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白石英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古籍中的白石英简介,第1张

《中医大辞典》·白石英白石英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来源及产地氧化硅类矿物石英的纯白矿石。产江苏、广东、湖北、河北、福建、陜西等地。性味归经甘,温。入肺、肾、心经。功能主治功在温肺肾,安心神,利小便。主治肺寒咳喘,阳痿,消渴,惊悸,小便不利。用法用量煎服:9~15g。化学成分本品主含二氧化硅,尚含铝、铁、钠、钾等杂质。《全国中草药汇编》·白石英拼音名BáiShíYīnɡ来源为一种块状的二氧化硅矿石。全年可采挖,拣选纯白色的供用。性状呈不规则的块状,多具棱角,大小不一。全体呈白色或乳白色,有的微带**。表面不平坦而光滑,有脂肪样光泽。质极坚硬,体重,破而不平齐,边缘较锋利,可划刻玻璃。无臭,无味。炮制煅白石英:取净白石英,打碎,置坩锅或其他容器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至红透,倒入醋盆中淬酥,反复2次,取出晾凉,用时捣碎即得(每100斤用醋20~30斤)。性味甘,微温。功能主治镇静安神,止咳,降逆。用于惊悸不安,咳嗽气逆。用法用量3~4钱。备注(1)历代有紫石英入血份,白石英入气份之说。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白石英出处出自1《本经》。2《吴普本草》:白石英,生太山。形如紫石英,白泽,长者二、三寸。采无时。3《别录》:白石英,生华阴山谷及太山。大如指,长二、三寸,六面如削,白澈有光。二月采,亦无时。4陶弘景:今医家用新安所出,极细长白澈者。寿阳八公山,多大者,惟须精白无瑕杂者。如此说,则大者为佳。5《唐本草》:白石英,所在皆有,今泽州、虢州、洛州山中俱出。虢州者大,径三、拼音名BáiShíYīnɡ英文名Quartz来源药材基源:为氧化物类矿物石英的矿石。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Quartz采收和储藏:采得后,拣选纯白的石英。原形态三方晶系。晶体呈六方柱状,柱体晶面上有水平的条纹,也常呈晶簇状、粒状等集合体产出。颜色为无色或白色,由于所含杂质关系

详见百科词条:白石英 [ 最后修订于2016/1/7 18:46:21 共208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穿破石 21 拼音名 22 穿破石的别名 23 来源 24 性味 25 功能主治 26 穿破石的用法用量 27 注意 28 摘录 3 《中华本草》:穿破石 31 出处 32 拼音名 33 穿破石的别名 34 来源 35 原形态 36 生境分布 37 性状 38 化学成份 39 穿破石的药理作用 310 炮制 311 性味 312 功能主治 313 穿破石的用法用量 314 注意 315 附方 316 各家论述 317 穿破石的临床应用 318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穿破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穿破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穿破石 1 拼音

chuān pò shí

2 《全国中草药汇编》:穿破石

21 拼音名

Chuān Pò Shí

22 穿破石的别名

葨芝、金蝉退壳、黄龙退壳、牵牛入石、金腰带、黄蛇根、山荔枝、千重皮

23 来源

桑科柘属植物构棘Cudrania cochin chinensis (Lour) Kudo et Masam,以根入药。全年可采,洗净切片晒干。

同属植物柘树(刺桑)Cudrania tricuspidata (Carr) Bur。功效与前种大致相同。

24 性味

微苦,平。

25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祛风利湿,散瘀止痛。用于肺结核,黄疸型肝炎,肝脾肿大,胃、十二指肠溃疡,风湿性腰腿痛;外用治骨折,跌打损伤。

26 穿破石的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根皮捣烂敷患处。

27 注意

孕妇忌服。

28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3 《中华本草》:穿破石

31 出处

出自《岭南采药录》

32 拼音名

Chuān Pò Shí

33 穿破石的别名

柘根、川破石、地棉根、拉牛入石、柘藤根、黄蛇、山黄箕、铁篱根、黄龙脱皮、刺楮、山黄芪、野黄芪、九层皮、千层皮

34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构棘或柘树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构棘Maclura cochinchinensis(Lour)Corner[Vanieria cochinchinensis Lour;Cudrania cochinchinensis(Lour)Kudo et Masam]u·) Kudo et Masam.」。

2.柘树 Maclura tricuspidata Carr.[Cudrania tricuspidata(Carr.)Bur.]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出根部,除去泥土、须根,晒干;或洗净,趁鲜切片,晒干。亦可鲜用。

35 原形态

1直立或攀援状;根皮橙**;枝灰褐色,光滑,皮孔散生,具直立或略弯的棘刺,粗壮,长510(20)mm。单叶互生;叶柄长510mm;叶片革质,倒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39cm,宽128cm,先端钝或渐尖,或有微凹缺,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69对。花单性,雌雄异株;球状花序单个或成对腋生,具短柄,被柔毛;雄花序直径约6mm,雄花具花被片35,楔形,不相等,被毛;雌花序直径约18cm,雌花具花被片4,先端厚有绒毛。聚花果球形,肉质,熟时橙红色,直径35cm,被毛;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和苞片中。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暗绿褐色,具坚硬棘刺,刺长535mm。单叶互生;叶柄长052cm;托叶侧生,分离;叶片近革质,卵圆形或倒卵形,长513c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全缘或3裂,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幼时两面均有毛,成长后下面主脉略有毛,余均光滑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45对。花单性,雌雄异株;均为球形头状花序,具短梗,单个或成对着生于叶腋;雄花花被片4,长圆形,基部有苞片2或4,雄蕊4,花丝直立;雌花被片4,花柱1,线状。聚花果球形,肉质,直径约25cm,橘红色或橙**,表面呈微皱缩,瘦果包裹在肉质的花被里。花期56月,果期910月。

36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溪边灌丛中或山谷、林缘等处。

2生于海拔2001500m的阳光充足的荒坡、山地、林绿和溪旁。

资源分布:1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2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陜西、甘肃等地。

37 性状

性状鉴别 很圆柱形,长短不一,直径且1 525cm;或已切成圆形厚片。外皮**或橙红色,具显著的纵皱纹及少数须根痕。栓皮薄而易脱落。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皮部薄,灰**,具韧性纤维,木部占绝大部分。**,柴性,导管孔明显,有的中央部位有小髓。气微,味淡。

38 化学成份

根含柘树异黄酮(cudraisoflavone)A,3′-O甲基香豌豆甙元(3’-Omethylorobol),去氢木香内酯(dehydrocostuslactone),亚油酸甲酯(methyl linole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 l]。

39 药理作用

柘木根乙醇提取物有较好的抗结核菌作用。试管中,采用改良苏通半流体琼脂培养基,接种强毒人型结核菌(H37RV),其最低抑菌浓度为63125μg/ml。体内抗菌试验表明,给感染结核菌小鼠第2日开始给予柘木注射液15g/只,每日1次,至对照组半数动物死亡时停药,可显著延长感染小鼠的半数存活时间[ 1, 2」

310 炮制

洗净,润透,斜切薄片,晒干。

311 性味

味淡;微苦;性凉

312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清热除湿;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黄疽;腮腺炎;肺结核;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淋浊;蛊胀;闭经;劳伤咳血;疗疮痈肿

313 穿破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鲜者可用至1209;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314 注意

《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用。

315 附方

①治肺痨,风湿: 穿破石、铁包金、甘草。同煎服。(《广东中药》)②治体虚白带:柘树根一两。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挫伤:葨芝根和糯米捣敷。(《浙江中药资源名录》)④治耳久聋鸣,或有汁出,皆由肾虚, 致多年不瘥: 故铁三十斤(烧令赤,以水五斗,渍铁三宿,澄清),菖蒲七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 柘根三十斤(以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上药,合成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三斗,酿如常法,侯酒熟即开,用磁石三斤,捣罗为末,纳酒中,渍三宿。日夜恒饮之,取醉为度,候听闻人语乃止。(《圣惠方》铁浆酒)⑤治小儿心热,重舌,鹅口:柘根(锉)五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更煎,取五合。细细敷之,数数为之。(《千金方》)

316 各家论述

1 姚可成《食物本草》:治疮疡疥癣。

2《生草药性备要》: 治酒顶,消蛊胀;浸酒祛风。

3《本草求原》:壮筋骨,活血,理跌打。

4《岭南采药录》:祛风湿,十蒸九晒;治跌打,酒煎服;肩疮和蜜捣敷。

5《南宁市药物志》:破血通经,治淋浊,去远年瘀积、结石。

6《闽东本草》:健脾益胃,舒筋活络,祛风湿,去瘀血。治腰痛、关节痛,虚劳黄肿,脾虚泄泻。

7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凉血散瘀。治经闭。

8《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清热活血,止咳祛痰。治劳伤咳血。

9《云南中草药选》:消炎止痛。治流行性腮腺炎,疖肿。

10《福建中草药》: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湿热痹,疔疮痈肿。

317 穿破石的临床应用

治疗急、慢性肝炎。取穿破石2斤,五指毛挑(Ficus simplicissima)半斤,葫芦茶3两,加水浸过药面煮2次,药液合并浓缩至1500ml,加白糖300g及防腐剂,静置过滤。每次45ml,对急性黄疸型肝炎及较重的慢性肝炎日服二次,轻症慢性肝炎日服一次,均以30天为一疗程。经治72例,临床治愈35例(急性黄疸型17例,慢性肝炎18例);好转25例(急性黄疸型6例、慢性肝炎19例);无效12例(慢性肝炎)。

318 摘录

《中华本草》

用到中药穿破石的方剂 消石片

项规定(附录ID)。功能与主治:清热通淋,止痛排石。用于肾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属热

驳骨水

天南星30g过江龙60g泽兰30g大皂角30g穿破石60g草乌30g石菖蒲20g丢了棒50g川乌3

抗痨丸

处方:矮地茶500g百部200g桑白皮100g穿破石200g五指毛桃200g白及200g制法:以上

中华跌打丸

768g、过岗龙768g、山香768g、穿破石768g、毛两面针768g、鸡血藤768

息喘丸

陈皮(蒸)113g五指毛桃675g白前169g穿破石450g桑白皮225g枇杷叶450g白花鬼灯笼

更多用到中药穿破石的方剂

用到中药穿破石的中成药 消石片

项规定(附录ID)。功能与主治:清热通淋,止痛排石。用于肾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属热

驳骨水

天南星30g过江龙60g泽兰30g大皂角30g穿破石60g草乌30g石菖蒲20g丢了棒50g川乌3

抗痨丸

处方:矮地茶500g百部200g桑白皮100g穿破石200g五指毛桃200g白及200g制法:以上

中华跌打丸

768g、过岗龙768g、山香768g、穿破石768g、毛两面针768g、鸡血藤768

息喘丸

陈皮(蒸)113g五指毛桃675g白前169g穿破石450g桑白皮225g枇杷叶450g白花鬼灯笼

更多用到中药穿破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穿破石 《惠直堂经验方》:[卷三疮癣门]护龙散

治肾漏阴囊先肿后穿破。出黄水。疮如鱼口。能致害命。文蛤(以锻石炒**去灰出火毒)研极细末。掺五七次

《仁术便览》:[卷四下疳疮]真黄散

治小儿走马牙疳,甚至穿破腮口。鸡内金不见水针刺,香油灯上烧存性,研细,入黄柏、枯矾、麝香一字,先米泔

《种福堂公选良方》:[卷二·公选良方内外科]瘰

核瘰,不分新久,未穿破者。南星(二两)银朱血竭消石潮脑(各三钱)轻粉乳香(各二钱)猫头骨(一具)上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之一七十二证方论]三·滑翳内障

小有似水银珠子旋针拨虽然随手落拟抽针出却归源缩针穿破青涎散五月金乌照远天补肝汤人参茯苓黑参黄芩(各一

《外科证治全书》:[卷三腰部证治(计三证)]筋脉

安息香科

安息香

菝葜科

金刚藤

百部科

细花百部

百合科

土茯苓

百合

芦荟

天门冬

百花丹科

白花丹

柏科

扁柏

半边莲科

半边莲

蚌壳蕨科

金毛狗脊

车前科

车前草

翅子藤科

桫拉木

唇形科

广藿香

防风草

透骨消

罗筋

山香

溪黄草

血见愁

蜂窝草

益母草

。肾茶

紫苏

酢浆草科

酢浆草

大风子科

柞木

海南大风子

大戟科

大叶双眼龙

鸡骨香

丢了棒

蓖麻

大飞扬草

小飞扬草

火殃筋

荔枝草

黑面神

麻风树

龙利叶

漆大姑

算盘子

人苋

白背叶

粗糠柴

叶下珠

余甘子

大血藤科

大血藤

蝶形花科

蝙蝠草

刺桐

刀豆

丁癸草

葫芦茶

灰叶

牛大力

鸡血藤

布狗尾

排钱草

千斤拔

千斤红

广东金钱草

降香

海南黄檀

相思子

鸡骨草

土沙苑 冬青科

救必应

豆科

红血藤

椴树科

破布叶

多孔菌科

菌灵芝

番荔枝科

半夜兰

防己科

蛇总管

黄连藤

银不换

木防己

石蟾蜍

金不换

宽筋藤

凤尾蕨科

半边旗

凤尾草

凤仙花科

凤仙花

浮萍科

浮萍

古柯科

古柯

谷精草科

谷精子

骨碎补科

石祈蛇

海金沙科

海金沙一

含羞草科

含羞草

儿茶一

过江龙

禾本科

白茅根

牛筋草

金丝草

薏米仁

红毛菜科

紫菜

红树科

角果木

木榄

胡散科

青药

海南茹

胡椒

荜拨

山药

胡颓子科

胡颓子

葫芦科

绞股蓝

罗汉果

木鳖子

老鼠拉冬瓜

蒺藜科

蒺藜

夹竹桃科

长春花

藤杜仲

单根木

鸡蛋花

萝芙木

江蓠科

江蓠菜

姜科

樟柳头

阳春砂

海南砂仁

白豆蔻

莪术

草豆蔻

益智

高良姜 红豆蔻

砂姜

交让木科

牛耳枫

金虎尾科

红龙

金缕梅科

半枫荷

枫香

金丝桃科

黄牛木

田基黄

锦葵科

黄花母

五指山参

磨盘草

景天科

伽蓝菜

落地生根

桔梗科

羊乳

土人参

菊科

大风艾

小山艾

过山龙

夜香牛

苍耳草

地胆头

三叶鬼针草

金盏银盘

五月艾

青蒿

白花草

金钮扣

野菊花

旱莲草

香茹

九里明

鹅不食草

稀莶草

山白芷

一点红

土牛膝

飞机草

卷柏科

兖州卷柏

爵床科

马蓝

榄核莲

狗肝菜

大驳骨

小驳骨

老鼠筋

白鹤灵芝草

山蓝

苦木科

鸦胆子

昆布科

海带

兰科

石斛

石上藕

盘龙参

藜科

土荆芥

楝科

杜楝

苦楝

蓼科

何首乌

大叶蛇总管

火炭母

杠板归

辣蓼

鳞齿蕨科

金花草

柳叶菜科

过塘蛇 龙舌兰科

小花龙血树

铁树

路兜树科

路兜筋

萝蘼科

仁昌娃儿藤

三十六根

夜来香

落葵科

落葵

马鞭草科

大青

白花鬼灯笼

许树

臭茉莉

赦桐

马鞭草

马樱丹

五指柑

蔓荆子

山薄荷

裸花紫珠

马齿苋科

马齿苋

土高丽参

马钱科

伞花马钱

印度马钱

马尾藻科

海藻

买麻藤科

小叶买麻藤

茅膏菜科

锦地罗

木兰科

白兰花

海风藤

木棉科

木棉树

木犀科

扭肚藤

木贼科

纤细木贼

萍科

漆树科

芒果

野漆树

盐霜柏

千屈菜科

散沫花

荨麻科

吐烟花

雾水葛

茜草科

巴戟天

土五加皮

白花蛇舌草

伞房花耳草

水杨梅

钩藤

鸡屎藤

九节

络石藤

茜草

胆木

玉叶金花

栀子

蔷薇科

大猛虎

蛇泡筋

越南悬钩子

茄科

曼陀罗

少花龙葵

鸡角刺

金钮头

假烟树 灯笼草

忍冬科

走马箭

土银花

瑞香科

沉香

了哥王

三白草科

鱼腥草

塘边藕

三尖杉科

海南粗榧

伞形科

崩大碗

盆上芫茜

桑寄生科

枫香寄生

桑科

楮实子

菠萝蜜

见血封喉

鹊肾树

五爪龙

对叶榕

榕树

穿破石

莎草科

香附

水蜈蚣

肾蕨科

肾蕨

石莼科

石莼

石竹科

声色草

使君子科

柯子

使君子

鼠李科

铁包金

青筋藤

水龙骨科

抱树莲

骨碎补

石苇

苏木科

龙须藤

桫椤科

桫椤

檀香科

檀香

桃金娘科

大叶桉

白干层

丁香

番石榴

水翁

岗稔

藤黄科

海棠果

山竹树

天南星科

水菖蒲

海芋

铁线蕨科

铁线草

无患子科

荔枝核

龙眼

无患子

大果

梧桐科

大叶半枫荷

胖大海

山芝麻

火索麻

五加科

鸭脚木

白筋花 五味子科

黑老虎

西番莲科

双目灵

苋科

杯苋

倒扣草

刺苋菜

香蒲科

蒲黄

小蘖科

八角莲

玄参科

独脚金

大头陈

毛麝香

母草

裂萼母草

冰糖草

旋花科

丁公藤

厚藤

马蹄金

土丁桂

茉栾藤

鸭跖草科

水竹草

阔叶水竹叶

延龄草科

七叶一枝花

野牡丹科

天香炉

雨久花科

水葫芦

箭叶雨久花

远志科

小花远志

金牛远志

云实科

草决明

望江南

苏木

刺果苏木

芸香科

香橼

土花椒

两面针

黄皮

假黄皮

九里香

东风桔

小果

三叉苦

泽泻科

野慈姑

樟科

山苍树

豺皮樟

无根藤

大叶山桂

山桂

黄樟

樟树

肉桂

猪笼草科

猪笼草

竹柏科

罗汉松

紫金牛科

酸藤果

朱砂根

走马胎

紫茉莉科

紫茉莉

紫葳科

木蝴蝶

棕榈科

槟榔

红藤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草药的适应证 5 草药的用法 6 注意事项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中草药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草药的内容。为方便阅读,下文中的 草药 已经自动替换为 中草药 ,可 点此恢复原貌 ,或 使用备注方式展现 1 拼音

zhōng cǎo yào

2 英文参考

Chinese medicinal herb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3 概述

中草药(herb[1])是指一般无经典本草记载,民间按经验使用,加工炮制欠规范的天然药物[2]。习惯上指在中药书上没有记述的,我国局部地区、某些人群或民间习用,加工炮制欠规范的药用植物[3][1]。多为民间及中草药医所掌握使用[3]。近年来,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扩大了中药的品种,统称草药[3]。

中草药药源丰富,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较好,民间使用中草药治疗外科疾病积有很多的经验。

4 中草药的适应证

一切外科病之肿疡具有红肿热痛的阳证,创伤浅表出血,皮肤病的止痒,毒蛇咬伤等,均可应用。

5 中草药的用法

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苋、芙蓉花叶、野菊花叶、七叶一枝花、丝瓜叶等,有清热解毒消肿之功,适用于阳证肿疡。用时将鲜中草药洗净,加食盐少许,捣烂敷患处,一日调换1—2次。早莲草、白茅花、丝瓜叶等,有止血之功,适用于浅表刨伤之止血。用时洗净,捣烂后敷出血处加压包扎,白茅花不用捣烂可直接敷用。徐长卿、蛇床子、地肤子、泽漆、羊蹄根等有止痒作用,适用于急慢性皮肤病。用时洗净,凡无渗液者可煎汤熏洗,有渗液者捣汁或煎汤冷却后作湿敷。泽漆捣烂后加食盐少许用纱布包后,涂擦白疤皮损处;羊蹄根用酷浸后取汁外搽治牛皮癣。半边莲捣汁内服,药渣外敷伤口周围,治毒蛇咬伤等。

6 注意事项

作者: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管中药师 周信贤

中药在中国古籍里面称为“本草”,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 历史 ,底蕴丰富。从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到明代的《本草纲目》,都对后世药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记载着成百上千的各种中药,除了常用药以外,还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你无法想象的中药,比如一些与人体有关的“重口味”中药。

在中医理论中,发为血之余,想不到,遇到压力就会掉一地的头发,经过炮制后,也是一种中药。血余炭就是人的头发经过煅烧炮制后制成的炭类中药。血余炭味苦性平,有收敛止血,化瘀,利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吐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小便不利等。

如果觉得头发入药没什么的话,那手指甲也可以入药你又知道吗?人退就是 健康 人剪下来的手指甲,又称为手爪甲、筋退。其性味甘咸、平,有止血、利尿、去翳的功效。用于鼻出血、尿血、咽喉肿痛、白内障、中耳炎等。在《千金药方》中还指出父母手指甲能治疗小儿腹胀。锡类散这个药方中就含有人指甲。当然,平时咬咬指甲是没用的,还不卫生,须经过炮制加工才能入药。

在电视上,经常会听到童子尿,常用来辟邪驱魔,还能用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都说艺术来自生活,而现实中,童便的确可以用来入药的。童便,又称还元水、轮回酒。性味咸寒,能引火下行、降火滋阴。首载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取 健康 人之小便,“童男者尤良”,故常用儿童之尿,又称为童便。一般需要十二岁以前童子,不食荤腥,取其尿,去头尾,取中间一段,清彻如水者用。在《松峰说疫》里就大量应用童便、人中黄来治疗疫病急症,取其能间接发汗解表、滋阴降火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种叫人中白的药材,是人尿自然沉结的固体物,其性味咸寒,有清热解毒、祛瘀止血的功效。还有一种叫淡秋石的药材,在古代原是用石膏浸入童便中制成,后改为将人中白用水浸去其咸臭味,晒干后研粉加白芨浆水拌和而成,其性味咸寒,有滋阴退热的功效。

相比这个,童便入药已经不算什么了。金汁,俗称粪清,没错,就是想到都想吐的粪便水,其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热效果极佳,为大凉之品。其炮制过程十分繁琐,《雷公炮炙药性解曰》载:“造法于冬月,取竹箩置缸上,棕皮扑满,加草纸数层,屎浇于上,汁淋在缸,新瓮盛贮,磁钵盖之,盐泥封固。埋地年深,自如清泉,闻无秽气。”所以,别以为随便在家里收集来的就可以入药。金汁多用于高烧不退,内有大热的患者。从现代医学角度说,粪便和土壤含有丰富的放线菌,这是抗生素的主要来源,经过这样密闭的发酵,有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近年来兴起的粪菌移植的粪菌液也与金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还有一种是利用粪便加工的药材,叫人中黄。是把甘草末置于竹筒内放入粪坑发酵而成。性味甘、咸、寒,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多用于热病发斑,血热毒盛等。

紫河车这个中药应该有不少人听过,就是 健康 人的干燥胎盘。其性味甘咸温,有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的作用,多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肺肾两虚,食少气短等。现代研究表明,紫河车的现代药理作用非常多,有抗感染和激素样作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少精证、妇女更年期综合症、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等。

除了以上这些药材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还专门有一卷“人部”药,记载着大量与人体相关的药物,主要源自人体的组织和分泌物,如耳塞(耳垢)、百齿霜(头屑)、汗水、妇人月经等。不过,由于 科技 的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这些奇葩的中药大部分都已经被其他药材代替,也很少有中医会用这些中药来治病。

审稿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王若伦

药盾公益 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省重点、卓越医生(中医)高校。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省重点、卓越医生(中医)大学,具有保研资格,在广东省乃至全国高考生心中的认可度非常高。广州中医药大学虽不是985和211大学,但实力强盛,同样也非常值得大家报考。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

图书馆资源: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177万余册,电子图书810万册,电子资源库68个,自建7个中医药特色资源库,馆藏线装古籍3290部23038册。

图书馆同时是广东省图书馆学会理事馆、广东省高校图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医学中心和华南地区中心成员馆、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协作组发起馆、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中心(CASHL)成员馆。

据2022年10月学校博物馆官网信息显示,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建筑面积142万平方米,室内展厅8000平方米,另有室外中草药种植园区5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万余件,5931件文物收入国家文物数据库,中药标本2000多种1万多瓶(份),室外药圃栽种中草药2200多种。

金线莲

金线兰(ShorthairyAntenoron),别名金丝线、金耳环、乌人参、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金线莲、金钱草、金线石松、金石蚕、少年红、小叶金耳环、麻叶菜。本品为兰科植物花叶开唇兰和金线兰的全草,归肺、肝、肾、膀胱经,花叶开唇兰生于阔叶林下阴湿处,能够清热凉血,除湿解毒。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金线莲

拉丁学名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all) Lindl

兰科

别称

金线兰、金草、鸟人参、少年红、金线虎头蕉

植物界

开唇兰属

被子植物门

花叶开唇兰

单子叶植物纲

亚纲

百合亚纲

分布区域

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亚热带及热带

百合目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地理分布

4 药用价值

5 适宜人群

6 食疗价值

7 栽培相关

8 相关信息

9 相关文献

10 临床应用

展开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地理分布

4 药用价值

41 药材性状

42 成分

43 药理

44 功能与主治

5 适宜人群

51 商务人士

52 中老年人

53 小儿

54 女性

55 青少年

56 新生儿

6 食疗价值

61 药用记载

62 用法

63 食疗食谱

7 栽培相关

71 金线莲的生态习性

72 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8 相关信息

81 行业标准

82 金线莲大事记

83 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

84 金线莲真伪鉴别

9 相关文献

10 临床应用

101 基本介绍

102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103 福州市中医院

104 福州市传染病医院

1 基本信息

  金线兰(ShorthairyAntenoron),别名金丝线、金耳环、乌人参、金线虎头蕉、金线入骨消、金线莲、金钱草、金线石松、金石蚕、少年红、小叶金耳环、麻叶菜。本品为兰科植物花叶开唇兰和金线兰的全草,归肺、肝、肾、膀胱经,花叶开唇兰生于阔叶林下阴湿处,能够清热凉血,除湿解毒。[1]

  中文学名:金线兰

  中文别名:花叶开唇兰

  二名法: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科:兰科

  属:开唇兰属

2 形态特征

  陆生植物,高4-10cm。根茎匍匐,长达4-5cm。叶互生,具柄,基部扩展抱茎;叶片卵形,长2-5cm,宽1-3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上面有细小鳞片状脉网,有光泽,下面暗红色。总状花序,具2-3朵花,花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cm;花淡红色,中萼片圆形,先急尖,外面被长硬毛,内面无毛,极凹,与花瓣粘合成盔,长7mm;侧萼片卵状长圆形,极偏斜,长8mm,先端急尖,外面被长硬毛,内面无毛;花瓣半卵圆形,极偏斜,长9mm,先端急尖;唇瓣深2裂,呈“丫”字形,裂片狭长圆形,先端钝,长约5mm,宽03mm,爪长5-6mm,两侧具流苏状细条,距长约4mm,基部前方生有2个胼胝体。花期8-9月,果期9-10月。

3 地理分布

    金线莲属植物有30多种,一般分布在海拔300~1200米的丘陵地,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均有野生金线莲。其中,福建龙岩地区的武平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野生金线莲交易集散地之一,武平金线莲目前已被国家质检总局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三明地区的明溪、永安也是野生金线莲分布最为丰富的中心产区,永安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定为国内惟一的“中国金线莲之乡”。

  金线莲性喜阴凉、潮湿,尤其喜欢生长在有常绿阔叶树木的沟边、石壁、土质松散的潮湿地带,要求温度20℃~32℃,光照约为正常日照的1/3,最忌阳光直射。其株高8~20厘米,根茎细软,茎圆筒形,先端直立,基部成匍匐状,茎节明显;叶互生具柄,呈椭圆形,叶面有光泽、墨绿色中有金黄脉网,叶背淡紫红色;花为完全花,总状花序具有1~6朵松散的花,花序梗长8~13厘米,被柔毛,花苞片淡紫色,卵状披针形。金线莲除药用外,还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室内观叶珍品。由于其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加之近年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野生金线莲越来越少。

4 药用价值

41 药材性状

  本品呈皱缩卷曲,不规则状的干燥全草,根茎圆柱形,多弯曲,长1-5cm,表面棕褐色,茎节明显,下部集生2-4片叶,叶互生,多卷缩而完整,展开为宽卵形,表面黑棕色,下面暗红色,部分叶脉紫红色,叶柄基部鞘状抱茎,偶见总状花序顶生,花暗棕色,少见蒴果矩圆形,香气特异,味淡。

42 成分

  含糖类成分(多糖13326%,低聚糖11243%,还原糖973%)、牛磺酸、强心甙类、酯类、生物碱、甾体,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及无机元素等。

43 药理

  (成份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两者的含量均高于国产西洋参和野山参;它们与牛磺酸、多糖类成分具有营养、抗衰老、调节人体机体免疫的作用。因此,台湾民众及畲族等群众将其当作补虚的滋补强壮品是有道理的。

  性味、功效:甘、平;具清热凉血、袪风利湿、强心利尿、固肾、平肝等功效。

  主治:咯血、支气管炎、肾炎、膀胱炎、肺炎、糖尿病、血尿、乳糜尿、风湿病、小儿急惊风、百日咳、毒蛇咬伤等症(《福建药物志》);

  有的则认为:具清热凉血,除湿解毒之功,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等;

  有的则认为具清热凉血,袪风利湿,滋补强壮之功,还可治疗体虚、急慢性肝炎等。近年来,还用于治疗高血压、肿瘤、心脏病、化脓性骨髓炎、口疮、性病等。[1]

  在福建各地民间用药情况略有不同:闽西地区(宁化、清流、泰宁等县)民间多用于小儿高烧不退、惊风等;闽南地区多用于治疗肾炎、膀胱炎、糖尿病等;闽中地区多用于消炎镇痛,治疗胆结石、胆道炎等;闽东地区多用于袪风湿,通经络、养血、通痹,治疗风湿骨节病,腰膝痹痛等。

44 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除湿解毒,平衡阴阳、扶正固本,阴阳互补、生津养颜、调和气血、五脏、养寿延年的功用。入肾、心、肺三经,能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 疾病的抵抗力。主治肺热咳嗽,肺结核咯血,尿血,小儿惊风,破伤风,肾炎水肿,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支气管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急慢性肝炎、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疑难病症,也兼除青春痘。

5 适宜人群

51 商务人士

  金线莲是工作劳累者保健首选天然饮品:金线莲能入肾、心、肺三经,具有调和五脏、保肝护肝、解酒等功效。能全面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52 中老年人

  金线莲对支气管炎、肾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风湿性关节炎、急慢性肝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等均有辅助功效。

53 小儿

  金线莲对小儿高烧不退、咳嗽、急惊风效果好。

54 女性

  金线莲常煲汤饮用,能排毒养颜抗衰老、调节内分泌、调和气血、生津养颜。

55 青少年

  饮用金线莲一段时间,能有效消除青春痘和粉刺。

  

56 新生儿

  金线莲煲汤喂食,使新生儿不易患胃肠疾病,并能去除胎毒等。[1]

目录 1 拼音 2 《中医大辞典》·古山龙 21 古山龙的别名 22 来源及产地 23 性味 24 功能主治 25 化学成分 26 古山龙的药理作用 3 《全国中草药汇编》·古山龙 31 拼音名 32 古山龙的别名 33 来源 34 性味 35 功能主治 36 古山龙的用法用量 37 摘录 4 《中华本草》·古山龙 41 出处 42 拼音名 43 英文名 44 古山龙的别名 45 来源 46 原形态 47 生境分布 48 性状 49 化学成份 410 古山龙的药理作用 411 鉴别 412 性味 413 归经 414 功能主治 415 古山龙的用法用量 416 各家论述 417 摘录 5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古山龙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古山龙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古山龙 1 拼音

gǔ shān lóng

2 《中医大辞典》·古山龙

古山龙为中药名,出自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1]。

21 古山龙的别名

黄连藤、黄藤[1]。

22 来源及产地

防己科植物古山龙Arcangelisia loureiri (Pier) Diels的根或茎藤[1]。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1]。

23 性味

苦,寒,有小毒[1]。

24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解毒[1]。

1治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疟疾[1]。煎服:9~15g[1]。

2治眼结膜炎,皮肤湿疹,脓疱疮, 炎,脚癣感染[1]。煎水洗患处[1]。

25 化学成分

根含小檗堿、药根堿[1]。茎含掌叶防己堿、小檗堿、药根堿[1]。

26 药理作用

有降压、止痛作用;体外试验,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1]。

3 《全国中草药汇编》·古山龙 31 拼音名

Gǔ Shān Lónɡ

32 古山龙的别名

黄藤、黄连藤

33 来源

为防己科古山龙属植物古山龙Arcangelisia loureiri (Pierre) Diels,以藤茎及根入药。全年可采,以秋季采为好,洗净切片,晒干备用。

34 性味

苦,寒。

35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止痛。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钩端螺旋体病,治急性胃肠炎,细菌性痢疾,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疟疾;外用治眼结膜炎,皮肤湿疹,脓疱疮, 炎。

36 古山龙的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

3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4 《中华本草》·古山龙 41 出处

出自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42 拼音名

Gǔ Shān Lónɡ

43 英文名

Mountain Dragon, Stem of Mountain Dragon

44 古山龙的别名

黄连藤、黄肚木通、黄胆榄、大黄藤、黄藤、钩影、黄丁课、问更梅。

45 来源

药材基源:为防己科植物古山龙的根或茎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cangelisia gusanlung HSLo[Aloureiri auctnon(pierre)Diels]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以秋季采为好,除去杂质,洗净,切片,晒干。

46 原形态

古山龙 木质大藤本。老株藤茎表面褐色,具纵条纹,断面鲜**。单叶互生;叶柄长38,基部膝状,先端稍膨大;叶长近革质,阔卵、卵形至椭圆形,长812cm,宽610cm,先端骤尖,基部近截平,基出脉35条,全缘,两面无毛。花单性;圆锥花序常在老干睡生出;雄花序纤弱,长约3cm,分枝穗状,几无柄;雄花花被片9,外面3枚较小,内面3枚花瓣状;雄蕊912,花丝合生,花药顶生,横裂;雌花序长3050cm;雌花花被片6;退化雄蕊微小,鳞片状;心皮3,无花柱,柱头阔,具 状凸起。核果13个,长圆形,后变**。花期68月。果期810月。

4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中较阴湿处或山腰密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云南等地。

48 性状

性状鉴别 茎圆柱形,直径可达6cm。表面灰棕色,有浅纵沟,节处隆起。质坚硬,断面木部灰**至黄绿色,散布多数小孔,呈数个同心性环纹及放射状纹理,中心有髓。显微鉴 茎横节面:木栓层由多列细胞组成,内侧有石细胞环带。皮层有厚壁细胞散在。中柱鞘为石细胞环带。维管束型,排成24轮同心环,每二轮韧皮部外侧为纤维与石细胞相间组成的环带。木射线细胞含草酸钙方晶。髓部有石细胞散在。

49 化学成份

古山龙茎含掌叶防已堿(palmatine),小檗堿(berberine)以及药根堿(jatrorrhizine)。根含小檗堿及药根堿。

410 古山龙的药理作用

有降压、止痛作用;对金**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411 鉴别

理化鉴别 取粗粉1g,加乙醇10ml,回流1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5滴,加稀盐酸1ml与漂白粉少量,即显樱红色;另取滤液5滴,加5%没食子酸的乙醇溶液23滴,置水浴上蒸干,趁热加硫酸数滴,即显深绿色(检查生物堿)。

412 性味

苦;寒;小毒

413 归经

心;肺;大肠经

414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泻火解毒。主肠炎;菌痢;黄疸;疟疾;疖肿;湿疹; 炎;支气管炎;百日咳;扁桃体炎;眼结膜炎

415 古山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2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未敷。

416 各家论述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治肠炎,菌痢,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疖肿,疟疾,皮炎,湿疹,脓疱疮,脚癣感染。

2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有降压、止痛作用。

417 摘录

古籍中的白石英简介

《中医大辞典》·白石英白石英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来源及产地氧化硅类矿物石英的纯白矿石。产江苏、广东、湖北、河北、福建、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