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气势磅礴的嘉峪关城池,晚清时残破不堪满眼荒凉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老照片:气势磅礴的嘉峪关城池,晚清时残破不堪满眼荒凉,第1张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这几句歌词用来描述“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的 历史 ,是贴切的。我们通过一组老照片重回 历史 现场,来看看晚清时期的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万里长城的最西端,雄踞嘉峪山之麓,巍峨宏伟,险峻天成,气势磅礴。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也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塞,沟通着中原与西域。其城池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

嘉峪关城池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周边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攻防兼备,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因此有“天下第一雄关”之誉。

嘉峪关城池坐落在沙漠戈壁之上,所以莫理循站在高处拍下的都是无边无际的黄沙,满眼荒凉。以现在科学的观点来说,这一地区年平均降雨量只有853毫米,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

宋元以前,嘉峪关有关无城,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决定在此修建关城,不久,一座黄土夯城拔地而起,成为西部国防重地。此后,多位明朝皇帝都曾下令增修嘉峪关,使其成为较完备的防御城堡。

进入清朝以后,嘉峪关一带的战乱不像以前那样频仍,商贸往来更加繁盛。到嘉庆年间,它已经转型为控制贸易的关卡,向日益增多的往来商旅征收关税。

新疆和中亚的棉花、葡萄、羊、马、骆驼、玉石等经嘉峪关运往内地,而内地的茶叶、丝绸、棉布、瓷器、药材等也经嘉峪关运往新疆和中亚等地。

晚清同治年间,陕甘地区再起烽火,嘉峪关遭到重创,城内的铺户、茶肆、旅店、民居等零落荒凉,人烟远不如往昔稠密。数十年之后,这里依然没有完成重建。

1881年,《伊犁条约》签订,清廷批准俄商赴嘉峪关贸易,嘉峪关成为丝绸之路上的通商口岸,清朝官方在此征税,又多了“洋关”的功能。

等到莫理循到来时,嘉峪关已经毁坏严重,他看到:“现在的要塞主要用作海关关口,没有卫戍部队,除了沿城墙堆积的几堆石头以防盗贼外,没有采取任何防御措施。”他拍摄了低矮破旧的哨所内唯一的士兵,这名士兵没有武器。

陕西彬州的小脚妇女。清朝末年,受聘于英国《泰晤士报》的澳大利亚籍记者莫理循,对中国西部进行了为时半年的考察。他记下了旅途中的见闻,用相机拍下了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成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珍贵资料。本文选取的照片,拍摄于1910年2-3月的陕西和甘肃境内。

甘肃平凉饱经沧桑的老人。当时清王朝正处于崩溃的前夕,莫理循记录的就是巨变前的社会面貌。生活在今天的我们看到这些老照片,凄凉的景色、贫穷的百姓,难免产生历史不堪回首之感。

陕西乾州的两个乞丐,衣服褴褛肮脏。通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真实地感受百年前大西北人的生存环境。100年来,西部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些黑白照片提供了一个不可替代的参照物。

甘肃平凉府的大道,两边栽满左公柳。左公柳是陕甘总督左宗棠经略西北的重要史迹,当年他率领的湘军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水土不服,命令军民广植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大将筹边尚未还,潇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公柳是西北高原常见的旱柳,树身高大,树干挺直,枝叶柔密浓厚。

莫理循在甘肃境内拍摄的儿童乞丐。这三个孩子的境况真是可怜,上身的棉衣破烂不堪,下身干脆一丝不挂,可谓是衣不蔽体的真实写照。当时可是2月份,北方仍然异常寒冷,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度过那个漫长冬天的?他们的父母何在?

甘肃青江驿(今会宁县境内)客栈院内,三个马车夫。

载运莫理循行李的马车正在爬坡,他们即将进入兰州。

甘州沙河,护送莫理循西行的官府衙役。这位衙役年仅18岁,艰苦的生活让他看上去像个中年人。西北一带常有强盗出没,为了确保莫理循一行的安全,当地官府派员全程护送。

晚清驻华记者莫理循拍摄的乡村巨人。本文选取了10张记录晚清巨人和侏儒影像的老照片,非常罕见。隔了100多年的时光,我们还有幸能看到这些神奇的人物,真是难能可贵。

上海,身高226米的巨人分别与侏儒和正常人合影。由于这些人的外形易于常人,足够吸引眼球,所以经常被国内外的马戏团录用为艺人。比如著名的美国BTBarnum马戏团,就曾在中国挖人。

这位侏儒从事杂技表演。人们都有猎奇的心理,而外形超出常规的人正好满足了大家的需求。别说在娱乐活动较少的晚清时代,即便是业余生活精彩纷呈的当下,我们不也爱看那些奇异的人么?

1879年,一位没有留下姓名的晚清巨人。大家注意,他穿着清朝官员的服装,胸前还有补子,但这并非说明他是官员,而是外国人为他准备的演出服装,以使其更有中国特征。晚清很多身高异常的人都被送到欧美参加巡演。

身高约248米的詹世钗与侏儒合影。詹世钗生于1841年,安徽婺源县人(今属江西),家里都是大高个,号称“长人之家”。他曾在上海做工,后被美国人重金聘请,周游世界表演,后入英国籍,晚年客死英国。

晚清浙江舟山侏儒车玛(音译,英文名是Che Mah)。车玛生于1838年,身高约71厘米,被美国BTBarnum马戏团的星探发现,而后成为杂耍艺人,在全世界演出。有人问他:“成为世界上最矮的人有何感受?”他回答说:“我不知道这和其他人有什么不同。男人不是靠身高赢得尊敬,而是靠智慧和知识。”

1894年,云南布政使司的亲兵常严明(音译),身高241米。亲兵就是布政使亲自督率的绿营军队,也就是自己的卫队。带着这样一位身高超过2米的亲兵下乡,那可真够拉风的。

1900年,江苏巨人与美国摄影师詹姆斯·利卡尔顿合影。

1911年夏,成都卖烤鸭的侏儒。

晚清明信片,照片中是清朝巨人与外国人合影,上面盖着“观览北京馆纪念”戳。可以推测,这张照片是清 在国外参加某一次世界博览会上拍摄的情景。

老照片:气势磅礴的嘉峪关城池,晚清时残破不堪满眼荒凉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点击下载
上一篇:九星吉凶歌下一篇:含梓的诗句取名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