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的历史详述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大运河的历史详述,第1张

从周至隋

正在加载隋唐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西沿广通渠达大兴城长安,北由永济渠达涿州、南经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达江都、余杭。

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开凿邗沟(自扬州到江水,东北通过射阳湖,再向西北至淮安入淮河)。

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

公元587年,隋为兴兵伐陈,从今淮安到扬州,开山阳渎,后又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

隋炀帝即位后,都城由长安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

605年,他下令开通济渠。

工程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洛二水入黄河;工程东段自荣阳县汜水镇东北引黄河水,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通济渠又名汴渠,是漕运的干道。

公元608年又开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入今卫河至天津,继溯永定河通今北京。

610年继开江南运河,由今镇江引江水经无锡、苏州、嘉兴至杭州通钱塘江。

至此,建成以洛阳为中心,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连接而成,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长2700余千米的大运河。

唐宋两代

唐、宋两代对大运河继续进行疏浚整修。

唐时浚河培堤筑岸,以利漕运纤挽。

将自晋以来在运河上兴建的通航堰埭,相继改建为既能调节运河通航水深,又能使漕船往返通过的单插板门船闸。

宋时将运河土岸改建为石驳岸纤道,并改单插板门船闸为有上下闸门的复式插板门船闸(现代船闸的雏形),使船舶能安全过闸。

运河的通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北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为解决汴河(通济渠)引黄河水所引起的淤积问题,进行了清汴工程,开渠50里,直接引伊洛水入汴河,不再与黄河相连。

这一工程兼有引水、蓄水、排泄、治理等多方面的作用。

在运输组织方面,唐、宋都专设有转运使和发运使,统管全国运河和漕运。

随着运河通航条件的改善和运输管理的加强,运河每年的漕运量由唐初的20万石,逐渐增大到400万石,最高达700万石(约合1162亿公斤)。

由于航运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运河沿岸逐渐形成名城苏州和杭州、造船工业基地镇江和无锡、对外贸易港口扬州等重要城市。

正在加载京杭大运河

元代

1194年,黄河在今河南武阳决口,灌封丘南下,夺泗水,从今淮阴夺淮入海。

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

初期漕运路线,是由江淮溯黄河向西北至封丘(开封北)县中砾镇,转陆运180里至新乡入卫河,水运经天津至今通县,再陆运至大都。

这条运输路线不仅绕道过远,且要水陆转运。

1282年动工挖济州河,自今济宁引洸、汶、泗水为源,向北开河150里接济水(相当于后来的大清河位置,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

济州河开通后,漕船可由江淮溯黄河、泗水和济州河直达安山下济水。

从济水向北至天津的路线有二,一是由济水入海,经渤海湾至天津;一是由东阿旱站(东平北)向北陆运200里至临清入今卫河。

沿前一路线,漕船常遭海涛风浪之险,沿后一路线每遇夏秋霖潦,粮车跋涉艰难。

于是在1289年,自济州河向北经寿张、聊城至临清开会通河,长250里,接通卫河。

因为会通河位于海河和淮河之间的分水脊上,所以在会通河上修建了插板门船闸26座,并在济宁设水柜,南北分流,以调节航运用水,控制运河水位。

会通河建成后,漕船可由济州河、会通河、卫河,在溯白河至通县。

1291年—1293年,元朝从通县到大都开通惠河,建闸20座。

从此,漕船可由通县入通惠河,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

至此,现代京杭大运河的路线走向才告初步形成。

大运河建成后,元朝专设都漕司正、副二使,总管运河和漕运事宜。

但因会通河航道窄浅,水源不足,年漕运量不到10万石。

明清两代

明、清代两均建都北京,对元朝大运河进行了扩建。

明代整通惠河闸坝,恢复通航;1411年扩建改造会通河,引汶水入南旺湖,利用南旺湖的有利地形,修建南旺水柜,十分之七的水北流,十分之三的水南流,解决了会通河水源问题,并增建船闸至51座。

为使运河免受黄河泛滥的影响和避开360里的黄河航程,明朝先后在1528—1567年和1595—1605年,自今山东济宁南阳镇以南的南四湖东相继开河440里,使原经沛,除州入黄河的原泗水运河路线(今南四湖西线),改道为经夏镇、韩庄、台儿庄到县入黄河的今南四湖东线,即韩庄运河线。

此外,为保障运河通航安全,还修建了洪泽湖大堤和高邮湖一带的运河西堤,并在运河东堤建平水闸,以调节运河水位。

清朝于1681—1688年,在黄河东侧,约由今骆马湖以北至淮阴开中河、皂河近200里,北接韩庄运河,南接今里运河,从而使运河路线完全与黄河河道分开。

明清两代规定运河漕的载重量为400石。

明朝漕船载重吃水不得超过3尺,年漕运量约400万石。

清代规定漕船载重吃水不得超过3尺5寸,年漕运量约400万石。

1855年,黄河在河南省铜瓦厢决口北徙,在山东省夺大清河入海,大运河全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代,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代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第一桥:拱宸桥,它位于杭州老城的最北端,也是一座保存完好的石拱桥,桥面全是石板铺就的台阶,桥高具体几米我不清楚,但我敢说它是十五桥中最高的大桥,也是座唯一保持完好的古老石拱桥,这也是唯一只准行走不可通车的桥,它是杭州已成为一个景点,并将它的原貌保留了下来,全是青瓦青砖的老建筑,虽然长年与河相伴,但依然坚固耐用。 第二桥:登云桥,是从北往南运河的第二座大桥,它是一座新建的运河大桥,因此除了宽敞宏观之外,功能上当然比较完善,还比较创新,除了承担东西两边登云路上的车辆行人来往之外,百姓们还可以去桥下休闲纳凉,这是运河修建指挥部新的创举,这次杭州市运河中的十五座大桥中有七座大桥增建了此功能的桥下休闲吧!登云桥的傍,是杭州市最大的电子器材市场,它面向全国批发种类的电子器材,(我为配一只电视机上的“行管,曾去过,)听着这桥名就会使人联想翩翩,我的想法是它的名字可以与天上的云有关,说不定是座神仙桥呢! 第三桥:大关桥,在我的印象中,它是引用老大关桥名而重建的一座大桥,年龄大约有三十来年,是连接大关路东西而向的大桥,它的西边是沈半路,通往市重工业区与市郊区,杭钢,杭氧、杭玻,杭重,杭气,杭锅等等的大型企业全集中在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座为工业而建的工业大桥。 第四桥:江涨桥,它与名气比它大的卖鱼桥成90度直角,与北边的娑婆桥只离百米之遥。就因为卖鱼桥没有横跨运河主流及桥没有修建成新,才没被选入运河大桥,与他为伍的还有打索桥、佐家桥,娑婆桥等等全没有被选入。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外观 孟德龙 摄

“运河湿地寻趣”展厅 孟德龙 摄

江苏省扬州市三湾古运河边,近8万平方米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如一艘巨船泊在岸边,,迎接着八方旅客。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海内首座集文物掩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运河主题博物馆,力争全方位揭示大运河的汗青文化秘闻和时价钱值。博物馆由展馆、内庭院、馆前广场、大运塔和今月桥五部门构成,新唐风修建融合传统与现代之美。馆藏1万多件(套)与运河相关的文物展品,时间跨度为春秋至今世,涵盖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等。

  重磅文物揭示运河变迁

扬州是中国大运河原点都市、申遗牵头都市。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邗沟,这是京杭大运河淮扬河段的前身,距今已有2500多年汗青。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根基陈列和“运河上的舟楫”“运河湿地寻趣”等9个专题展览,活跃揭示大运河在国度管理、文化融合、对交际往、河工技能、交通运输等方面蕴含的中国伶俐。

“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位于一号展厅,系统先容了大运河的汗青变迁与文化代价。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为中国的成长带来哪些变革?这些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谜底。

展厅里,重磅文物触目皆是。

从河南开封四周截取的汴河河流剖面,长257米、高8米,占据了一整面墙。唐、宋、元、明、清历代河流底层土色、沉积文物清晰可见,还标注了历代河面宽度与深度,大运河河流在差异时期的变迁一目了然。

55吨的唐代船型砖室墓、27吨的南宋砖瓦窑,都是从考古现场整体套取,反应了大运河与沿岸人民糊口的细密接洽。长75米的兖州府镇水铁剑与造型朴拙的镇水铜牛并列展示,诉说着昔人管理运河的故事。

观众在展厅不只可以看到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浙东运河的“前世此生”,还能相识运河沿线水利工程、漕运盐利、饮食光景、舟船样式等。

真实街肆还原贩子糊口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以城镇汗青景观再现模式,打造了一个具有汗青场景和真实业态的陶醉式展厅,让观众走进运河沿线城镇村庄,体验千百年前昔人的糊口。

街肆两旁商铺林立,布庄内,各色时兴面料期待着爱佳丽士挑选;茶楼里,说书声与叫好声不停于耳;驿站内,旅行者可以邮寄明信片,挑选伴手礼……“星空”中不时燃起绚烂烟花,映照着运河沿岸的热闹糊口。

“观众是这个展览的有机构成部门,他们游街、购物,组成一幅鲜活的运河富贵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馆长郑晶说。

“运河上的舟楫”展以实景和数字投影团结,让观众体验沿着运河坐船远行。

展厅里,有一条复制的“沙飞船”。它是明清时期江南大户人家娶亲、看戏常用的交通东西,也是康熙、乾隆南巡时乘用的船之一,相传为扬州沙氏所造,以船速如飞闻名。

登上“沙飞船”,便可体验一场运河之旅——从杭州出发,经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一路飞行到扬州。船身轻摇,微波将河面劈成两半,入洞穿桥,走街过镇,两岸山水与城镇风物一览无余。

 多元体验满意差异观众

每到周末,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人气旺盛,一票难求。扬州市民李文成佳偶带着孩子进馆旅行。“扬州是大运河的起源地,通过逛博物馆,孩子不只可以相识老家深厚的汗青文化,更会为光辉灿烂的中汉文明感想孤高。”李文成说。

“当前,走进博物馆的亲子家庭越来越多。我们在展摆设计时,就思量到要满意差异年数、差异范例旅行者的需求。”郑晶说。

“运河湿地寻趣”展是孩子们最感乐趣的。展厅里,绘声绘色的动物标本、仿真的水情况系统令人面前一亮。郑晶先容,这个展览岂论是展品安排的高度照旧展牌的表达方法,都是从儿童的角度设计的,另外还设有多种互动装置,让儿童在摸索体验中相识运河生态常识。

位于地下一层的“运河迷踪”展专为青少年打造。这是一个融合古风和二次元气势气魄的体验空间,让青少年通过“密室逃脱”游戏,相识运河水工科技,明确运河沿岸光景。

大运河的历史详述

从周至隋 正在加载隋唐大运河,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西沿广通渠达大兴城长安,北由永济渠达涿州、南经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达江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