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的认识
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大致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瓜果、翎毛、走兽、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钩勒、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设色又可分为金碧、大小、青绿、没骨、泼彩、淡彩,浅降等几种。主要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以钩、皴、点、染,浓、淡、干、湿,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位置;取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形式,辅以传统的装裱工艺装璜之。人物画从晚周至汉魏、六朝渐趋成熟。山水、花卉、鸟兽画等至隋唐之际始独立形成画科。五代、两宋流派竞出,水墨画代随之盛行,山水画蔚成大科。文人画在宋代已有发展,而至元代大兴,画风趋向写出意;明清和近代续有发展,日益侧重达意畅神。在魏晋、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时期,先后受到佛教艺术和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务,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笔、线条运行有着紧密的联结,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作画之工具材料为我国特制的笔、墨、纸、砚和绢素。近现代的中国画在继承传统和吸收外来技法,有所突破和发展。
古代世界的三大艺术高峰,是非洲的埃及、欧洲的希腊和中国的盛唐。虽然地跨三大洲,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三者有着共同的精神,都是面向现实生活,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艺术。自那以后,非洲艺术无太多的发展与变化,一直保持着原始朴实自然的风貌。欧洲艺术跨越希腊时代,受神学精神的桎梏,绘画曾一度走向死亡,但是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把绘画从死亡中拯救出来,使它从神坛回到人间,人性成为绘画的主题。中国唐代画师蔚起,焕然称盛,林风眠研究多年而在留学归来成文的《中国画新论》中称赞道:“这个时代的画风,因取材自然界的描写,作风纯系自由的、活泼的、含有个性的、人格化的表现。初期中,如顾恺之的风格,细致高雅的意味;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尤可想见其当时作风之超逸。”中国绘画走过盛唐,进入一个比较复杂的局面,山水花鸟和人物画的分离,有着峰回路转的迷离风光,但经五代、两宋及元、明,再经过清代的二百几十年,虽是画派纷呈,已如水流花谢,春事都休,连一点回光返照的影子都没有了。
如果分头而论,唐代的绘画同文学一样,一切都到了成熟阶段。唐初人物画,以立本、立德阎氏兄弟为代表。到开元之后,吴道玄的画派,风靡了整个画坛,后起画家如张萱、周昉,无不以他为宗师。特别是他们笔下的仕女,不论初唐崇尚削瘦,中唐以后追求肥壮的形态,但都是恢弘博大,显得气度高华,即使是面部、四肢与肌肉及服装这些难以传达的形态,都扼要而生动,有一种亲切的气氛,从他们的独到观察力来讨论,足见这是来自生活。到了宋代,一部分画家再往细微方面走,一部分一反旧习转到了豪放一路。走向细微的,写实的范围及动态表现都不及唐,气格显得小了;走向豪纵阔略的,虽清刚爽利,体态流动富于外向性,可传到明代好往粗鄙的路上狂奔,影响之大虽如洪水狂澜,但很快就结束了。明的后期及清代仕女,都是小鼻子小眼,完全脱离人的本性,只是从旧纸中寻生活了。
唐代山水有诸名大家,如大小李将军、吴道子、荆浩,但他们的画迹泯灭,无从评论,我们所能见到的古代山水车,在北方以范宽为最早,江南的以董源为最早。范宽笔力苍健,擅于写正面折落的山势,刻骨地表达了山的质的一面,气势雄峻,一种真实的感觉,好像那群峰壁列,真的如压在面前一般。董源的画派,没有险峻的山峦、奇巧的装点,多平稳的山势,高下连绵,映带无尽,林麓洲渚,是一片真实的江南景色。南宋山水画,转变了方向,对描绘对象,显得简略、空旷而单纯。元代继承了北宋的遗风,虽然黄公望对富春山水和虞山有过真实的体验,王蒙对泰山也作过实地描写,但泥古的心情远远超过了对真实的关怀,他们的笔墨很少从真实的境界中出来,只是一味地从前人的技法中寻找自己的生命。倪瓒表现的已是一种消极的风格,把真实的形象处于配角的地位,只是在表现那百读不厌的笔墨。这一风气,一直影响到明清两代,只是接受前人的技法,绘画的主旨反逐渐地遗落了。他们大多是剥皮主义,所谓新的风貌,也只是从剥皮中产生,并不知道真实。从明董其晶到清初“六家”,走的是同一条路,萎靡地拖延了五六百年。可是道济和尚石涛,没有接受定传染,对山水画的革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表现了当时环境的独立精神。
花卉之初创,也是作为人物的配角而存在的,唐代开始,才逐渐独立发展起来。唐代的殷仲客的花鸟写真、吴道子的墨竹、李隆基及萧悦也都是花鸟专家,但没有作品流传于世。从唐末的黄筌、黄居采父了,南唐的徐熙、徐崇嗣祖孙,虽然画风不同,但都是崇尚真实的写生。自此以后,中国的花鸟画一直沿着写实的路子在发展,皇帝老儿中也不乏花鸟画高手,南唐后主李煜,创造了“金错刀”体势,宋代徽宗赵佶的工细双勾花鸟,领导着画院,从事写生的研究,特别是水墨花卉画家历代都有高手,无论工细的或豪放的,所追求的风格都是温静娴婉,笔墨情意,而且“人格化”了的。这又影响到山水和人物,形成了当时所谓“士大夫画”、“文人画”。历史的沧桑,朝代的更替,加上宋明理学的兴起,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及神秘玄学的追求,绘画就渐渐地离开人间烟火,只是以笔情墨趣来表现空灵与超脱了,而遗忘了人类基本的生物情绪。画家只在传统成规中兜圈子,不像古人那样深入自然,虽然有着回归古人高贵神韵的愿望,但却少由自然唤起的基本生命感,画面必然越来越干枯、脆弱、空虚。
自明代以降,绘画中不乏革新之士,如明代的陈道复与徐渭。陈的精力所聚,在于秀媚的风姿与流宕的情趣,笔意清发,墨韵明净、粗中带细的描绘,创造了一种亲切的意境。徐和注意力,集中在情趣的散豁,水墨泛滥,舞秃笔如丈八蛇矛,使酒狂歌,放诞不羁,有令人震惊的气势。清初的朱耷与道济,他们都是明王朝的宗亲,明亡入清,朱耷运用秃笔,凝重圆润,显得朴苠酣畅,有特殊的含蓄情味,他笔下的鱼鸟,突出夸张的描绘。增强了奇特的灵动性、倔强性与创造性,不是一般寻常想象所能范围的。道济从山水到花卉,全面领导着革新运动。朱耷也道济就是一种新生命的诞生,是超前绝前代的创格。扬州八怪诸家,也试图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而在前的是一条失败的道路。
从这一简单的历史叙述中可以看出。明代开始,有识之士就已经感到中国绘画在走向衰微,入清以后,这种衰微把中国画送上日暮途穷的绝路,虽有着矢志革新的人,但都无法力挽狂澜。
从宋代到元明清三代六百年,按林风眠的分期展示于过渡性的第三个时代,他在《中国画新论》中写道:“第三个时代有无结果尚未可知,唯在此长液漫漫的黑暗中,新旧思潮之直接而急迫澎湃争执,其结果如何,亦正未可说定。”
二十世纪初,中国处在一个优患重重、动荡不安的时代,也是一个创造机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政治革命迈上一个新的里程,文化也遭到空前的冲击,社会在痛苦中起了变化。新旧交替的混乱局面,正宜突出天才的诞生。在文化上以白话文为主体的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不少新文学俊杰,中国画的革新运动更激发了第一流的绘画智慧,产生了许多承先启后的画家。赵之谦、虚谷、蒲华、任伯年、吴昌硕相继进入画坛,使得衰落时期的传统绘画爆发出耀眼的火花。但社会演变的缓慢制约了艺术的发展,他们虽有创造,只不过是文人画传统的延续,无法阻止中国画的继续衰微。黄宾虹“真山真水”,齐白石的“民间味”,虽然给中国画换了一点血液,使旧有的形式焕发新的光彩,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画走向衰微的命运。
中国画的革新要选择一条全新的道路,已是大势所趋了。
这样,我们就发现在寻求突破传统的道路上,与以上诸家举着不同旗帜的是借鉴西方绘画。以油画水彩作为表现工具,以新颖的技巧与中国绘画相结合,达到中国画的“现代化”。中国画向西方学习,走着一条迂回曲折的道路,最早是高剑父、陈师曾、李叔同等留学日本,从日本的绘画中学生西方绘画技术。因为日本比中国早接触西方,日本绘画也随之传到西方,致使西方人认为日本绘画代表了东方风格,或者说就是中国绘画,这是一种误解。虽然从康熙晚年到雍正乾隆三朝已有几位从欧洲来的画家任宫廷画师,如意大利人郎世宁,法国人王致诚、艾启蒙等,但他们的活动只限在宫廷,并没深入民间,因此对中国绘画没有发生多大影响。
辛亥革命后,由于共和政府的领导,开始注重吸收西方文化。艺术方面,幸而有蔡元培,他努力提倡新艺术思潮,鼓励并协助国人到欧洲留学。但民国初年,欧洲正处于第一次大战期间,赵欧大多数国家留学极不方便,即赴法留学。最早赴法留学学艺术的有李超士(1911年赴法,1919年回国)和方君璧(幼年即赴法留学),再就是林风眠、徐悲鸿和潘玉良了。再以后就是受林风眠和徐悲鸿影响的艺术家,大都是二十年代晚期到巴黎的,如汪日章(1926年赴法)、王临乙、刘开渠(均于1929年赴法);还有周圭、唐蕴玉、庄子曼、陆传纹(均于1930年赴法),此外还有常书鸿、司徒乔、张荔英、陈士文、黄觉寺、滑田友、庞薰琹,都在这时赴巴黎留学。
历史已经证明,在众多留法学艺术的艺术家中,不少是人天才画家,画出一些在世界艺术史中占一定地位的作品。但带有明确宗旨,创立中国新的绘画艺术的,只有林风眠与徐悲鸿。他们又各自规定了所肩负的使命,林风眠是要使中西艺术融合,创造全新的艺术;徐悲鸿则是志在用西洋画的技巧来改造中国画,使之新生。
林风眠在留学期间形成“调和中西”的绘画主张,是因为他把中国传统绘画已经看透了,他认为:元明清三代六百年来绘画创造了什么?比起前代来实是一无所有。在绘画史上决算起来,不特毫无所得,实在是大大的亏了本。所得到的只是因袭前人之传统与摹仿之观念而已。这个从"黑暗时期"走过来而失去生命的绘画,光靠打强心针能把它改造出新的生命吗?
装潢志-明-周嘉胄
论画-东晋-顾恺之
画云台山记-东晋-顾恺之
魏晋胜流画赞-东晋-顾恺之
画山水叙-刘宋-宗炳
叙画-刘宋-王微
画品-南齐-谢赫
山水松石格-梁-萧绎
续画品-陈-姚最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后画录-唐-释彦悰
续画品录-唐-李嗣真
山水论-唐-王维
辋川画诀-唐-王维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玄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笔法记-五代-荆浩
画山水赋-五代-荆浩
画山水诀-宋-李成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林泉高致-宋-郭熙郭思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华光梅谱-宋-释仲仁
画史-宋-米芾
德隅斋画品-宋-李鹰
宣和画谱-宋-
山水纯全集-宋-韩拙
画继十卷-宋-邓椿
竹谱详录-元-李衍
写山水诀-元-黄公望
古今画鉴-元-汤垕
绘宗十二忌-元-饶自然
松斋梅谱-元-吴太素
临池管见-清- 周星莲
古画品录-南齐-谢赫
续画品-陈-吴兴
贞观公私画史-唐-裴孝源
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
唐朝名画录-唐-朱景元
画山水赋/笔法记-唐-荆浩
翰墨志/思陵翰墨志-宋-赵构
五代名画补遗-宋-刘道醇
宋朝名画评-宋-刘道醇
益州名画录-宋-黄休复
图画见闻志-宋-郭若虚
画史-宋-米芾德隅斋画品-宋-李廌
宣和画谱-宋-佚名
广川画跋-宋-董逌
画继-宋-邓椿
书苑菁华-宋-陈思
画鉴-元-汤厚
衍极-元-郑枃
图绘宝鉴-元-夏文彦
图绘宝鉴续编-明-韩昂
书画跋跋/续-明-孙鑛
画史会要-明-朱谋垔
郁氏书画题跋记/续题跋记-明-郁逢庆
清河书画舫-明-张丑
法书名画见闻表-明-张丑
真迹日录/二集/三集-明-张丑
南阳名画表-明-张丑
清河书画表-明-张丑
珊瑚网-明-汪砢玉
御定佩文斋书画谱-清-孙岳颁
绘事备考-清-王毓贤
式古堂书画汇考-清-卞永誉
南宋院画录-清-厉鹗
小山画谱-清-邹一桂
传神秘要-清-蒋骥
写像秘诀-元-王绎
问题一:世界地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1 阿那克西曼德 (Anaxiruander)古希腊哲学家,前610~前546, 绘制世界上第一张全球地图的人。
他是古希腊科学创始人泰勒斯的学生。与其老师一样将古代东方的科学介绍到希腊。例如,他是第一个使用日晷的希腊人,而在东方的中国人和中亚的巴比伦人、以及埃及人对此已知晓了好几百年了。尽管在中国西周时期就已有了地图(局部区域图)出现,但阿那克西曼德还是按照自己对地球的了解描绘出全球地图的第一人。他对科学的最重要贡献是在天文学方面,他认识到天体环绕北极星运转,所以他将天空绘成一完整球体,而不是仅仅在大地上方的一个半球拱形。从此,球体的概念首次进入天文学领域,这最终导致托勒密所画的复杂的(但有错误)宇宙图。所以有人认为他是天文学的奠基人。他还认识到大地表面必然呈曲线形,那是因为当你旅行时,星球的位置会有所变化。他认为南-北的曲率是够明显的,所以,他把地球画成为以东西为轴的一圆柱体,其高度为其半径的三分之一。至于地球为球的概念,还是在几十年之后由毕达哥拉斯及其学生所提出。阿那克西曼德的著作中只有一个命题残存下来。所以,后来一些作者的报道就成了有关他的发现的主要记载。那个命题把水或火这种特殊物质的消长比喻为人类社会中的善恶报应。例如,无论是冷或热,都不会永远胜过对方,而是每一方都“付出补偿”,以便在它们之间维持平衡。他认为世界是由一种被称为“无限”的不可察觉的物质形成的。这个不可察觉的物质阶段是处于分离成诸如热和冷、干与湿等对立的性质之前,因而它体现了一切现象的最初的统一。阿那克西曼德的这种说法,显然只是一种猜测和想象,但却是最早试图用物质本身来 说明宇宙起源和状况的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论。这种原始进化论是与传统宗教相对立的。
2 西晋裴秀的《禹贡地域图》
裴秀编制地图的科学方法,就是他在《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序文中所阐述的
《制图六体》。这是他创造性地提出的编制地图的六条原则。所谓的“六体”,
一是“分率”,即比例尺;二是“准望”,即方位;三是“道里”,即道路的实
际路线及其距离;四是“高下”,即地势的高低起伏;五是“方邪”,方谓道路
如矩之钩,邪谓道路如弓之弦,远近不同;六是“迂直”,迂谓道路曲折,直谓
道路径直,远近不同。裴秀的《制图六体》,前三条是绘图的主要原则,后三条
是由于地形有起伏变化而绘图者应该加以考虑的问题。这六条原则,相互补充,
为编制地图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对后世的地图学发展发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从
裴秀以后,直到明末,中国地图的绘制方法,基本上还是依照裴秀的“六体”。
就是当今的地图学上所研究的主要问题,除了经纬线和投影以外,在《制图六
体》上都已经提到了。
裴秀在地图学方面的另一巨大贡献,是将《天下大图》缩制为《方丈图》。
他感到原有的用八十匹缣制作的《天下大图》使用太不方便,就以“一分为十
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将《天下大图》编制成一幅《方丈图》。这幅《方丈
图》对山脉、都市、乡村等地理要素都记载得很详细,携带、披阅十分方便。
《方丈图》流传了好几百年,唐代欧阳询《北堂书钞》和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中都提到了裴秀的《方丈图》。
裴秀后半生所处的西晋社会,风俗*邪。士人学的是老、庄,谈的是虚无,
做人以行同禽兽为通达,仕进以 苟得为才能,当官以照例署名为高尚。裴秀
能够在这样的环境里,对科学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终于在地图
科学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是很难能可贵的。
裴秀死于西晋泰始七年(>>
问题二:在古代,没有人造卫星,古人是怎么绘制出准确的世界地图的? 史记夏本纪》: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当然我们都知道,史记里关于夏的内容未有确论,太史公经常挖这种不靠谱的大坑。
但这句话里提到的准、绳、规、矩,就是测量地图用的四样工具。
具体到证明中国人有绘制地图记载的文献,可以在战国时代的记载中大量找到。
《周礼地官司徒》: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周时就已经对地图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并派为大司徒的一项重要职责。
具体到绘制地图的方法,先要说起一个人,这个人叫裴秀。
裴秀活跃于魏晋禅代之际,河东人,裴潜的儿子。看过三国志的人几乎都知道他。
这家伙是个任性少年,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而且是真的放纵不羁爱自由……
后来与贾充、荀作为司马氏的三驾马车活跃,干过最刷存在感的事儿是曹髦死后提议迎立曹奂。
裴秀少年时是个键盘侠,喜欢对时事发表意见,家里有客人来,看他爸面子也会听听裴秀的高论。
后来对机械设计一窍不通的裴秀去喷马钧设计的投石车,马钧不善辩论,就没怎么搭理他。
这家伙比较目中无人,喜欢发表意见,是个自负的喷子。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丫智商高……
泰始四年,裴秀任西晋司空。泰始七年,裴秀嗑了一大包五石散后喝冷酒,把自己high死了。
这期间只有三年时间,裴秀就成为了全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图学专家和地理学家之一……
为什么断定他只用了三年呢?因为之前裴秀的工作内容都和绘图没啥关系。
可能接触地图学的只有他给司马昭当小参谋那几年,而大多数时间他还在司马昭身边帮着祸害人。
先不说裴秀的成就和贡献,介绍一下古代中国人绘制地图用的工具。
我们从古代文献中,可以确定的地图绘制工具有这么几种:
规、矩、准、绳、表;丈杆、罗盘、望筒、度竿;记里鼓车、丈量步车。
基本上就是这十一中,其中罗盘、望筒和表,是用来测量方向的,余下八种功能各不相同。
罗盘是北宋发明的,在裴秀那个时代还没用,他们用的是比较原始的司南和地盘。
地盘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一块石板,上面有四维、八干、十二支,二十四个方向。
然后有一个做成勺子形状的磁石叫司南,放在上面,然后抽丫的,旋转后停下的方向就是南边。
听着很熟悉对吧?你肯定在科教节目里见过。这东西摩擦太大,有误差,罗盘出现后就被取代了。
问题三:古代的人怎样绘制地图都使哪些工具步骤如何? 古代地图的发展――古代地图的发展历史具有东、西方各不相同的特点。 据记载:中国的黄帝同蚩尤打仗使用过地图。夏禹时期,大禹铸造九鼎图。周代的《周礼》中曾有”天下地图”、”土地地图”等记载,可见当时已有了用于生产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地图。自从黄河流域产生了农业,黄河的中下游平原便是古代东方的文化摇篮,可以说,中国地图的发展出于农业生活与战争的需要。春秋时代,出于农田水利和军事工程所需,出现了以数学计算的新方法。虽然当时的地图没有流传下来,但不难想象,地图已被广泛应用了。例如,孔子看到了从事土地测量和户口统计人员,就在车上向他们打招呼以表敬意;荆柯为谋刺秦王,假借呈献地图之名义求见。这说明当时的地图已是统治者手中的重要工具。据记载,中国古代已有土地图、行政图、军事交通图、天下大势图以及矿山、墓地分布图等。现在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古地图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三幅图,它们于公元前168年入墓的,分别是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图中包括的范围与湖南、广东、广西三省相仿,内容和表示法与现代地图大致相同。这些地图在地图发展史上享有极高声誉。 西方地图的发展,比较确定的是在古埃及尼罗河沿岸开始有农业时,春季的河水泛滥淹没了农田,冲毁了田块边界。为重新确定土地,便产生了具有数学意义的、用图形表示土地轮廊和数量的地图。古希腊、罗马时代,因手工业的发达使地图的发展从农业转向海上贸易和军事战争,他们学习了埃及的几何学与地理知识,编制出具有大、小比例尺寸,大范围、精确的航海图和世界地图。 在古代地图科学史上,有两位世界公认的地图学家。一位是希腊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他曾研究了怎样在平面上描绘地球球面的问题,提出了两种世界地图的画法,一种是把经纬线绘成简单扇形,一种是绘成球形,叫做地图投影学。这是很重要的基础,也是早期西方对地图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托勒密在他的著作《地理学指南》中论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的测定方法,并选定经过大西洋中的费罗岛的子午线。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1884年。他是第一个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成世界地图的人,他的作品在古代西方地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称之为地图科学的奠基人。另外一位是中国西晋的裴秀(公元224―271年),他编制了《禹贡地域莆》和《地形方丈图》,前者为历史地图,后者为简缩的晋国地图。他提出的”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图绘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离等方面的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的理论基础。他采用的计里画方法长期影响着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格局,受到了后世著名的地理学家的尊重。 据上述,中国古代的地图绘制无论是实践和理论,并不逊色于西方,而且有独于西方的概念,应当发堀整理,而不应妄自菲薄,自辱于洋人郑和是我国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他出生于1371年,原姓马,名和,小字三保。12岁时被抓入宫中给燕王朱棣当侍童。朱棣当皇帝后,被升为内宫监太监,并赐姓郑,又称“三保太监”。 朱棣为巩固他的统治地位,扩大其政治影响,恢复了元代中断的海上交通。郑和懂 语,受到朱棣的重用,派他率船队七出西洋。那时所谓西洋,是泛指我国南海以西的广大地域,包括印度洋及沿海地区在内。郑和多次统率水手、军卒、医官、买办等约两万人,分乘宝船百余艘,浩浩荡荡,比起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三艘载重不到百吨的船,规模大得多。从1405年到1433年,七次航行前后用了28年时间,历经37个国家。郑和是我国第一个横渡印度洋到达非洲东岸的人,比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71年葡萄牙人达迦马沿非洲南岸绕好望角到达印度洋,要早>>
问题四:古代时候的地图怎么画出来的? 我国古代就有地图的绘制,以下是三国时期到元代的几个代表性演进史。由叙述中可以得知古人测量绘制地图的方法。
我国在宋代也有航海图绘制的能力,当然,元代之后的科学更是发展迅速(比如说,混天地动仪,可测量天文)。而在同时期的外国科学发展也是很神妙的…(比如说,荷兰人驾船绕行台湾绘制的台湾全图)。
第一部测算专著――《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三国时期(西元三世纪)的数学家刘徽所著。他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写了《重差》一卷,附於该书之后。
唐代数学家李淳风将《重差》单列出来,取名《海岛算经》,并列为我国古代的数学经典《算经十书》之一。该书全部9个算例均涉及测高望远及其计算问题。9个算例分别是:测量海岛的高度(望海岛),测量山上的松树的高度(望松),测量城市的大小(望邑),测量涧谷的深度(望谷),居高测量地面上塔楼的高度(望楼),测量河流的宽度(望波口),测量清水潭的深度(望清渊),从山上测量湖塘的宽度(望津),从山上测量一座城市的大小(临邑)。
为解决这些问题,刘徽提出了重表法、连索法和累距法等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这些方法归结到一点,就是重差测量术。重差测量术是借助矩、表、绳的简单测量工具,依据相似直角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内在关系,进行测高、望远、量深的理论和方法。在刘徽之前,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曾作日高图,首先提出了重差测量理论。而刘徽在《海岛算经》中活用重差理论,巧妙地提出了多种具体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把重差测量理论推广开来。
《海岛算经》是一部影响久远的测算专著。它所详细揭示的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成为古代测量的基本依据,为实现直接测量(步量或丈量)向间接测量的飞跃架起了桥梁。直到今天,重差测量理论和方法在某些场合仍有借鉴意义。
什N是「制图六体」
制图六体,是晋代制图学家裴秀提出的绘制地图的六条原则。
裴秀(西元224~271年)字秀彦,河东闻喜(今属山西省)人,晋武帝时官司空,后任宰相。他根据「六军所经,地域远近,山川险易,征路迂直」,校验了魏国留下的旧图。
由於旧图绘制粗略,加之地名改变,他在门客京相[的帮助下,编制了我国最早的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地形方文图》。他总结了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地图制图的六条原则,即「制图六体」: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Y」,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裴秀认为,制图六体是相互联系的,在地图制作中极为重要。地图如果只有图形而没有分率,就无法进行实地和图上距离的比较和量测;如果按比例尺绘图,不考虑准望,那N在这一处的地图精度还可以,在其他地方就会有偏差;有了方位而无道Y,就不知图上各居民地之间的远近,就如山海阻隔不能相通;有了距离,而不测高下,不知山的坡度大小,则径路之数必与远近之实相违,地图同样精度不高,不能应用。
这六条原则的综合运用正确地解决了地图比例尺、方位、距离及其改化问题。所以制图六体成为我国明代以前地图制图学理论的基础,在我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计Y画方
「计Y画方」,是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一种方法。绘图时,先在图上布满方格,方格中边长代表实地Y数,相当於现代地形图上的方Y网格;然后按方格绘制地图内容,以保证一定的准确性。据文字记载,此法始于我国晋代裴秀提出的 「制图六体」原则,他曾以一寸折百里的比例编制了《地形方丈图》。
唐代>>
问题五:古时候的地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据记载:中国的黄帝同蚩尤打仗使用过地图。
夏禹时期,大禹铸造九鼎图。
周代的《周礼》中曾有”天下地图”、”土地地图”等记载,可见当时已有了用于生产和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地图。自从黄河流域产生了农业,黄河的中下游平原便是古代东方的文化摇篮,可以说,中国地图的发展出于农业生活与战争的需要。
春秋时代,出于农田水利和军事工程所需,出现了以数学计算的新方法。虽然当时的地图没有流传下来,但不难想象,地图已被广泛应用了。例如,孔子看到了从事土地测量和户口统计人员,就在车上向他们打招呼以表敬意;荆柯为谋刺秦王,假借呈献地图之名义求见。这说明当时的地图已是统治者手中的重要工具。据记载,中国古代已有土地图、行政图、军事交通图、天下大势图以及矿山、墓地分布图等。现在所能见到的中国最早的以实测为基础的古地图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三幅图,它们于公元前168年入墓的,分别是地形图、驻军图和城邑图。图中包括的范围与湖南、广东、广西三省相仿,内容和表示法与现代地图大致相同。这些地图在地图发展史上享有极高声誉。
在古代地图科学史上,有两位世界公认的地图学家。一位是希腊的托勒密(公元90―168年),他曾研究了怎样在平面上描绘地球球面的问题,提出了两种世界地图的画法,一种是把经纬线绘成简单扇形,一种是绘成球形,叫做地图投影学。这是很重要的基础,也是早期西方对地图学最主要的贡献之一。托勒密在他的著作《地理学指南》中论述了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的测定方法,并选定经过大西洋中的费罗岛的子午线。这一方法一直沿用到1884年。他是第一个用普通圆锥投影绘制成世界地图的人,他的作品在古代西方地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称之为地图科学的奠基人。另外一位是中国西晋的裴秀(公元224―271年),他编制了《禹贡地域莆》和《地形方丈图》,前者为历史地图,后者为简缩的晋国地图。他提出的”制图六体”: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地图绘制上的比例尺、方位、距离等方面的原则,奠定了中国古代制图的理论基础。他采用的计里画方法长期影响着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格局,受到了后世著名的地理学家的尊重。
问题六:几百年前的世界地图是怎样画出来的啊? 如果在古代的话
古人也是很聪明的,他们虽然不知道经度和纬度,平面直角坐标系等专业的数学知识,可是他们利用相同的原理也可以。首先确定一个现实单位长度(这个根据自己的地图比例尺定),接着在以一定比例缩放,这样在纸上也就有一个缩放后的单位长度,然后实地考察,把现实中的单位长度的地貌特征也按照相同的比例在纸上画出来。这样的话,就可以较精确的来规划地图了。可是这种方法制做的地图,不可以表示高度,只是说明地形。
问题七:中国历史地图 古代地图怎么绘制的 刘徽《海岛算经》。
《海岛算经》是三国时代魏国数学家刘徽所著的测量学著作,原为《刘徽九章算术注》第九卷勾股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全书共9题,全是利用测量来计算高深广远的问题,首题测算海岛的高、远,故得名。《海岛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测量数学事着 ,亦为地图学提供了数学基础
裴秀(224―271)字季彦,魏晋期间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学者。历官三国魏散骑常侍、尚书仆射,晋光禄大夫、司空,封钜鹿郡公,作《禹贡地域图》,开创我国古代地图绘制学。
裴秀在地图学方面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他在《禹贡地域图》序中提出的“制图六体”,即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
制图六体:
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
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
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
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
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
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注:“六体”中的高下、方邪、迂直三条,后人解释不一。一般认为,按原文并考虑到测制地图的基本法则,应理解为:将两地间的道路长度(包含道路起伏、弯曲而引起的误差)改化为水平面上的直线长度的 3个因素和方法。
在此基础上,裴秀主编完成《禹贡地域图》18篇,它是中国目前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历史地图集,“制图六体”即出自本书的序言,可惜此书早已散佚。
裴秀提出的这“制图六体”,是当时世界上最科学,最完善的制图理论。除经纬线和地球投影外,现代地图学上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他几乎全提了出来。
贾耽(730~805)师承裴秀六体,绘制了世界上著名的《海内华夷图》。贾耽是唐代地理学家、地图制图学家,他采用裴秀制图法,在55岁时组织画工,花了17年的时间,绘制成了《海内华夷图》巨幅唐代中国全图。《海内华夷图》幅面约10平方丈,比裴秀的《地形方丈图》大10倍,可见唐代制图事业之规模。
《海内华夷图》是继裴秀之后中国又一著名地图作品,在中国和世界地图制图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最主要的特点是注重历史地理的考证,古今地名分别用不同颜色绘注,从而开创了中国沿革地图的先例。
宋朝是我国地图历史上辉煌的年代。北宋统一不久就根据全国各地所贡的400余幅地图编制 成全国总图《淳化天下图》。在当今的西安碑林中,有一块南宋绍兴七年的刻石,两面分刻 《华夷图》和《禹迹图》。右图是《禹迹图》的一部分,计里画方,从长江、黄河的图形 可看出,该图具有相当高的精确度。宋朝的沈括(公元1031~1095年),做过大规模水准测量 ,发现了磁偏角的存在,使用24方位改装了指南针。他编绘的《守令图》是一部包括20幅地 图的天下州县地图集。他还著有科学著作《梦溪笔谈》。
问题八:没有高科技的古代,人们是怎样绘制地图的 用的是原始的大地测量工具吧,原理和现代的测量仪器是一样的。至迟在战国修灵渠、都江堰时,用的就是水平测量柱,用一根可以转动的柱子测量水平高度,它是现在水平测量仪的前身。测算方法应该是利用三角几何的计算方法(近似勾股定理及其拓展的方法),可参见儒勒凡尔纳《南非洲历险记》中描写的计算经线长度的方法。现代这些测量仪器,貌似先进,其实原理在古希腊《几何原本》中就确定了。
问题九:古时候的人的地图是怎么绘制出来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据《史记》记载,他“左准绳,右规矩”,手执测绘工具,“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据传说,黄河之神河伯曾送给大禹一块刻着黄河流域地图的石板。这些都是当时地图测绘的反映。平治洪水后,大禹巡行天下,划华夏大地为九州,并调查各地的物产与土地,以此确定贡赋,由此形成了先秦地理名著《禹贡》。从此之后,“九州”成为中华大地的代称,“禹贡”则成为地理著作的专称。
要画出地图,首先要进行测量,古人的测量方法由简到繁,发展出诸多办法。
据《春秋纬》说,五帝之一的炎帝,为了度量大地而远涉几十万里。大禹也曾派遣太章从东到西、竖亥自北至南步量国土,可见当时步量(踏勘)是大地测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至于几千年之后,还有人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意即大禹的足迹。
依据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当时有一种记道车,可以计算行路里程,东汉张衡将其改进后称为记里鼓车。这种车利用差速齿轮原理,行车十里则敲鼓一次,敲鼓满十则敲钟一次,大大提高了里程测量速度。
立杆测影是利用测量日影的长度推测距离、位置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同一天的中午,在南北方向两地分别竖起同高的表杆(通常高8尺,相当于188米),然后测量表杆的影子,并根据“寸影千里法则”(日影差一寸,实地相距千里)推算南北两地距离,并把夏至日的影长为15尺的地方视为方形大地的中心。据《周礼》记载,这个地点在阳城(今河南登封),这也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寸影千里”是相当粗略的经验值,后来被南朝天文学家何承天、隋代天文学家刘焯和唐代天文学者僧一行、南宫说等的理论和实测所否定。
早在西汉的《淮南子》中,就记载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基本方法,到三国时,吴国人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绘制了日高图。日高图是利用双杆测量日影推算太阳高度的示意图,利用相似三角形边长成比例的原理测得太阳高度和两地的较远距离,为间接测量提供了方法。数学家刘徽说:“凡望极高,测绝深,而兼知其远者,必用重差。”他流传至今的《重差》有9个算例,包括测算海岛、山松、楼房的高度,测算城池的大小,测算涧谷的深度,测算河口、湖塘的宽度等。
汉代以后,先后发明了浑天仪、覆矩、牵星板等测量工具,天文测地活动更加活跃,方法更为精密,先秦常用的步量、丈量、立杆测影方法也仍然具有生命力。到了明代万历十年(158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测地方法。为了编修历法,在礼部侍郎徐光启的主持下,崇祯二年(1629年),成立了由西方来华人员参加、采用西方测算方法的西局,并与采用中国传统天文测量方法的中局一起,共同进行天文观测。经过5年的准备,制造了象限大仪、纪限大仪、平悬浑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候时钟、望远镜等10种新式仪器,并开始实施以测时刻、定方位、测子午、测北极高度为内容的实际观测,西法取代中法的趋势已经显露出来。清代前期与后期两次全国性地图测绘,都采用了近代西方天文测绘方法。
《固原州舆图》
方向、图例、比例尺:古人怎样画地图
明末彩绘本《固原州舆图》非常奇怪,整个地图呈放射状,绘图者立在中央,地图呈现的是其面向四方看到的情景;而且与现在常用的上北下南方向不同,此图是上东下西左北右南。据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苏品红介绍,依古代的科技水平,很容易确定方向,但古人绘制地图经常根据现实需要来确定方向,有时会标注,有时不标。
明代罗洪先编的《广舆图》被一张方格网均匀分割开来,像是现代的经纬线。据介绍,这是古代按比例尺绘制地图的辅助线,称为“计里画方”,方格中边长代表>>
全历史关系图谱
点击其中一个人名进入这个人的详情页后,会对应的出现这个人的关系图谱,围绕这个人的故事由此展开。通过人物的关系图谱,我们更容易理解当时发生的人物和故事。通过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让用户更方便去理解和记忆它们。
全历史其他功能:
1、全历史时间轴,轻松了解全历史发展
点击首页右下角的白色按钮,会展开半透明的全历史时间轴,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彩色线条,并且用线条的长短表示时期的长短。
轻轻滑动时间轴,带你穿梭在不同的时代之中,历史的画轴在你的眼前徐徐展开,让你感受不同的文化历史。
我们可以通过时间轴概览到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也可以通过定位点定位到你想去的时代,去了解这个时代发生的故事。通过概览,让用户有一个清晰大局观;通过具体的定位,让用户明白自己所在何处。
2、时间标尺,多维度展示世界史
通过发现进入历史地图页面,你可以看到地图底部有一条时间标尺,通过左右移动时间标尺,可以轻松的切换到不同的年份的时间地图。
将抽象的时间线设计成一把具象的标尺,既能够直观的体现时间数据,也能够很好的表现出连续性的时间线。寻找到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后,我们可以一种抽象东西“附身”于具体的东西上,从而更好的描述出这种抽象的事物。
全历史关系图谱官网
全历史官网介绍其是以AI知识图谱为核心引擎,通过高度时空化、关联化数据的方式构造及展现数字人文内容,尤其是历史知识。
首页
全历史官网首页基本就把该网站的所有功能给包含完了,由上至下功能分区依次是:国家历史时间轴、关系地图、时间地图、文章、画作、往期专题。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除了首页所直接呈现出来的功能,全历史网页版还有全画作、全古籍功能
全画作
目前全画作收录范围为中国、日本以及欧美国家,不同风格流派、题材和材质的绘画作品。可通过标签分类选择你想要查询了解的画作。
全古籍
了解历史当然少不了各种古籍,全历史收录了世界范围内不同地域、年代、体裁、语言的古籍,共计上万本,其中包括历史社会、法律军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科学技艺、文学艺术、古文字等。
国家历史时间轴
在时间轴上点击你想了解的任一国家任一时期,会自动显示出
关系图谱
关系图谱有3种展现形式,以图谱为主、以路径为主、族谱形式。
以图谱为主:
搜索你想了解的人物,这里以李世民为例,关系图谱会立马以浮动动效展示在你眼前,配合上略带科技感的边框,还真有几分科技**里的人机交互感。
以路径为主:
两人之间的关系以路径图谱为展示,这里的两人可以是你知道的有关系的两个人,也可以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个人,系统会帮你找出两人之间的共同点。
以族谱为主:
时间地图
进入时间地图默认背景是一副水彩的世界地图,列举了迄今为止人类所经历的7个时代,选择你想要进入的时代。
这里以科技时代为例,地图上会显示相关时代人物及事件图标,可任意点击你想了解的国家、人物或事件,都会以缩略图的形式在地图上显示,让你更详细的了解该事件、人物、国家。
时间地图右下角工具栏,可进行测距离、测面积、切换底图、缩放地图功能操作。下图就是将默认水彩地图切换成了卫星地图。
专题
另外首页有相关专题分享,专题包括文章及画作,文章内容都很通俗易懂,不乏有另辟蹊径科普历史知识的。
新建条目
此外全历史还提倡用户参与历史系统构建,你可以选择新建条目,比如说某个时段某个历史人物之类的。
网址:
中国朝代顺序完整表图
中国朝代顺序表:
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南朝、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北汉)、宋、辽、西夏、元、明、清。
夏公元前2070----1600年共470年姒启
商公元前1600----1046年共554年子成汤
周公元前1046----256年共790年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共275年姬发
东周公元前770----256年共515年姬宜臼
春秋公元前770----475年共295年
战国公元前475----221年共254年
秦公元前221----206年共15年嬴政
西楚公元前206----202年共4年项羽
南越公元前203----111年共93年赵佗
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共426年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邦
新公元9----23年共13年王莽
更始公元23----25年共2年刘玄
东汉公元25----220年共196年刘秀
三国公元220----280年共60年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丕
蜀公元221----263年共43年刘备
吴公元222----280年共59年孙权
晋公元265----420年共156年
西晋公元265----317年共53年司马炎
东晋公元317----420年共104年司马睿
十六国公元304----439年共136年
汉前赵公元304----329年共25年
汉公元304----319年共15年刘渊
前赵公元319----329年共10年刘曜
成汉公元304----347年共43年
成公元304----338年共34年李雄
汉公元338----347年共9年李寿
前凉公元314----376年共62年张轨
后赵公元319----350年共31年石勒
前燕公元337----370年共33年慕容_
前秦公元351----394年共43年符洪
后秦公元384----417年共33年姚苌
后燕公元384----409年共25年慕容垂
西秦公元385----431年共46年乞伏国仁
后凉公元386----403年共17年吕光
南凉公元397----414年共17年秃发乌孤
北凉公元397----439年共42年沮渠蒙逊
南燕公元398----410年共12年慕容德
西凉公元400----420年共20年李_
夏公元407----431年共24年赫连勃勃
北燕公元409----436年共27年冯跋
代公元315----376年共61年拓跋猗卢
冉魏公元350----352年共2年冉闵
西燕公元384----403年共19年慕容泓
仇池公元196----552年共356年杨腾
翟魏公元388----392年共4年翟辽
西蜀公元405----413年共8年谯纵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南朝公元420----589年共170年
宋公元420----479年共60年刘裕
齐公元479----502年共24年萧道成
粱公元502----557年共56年萧衍
陈公元557----589年共33年陈霸先
后梁公元555----587年共33年萧_
北朝公元386----581年共196年
北魏公元386----534年共149年拓跋_
东魏公元534----550年共17年元善见
西魏公元535----556年共22年元宝炬
北齐公元550----577年共28年高洋
北周公元557----581年共25年宇文觉
隋公元581----618年共37年杨坚
唐公元618----907年共290年李渊
武周公元684----705年共21年武_
渤海公元689----公元926年共237年大祚荣
南诏公元738----902年共165年皮罗阁
五代公元907----960年共54年
后梁公元907----923年共17年朱温
后唐公元923----936年共14年李存勖
后晋公元936----946年共11年石敬瑭
后汉公元947----950年共4年刘知远
后周公元951----960年共10年郭威
十国公元892----979年共87年
吴公元892----937年共45年杨行密
南唐公元937----975年共38年李升
吴越公元893----978年共85年钱_
楚公元896----951年共55年马殷
闽公元909----945年共36年王审知
南汉公元917----971年共54年刘_
前蜀公元903----925年共23年王建
后蜀公元933----965年共22年孟知祥
荆南公元924----963年共39年高季兴
北汉公元951----979年共28年刘崇
宋公元960----1279年共320年
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8年赵匡胤
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2年赵构
契丹辽公元907----1211年共305年
契丹公元907----947年共41年耶律阿保机
辽公元947----1125年共178年耶律阮
西辽公元1124----1211年共88年耶律大石
金公元1115----1234年共120年完颜阿骨打
西夏公元1038----1227年共189年李元昊
大理公元937----1253年共316年段思平
蒙古元公元1206----1636年共430年
蒙古公元1206----1271年共6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公元1271----1368年共98年孛儿只斤忽必烈
北元公元1371----1636年共236年孛儿只斤妥_贴睦尔
明公元1368----1644年共276年朱元璋
后金清公元1616----1911年共295年
后金公元1616----1644年共28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公元1644----1911年共267年爱新觉罗福临
中国伟大的皇帝
1唐太宗李世民,他使一个民族有了崇高的国际地位和辉煌的经济文化成就。汉武帝刘彻,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2秦始皇,他实现了华夏民族的大统一。隋文帝杨坚,他使一个民族绝处逢生,得以延续。
3成吉思汗,他创建了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汉文帝刘恒,严于律己,轻徭薄赋,甚至十二年免收全国田赋。
4明太祖朱元璋,他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清圣祖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5一代女皇武则天,她为中国古代史最大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宋仁宗赵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受到历代史学家,政治家的称赞。
人物关系图谱
如下图:
《红楼梦》中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共四百四十八人。
宁荣两府本支:男十六人,女十一人,宁荣两府眷属女三十一人。
贾府本族:男三十四人,女八人。
贾府姻娅:男五十二人,女四十三人。
两府仆人:丫环七十三人,仆妇一百二十五人,男仆六十七人,小厮二十七人。
皇室人物:男九人,女六人。太监二十七人,宫女七人。
封爵人物:男三十七人,眷属十四人。
官吏:有姓名及职名冠姓的男二十六人,只有职称的三十八人,胥吏男三人。
社会人物:各阶层男一百零二人,女七十一人。大夫男十四人,门客男十人。优伶男六人,女十七人。僧道男十七人,尼婆四十九人。连宗男四人,女四人。
外国人:女二人。
警幻天上:女十九人,男六人。总计:男四百九十五人,女四百八十人,合计:九百七十五人。其中有姓名称谓的七百三十二人,无姓名称谓的二百四十三人。
扩展资料
关系图简介:
贾家
贾演
贾代化
贾敷
贾敬
贾珍
贾蓉
贾蔷
贾惜春
贾代善
贾赦
贾琏
贾迎春
贾琮
贾政
贾珠
贾兰
贾元春
贾宝玉
贾探春
贾环
贾敏
林黛玉
贾代儒
贾瑞之父
贾瑞
史家:
史太君
史湘云之祖父
史湘云之父
史湘云
王家:
王熙凤之祖父
王熙凤之父
王仁
王熙凤
贾巧姐
王子藤
王夫人
薛姨妈
王熙凤之伯祖父
王成之父
王成
薛家:
薛宝钗之祖父
薛宝钗之父
薛蟠
薛宝钗
薛宝琴之父
薛蝌
薛宝琴
其他关键人物:
甄士隐;谐音“真事隐去”,甄英莲之父,资助贾雨村举试、发迹。电视剧开局出场。
贾雨村;谐音“假语村言”,历任黛玉老师、应天知府、大司马协理军机;电视剧开局、结局出场。
妙玉;金陵十二钗之一。
二十四朝代顺口溜
二十四朝代顺口溜如下: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内容详细的二十四朝代顺口溜如下: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残黄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
北宋火南唐,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明到崇祯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黄,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社会影响: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里,隋唐五代时期,经济繁荣、科技发展,文化影响广泛。武周时期,因大周万国颂德天枢的营建而使国际地位达到顶峰。辽宋夏金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经济、科技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时,经济取得发展,明末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19世纪中期,清朝时期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帝制,确立了共和政体,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死后,中国进入军阀割据混乱时期。北伐战争后中国国民党在名义上统一中国。
谭其骧画的中国历史地图,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地图的权威,被各大中学教材使用。不过,他的地图只能算是政治地图,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历史地图。因为谭版的历史地图向来以“地图开疆”闻名于世,例如他把元朝的地图画到了北冰洋沿岸,将唐朝的地图画到了咸海一带,据说是因为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才这么画的。
谭其骧版本的秦朝地图
不过,许多人恐怕不知道,谭其骧的地图除了有“地图开疆”,还有“地图缩疆”。他的部分地图会可以不将有些地区划入版图,以此来表明所谓的“国际友谊”,其中越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在谭其骧的秦朝和明朝版图上,都没有画入越南,这是十分巧妙的事情。
根据谭版改编的秦朝郡县地图(西南地区客观了,象郡没有变)
首先来说秦朝的版图。越南北部在先秦时期是骆越,属于百越之一。秦朝灭百越后,在这里设置了象郡。象郡位于哪里?宋代的周去非在《岭外代答・百粤故地》记述:“交趾,象郡也。汉武帝……离象郡为三, 日交趾、九真、日南。”越南历史上第一部史书《大越史记》记载:“汉略越地分为九郡……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秦代皆属象郡。”也就是汉武帝灭南越后,将过去秦朝的象郡拆分为了交趾、九真、日南三个郡。这一点,中国古籍和越南古籍都是一致认可的。
南越九郡分布地图
其中交趾郡就是今天越南的河内,这一点在历史上也并无争议。九真郡位于越南中部,而日南郡的位置最为模糊。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秦朝疆域最南端是“北向户”,所谓“北向户”,《汉书·地理志注》“言其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也就是当地的日光可以从北照进屋子,也称为“日南”,也就是当今的北回归线以南地区。那么具体纬度是什么地方呢?《水经注》提供了信息“区粟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根据天文推算,大约在北纬16度左右,在越南的顺化位置。也因为如此,汉朝灭南越之后,在越南中部一带设置了日南郡。《汉书・地理志》记载:“日南郡, 故秦象郡,武帝元鼎六年开,更名。”可见,秦朝的疆域最南部能够到达顺化。
然而谭其骧却把象郡的位置画到了广西的凭祥,这实际上就是向越南示好。越南从法国的殖民统治独立后,其民族主义高涨。越南的历史学家不愿意承认曾经是中国一部分的历史,越南历史学家陶维英荒唐地宣称:“象郡即今广西省西部和可能加上贵州南部的一部分地区”,谭其骧居然完全接受了这样的言论。当然,中国还有其他人的地图,比较客观,日本和西方的许多秦朝地图也把越南北部画入了版图。
1955年中国历史地图集(古代史部分)
我们再来说说明朝的版图。谭其骧选择的明朝版图的时间是1433年,这是一个十分奇妙的时间点。因为在这一年,东北的奴儿干都司还存在,但是在越南设置了交趾布政使司却已经被撤销了,就可以直接不画越南了。实际上,交趾布政司(1407—1428)和奴儿干都司(1411—1434)存在的时间基本是重合的,都是永乐年间,代表明朝疆域的顶峰。
谭版的明朝版图
一般画明朝版图,如果有奴儿干都司就必然有交趾布政使司,日本和西方的明朝地图也是这么画的。然而谭其骧画的这幅地图,就苦心孤诣地选择了一个最特别的年份,这一年永乐皇帝已经去世,交趾也丢了,说巅峰也不巅峰。在这幅地图时间的第二年,奴儿干都司也撤销了。
修改后的明朝版图
从谭其骧的秦朝版图和明朝版图就可以看出,他的版图用不得。因为他的版图有很多不尊重历史的地方,十分不客观,不是多就是缺。作为历史研究者,因为尽量尊重历史,而不是乱改历史。
本文2023-08-04 15:42:5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