这里附带谈谈。例如宋人无款印《青山白云图》纨扇一页,对幅宋高宗赵构后吴氏书诗二句,书法极象赵构,用小“坤卦”印。
这是一把纨扇的两面,尺寸、绢的质地完全一样。画仿李成、郭熙一派,艺术水平不低。据书传记载,那时(绍兴年间)仿李、郭山水的名手有杨士贤、张浃、顾亮、张著、胡舜臣等人,未知此页是否就是五人中的某一位所作。
因为南宋帝、后题画,我所见到的(以有画家落款的为据),不论在对幅或本身上,都是题当时的院画。如高宗题李唐、马和之,宁宗题马远,杨后题马远、马麟,理宗题马麟等等,从没有宁宗、杨后、理宗题绍兴或淳熙朝院画(除了高宗偶见有题唐以上画卷以外,更没有见到宁宗以下诸人题晋唐五代古画的)。
以此类推,因此那些无款画,完全可以从对题或本身题字上来断代,而且是比较准确的,《青山白云图》自然不会例外。
元 钱选 浮玉山居图
296cm × 987cm 纸本
上海博物馆 藏
标题、签题,在清初以前,大都不具书者姓名,约到清中期以后才渐渐有具款的,后来又有并落上下款的。标题有各种形式部位,卷子书在本身前“隔水”绫绢上方,轴子书在裱边(与本身齐头),有的书在纸、绢签上,然后贴在上面所说的地方,更有贴在外边包首上的“外签”。
引首书:在书画手卷前面装一段牋素,名为引首,它的起始大约在明代前期,原意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卷心子,后来有人就在此纸上题上几个大字,也笼统地叫作“引首”。现在见到最早的有永乐间程南云题夏㫤《上林春雨图》卷,正统间金湜题元·钱选《浮玉山居图卷》等。
引首也是有题古书画、有题同时人的,它也可以起一些辅助鉴定作用。至于在元代有些斋、馆、堂的匾额,所见如周伯琦小篆书的“西湖草堂”“秀野轩”等,后来被移作诗图的引首,那却是例外的。明代亦偶尔有之。
北宋 巨然 层岩丛树图
1441cm × 554cm 绢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题跋(包括上例各项)对书画鉴别所起的作用,固然不小,但亦不可全信,例如:元·邓文原题宋仿王羲之《雨后帖》,称为真迹(当然此帖决非元初以后的伪作)。
又如元·钱选画,同时人的伪本很多,但又往往有较多的同时人题句,他们当然也都以真笔视之,例如《孤山探梅图》卷、《青山白云图》卷等等。
又如明·董其昌的一册(现改装成卷)绢本墨笔山水,原是“松江派”画家的代笔画,上有自称“门生”的冒襄题跋,却硬说它是真迹。
又如清初名书画家邹之麟、恽寿平等人品题(恽题见瓯香馆画跋)的所谓北宋僧巨然画的《长江万里图》卷,原是无款南宋人之作,风格非常鲜明,试与巨然真迹如《秋山问道图》《层崖丛树图》等来比较,面貌显得完全不同,可见那些鉴题语都是不正确的。
至于清高宗弘历对一真一伪的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颠倒品题(伪本题至四十多段,奉为“至宝”),已成为讲鉴定者尽人皆知的大笑话了。
之所以有这些错误事的出现,究其原因或是题字者本来是浪得虚名,并无真知灼见;或是粗心大意,偶然的疏忽;或是为了射利,说伪为真,评近为古;或是对上司(包括皇帝)或朋友的命令和请托,有时不好讲真话,只能曲笔奉承或敷衍塞责。我们必须要懂得这种种情况,正确对待,才不致于上他们的当。
唐 孙过庭 书谱(局部)
265cm × 9008cm 纸本
台北故宫博物院 藏
本人印章
书画上钤印,起始已难详考,唐代只见法书上有印,绘画上则尚未见到过。宋代书画用印的也还很少,直到元末、明初才渐渐多起来,明中期以后几乎没有不用印的书画了。有的绘画只用印而不书款,但清代就少有这种习尚。
唐代法书,孙过庭《书谱序》上有一印,但已模糊不清(所见此为最早)。两宋法书,苏轼、黄庭坚、米芾、王岩叟、赵构(损斋)、吴琚、赵孟坚等人都有印;绘画上则郭熙、文同、赵令穰、杨无咎、郑思肖、赵孟坚等亦有印。
元、明以来的书画上极少不钤印记的,但倪瓒中年以后的作品,所见都无印记,只在《陆继善摹稧帖跋》(四十二岁作)和《设色水竹居图》(四十三岁作)、《小山竹树图》上见到过几方。明·董其昌画也有一些不钤印记的,据说都是家藏的得意之作,这是个别特例。
陆继善《摹兰亭叙帖》
法书钤印大都钤在书行之末,更有在首行前上下加钤“起首”印章。尺犊书钤印的较少,北宋人有钤在日子上,以后有钤在名字上的。明代有用白折子书,称为“副启”;前有“名刺”单帖,书者将名印钤在“名刺”与“副启”上中缝;现在“名刺”尽已不存,所以“副启”上只剩左半,不见其全了。
绘画有款题的大都钤在款题下,亦有用“起首”印的;手卷亦有另在图前后加钤印章,挂轴、册页则在左右下角加钤“押角”印;无款的手卷钤在图前、图末,挂轴或册页钤在左右下角,也有钤在上方空隙处的。
书画长卷须连接二纸以上的,作者往往在接纸中缝加钤一印,名为骑缝印,也有些不钤的。
注:文章来源于网络
1美术历史是怎样的
人品 西方画家,往往浪漫不羁,游戏人间为乐。
而欣赏者只观其画而不理画家的私德。中国人不同,画家或书家如行为不检、道德败坏、声名狼藉、大奸大恶者,即使其书法美术如何精美,亦无人问津。
试问谁家高悬秦桧等奸臣作品,而岳飞的"还我河山",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成为人尽皆知的好匾额,就是这个道理。 诗句 字画中的诗词,往往代表主人的心声。
一句好诗能表现作者的内涵和学养,一句好诗,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印文 无论字或画,常有"压角"的闲章出现。
所谓闲章就是画面或书法留白的角落。而印上的文字,有时影响字画甚大。
从印文中也可看到者作者的心态,或当时的环境。好的印文,配以好的雕刻刀法,盖在字画上,使作品更添光彩。
2中国美术的历史中国美术史
古代
古代的石器与玉石工艺 古史传说中的美术活动
商代
商周时代美术概况 商周时代美术的重要成就 青铜器工艺的基本技术
殷墟的发现 从殷墟的发现看殷代美术的成就 青铜器的名称及形制
青铜冶炼的起源和发展 西周初年的青铜工艺 殷墟发掘
西周及春秋时代的青铜工艺 战国时代的青铜工艺及其他美术品 商代乐舞
商周战国时期的陶瓷 商周龙纹的鉴别 商代的青铜文化
中国早期的丝绸 商周至两汉的瓷器
汉代
汉代美术的成就 汉代社会形态与艺术 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
汉代雕塑艺术 汉代工艺美术 墓室壁画
魏晋
魏晋之际的著名画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瓷器
南北朝
莫高窟的北魏洞窟壁画 莫高窟的西魏二八五窟及隋代各窟壁画 炳灵寺石窟雕刻艺术
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南北朝时代宗教美术的成就 炳灵寺、麦积山等北朝末期的石窟造像
南北朝社会形态与艺术 顾恺之和戴逵 麦积山石窟雕刻艺术
南北朝时期的丝织工艺 云冈石窟的雕刻艺术 北朝遗存的绘画性作品
南北朝雕塑艺术的发展 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 陆探微、张僧繇及其他南朝画家
南北朝时期的装饰纹样 南北响堂山、天龙山北齐石窟造像 南北朝的石刻造像及造像碑
谢赫的“六法论” 新疆境内的佛教壁画遗迹 北朝的画家
关于我国早期佛教美术的几个问题 南北朝的陵墓雕刻与陶俑 山水画的兴起和同时的其他画家
北魏佛教及石窟造像的历史 敦煌莫高窟简介 南北朝时期的陶瓷工艺
隋代
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 隋代的著名画家 隋代的造像石窟
唐代
唐代的雕塑艺术 唐代美术小结 唐代社会形态与艺术
龙门奉先寺及其他唐代造像 唐代敦煌壁画和彩塑的内容及其表现 吴道子的作品
唐代著名雕塑家 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 唐代雕塑艺术的成就
初唐的大画家—阎立本 天龙山的唐代造像 吴道子的贡献
周昉及其作品的历史地位 炳灵寺及其唐代石窟造像 新疆的古代美术遗迹
昭陵六骏及初唐陵墓石刻 中唐以后的人物画 花鸟画的发展
唐代敦煌艺术的发达 乾陵石刻及唐代陶俑 唐代宗教美术的评价
吴道子的时代和生平 宗教美术世俗化的趋势 唐、宋、辽、金、元重要木构建筑
木版印刷的起源及早期的发展
五代十国
西蜀、南唐绘画艺术的发达 五代绘画艺术的成就 五代及北宋初期的敦煌艺术
西蜀的画院及画家 南唐的画院及画家 南唐及西蜀陵墓的发掘
五代中原地区的绘画活动
宋代
宋代社会形态与艺术 宋元时期的工艺美术 宋代绘画
李唐的人物画和山水画 宋代人物画 宋代以前建筑遗存举例
宋元时代的版画艺术 王诜、赵令穰的小景山水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赵佶的绘画作品 马、夏的艺术成就 李成、范宽及其他山水画家
马远和马麟 南宋著名人物画家 苏轼、米芾等文人学士画
南宋著名花鸟画家及其作品 画院的山水画 宋代年画
宋、辽、金、元的宗教壁画 熙宁、元丰时期的重要画家崔白、郭熙 夏珪
《林泉高致》和《图画见闻志》
宋、辽、金、元的雕塑艺术 宋代的画院制度
绘画技巧在南宋时代的发展 李公麟 宋初“翰林图画院”的设立
元代
钱选等花鸟画家 赵孟頫 元四大家
元代的人物画
明代
明清时代的工艺美术 明清美术 明清时代的雕塑艺术
北京城和官廷建筑群 戴进、吴伟等浙派画家 陈洪缓的人物画
明清时代戏曲小说的版画插图 吴派的沈周、文征明及唐寅 明清园林
仇英 明清时代的建筑家 明代写意花鸟画的发展
明末清初的人物 及西洋画法 明初的画院 明末的吴派画家及董其昌
明清时期建筑艺术的新发展
清代
清朝初年“四王、吴、恽” 扬州八怪 清末上海名画家任颐和吴昌硕
石涛等山水画家 清末的画报 恽格以外的花鸟画家
3在美术历史上,文艺复兴时三大杰出人物是谁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拉斐尔(1483~1520)意大利画家1483年4月6日生于乌尔比诺 ,1520年4月6日卒于罗马 原名拉法埃洛·圣乔奥 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带金莺的圣母》(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草地上的圣母》(藏维也纳美术史博物馆)和《花园中的圣母》( 藏卢浮宫博物馆)1512~1513年绘成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由圣母、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的体态健美而有力量,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另一幅更为高大的是祭坛画形式的《福利尼奥的圣母》和稍后创作的《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都堪称是他完美无缺的作品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1475-156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4中国绘画的历史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注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历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及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民生疾苦,但是绘画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苦难给佛教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起。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该时期壁画,艺术造诣极高。由于上层社会对绘事的爱好和参与,除了工匠,还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这一时期玄学流行,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画史画论等著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
隋唐时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对外交流活跃,给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机运,在人物画方面虽然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在流行,但吴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民族风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缲等人的山水画、花鸟画己工整富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五代两宋之后,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一,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朝廷设置画院,扩充机构编制,延揽人才,并授以职衔,宫廷绘画盛极一时,文人学士亦把绘画视作雅事并提出了鲜明的审美标准,故画家辈出,佳作纷呈,而且在理论上和创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独的体系,其内容、形式、技法都出现了丰富精彩、多头发展的繁荣局面。
绘画发展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倡导“师造化”、“法心源”,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并且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涌现了众多的杰出画家、画派,以及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它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建构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这种出色的技巧与手段,不仅使中国传统绘画独具艺术魄力,而且日益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吸收。
5美术的历史法国里昂国立美术学院为法国著名国立艺术学院,创办于1756年,是一所著名的国立高等艺术院校,由里昂市 直接管理。该学院师资雄厚,教学质量极高,名声赫赫。就读于该学院的学生已连续几年在国家级艺术作品竞赛中荣获冠军。学生毕业前景广阔,深受欢迎。
学院提供两种高等艺术教育学制国立文凭课程:三年制"造型艺术国立文凭"(DNAP)课程,适合艺术专业高中毕业及大学一至三年级学生;两年制"造型表现高等国家文凭"(DNSEP)课程,适合艺术专业大学四年级及本科毕业学生。
以上两种文凭课程均设有艺术、造型设计、传媒交流专业。每年9月入学,学生毕业后获法国国立艺术文凭。该院学费低廉,进入专业后学费每年均381欧元。
6历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理论学说游戏说:代表人物:席勒(18世纪德国思想家) 斯宾塞(19世纪英国哲学家)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巫术说:20世纪以来西方艺术发生学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原始文化》最早提出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 法国史前艺术家雷纳克 鲁迅 劳动说:代表人物:普列汉诺夫 沃拉斯切克 毕歇尔 恩格斯 模仿说: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 不能成立原因是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模仿的冲动去解释的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而不是动机表现说:代表人物:英国诗人雪莱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 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 表现和交流情感的确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表现情感也是推动艺术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心理动力但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语言、情感都能表达情感,而且艺术也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工具,因此这一学说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起源的全部原因。
7美术的起源美术的起源 要鉴赏美术,就要了解和懂得美术的一些基本规律和美术史知识。
美术是怎样产生的, 是首先应当了解的。当然,这个问题如同整个艺术的起源问题一样,还在不断地探索研究之 中。
学术界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这里只是结合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简要地谈一 谈对美术的初步看法。
在考古学和美术史上,人什常常把原始社会早期的石制生产工具,称作原始美术或原始 造型艺术。这些经过加工的石制生产工具,虽然与天然的石块大不相同,而且其中物化着人 的智慧和才能,体现着人的意志和愿望,包含着艺术活动的因素,也同时孕育着人类早期审 美意识的胚胎,但是,它完全是为着实用目的而制造的,并不是作为纯粹审美意义的艺术活 动而出现的。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它并不是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 现已发现的真正的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最重要的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的一些装饰品 (如我国“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和欧洲的洞穴壁画,以及一些小型雕刻。
这些东西产生的 时间约在公元前四、五万年到公元前二、三万年之间。在这些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中,最突 出的是欧洲的洞穴壁画和一些小型雕刻。
下面,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一下这些人类最早的美 术遗物。 先看洞穴壁画。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和法国拉斯科洞穴壁画,是现已发现的欧洲 许多洞穴壁画中最著名的两处。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是1879 被发现的。
当时的一个西班牙工程师为了在业余时 间收集化石,带着四岁的女儿来到了这个洞穴。由于洞口很低,大人不便入内,工程师的小 女怀着好奇心点燃了一支蜡烛,进人了这个洞穴。
突然她被一只直瞪瞪的公牛的眼睛吓坏了, 于是叫来了父亲。原始社会洞穴壁画的宝库就这样偶然地被人发现了。
这个洞穴很大,长约 270 米,壁画则集中在入口处长18 米、宽9 米的地方。上面画的主要是各种动物,包括十 五头野牛、三只野猪、三只母鹿、两匹马和一只狼。
其中有些动物画得比真的还要大。各种 动物形象之间虽无内在联系,但它们形态生动,绘画技法简练;并已使用多种颜色。
由于阿 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所表现的惊人的生动性,使得当时欧洲许多学者都不承认是出于原始人的 手笔,有人甚至反诬发现这个壁画的西班牙工程师为骗子,污蔑他是雇佣了当代画家画下的。 直到这位工程师去世后,在1895 年又在法国多尔多涅地区的山谷中相继发现了不少同样性 质的洞穴壁画,才使人们逐渐确认这些壁画是原始社会晚期的产物,是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 的绘画遗迹。
在法国发现的许多原始洞穴壁画中,最著名的是1940 年在一次偶然事件中发现的拉斯 科洞穴壁画。拉斯科洞穴壁画位于法国西部比勒高省的多尔多涅附近,全洞由主洞、后洞、边洞和联系这三个部分的走廊所组成,是已发现的洞穴壁画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在洞内的壁 画上,画了许多野马、大牡牛、驯鹿、山羊等动物。主洞岩壁的正面所画的大牡牛长达五米, 充分显示了原始绘画的巨大气魄。
至于小型雕刻,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就是在法国上比利牛斯山的罗尔特洞内发现 的、雕刻在碎骨片上的正在渡河的鹿群。它虽然只是一个残片,但对鹿群过河的情况作了生 动而有趣的刻划。
骨片的边缘上可以看出一只跑着的鹿的后腿,后面跟着另一只鹿,最后— 只大鹿回过头来警惕地向后看,好像在呼喊落在后面的小鹿。这时期的人们大约还不会描绘 河中的流水,他们就聪明地画了几条游动的鱼,以此来表示鹿正在渡河 小型雕刻的另一类代表作,是一些妇女雕像(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它们是最早的雕塑作 品)。
例如在法国组赛尔出土的《手持牛角的妇女》,它是雕刻在一块石板上的女性裸体浮 雕,表现—个手拿牛角主持原始宗教仪式的妇女其它还有—些散见于欧洲广大地区的女性裸 体雕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奥地利维林多夫出土的石雕女裸体像(欧洲学者称之为《维林多 夫的维纳斯》。这些雕像,从形象塑造上看当然还很幼稚,甚至显得有些丑。
但值得注意的 是,它已经能够突出地表现出妇女的主要生理特征。 当然,上面所举的只是现已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的少数实例,并非它的全部。
这 些人类最早的美术遗物,对于我们了解美术的起源有些什么帮助呢? 众所周知,原始社会早期的石制工具,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虽然并不能算作人类最早的 美术品,但它已经包含着艺术活动的因素,蕴藏着艺术品的萌芽,同时也孕育着人类早期审 美意识的胚胎。这说明美术的幼芽起源于劳动。
原始社会的人类从最早的只会制作石器工具,发展到能用自己的手生动地描绘像阿尔塔 米和拉斯科洞穴壁画中的许多动物,刻画渡河的鹿群,表现妇女形体的生理特征。这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手的灵巧性,只有这样才能象恩格斯指出的:“在这个基础上它才能仿佛凭着 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的格尼尼的音乐。”
而手的这种灵巧 性和高度的完善,也正如恩格斯在同一著作中指出的“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 产物。”这说明正是劳动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
同时,也正是由于劳动的需要,促进了美术的产生。 大家知道,人类。
8中国绘画的历史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笔和墨,以及天然矿物质颜料。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 从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以汉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明清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地址:
高中历史必修Ⅲ,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与发展脉络.
本文2023-10-10 23:01: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8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