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柴胡汤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栀子柴胡汤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症因脉治》卷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栀子柴胡汤 1 拼音

zhī zǐ chái hú tāng

2 《症因脉治》卷三 21 方名

栀子柴胡汤

22 组成

栀子、柴胡、黄芩、竹茹、知母、甘草。

23 主治

少阳余热未尽而致的不得卧。睡中盗汗,小便色黄,夜多烦躁,口苦舌干,不得安睡,脉左关数者。

古籍中的栀子柴胡汤 《症因脉治》:[卷三不得卧论]外感不得卧

里热不得卧。木通羌活汤见前里热不得卧。栀子柴胡汤山栀柴胡黄芩竹茹知母甘草竹叶石膏汤知母石膏竹叶甘草《

《保婴撮要》:[卷十二]头面疮

托里消毒散托里散(二方见热毒疮疡)加味归脾散栀子柴胡汤(即栀子清肝散)小柴胡汤(三方见胁痈)人参消

《伤寒论辑义》:[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五个。若内热甚者。错语心烦。不得眠者。加黄连黄柏山栀仁各一钱。名柴胡解毒汤。若脉弦长。少阳与阳明合病

《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酸,反凝滞不散也。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注发汗表未解,若下之,表邪入里,既

《伤寒论注》:[卷三]栀子豉汤证

目录 1 拼音 2 方出《伤寒论》,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汤 1 拼音

xiǎo chái hú qù huáng qín jiā fú líng tāng

2 方出《伤寒论》,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21 方名

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汤

22 组成

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茯苓4两。

23 主治

伤寒56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心下悸,小便不利。

古籍中的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汤 《伤寒大白》:[卷三]胸满

结中焦,用此方上消下行。栀子豆豉汤见懊。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汤即柴胡二陈汤。小柴胡汤,不去黄芩加茯苓,

《证治准绳·伤寒》:[卷三少阳病]胸满

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若吐下之则悸而惊救逆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汤(少阳之脉起于目走于耳中其支者下胸中贯膈

《医学纲目》:[卷之三十二·伤寒部合病并病汗下吐后等病]悸

,往来寒热,胸胁满,心下悸而小便不利者,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汤。(方论见往来寒热。)太阳病,小便利者,

《伤寒证治准绳》:[卷三少阳病]胸满

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若吐下之则悸而惊救逆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汤(少阳之脉起于目走于耳中其支者下胸中贯膈

《圣济总录》:[卷第二十六]伤寒小便不通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国家基本药物 4 概述 5 拉丁名 6 英文名 7 柴胡的别名 8 来源 9 产地 10 性味归经 11 功效与主治 12 柴胡的用法用量 13 柴胡的化学成分 14 柴胡的药理作用 15 柴胡中毒 151 不良反应机制 152 临床表现 153 治疗 16 柴胡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162 来源 163 性状 1631 北柴胡 1632 南柴胡 164 鉴别 165 检查 166 浸出物 167 含量测定 1671 北柴胡 167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6712 测定法 168 柴胡饮片 1681 炮制 16811 北柴胡 168111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16812 醋北柴胡 16812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16813 南柴胡 16814 醋南柴胡 1682 性味与归经 1683 功能与主治 1684 用法与用量 1685 注意 1686 贮藏 17 柴胡药品说明书 171 性状 172 作用 173 适应症 174 柴胡的用法用量 175 规格 18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柴胡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柴胡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柴胡 柴胡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chái hú

2 英文参考

Bupleurum falcatum L [朗道汉英字典]

radix bupleuri [朗道汉英字典]

bupleuri radi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upleurum chinens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bupleurum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thorowax roo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bupleuri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Chinese thorowax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adix Bupleuri(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inese thorowax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国家基本药物

与柴胡有关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信息

序号 基本药物

目录序号 药品名称 剂型 规格 单位 零售指

导价格 类别 备注 17 3 柴胡注射液 注射剂 2ml 支 039 中成药部分 △

注:

1、表中备注栏标注“”的剂型规格为代表品。

2、表中备注栏加注“△”的剂型规格,及同剂型的其他规格为临时价格。

3、备注栏中标示用法用量的剂型规格,该剂型中其他规格的价格是基于相同用法用量,按《药品差比价规 则》计算的。

4、表中剂型栏中标注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柴胡为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柴胡属辛凉解表药。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5 拉丁名

Radix Bupleuri(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英文名

Chinese thorowax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7 柴胡的别名

地重、山菜、柴草、地熏、茹草[2]。

8 来源

柴胡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scorzonerifolium Willd等的根[3]。

9 产地

柴胡主产辽宁、甘肃、河北、河南、湖北、江苏、四川[3]。

10 性味归经

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经[3]。

11 功效与主治

柴胡具有解表退热,疏肝,升阳的功效,治上呼吸道感染,疟疾,寒热往来,胸满胁痛,肝炎,胆道感染,胆囊炎,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3]。

柴胡为眼科常用祛风清热药,具有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

(1)用于伤寒邪在少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如小柴胡汤。

(2)用于肝郁气滞所致眼目胀痛。常与白芍、薄荷等配伍,如逍遥散。

(3)用于肝胆实火所致目赤肿痛、黑睛生翳,瞳神紧小等。常与黄芩、胆草等同用,如龙胆泻肝汤。

(4)用于气虚下陷所致上睑下垂。本品能升清阳之气而举陷,常与升麻、黄芪等配伍,如补中益气汤。

12 柴胡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3]。

13 柴胡的化学成分

北柴胡根含柴胡皂苷a、b、c、d (Saikosaponin a、b、c、d),芸香苷,侧金盏花醇(Adonitol),a.菠菜甾醇及挥发油等。挥发油内有戊酸、己酸、γ庚内酯、2甲基环酮、柠檬烯、香荆芥酮、葎草烯等。还含多糖[3]。

狭叶柴胡根含柴胡皂苷、侧金盏花醇、α菠菜甾醇及挥发油等。挥发油内有β松油烯、柠檬烯、异龙脑、香柏酮、喇叭茶醇等[3]。

14 柴胡的药理作用

柴胡煎剂对人工发热兔有解热作用[3]。

柴胡皂苷对实验动物具解热、镇静、镇痛、止咳及抗炎作用,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3]。

北柴胡对动物某些实验性肝功能障碍有保护作用[3]。

北柴胡注射液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

此外,柴胡皂苷对狗有短暂的降压及减慢心率作用[3]。

柴胡皂苷d对小鼠移植性肿瘤有明显抑制,并可延长动物生命[3]。

皂苷可降低高脂血症动物血清胆固醇[3]。

皂苷可溶血,能兴奋离体肠平滑肌。柴胡多糖可提高免疫力,并抗辐射[3]。

皂苷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等[3]。

皂苷口服吸收差[3]。

皂苷和挥发油中毒均为中枢抑制[3]。

15 柴胡中毒

柴胡属辛凉解表药,含有柴胡皂甙α一菠菜固醇、柴胡多糖、白芷素等,药理作用有抗炎,解热,镇静,抗惊厥,镇咳,镇痛,降压,降血脂,抗溃疡和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抗肿瘤,抗过敏,抗菌、抗病毒,升高血糖和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2]。

柴胡有抗溃疡和兴奋胃肠道平滑肌,抗肿瘤,抗过敏,抗菌、抗病毒,升高血糖和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

151 不良反应机制

柴胡中含有的粗皂甙有较强的溶血作用。柴胡挥发油能引起心率减慢,脉搏细弱。[2]

152 临床表现

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大汗、心悸、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呼吸困难,严重者血压下降,意识丧失。[2]

153 治疗

柴胡中毒的治疗要点为[2]:

1抗过敏及对症治疗。如果为应用注射液引起的过敏,出现过敏反应后应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10%葡萄糖液500ml中加入地塞米松5mg、葡萄糖酸钙10ml、维生素C 10g,口服扑尔敏等抗过敏的药物。

2当出现过敏性休克时,立即注射肾上腺素,给予吸氧,静脉注射10%的葡萄糖液500ml,加多巴胺20mg、氢化可的松100mg、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C 10g,必要时可肌注山莨菪堿10mg或阿托品注射液2mg。

16 柴胡的药典标准 161 品名

柴胡

Chaihu

BUPLEURI RADIX

162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叶和泥沙,干燥。

163 性状 1631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1632 南柴胡

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164 鉴别

北柴胡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北柴胡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柴胡皂苷a对照品、柴胡皂苷d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一乙醇水(8: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在6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分别置日光和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165 检查

水分不得过10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一法)。总灰分不得过8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Ⅹ 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167 含量测定 1671 北柴胡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水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 nm。理论板数按柴胡皂苷a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o/)

0~50

25→90

75→10

50~55

90

1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柴胡皂苷a对照品、柴胡皂苷d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柴胡皂苷a04mg、柴胡皂苷d 05mg的溶液,摇匀,即得。

1671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含5%浓氨试液的甲醇溶液25ml,密塞,30℃水温超声处理(功率200W,频率40kHz)30分钟,滤过,用甲醇20ml分2次洗涤容器及药渣,洗液与滤液合并,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溶解,转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16712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0μl与供试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柴胡皂苷a(C42H68O13)和柴胡皂苷d (C42H68O13)的总量不得少于030%。

168 柴胡饮片 1681 炮制 16811 北柴胡

除去杂质和残茎,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厚片。外表皮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和支根痕。切面淡黄白色,纤维性。质硬。气微香,味微苦。

168111 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

同北柴胡。

16812 醋北柴胡

取北柴胡片,照醋炙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干。

本品形如北柴胡片,表面淡棕**,微有醋香气,昧微苦。

168121 鉴别、检查、含量测定

同北柴胡。

16813 南柴胡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片。外表皮红棕色或黑褐色。有时可见根头处具细密环纹或有细毛状枯叶纤维。切面黄白色,平坦。具败油气。

16814 醋南柴胡

取南柴胡片,照醋炙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干。本品形如南柴胡片,微有醋香气。

1682 性味与归经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1683 功能与主治

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1684 用法与用量

3~10g。

1685 注意

大叶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的干燥根茎,表面密生环节,有毒,不可当柴胡用。

1686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17 柴胡药品说明书 171 性状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及北柴胡的根或全草,性微寒,微苦。

172 作用

具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同时具有镇痛、镇静作用。

173 适应症

主要用于普通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和止痛,适用于小儿、孕妇。

174 柴胡的用法用量

口服或注射给药,成人每次2ml,一日12次肌注,小儿每次115ml注射或口服。

175 规格

注射剂,每支2ml;口服液,每支10ml

18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柴胡二桂枝一汤的用法用量 5 柴胡二桂枝一汤的临床应用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柴胡二桂枝一汤 1 拼音

chái hú èr guì zhī yī tāng

2 处方

柴胡6钱,焦白芍2钱,青蒿2钱,桂枝3钱,藿香梗3钱,生姜3钱,半夏6钱,广橘皮3钱,大枣(去核)2枚,黄芩2钱,炙甘草1钱。

3 功能主治

中焦虚寒泄泻,六脉俱弦。

4 柴胡二桂枝一汤的用法用量

煮3杯,分3次服。

5 柴胡二桂枝一汤的临床应用

泄泻丙寅六月初六日,某,其人本有饮咳,又加内暑外凉,在经之邪倾疟而未成,在腑之邪泄泻未止,恐成滞下,急以提邪外出为要;按六脉俱弦之泄泻,古谓之木泄,即以小柴胡汤为主方,况加之寒热往来乎?六脉俱弦,故谓脉双弦者寒也,指中焦虚寒而言,岂补水之生熟地所可用哉!现在寒水客气燥金司天,而又大暑节气,与柴胡二桂枝一汤。

6 摘录

《吴鞠通医案》

古籍中的柴胡二桂枝一汤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

白芷各四钱,羌活八分,当归、熟地各五分,本三分,桂枝二分半,为末,先用温水漱净,以药擦之,或水煎服亦

《景岳全书》:[卷之五十四书集·古方八阵]和阵

。白术陈皮(各二钱)半夏(制)藿香叶浓朴(姜炒)桂枝枳壳槟榔干姜(炮,各钱)甘草(炙,五分)水一钟半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十四伤寒药方]诸方目

一枚,煎,如脉浮,再服取汗。第三十八、葛根柴胡汤柴胡(一钱半)苍术荆芥麻黄(各一钱)甘草当归(各五分

《医学入门》:[外集·卷七]妇人小儿外科用药赋

半,甘草五分。虚者加牛膝一钱,夏加黄芩八分,冬加桂枝五分,痛甚无汗加麻黄二分。水煎入姜汁少许,调服。

《普济方》:[卷三百十四]膏药门

栀子柴胡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症因脉治》卷三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附: 1 古籍...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