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中国元宵节有哪些习俗,第1张

 元宵节习俗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舞龙灯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我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龙,其形有九:身似蛇,脸似马,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 在古人的心目中,龙具有呼风唤雨、消灾除疫的功能,而我国自古即以农业立国,风调雨顺对于生产生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古人极力希冀得到龙的庇佑,由此形成了在祭祀时舞龙和在元宵节舞龙灯的习俗。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元宵之夜,"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舞龙也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样式,主要有龙灯、布龙等。龙灯也称"火龙",这是流行最为广泛的一种龙舞。这种龙由篾竹扎成龙首、龙身、龙尾,上面糊纸,再画上色彩。龙身有许多节、节数可多可少;但必须是单数。每节中点燃蜡烛;有的地方不点蜡烛,而是用桐油、棉纱或灯草做成的"油捻"。这种油捻燃烧力很持久,龙灯舞动时五光十色,始终不会熄灭。下面装有供舞者手持的木柄.龙前还有一人手举红色绸珠指挥龙舞。如广东阳江的《鲤鱼化龙》,灵活奇巧,善于变幻,舞龙手身着可开可合的鲤鱼皮,观众起先看到的是一条条戏水之鱼,可随着明快的乐曲突然一变,鱼儿成龙,然后一条口中喷火的鲤鱼跃过龙身,象征"鲤鱼跳龙门"之意。布龙也称"彩龙",主要在白天表演,节中不燃蜡烛,所以表演时腾飞欢跃,好似江海波翻浪涌,气势非凡雄伟,别有一功。舞龙时循势连贯表现巨龙盘旋欢腾,动作非常复杂。有的地方闹元宵,各路龙灯汇集竟达百余条,队伍长达二三华里。每条龙灯还伴有十番锣鼓,声闻十里,甚为壮观。在海外,至今仍有许多华人社团保留着耍龙灯的古老传统,常为当地节日赛会演出。

  踩高跷、舞狮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舞狮子,是我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传说,它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不过,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狮舞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即魏武帝钦定的北魏“瑞狮”。小狮一人舞,大狮由双人舞,一人站立舞狮头,一人弯腰舞狮身和狮尾。舞狮人全身披包狮被,下穿和狮身相同毛色的绿狮裤和金爪蹄靴,人们无法辨认舞狮人的形体,它的外形和真狮极为相似。引狮人以古代武士装扮,手握旋转绣球,配以京锣、鼓钹、逗引瑞狮。狮子在“狮子郎”的引导下,表演腾翻、扑跌、跳跃、登高、朝拜等技巧,并有走梅花桩、窜桌子、踩滚球等高难度动作。南派狮舞以表演“文狮”为主,表演时讲究表情,有搔痒、抖毛、舔毛等动作,惟妙惟肖,逗人喜爱,也有难度较大的吐球等技巧。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南狮流派众多,有清远、英德的“鸡公狮”,广州、佛山的“大头狮”,高鹤、中山的“鸭嘴狮”,东莞的“麒麟狮”等。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白须狮舞法幅度不宽、花色品种不多,但沉着刚健,威严有力,民间称为“刘备狮”。黑须红面狮,人称“关公狮”,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灰白胡须狮,动作粗犷好战,俗称“张飞狮”。狮子为百兽之尊,形象雄伟俊武,给人以威严、勇猛之感。古人将它当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认为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们逐渐形成了在元宵节时及其他重大活动里舞狮子的习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划旱船

  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我国很多地区。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支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不得好死。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今年就让你们的蚕桑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吴县有一个叫张成的人,起夜时,看到一个美丽的女子立在家中的东南角,举手召唤他。张成走上前去,女子对他说:“我是你们家的这个地方的神,明年正月十五的时候,你做好粥,上面盖上肉来祭祀我。你们家的蚕桑就能丰收。”说完这女子就不见了。张成从此以后每年都这样做,果然年年丰收。

  所以在丝绸业逐渐兴盛的魏晋时候,这种风俗就流传开来。人们做好粥,祝祷说:“登高糜。挟鼠脑。欲来不来。待我三蚕老。”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迎紫姑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古代的祝祷词是:“子胥不在。云是其婿。曹夫人已行。云是其妇。小姑可出。”念这样的词,把紫姑的人形拿到厕所、猪圈和厨房旁边,如果觉得人形变沉了,就是紫姑的灵来了。

  还有一种说法,说紫姑是皇帝的女儿,临终时说自己平时就喜欢游玩,嘱咐身边的人在正月十五的时候,用衣服来迎接自己的魂魄,好继续享受元宵节的热闹。

  后来的传说中,紫姑就变成了厕神。据说,陶侃曾经在厕所见到一个人,自称是后帝,对他说:“三年莫说,贵不可言。”意思是陶侃三年后就能发达,后来果然如此。元宵节“走百病”求安康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明清时,北京等地正月十五日,妇女夜间约齐外出行走,一人持香前导,且须去桥。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又称“走桥”。江南苏州一带称为“走三桥”。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八日至十八日……妇女着白绫衫,队而宵行,谓无腰腿诸疾,曰走桥。”明周用《走百病行》:“都城灯市春头盛,大家小家同节令。姨姨老老领小姑,撺掇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偏头风。踏穿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谁家老妇不出门,折足蹒跚曲房里。今年走健如去年,更乞明年天有缘。蕲州艾叶一寸火,只向他人肉上燃。”清顾禄《清嘉录·正月·走三桥》:“元夕,妇女相率宵行,以却疾病。必历三桥而止,谓之走三桥。

  在现在的天津,还保留着“走百病”的习俗。因为是在农历正月十六进行,当地称作“溜百病”。但由于条件改变现在多是妇女在这一天带着老公和孩子回娘家撮一顿。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菜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分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巴乌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巴乌”意为“打猎归来”。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话动,无固定节日。旧时人们狩猎归来收拾猎物,兽头给狩猎的指挥,兽皮给猎获人,肉则烧烤,其间兽头前、兽皮跟、众人从,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肉熟以后,众人分食。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节日中的巴乌舞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虎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推踏歌起舞,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将“猎物”围住,朝“猎物”们旋转的相反方向,表演各种狞猎动作。节日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

  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河北省

  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称“结羊肠”。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山东省

  淄博市淄川区的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泰安市宁阳县的元宵送灯至祖坟。滨州市博兴县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就能使枣树丰收。日照市莒(jǔ)县男女老少于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葆青春年少。

  河南省

  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 县元宵庆灯时,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陕西省

  凤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称之“吃十五”。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江苏省

  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宜兴上元日,儿童戴鬼面具,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浙江省

  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江西省

  新建县民于元宵扫墓插竹为灯。万安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湖北省

  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叫“照绝地蚕”。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称为“龙换酒”。

  湖南省

  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称为“送灾”。

  四川省

  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开县有「对骂」的习俗。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福建省

  泉州花灯别具特色,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广东省

  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南雄闹花灯时,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云南省

  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元宵节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台湾省

  在台湾,还有未婚女性在元宵夜偷摘葱或菜将会嫁到好丈夫的传统习俗,俗称:“偷挽葱,嫁好尪”、“偷挽菜,嫁好婿”,希望婚姻美满的女孩,要在元宵之夜到菜园里偷摘葱或青菜,期待未来家庭幸福,唐代的灯市还出现乐舞百戏表演,成千上万的宫女,民间少女在灯火下载歌载舞,叫做行歌、踏歌。

  元宵节食俗

  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捻头杂肉煮汤,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至少到了明朝,人们就以‘元宵’来称呼这种糯米团子。刘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记载了元宵的作法:“其制法,用糯米细面,内用核桃仁、白糖、玫瑰为馅,洒水滚成,如核桃大,即江南所称汤圆也”。

  清朝康熙年间,御膳房特制的“八宝元宵”,是名闻朝野的美味。马思远则是当时北京城内制元宵的高手。他制作的滴粉元宵远近驰名。符曾(生于一六八八)的《上元竹枝词》云:“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诗中所咏的,就是鼎鼎大名的马家元宵。

  近千年来,元宵的制作日见精致。光就面皮而言,就有江米面、粘高梁面、黄米面和苞榖面。馅料的内容更是甜咸荤素、应有尽有。甜的有所谓桂花白糖、山楂白糖、什锦、豆沙、芝麻、花生等。咸的有猪油肉馅,可以作油炸炒元宵。素的有芥、蒜、韭、姜组成的五辛元宵,有表示勤劳、长久、向上的意思思。

  制作的方法也南北各异。北方的元宵多用箩滚手摇的方法,南方的汤圆则多用手心揉团。元宵可以大似核桃、也有小似黄豆,煮食的方法有带汤、炒吃、油氽、蒸食等。不论有无馅料,都同样的美味可口。目前,元宵已成了一种四时皆备的点心小吃,随时都可以来一碗以解馋。

公元1985年11月20日11时30分

一九八五年 十月 九日 午时

八字: 乙丑 丁亥 癸亥 戊午

太岁: 太岁在丑方,忌立丑山未向、未山丑向,修造以不坐、不向、不动为最好。

七煞: 七煞(岁破)在未方,切不可犯。无论阴阳二宅,在七煞方动土兴工,凶祸立见。

五黄: 年五黄在巽方,月五黄在中宫,皆宜向不宜坐。凡五黄所到之方,不宜修造动土,犯之则凶祸立见。

年三煞:年三煞在寅卯辰方,是年内最凶之神,宜向不宜坐,犯之则凶祸立见。修南方大利,北方次吉。

月三煞:月三煞在申酉戌方,宜向不宜坐,犯之则凶祸立见,迟则月内,速则旬日。修北方大利,南方次吉。

今日宜修造之方位:

辰巽巳丙午丁亥方

今日辰午时犯时上杀师。今日未时犯暗金杀。本月剑锋在壬山。

太岁类吉神:

岁德在庚方,岁德合在乙方,岁干合在庚方,岁禄在卯方,阳贵人在申方,阴贵人在子方,

岁支德在午方,奏书在乾方,博士在巽方,太阳在寅方,太阴在辰方,龙德在申方,福德在戌方。

太岁类凶煞:

破败五鬼在艮方,阴府太岁在乾兑方,浮天空亡在癸坎方,岁破在未方,病符在子方,巡山罗喉在艮方,

炎退在子方,大将军在酉方,大官符在申方,地官符在酉方,大煞在酉方,力士在艮方,

岁刑在丑方,黄蟠在丑方,飞廉在酉方,豹尾在未方,丧门在卯方,吊客在酉方,白虎在酉方。

月令类吉神:

天德在乙方,天德合在庚方,月德在甲方,月德合在己方,月空在庚方,三合在卯未方,五富在寅方,

驿马在巳方,天医天喜在未方,天财金圆在戌方,阳贵人在艮方,阴贵人在乾方,飞天禄在震方,月恩在乙方,

禄库司命在辰方,天富在丑方,母仓在申酉方,时阳生气在酉方,要安在子方,玉宇在丑方,飞天马在中方。

月令类凶煞:

月破在巳方,劫煞在申方,灾煞在酉方,月煞在戌方,月害在申方,月厌在丑方,阴府太岁在乾离方,

大月建在中方,死神在寅方,卧尸在午方,小月建在离方,飞大煞在乾方,月建土符在亥方,大时咸池在子方,

天贼在辰方,九空在丑方,大煞在丑方,月刑在亥方,正绝烟在壬方,重丧在丑方,地官府在坤方。

日建类吉神:

日禄在子,天乙贵人在卯巳,喜神在辰,天官贵人在辰戌,福星贵人在卯,文昌贵人在卯,

青龙在午,明堂在未,金柜在戌,宝光在亥,玉堂在丑,司命在寅。

日建类凶煞:

大刑在申,朱雀在酉,白虎在子,天牢在寅,天武在亥,勾陈在巳。

今年辰方忌架桥。

阳宅建宅、入宅、迁居廿十四山向今日吉凶:

壬山丙向:退败,横祸。

子山午向:入宅官非横祸之应,不吉。

癸山丁向:绝嗣之灾,大凶。

丑山未向:主绝。丑年生人大凶,未年次之。

艮山坤向:周年生子,又利横财。上吉之选。

寅山申向:丁财两旺,大吉。

甲山庚向:催财不大,亦可一发,中上之选也。

卯山酉向:入宅百日内进横材,卯子年生人应。

乙山辛向:“生气”冲散,凶。

辰山戌向:是非牵连,入宅三个月内应。

巽山乾向:入宅必多是非,妇人有小口损折之忧。

巳山亥向:犯“燥火”、“天笪地曜”,大凶。

丙山壬向:主绝丁,凶,不取为上。

午山子向:夭折小口之灾,财尚可。

丁山癸向:犯煞太多,不用,乙丁幸耍年生人凶。

未山丑向:此日入宅主退财、丁衰。

坤山艮向:小吉之日,可以无咎。

申山寅向:“天德”值日,吉。

庚山甲向:犯“的杀”,不可乱用。

酉山卯向:犯“的杀”,不可用。

辛山乙向:犯“的杀”,凶。

戌山辰向:犯“的杀”,凶。

乾山巽向:入宅不利宅主,冲分金有自尽之分。

亥山巳向:微有是非之事,财丁利,终吉之象。

注:凡冲宅主年命之日、时不用。

今日阴宅各山向安葬皆不吉。

今日吉时:辰午时。

公元1985年11月20日11时30分出生

一九八五年 十月 九日 午时

食 财 日 官

八字: 乙 丁 癸 戊

丑 亥 亥 午

辛己癸 甲壬 甲壬 己丁

枭杀比 伤劫 伤劫 杀财

四支旺衰: 冠 帝 帝 绝

反吟: 辛未 辛巳 己巳 壬子

己未 癸巳 丁巳 甲子

伏吟: 乙丑 丁亥 癸亥 戊午

当月节气:立冬(7日19:30);中气:小雪(22日16:51)

命主从4岁2月20天开始行大运,于每一交运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交运。

才 食 伤 比 劫 枭 印 杀

大运: 丙 乙 甲 癸 壬 辛 庚 己

戌 酉 申 未 午 巳 辰 卯

丁戊辛 辛 壬庚戊 乙己丁 己丁 庚丙戊 癸戊乙 乙

4 14 24 34 44 54 64 74

1989 1999 2009 2019 2029 2039 2049 2059

运支旺衰:衰 病 死 墓 绝 胎 养 长

反吟: 庚辰 己卯 戊寅 丁丑 丙子 乙亥 甲戌 癸酉

壬辰 辛卯 庚寅 己丑 戊子 丁亥 丙戌 乙酉

伏吟: 丙戌 乙酉 甲申 癸未 壬午 辛巳 庚辰 己卯

年柱:天德 华盖 空亡 丧门

月柱:国印 驿马 羊刃 空亡 吊客

日柱:十恶大败日 阴阳差错 国印 驿马 羊刃 空亡 吊客

时柱:太极 文昌 元辰 咸池

丙戌:地网 空亡 披麻

乙酉:天德 将星 吊客

甲申:天乙 太极 月德 国印 披麻

癸未:华盖

壬午:太极 文昌 咸池 元辰

辛巳:天乙 太极 驿马

庚辰:

己卯:天乙 文昌 将星 丧门

八字五行个数(本气) :0个金,1个木,3个水,2个火,2个土

八字五行个数(含余气):1个金,3个木,4个水,2个火,3个土

八字五行得分:

水:46 金:4 同类得分:50

木:19 火:16 土:18 异类得分:53

相差:-3 综合旺衰得分:-6 八字偏弱

比劫:46 印绶:4 官杀:18 才财:16 食伤:19

五行平均分数是:206,大于平均数的五行为偏旺,小于平均数的五行为偏弱。

命局分析:本命属牛,海中金命。伤官格。

癸日干生亥月,处帝旺之地,得令而旺。天干正官透出,在亥月不得令,冬土喜火。天干偏财透出,不得令,虽地支有强根也不太旺。天干食神透出,不得令但得生,虽地支无强根还算有力。地支亥水劫财,得令而旺。

亥月癸水,取金为用神,水为喜神。

一、性格简评与心理趋向: (事常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

1、柱有驿马,个性好动,一生走动多,走动大。

2、华盖逢空,喜欢离群索居,孤独自得。

3、正官为忌神,有骄傲刚愎的现象但临事又优柔寡断,或缺乏责任感,法纪观念淡薄。

4、食神为忌神,虎头蛇尾现象的时候多,没有刻苦执着的毅力,依赖心稍微有点强,喜欢言过其实,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预见不足,有时理想与现实脱节,说得多而做得少,容易疲劳而倦怠,自我清高,顾影自怜。

5、比劫多或旺而无制者,与六亲不和,异性缘差,好打抱不平,一生多不顺,只能帮人,得不到他人帮助,购买欲强,理财观念差,很难存住钱。固执己见,难于承认错误,善狡辩,常常自圆其说,无理辩三分(重点)。

6、身旺劫财旺盛,其人个性很强,自以为是,为人较为冷酷无情,虽然外貌和蔼可亲,好象能听从别人意见似的,其实内心并不如此,因此是一个双重个性的人,不宜从公职,不大可能和别人一起创业,不过如顺着自己的个性而作为技术人员、从军、情报间谍或发明等,就会无形之中培养出热忱,也将对事务的偏激观点有所改变。(重点)

7、食伤生财,头脑聪明灵活,精巧能干,会做生意。长袖善舞。但因欲望强,不易满足,故而每天忙碌,追求实利。个性开朗,富正义感,豪爽好施,故人缘佳,异性缘亦佳。

8、日干为癸水,平静,柔和,内向,勤勉力行,然爱好猜忌,注重规则,并且有重情调,喜钻牛角尖的倾向。

9、正官心性。优点:为人端庄,稳重,正直保守,秉公尚义,负责任,重信用,讲规范,安于本分,重视精神生活,职业特点有目标理想,肯服务人群,易得群众爱戴信任。缺点:往往不够积极,过于保守及优柔寡断,以至临事犹豫不决而常坐失良机。

10、偏财心性。优点:精力充沛,性情急躁,待人慷慨豪爽。精明干练,善于掌握机会赚钱。擅交际,处事圆滑机智,举止轩昂,言行有威,一生多机缘巧遇,常有意外收获,乐观不怕挫折。缺点:豪爽慷慨,不大重视金钱,易致奢移浪费。不喜静坐家中,喜外出工作。喜钻营,擅交际,圆滑,多情,男性则女人缘多,易影响家庭婚姻生活,金钱与女人运得失均大,常有意外开销。

11、憨直,势利,圆滑,只知排难,不知解愁,足智多谋,是非不分。

诗诀:秋雨霖霖意绵绵,一生功名在青山。惊涛骇浪平生志,伊甸行程天涯远。

戊运,有功名;壬运,人生不定,漂泊;辛运,受偏,情人反目成仇;丁运,名显四方;甲、乙运,艺也成名,天涯为生;丙运,疾病不断。

12、心性慈善,悟性高,懒散,喜游动,好享受,一生辛勤。

诗诀:江河百汇振有声,山重水复蓬莱景。凄风冷雨月蒙蒙,红颜难得少儿红。

二、情感婚姻家庭:(天下没有后悔药,独有此处后悔多)

1、财星离日干近,与异性关系密切,影响较大,缘分也深。

2、偏财旺或贴近日主,属于风流、慷慨、多情,较潇洒,有情有义之人。

3、男命日支为喜用神,妻素质较好。

4、日支见禄刃,易克妻,或妻子脾气暴躁。

5、财神有生扶,妻子健康长寿。

6、男命日支劫财为喜时,妻子积极进取,果决果断,意志坚强敏捷有效率,热心热诚。

7、年月柱皆空亡,易离妻子。

8、日柱落空亡,配偶或本人有一位比较痴情,但是,中途缘份薄弱。

9、财星不遭冲克,妻寿长,有的专家认为:财星不遭冲克,暗示财路长,漫悠悠。

10、月日支相刑或相冲,婚事不顺利或婚姻不顺,感情不和,易晚婚,早婚也不美满。

11、命宫坐桃花,风流之人。

12、日坐吊客,克妻。

13、命逢阴阳差错,又带桃花,又有日干的帝旺,只要这三个条件具备,易因女人之事而吃官司。诗云:阴阳差错理更微,桃花帝旺莫相随,惹起官司因妇女,不因外祖便因妻。

14、阴阳差错日,主婚姻不顺。

15、男命财星在年月柱,易早婚或适婚。

16、男命日坐比劫,适宜晚婚,否则于事业家庭有阻碍。

17、日支受刑,适宜晚婚,否则于事业家庭有阻碍。

18、马入妻宫,必得能家之妻,妻生贵子,又主娶他乡之女。

19、财坐驿马,主娶他乡之女。

20、比劫旺,有食伤生财,主妻贤惠,外貌温和。

21、日支为寅申巳亥者,主妻敦厚。

22、日支水旺,配偶心灵手巧有头脑,身体仪表中看。

23、妻宫为阳刃,暗示妻子性格暴躁,不宜硬碰硬,宜多用技巧性的语言进行沟通,消除对抗情绪。另外老婆有血气不调之症(阻多通少,气机不畅)。

注:婚姻感情方面不顺,易因此陡增烦恼。其不顺内容包括:晚婚、多恋不成、婚后不睦、分居、外遇、离婚、婚后一方多病等,应此则不应彼。

由年命看,您的最佳婚配是:丙子(1996) 壬申(1992) 癸酉(1993)

由年命看,您极为不利的婚配是:辛未(1991) 及属马的。

您的配偶所在的方向(以您原籍住址为中心点):东北方对西南方。

有诗为证:黑鼠黄牛正相合,结交婚配岔不脱;儿女百年多长久,富贵荣华福禄多。

只因白马怕青牛,十人遇着九个愁;结婚若犯青牛马,男女婚配不久留。

三、兄弟姐妹:(假成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1、月支为喜用,除得亲荫之外,也得兄弟之力。

2、比劫临贵人,兄弟姐妹富贵。

3、财弱比劫旺,易因钱财之事与兄弟或朋友同事闹不愉快,反目成仇。

4、日主弱,四柱无印绶,只依赖比劫帮身,主不得母亲之力或不得上师赏识提拔而依靠手足或朋友之福以成家立业。

5、财现月柱,兄弟姐妹富有。

6、比劫落空亡,兄弟姐妹少或无。

7、比劫星非太过,非不及,兄弟必互相敬爱。

8、月支与日支相刑,配偶与兄弟不和。

9、劫财落空亡,异性之同胞较少,且有同胞早亡之兆。

注:受生育政策限制,古籍命理之观点,有部分准确性一时显不出来!请操作人员注意!

四、子女: (富贵难保子孙全,富贵难保子孙贤)

1、食伤与时柱为忌神,主子女少,且易受子女拖累,也主本人晚年孤独。

2、财现时柱,子女富有,自己有晚福。

3、忌神集于时柱,晚年享受儿女之福较少。

4、阴日阳时先生女后生男。

5、遇正官流年易生儿子。

6、七杀落空亡,克损子女。

7、时柱带文昌,主子女聪明有学位、技术、专长或者比较好的文凭。

五、财运:(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1、食神条件好,在经营方面,能关照顾客点滴,让顾客有“宾至如归”之感,并且其和气、良好的表达,都容易使钱财滚滚而入。

2、偏财透出,为人慷慨大方。

3、柱中羊刃、劫财多,为人慷慨大方。

4、财透出,为人慷慨大方,仗义轻财。

5、财气通门户,无人不富(有食伤生财)。

6、偏财见官兼食神,荣华有准。

7、财坐羊刃,易破财。

8、偏财坐比劫,易有色情风波,不利婚,父妻多病。

9、偏财坐羊刃,父和妻性情暴躁,易遭伤灾。

10、食坐空亡、刑冲等,福份受影响。

11、年日柱互见空亡,有破败之兆。

12、食神条件好,宜销售、保险、外务、才艺、中间商等。

13、柱中有偏财,一生中会有意外之财,有暴富的机会,会从偏业中获得财富,如股票、证券、奖券、**、房地产等。

14、月支劫财,钱财难聚,好投机,财运欠佳,常为助人而损财受苦。有短暂性财运,但难持续。平日应勤俭谨慎,积少成多。柱中有食神,衣食无缺。柱中有偏官,易因偏业而受损。

六、功名事业及就业趋向: (心作良田百世耕有余,德为至宝一生用不尽)

1、八字有文昌等文上吉星,可获得较高学历或有较高学识及文化水平。

2、财官相辅,宜学习政治,法律或财政。

3、食伤生财,宜学习和从事商务、金融、财政、贸易、或技术性商业。

4、土为正官,个性温和,同时又是正直的人,在各方面表现都很方正和宽容,虽然适合多方面的工作,不过比较适合农林或土木制造方面的工作。

5、比肩或劫财为喜用,适合经营共同事业,公司,同时可添设分支机构。也可自己赤手空拳创一番事业。

6、命有劫财羊刃,食伤比官杀强,应尽量从事脑力工作,或专攻一门特殊的才艺或学习一门专业技术。

7、食神生财,利经营药品,饮食,饲料,饼干或饲养家禽家畜等。

8、有财星和驿马,做事容易得到收益,且适合做交通,运输,买卖,资讯方面的职业。

9、命带空亡与桃花,心灵手巧,可成为不错的艺人。

10、四柱偏财强于正财者,若经商,宜从事产品加工,批发推销等。

11、柱中水多马星旺,喜好五数玄学。

12、身弱见马,奔波劳碌之命。

13、七杀逢空,不宜公职,否则易失权位。

14、官杀落空亡,易失权位,不宜官场。

15、马逢帝旺,柱无伤害,加官进职。

16、身弱,官或杀坐财,因财或女人生灾。

17、印被克或柱中无印,自己奋斗成功。

18、正印坐华盖,学业有成,加以官透,此人可能是行政官员。

19、财官食,聪明秀气,辛勤劳动,衣食周全。

20、刑冲羊刃,读书挑剔。

21、杀藏官露,隐恶扬名,人生遇此,名震乡邦。

22、比劫之人适合自由职业,身体好,宜学武术,抗灾力强,抗击打力强。

工作中最有利的合作伙伴是:属蛇 属猴 属鸡 之人

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在以苍山洱海和滇池为中心的地区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的台地上创造了早期的稻作文明,过着农耕渔猎游牧的生活。大致与战国相当时期白族第一个王国---白子国(亦称白国)形成,从春秋至唐初,白族先民的对外商贸交流初具规模。华夏文明、 古印度文明两大文明陆续传播到洱海地区。白族先民不断学习借鉴,由此具有梵/汉特色的白族文化初步形成。昆明、东(西)洱河蛮、渠敛诏、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诸部先后臣服于 白子国。 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白国势微,白王张乐进求禅位于蒙舍诏之诏主蒙细奴逻。公元737年,唐派御史严正诲协助南诏攻下石和城(今凤仪)、石桥城(今下关),占太和、袭大厘逐河蛮,之后又继续兼并各诏。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区为基地建立政权,以其族姓为国号,称大蒙。次年迁都太和城(今大理)。中原史称南诏,吐蕃人称之为姜域。 897年,清平官郑买嗣指使南诏蒙氏之近臣杨登,杀死南诏皇帝隆舜。902年,隆舜之子舜化贞死后,又杀死舜化贞八个月的儿子及蒙氏亲族800余人,蒙氏南诏灭亡。郑买嗣建立大长和国,自称皇帝,909年卒,庙号圣祖,谥号圣明文武威德桓皇帝。其子郑仁旻嗣位。 公元928年,恭惠帝郑隆亶被部下东川节度使杨干贞杀死,立清平官(宰相)赵善政为王,改国号“大天兴”,一名兴源国。赵善政为悼康帝,年号尊圣。大长和国灭亡。公元929年,杨干贞夺赵善政之位,建大义宁,改元兴圣。其弟弟杨诏指段思平有帝王之相。在疑惧下,杨干贞急欲追杀段思平。在被杨干贞追杀期间,段思平曾到秀山神祠占卜得到启示,藏匿在自己舅父爨判的部族中。会善政臣守高方和段思平关系密切,派段思平之弟段思良和军师董迦罗前来加以保护。公元930年,杨干贞的位置被其弟杨诏所篡,杨诏得位后,改元大明。段思平向东方的黑爨三十七蛮部借兵,会于石城,以董迦罗为军师,讨伐杨干贞,所向皆克,遂进攻大理。当时杨诏等陈兵据桥,段军不能通过。当晚段思平在睡梦中得到三个梦境:“人无首;玉瓶无耳;镜破”,感到大惑不解,其军师董迦罗指段思平的梦境乃天大吉兆,因为“君乃丈夫,去首为天;玉瓶去耳为王;镜破则无对者”,因而军心大振。是日,段军找到一名浣纱妇女,指引段军适合大军渡河的地点,曰:“人从我江尾,马从三沙矣,尔国名大理。”段思平大军按照浣纱妇女的指引,渡河成功,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知道兵败消息后弃城而逃,为段思平军所擒,大义宁灭亡,段思平即位,建号大理国,建元文德,仍定都都大理。历500多年。 公元1253年大理国被蒙古灭亡。元朝在原大理国境建立了云南省。元朝任命投降的大理国末代皇帝段兴智为“大理总管”,世袭其职。终元之世,大理总管传11代。公元1381年明朝大军平定云南,取消了段氏在大理的世袭特权。元明清三代,白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与中原逐步形成一体。 白族

  白族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早在先秦时期,白族先民就开辟了一条被誉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蜀身毒道。公元前122年,博望候张骞从西域归来,向汉武帝禀报了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的奇特发现,“居大夏时见蜀布、卭竹杖,问所从来,曰东南身毒(今印度)国。”历代帝王的官方记载上从未有过通商记录的西域国土上,张骞居然发现了大量独产于四川的蜀布和卭杖。其实早在春秋时期,白族马帮就在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通向南亚次大陆及中南半岛的民间“走私通道”。这条中国最古老的道路使云南成为古老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前沿。印度洋的海风从此吹入红色高原,驮着蜀布、丝绸和漆器的马队从蜀地出发越过高黎贡山后,抵达腾越(今腾冲)与印度商人交换商品。或继续前行,越过亲敦江和那加山脉到印度阿萨姆邦,然后沿着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再抵达印度平原。“窃出商贾,无所不通”。印度和中亚的玻璃、宝石、海贝以及宗教与哲学也随着返回的白族马帮进入始终被中原认为是“蛮荒之地”的洱海地区。大理三月街形成于1000多年前,商贸盛况在古籍中均有记载。白族马帮通过不断的发展与整合,到清末民初,逐步形成了叱咤东南亚的“迤西三大商帮”,喜洲商帮、腾冲商帮、鹤庆商帮。 另外,白族马帮沿着横断山脉一直往北,将 白族

云南的茶叶运到北方的青藏高原,与藏族人民进行茶马互市,这便是神秘绝险的“茶马古道”。茶马古道的开通,加强了云南各族人民与藏区的往来,促进了中国西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不可抹灭的贡献。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

白族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5大民族。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湖北五省是现代白族世居地,其中云南有1,505,644人,占白族人口的8087%;贵州有187,362人,占1006%;湖南有125,597人,占675%;湖北有7,173人,占039%。除世居地外,因工作、婚姻迁徙,32个省市区及现役军人中均有白族人口分布。

中国元宵节有哪些习俗

 元宵节习俗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