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典》的原文是什么?
尧典原文: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曰放勋,钦、明、文、思、安安,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曰明都。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厥民隩,鸟兽鹬毛。帝曰:“咨!汝羲暨和。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允厘百工,庶绩咸熙。”
帝曰:“畴咨若时登庸?”放齐曰:“胤子朱启明。”帝曰:“吁!嚚讼,可乎?”帝曰:“畴咨若予采?”欢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帝曰:“吁!静言庸违,象恭滔天。”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
佥曰:“於!鲧哉。”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岳曰:“异哉!试可,乃已。”帝曰,“往,钦哉!”九载,绩用弗成。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曰:“明明扬侧陋。”
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帝曰:“钦哉!”
译文:
从前唐尧称帝的时候,耳聪目明,治理天下有计谋,(充任天下之主的位置)他的光辉充满天下。后来,他打算把帝位禅让给虞舜。史官根据这些情况写作了《尧典》。查考往事,帝尧名叫放勋,他恭敬节俭,明察四方,善理天下,道德纯备,温和宽容。
他忠实不懈,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思虑至于天地。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和睦。家族和睦以后,又辨明其他各族的政事。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侯,天下众民因此也就相递变化友好和睦起来。
(他)于是命令羲氏与和氏,敬慎地遵循天数,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制定出历法,敬慎地把天时节令告诉人们。分别命令羲仲,住在东方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辨别测定太阳东升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南方朱雀七宿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春时节。
这时,人们分散在田野,鸟兽开始生育繁殖。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辨别测定太阳往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向南回来。白昼时间最长,东方苍龙七宿中的火星黄昏时出现在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夏时节。这时,人们住在高处,鸟兽的羽毛稀疏。
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送别落日,辨别测定太阳西落的时刻。昼夜长短相等,北方玄武七宿中的虚星黄昏时出现在天的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秋时节。这时,人们又回到平地上居住,鸟兽换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辨别观察太阳往北运行的情况。
白昼时间最短,西方白虎七宿中的昴星黄昏时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些确定仲冬时节。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鸟兽长出了柔软的细毛。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是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闰月的办法确定春夏秋冬四季而成一岁。由此规定百官的事务,许多事情就都兴办起来。”
尧帝说:“善治四时之职的是谁啊?我要提升任用他。”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很开明。”尧帝说:“唉!他说话虚妄,又好争辩,可以吗?”尧帝说:“善于处理我们政务的是谁呢?”驩兜说:“啊!共工防救水灾已具有成效啊。”
尧帝说:“唉!他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谨,而气焰很高。”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臣民百姓都在叹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吗?”人们都说:“啊!鲧吧。”
尧帝说:“唉!他违背人意,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四方诸侯之长说:“起用吧!试试可以,就用他。”尧帝说:“去吧,鲧!要谨慎啊!”过了九年,成效不好。尧帝说:“啊!四方诸侯之长!我在位七十年,你们能用我之命,升任我的帝位吧!”
四方诸侯之长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尧帝说:“可以明察贵戚,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的人。”众人提议说:“在下面有一个穷困的人,名叫虞舜。”尧帝说:“是的,我也听说过,这个人怎么样呢?”四方诸侯之长回答说:“他是乐官瞽叟的儿子。
他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说话不诚,弟弟象傲慢不友好,而舜能同他们和谐相处。因他的孝心醇厚,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尧帝说:“我试试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舜,从两个女儿那里观察舜的德行。”于是命令两个女儿下到妫水湾,嫁给虞舜。尧帝说:“敬慎地处理政务吧!”
扩展资料:
解析:
《尧典》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总述帝尧的功德;第二部分讲述帝尧的天治;第三部分讲述帝尧的地治;第四部分讲述帝尧的人治。也就是说,《尧典》就是讲古代的圣贤之帝唐尧是如何治理天、地、人,也就是天文、地理、人事。
1、第一部分:明确在赞扬帝尧的圣德,涉及到帝尧名字、修养、内政外交以及九族、百姓、黎民的生活状况。这是一个总述,也是古籍对古代圣贤介绍的一种基本模式,一如《黄帝内经》开始对黄帝的介绍一样。
随后,《尧典》分述了帝尧如何治天的,也就是安排专人来研究天文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并确定了相关的历法来指导人民顺天时来生活。这一段涉及了大量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内容。
2、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帝尧首先安排专人来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及其呈现出来的现象。这里涉及到四个人,更准确地说是两类四个官位:羲仲、羲叔与和仲、和叔,分别前往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宅嵎夷、宅南交、宅西、宅朔方,也就是驻扎在四个地方。
其目的是殷仲春、正仲夏、殷仲秋、正仲冬,“殷”本义是把盘子摆好,“正”本义止于一,“仲”就是中点,也就是确定春夏秋冬四季的中点,因此古代每个季度分为孟仲季三月,很可能在帝尧时期已经存在。最终由帝尧定夺,确定了一年为366天。
并通过闰月来解决地球公转与自转的时间差。这不是一个典型的国家型天文学和历法制订的记载吗?因此,《尧典》告诉我们:要想天下大治,必须先了解天文,并根据天文现象来确定适合人民生活的指导系统,这就是历法。
3、第三部分:表面是讲述帝尧是如何选择人才的,其中涉及到三个人物:丹朱、共工、鲧。但根据选择人才的目的来看,根本在于治理洪水问题。这就是地理!帝尧强调是“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也就是山水问题,解决好山水问题,就是解决地理问题。
中国古代的《山海经》实质上就是山水经,也就是地理经。尽管帝尧对丹朱、共工、鲧三人都不太满意,但可能由于人才缺乏,不得不勉强用之,最终还是鲧治水九载而收效甚微。这个地理问题直到帝舜执政时期,大禹通过九州之法解决山水地理问题。
4、第四部分:讲述帝尧选择接班人问题,实质上是讲述帝尧的人治方略。帝尧用人都要征求各方意见,评估人才的德行,并且还要进行一定方式的考察。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有关官员考察的史料记载。通过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圣贤之治时期用人首先看德行。
帝尧的四方诸侯都认为自己德行不够,不能接帝尧之位,而推荐了一个并不知名的普通人虞舜,尽管舜的德行得到认可,但帝尧还需要对其进行考察。
-尧典
苟
一、基本释义
1、姑且,暂且:~安。~延残喘。~且。~且偷生。
2、马虎,随便:~得。~合。不敢~同。
3、如果,假使:~非其人。“~富贵,勿相忘”。
4、代替姓“芶”。(此姓是因为最初电脑拼音输入法无法打出“芶”而临时更改的姓,其中还有一部分临时更改为“敬”)非姓氏
5、由该字的亚文化含义以及“姑且”的含义引申出的“避战”,“保存实力”的含义:~一~,不要浪。(多见于网络游戏)
二、详细释义
1、名词
形声。从艸,(gōu)声。草名、菜名。同本义。
苟,苟草也。——《说文》
苟贞夫。——《急就篇》。注“苟,草名也。”
2、形容词
随便,轻率。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不苟事言说。——《元史·良吏传》
又如:一丝不苟;不苟言笑;苟言(言谈轻率随便)
贪求。如:苟利(贪求不正当的利益);苟冒(贪求);苟欲(贪求;不正当的欲望);苟贪(贪求)
卑下。如:苟贱(卑鄙下贱);苟辞(诌媚之言)。
3、副词
姑且;暂且。
苟者,偷合之称。所以行无廉隅,不存德义,谓之苟且。——《匡谬正俗》。按,累呼曰苟且,单呼曰苟。
且苟而赋。——《国语·鲁语》
临财毋苟得。——《礼记·曲礼上》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又如:苟全性命(暂时保全性命);苟简(苟且简略);苟止(苟且行事;勉强停止);苟且行止(不正当的行为);苟容(苟且依附。指被权贵者所收容接纳);苟且因循(得过且过,不求进取);苟免(苟且免于损害)。
4、连词
若;如果;假使。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苟富贵,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汉·贾谊《论积贮疏》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宋·苏轼《超然台记》
苟公子相助,敢不如命!——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
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唐 孟郊《赠郑夫子鲂》 [1]
又如:苟或(假如;如果);苟能坚持,必将胜利。
另见gōu;jù
三、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广韵》古厚切《集韵》《类篇》《正韵》举后切,音垢。《说文》草也。
又诚也。《鲁语》夫苟中心图民,知虽不及,必将至焉。
又且也。《晏子·杂上篇》行廉不为苟得,道义不为苟合。
又但也。《扬子·法言》非苟知之。
又《韩诗外传》指缘谬辞谓之苟。
又矶名。《水经注》苟矶,亦曰南阳矶。
又姓。《广韵》汉有苟参。《急就篇》苟贞夫。《注》苟,草名也。所居饶之,因以为氏。
又《集韵》居侯切,音钩。苟吻,草名。
又《类篇》果羽切。《唐韵古音》读矩。《蔡邕·述行赋》登高斯赋,义有取兮。则善戒恶,岂云苟兮。翩翩独征,无畴与兮。 [2]
有如果的意思。证明:
今,假设连词。王念孙曰:“今犹若也。”
例: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 梁惠王下》
杨树达按:“此乃说一事竟,改说他端时用之。王氏训为若,乃从上下文关系得之,疑今字仍是本义,非其本身有若字之义也。”
意思是:今字本身并没有如果、假设的意思。但在说完一件事之后,改说另一件事时,联系到上下文,才具有假设、如果的意思。并非今字的本义。
《尧典》的原文是什么?
本文2023-10-11 00:09:5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8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