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击两穴赶走秋乏
金秋时节,人们很容易出现秋乏的现象。古籍《太平圣惠方》记载:“神聪四穴,理头风目眩,狂乱疯癫。”意思是说,四神聪穴有醒神开窍之功。同时,四神聪的中心百会穴为诸阳之会,现代针灸学记载,百会有镇静安神、清头明目、醒脑开窍的功效,可治疗头痛、眩晕、痫症、失眠、健忘、中风、脑炎后遗症等疾病。因此,秋乏时,不妨利用以上两穴来赶走倦意。
取穴:百会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头顶正中;四神聪穴,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名四神聪。
具体方法:把五指攒成锥状,像是啄木鸟的嘴一样,然后弹击头顶部百会穴、四神聪穴。
肝风亦称内风。凡不属于外感而导致的眩晕、抽搐、震颤、昏迷、肢麻等多属肝风范畴。如高血压、心脏病等突然引起的抽搐、神志不清、痉挛、昏迷不醒等。治宜熄风为主。
肝受风邪所致的疾患肝受风邪所致的疾患。《黄帝内经素问·风论》:“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圣济总录》卷四十一:“若肝藏气虚,不能荣养,则为风邪所侵,搏于筋脉,荣卫凝泣,关节不通,令人筋脉抽掣疼痛,以至眩闷口眼偏斜。”《奇效良方》治风中于肝,用射干汤。《太平圣惠方》治肝风筋脉拘挛,用羚羊角散。
肝风内动的病证肝风内动的病证。证见眩晕、痉厥、四肢抽搐。《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临证指南医案·肝风》华岫云按:“倘 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头目不清,眩晕跌仆,甚则瘈疭痉厥矣。”
详见百科词条:肝风 [ 最后修订于2015/6/10 16:04:21 共84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需要材料:
黑豆-2000克 米酒-6瓶 泡酒容器3个。
制作步骤:
1、把黑豆洗干净后放在托盘风干,直至没有水分。
2、用铁锅炒黑豆,炒熟后方干。
3、黑豆倒入容器里,大概三分之二的位置,这个时候倒入米酒,盖过黑豆即可。
4、在避光的环境下放置一个月。
:
米酒,又叫酒酿,甜酒。旧时叫“醴”。用糯米酿制,是中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传统的特产酒。
主要原料是江米,所以也叫江米酒。酒酿在北方一般称它为“米酒”或“甜酒”。用蒸熟的江米(糯米)拌上酒酵(一种特殊的微生物酵母)发酵而成的一种甜米酒。其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酒精量极低,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国用优质糙糯米酿酒,已有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米酒已成为农家日常饮用的饮料。现代米酒多采用工厂化生产
参考资料:
目录 1 拼音 2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方之二豆汤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二豆汤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医疗保健汤茶谱》之二豆汤 31 原料 32 做法 33 功效 34 适用人群 35 用法 36 出处 附: 1 古籍中的二豆汤 1 拼音
èr dòu tāng
2 《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方之二豆汤 21 处方黑豆5升,赤小豆3升,吴茱萸1升,盐3大合。
22 制法上药都和匀。
23 功能主治《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方之二豆汤主治脚气肿满。
24 二豆汤的用法用量每用1升,以水3斗,煮取2斗,去滓,于避风处,稍热淋蘸。
25 摘录
方出《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3 《医疗保健汤茶谱》之二豆汤二豆汤以豆腐、淡豆豉等为主要原料,具有祛寒发汗的功效,对暑湿型流行性感冒有效。
31 原料豆腐250克,淡豆豉12克,葱白15克,调料适量。
32 做法将豆腐切小块,放入锅中略煮,再放淡豆豉,放水1碗,煎取大半豌,再入葱白,煎滚后趁热服,盖被发汗。
33 功效二豆汤具有祛寒发汗的功效。
34 适用人群二豆汤对暑湿型流行性感冒有效。
35 用法每天1剂,连服4~5日。
36 出处《医疗保健汤茶谱》
古籍中的二豆汤 《外科证治全书》:[卷五附中毒类(计五十六条)]中附子毒,或见内热诸证。急用绿豆、黑豆捣汁饮之。或浓煎二豆汤,常饮之。一方用田螺捣碎和水饮之。《外科证治全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宙集·古方八阵因阵]以下诸毒方热诸证,急用绿豆、黑豆嚼服,或捣汁饮之,或浓煎二豆汤常饮食之。凡服散风药过多,以致闷乱不省,以醋灌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八幼幼汇集(上)]脐突候第十一为极细末,每服一钱或五分,用蜜汤,灯心汤调下。二豆汤治前证。赤小豆豆豉天南星(制)白蔹(各一钱)上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六脚气门]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脚。地椒蒺藜子莽草荆芥穗上等分为末。煎汤淋浸。二豆汤(出圣惠方)专治香港脚肿满。大效。大豆(五升)
《圣济总录》:[卷第八十四]香港脚杂治膏药淋渫等青风内障(blue wind glaua bluish glaua)为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病名早见于《太平圣惠方》。又名青风(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青风障症。为五风变内障(又名五风内障)之一。是指以起病无明显不适,瞳色微混如青山笼淡烟之状,视野日渐缩窄,终至失明为主要表现的眼病。青风内障是绿风内障的早期。患者年龄主要分布于20~60岁之间,男性略多。青风内障病程进展缓慢,一般症状不明显,故早期常被忽视,待到晚期就诊,视力已难挽回,终于失明。
详见百科词条:青风内障 [ 最后修订于2018/12/14 15:59:05 共470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青风内障如下:
目录 1 拼音 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荷叶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荷叶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35 摘录 4 《圣惠》卷八十:荷叶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45 注意 46 各家论述 47 摘录 5 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经验后方》,名见《医方考》卷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56 各家论述 6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广济方》,名见《圣惠》卷八十 61 方名 62 荷叶散的别名 63 组成 64 主治 65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66 制备方法 6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荷叶散 1 拼音
hé yè sǎn
2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荷叶散21 处方
干荷叶60克 鬼箭羽30克 桃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蒲黄30克 刘寄奴30克
22 制法上药捣筛为散。
23 功能主治破血逐瘀。治产后恶露不下,腹中疼痛,心神烦闷。
2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9克,以童便300毫升,生姜4克 生地黄75克,拍碎,同煎至180毫升,不计时候,稍热服。
25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
3 《圣济总录》卷三十七:荷叶散31 处方
干荷叶(大者)1片,砒霜(研)1分,绿豆半两,甘草1分(炙)。
32 制法上为散。
33 功能主治山岚瘴气,痰滞呕逆,时发寒热。
3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每服半钱匕,冷水调下。吐出痰效。
35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4 《圣惠》卷八十:荷叶散41 处方
荷叶3分,延胡索3分。
42 制法上为散。
43 功能主治产后7日内,恶血不散,时时冲心,闷绝不识人。产后烦心,脉涩数者。
4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水1大盏,煎至6分,去滓,入地黄汁2合,更煎23沸,分2次温服,不拘时候。
45 注意忌肉食1日。
46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产后血滞夹热,心包阳气不舒,故不能滋养心主而发烦不安焉。延胡化血滞以通心;生地滋心血以退热,荷叶升阳散瘀以和中也。为散,米饮煎,使血滞化而热自解,则心包之阳气发舒而心气清和,心神得养,何发烦之不痊哉。
47 摘录《圣惠》卷八十
5 方出《证类本草》卷二十三引《经验后方》,名见《医方考》卷三 51 方名
荷叶散
52 组成荷叶(焙干)。
53 主治吐血、咯血。
54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米汤下。
55 制备方法上为末。
56 各家论述《医方考》:荷叶有仰盂之形,得震卦之象;有清香之气,得清和之体,故能和阳定咯而运血。
6 方出《外台》卷三十四引《广济方》,名见《圣惠》卷八十 61 方名荷叶散
62 荷叶散的别名地黄汤
63 组成荷叶2枚(炙),蒲黄1两,甘草2两(炙),白蜜1匙,地黄汁半升。
64 主治产后血晕,心闷不识人,或神言鬼语,气欲绝者。
65 荷叶散的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绞去滓,下蒲黄、蜜、地黄汁,暖服。
66 制备方法上切。
67 附注地黄汤(《普济方》卷三四八)。
古籍中的荷叶散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莲藕厥。但温肌散邪,则热气复行,而斑自出也。宜紫背荷叶散治之。盖荷叶能升发阳气,散瘀血,留好血,僵蚕能
《太平圣惠方》:[卷第八十]治产后恶血冲心诸方治产后七日内。恶血不散。时时冲心。闷绝不识人。荷叶散方。荷叶(三分)延胡索(三分)上件药。捣筛为散
《圣济总录》:[卷第三十七]瘴气,吐出黄痰效。治山岚瘴气,痰滞呕逆,时发寒热。荷叶散汤干荷叶(大者一片)砒霜(研一分)绿豆(半两)
《普济方》:[卷一百九十九诸疟门]山岚瘴气疟(附论)方)以香豉一合。水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温服。荷叶散治山岚瘴气。痰滞呕逆。时发寒热。干荷叶(大者一
《普济方》:[卷三百四十五产后诸疾门]产后恶露不下弹击两穴赶走秋乏
本文2023-10-11 02:03: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8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