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明堂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明堂简介,第1张

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明堂明堂指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位于四围之中,凡朝会及各处祭祀、庆赏等大典皆于此进行。《黄帝内经素问·著至教论》:“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人体部位名·鼻·明堂明堂为人体部位名,指鼻。以其位居面部中央,故名。《黄帝内经灵枢·五色》:“明堂者,鼻也。”人体部位名·鼻准·明堂明堂特指鼻准。为体表部位。又名准头、鼻尖、面王。是鼻前下端隆起之顶部。《东医宝鉴》卷一:“山根之下曰鼻淮。”今解剖学名鼻尖。其色泽的改变可作为脾胃病变望诊的参考。针灸经 书·明堂明堂指针灸经 书。如《明堂图》《明堂经》等。古时谓针灸模型表明腧穴的标志点·明堂明堂在古时谓针灸模型表明腧穴的标志点为明堂。《医说》:“今医家记针灸之穴,为偶人点志其处,名明堂。”将人体经脉孔 称为“明堂图”或“明堂孔 ”。经穴别名·明堂明堂为经穴别名,即上星穴。《太平圣惠方》:“明堂一穴,在鼻直上入发际一寸是穴。”上星为经穴名(ShàngxīngGV23,DU2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属督脉。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上星穴主要用于头面、目鼻疾患等:如头风,眩晕,面浮虚,目睛痛,近视,角膜炎,视神经萎缩,鼻炎,鼻衄,鼻瘜肉,鼻痈,癫狂,痫症,疟疾,热病,头痛,目痛,鼻渊,目赤肿痛,不能远视,迎风流泪,鼻痔,多涕,头风虚肿,头屑多,热病汗不出,呕吐,烦满,目眩,鼻塞,鼻出血,前额神经痛,面赤肿,额窦炎,鼻息肉,角膜白斑,神经衰弱等。上星穴的别名鬼堂(《备急千金要方》),明堂(《太平圣惠方》),神堂(《针灸聚英》)。出处《针灸甲乙经》:上星一穴,在颅上,直鼻中央,入发际一寸陷者中,可容豆,督脉气所发。穴名解上即上方,星即星球,人头形圆像天,穴居头上,如星在上天,故名上星。上,指头部。

详见百科词条:明堂 [ 最后修订于2017/2/16 22:44:56 共2685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面正为经穴别名,即面王,是素髎的别名。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面王为经穴别名,即素髎。出《针灸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称面正;《外台秘要》称面玉;《杨敬斋针灸全书》称面士。“正”“玉”“士”皆为“王”之误。

素髎为经穴名(Sùliáo GV25,DU25)。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面王(《针灸甲乙经》),面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鼻准(《奇效良方》),准头(《医宗金鉴》),面玉(《外台秘要》),面士(《杨敬斋针灸全书》)。属督脉。素治鼻茎,髎即骨隙,此穴在鼻茎下端的骨隙中,故名素髎。素髎穴主要用于鼻疾和急救:如鼻塞、鼻衄、鼻渊、鼻痔、鼻息肉、酒渣鼻、鼻鼽、鼻疮等一切鼻疾,小儿惊厥,溺水急救,低血压,休克,流涕,暴发火眼,鼻㖞口僻,惊厥,昏迷,瘛疭,小儿急惊风,新生儿窒息,喘息,小儿惊风,窒息,心动过缓,鼻炎,虚脱等。

详见百科词条:面正 [ 最后修订于2017/2/16 23:08:51 共2442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内治

(一) 肺经风热

症状:鼻塞,鼻涕量多而白黏或黄稠,嗅觉减退,头痛,可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痰多,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检查见鼻黏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为甚,中鼻道或嗅沟可见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头额、眉棱骨或颌面部叩痛,或压痛。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银翘散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荆芥、薄荷、牛蒡子、豆豉、桔梗、甘草。

(二) 胆腑郁热

症状: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头痛剧烈。可兼有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耳鸣耳聋、寐少梦多、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检查见鼻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嗅沟或鼻底可见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潴留,头额、眉棱骨或颌面部可有叩痛或压痛。

治法:清泻胆热,利湿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常用药:柴胡、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生地、当归、甘草。

(三) 脾胃湿热

症状: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检查见鼻黏膜红肿,尤以肿胀更甚,中鼻道、嗅沟或鼻底见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颌面、额头或眉棱骨压痛。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常用药:藿香、石菖蒲、白豆蔻、薄荷、滑石、茵陈、黄芩、连翘、贝母、射干。

(四) 肺气虚寒

症状:鼻塞或重或轻,鼻涕黏白,稍遇风冷则鼻塞加重,鼻涕增多,喷嚏时作,嗅觉减退,头昏,头胀,气短乏力,语声低微,面色苍白,自汗畏风寒,咳嗽痰多,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检查见鼻黏膜淡红肿胀,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可见有黏性分泌物。

治法:温补肺脏,散寒通窍。

方药:温肺止流丹加减。

常用药:麻黄、黄芪、白芷、当归、薏苡仁、白芥子、葛根、辛夷花、苍耳子。

(五) 脾气虚弱

症状:鼻涕白黏或黄稠,量多,嗅觉减退,鼻塞较重,食少纳呆,腹胀便溏,脘腹胀满,肢困乏力,面色萎黄,头昏重,或头闷胀。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检查见鼻黏膜淡红,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嗅沟或鼻底见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潴留。

治法:健脾利湿,益气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

古籍中的明堂简介

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明堂明堂指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位于四围之中,凡朝会及各处祭祀、庆赏等大典皆于此进行。《黄帝内经素问·著...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