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的养生智慧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中医学的养生智慧,第1张

中医学是古人同大自然艰苦搏斗以求生存的产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养生 智慧。随着现代 社会 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有些行为违背中医理论,是对身体的极大摧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主委陈明为大家解读以下耗伤身体的行为。

冷饮甜辣,痰湿内蕴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鱼大肉、烧烤火锅、饮料啤酒、冰淇淋甜点成了餐桌常客,但在中医看来,这种贪食生冷、甜辣的饮食习惯是很不 健康 的。首先,生冷、冰镇食品最容易损伤阳气,尤其是脾胃的阳气,导致无法正常消化吸收食物,久之人体会面色萎黄、精神不振、肌肉无力、思维迟钝。其次,大量食用甜食会造成内生火热、痰湿内蕴及肥胖、内分泌失调等诸多问题。很多人会有误区,认为吃了辣椒、羊肉、火锅再喝点儿冰镇饮料,热的凉的不就中和了。事实上,食物进入身体后所产生的作用对各个脏腑经脉的亲和力不同,热性食物与凉性食物各有归经,各走其道,其寒热之性并不能很好地中和抵消,而是各自为营地诱发各类疾病。推荐大家保持一个比较符合国人肠胃消化特点的饮食习惯:以米面为主,蔬菜为辅,适量摄入肉、蛋、奶及各种水果,做饭少油限盐,清淡为主,少吃生冷食品。

工作紧张,阳气耗散

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这是很多成年人的生活常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人体的发动机——“阳气”也必然处于亢奋状态。清醒状态下,阳气的运行分布是偏于体表的,这种外露弛张的状态维持时间过长就会导致阳气过度耗散,呈现出一种虚损状态,昏沉、反应力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频繁感冒等问题接踵而来。因此,平时工作学习要有张有弛,紧张工作后需进行适度身心放松,可以适量做有氧运动,比如瑜伽、慢跑、游泳等。如果没有时间及运动条件,听听相声、放段音乐,让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也是很好的休息。

经常熬夜,阳不归根

人体有一种很重要的阳气,叫“卫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抵抗力。它是人体的“小卫兵”,随昼夜晨昏变化,按规定路线在人体经脉中“按点儿”运行。笼统地说,人在白天清醒时,卫气在阳经值班,时刻保持警惕以抵御外来邪气;到了晚上,卫气也随着人们睡眠开始交接到阴经进入低耗能的“待机充电”状态,来为白天上岗工作养精蓄锐。现在,很多人手机不离手,还经常熬夜,使得阳经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阳气耗散,久而久之导致机体抵抗力低下。所以,大家应充分遵循“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的生理特点按时起居,尽量做到晚上10点前睡觉,工作学习忙的话可稍稍延后到11点,成年人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未成年人根据年龄适当延长睡眠时间;中午可通过午休,让阳气打个小盹儿。

思虑繁复,气血受损

人体气机运行遵循其自身周行规律,也受活动及精神状态影响。思虑繁复、欲望过多,这些都会导致阳气烦劳弛张,易产生内火,火热邪气一方面导致阳气进一步外散,另一方面也会灼伤阴津,造成人体阴阳两虚。《黄帝内经》描述较为理想的 养生 状态应该是“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只有当我们的内心没有过多欲望和担忧时,气机运转才能真正遵循其规律,保持气血津液充斥盈满的状态。建议大家每天在烦劳的工作学习后,抽出一部分时间放空静坐,以涵养阳气、濡养津液。

阳气失调,人造伤寒

一般人们认为秋冬是感冒高发季节,可临床发现,夏天、伏暑天看感冒的人最多。因为,夏天人为的食寒饮冷、吹空调很容易会“人造伤寒”。《黄帝内经》讲“春夏养阳”,这两个季节天地自然都处于一种阳气旺盛、外露浮越的状态。人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不例外,人体有限的阳气多数都跑到外部肌表,处于一种耗散状态,内部阳气相对不足。因此,春夏季节,我们更应注重维护保养阳气,不管是吹冷气还是喝冷饮、吃生冷食物都要节制,食用生冷食物时,可搭配温热辛散的食材,如生姜、花椒、孜然、芥末等。

运动不当,损津伤心

现代人对身材要求高,女士以瘦为美,男士追求肌肉饱满。所以有人为在短期内迅速减重而进行超过自身负荷的高强度运动,导致身体多处拉伤、扭伤、挫伤。中医认为,适量运动可鼓动身体内气血运行,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气血运行通畅能很好地濡养筋骨脉络,达到 养生 目的。但运动讲究得当,否则得不偿失。怎么判断运动量是否合适?主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运动过程中不宜过量出汗,最好不要“汗出如洗”。大量汗出后,人体阳气过度亢奋外发,容易感受风寒,同时由于汗液生成需要阴津、阳气及心气相互作用,过量出汗不仅耗伤阳气、折损津液,也容易损伤心气。二是运动后如果出现关节、肌肉疼痛或酸软无力,吃饭没有胃口,晚上睡眠质量下降等情况,且经1天休息还无法缓解,就预示着运动强度过大,需及时调整。从中医角度讲,推荐八段锦、五行掌、太极拳等功法,这些是比较柔和且符合东方人身体结构特点的锻炼方式,大家可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学习。

产后受寒,邪风入侵

中医认为,女子三七到四七(21-28岁)、男子三八到四八(24-32岁)期间,机体阴阳充沛平和,是适合生育的最佳时期。但很多年轻人要等工作稳定、有车有房,各方面条件成熟才要孩子,双方往往都35岁以上了,此时生育能力开始走下坡路,导致受孕困难。另外,妇女生产后百节空虚,极易招受贼风虚邪,故产后讲究避风忌寒。现在医院手术室全年都是冷气控温,手术过程中产妇不可避免地会感受风寒邪气。很多年轻产妇产后不久就食寒饮冷,吹冷气,过不了几个月就会觉得身体“钻风”。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和饮食习惯与西方有很大不同,客观存在着体质差异。因此,不能盲目照搬西方人产后喝凉水、吃冷食等生活习惯,注意避风休息。同时,遵循生理规律,在合适的年龄孕育。

阴阳失衡,滋养流弊

现代人对 健康 很重视,希望通过早期预防保健来维持 健康 的体魄。为迎合这种消费心理,很多养阴药被贴上了“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的标签。实际上,人体最自然 健康 的状态是阴阳在一定水平内保持相对平衡,即所谓的“阴平阳秘”。这就像植物的生长既需要阳光照射,也需要充足水分。因此,不进行辨证而单纯通过滋阴养阴的方法追求保健 养生 的思想不符合中医理论,大家要客观认识。

滥用西药,伤伐正气

抗生素的发现与运用快速解决了临床上大量因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的各类疾病,但也造成了为追求疗效与速度而滥用、过量使用抗生素的问题。很多老百姓家里都储备了青霉素类、头孢类药品,喉咙疼吃一片、感冒了吃一片……从中医角度看,绝大多数抗生素性质偏寒凉,过量使用会伤伐人体正气。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感冒输很多抗生素吊瓶后,患者往往伴随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怕冷等症状,这是人体正气被大量寒凉抗生素“误伤”的结果。因此,大家应慎用抗生素。

《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核心,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哲学教科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接《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接以入《易》,《易》说至繁。」《周易》的智慧,主要可用「变」「中」「时」「知几」四方面来概括,而且在中医运用中得以体现。

「变」 就是要顺应规律,找准位置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重要支柱就是「天人合一」。中医的生命观,就是「庄子」说的「通天下气耳」。天下都是一种「气」。「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庄子·知北游》)。东汉时期著名哲学家王允说:「天地合气,物偶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天地阴阳之气相合,就产生了万物。人也完全是一个自然产物。可见,天地人相合,就是顺应规律。顺应规律就要顺变。

「变」,有两个方面的变,一方面是在成功或走运的时候(即身体好的时候)如何防止变,就是中医中治未病的理念,也是养生的理念。《黄帝内经》中的《素问》里岐伯说人要「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黄帝内经》中还讲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认为人禀受了天地之气而生,应当按照四时运行的规律生存。防变的最好办法是变自己,而且要变在花未尽开月未圆之时。另一方面,是在失败或倒霉的时候(即身体不好的时候)如何促进变,就是中医中治小病或大病的理念,就是要顺应规律,找准位置,按照阴阳平衡,五行的整体相关性理念,辨别每一个细节,找准绝处逢生的机会和位置,辩证促变,使其变好,达到新的平衡。

「中」 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点是中庸之道

所谓中庸,也叫庸中,即用中。因为「中」就是维持事物的平衡。平衡是一个适度,既不过,也没有不及。正如《周易》讲变化,就要变得恰到好处。中医的阴阳理论,就是辩证法的对立统一,既讲平衡统一,又要讲矛盾、斗争。所以,中医认为一切疾病都来自于阴阳失衡,也就是说失去了中道。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提出的「心理、生理、哲理」养生法也是贯串了「用中」的思想,如《黄帝内经·灵柩经·本神篇》里讲的「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署,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可谓生命在于平衡,医者贵于「用中」。

「时」 「变」的根据是「时」

变通趋时,动静不失其时,因时而变。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讲:「循天之道以养其身,谓之道。」「民皆知爱其衣食,而不爱其天气。天气之于人,重于衣食。衣食尽,尚犹有闲,气尽而立终」。天有四季和昼夜,地有东西南北中,变是常态。中医常常讲先天、后地。人在出生之前,是秉承天地之气而孕育,这时的气就是先天之气。生下来后,又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就是后天之气。生命就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的结合。气盛,生命就旺盛;气衰,生命就衰竭。所以,养生、治病,贵在变通趋时,因时而变,唯变所适,时位适中。

「知几」 把握「时」就要多在「知几」上下功夫

「几」,通俗地讲就是「苗头」、「兆头」。就是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中医理论,阴阳的思想反映的是平衡,五行的思想反映的是整体的相关性。这些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思想,也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五行的思想,把天地万物,归纳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而且认为这五类物质之间有一种相生相克和相乘相侮的关系。

中医把人的五脏六腑的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辩证地归纳为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的核心观点。知「几」,就要运用「四诊」的基本方法,以「八纲」为辨证纲领,以「人身小天地」「天人合一」的整体理念,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辨证」和「论治」,把握病症「苗头」,究其病症「源头」采取「同病同治」「异病异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法,达到「和而不同」的目的,实现新的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

总之,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东方文明的体现,它底蕴深厚,学问深奥,潜质无穷,与西方医学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可以交流交融,扬长补短,但不能简单地加以比较和衡量,更不能互相否定。

谢谢邀请,想研究中医可以从哪几本书看。

首先,中医博大精深,里面蕴含了古人博大的智慧以及对于人体结构的独到见解。我认为想要研究中医,可以从黄帝内经这本书下手,如果能了解通读黄帝内经,那么中医所蕴含的大智慧也是可以了解的。

黄帝内经是由黄帝当时问道诸多的得道之人,而写下对于人体构造以及如何延年益寿的一些具体的方法。人身有五脏,肾肝脾心肺对应五行水木土火金,对应天地四季春夏长夏秋冬,理解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也就能读懂人身的奥秘,以及如何在不同时候调养人身以达到延年益寿的道理。黄帝内经中多有提及这些方法,以及对于人身诸多窍门,以及人身体内部气的运行的一些具体方法。那么你理解了黄帝内经自然也能理解中医,中医就讲气以及身体窍门的拥堵的一些具体处理方法。

中医的智慧博大精深,古圣的智慧也是现代许多人所不能及的,我们应该去熟读并理解一些有关中医的古书,那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大智慧,这样我们才可以使中医发扬光大。

梁冬:我是梁冬梁某人。一直以来,我在学习中医的过程里面,很多人就说中医不科学,中医是妖术,中医是哲学,总而言之中医跟科学没有关系。但是呢我又不是学中医的,客观上来说不是一个科班出身嘛,同时我又不是个科学家,所以常常被问到(倒),很辛苦。但是我总认为,这一定有人知道。结果又是心念一闪,震动四方。话说前两天,我在香港一个书店,突然看见一本书叫《气的乐章》,一位老先生,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家,居然能够把中医,我们以前一直理解的气血这样的问题,讲的如此清澈明了,于是我们就有力量,就把他请来了我们的节目现场。

画外音:王唯工,台湾大学物理系学士,清华大学物理研究所硕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物理系神经科学博士。他在所著《气的乐章》一书中,第一次用现代物理学原理,对中医的养生治病方法给出了科学的解释。王唯工认为,人为何会生病,这与人体血液循环的状态息息相关。而事实上中医早在三千年前就为我们找到了答案。中医认为人体由气、血及津液这些精微物质组成,而气就是体内构成生命的原动力。有趣的是大量实验证明中医的气正好可以用物理学上的共振理论来解释。那么什么是共振?它和中医又为何会有关系呢?

梁冬:那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从我在看这个王老师的这本书里面的一个问题聊起来了。王老师这个书里面呢,聊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说一个人的心脏,如果一个人120斤,就是60公斤的话,它的心脏的输出功率也就是12瓦到16瓦之间。我们这个灯,你在家里厕所、厨房的灯,就最起码三四十瓦。那这么12瓦的一个输出功率的一个心脏,它怎么能够把这个血泵到全身每一个细胞里面呢?这个问题不问,你就不觉得,你觉得很合理,你一问,你就发现说,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话题,我们今天就请王老师从这个话题展开来聊,这个东西和中医的气有什么关系?

王唯工:我想在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事情,就是美国第一次做了一个大桥,非常大的大桥,结果这个桥做好了以后,它那个风一吹,它就越摆越大,越摆越大,越摆越大,最后那个桥就垮掉了。这个现象叫什么,就是共振。因为风吹的这个东西,就像刚才我讲,你跟推秋千一样,你虽然推的力量很小,但是这个秋千,你每次都推在退的时候推,它就越振越大,越振越大。

梁冬:噢,就是说这个秋千荡回来的时候,它正好要往前的时候……

王唯工:你也要推。

梁冬:轻轻推一点点,它就起来了。

王唯工:你虽然很小的力气,越推越高,越推越高,这个就是共振。我们现在身上的循环,是反过来的,它就利用这个关系。就是说我要利用这个我跟你的频率一致的时候呢,我一点点力量我就能把你振动。

梁冬: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王老师,就说我们以前认为是身体的其它地方,都是被这个心脏泵了血之后,送过去的,打进去的,您的理解就说,原来我们身上的所有器官,都有一个振动的频率。

王唯工:对。

梁冬:如果能够达到共振的时候,它这个一点点东西一出来,那边就吸收了,所以全身都是一个完美的和谐共振体。

字幕提示:《气的乐章》:人体的每一个组织和机体它们会主动和心脏保持一致的频率,自发的将血液吸收到自己的机体之中。

画外音:根据共振学理论,人体的每一个组织和机体都不会被动等待心脏和血液的带动与滋养,它们会主动和心脏保持一致的频率,自发的将血液吸收到自己的机体之中,这种人体组织和心脏协同振动的现象就是中医所讲的气,也就是物理学上的共振谐波原理。那么既然人体是通过气血循环来被供给能量的,那气血又是如何被分配到全身各处的呢?这种分布又和中医的哪些观点不谋而合呢?

王唯工:全身都是一个共振体,那共振的单位是什么?小单位是穴道,大单位是经络。就是我们现在讲说人有十二经络,或者是十一经络,是吧?就是说这个经络呢就是大的共振单位,那每个穴道呢就是小的共振单位,器官也是共振单位,所以这个是个非常有趣的事。我们怎么证明了这个事情呢?我们是做老鼠了,我把它的肾的动脉,我把它夹住了,所以肾就不再跟这个身体结合了。理论上的话,我假如我是把血泵出来的话,我少送一个地方,我其他地方血应该变大,对不对?

梁冬:对呀。

王唯工:但是我一夹住啊,那个脉呀,那个血压波啊全部都变小。

梁冬:全身的。

王唯工:全身都变小。因为每个内脏都是很重要的共振频率。所以你看这个我在书里也有提呀,中医一直说五脏藏其神。

字幕提示:五脏藏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志”;“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黄帝内经•灵枢》

王唯工:所以说这个内脏它的重要性特别大,所以它会帮忙这个血的循环。像我们的肾呢、脾呢,这些它是在你的核心的主干上面,它是共振系统的一部分,所以你那个地方受伤,那影响大得不得了。但是穴道这个末端呢,它的影响也会有,但是不会是那么大。其实你任何一个穴道压下去,全身的血液循环也改变了。

梁冬: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就是牵一发动全身的这个东西是有道理的,对吧?

王唯工:对,就是说你这个循环呢其实是中医最根本最根本的一个观念。为什么中医会对,也就是这个,因为有个心脏在打拍子啊。这个周期性的东西要对啊,一定要有一个主周期,一定要有一个主要的周期。譬如说我们做一个交响乐,那个指挥在指挥的那个就是你的主旋律啊,那你当然那个小号啊可以稍微变动一点,这个提琴高高低低也可以跑一跑,但是大家都要跟着那个总指挥呀。心脏它在跳的时候,它不断地在调整。它怎么呢,它就跟那个总指挥一样,它一会儿叫你,“肾脏多注意一下,血液循环要来了”,一下告诉,“你说吃过饭了到胃去的血要多一点”,它一直在调整。所以这个总指挥在这里,那么中医的理论就会对,没有这个总指挥的话呢,中医的理论就不对了。

梁冬:所以所以,之前我们一直讲到这个心主神明,就是中医是觉得心比脑重要。

王唯工:对!

梁冬:刚才呢王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话题,我能不能这样试着翻译一下啊:就说我们整个的身体,我们的心脏它的角色,它不是一个压力泵,它更像的是一个大指挥家。这个指挥家呢他去指挥全身每一个器官的振动,因为你这个地方振动多一点,或者是频率调一调,所以呢这个气血就能够按照应该按需排送,就是它是一个特别智慧的。所以呢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工心脏装上去之后它没有用,是因为人工心脏它只能按照某一个固定的频率在振动。

王唯工:它的这个缺点呢,还不只是一个固定频率,人工心脏现在用到的是接近30瓦。30瓦,我们人大概12到15,它已经用了二十几倍了,但是呢那个病人呢只能躺着,全身挂满点滴。

梁冬:那为什么一个人肉心脏12瓦就能够支持一个人全身的一个运动?一个人如果换成人工心脏三十多瓦,功率大了20倍,它这个血还泵不到全身去了呢?那到底中间又有什么样的微妙差别呢?这和中医讲的心主神明的关联又是怎样呢?

梁冬:在中医里面,一直讲到这个心主神明。刚才呢,王教授就给我们讲到一个观念,就是说其实人肉心脏,就是每个人自身的那个人肉心脏呢,它很微妙的那种颤抖和跳动,而人工心脏呢它就不能做到这样。那为什么,刚才我们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工心脏大了那么大的功率,但是它却不能够取代人肉心脏呢?

王唯工:就是说这个,假如我们回头看这个血液流体力学的研究,几位大师都讲过这样的话,说他们过去所有的研究呢都是重视这个稳定流量,因为他的立场是说我只要制造出来一个血流就好了。

梁冬:对呀,流到全身就好了。

王唯工:流到全身就好了。

画外音:现代医学盛行的血液流体力学观点是以动能理论为核心的。这种观点认为只要保证人体有稳定的血液流量,血液循环就可以正常进行。但是,王唯工的共振理论认为,这种说法忽略了血液循环中最为重要的“血管压力波位能(势能)的共振与传输现象”,而这种现象也正是中医传统辩证理论的基础。

王唯工:那么他这个人工心脏在设计上,它基本上最大的一个错误就是,他一直认为:稳定的流量才是送血的重要部分。所以它整个这个泵的设计跟心脏那个泵不一样,它是连续地泵,就是一直转,就跟我们现在的马达送水一样,所以是一个稳定的往前流动。但是这个稳定往前流动呢,它没有拍子了,所以它这个心脏就不再是个指挥家了,它变成一个河道的管理员了。它不是一个交响乐的指挥家了,它变成是开河里头闸门的那个河工了,所以这个水呢就只是沿着河这样流下去。但是它沿着河流的时候呢就会碰到很多困难,它一出来你看我们的心脏,一出来就碰到这个主肾动脉,它这个弯一打……

梁冬:哦,就是我们心脏血是先上来再下来。

王唯工:上去又弯下来,它这么一弯呢,那个流量能量就消耗很多很多。它这么一消耗,所以它那个马达的数啊,瓦数一直要提高,否则它渡不了这个难关,弯不过来嘛。所以到最后呢这些器官都是怎么了,就是肾脏里边也瘀血了,肝里面,尤其肾脏,它就瘀血。它一瘀血以后它功能就没有了。所以这个人工心脏到现在虽然可以让人活一下子,而且它打很多的抗凝血剂,人要打点滴,绑在那个……

梁冬:加护病床上面。

王唯工:但是到现在美国的药物食品管理局还是不通过它,因为它怎么?它没有办法让人真的依靠它可以活下来。那么它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它没有抓到循环的基本原理。

梁冬:那它不可以做一个按照心脏那样,就比如说每分钟80下就这样泵的这样一个节奏的东西吗?

王唯工:第一个就是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这个观念,所以到……西医到现在为止他对循环的基本看法还是就是靠这个流量。就是就等于我扔个石头它自己一直往前飞,就是这个观念,就是它一直往前飞。他没有打拍子的观念,他没有是压力在输送、是声波的形式、是器官跟心脏要共振的这个观念。

梁冬:然后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它对我们的一些常见病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影响?能不能举一个例子?

王唯工:最通俗的,病最多的——高血压。

画外音:根据全球《高血压影响报告》显示:高血压患者在世界范围内显逐年呈增长趋势。2007年全球患病者高达10亿人。如果采取有效措施2025年前将有156亿人患上这一疾病。关于高血压的病因西医认为原因不明,饮食不合理、肥胖、高龄都可能引发高血压。同时西医还认为高血压是一种不可治愈的终生疾病,患者必须服用降压药物才可以控制血压,保持正常。但是,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的认识到底正确与否,高血压这一无法治愈的疾病究竞又该如何治疗呢?

王唯工:高血压其实主要是因为肺功能不好。现在大家就会觉得奇怪了,我肺功能不好跟血压高有什么关系?对不对?每一个人都会这样想。那么又跟肝火有什么关系?那么你现在你仔细想,我假如肺功能不好的话,我血里面最大的一个特色是什么?

梁冬:含氧量不高。

王唯工:含氧量不高。那么我血要送东西送到组织里头去,有几个目的。简单第一个讲,送氧气嘛。第二个送营养嘛,还有一个很重要,排除废物,就是把废料带出来。

字幕提示:血液循环的作用:1送氧气;2送营养;3排除废物。

王唯工:所以主要严格讲起来血在我们身上主要是这三个角色。其实第一重要的是什么?氧气。因为你不吃饭哪,你可以一个礼拜饿不死,可是氧气你五分钟没有你脑子就开始死了。所以你看那个《黄帝内经》里边强调这个手缺氧手就麻了,眼睛缺氧眼睛就看不见了,鼻子缺氧鼻子就闻不到了,都讲了,他都知道啊,那个时候就知道了。那么现在血不到,血带着里边第一重要的、立刻致命的……

字幕提示: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黄帝内经•素问》

梁冬:就是氧气。

王唯工:氧气。所以当你的肺功能一不好的时候,你怎么办?你一定要增加你的送血量。所以这个时候你的血压就会怎样?

梁冬:增加。

王唯工:增加。那这个时候因为你这个血里面缺氧,所以你的缺氧量是整体的,是你的血液里面的总的含氧量每个地方都低。所以它要怎样补救呢?它一定要用心舒压,也就是你的低血压要上升。因为低血压上升的时候,它就可以把身上的每个地方的循环都拉高一点。所以一般来讲,我每次看病人的时候,他的低血压高起来的时候,我一定去找他的肺的部分有问题。

梁冬:哦?!所以刚才我们聊到一个话题,说这个高血压啊,中医看这个高血压的问题,包括王教授他们看呢,是因为肺的功能不足,换句话来说,是那个氧气不足。其实也就是说,当肺弱,就是金弱的时候,肝火自然就强。

王唯工:对。

梁冬:因为我们在讲金不克木了。

王唯工:对。

梁冬:本来应该是金克木的,对不对,在五行里面讲。

王唯工:对。

梁冬:金不克木了,那肝火就这样起来了。所以说实际上肺弱和肝火强和那个高血压都是对的。肝火强,木强了呢,那自然心就是主火,心火就会起来了,这就是心脏……

王唯工:而且是最高的。

梁冬:所以心脏病,用您的话来说,心脏病的原因,心火强的原因,其实是因为肺弱有关。

王唯工:对。

梁冬:就是含氧量不够。

王唯工:对。

梁冬: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够理解,但是我觉得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观念。换句话来讲,以后治疗心脏病可能是要呼吸新鲜空气开始入手的。

梁冬:刚才这个王教授,讲到很有趣的一个观念。他说呢,很多人认为这个高血压是心脏的问题,但是根据五行的原理,根据他们的研究,也包括他们的科学研究,发现这个心火旺是因为肝火太旺,肝火太旺的原因是因为金不够强,金不够强就是肺不够强。用他们的系统来讲,就是由于这个血液里边这个……因为肺活量不够了,所以血液里边的氧气含量不足,导致了最终这个心脏供血量要增大,才是有高血压这样一个嫌疑。

王唯工:对。而且这个缺氧啊,我们现在就是在这里稍微再延伸一下,这个肺的缺氧可以有好几个原因。譬如说抽烟,抽烟是我看到的最大的原因,就是抽烟。只要一抽烟,这个人抽个一年两年以上,他的肺的功能,就是我们在脉里面看,他的肺的脉就一直下去。而且他的组织结构都变了,就是血分的……入血分去了,所以他的肺变得很差,而且这个很糟糕,我们很早就已经观察到了。那个人说他戒烟了三年五年了,回不来,所以你烟最好不要碰,你碰了……

梁冬:你不要戒。

王唯工:不是不要戒,不要戒更坏。你戒了之后,从戒的那个时候开始,它不会更坏,但是你想要回来,很慢很慢,不是不会,非常慢。所以对这个,尤其年轻人,年纪太大,到我这个年纪,你就抽了,反正这个叫什么,余日无多了。这个年轻人最好不要碰,因为你一旦碰了,你虽然说我只吸了我以后戒掉,没有那么容易。你吸了三年,你可能要戒十年,而且你要一直复健,它才有机会,回到你吸烟以前的那个……

梁冬:你这样说了以后,我们很沮丧了,就没什么机会了。

王唯工:对。就是烟,但是你不戒,继续恶化。

梁冬:噢,是这样子啊。所以抽烟它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把肺弄坏了,关键是因为抽烟之后,令到这个肺坏了,让我们身体里面的含氧量变低了,变低了之后,给肝脏带来更多的负荷。

王唯工:对。

梁冬:肝脏的负荷最后影响到心脏。

王唯工:心脏。而且它的影响,这个慢慢我再来讲,今天我们先集中在高血压。那另外一个很奇妙的就是,这个我也看到很多,就是他经常是,他在肺这个附近被打伤过,这个我觉得是我们在研究脉诊的一个意外的发现。因为原来你就看中医的古籍里边很少对旧伤琢磨,很少很少,你几乎没有看到。但是我们在看这个病人的时候,很意外的,几乎旧伤是所有慢性病的,你假如说第一因的话,就是它,最大的原因。

梁冬:很多人可能小的时候摔了一跤,自己不觉得,以为是好了,其实导致了他六十年之后的慢性病。

王唯工:对。

梁冬:脑血栓。

王唯工:不要说六十年,就三十年以后,就可能就病了。或者是他荡秋千摔下来什么之类的。但是你只要在肺的这个部位,就会引起高血压。高血压病人,我大概有上千了。低血压高的几乎都是肺,要么是你抽烟,要么就是以前得过肺病,最多的是肺部受到某种的外伤。

梁冬:某种的外伤。你刚才说的是有包括这种撞击么,对不对?

王唯工:撞击,打到了,踢到了,车子撞到了,虫咬肿得很厉害的,一定要肿得很厉害的,后来你好了,它没好。

梁冬:谢谢王老师!

中医博大精深,更是种智慧。它帮助我们提升思维方式,让我们看的更广、更深;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帮助我们更好的活出生命品质。

多年的身体不适,尝试各种方式治疗。在医院经历过手术和西医治疗,在外各种美容机构,只要是能帮助身体的方式都尝试过,并没有让身体得到好转,反而让身体更加虚弱,问题更加严重和复杂。

有幸认识了照临老师,第一次对中医有了全新的视角,它并不是治病,而是调理整个人的气血,阴阳平衡。所有问题的存在本质上都是阴阳失衡导致的,不是去针对具体哪个问题部分治疗,问题是果不是因,要追本溯源,而不是抓住问题,解决问题,那样只会让问题更严重,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生命品质。有多少人就因为身体的疾病而陷入黑暗,生命无光,失去了活着的勇气和意义。

就如内在成长是一样的。我们往往总是致力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而忘了生活的核心,于是就每天忙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但你会发现,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随着成长,确实在解决问题上能力变得越来越强,但我们要将自己变成了一位战士么?仔细觉察这背后的核心仍是出于恐惧。兜兜转转,依然在这个循环中,我们把生命建立在错误的基础之上,我们在逃避生命,而不是活出生命。

当然并不是说有意避开生命中正在发生的“问题”,“问题”帮助我们成长,看到背后的本质。生命在鲜活的每个当下,是个整体。积极去回应每个当下,投入生命,随着生命能量不断提升,看到更多,那些所谓的“问题”自然消失、转化、扬升。

学会真正去享受生命,每个当下选择已是的状态喜悦的活着,而非挣扎抗争。

我们都不能忽视身体对我们的影响,而其实很大程度上,生命那些困扰我们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由于我们身体的不适造成的,所以愿我们都重视起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然后通过内在成长不断提升,让生命真正由内而外的绽放,轻松而喜悦的活着。

感恩老祖宗的智慧,感恩受益于中医的疗愈,感恩生命中有这样智慧、慈悲的引导者帮助我们学习成长,活出生命的美好。

对于中医的知识和智慧自知甚少,只是一些心得体会。感恩和敬畏!

我们常说的 时间能证明一切 ,跟毛主席说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是同一个意思。时间越长,践行的机会越多,试错的机会越多,犯错就越多,每次犯错会把糟粕淘汰掉, 剩下的就是真理 ,所以说 存在即合理

中医是中华人民治病 养生 的智慧,有着五千年文化的传承,至今还在流传,说明中医有可取之处。我们也见过或听过或亲身经历过,有些顽疾西医治不好,换成中医就调理好了,也说明中医有可取之处。

我们出去吃东西,会反感添加剂,是因为有些添加剂属于人工合成的化学剂,不是天然的,有副作用,所以反感。而中医的调理,会说如何用天然的材料,吸取自然的养分,调理身体,这种调理缓和身体容易接受,是 健康 的,这是我觉得中医厉害的地方,不去创造一种药,而是利用自然、或者讲将身体融入自然, 取天地精华以养身

这本书像是工具书,告诉我们各种食物的特性,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症状该如何搭配食物来吃,有兴趣的看看,没时间的不看也无妨,可以根据自身的症状和需求利用百度来搜索如何疗养,应该能搜索得到。

所以书中的内容我就不说的,说一说看的时候自己的一些联想,中医和武功之间的联系。

中医和武功都讲究静,中医是借助天然的养分调理身体,这是个缓和的过程,是个接受、融合的过程,身心越静效果越好。练武练内功也讲究静,因为要运气,静才能保证气的稳定,进而才能更好的舒展身体和控制动作。

中医和武功修炼的过程是一样的,都是积累和“ 忘却 ”的过程,所谓积累,就是一点一滴的学习和训练,所谓忘却,就是逐步 忽略 所学的一招一式。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中的张无忌师承张三丰,在修炼太极拳的最后关头,张三丰让张无忌忘掉所学的招式,当张无忌100%忘掉时,其太极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开始练武的时候,学习的一招一式是打基础,通过这些招式感受自己的身体,感受气的运转和力的发与收,学得越多感受越深,当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开窍了,此时能够很好的理解自己的身体,调运气和力,这时就不需要通过那些所学的招式来出招,甚至来说 招式就是限制 ,所以要忽略掉所学的招式,见招拆招,自然而然,当完全没有招式的时候,就是 随心所欲 ,就是一代宗师了!

开始学中医的时候,去记住每种症状的表征是如何,每种食材的药理是如何,死记如何搭配去应对某种病症。当学到一定程度了,开始融会贯通,通过人的面相、姿势、行动、气息能判断身体哪些地方出问题,通过食材的色泽、生长的环境等能推断其生性。这时就不用药谱了,能根据具体的症状对症下药,甚至乎能防微杜渐。根本就不需要什么药方,因为每日的吃、行都是中医的学问,对身体的变化了如指掌,呼吸之间都是调养,所以就 忘却 了“医”!

学中医也是学传统文化,也透露出国学的思想光芒,希望大家心平气和,身体 健康 !

在《中医体质养生》一书中,傅杰英教授秉承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按照人群的八种常见体质——平和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瘀血体质、气郁体质的不同,讲述每种体质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及易感疾病,帮助人们认识自身是何种体质,并告诉人们如何根据自身的体质,从饮食、起居、精神、药物、经络调养等方面合理养生。

不论是体质养生、饮食养生,还是四季养生,其具体方法最终还是落在对五脏的养护上。在《中医五脏养生》一书中,傅杰英教授根据现代生活方式对五脏的影响,强调中医也要与时俱进,从各方面详细叙述五脏的特性、喜恶,并告诉人们如何尽量卸载现代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给五脏带来的麻烦和干扰,使五脏各司其职,使身体健康长寿。

此次推出的礼品装,不仅包含上述两本畅销书的最新修订版,更免费赠送傅杰英教授精彩讲座DVD,是送给亲人和朋友的绝佳礼品!

《中医体质养生》

为什么别人吃很多东西也不会发胖,而你喝水也长肉?

为什么别人的皮肤光滑无比,而你的皮肤坑坑洼洼总长痤疮?

为什么别人不怕冷也不怕热,而你一到冬天即使穿得很厚还是觉得冷?

其实,这都是体质惹的祸!

本书把人群分为八种不同的体质,逐一讲述每种体质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及易感疾病,帮助人们认识自身是何种体质,并从饮食、生活起居、精神、药物、经络调养等方面告诉人们,养生要因人而异、体现个体差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医五脏养生》

不论是体质养生、饮食养生,还是四季养生,其具体方法最终还是落在对五脏的养护上。我们本应格外注意对五脏的养护,但是,人们的五脏,在现代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下,承受了很多本来不应该承受的重担,遭受了从来没有过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来保健自己,使五脏安心,使自己生命体验更好

中医也在与时俱进,尤其是面对现代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些新疾病。本书作者傅杰英教授从起居、饮食、中药、经络等各个方面,详细叙述了五脏的特性、喜恶,并告诉人们如何尽量卸载现代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给五脏带来的麻烦和干扰,使五脏各司其职,使身体健康长寿。

中医学的养生智慧

中医学是古人同大自然艰苦搏斗以求生存的产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养生 智慧。随着现代 社会 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