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在哪里?越南有哪些民族和宗教信仰
首都:河内
民族:京族占89%,有傣、傣、芒、侬、苗、土等60多个民族宗教。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货币:越南语语言:
时差:比北京时间晚一小时时间:
区号:84
面积:329556平方公里
国徽:国旗
位置:位于中南半岛东部。
人口:7500万
区划:越南位于中南半岛东侧,国土呈S形,南北总长2000公里。
越南一直给人不好的印象。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听过太多与之相关的战争和难民事件,让游客望而却步。其实只要你来越南,就会发现它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越南有很多名胜古迹,它融合了东方的神秘色彩和法国的浪漫风情。另外农产品丰富,各种水果都很便宜,物价指数也低,值得一去。提到越南就会让人想到战争,所以去越南旅游一定不能错过参观战争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越战期间美军使用的各种武器。除此之外,在胡志明市中心,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天主教堂也是一个极具观光价值的地方。参观完胡志明市,可以去参观古芝隧道,西北方向约75公里。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穿行越共地下通道的滋味。
自然地理:3295万平方公里。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接壤,东、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越南地形狭长,南北长1600公里,东西最窄处50公里。越南地势西高东低,四分之三的国土是山地和高原。北部和西北部是高山和高原。中部的长山山脉从北向南延伸。主要河流有北部的红河和南部的湄公河。红河和湄公河三角洲是平原。1989年,全国森林覆盖面积98万平方公里。越南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多雨天气,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24。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北方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南方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雨季和旱季。在大多数地区,5月至10月为雨季,11月至4月为旱季。河内时间:格林尼治时间+7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
人口:7973万(2002年)。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越族(京族)占89%以上,其余60多个民族包括傣、莽、侬、傣、苗、瑶、詹、高棉等。通用越南语。主要宗教有佛教、天主教、和好教和高泰教。有一百多万中国人。首都:河内,人口:29314万(2002年)。夏季平均气温289,冬季平均气温165。历史悠久的首都河内曾是越南封建王朝的首都,被誉为千年文物之乡。1945年8月革命胜利后,越南民主共和国在此建都。河内具有亚热带城市的特点,一年四季树木常青,鲜花盛开。胡志明主席的陵墓位于市中心的巴亭广场。国家要人:越南***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农德孟,2001年4月当选;总统,1997年9月24日就职;阮文安总统,2001年6月当选;潘文凯总理于1997年9月当选。
简史:越南在公元968年成为封建国家。1884年,越南成为法国的保护国,二战中被日本占领。经过长期艰苦的斗争,越南人民于1945年8月赢得了革命。9月2日,胡志明主席发布《独立宣言》,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同年9月,法国再次入侵越南,越南人民又与法国进行了9年战争。
1954年5月越南取得奠边府大捷后,法国被迫在印度支那签订恢复和平协议。越南北部解放,南部仍由法国统治(后来美国支持的南越政权)。从1961年开始,越南人民展开了抗美救国的战争。1973年1月,越南和美国签署了《结束战争恢复和平巴黎协定》。同年3月,美军撤出越南南部。1976年7月,越南统一,命名为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经济:越南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经济农业。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主要有煤、铁、钛、锰、铬、铝、锡、磷等。其中,煤、铁和铝储量很大。森林、水利和近海渔业资源丰富。盛产大米、热带经济作物和热带水果。海洋生物6845种,其中鱼类2000种,蟹类300种,贝类300种,虾类75种。森林面积约1000万公顷。越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农业约占总人口的80%,农业产值占GDP的30%以上。耕地和林地占总面积的60%。粮食作物包括水稻、玉米、马铃薯、红薯和木薯,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水果、咖啡、橡胶、腰果、茶叶、花生和丝绸。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电力、冶金、纺织等。越南从90年代初开始真正搞旅游,旅游资源丰富。
主要旅游景点有河内的修复剑湖、胡志明陵墓、孔庙、巴亭广场、胡志明市的统一宫、亚龙港、连潭公园、古芝隧道和广宁省的下龙湾。越南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近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增长。1994年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传统节日和民俗:越南传统节日和中国一样,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其中春节是最大的节日。越南民风淳朴,人民文明有礼。见面时,我们习惯按照法国的礼仪互相问候,或点头,或握手,或拥抱,多以兄弟姐妹相称。
越南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大多信奉佛教。佛教在东汉末年传入越南。十世纪后,佛教被尊为国教。目前,中国约有2000万佛教徒。此外,天主教传入越南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300多万信徒,大部分在南方。越南人崇拜祖先,普遍信仰城隍神和财神。一般人家家里都有桌子和香案,逢年过节在家祭拜。穿着简单。
在正式场合,男士穿西装,女士穿民族长衫(类似旗袍)和裤子。饮食习惯与广东、广西、云南的一些民族相似。用筷子吃饭,喜欢吃清淡的,冷热的食物。越南人忌讳三个人合影,不能用火柴或打火机连续为三个人点烟被认为不吉利。不要让人摸头,坐在地板上也不要把脚对着人。
广东和广西在古代是中国领土。
秦朝时,秦朝军队征服了百越(今广州番禺)地区,将广东,湖南南部,广西,越南北部等南越地纳入版图,并派军队长期驻扎,后来秦朝将领赵佗(今河北人)乘秦亡之机,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包括瓯雒国在内) ,于西元前204年 建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 。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郡、象郡与南海郡”3个郡。广西分属桂林郡、象郡,这是广西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扩展资料:
夏朝到秦朝疆域:
夏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中下游一带(相当于今山西、河南、河北地区),都城建于安邑。
商朝的统治区域,以现在的河南为中心。武丁在位时国势鼎盛,势力达于长江流域。曾多次迁都;盘庚时,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在商的周围,还有许多臣服于商的属国,如西北的鬼方,西部的羌方。
西周 灭商前,周族活动于黄河上游(今陕西、甘肃一带)。周武王灭纣后,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附近),后迁洛邑。
春秋 周王室衰微,诸侯专政。主要诸侯有鲁、齐、晋、秦、楚、宋、卫、陈、蔡、曹、郑、燕、吴、越 等。
战国 北起长城,南达长江流域的地区,先后出现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个大国。
秦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皇朝。秦驱逐匈奴,征服百越,将河套地区和岭南,闽越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参考资料:
-广西
地理志在人文传统上,它继承了隋唐图经地志的很多体例,政府重文之风蔚然。在科技上,得益于同时出现的活字印刷。这一切都有利于地理志事业的发展,所以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宋版地理志图籍。
这些古代地理类的书籍在 古籍阁 中差不多都能找到PDF格式电子版,还有很多记载地方志的古籍很多都记载当地的地理
古代地理书籍推荐如下:
1、《宋史—艺文志》著录了很多关于全国性的地理总志,据目前的统计来看,有以下这些:《天平寰宇记》乐史、《元丰九域志》王存、《舆地广记》,北宋欧阳忞,《舆地记胜》王象之、《天下州县图》沈括、等等。遗失的包括《皇朝方域志》王希先、《九丘总要》王日休、《历代疆域图》吴澥、《舆地要览》李和、等等。
2、宋代编修图志之风蔚然,最突出的变化就是政府开始领导此编修工作。根据《五代会要》的记载,早在五代政府开始规定,每到闰年,各州府必须制造图志以上报上级单位。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篇——卷十八》来看,这个规定在宋初还在执行。但是到了宋真宗年间,开始规定,每一路将各州编造的图经,合成该路的总图,(周期约十年)一并上进。这件事在《宋会要稿——职方》有明确记载。又过了几年,宋真宗下诏,重修天下图经,令职方遍牒诸州,每闰年录进。可见此周期降低为四年,充分表现了在体例方面,在政府的引导下,修图方式产生了很多变化。体例也更加符合政府的需求。这是宋朝地理志鲜明的特色之一。
3、在此之外,乐史编撰了《太平寰宇记》,他曾经倡导“不下堂而知五土,不出户而观万邦”,值得注意的变化时,他将《天平寰宇记》的体例增加了许多范畴,除了传统的13项体例外,他还新增加了古迹、题咏、姓氏、人物等方面。《四库全书提要》中曾说:“体例亦自而大变”。这是宋朝地理志可喜的成就之一。
4、王存编撰的《元丰九域志》,也出现了一些变化,王存的观点和乐史有一些区别,他更着重于对地理学实用的考察。他将当时各州的的主户和客户都进行了记载,并且对各州的物产以及贡品税赋进行了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宋朝更开始关注地理上,人的生活状态,已经在生产生活中所创造出的经济价值。这些都表明了宋朝人相对前人比较进步的观念。
5、郑樵的地理观也独具特色,他在《图谱略》中叙述了历代制图的发展。把图谱和都邑作为独立的科目来对待。也是宋人对体例的一大创新。
6、宋朝建国之后,由于与辽、金、西夏等国有许多复杂的外交关系,所以每当使节往来的时候,宋朝的官员都会将行程记录下来,形成独特的行役记。例如,张逮的《金虏图经》路振的《乘轺录》这些都是很实在的考察报告。
7、沈括对地理学的贡献也很大,他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认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绘图的方法和原则提出了地图模型的原则。对自然经济地理的的分析都记录在了其《梦溪笔谈》之中。他甚至观察了古今气候的变化,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论断。开启了在此领域的先河。
8、范成大的成名主要在于其诗其政,但是他曾任职于广南西道安抚使,并在此期间完成了《桂海虞衡志》,期间对水蚀现象以及喀斯特地貌做了研究,还同时记录了矿产和植物。这是区域地方地理研究中的一大先河。
越南地理上犹如一条横卧在中南半岛的小龙,全国分为三个地区,越南人称之为“三圻”。不过越南这种地理划分在两百年前的阮朝才形成,形成了越南三种各有不同的文化。
越南历史上南进奠定了日后的“三圻”版图
越南自五代十国土豪丁部领趁乱自立建立大瞿越国,宋太祖承认交趾为外藩之初时国土只有交州一部,以红河三角洲为中心。丁朝之后越南历朝国力逐渐强盛起来,一步步开拓疆土。尤其是越人利用武力南侵占城,一步步将国界线推进到现在越南中部地区,到明朝永乐年间越南重新成为中原王朝版图氏,“大越”国已经恢复了昔日隋朝最南的疆域古日南郡之地。
越南在黎利反明成功后二次自立建立“大越”黎朝,越人重新南侵占城,并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在黎圣宗时期,大越彻底消灭了心腹大患占城国。将大越国界推进到了更南的地方,与昔日中南半岛强国真腊为邻。黎朝中期衰败,莫朝成立,当时黎朝旧臣不服,越南进入南北朝时期。当时黎莫形成了越南历史第一个分裂区,使得越南进入二元化区块时代。历经数十年,黎朝中兴,将莫朝打成在边陲高平偏安一地的地方政权。
这边第一次莫黎南北朝刚结束,中兴的黎朝内部又发生内讧。掌权的郑阮两姓互相争斗,弱势的阮家阮潢避居南部顺化广南等地,与掌权的郑家形成一个黎朝之下事实上的两个国主政权,使得进入越南第二次南北纷争时期,这次南北纷争从17世纪初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使得越南南北民众产出不同的文化和地理认知。中兴黎朝时两次南北长期的并立和时空区隔,深刻形塑当时越人政治地理思维,产生了内路(塘中)和外路(塘外)两大区块,这使得越南政区区块格局最终形成。
18世纪末期位于阮主统治下的西山邑发生农民起义,其中阮氏三兄弟壮大建立西山政权,西山政权先后灭阮主和郑主,占领越南南北两大政权,一举统一越南,结束了长期的分区治理。西山朝的阮惠为了便利政权统治,将越南一分为三统治。最初阮惠为了安定后黎故地,在昔日黎朝最中心的红河流域建立北城,西山朝北城的军事性色彩十分浓厚,因此在安定黎朝故地和防范清国方面较有成效。阮惠为了稳定南部嘉定击败试图重新复兴的阮主政权,特安排自己的兄弟阮吕出镇嘉定。而阮惠自己则坐镇京师富春京,掌握全局。西山朝的这种三分法,是今日越南“三圻”雏形。
建于阮朝的顺化皇城午门
阮朝时形成“三圻”地区
西山朝由于内讧和早期没有稳固政权,导致在19世纪初年被昔日广南阮主后裔阮福映反攻。最终西山朝众叛亲离,阮福映恢复昔日河山,并在1800年一举灭了西山朝,占有越南三地全境。
阮福映之后称帝建立阮朝,阮福映在建立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并没有废除西山朝三分政区做法,反而继承下来,并让嘉定城扩权,最终阮福映嘉隆五年(1806)时将阮朝国土明确分为京畿直隶、北城和嘉定城三大军民合一的地区。
京畿直隶以京师承天府为中心,其下有广德、广治、广平、广南四营,富春南边之广义、平定、富安、平和、平顺五营,和富春北边之乂安、清华内、清华外三镇。以顺化为中心,其外部为广德、广平、广治、广南直隶四营,直隶营的外部则为清华内、乂安、平顺等近畿八镇,由中央派员经制,这里的京师是阮朝全国的政治中心。
北城以旧都升龙为中心(后升龙改称为河内),管辖山南上、山南下、山西、京北、海阳、安广、太原、兴化、宣光、谅山、高平十一镇之地。形成了内五镇和外六镇,“山南上下、海阳、京北、山西皆汉民,谓之内五镇”,为“升隆城直隶”;“太原、谅山、宣光、兴化、高平、安广,侬土杂居,谓之外六镇”,为“升隆城外屏”。
嘉定城以嘉定府为中心,管辖藩镇、镇边、镇定、永镇四营、嘉定、河仙二镇,以及龙川、坚江二道。
在行政制度上,阮朝摈弃了西山的藩王出镇制,而代之以重臣委任制适宜于当时的形势,形成一帝王居中掌权的“一京两城”格局,巩固了初创之初阮朝的政权。
京师天下根本,故是集驿路程录,以直隶广德营为首,自此而南,则次广南、次广义以至嘉定,自此而北,则次广治、次广平以至升隆,乃所以尊王畿,亦居中制外之意也。
嘉隆后期为了加强皇权控制,控制南北两中心的权利,嘉隆帝将清华内、清华外和乂安三镇从北城分割出来,划入京畿直隶,最后形成今日“三圻”大致版图分布。明命十二年(1831)和十三年(1832),先后废除北城和嘉定城,模仿明清制度建立行省制度,阮朝全境设立三十个行省(其中一个京师承天府、三十个省)。
在北城和嘉定城撤销不久的明命十五年(1834),明命帝下令以“
广南、广义为南直,广治广平为北直,平定至平顺为左畿,河静至清葩为右畿
”,实际上是将原有的边缘大区移植到了中部首都区域。相比与嘉隆时期的京畿直隶,明命时期的直畿建制,使得皇帝直接控制的范围增大了近两倍,直畿地区实际上成了京师的辐射带,形成阮朝地理上最大的一个区块中圻,这一措施最终使阮朝明命中期分大南国土分为直畿、南圻、北圻三地。
阮朝的大南一统全图
19世纪中叶,东亚诸封建国家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阮朝也不例外。当时法国经过二十年的蚕食,在1885年彻底殖民了阮朝三圻全境。法属时期则分越南为东京、安南和交趾支那三部分,亦是“三圻”。
当时法国人对越南实行殖民方式分而治之,法国在南圻(即交趾支那)直接通知,完全废除了阮朝官署,建立交趾支那总督为首的殖民政府,首府设在西贡(阮朝的嘉定府);在北圻(即东京)保留阮朝官署,但法国人在首府河内设立法方统使,早先由于北圻地方反法较多,法国人许可阮朝任命北圻经略使和法国人一同剿灭反法义军,后随着法国殖民稳固北圻所有权利归统使所有;而在中圻(即安南)保留顺化朝廷,官吏可由朝廷任免,但法国派有钦使,未经钦使同意官员任免无效,而且阮朝皇帝的废立也必须有法国人的同意才生效。 三圻一词也是法属阮朝时期越南人提出。
1908年《南国地舆志》:沿湄公河之平原,居我国之南,是为南圻;沿洱河之大平原,居我国之北,与东京海湾相对,是为北圻;两圻之中心点,有一带地稍狭,延长而屈曲,西山林而东濒海,是为中圻。人尝譬我国地势,如一竹槓抬两箕焉,中圻在中间,则竹槓子也;北圻在北、南圻在南,则两箕也。形势可为奇矣。
三圻的区分也是在阮朝形成越南人认知的地理认知,这一点在阮朝订立的三线国旗显现无疑。法属时期阮朝制定的黄地三线国旗含义被解释为,**代表黄皮肤(代表越南的国土),红色代表鲜血(代表越南人民),三条红色横线代表北圻、中圻、南圻三个地区。
短暂分为南北两越,最终一统分为三大地区
1945年二战之后,越南人领导的越盟发动了八月革命赶走日本人,阮朝末代皇帝保大主动退位。胡志明建立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重新成为独立的国家。然而在不久前被日本人赶走的法国殖民者并不甘心昔日法属印度支那就此瓦解,在战后凭英国的协助卷土重来,下山摘取越南人的革命果实。
1945年之后,越南逐步进入一方以越盟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积极对抗法国殖民者,致力于越南恢复为独立国家。而另一方则是法国人扶持下的越南买办统治阶级,建立南圻自治国,在1947年后,法国人找到陷入窘迫境地的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成为法国人统治奴役越南人民的傀儡国君。
法国殖民统治下的傀儡皇帝保大
1954年法国人在奠边府战役被越盟领导的越南人民军打败,最终结束了数十年奴役印度支那三国民众的殖民历史。当时根据日内瓦会议制定的越南停战协议,越南以北纬17度纬线为界分成两个互不统属的政权。最终越南南北分治,17度纬线以北成立数年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光复河内,管辖原来的北圻和中圻北部地区,史称为北越,以河内为首都。17度纬线以南保留法国人扶持保大成立的越南国,之后保大被首相吴琰廷架空,吴琰廷操控下废除君主制的越南国,建立共和制度的越南共和国,以西贡为首都,史称为南越。
南北越的局面维持了二十余年,渴望统一的越南人打败了介入越南的美军,贪腐横行的南越西贡政权灭亡,越南重新统一,成为今天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图源维基百科
现在的越南,地理上依然分为北圻、中圻、南圻三地,在三大地区之下有区分为八大地理区,59个省和5个直辖市。
北圻包括了东北诸省、西北诸省和红河三角洲诸省市。
中圻包括了北中部诸省、南中部诸省市和西原诸省。
南圻包括了东南部诸省和湄公河三角洲诸省市。
人文各异的三圻
三圻是越南历史历经千年南进国土一步步壮大下的地理分区,这也是使得三地出现了风格各异的不同人文景观。大体上浸染数千年华夏文明北圻处处都有中国的影子,语言和饮食上和中国广西都有几分相似;黎阮以来政治中心的中圻留存这更多的越南近世特有的文化,在语言和饮食上都有着“天子脚下”的痕迹;近现代被法国殖民将近百年的南圻,更多能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宗教饮食上都更接近欧美。
北越女子
越南三圻文化上差异颇多,就以服饰为例。越南北、中、南圻三地的国服长衫(俗称奥黛)就各有不同。北圻人的长衫以河内为主,色彩上较为保守,长及脚踝。而中北以顺化长衫为主,讲究细腰但裹身不紧,衣襟开衩也不太高,保留阮朝末期的特征。而南圻以西贡长衫为主,色彩上更鲜亮华丽,剪裁技术深受法式时装的影响。
时至今日,越南三圻历史发展的一样也造就三地经济的的大不同,北圻以北越时期建立的工业体系为主,重工业体系较好,经济发展较好较为快速。南圻有南越时期市场化和美国援助打下基础,在1986年革新开放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是越南经济发展的引擎。而中圻地区在近代长期没有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经济发展很慢,但是中部地区历史古迹留存很多,自然景观很好,是越南旅游业的主要增长点。
昔日的南圻西贡,今日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
总之,越南经过千年的发展,在阮朝奠定了如今越南地理版图,由于历史发展的缘故,越南也最终形成今日的三圻之地的地理格局。
本文2023-08-04 15:38:1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