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作为乐器最早起源于哪里?
我国音乐文化历史非常久远,乐器种类也异常丰富多彩。我国“钟”最早是以乐器形式出现的,是我国古代乐器之一。钟在我国古代乐器分类中,居于八音之首,是金类乐器。在先秦时期佚名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中记载:炎帝之孙伯岐生鼓,是始为钟。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
另外,在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所著的《管子•五型篇》中也有记载:昔者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
另外有传说认为“钟”是在尧舜时代,一位名叫垂的人所创,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钟是起源于铜铃。
钟姓是个拥有人口较多的姓氏,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于第56位。
关于钟姓形成的时间及原因,古人的谱牒学家说法不一。唐人林宝《元和姓纂》云:“钟,宋微子之后,桓公曾孙伯宗仕晋,生州犁,仕楚,食采钟离,因氏焉,子孙或姓钟氏。楚有钟仪、钟建,又钟子期与伯乐为友。项羽将钟离昧,昧中子楼(应为接)亦单姓钟氏。”这里所说的“宋微子”是殷纣王的哥哥,西周初期受周公旦之封在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为宋国的开国君主;宋桓公是宋国第19位国君,他有曾孙叫伯宗,在晋国任大夫,被称为“晋之贤者”但因忠直敢谏,得罪了执政的却氏,结果被杀。伯宗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后任太宰,食采于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其子孙以邑为氏,分为两姓,一支为复姓钟离。春秋时楚国有郧公钟仪,大夫钟键,还有善于听琴、与善鼓琴的伯乐结为知音的钟子期。秦末有伊卢(在今江苏连云港市海州镇西南)人钟离昧,为项羽将,其第二子接,开始居于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为避仇,省“离”单姓钟氏。
据《左传》记载:鲁成公七年(公元前584年),郑人“囚郧公钟仪,献诸晋”;鲁成公十五年(公元前576年),“晋三却害伯宗,谮而杀之,及栾弗忌。伯州犁奔楚”。这说明在州奔楚之前楚国早已有钟氏。因此;宋人邓名世《古今氏书辨证》说:“钟建乃仪之后,而子期又建之孙,皆非出自州犁”,“今宜曰:钟仪之先仕楚,以所食邑为氏”。但是,钟仪的先人“食邑”在何地?邓名世没说,古籍也没有记载,所以,清人张澍《姓氏寻源》认为钟氏“当是以官为氏”。据《周礼·春官》记载,古代有官名钟师,掌击钟奏乐。如按张澍所说,则钟姓最早的一支系以官为氏,是周期乐宫官钟师后代。
如上所述,行秦时期的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境(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以后数百年间,颍州长社一直是钟氏的发展繁衍中心,这里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所以,许多姓氏书均说钟氏望出颍川(郡治在今河南许昌市东),钟氏族人大都以“颖川”为堂号。东汉时,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在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徙达千余人,其7世孙钟雅,西晋末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 在东晋元帝时为丞相记室参军,后官至御史中丞。据《台湾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载,晋代从中原入福建省共13姓,其中有钟姓。与此同时,钟氏还有迁居今浙江绍兴者。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屿子钟宠为临海令,避候景之难,徙居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市)。南朝末、隋初有钟士雄,曾为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岭南,指五岭以南,相当今广东、广西二省及越南北部一带。这说明南朝时岭南的少数民族中也有钟氏。唐初,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随从将佐有钟德兴,后在福建安家。唐代,钟氏还分布于今山西、四川、广东广州、安徽合肥等地。宋、元、明时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宁化等地,广东的南海、南雄、莲岭、潮州、梅州、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从清乾隆时开始,闽、粤、钟氏陆续有人迁居至台湾,后有些人又徙居海外。
三国时,魏有大臣、书法家钟繇,颍川长社人,文帝时任廷尉,明帝时任太傅,故人称“钟太傅”;其书法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精于隶、楷、与晋王羲之并称“钟王”。钟繇之子钟会,官至司徒,为司马昭重要谋士、博学,长于名家之学。南朝有文学批评家钟嵘,颍州长社人,历仕齐、梁二朝,所撰《诗品》,品评自汉至梁100多个诗人,在文学史上有重要位置。唐代有睿宗时宰相、书法家钟绍京、系钟繇10世孙。南宋初年有洞庭湖地区农民起义首领钟相,队伍发展至数十万,曾被推为楚王。元初有循州(今广东龙川)畲族人钟明亮,曾率众万余人起义,历时2年;元代还有戏曲家钟嗣成。明代有文学家钟惺。清道光年间有湖北崇阳农民起义首领钟人杰,曾称钟勤王。近代有植物学家钟观光。由此可见,钟氏为中国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锺字是钟字的繁体字。
用法、意思、读音是没有区别,完全相同的,只是写法不同。在中国大陆地区,“锺”字仅在姓氏、人名中得以保留“锺”的写法,如钱锺书、锺子期等。其他含义均被简化的“钟”字所代。
“钟”是由多个繁体字合并简化的字,其繁体有“钟”和“锺”两个,“钟”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金、童声,本义为一种打击乐器。古时以钟“钟”报时,引申指计时器,又引申为钟点、时间。
“锺”始见于春秋金文,古字形从金、重声。“锺”本义指一种酒器,泛指酒杯或茶杯,此义后写作“盅”。“锺”由本义又引申指古代的一种量器,再引申指聚到一起。后来“钟”和“锺”都简化作“钟”。
钟的造句
1、时钟滴答滴答的走着。
2、夏天我们通常把时钟向前拨一小时。
3、使用前,得人工重调时钟和日期。
4、在创建此阵列时,您会看到一个绿色的圆筒,旁边还有一个时钟。
5、有一个数据库、一台服务器和一个时钟。
6、例如,您可能有一个向您显示时钟的小部件,另一个显示当前天气信息,还有一个为您显示日历。
距今418年!泉州发现距今418年明代古钟!这座古钟是一座石质的钟,高约15米,直径约08米,重约1吨,造型非常精美,上面刻有“在城迎春门”“关王庙钟””字样。
据考证,这座古钟出土于明代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座古钟的发现,填补了中国古代文物的一项空白,对研究明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这座古钟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并于近日正式对外开放。
古钟在古代是干啥用的?
古钟是一种铜质或铁质的钟表。在古代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报时,所以它的造型非常精美,上面刻有各种花纹,每当敲响的时候,声音清脆悦耳,而且还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除此之外,这个钟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的材质是铜制的,这种材质在当时是非常珍贵。钟的发明源于中国,最早出现在商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古代,人们用木槌敲击铜钟,发出悦耳的声音,这就是“钟鸣”。后来,人们发现铜钟的声音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于是就有了“钟声”的说法。钟声是一种特殊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节奏明快,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在瞬间将听众带入情境之中,所以在古代,人们常常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此外,古钟在古代还有两个主要的功能,一是记录时间,二是祈福。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古钟是神圣的,所以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一,家家户户都会摆上香案,焚香祭祀,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不再需要敲钟了,因为手机就可以轻松敲出声音,但是在我们国家,还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在新年的时候,大家都会去寺庙烧香拜佛,祈求自己的身体健康,财运亨通。
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金属撞击器通常作为一种军事或宗教建筑的附设器具,用于报时或召集人群、发布消息等宫廷所用的钟都刻有铭文,以祈求天神保佑
◎ 金属制成的响器,中空,敲时发声:警~编~(古代乐器把一系列铜制的钟挂在木架上组成,用小木槌击奏各时代形制大小不一,枚数也不同)~鼎(古铜器总称,上面铭刻文字)
◎ 计时的器具:~表(钟和表的总称)座~~鸣漏尽(晨钟已鸣,夜漏将尽喻年届迟幕)
◎ 指某个一定的时间,小时:~头(小时,如“开了一个~~的会”)
◎ 杯子
◎ 集中,专一:~情(感情专注)~爱(特别爱)~灵毓秀(指美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优秀的人物)
◎ 古代器名,一种圆形铜壶
◎ 中国古代计量单位,春秋时齐国以十釜为“钟”(标准不一)
◎ 姓
◎古代指一种似衬衫的衣服
中华姓氏之一。来源有三,始祖简狄。发祥于今安徽省境内,而后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颍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钟姓诞生了钟繇,钟子期等一批历史名人 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北部境内。而后,大致于汉晋之际,则以河南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迁入颍川的钟氏从一开始就著称于世。后来成为全国各地钟氏的主要来源。 祖宗:简狄 钟姓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 》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上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称宋桓公,他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钟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拣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上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 至宋桓公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2 出自嬴姓,为钟离氏改钟氏。周代伯益的后人封钟离国,春秋时被楚国吞并,国人称钟离氏。是为安徽钟氏。 3 钟氏源流始于西周,康王之子子期善知音,任康王伶官,子期之孙名建,为昭王司乐大夫,昭王以建之先世采食之地钟赐姓。到东汉建公12世孙兴甫,已延续到颍川,兴公被光武帝召拜为中郎将,敕封为关内侯,谥赠颍川公。颍川公传到45世维处,维处次子伯琰,自南宋绍兴年间迁居万载康乐之西,已有840年。 先秦时期的钟氏,主要居住在楚国境内(今湖北、湖南一带)。从汉代开始到以后的数百年间,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一直是钟氏发展繁衍的中心。所以,许多姓书都说钟氏发源于颍川。东汉时,长社人钟皓隐居不仕,其7世孙钟雅西晋时随晋室渡江,居于建康(今江苏南京)。与此同时,钟氏还有迁居至今浙江绍兴的,钟雅的7世孙钟屿为南朝梁永嘉县丞,他的儿子钟宠为临海令,为避侯景之难徙居至南康赣县(今江西赣州市)。南朝末有钟士雄,曾为南朝陈伏波将军,史书称其为“岭南酋帅”。唐初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开辟漳州,随从将佐有钟德兴,后在福建安家。唐代的钟氏还分布于今四川、山西、广东广州、安徽合肥一带。宋、元、明时期,福建的漳州、泉州、宁化等地,广东的南海、南雄、蕉岭、湖州、梅州、兴宁等地均有钟氏的聚居点。从乾隆开始,闽、粤钟氏陆续有人迁台湾,后又有人迁海外。 据台湾省文献会的调查统计,目前,钟姓是台湾的第51个大姓。近年来,钟姓子孙遍及台湾各地,其中以新竹最多,台北次之,嘉南地区又次之。
本文2023-08-04 15:33:1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