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孝顺,孝顺的概念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什么叫孝顺,孝顺的概念是什么?,第1张

所谓世间的孝顺,即是儿女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长大之后侍奉父母,让他们快快乐乐。也有六亲之间后辈对长辈的孝顺。

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之中首先说的第一条就是要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孝顺是我们为人的基本,孝顺之人得到众人称赞,反之,忤逆之人众人指责;天地鬼神敬重孝顺父母之人,而惩罚不孝之辈。

“孝”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义有:

一、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一定的宗教形式。

二、在周朝的人们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总之,西周时期的孝是一种封建宗教伦理。

做到孝养父母,比较容易,难得是对父母保持恭敬的态度。对父母保持恭敬,就是顺从父母的意志,如果对父母不恭敬,何谈顺从父母的意志?但很多人都误认为尽孝道就是供养父母,只要每个月按时给父母打钱,供养父母衣食住行,让父母生活无忧,就算尽了孝道了。

其实不然,这还远远不够。一个人幸福与否,关键取决于内心的感受,不仅仅是物质的享受。如果心情不好,纵然有再丰富的物质,人过得也不会幸福。古代住在皇宫里的人最享受,物质最丰富,难道他们都很幸福吗?我看未必,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还不如一个贫苦老百姓过得幸福。

对待父母也是一样,最重要的是要让她心里舒服,心情愉悦,没有忧虑,没有烦恼,而物质方面,却是其次的,只要心情好,吃什么都香,心情不好,山珍海味也咽不下去。平常我们家里养只小狗小猫,也会尽心去喂养,甚至有的比一般人吃的都好。如果把供养父母衣食当成尽孝,那父母和这些小动物还有什么区别呢?

在中国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孝”是仁爱的根本,是善良的元德。汉宣帝曰:“导民以孝,则天下顺”,汉也开启“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汉朝的“以孝治天下”,更是中国汉后封建帝制长治久安的治国纲领。

秦朝后期由于秦二世荒*昏庸无能,导致权利被权臣赵高所夺。汉高祖刘邦为了避免后世走秦的老路,避免权力被权臣,功臣所夺取,于是将部分土地权力,分给族亲诸侯,为了防止诸侯反叛,用“孝”于家为纽带,联系各个诸侯,实行以“孝”为主的“家天下”战略。但孝不仅仅是指孝顺一点,汉代的“孝”在不同角度不发展也有不同的看法于意义。

一、孝是指我们常说的孝道,孝顺。汉广泛推行儒家思想孝道。如:设立孝悌官职,褒奖那些孝顺的臣子,鼓励孝顺的风气。推行《孝经》,使得孝有标准,有底线,有经可寻,有理可查,教化于民。汉的这种推广和鼓励使得“孝顺”逐渐在所有人的心中最重要伦理道德不容置疑。

二,孝不仅仅是指孝顺父母族亲,还指的是在建立在封建社会森然的纲常等级和对君王的忠诚。汉推行孝道最终目的还是加强自己权力,使得皇权更加稳妥。于是后期孝出来的新的意义,那就是忠诚,孝由孝顺变为“效忠”,对父母的效忠,对君王的效忠,效忠之下的等级不容逾越。即所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钢,不探讨对错,不说真理于真假,建立了君臣父子的严格的级别,在这三钢五常下和伦理道德约束下,“子女必须忠诚于父亲,臣子要忠心于君王”,君王的一言一行都是臣子的标注。这样既防患了诸侯的反叛,也加强了臣子对君王的忠心。

无论汉代那种孝,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讲,孝顺都是最美好的美德。

关于孝道的理解和感悟如下:

1、我们必须孝顺父母,不仅要尊重我们家中的老人,照顾自己的孩子,同时我们必须尊重和照顾其他家庭的老人和孩子。

2、孝顺是一个阳光的词,温暖父母疲惫的心。孝顺是一种责任,分担父母的痛苦。孝顺是一首温暖的小歌,解释了父母的感受。

3、孝顺,也许是一个吻,或者一个微笑,也许是一桌子的菜,或者下雨时及时出现的雨伞,甚至可以是温暖的拥抱,美好的祝福。

4、作为孩子,我们必须知道父母的年龄。一方面,我们要庆幸,因为我们的父母还活着。另一方面,我要要担忧,因为他们正在慢慢变老。

5、孝道不仅仅是为父母做事,为父母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尊重,就是在父母面前,不要体现出自己的不开心,不让父母担心。

6、需要孝顺的人其实不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顺,不要让迷雾遮住你的眼睛,让污垢掩盖灵魂,为老人,为自己,抱着一颗纯洁而孝顺的心。

7、孝顺,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太多感人话语,也不需要昂贵的礼物。父母需要的,是子女能把他们放心上,用心爱他们,他们就很满足了。

8、我国最关注的孝顺,给父母,表达爱意,真挚敬意,不只是物质质上给予支持。

9、孝道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能为父母双亲服务的孝子,应该始终以最诚挚的敬意照顾父母,为父母服务,精心照顾。当父母去世时,要有最悲伤的心情来追思。

10、孝顺就像父母给孩子的半粒糖一样,亲密而纯洁。孝顺就像一杯回报父母的酒,温暖而甜蜜。孝顺就像一朵绽放在心中的花朵,它比大自然更持久和永恒,还散发着芬芳。

孝顺即顺从,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孝主要是尊敬长辈,对他们在心灵上,物质上都尽量满足。顺主要是顺从长辈,他们希望你做的一些事情只要是合法合理的,要尽可能顺从。

孝恭的定义:孝顺恭谨。

孝恭,对父母或祖父母的敬爱和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一种美德,认为子女应该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照顾和满足父母或祖父母的需求。

孝恭包括尊重长辈的意见和决定,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以及在长辈需要时尽量帮助他们。孝恭的实践被认为是一个人品德高尚和美德的象征。

出自《书·君陈》:“惟尔令德孝恭。”孔颖达疏:“孝是事亲之称,恭是身之所行。言其善事父母、行己以恭也。”《孔子家语·弟子行》:“盖蘧伯玉之行也,孝恭慈仁”。

孝,拼音:xiào,汉语常用字,此字最早见于商代,其古字形像一个孩子搀扶老人,本义为尽心尽力地奉养父母,引申转指晚辈在尊长去世后要在一定时期内遵守的礼俗,又引申指孝服。

恭,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从元代起,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以防士子擅离座位。士子入厕须先领此牌。因此俗称入厕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出大恭,小便为出小恭。

孝恭造句:

1、几天后,李孝恭带着老婆,等候着飞往瑞士的飞机,他看着渐近的时间,喃喃自语道:小玄,等我。

2、孝恭将发,宴集,卮酒忽变为血,合座皆惊。

3、又建延州为保塞军,以保大行军司马、延州刺史李孝恭为节度使。

4、先是尉迟恭呈上通婚书,李孝恭当众读完这骈四俪六的通婚书,然后拿写着张允文生辰八字的宣纸回到众位王爷身边。

1 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 《国语·楚语上》:“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 晋 袁宏 《后汉纪·安帝纪上》:“观人之道,幼则观其孝顺而好学,长则观其慈爱而能教。”《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这 张主管 是个本分之人,况又是个孝顺的,听见娘说,便不往铺里去。” 老舍 《柳家大院》:“可是,爸爸‘文明’,儿子也自然是要孝顺了,打吧!”

2 指以财物贿赂官吏或尊长等。 《水浒传》第九四回:“〔 何才 〕与本州库吏最密,当下探知此事,他便撺掇库吏,把信赏钱大半孝顺州官,其馀侵来入己。”《红楼梦》第十五回:“我想如今 长安 节度 云老爷 和府上相好,怎么求太太和老爷说说,写一封书子,求 云老爷 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他不依。要是肯行, 张 家那怕倾家孝顺,也是情愿的。”

3 指用其他方式讨好人家。 《金瓶梅词话》第七四回:“ 李桂姐 道:‘三位师父宣了这一回卷,也该我唱个曲儿孝顺。’”

4 指贿赂官吏或尊长的财物。 《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大凡做贼的见了做公的,就是老鼠遇了猫儿,见形便伏;做公的见了做贼的,就是仙鹤遇了蛇洞,闻气即知。所以这两项人每每私自相通,时常要些孝顺,叫做‘打业钱’。”

5 特指献给皇帝的贡物。 《明史·李邦华传》:“是时 神宗 好货,中官有所进奉,名为孝顺。疏中刺及之。”

什么叫孝顺,孝顺的概念是什么?

所谓世间的孝顺,即是儿女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长大之后侍奉父母,让他们快快乐乐。也有六亲之间后辈对长辈的孝顺。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