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整理了编订了五经,这是一套古代什么方面的典籍?
五经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是占卜之书,其外层神秘,而内蕴的哲理至深至弘。作者应是筮官,经多人完成。
《尚书》古时称《书》、《书经》,至汉称《尚书》。“尚”便是指“上”,“上古”,该书是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记载上起传说中的尧舜时代,下至东周(春秋中期),约1500多年。
《诗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是中国第一本诗歌总集,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原三百十一篇),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
《礼记》:战国到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礼记》只是解《仪礼》”,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礼记》虽只是解说《仪礼》之书,但由于涉及面广,其影响乃超出了《周礼》、《仪礼》。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古文》、《春秋左氏传》,古代编年体历史著作。
《史记》称作者为春秋时左丘明,清代今文经学家认为系刘歆改编,近人又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据各国史料编成。
扩展资料: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书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诗》又称《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现存305篇,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各篇的创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确知。根据部分诗篇考查,最早的约作成于西周初年,最晚的约作成于春秋中期。全书是经过五、六百年时间的积累、并经过搜集者的加工和润色而成的。
篡改历史这样的事情,一直以来都是被人诟病的,历史发生了就是事实,史书如果能够如实记录在册,这是秉承着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但是如果有人对史书当中的内容进行了篡改,那就是对后世的不负责任。然而,身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竟然有很多人认为他也对历史进行了篡改,这是怎么一回事?孔子又是如何篡改历史的?
1孔子删改了《诗经》
《诗经》创作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称之为《诗》。因其为毛公所传,又称为《毛传》,是奴隶时代的歌谣。《诗经》原先有3000多篇,记载了上古三代和春秋中叶各邦国的歌谣。孔子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开始对《诗经》进行整理,删掉了大约90%的篇幅,最后只剩了305篇,因此后世称之为诗三百。根据各种史料看,《诗经》3000篇里包括很多黄帝时代的歌谣,比如现在我们仍能看到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吾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于我何有哉?,以及帝舜所做的《卿云歌》: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等诗歌,都被孔子删去了。那么孔子为什么要把这些删去?
孔子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和子路乘坐马车到各国去游说,历时14年都没有成功,最后郁郁寡合回到了鲁国。这时候孔子已经年老,但他不甘心失败,开始整理古代典籍,目的就是为后世创立一个准则。《诗经》是孔子第一部整理的古籍。他的删改标准有以下几点:一,去掉重复的,就像我们头条发文的消重机制一样,这样去掉了一部分;二,取材可施教于礼仪的,那些不符合礼仪的去掉;三,取材可实行于王道的,那些不合符王道的去掉;四,力求每一篇都能配得上庙堂弦歌之音,民间过于粗鄙的去掉;六,内容不纯正的去掉,比如郑声*,放郑声;因此,孔子整理后的《诗经》达到了这样的高标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孔子删改了《尚书》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史书。记载了黄帝以及上古三代的历史文献。现在我们看到的《尚书》称之为今文尚书,是由济南伏生传下来的。古文尚书据说由蝌蚪文写成,在孔子家的鲁壁里发现,后来亡佚。但不管今文尚书还是古文尚书,相传都是上古三坟五典的遗作。
孔子对《尚书》进行了删改。《史记》记载: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这样孔子精心选择出100多篇。那么孔子为什么要删改《尚书》?原因就在于《尚书》有很多神魔鬼道之事,比如伏羲和黄帝时代的史料,由于年代久远,充斥着很多神话传说,孔子认为这些都不真实,作为一部史书太不严谨,因此就从比较切近的唐虞时代开始,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尚书》的第一篇就是《尧典》。
3孔子篡改历史的功与过
孔子对中国上古史的删改已经是一个客观事实。其最大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让中国古文化变得真实可靠,崇高纯正,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尤为主要的是自从商代以来,神道巫教观念还充斥在各种上古典籍里,孔子把这些全数扫荡干净了!这就是为什么在世界各大文明里,宗教观念都非常强烈,唯有中华文明没有本土宗教产生,就在于孔子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人的文化,而非神的文化,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孔子删书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是对于唐虞之前的历史,变得更加模糊了!
4孔子作《春秋》,亲自操刀为后世创立标准
《诗》、《书》、《礼》、《乐》、《易》,都是孔子整理的,另外一部《春秋》是孔子唯一自己创作的书,也是鲁国第一部编年史书。《春秋》只有一万多字,记录了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共计242年的历史。《春秋》的文笔极为简洁,没有任何感情色彩,但对历史人物的褒贬毫不客气,达到笔则笔,削则削的标准:比如吴国和楚国的君主自称为王,孔子把他们贬称为子,就是对他们弑君篡位的不满;对于春秋时代的践土之会,实际情况是周天子被迫参加,孔子在《春秋》里却隐称为天王狩于河阳,也是对诸侯国不尊重周王室的贬损!
所以《春秋》写成后,孔子3000子弟受书,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而孔子也感慨地道: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孔子所删修的《春秋》是依据鲁国史料整理而成的。
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春秋》是中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按年记载了春秋时鲁国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或十六年间(前722~前481或前479)的历史大事。该书略有残缺,尚保留一万六千多字。其纪年依据鲁国,记述范围却遍及当时整个中国。
《春秋》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诸方面,是当时有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的原始记录。如它记载的三十七次日食,就有三十次同现代天文学推算完全符合,证明《春秋》确是当时信史,绝非后人所能杜撰。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它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据传是由孔子修订而成。
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著”只著过《春秋》
孔子与文献的关系,基本集中在孔子与六经的关系上。
六经,或称“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是孔子出生前就已有了的典籍。孔子对它们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整理、加工、改作。
行不
谢谢了
孔子整理了编订了五经,这是一套古代什么方面的典籍?
本文2023-10-11 01:50:4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