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有哪些?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读的5本书如下:
一、《老子》首先,为什么我第一本推荐此书,因为这本书,蕴含的是中华民族处下、贵柔、重生等非凡的人生智慧。此书能领略到不一样的世界,因为它和中学时代学的知识不太一样,所以看世界的角度也会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会更加宽。书中的辩证思维比较突出,美和恶、善和不善、先和后等,这些东西,就和《天龙八部》中天山童姥对虚竹描述的天山折梅手一样,将来内功越高,认识就越深,将来你的阅历越丰富,对这本书的体会也就越深。如果是传世本老子,推荐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
如果是帛书老子,推荐高明《帛书老子校注》;郭店楚简篇幅明显不太对,不推荐。当然,中华书局三全本也是入门不错的选择,三全本就是全本全注全译,橙色本。三全本的老子是以王弼本为底本编的。
二、《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语录体典籍,并非一人创作。要了解孔子这位伟大的人民教师,《论语》是必读的一本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在政治、教育、伦理、文化等多个方面都提到了仁,主要表现在他对个人修养、政治理想、人际交往、哲学思辨的论述上。孔子提倡人须当有君子的人格,从伦理方面继而生出孝悌、忠恕、诚信等品质,《弟子规》即是从论语中的一句话,衍生出来的一篇蒙文。在政治方面,孔子不得志,他反对苛征暴敛,孟子继承并发扬了他这块思想,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此外推荐《论语集释》程树德。
三、《周易》
四、《孙子兵法》
五、《黄帝内经》
供参考。
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非常多,例如:
1、诸子百家: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 《管子》。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2、琴棋书画:笛子、二胡、古筝、萧笛、鼓、古琴、琵琶。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中国象棋、中国围棋,棋子、棋盘;中国书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宝(毛笔、墨、砚台、宣纸)、木版水印、;国画、山水画、太极图。
3、诗词曲赋:《诗经》、《楚辞》、;先秦诗歌、汉赋、汉乐府、民歌〔南北朝时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如四大名著(《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等。
4、中国戏剧: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徽剧、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梨园戏、歌仔戏、庐剧等。
5、医药医学:中医、中药、《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本草纲目》、《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参考资料: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诗文如下:
1、宋·岳飞《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2、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宋·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宋·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宋·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典籍中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精华的,非老子著作的《道德经》莫属。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最具影响力的当属以儒、释、道三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儒、释、道文化各自自成一体,而互相之间又可融会贯通,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但要论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当属道家的经典代表著作《道德经》。主要有如下4点理由
首先,从公认地位上讲。中国古代典籍汗牛充栋,但能称得上经书的却凤毛麟角,其内容是得到广泛认可的,比如《易经》、《坛经》,并且是以佛家著作居多。《道德经》在那么多经书中脱颖而出,被公认为万经之王,足以证明其地位。
其次,从内容范围上讲。《道德经》虽然只有少少的5000多字,但里面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用简短的语言论述了修身、齐家、治国、用兵、养生之道,包含了哲学、政治、法律、军事、物理等学科。读过《论语》后发现,其实《论语》只是将《道德经》里面的观念进行扩充!可以说,《道德经》是一部奇书,现在很多东西都可以在里面找到本源。
再次,从实践作用上讲。笔者坚持每天读一章《道德经》,至今不知读了多少遍,真是深刻感受到了《道德经》的独特魅力,自己的言行举止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更加懂得做人做事要顺应天道、遵守地道、符合人道。
最后,从发行数量上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中国名著,这是其他古代典籍望其项背的。在一些阿拉伯国家,《道德经》十分受宠,几乎家家都收藏一本,有老外说,他在《道德经》里发现了上帝。如果你会讲《道德经》,你会成为座上宾!
我觉得能代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的典籍是孔孟之道、老庄之道!说实话,我不觉得中国文化有那么单一,要让人张口闭口就谈孔孟老庄之流。我也不觉得中国文化有那么矫情,让人以为吟诗弄赋就算是核心的文化。我们的文化应该是更加博大精深一点儿的,更加实用,更加稳重一点儿的。
孔子思想1、道德修身:孔子(前551-前479)的思想大体以伦理道德为先,强调在修身养性的基础上,完善人格,建立一个等级分明,各阶层和谐共处的社会。孔子极力阐扬的伦理道德包括仁、义、礼、智、信,修成这些道德的主要资源是传统典籍:《诗》、《书》、《礼》、《乐》等。通过学习典籍,努力践行,从身边的小仁小义做起,方可实现君子、仁人、圣人等高贵人格。
一个志为君子的人需要修成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仁”,这个概念在《论语》出现次数很多,也往往被孔子说成是极难,甚至只有尧、舜、禹等圣人才能达到,其他人包括他自己以及最看重的弟子颜回都很难称得上是十足的仁人君子。虽然“仁”如此重要,但孔子并没有给它下一清晰的定义,这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与西方古代思想家之间的重要区别之一。所谓“义”者,宜也。事之宜与不宜,受三个要素的影响:时、地和人。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君子义以为上”,意思是要以“义”来衡量君子的行为举止。换而言之,君子的修身行政需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不可死守条例。从“义”的解释可以看出,孔子不想人被道德捆住了手脚。
在孔子的体系中,“智”大致包括知识、智慧这两个范畴。与“仁”者相比,“智者”的层次要低一等。因此,智者未必是仁者,但仁者必定是智者。其它还有“忠”、“恕”等,但不及“仁”、“义”、“礼”、“智”、“信”五者重要。“忠”有两层含义,一是忠于己心,二是待人忠诚,不欺不诳。“恕”即是以己心度人心。
2、君子和圣人:在春秋时代或更早一点,“君子”是指贵族,带有等级色彩。但在《论语》中,这个词的意思似乎正处在由旧到新的过渡阶段,有时指贵族,有时指一种完美的人格。
就性质而言,“圣人”与“君子”有明显不同,孔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意思很明白,那就是“圣人”似乎只有远古的仁人君子可以配得上,春秋时代是没有圣人的。一般来说,“圣人”比“君子”更高不可攀,圣人显得更清高,更曲高和寡。
孟子的思想传说孟子是孔子孙子子思(孔伋,公元前483-前402年)的学生,但目前还有争议。关于孟子有两个著名的传说,一是孟母三迁,二是孟子出妻。孟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孟子》一书中,这本书现有7卷,是孟子晚年编撰的。也有人认为是孟子的弟子编撰的,孟子没有亲自动手。《孟子》思想对后世影响最深者有两点,一是性善说,二是仁政。其它的思想其实都是从这两点演绎出来的。
1、性善说:对人性的探讨是一切哲学思想的根基之一,从《论语》看,孔子没有在人性方面做深入探讨,但在他去世之后,孔门弟子及早期儒家中有一种倾向,即是探究人性。孟子的性善说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政治影响深远。由于有性善说,所以中国古代相信人性是可靠的,相信政治制度、国家之兴衰都建立在统治者的道德之上。从这个角度看,中国传统政治看重“选择什么样的人来治理国家”,而不是“如何约束统治者的权力”。这样的思维表现出来就是“清官情结”、贪腐无可根治、国家制度叠床架屋而无根本突破。
2、仁政:建立在性善说之上的政治学说就是“仁政”。以“仁政”为基点,孟子的政治学说中还有民贵君轻等思想。由于相信人性本有“仁义礼智”,所以要造成民治国盛的局面,首先就是要将这四种善的道德“扩而充之”,即是加强道德修养。中国社会现在还在讲“以德治国”,加强师德、思想政治教育等,这与传统都是有密切关系的。
孟子的“仁政”说也有其积极的意义,如中国传统社会和政治都注重“均贫富”,在贫富分化严重时,会想办法去避免社会走向分裂。当然,这只是思想意识上的反映,不是现实的写照。从“性善说”、“仁政”看,孟子的思想有个明显的倾向:走向心性内部,关照人之心性问题。到战国晚期,这种思想被荀子讽刺,认为没有学到孔子思想的精髓。但在历史上,孟子的思想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老庄之道老庄之道与儒家思想相反,是出世的,因此,在中国社会,它往往成为知识分子在现实中受挫之后,自我疗伤的常用药。
1、神秘的老子:老子是谁?这是至今纷扰难定的问题。和这个名字产生纠缠的名字有李聃、老聃、李耳、老莱子等。早在汉代,人们已经不清楚“老子”到底指谁。在思想方面,老子最显着的特点是“无为”,这是一种带点消极气质的思想,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舍己入世是完全不同的。传统说法以为老子是孔子的学生,这未必可信,但从两人思想一为积极入世,一为消极出世的对比看,两人生活的时代应该比较接近。两人面对着一个同样的局面,但想出的应对方式是不同的。孔子想着去改善,去调和;老子想着去逃避,去批判,从心理上消解混乱之旧世界对人心的扰乱。
2、宗教经典《道德经》:传说是老子作的《老子》至少有四五个不同的书名,另外一个常为人称道的名字就是《道德经》,被后世的道教尊为自家的经典。其它的书名还有《道德真经》、《老子五千文》、《五千言》。
现在的研究表明,《老子》一书的思想就来源说非常复杂,这一点是《论语》无法比的。但不管《老子》一书有如何复杂,其核心思想还是非常清晰的。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有哪些?
本文2023-10-11 00:50: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8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