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的出生地是哪里
蚩尤,并非其原名,其原名极有可能是叫做“之尤”,至少,长沙马王堆西汉早期墓葬中出土的《黄帝经•十六经•正乱》中记载得就是“之尤”,而非“蚩尤”。其文曰:“(黄帝)出其锵钺,奋其戎兵。黄帝身遇之尤,因而擒之。”“蚩尤”疑为后世依“之尤”之音而故意记成。因为“蚩”字的字义为“愚蠢”、“丑陋”、“害人虫”,书“之尤”为“蚩尤”,具有明显的贬义。
蚩尤的原居地是为草原,也就是现在的塞北。其历史证据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蚩尤出生地在塞外草原
《归藏》载:“蚩尤出自羊水”,《路史》等书记载亦是如此。羊水,就是历史上的“羊门水”、亦书作“阳门水”。“羊水”是“羊门水”的一种简称,它是今桑干河支流“洋河”的源流。出于雁门山。《山海经•北山经》记:“少咸之山,无草木,……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水经注• 水》曰:“水出雁门山,谓斯水也。雁门水又东北入阳门山,谓之阳门水。”洋河水由西洋河、南洋河、东洋河、洗马林河等汇合而成。小河流何以言“洋”?今“洋河”实为以“羊”加三滴水而作的讹书,约定俗成的名称。所以,治学严谨的陈平先生,谈到蚩尤的出生地时谨慎地说:“‘羊水’似当即涿鹿东北的桑干河支流‘洋河’。”
二、蚩尤为黄、炎重臣时曾长期驻兵赤城
蚩尤在臣服于黄、炎二帝以后,未被派往“少昊”九黎居住地之前,受黄、炎二帝之命屯军于涿鹿东北之赤城。《读史方舆纪要》卷十八记:“古赤城,相传蚩尤所居”;《广舆记》载:“赤城城堡,即蚩尤所居。考赤城,古在北山,后移平地”;《畿辅通志》曰:“赤城县城,古榆罔氏诸侯蚩尤所都也”;古《赤城县志》及今《赤城县地名资料汇编》中的记载,较之以上诸籍记载更为详确,言古代的赤城、龙门、古为缙云地,是蚩尤为黄、炎之臣时所居之地。这些记载,又与其他古籍之载可以互证于古今。如《管子•五行》曰:“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以为当时。”虽然,管仲此说未必十分准确,极有可能是将风后之事当成了蚩尤所为,但蚩尤臣服于有熊国之黄、炎后,被委为重臣没有错的。其在《地数》篇又言:“黄帝问于伯高曰:‘吾欲陶天下为一家,为之有道乎?’伯高对曰:‘请刈其莞而树之,吾谨逃其蚤牙,则天下可陶为一家。’黄帝曰:‘此若言,可得闻乎?’伯高对曰:‘上有丹沙者,下有黄金;上有磁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石者,下有铁。此,山之见荣者也。苟山之见荣者,君谨封而祭之:距封十里为一坛,是则使乘者下行,行者趋。若犯令者,罪死不赦。然则与折取之远矣。’修教十年,而葛芦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者诸侯九……”
管仲之说十分重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讲,这一记载符合找矿规律;从史事记载的角度说,它可与黄帝战蚩尤、战炎帝、以及其三者之间的关系都符合,可以互为补充与印证;从地名学研究的观点而言,与古今地名、方位、历史遗址、战略要地、交通、物产诸多方面都一致的这种记载,是不多的。“葛芦山”属燕山山脉,横亘于今宣化、赤城、龙关一线,葛芦山南有一关隘,名葛峪口,亦为内地通往塞北的一条军事要道,自古建有堡寨,称葛峪堡,驻军以守。《读史方舆纪要》曰:“葛峪堡……四山壁立,路径崎岖,中路参将驻此分边:东起赤城,西尽张家口,沿长(城)一百三十一里,辖龙门卫一,堡十,盖镇城(指明朝宣府镇城,今名宣化)北面之藩篱也。葛峪堡所辖墩台,以预筑镇边诸处为最冲。”
葛芦之山,确有铜、金、铁、铅、锌等矿物蕴藏,今宣化钢铁公司就是采此山之矿藏以冶,宣化、赤城各金矿亦在开采。此山因有大量露头矿存在,故为赤色,赤城之名因此而得,黄帝立国后以云名而命官,故以炎帝封地授名“缙云”,炎帝亦以此为氏,也见于诸多史载。
三、蚩尤是黄、炎之臣 《周书•尝麦解》曰:“昔天之初,□(此缺字可补为“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此“四”为“西”字之误书)方。司□□(此所缺二字可补为“少典”)上天未成之庆。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河,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
此段记载,出于祭祖献新麦之典时的周成王之口,其文虽有缺字、主语之省、事件之省,但若与《山海经》、《归藏》、《尚书》、《新书》之载结合起来研究,事情是非常准确而明白的。其文义是说,过去,在天下建立国家制度之始,产生了黄、炎二后,就设立典章制度。黄帝请炎帝分正、副二卿以治地方,炎帝就命蚩尤到少昊地方司治,以临近于西方的中央之治,以完成宾天的少典未完成的天下有序之庆。后来,蚩尤就逼迫九黎人随其作乱,“登九淖,伐空桑”将战败北逃的炎帝追赶回涿鹿,厮杀于涿水河畔……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周成王引古史事是要说明典章制度对于国家建设的重要性,而非史家述史。因此,他省略了炎帝亲到太昊建邑空桑施治之事,省略了炎帝闻蚩尤在少昊用酷刑逼九黎人背盟作乱,因而率兵北上少昊建邑亦曰“空桑”以监,以及蚩尤举兵伐炎帝,炎帝一战败北的这一些史事。但是,蚩尤为黄帝、炎帝之臣,则是说得很清楚了,且可与《管子》、《归藏》、《山海经》、《新书》、《晋太康地理志》、《魏土地记》、《水经注》等众多史、地书籍记载的史事、地名、遗址遗迹、现在的实地调查互证。
四、蚩尤为塞北人的重要旁证
《归藏》载:“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邱。”此载中的“登九淖,以伐空桑”,就是说蚩尤是受炎帝之命,登上了“九淖”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之后,举兵向炎帝驻守的“空桑”进攻的。“九淖”指的是古代黄河九流入海之处,也就是今天渤海湾以西的地方。作为古代地理方位之称,多书作少昊,“少昊”与“太昊”是相对应而称的两个地望之称,而非汉代以来某些杂书所言的“帝”称。少昊,本书作“少暤”、“少皞”。“暤”,义谓天空洁白而明亮貌。其称是以有熊国及后来的黄帝时期都城所在之涿鹿为言。日出东方,天空小有明亮,故谓涿鹿之东方达沧海之地为“少暤”,实为今京津及山东北部地方;中国地处北半球,一年四季之中,都是中午日至正南方,为一天之中天空最明亮之时,因而称南方曰“大暤”。古“大”、“太”通用,如指旌旗的“太常”,古籍多书作“大常”。有熊部落方国最盛、黄帝一统华夏之前的地域,南达淮河以北,炎帝第一次主政南方之际,“大暤”实指相当于今之河南地方。《周书》所载周成王口中之“空桑”,是指炎帝第一次主政南方时,为纪念其在 泽落水而死的爱女,依其当时巡视天文观察而在空桑山之山名命称的两处“空桑”邑名中的第二个,其地理位置约为今山东省曲阜附近。后世史家为在史事记载中都书作“穷桑”。对炎帝在河南陈留以南的“空桑”邑,仍书作“空桑”。古代的黄河,由河南进入河北平原后,就分成很多水流,分分合合,乱流到今天的天津一带注入渤海。中国因受中国古典哲学卦画传承术语影响,以“九”言多,故称此处黄河为“九流”。但是,遍查古籍,除了《归藏》之外,从未有称此处为“九淖”的。所以,《归藏》之载,上距黄帝时期最近,是以蚩尤的语言习称为记的。塞北人称流速和缓、面积较大的水域为“淖”。如今在张北、康保、沽源一带的湖泽名,就有:安固里淖、阿拉庙淖、黄盖淖、对口淖、木尼(泥)淖、九连城淖、黑沙土淖、三盖淖、囫囵淖、公鸡淖、水泉淖、白淖、察罕尔淖……所以,《归藏》的关于蚩尤“登九淖,以代空桑”之载,也证明了蚩尤为塞外人的客观性。
五、蚩尤属于“马背之族”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周书•尝麦解》记周成王之语云:“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应为“太常”),用名之曰绝辔之野。”绝义为断,辔为驾驭马的缰绳。我在《黄帝与中华文明》一书中,从古史、地文献记载,从涿鹿之战的蚩尤城、蚩尤泉、蚩尤寨、蚩尤墓、阪泉、黄帝泉、黄帝城(轩辕之丘)、八卦阵等遗址、遗迹方物出土的长期调查、考证,以及从历史学、地理学、地名学、军事学、考古学、气象学等各种方面做综合性的研究,证明蚩尤正是战败策马逃走时,到了黄帝所布八卦阵前,由于用力过猛,拽断了马缰绳,致使身体在马背上失去平衡,跌落马下被捉、被杀的。因而其墓也就紧挨八卦阵遗址。今村名仍称“八卦”,属怀来县李官营乡。“绝辔之野”,正是由此而将“涿鹿之野”作典故性的一种命称。草原之族自古善骑射,这是人人都明白的事理。
蚩尤见之正史,载于《史记·五帝本纪》黄帝纪。因其有与黄帝争战失败的经历而闻名。
历代史家为之作注。裴骃撰《史记集解》引应劭曰:“蚩尤,古天子”;又转达引《汉书音义》臣瓒引《孔子三朝记》云:“蚩尤,庶人之贪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说法。 战神之后,司马贞撰《史记索隐》,对“天子”与“庶人”两说提出质疑。先引太史公原文“诸侯相侵伐,蚩尤最为暴”,析其意,蚩尤非为天子,又引《管子·地数篇》所言“蚩尤受庐山之金而作五兵”,说明蚩尤并非庶人。进而提出“蚩尤盖诸侯号也”之说。
然则,张守节撰《史记正义》,引《龙鱼图》云:“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优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威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引述这一夹杂神话的民俗传说,显然对“诸侯”“天子”“庶人”诸说都有否定之义。因为,仅是一幅遗像便足以使“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其威风远非一般诸侯可比,亦非庶人可及。然而,又有天遣玄女助黄帝而非助蚩尤之说,可见蚩尤亦与“天子”无缘。
诸学者之所以把“天子”“庶人”“诸侯”等概念硬往蚩尤身上套,明显是局限于周秦封建社会结构模式的认识框架,因而不能正确诠释处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蚩尤身份及这一概念的社会历史的内涵。 耒耜的发明是中国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大飞跃,它奠定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基础,导致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即“神农氏之世”的出现。神农氏功绩伟烈,被尊为“农皇”,又称“地皇”。《尚书大传·卷第四》说:“神农为农皇也。……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指其功德之实质在发挥地力,亦称“地皇”。
在中华远古传说中,“皇”的意思有两层:一是有重大发明功大德美泽被天下者,“皇,君也,美也,大也”[1],如燧人氏发明个钻木燧取火而被尊为“燧皇”[2];伏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用于捕兽捞鱼,并制定婚姻嫁娶之礼,使人类本身的繁衍进入健康有序的轨道,因而被尊为“羲皇”[3]。二是指不存在公共权力的早期原始社会,“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4],“烦一夫扰一妇以劳天下,不为皇也。不扰匹妇故为皇”[5]。其情景如《庄子·盗跖》所述:“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 到了神农氏晚期,由于农耕业逐渐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游荡觅食的原始群也渐次定居,逐步形成氏族社会,并发展为部落组织,出现拥有超出本部落影响力的部落联盟首领,这就是“帝”。《说文解字》释:“帝,谛也,王天下之号也”。“谛”是指“审谛”,即举措详谨周密,合乎客观规律。《白虎通义》说,“德合天者称帝”[6]。“王天下之号”是指超越部落范围的号召力。“帝”的称号出现标志着原始社会从早期游群和氏族社会阶段向晚期部落社会阶段的转变。此时,神农氏也开始被称为“炎帝”。
“炎帝”之“炎”,其义有二:一是火光,焚烧。《说文解字》释:“炎,火光上也”。《玉篇》释:“炎,热也,焚也”。这与原始农业离不开“火耕”有关。所谓“火耕”,是指先砍倒烧光荒地上的杂草灌木,然后耕种点播的一种垦殖手段。二是指南方之神。《汉书·卷七十四》:“南方之神炎帝”,这是从黄河流域的地理视角而言,发祥于湖北厉山,崩葬于湖南茶陵的神农氏当属南方无疑。
从被尊为“农皇”的“神农氏之世”,到被称为“炎帝”的“神农氏世衰”之时,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时代。 关于蚩尤城的记载,见于(水经注·卷十三)涿水条记:“涿水出涿鹿山,世谓之张公泉,东北流经涿鹿县故城南……〈魏土地记〉称,涿鹿城东南六里有蚩尤城。泉水渊而不流,霖雨并侧流注阪泉”。又引〈晋太康地理记〉曰:“阪泉亦地名也。泉水东北流,与蚩尤泉会,水出蚩尤城,城无东面”。故涿鹿在今河北涿鹿县。涿水待考。蚩尤泉在今涿鹿县。阪泉在今北京市延庆县。 新安县有蚩尤屋场等。
《太平寰宇记·河东道七》客观存在邑县条下记:“蚩尤城在县南一十八里……其城今摧毁”。故安邑县治在今山西运城市安邑镇。 《逸周书·尝麦解》中,有“命蚩尤于宇少昊”之语。这里的“宇”释为“边”。于屋则檐边为宇,于国则四垂为宇。意思是说蚩尤部落曾被安排在少昊部落的边垂居住。当时少昊部落居地,以曲阜为中心。《左传2定四年》杜预注:“少昊墟,曲阜也,在鲁城内”。蚩尤在少昊之西垂。
《述异记·卷上》云:“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又云“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又载:“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载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秦汉置太原郡,属并州,首县晋阳,治在今山西太原市。两汉时的冀州,地在今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依上列籍记述,关于蚩尤的遗迹、遗俗、传说,历数千年之久,逮至秦汉,仍然以浓烈的色彩保存于民间。在北至河北涿鹿,西至山西太原运城,东到山东东平,南至江苏沛县的广大地区,礼祠蚩尤之俗经久不衰。按“民不祀非族”的古俗,这些地区定有为数众多的蚩尤遗裔,才能具备形成和保持这种祭祀蚩尤民俗的社会条件。这些地区在两汉时期又是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腹心之地,无疑有相当多的蚩尤遗裔成为汉族成员。
蚩尤遗裔见于载籍者,有邹氏屠氏。王嘉《拾遗记》载:“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邹姓屠姓今为汉族常姓。
“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不毛之地,见于《诗·小雅·巷伯》,也颖达疏:“北方太阴之气寒凉而无土毛,不生草木,寒冻不可居处”。说明曾经有一部份蚩尤遗裔被迁到北方。蒙古族学者陶克涛著《毡乡春秋——匈奴篇》,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当是蚩尤[11](部落遗裔)。司马贞《史记索隐》释荤粥:“匈奴之别名也,唐虞以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维,殷曰鬼方,周曰猃狁,汉曰匈奴”,《周书·帝纪第一》:“太祖文皇帝守文氏,讳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指出:“宇文氏出自匈奴南单于之裔”。
古有仇犹国,公元前457年被晋国智伯所灭。《史记·樗里子传》记:“智伯之伐仇犹,遗之广车,因随之以兵,仇犹遂亡”。今山西盂县东北有仇犹国遗址。仇犹与蚩尤音近,其国或为蚩尤遗裔所建。
蚩尤部落遗裔之向南迁者,不见经传,但存口碑。黔东南苗族史诗《枫木歌》,说苗族始祖姜央(炎)是从枫树树心中生出来的。苗族学者联系《山海经·大荒南经》记:“有宋山者,有木生山上,名曰枫木。枫木,蚩尤所弃其桎梏,是谓枫木”。论证苗族为蚩尤之裔[12]。《苗族简史》载:“川南、黔西北一带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供奉”。从枫木中生出苗族始祖之传说,实涵蚩尤再世之象征意义。 《尚书·周书·吕刑》将蚩尤与苗民相提并论:“蚩尤惟始作乱,延及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说“作乱”是从蚩尤开始的,延及平民,无不以各种方式取人财物:群行攻劫曰寇,杀人曰贼,以鸱张跋扈为义;作乱在外曰奸,作乱在内曰宄,强取曰夺,窃取曰攘,诈取曰矫,固取为虔。“灵”意为善,即不以善教化,而是制作刑法。指斥苗民沿袭了蚩尤之习性。时至今日,布依族仍称苗族为“布由”。布依族“布”意为“人”或“族”。在祠法上是限制成分在中心成分之后,“布由”意为“由族”亦可记为“尤族”。与蚩尤部落的他称一致。
《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茶乡即今湖南茶陵县,在湘赣边界罗霄山脉西侧。古三苗居地亦曾及于湘赣间。据《史记·吴起列传》记:“昔三苗之居,左洞庭,右彭蠡”。洞庭即今日洞庭湖,彭蠡即今鄱阳湖。因此,三苗极可能是从神农氏之裔,或即蚩尤(农部落)之遗裔发展而来的游耕农部落群。苗族普遍存在长时间远距离迁徙的传说历史。这是与其较长时间地保持游耕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分不开的。当然,也有政治和社会的原因。
还应当注意到,如同汉族是多元形成的一样,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古老的族群,苗族原初的族源即呈现出多元性。苗族古称“苗民”或“三苗”。除了上述炎帝神农氏和蚩尤(农部落)与“苗民”、“三苗”有直接的族源关系而外,黄帝之裔缙云氏、颛顼之裔驩头也都分别是三苗、苗民的主要族源之一。 在榕江一偏僻苗塞中发掘出的“苗族古歌”,解答了榕江西山上“苗王庙”的千古之谜,同时解释并确认了“苗王庙”所供的祖像是中华民族三大始祖之一“蚩尤”。
“三苗”之始见载籍,有《尚书·虞书》:“窜三苗于三危”。孔颖达疏:“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此所谓“国名”,实为部落名称。“缙云氏”是黄帝部落中的一个氏族名称,后发展为部落名称。《史记正义》案:“黄帝有熊国君,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直接指缙云氏为黄帝。《史记集解》说黄帝“亦号轩辕氏”。杜预注《左传·文十八年》:“缙云,黄帝时官名”。此所谓“官名”,实指黄帝部落的分职名称。《左传·昭十七年》记:“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名”。即以云作为本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的军事编制(云师)的名称和该氏族所担任的部落公职名称(云名)。
《史记集解》引应劭曰:“黄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也。春官为表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列出春夏秋冬的官名,如《周礼》,春官宗伯管祭祀礼乐,夏官司马管行政军事,秋官司寇管刑法禁令,冬官司空管工程建设。这种以云为公职名称是早期黄帝部落内部由各氏族分别担任的部落公职,至于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之后,由各部落分别担任的部落联盟公职名称,如《管子·五行》所记,则称为“当时”(天官)、“禀者”(地官)、“土师”(春官)、“司徒”(夏官)、“司马”(秋官)、“李”(冬官)。今浙江省有缙云县,其县有缙云山,相传为黄帝游仙之处。
《广韵》释“窜”为“放也”,即流放之意。“三危”,孔安国传曰:“西裔之山”,裔指边远之地。《山海经·西山经》有“三危之山”,郭璞注:“今在敦煌郡”。汉置敦煌郡,治在今甘肃敦煌市。敦煌市东北有三危山,今置三危镇。《史记·五帝本纪》载:“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戎”本意指山间谷地,用以指人群,意即居于山间谷地之人,今之所谓“山地民”是也。“西戎”即西方山地民。今日黔西北苗族流传的古史传说,言其祖先原住积石山以西,从日没方向移到积石山,经过若干代的长途迁徙,渡过黄河,到了长江中游一带,最后进入西南地区。[13]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有翼,名曰苗民(敦璞注:三苗之民)颛顼生驩头,驩头生苗民。”驩头又作驩兜,见《尚书·舜典》:“放驩兜于崇山”。又作驩兜,见《史记·五帝本纪》:“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崇山在今湖南大庸市西南,此地属武陵山区,行政建置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苗族简史》说,湘西苗族五大姓之一的石姓,与驩兜有亲缘关系。石姓有大小之分,大石姓在苗语中被称为“驩兜”,[14]泸溪、花垣有驩兜墓、驩庙。
综合汉文古籍记载,蚩尤是中国原始社会末期活跃在今河北山西及山东西部的一个农耕部落名称,即该农耕部落酋长与部落民之共同名称。蚩尤部落为神农氏氏族后裔,属炎帝部落联盟。传说蚩尤部落善长于金属冶炼和制造兵器。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争战失败,其遗裔大部份留居中原。据《管子》所记,蚩尤部落加入了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并在其中担任了重要公职。《拾遗记》载,邹氏、屠氏为其遗裔中可查之姓氏。
蚩尤部落中一部份迁到北方,与荤粥(匈奴之别名)有族源关系。
蚩尤部落中的南迁者,与苗民、三苗有族源关系。三苗来源呈多元性,除蚩尤遗裔之名,尚有黄帝缙云氏之后,颛顼氏之后等。
从关于蚩尤和三苗传说的记述中,可以看到中华大地上,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间由汇聚、争战、融合、迁徙待环节所构成的大规模的搅拌运动。这种搅拌运动造成了中华各族在起源形成阶段就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的状况。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和前提,现实是未来发展的起点。中国近现代文明是从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是继承和发展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果。在黄帝时期的古代中国,黄帝、炎帝为了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蚩尤也为中国古代文明作了重要贡献,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缔造者之一。
第一、蚩尤为物质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蚩尤统率的九黎部落联盟,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是一个面对海河而生长起来的部落,是当时三大部落联盟中最强大的部落联盟,物质文明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借助当地的地理、气候、水源等优越条件,发明了谷物种植,已经开始由采集、渔牧、游牧向农业发展,这是历史和文明的一大进步,是对古代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而谷物种植就需要育苗、移苗、壮苗等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后来人们就用“苗”字来给蚩尤的子孙命名为“苗族”。与此同时,他们还能创制较精美的陶器,手工业也开始发展起来。这也是对中国文明的一个重大贡献。
第二、蚩尤发明了金属冶炼和金属兵器的制造。《世木·作篇》说蚩尤“以金作兵器”。翦伯赞写道:“据说蚩尤‘以金作兵器’,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15]我认为,蚩尤不令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而且也是金属兵器制造的最早发明者。《管子·地数》说:蚩尤能以金为兵,制作“剑铠矛戟”。《史记·五帝本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说:“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铜头铁额”,“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振天下”。史书还说,蚩尤能制造的最早发明者,为中国古代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冶炼业的出现具有划进代意义,从此,人类开始进入了使用金属工具的时代,它标志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一次新的飞跃。
第三、蚩尤是建立法规、实行法制的最早创造者和施行者。在古代中国,蚩尤首创法规,实施刑事法,以肃纲纪。《周书·吕刑》说:“蚩尤对苗民制以刑”,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路史·后纪四·蚩尤传》在记述蚩尤被擒杀后说:“后代圣人著其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曰:“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我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太平御览》卷七九引《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这也说明蚩尤严格实行法制而树立了威严的形象和产生了浓远影响。同时,郑玄注曰:“苗民,谓九黎裔也。”“上效蚩尤重刑以变九黎言苗民者。”这也同样说明,蚩尤是刑法的首创者和施行者。有的史料还说,兵器和刑法是蚩尤发明的,后来被黄帝部落集团效法。可见,蚩尤乃是中国古代法制的缔造者。
以上事实说明,蚩尤的确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伟大缔造者。
蚩尤故里在思游(湖南 安化乐安镇 蚩尤村)
上个世纪末,我国史学界终于为蚩尤恢复名誉,将其定位为:“和炎黄同为中华民族形成之初的人文三祖”,并在涿鹿距黄帝城、蚩尤寨不远处建起了庄严肃穆的“中华三祖堂”蚩尤与炎帝、黄帝平坐于圣殿之中。从此,蚩尤故里之争方兴未艾,河北涿鹿、山西盐湖,湖南的安化、新化、隆回、新邵等均在之列,都在强劲造势,而安化思游乡(现为乐安镇思游管区),以其丰富的蚩尤遗址,亘古的蚩尤崇拜、罕见的蚩尤民俗、激昂的蚩尤精神向世人昭示——
蚩尤故里在思游
巍巍雪峰山麓,滔滔蚩尤江边,有个对蚩尤千古崇拜、世代眷恋的思游乡。
这里蚩尤文化遗存甚多,寺庙祠堂林立,山溪洞穴奇特,既是安化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又是名副其实的蚩尤文化带,各种文化现象共系于“思尤”之中。1997年11月,第二次国际梅山文化研讨会在此召开;2005年6月,中英喜马拉雅山探险队来此考察;最近,湖南省“蚩尤故里行”文学笔会在此举行。亲临此地的史学界和文学界专家学者无不惊叹:山水多留蚩尤遗迹,民间尽现思尤风情。不论是箱底房梁间的手抄本二神龛屋顶的老法器,还是男女老幼的口头禅,甚至生活起居的每一细节,生老病死的每一过程等各种文化符号、文化信息、民风民俗、崇拜信仰……世代情思,万千气象,无不魂系蚩尤,彰显其独特的人文魅力。
蚩尤、思尤、思游、一脉相承的蚩尤情结
蚩尤,为上古时代东方九黎族首领,据《史记·张守节“正义”》载:“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并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创立兵杖刀戟大弩,威行天下。”蚩尤上识天文,下知地理,故用兵之时,能呼风唤雨,常稳操胜券,曾与黄帝作战,九战九胜。后黄帝联合炎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并请天女魃相助,止风息雨,遂擒杀蚩尤。余部南徙同土著苗蛮杂居融合,自古南方苗裔把蚩尤奉为始祖,后演变为神。武天国著《神仙》这样描述:“牛头、牛足、人身、四眼、六臂,耳鬓能倒立,似一柄尖利的剑戟,头上还长着又长又硬的角,用来斗人,有万夫莫挡之力。“《周礼·春官·肆师》“表貉”之条:“貉、师祭也。其神盖蚩尤。”战神之称,自古至今,进而化为星宿,载入《史记,天官书》。
思尤,饱含了思念蚩尤老祖的深情厚意。翻开安化从明朝嘉靖(1543年)至新中国以来的八修县志,思尤地名均有记载,有文字可查历史已近500年,是我国目前蚩尤文化研究中无与伦比的品牌。在益阳市档案馆现还保存有完整的土改歌谣:“土地改革到了思尤村,哎嗨哟,到了思尤村……土豪地主黑了眼,穷苦农民得翻身。”
思尤村就在蚩尤界上。蚩尤界东接梅城,西临新化,纵横20公里,海拔800多米,是历代汉、苗、瑶聚居之地,现有山民18000多人。界上石多、林密、水奇、洞幽,蚩尤遗存遍布。
蚩尤江发源于田心乡,流经蚩尤界,过新化游溪桥,到白溪注入资江,全长约50公里。江水终年不断;颇具神奇色彩的是此江不论山洪暴雨多大,极少泛滥成灾。历代相传是蚩尤老祖神灵在庇护子民。
蚩尤江上有座蚩尤桥,是下连梅城,上通新化、涟源的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行人路过都要在桥上歇息;当地村民每年都要在桥上摆上三牲,燃起香案祭拜蚩尤,以求风调雨顺,百业兴旺。
最使人称奇的是界下有条蚩尤河,相传为蚩尤开凿,后裔连通,为战之用。后代强人勇士常从此出入新化、涟源、梅城。阴河中有天池、龙洞、宫娥、蓬莱、神龟、燕潭等奇洞无数,景色各异,瑰丽多姿。目前已开发的蚩尤洞,高30多米,宽近100米,钟乳石千姿百态,变化万千,有顶天立地20多米高的玉树5根,10多米长的乳石瀑布惟妙惟肖。英国探险家大卫考察后惊呼:阴河之长、洞穴之大、景色之妍,实属罕见。益阳电视台、长沙电视台、凤凰卫视多次报道,被誉为神秘的“地下王冠”。
思尤之名源远流长,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1953年界上建乡,改名“思游”乡(蚩尤界也跟随叫思游界),乡政府就设在思尤村夏锡九屋里。1995年乡镇体制改革时思游乡并入乐安乡,2003年撤乡建镇,村中心移至大禾凼,村名改称“大禾村”,并沿用思尤村。名为情所系,蚩尤万古扬。众多的蚩尤命名是历史的见证,蚩尤、思尤、思游,语音相谐、语意相通,凝成了思游人民一脉相承,矢志不忘的蚩尤情结。
屋场、农冢、枫树,生息与共的蚩尤故里
罗伯云在《中国梅山文化简论》一书中指出,“梅城是蚩尤帝故里”,其根据主要是蚩尤界上有丰富的遗址遗物,蚩尤、思尤、思游千古相承。最近,考古和社会学家又有新发现。蚩尤界的蚩山上有座蚩山庵,历史上是祭祀蚩尤之寺。虽然未考证毁于何时,但遗址可见。山上地基平坦,面积约5亩,奇异的是此地坐北朝南处有一屋场形状,村民们说是蚩尤屋场,凡在界上经过的化缘者夜里都在此安歇,冬不湿衣,夏没蚊叮。前年有个老农又在屋场不远处挖出一块石碑,未看懂上面文字,第二天遨人来抬回去时却不见了踪影。有老者说是蚩尤帝收藏于云霄洞。云霄洞位于蚩尤江边,洞深莫测,相传蚩尤被杀后,九黎遗民将他的刀戟、金银宝贝藏入洞中,洞门用石板封塞,再在蚩尤江中筑了一座石坝,抬高水位,将洞口淹没,不怕坏人来抢来偷。益阳考古工作者正在研究解开云霄洞之谜,相信会有意外惊喜。
蚩尤屋场还有个鲜为人知的物象,屋场以上的竹笋全是实心,屋场以下则全部空心,民间相传蚩尤北上时封敕:我为九黎兄弟求生存,如不实心,山上竹笋必定空心!在思游每家每户,教育子女的祖训都是做事为人,实心实意。
蚩尤屋场不远的下山坡还有一个蚩尤衣冢,又名“蚩尤衣冠冢”,相传蚩尤被黄帝擒杀后,部下还山将蚩尤的衣物埋于此处,以纪念蚩祖。1972年,村里发展种“大蔸红薯”,村民在衣冢上挖土,挖出2只瓷瓶,不小心被打碎,瓶中有一把战刀,谁知手一拿,却已腐锈,成了粉末,真可惜!
思游人生儿生女,送老归山都要敬蚩尤,或吹牛角,或敬枫神。枫神之说原为蚩尤被杀:后的木枷丢在蚩尤界上,长出一片枫树,形成了有30余亩的枫树园。听老祖宗说,大枫树有多大一张扮桶(长22米,宽13米,前后高为07、05米的谷物人工脱粒用具)放在树后,不见踪影,因为枫叶是蚩尤鲜血染红,枫树就是蚩尤之神口到枫树下拜祭就能消灾祛病、逢凶化吉。古代枫树园一直立有禁碑:永禁砍伐。大炼钢铁时,枫树园几经劫难仍未逃脱厄运,山民哀叹不已,现村民又在种植枫树,敬枫神依旧风行。
祭祀石神,在思游更是长盛不衰。团乐村藏龙坝堰塘边,有一巨石高10多米,犹如一尊头像,山民心目中认为就是蚩尤之神像。世世代代,山民都来杀鸡、烧香、燃纸祭祀,祈祷保佑平安、吉祥。在思游小孩的游戏中,最常见的就是“祭蚩公”,有两人拍手祭,四人围坐祭和多人绕圈祭等。
蚩尤风物,不可胜数。历史文献有夏振初祖传下来的《百大家评注史记》,民间各种手抄“本经”几乎家家都有。黎姓族谱更为翔实地记载了与蚩尤同宗共祖。“黎氏,乃九黎之后”,“黎姓就是蚩尤的后裔”。思游界有黎姓人口200多,在益阳、邵阳、怀化均是少见的黎姓群居地;蚩尤最早发明炼铁术,思游有铁山坝,铁炉冲,且炉匠最多,100人以上,遍及湘中各地。该地还有一种“浆泥巴”,是炼铁的耐火材料,做溶铁窝,越烧越出油。此泥外地少有、炉匠出门都要带几坨,连长沙的炉匠都要到思游取浆泥巴。界上有位离休老干部黎曙,年逾86岁,曾任信阳市总工会副主席,离休后毅然选择回乡。他说,我是蚩尤子孙,就要回到故里,至今气宇轩昂,诗意盎然,写了一大本怀念蚩尤的诗集。更有许多海外蚩尤后裔前来梅山还魂,寻根间祖。
祭文、师杖、秤杆,亘古不变的的蚩尤崇拜
“岁欢丙戌,时维孟秋,蚩尤后裔谨以时馐之奠,告我始祖蚩尤之灵。”这是今年秋日思游界大禾村《祭蚩尤文》的开头语,在思游,这类祭文至少有20多种,最早的出自永乐年间,后有正统、万历、嘉庆、同治各种版本。文体风格不一,但内容大致相同:追述蚩尤功绩,不辱始祖英名,诚心祭拜,祈求恩泽。结尾都有“伏维尚飨”之句。祭祀的牲品以规模大小而定;雄鸡、果品、谷酒必不可少。如有重大活动,如蚩尤进坐三祖堂,则举界大祭,平时各村小祭,有的农户过年过节也要家祭。
师杖,又名师棍、祖师棍,是思游师公做法事的重要法器。它一般由枫、梓、樟等坚硬木材做成,长15米左右,直径4厘米。做师杖有严格的规矩:上端长三尺三,象征三十三重天;下尖长一寸八,象征十八层地狱,铁尖上的四方铁砣,象征四方五向;顶部圆孔中,有酷似蚩尤头像。师杖的寓意大得吓人,管天管地;管四向五方,号令神兵,驱邪治怪。因此现在的思游,道土、师公很多,是佛、道、儒、巫的融合和嬗变,但敬奉蚩尤均是法事之首,在庆梅山、冲傩,还堂愿等诸多法事之中,“发猖”等尤为惊险。
思游界有秤师2000人以上,是远近闻名的秤师发派地。制秤的祖师是谁他们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众口一词,秤匠是思游发派。女娲娘娘送了秤匠五件宝:一面“蚩尤旗”,就是围裙;一把“量天尺”,就是两脚规,是女娲娘娘补天量缺口用过的工具;一个圆磨石,是女娲娘娘补天时剩下的;一个小饱子,是女娲娘娘的小鞋;一把铜丝刀,是女娲娘娘斩将封神的。
秤匠一担工具箱,前面高箱称为“南斗”,箱边插满秤木杆,谓之“刀枪林立”。高箱前面有二根竹片加横梁,谓之“二根旗杆”,秤匠围裙用后,都必须挂在二根旗杆上,谓之“挂起蚩尤旗,走南闯北无禁忌”。相传皇帝见了要避路,秤匠见了皇帝不下跪。有鬼怪的房子可镇邪,秤匠放心睡到大天光。后面矮箱谓之“北斗”,里面装着工具,也便坐着制秤、修秤。
90岁以上的老秤师说得更神,祖师发明秤杆,就是纪念蚩尤,秤杆完全是蚩尤形象造型。蚩尤是铜头,秤杆的前头就包有铜皮;蚩尤是铁额,秤钩就是铁制;蚩尤头长牛角,吊环就是两只牛角合拢的造型;蚩尤造刀是战神,秤杆吊环横轴,称为“秤刀”,共有三把,名日:子刀、老刀、边刀。一个秤砣压千斤,证明蚩尤力大无穷;蚩尤是星宿,秤杆上刻满了星星。最前面三颗,竖刻,称为“定盘星”,就是天王、地王、龙王;接着横刻,前面六颗是“南斗六星”,中间七颗,是“北斗七星’:后面三颗,是福、禄、寿三星,总共十六颗,合成十六两,就是一斤(古秤十六两为一斤)。此种崇拜,何等鲜活、何等虔诚!
牛角、闯耙、魂瓶,天人共尊的蚩尤神祗
中国神祗是个庞大的系统,而思游天人共尊蚩尤却绝无仅有。“牛角一声,惊天动地!诸神退位,神煞藏身”。在思游法事中,牛角是请圣招兵的信号,大法神权的象征。
师公未进法坛,先鸣牛角,一为秉告天地:弟子要行香做法了,二为呼唤随事兵马排班护驾。法事过程中,每诵一段经咒,都要长鸣三,声牛角,意在招神请圣、调动神兵安营扎寨共促法事。法事完毕再鸣三遍,则是正式通告法事结束,诸路神圣兵马可以打道回营复归原位。思游几十个师公齐说,牛角是蚩尤始祖的角,他是统兵将的,吹他的仙角,是呼唤兵马,调集天将,所以凡请神、安神、祭雨、喜庆等无一不吹牛角。这种信仰符号又催生出牛王节、春节舞春牛、送春牛乃至崇拜放牛郎等本土色彩习俗形成,且相当厚重!
更令人称道的是思游民居屋顶,不论是古老的木屋,还是新建的砖房,两边都用青瓦砌成两只弯角,形成牛角,山民都说,中间花心坐的是姜子牙,因为他封神后没有位子了,自己只好坐在屋顶上,这个位子在民间最高。两只牛角就是蚩尤神像,与姜子牙并排而坐。因蚩尤太神勇了,姜子牙也奈他不何,只好放让了。民间有“姜子牙封神、蚩尤安神”之说,可见蚩尤神的地位之高。屋顶上弯牛角只有思游家家如此,界下地域就非常少见了。
闯耙在思游家家户户都有,一为防卫野兽坏人,二为强体健身。老辈传下八戒西行时,用的九齿钉耙,而蚩尤舞的是大斧闯耙。上面一个“山”字,下面一个小圆表示“虫”,合起来即为“蚩”。玩闯时,发出“嗤嗤悠悠”之声,有始祖蚩尤与你声息相通之说。古代成年男子外去都要带闯耙,现在各家小孩也都会玩耍闯耙,意在纪念蚩尤祖宗走南闯北,横冲直闯,闯江湖、闯天下,……至今留下人人会唱的《闯耙谣》:“跟着蚩尤大将军,威风凛凛出山林,弓弩刀戟铜头顶,雨雪风霜铁额迎。手执闯耙闯天下,脚踩定盘定乾坤,踏平世间不平路,诛杀人间无道人”。每年正月里,思游人户户耍闯耙,已形成了乡俗。还有更传奇的是,大人小孩受了惊,只要对着闯耙作三个揖,确保百无禁忌,非常灵验。
“神不祚非类,民不祀非宗”。魂瓶原为苗瑶亡魂认祖的明器,其祖乃蚩尤。而引导亡魂的祭司只有化身成蚩尤祖神的形象,才能获得其认同而圆满完成引领之责。思游师公做法事时,或戴上一面为青、一面为红象征蚩尤青面红发的鱼腹巾;或用三叠纸钱插于两鬓和后脑,以体现“耳鬓如剑戟、头有角”的蚩尤特征;或干脆戴传为蚩尤相的饕餮纹混元帽;如此等等,都与宋元魂瓶上的土著祭司傩者套戴“蚩尤”假头的本意相依承。
安化文物考古中挖掘了各种魂瓶20多个,但思游至今没有出土宋元魂瓶,仅陆续发掘了几个谷仓(均有遗物存在)。听老道士说,魂瓶之说上辈有传,瓶上人俑的头饰多样,有的椎髻于顶,有的戴官帽,有的戴“人”字型道冠,有的戴鱼腹巾似的头扎,物以牛角、蛇、犬,飞鸟为多,属“明器神煞”于一体的综合体,多为道教徒的随葬物。因蚩尤祖居思游,不让煞气出现,故“魂瓶”尽藏界底,难见天日。而在思游民间,大人们都喜欢给小孩子一个“护身符”,用花布缝成小袋,内有香草、药材等,挂在颈上或藏于内衣口袋,期望他们平平安安,健康成长。这个护身符十分重要,必须符不离身。丢了就会失魂弃魄,非得请蚩祖菩萨再赐一个。,这也如同放牛郎成神的民俗信仰现象一样,在其他地方是难以见到的。
我们还在思游佛道儒巫各种纷繁复杂的神相活动中,有一个惊奇发现,即不论源出何门何派,都离不开奉蚩尤为祖、为尊,是至高无上的神灵。他们都有“蚩尤神咒”,都有各种“皈依礼”、“皈命礼”,但各传教祖、发派师无不皈附在蚩尤之下,共尊蚩尤为始祖。女口祖居思游的佛教弟子胡浩君等保存下来的;《志心皈命礼》颇有代表性:“奉请始祖蚩尤帝,震天动地大将军,身披金甲耀日月,手执钺斧映乾坤。祈晴祷雨刹时间,附体圆光通事意,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邪道尽皈依。兵随令转将随行,百万雄兵前后卫,屡经百战立奇勋,今古相传供战神。我今启请望来临,大赐神功加拥护。”这在目前我国乃至世界宗教融合中,能如此神祗同化共尊一个始祖,实属罕见,引起了神学界的关注。
传说、风俗、谚语,代代相传的蚩尤精神
在思游,有许多优美的传说,如《蚩尤出山》、《云霄藏宝》,《蚩山显灵》等,—个个脍炙人口。丰富的蚩尤资源奠定了蚩尤文化的坚实根基,每个地名都有一段来历,一个神话,饶有风趣。山山、水水、洞洞、界界、村村、家家都有蚩尤,并随着云霄洞的发掘,民间文物的丰富,必将日显博大。
独特的蚩尤民俗不断丰富了蚩尤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一幅幅瑰丽多姿的风俗民情画卷,凝结着思游这方儿女炽热虔诚的敬仰情感和意识,赋予蚩尤以神奇的灵性和超自然的伟力。一是表现礼俗、祀典、祈求家兴人旺。如祭蚩尤、祭祖宗、祭各路神灵、河泊土地,均意在为灵魂寄托处所、蕴涵了庇佑繁衍子孙的强烈愿望。二是表现劳动、休闲、抒发对生活的憧憬。发猖、开山、围猎,气势恢宏;吹牛角、戴护身符、施法事、扎茅标、画雪山水等,除了纪念蚩尤之意,还有驱灾祛病、助人为乐的美德遗风。三是表现节令、爱情、寄托对幸福的追求。如牛王节、竹醉日、盘瓠节等,全是表现节日快乐、追求爱情甜蜜、守望幸福永恒……
这些民俗以广泛的实用价值和深邃的人文价值影响和造福苍生,渗透到思游人民的人格品质与精神追求各个方面:不畏强暴、刚正不阿的骨气,被人誉为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人格象征;淳朴敦厚、诚实善良的风韵,被人誉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意向。还有众多包含人文精神与创新价值取向的格言、民谣、山歌、谚语,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蚩孙”,“家有蚩尤神,户存十斗金”,甚至男女老少口头禅“蚩你”,即蚩尤保佑你;不论对方说错做错什么,回答都是“合乐”,意为(不要紧,只要你快乐”等等与诗词歌赋共同凝成脚踏实地、知难而进、勇于开拓、日益创新等精神追求,既是蚩尤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思游人文精神写照,更是中华民族新世纪时代精神的升华。
著名作家水运宪在参加思游文学笔会后为大禾村题词:天下大禾!相信不久的将来,思游必定打造成世界蚩尤子孙寻根问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风水胜地。
蚩尤在战争中显示的威力,使其成为战争的同义词,尊之者以为战神,斥之者以为祸首。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蚩尤是上古时代部落酋长,名央,号蚩尤,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1]
蚩尤曾与炎帝大战,后把炎帝打败。于是,炎帝与黄帝一起联合来战蚩尤。蚩尤率八十一个兄弟举兵与黄帝争天下,在涿鹿展开激战。传说蚩尤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善于使用刀、斧、戈作战,不死不休,勇猛无比。黄帝不能力敌,请天神助其破之。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蚩尤被黄帝所杀,帝斩其首葬之,首级化为血枫林。后黄帝尊蚩尤为“兵主”,即战争之神。他勇猛的形象仍然让人畏惧,黄帝把他的形象画在军旗上,用来鼓励自己的军队勇敢作战,诸侯见蚩尤像不战而降[2]。
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以来的古籍对蚩尤传说的记录相当丰富,但常有矛盾之处。根据这些记录,蚩尤是上古时代的领袖。学者依照《逸周书》、《盐铁论》推测蚩尤属于太昊、少昊氏族集团。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可能是八十一个部落之意,一说七十二个,骁勇善战,势力强大。[3]
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的首领。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铜头铁额,八条胳膊,九只脚趾,个个本领非凡。
古籍中提及蚩尤最多的,是其与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展开的激战,具体情况有三说。 第一说见于《史记·五帝本纪》,即黄帝在阪泉之战中战胜炎帝后,蚩尤作乱,黄帝又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从而巩固天子之位;
第二说见于《逸周书·尝麦篇》,即蚩尤驱逐赤帝炎帝,赤帝求诉于黄帝,二帝联手杀蚩尤于中冀;
第三说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即蚩尤作兵攻伐黄帝,黄帝令应龙迎战,双方在冀州之野大战,蚩尤兵败被杀!
尽管各说略有差异,但蚩尤与黄帝曾经交战是无疑的。战争过程则更为曲折,且极具神话色彩。蚩尤善战,“制五兵之器,变化云雾”,“作大雾,弥三日”,黄帝“九战九不胜”、“三年城不下”。《鱼龙河图》载黄帝“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即依靠女神“玄女”的力量方才取胜。一说黄帝借助风后所作之指南车方在大雾中辨明方向,获得胜利!
蚩尤的结局,传说多称兵败被杀,或者臣服于黄帝,并主军事!
后来天下又乱,黄帝画蚩尤的形像,威慑天下,天下都以为蚩尤不死,并且居黄帝之幕府,于是“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轩辕黄帝战蚩尤,是中国传说时代极其重要的事件。黄帝胜利之后,一统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正统。因此汉文史籍特别是长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对蚩尤多有恶评,尽管未必公允。后来,蚩尤逐渐神化,成为具有“铜头铁额”、“八肱八趾”、“人身牛蹄,四目六手”并“食沙石子”的形象!
传说蚩尤制造金属兵器,又善作战,故被尊为战神、兵器之神兵主受到崇拜!
蚩尤败后,族人流散,一部分归附黄帝,一部分则向他处迁徙!
蚩尤的记载
《初学记》卷九引《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其后《龙鱼河图》《太平御览》卷七八引云:“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述异记》云:蚩尤“食铁石”,“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双角牛头又是传统的龙文化里的龙,传说里龙是马脸牛头。类似的是,共工传说是北方水神是一种水龙。
而云:“蚩尤兄弟八十人”《龙鱼河图》或七十二人《述异记》者,则神之蚩尤又类人间一巨人部族。
而《皇览·冢墓记》复云:“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现今山东阳谷县十五里园镇,高七丈,民常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名为蚩尤旗。肩脾冢,在山阳重聚,大小与阚冢等。传言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杀之,身体异处,故别葬之;又传言:黄帝杀之实一蚩尤部将山东人,在蚩尤重伤陷绝境处柳树庄附近立马关舍身换穿蚩尤衣,为主撞山崖自杀。追兵至,辨衣着为蚩尤。真蚩尤葬于涿鹿矾山镇。”
《封禅书》记齐祀八神,“三曰兵主,祀蚩尤”。蚩尤遂终以战神形象,载入史册。
蚩尤的出生地是哪里
本文2023-10-11 01:33:2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8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