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最早记录三清的道教典籍是哪本?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4浏览:1收藏

请问最早记录三清的道教典籍是哪本?,第1张

我正在写一部中国道教的书,只是不能在这里做广告,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中国道教也有趣,正好写到了陶弘景,他的一部重要作品叫《真灵位业图》,至高神就是元始天尊,不过这里的元始天尊是古灵宝派的元始天王,如果有兴趣看看我的书或查一下中国道教史,你就会知道,陆修静开创了南天师道,他的道教改革实际上就是以灵宝派为基础的,其它的上清和三皇为辅,同时也包括了天师道,而后世道教把上清、灵宝和三皇统一后称为上清经系,经过弟子孙游岳后,再传到陶弘景后,就更进一步完善了整个义理体系,最后开创了茅山宗。 在《茅山志》里,把上清派的祖师排序,开派祖师是魏华存,向下就是杨羲、许谧等,,,到元以后,全真道和正一道南北分立,茅山宗也还能一直流传。

说多了,接着说这位元始天王,他在古灵宝派里,实际上就是神话传说里的盘古,开天辟地后就叫元始天王,到陶弘景时,就把他称为了元始天尊。而在魏晋南北朝时,这位元始天尊是一气化三清的,《封神演义》里的则是把一气化三清安排给了老子。

至于在哪本书里最早说元始天王一气化三清的,我实在记不起来了,时间上大体是在西晋到陶弘景生活的这段时间之间,可能是古灵宝经书里,也可能在陆修静的著作里。

如果以后查到了,可以再告诉你。

希望能帮到你。

龙虎山历代天师共63位,以下为部分天师:

1、张道陵祖籍江苏沛丰,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张衡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张鲁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张盛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张昭成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张椒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张回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张迥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张符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张子祥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张通玄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张恒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张光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张慈正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张高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龙虎山天师起源:

元朝忽必烈开始,官方上正式承认“天师”的称号,在《制》文中称张宗演为“嗣汉三十六代天师”。此前的天师称号则一直是张道陵子孙自称,以及民间的称呼,从未被官方正式承认过。从此时开始,张天师开始总领江南道教,并在元朝中后期,各种符箓道派都集合在周围,形成正一道。

嗣汉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教主,于民国三十八年夏,率长子允贤、侍从邱建忠离开上清乡嗣汉天师府,经广东韶关,此时收留由江西吉安逃来之龚行健(正名干升是龚群的叔叔),再经广州、澳门、香港等地,翌年春申请获准至台定居宏教。

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的长子允贤于1954年病故,而六十三代天师于196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羽化,乃传堂侄源先为六十四代天师。

第一、二、三、四代天师得太上老君道法亲授全部成仙。

第五代张昭成119岁

第六代张树100余岁

第七代 不明

第八代 张 迥 90岁

第九代 张 符 93岁

第十代 张子祥 120岁

十一代 张通 97岁

十二代 张 恒 98岁

十三代张光104岁

十四代张慈正100余岁

十五代张高93岁

十六代张应韶 不明

十七代张顺87岁

十八代张士元92岁

十九代张修85岁

二十代张谌100余岁

二十一代张秉一92岁

二十二代张善87岁

二十三代张季文87岁

二十四代张正随87岁

二十五代张乾曜85岁

二十六代张嗣宗81岁

二十七代张象中 不明

据张源先说,“第1代天师张道陵是跟太上老君学道,得天独厚,道法高强。历代天师所学,当然比不上第1代天师。"而且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到了宋代道家养生功法改革,宋朝之前道教所修功法多是从黄老列庄等道家诸子书中所体悟与发展,按教法说这是太上法脉嫡传。

道教四大天师简介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创建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予他的称号。

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南昌(今江西)人,又称“许真君”。许逊生于吴赤乌(238-251年)二年(239年)正月十八日。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相传为宋代着名道士萨守坚,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西川崇宁县西)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今江西句窖)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又称“太级左仙公”。

道教四大天师的传奇故事

一 张天师

张道陵(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 -156年或178年),字辅汉。东汉时期正一盟威道(即天师道)的创始人。上承黄老下启道教诸派。道教徒称他为"老祖天师"即天师张氏之始祖,也因是道教三祖之一的创教之祖;又称"正一真人"、"三天扶教大法师"、高明上帝等号。民间则常俗称张天师。

张天师最为着名的故事就是降服六天

传说东汉顺帝年间某夜,太上老君降临在他住的地方,授给他雌雄剑和许多符箓,要他诛灭横行四川的六天魔王、八大鬼帅。张道陵精修千日,炼成了种种降魔的法术。不久八部鬼帅各领鬼兵共亿万数为害人间,他们带来各种瘟疫疾病、残害众生。张道陵于是在青城山上设下道坛,鸣钟扣罄,呼风唤雨指挥神兵和这些恶鬼大战。张道陵站立在琉璃座上,任何刀箭一接近他就立刻变成了莲花。鬼众又放火来烧,真人用手一指,火焰又烧了回去。鬼帅一怒又招来千军万马重重包围,不料真人用丹笔一画,所有鬼兵和八大鬼士都纷纷叩头求饶。但是他们口服心不服,回去后又请来六大魔王,率领鬼兵百万围攻青城山。张道陵神闲气定,不为所动,他只用丹笔轻轻一画,所有的鬼都死光了,只剩下六大魔王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只好叩头求饶。张道陵再用大笔一挥,一座山分成两半把六个魔王困在里面,动弹不得。于是魔王只得答应永世不再为害人间。

二 葛天师

葛玄(164-244):字孝先,被后人奉为道教灵宝派祖师。被尊称为葛天师。《三国志·吴书》记载:孙权好道术,葛玄尝与之游,得权器重,特于方山立洞玄观。

对于葛天师,我相信绝大部分的中国人都对他有印象,只是不知道这个是他所传。

《度人经》为葛玄受太极真人徐来勒索传,而度人经是全道经中最为当代中国人所熟知的经典。

在原版的《仙剑奇侠传三》中蜀山弟子曾经念诵过《度人经》,为徐长卿超度。

在原版的《仙剑奇侠传一》中蜀山弟子也曾经念诵《度人经》,为锁住赵灵儿。

度人经是道教经典之中文辞优美的典范,借着葛天师的光,截取一段度人经供大家欣赏。

第一欲界飞空之音

人道渺渺。仙道莽莽。鬼道乐兮。当人生门。仙道贵生。鬼道贵终。

仙道常自吉。鬼道常自凶。高上清灵爽。悲歌朗太空。

唯愿仙道成。不愿人道穷。

北都泉曲府。中有万鬼群。但欲遏人算。断绝人命门。

阿人歌洞章。以摄北罗酆。束诵祆魔精。斩馘六鬼锋。

诸天气荡荡。我道日兴隆。

三 萨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崇恩真君。是宋代着名道士,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今四川郫县唐昌镇)人,一说南华(南华山今广东曲江县南,南华山在今山东东明县东南)人。

说起萨天师就不能不说王灵官,很多人一进道观就会看到一位身披金甲,手持金鞭,须发皆黑的威猛神将,这位神将就是王灵官,名为王善。

但是早年的王灵官并不叫王善,而是叫王恶,是一位邪神。

传说当年萨天师路过湘阴,看到乡人用童男童女祭司王恶,于是大怒道:“此等邪神,该焚其庙!”说毕,雷火穿空,上焚此庙,人莫能救。

之后王恶不服去玉帝更前告状,说乡人祭祀和他何干,不是他让乡人祭祀的,于是玉帝便让王灵官跟着萨天师,只要看到萨天师做什么不法之事,就许他便宜行事直接打杀萨天师,结果王恶跟着萨天师十二年不见天师做一恶事,于是显身告诉萨天师此事,并且发誓护持萨天师护持道教。

从此王恶改名王善成了道教的护法灵官,更有纠察道士不良行为的指责。

王灵官的故事也反应了道教的一个观点,正人先正己,不想要别人攻击道教,重点是在道士自身有德行,如果都学习萨天师那样不行一恶事,世人就想攻击道家也只能造谣生事。

四 许逊

许逊(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东晋道士,净明道派尊奉的祖师。

许天师学道的原因是后世道教子弟的楷模。相传天师在在少年时入山打猎,看到了一头母鹿于是追捕,结果母鹿流产了。流产后的母鹿也不躲避少年的追捕,只是一心舔自己的幼崽,希望自己的幼崽可以复活,一直这样做的母鹿还发出阵阵哀鸣,最后母鹿哀伤致死。目睹这一切的许天师从此再也不捕猎,而一心追求仙道,期望可以弥补罪过。

许天师留下了许多警告后人的话,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五则。

存心不善,风水无益。

一个人心底不善良,什么好风水都是白搭,反应了道教的观念既人在事做好人还是坏人,是神灵对他赐福还是赐祸的最高准则。

不惜元气,服药无益。

古有帝王不断吃灵丹妙药,但是还是夜夜笙歌,依然早亡。而今天也有富豪身体不好天天吃补药,依然要纵情声色,到头来依然无益。养生重再珍惜元气。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这点例子太多了。

做事乖张,聪明无益。

很多所谓的聪明人都疑惑自己为什么倒霉,但是不愿意想想自己怎么做人做事的,白白浪费了聪明。

不孝父母,奉神无益

这点是许天师说的最为伤人的一句话,有的人宁愿给寺庙捐献千万,也不愿意对父母露一个笑脸,这种人神是不会保佑的,但是一个人愿意对父母有孝心,神灵必然庇佑。

人物介绍

张道陵字辅汉,是张良的八世孙。他身长九尺三寸,浓眉大脸,红顶绿眼,鼻子高挺,眼睛有三个角。垂手过膝,有浓密的胡子,龙行虎步,十分威武。汉光武进武十年生于天目山,他母亲梦见巨人自称是魁星下降。身穿锦绣并且拿了一枝奇花给她。他母亲接过来就醒了,只觉得满室异香,整月不散。由此感应而怀孕,张道陵诞生那天,有黄云笼罩在房子上,紫气弥漫在庭院中。房间里光华如有日月照耀,并且又闻到梦中的异香,久久不散。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道教四大天师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道教四大天师是什么级别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道教四大天师指的是哪四位

“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为玉皇大帝通明宫的四位尊神。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曰:「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天师」之号始称张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

张道陵本名张陵,字辅汉,道教称为祖天师。他是汉代张鲁的爷爷,是道教的创始人。[1]

出生

道教四大天师

他于东汉末年创立道教,正一真人据说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丰邑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居于天目山。其母一夜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后,于建武甲午上元生陵。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旦。张道陵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

道教四大天师分别是谁?

道教一直是中华承认的宗教,道教在中国古代有着十分巨大的影响力,而道教一直尊崇着四大天师,四大天师是道教史上最重要的四位真人,你知道道教的四大天师分别是谁吗?下面的道教文化为你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四大天师,即张天师张道陵,许天师许逊,萨天师萨守坚,葛天师葛玄,道教尊为四大天师。

张天师为道教的创始人张道陵,又称“降魔护道天尊”,“高明大帝”,“正一真人”,“祖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字辅汉,号天师,道教尊称为张道陵。他于东汉末年创立五斗米道,后被道教奉为创教者,正一真人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居于天目山。其母一夜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后,于建武

甲午上元生陵。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蛋。张道陵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通四书五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年二十六“举贤良方正极谏科”。东汉明帝时曾为巴郡江卅令。后遁隐于北邙山修长生不死之道。据传魏伯阳曾收其为徒,授其秘旨。朝廷征为博士,称病不赴。和帝征为太傅,封冀县侯,三诏不出。其志在精诚修炼,得黄帝九鼎丹法。

后又携弟子住云锦山修玄玄之道,炼龙虎大丹。又居嵩山静心冥思,得《三皇内文》《九鼎太清丹经》于是遍访名山,以寻道修真。顺帝时,一为四川朴素民风所吸引,二为蜀中峻峰秀岭、涧溪泉瀑所吸引,连入四川,在鹤鸣山烧炼九鼎神丹,历三年而丹成。服后返老还童,于是继续西行探访仙源,求得五岳摄召万灵神龟秘文,精思修炼以至法术无边,世莫能测。据《列仙全传》称,张陵擅用符水治病,功渎渐着。后得太上老君正一盟威秘_、三清众经、符_丹灶秘诀印剑、法服等,奉治蜀地八部鬼神、六天魔王,命令五方八部六天鬼神会盟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使人鬼分治,把鬼神的牢狱变成二十四福庭。

即为二十四治,每治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人事祸福。后到苍溪县云台山修九还七返之功,准备升天,但因其杀鬼太多,终未成功,太上老君又让他修行谢过,仍居留人间。于是返回鹤鸣山,着作道书二十四篇,创立五斗米道,后世又称天师道、正一道。后又度率弟子游历诸山,修行谢罪,大功告成,太上老君引领张陵升天,朝拜元始天尊,封为正一平气大法师,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一旦灵至神到,鬼怪立除。永寿二年,功成道着,天神来迎,白日升天。

此后,张陵的子孙世袭天师道法,历代皆受朝廷封号:唐天宝六年册封天师为“太师”,唐僖宗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宋理宗册封天师为“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正一静应显佑真君”;元成宗加封天师为“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明供武元年改封天师为“真人”。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徐无鬼》文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李膺《蜀记》称张陵入鹤鸣山,自称天师。北魏有寇天师,刘宋有陆天师,唐有杜天师,宋有萨天师等等。“天师”之号始称张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郝超传》《传》云:“_事天师道,而超奉佛。即称张陵之道为天师道。虽然明代朝廷不用天师之号,但后世仍称天师,一直沿至今日。

张道陵为道教的创始人,加之其是道法高深、阵魔伏妖、神通广大,白日飞升的仙人,故在道教中的地位十分崇高。又为历代神仙故事所烘染,其在民间的影响也十分显着,奉祀一直至今。

道教四大天师是谁?

1、张天师

张道陵本名张陵,字辅汉,道教称为祖天师。他是汉代张鲁的爷爷,是道教的创始人。

2、葛天师

天师姓葛,名玄,字孝先,丹阳句容人。三国时的方士,据《抱朴子》记载,曾经从左慈学道,修炼道术,受《九鼎丹经》、《太清丹经》、《金液丹经》等,并受诸秘诀,后以之俱传郑隐,相传他在江西阁皂山修道,常辟谷服饵,擅符咒诸法。

3、萨天师

萨天师又称萨真人,中国民间信仰的神仙之一。崇恩真君。是宋代著名道士,号全阳子。一说为蜀西河人,一说南华人。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云:“自称汾阳萨客。”

4、许天师

许天师,为晋代道人许逊,字敬之,号旌阳,南昌人,又称“许真君”。许逊生于吴赤乌二年正月二十八日,在南宋时被净明道奉为祖师。

扩展资料

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

1、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天宝君”,全称“玉清圣境虚无自然原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为最尊,也称原始天王,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

他是道教开天辟地之神,为上古盘古氏尊谓,称玉清元始天尊,也称原始天王。元始天尊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位于三清之中。

2、灵宝天尊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又称通天教主或“上清灵宝天尊”。原称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定的《真灵位业图》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

3、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道教天神、教主。为三清之第三位。又称“道德天尊”、“降生天尊”、“太清大帝”等。在道教宫观“三清殿”,其塑像居右位,手执扇子。相传其原形为老子。

-四大天师

-道教三清

中国古代道家四大天师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故事?

中国古代道家“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为玉皇大帝通明宫的四位尊神。

一、张道陵张天师:本名张陵,道教称其为祖天师,于东汉末年创立道教,一说为张良的八世孙。张道陵出生之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旦。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

成年后相貌奇异,身长九尺二寸,庞眉广颡,朱顶绿睛,隆准方颐,目有二角。通四书五经,晓天文地理、河洛图纬之书。曾入太学,博学诸经。

后归隐山中修习长生不老之术,云游于名川大山之间寻求修真之道。据说三年练丹而成,服后返老还童,继续求道,治蜀地鬼、魔,但因杀鬼太多而未成仙。

后游历诸山,修道谢罪,大功告成,被太上老君接引上天拜元始天尊,令其重返人间,劝化尚未悟道者,遂降临人间演法,治鬼,成为驱鬼避邪的天师。后来大道功成,升天成神,是为张天师。独创天师道。

二、葛玄葛天师:为三国时期的方士,传说随左慈学道,修炼道法道术,得道家典籍相传常服饵术,长于治病,行符敕鬼,善于神变。

传说葛玄在江西阁皂山修道,道教尊其为“葛仙公”,后其感动太上老君,传葛玄以真经,使其成为了道教灵宝派的祖师。有一说其功行圆满后,被东华帝君收录入仙籍。

三、萨守坚萨天师:又称萨真人,为民间信仰的仙,宋代著名道士,号全阳子,萨守坚初习医,因误用药物伤致人命,于是弃医访道。

传说为南华人,收王灵官为徒,在明代供奉萨守坚的道观香火盛极一时。于陕西路遇神霄派创始人王文卿、林灵素及龙虎山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张继先,三师当时匿名各授一法与萨守坚,一为咒枣术,一为扇疾术,一为雷法,萨守坚依法行之皆验。

萨守坚后用咒枣为民治病救命;用雷法灭邪除妖、祈晴祷雨;用五明降鬼扇使人得命复生。得法后苦心修炼,尽获神霄大法诸阶秘诀。著有《雷说》、《续风雨雷电说》、《内天罡诀法》,主张诚心正意,以神合神,千变万化。

四、许逊许天师:晋代人,号旌阳。在南宋时被晋明道奉为祖师。少年时拜大洞真君吴猛为师,受三清之法,博通经史,明天文、地理,历律、五行、谶纬之书,更喜欢神仙修炼之事。

传说其打猎时射中一母鹿,而母鹿死前不顾一切地舔小鹿,许逊难过之际有所感悟,折弓而修道。二十四岁时迁旌阳县令,从政期间公正廉明,以德服人,人们称其为许旌阳。

后天下大乱,弃官而走,遇上圣真人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邪擒妖之道法,收服江西蛟精,除却水患。奉许逊为净明教派之祖。后来道教将其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共为四大天师。

扩展资料:

道家思想:

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代,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思想是无所不能、永恒不灭,有辩证法因素和无神论倾向。

道教是中国唯一的本土宗教。道教始源於黄帝,集大成於老子,发扬於张道陵天师,对中华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宗教、书法、美术、体育、史学、商业、军事等等影响极为深远。

-四大天师

-道家思想

天师世系 姓名 帝 号 赐封年代 封号与赠号 备注

1

师 张道陵 唐玄宗唐僖宗宋神宗宋徽宗宋理宗元成宗明思宗 天宝七年

中和四年

熙宁元年

大观二年

嘉熙三年

元贞元年

崇祯年间 封太师

封三天扶教大法师

加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

封正一靖应真君

封三天扶教辅元大法师-靖应真君

加封正一冲元神化静应显佑真君

加赠六合无穷高明上帝 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生,明帝时中举,任四川江州令,和帝时来龙虎山炼丹,顺帝赴四川创建道教,桓帝时在青城山飞升,年123岁,道教称为祖天师。

2 张衡 元武宗 至大元年 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 陵长子,156年袭教在阳平山飞升,世称嗣天师

3 张鲁 汉献帝元武宗 建安廿年

至大元年 曹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

赠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衡长子,以政教合一,雄据巴蜀三十余年葬邺城,世称系师

4 张盛 汉献帝

元顺帝 建安廿年

至正十三年 曹操封奉车都尉散侍朗加都亭侯

赠清微显教弘德真君 鲁三子,汉末迁居龙虎山创龙虎正一道

5 张昭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盛长子,居龙虎山,年119岁

6 张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清微广教弘德真君 昭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7 张回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辅教弘济真君 椒长子,居龙虎山,年百余岁

8 张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应化冲静真君 回之子,居龙虎山,年90岁

9 张符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玉清赞化崇妙真君 迥之子,居龙虎山,年93岁

10 张子祥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赠上清玄妙大虚真君 符之子,居龙虎山,年120岁

11 张通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冲和真君 子实之子,居龙虎山,年97岁

12 张恒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上清玄德太和真君 通玄之子,居龙虎山,年98岁

13 张光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至德广妙真君 恒之子,居龙虎山,年104岁

14 张慈正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上德紫虚真君 光长子,修道于圣井山,年百余岁

15 张高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太玄崇德玄化真君 兹正长子,居龙虎山,年90岁

16 张应韶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演道冲素真君 高长子,居龙虎山,年99岁

17 张颐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阐教孚佑真君 应昭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18 张士元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洞虚明道赞运真君 颐之子,居龙虎山,年92岁

19 张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翊化昭庆真君 士元长子,居龙虎山,年95岁

20 张谌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冲玄洞真孚德真君 修长子,居龙虎山,唐武宗赐建真仙观

21 张秉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守玄紫极昭化真君 谌长子,居龙虎山,建天师庙,年92岁

22 张善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崇应孚惠真君 秉一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3 张季文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清虚妙道辅国真君 善长子,居龙虎山,年87岁

24 张正随 宋真宗元顺帝 大中祥符五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真静先生

敕赠清虚文教妙济真君 季文之子,居龙虎山,宋真宗敕建上清观,年87岁

25 张干曜 宋仁宗元顺帝 天圣八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澄素先生

敕赠崇普济湛寂真君 正随长子,居龙虎山,年85岁,葬耳口乡曹家源

26 张嗣宗 宋仁宗

元顺帝 至和二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虚白先生

赠崇真普化妙司真君 干曜长子,续建上清观,善吐纳

27 张象中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通惠紫玄真君 嗣宗长子,居圣井山,年81岁,其孙张宪为武状元

28 张敦复 宋神宗

元顺帝 熙宁元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光先生

敕赠太极无为演道真君 象中长子,年53岁,无嗣,弟敦厚之子景端过继

29 张景瑞 宋徽宗

元顺帝 大观二年

至正十三年 追封葆真先生

敕赠太极清虚慈济真君 敦复侄子,年52岁,无嗣,叔敦信嫡张继先过继

30 张继先 宋徽宗

元武帝

元顺帝 崇宁四年

至大元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虚靖先生

敕封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敕赠虚靖玄通弘悟真君 景端长侄,9岁嗣教,13岁应诏赴阙敕建上清正一宫、天师府、演法观,年36岁,葬安徽天庆观,终生不娶,无子,着《虚靖语录》七卷

31 张时修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正一弘化明悟真君 敦直长子,继先叔父

32 张守真 宋孝宗元顺帝 干道六年

至正十三年 赐号正应先生

敕赠崇虚光妙正应真君 时修长子

33 张景渊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真太道真君 守真长子,葬上清吕家源

34 张庆先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敕赠崇虚真妙光化真君 景渊长子,好酒,宴坐而化

35 张可大 宋理宗

元世祖 嘉熙三年

至元廿八年 赐号观妙先生,提举三山符篆

敕赠通玄应化观妙真君 守真次子,主领龙虎宫,葬瑞订观,丞相江万里撰碑文

36 张宗演 元世祖

元世祖

元成宗 至元十三年

至元十四年

元贞元年 赐封嗣汉天师

敕授冲和真人掌江南道教事

赠演道灵应冲和玄静真君 可大次子,官居二品,书颂而化

37 张与棣 元世祖 至元廿八年 授体玄弘道广教真人,领江南道教事 宗演长子

38 张与材 元成宗

元成宗

元武宗 元贞二年

大德八年

至大元年 授凝神广道真人,领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兼领三山符篆

授金紫光禄大夫留国公,赐金印、视一品 宗演次子,官居一品,善书画,遗颂而化,葬金溪鸣阳山

39 张嗣成 元仁宗泰定帝元顺帝

明太祖 延佑四年

泰定二年

至元三年

洪武三年 授太玄辅化应道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江南道教事

加授正一教主,知集贤院道教事

特制加封知集贤院事,追赠正一教主,崇道大真人 与材长子,化为舟中,工书画,尤善画龙,画作有《庐山图》传世

40 张嗣德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太乙明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管三山道教事 与材次子,能书画,微疾而化,生前在杭州铸“上清宫铜钟”传世

41 张正言 元顺帝 至正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弘文广教大真人,主领三山符篆掌江南道教事 嗣德长子,微疾而化

42 张正常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元年

洪武五年 授正一教主护国阐祖大真人,主领道教事给银印,视二品加赐永掌天下道教事 嗣成长子,敕建大真人府,撰《天师世家》一卷,微疾而化

43 张宇初 明太祖

明太祖 洪武十三年

永乐四年 授正一嗣教阐祖光范大真人,奉旨编修《道藏》 正常长子,人称列仙之儒,撰《龙虎山志》10卷,《岘泉集》12卷,历代天师的佼佼者

44 张宇清 明成祖明宣宗 永乐八年

宣德元年 授正一嗣教光祖演道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加封正一嗣教静洞元大真人 正常次子,善书画,敕管武当山,中秋集欢,雷击而化,着有《西壁文集》

45 张懋丞 明宣宗

明英宗 宣德四年

正统六年 封正一嗣教演法大真人

加封正一嗣教弘化妙应大真人,主领道教事 正常三子,娶王侯刘基侄女为妻

46 张元吉 明英宗

明太宗明宪宗 正统十年

景泰六年

成化三年 授正一嗣教崇法真人,主领道教事

授正一嗣教洞译音大真人,赐尚方宝剑授正一嗣教妙应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懋丞之孙,善画符,居一品,但品行不端,死后葬本里播基湾

47 张原庆 明宪宗 成化十三年 授正一嗣教保和守道大真人 元吉之子,娶国公朱仪之女为妻,葬金溪长生观

48 张彦頨 明孝宗明世宗 弘治十四年

嘉靖五年 授正一嗣教丞先弘道大零点人

授正一嗣教葆光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原庆长子,娶王侯柳文之女为妻,建上清宫、真人府和正一观,善诗文,葬弋阳迭山书院

49 张永绪 明世宗

明世宗 嘉靖廿八年

嘉靖三十年 授正一嗣教崇道大真人

赐伯爵祭服 彦羽页长子,10岁袭教,善剑术

50 张国祥 明神宗明神宗 万历五年

万历三十五年 袭教赐玉印金冠带及“真人府”、“宗传”匾额

奉旨撰《续道藏》,授正一嗣教阐元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加增太子少保 永绪堂侄,娶驸马谢公之女为妻,补写《天师世家》,辑《龙虎山志》三卷,编《续道藏》等书,葬金溪明阳桥

51 张显庸 明熹宗明思宗

清圣祖 天启六年

崇贞元年

康熙四十二年 封正一嗣教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加赠太子少保

追赠光禄大夫 国祥长子,着《三教同涂论》、《金丹辩惑论》、《浴梧诗集》等书

52 张应京 清世祖

清世祖

清圣祖 顺治六年

顺治八年

康熙四十二年 命袭职掌理道篆,给一品印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

追赠光禄大夫 显庸长子,郡主朱氏封为一品夫人

53 张洪任 清圣祖 康熙四十二年 追赠光禄大夫,到颜氏封一品夫人 应京长子,葬金溪朱坊

54 张继宗 清圣祖

清圣祖

清圣祖 康熙二十年

康熙三十五年

康熙四十二年 授正一嗣教大真人,赐书上清宫匾

赐乾坤玉剑

授光禄大夫 葬洪任长子,筱岭背南山

55 张锡麟 清世宗清世宗 雍正元年

雍正五年 授光禄大夫,妻韩氏封为一品夫人,奉诏入觐,病故于杭州,娄近恒请旨由庆麟署理大真人事 继宗长子,年29岁

署理真人 张庆麟张昭麟 清世宗

清世宗 雍正九年

雍正十三年 命署理大真人,协修上清宫命署理大真人,授光禄大夫 锡麟二弟

锡麟三弟

56 张遇隆 清高宗清高宗

清高宗 乾隆七年

乾隆十七年

乾隆三十六年 奉旨随叔父昭麟入觐,袭爵赐书“演教宗传”牌匾

左都御史梅毂成劾降为五品

追通议大夫 锡麟之子,1740年,娄近恒撰《龙虎山志》16卷

57 张存义 清高宗 乾隆四十一年 袭爵由五品晋三品,赐老子绣像,授通议大夫 遇隆之子,年28岁,无嗣,以堂未能起隆袭教

58 张起隆 清高宗

清高宗

清高宗

清仁宗

清穆宗 乾隆三十九年

乾隆四十五年

乾隆五十年

嘉庆~同治 任河南开封布政使(县丞级)

奉旨袭教、授通议大夫

重修宗谱

赠通议大夫 锡麟继子,葬正一观

59 张钰 清仁宗

清德宗 嘉庆年间

光绪三十年 整修上清宫、天师府、正一观,追赠光禄大夫 起隆之子,葬南极观

60 张培源 清穆宗

清德宗 同治十一年

光绪三十年 钰长子,曾在乡里督办团练,葬于南极观

61 张仁政 清穆宗

清德宗

清德宗 同治元年

光绪十六年

光绪三十年 培源之子,光绪年间赴川省祖,葬于青城山

62 张元旭 清德宗 光绪三十年

民国三年

民国八年 仁政长子,中国民国道教总会发起人。于上海羽化,葬杨家山

63 张恩溥 民国十三年

民国三十七年 元旭长子,善画符,民国三十八年二月去台湾,民国五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羽化于台北,因其子张允贤在民国四十三年逝世,由堂侄张源先承袭代理掌教。

64 张源先 恩溥堂侄 1971年起执掌天师教职。于2008年10月17日(农历九月十九日)在南投县草屯镇羽化,享年78岁。

“四大天师”分别是张道陵、葛玄、萨守坚、许旌阳,为玉皇大帝通明宫的四位尊神。

天师之名,始见于《庄子 徐无鬼》文曰:「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实指尊敬之辞,然天师之名即源于此。「天师」之号始称张道陵的,最早见于《晋书 郝超传》。

张道陵本名张陵(34-157年),字辅汉,道教称为祖天师。他是汉代张鲁的爷爷,是道教的创始人。 [1] 

出生

道教四大天师

他于东汉末年创立道教,正一真人据说是太上老君授与他的封号。《清微仙谱》、《历代神仙通鉴》和《列仙传》传其为汉留候张良的八世孙,沛国丰邑(今江苏省徐州丰县)人。其父张翳,字太顺,曾客居于天目山。其母一夜梦见北斗魁星下降授以蘅薇香草,即有孕在身。回沛后,于建武(25-56年)甲午上元(正月十五日)生陵。生时黄云笼室,紫气盈庭,空中光如旦。张道陵从小聪明颖慧,七岁时遇河上公,得授《道德真经》通晓五千言精微义理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