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吴广的评价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后世对吴广的评价有哪些?,第1张

引言:一直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它是来之不易的,因为这些都是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积累起来的。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之一吴广。越是了解历史,就越能理解人们想要奋起的决心。感觉以前的先辈们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一、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说起吴广,其实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1次农民起义的杰出领袖之一,虽然死的十分的冤屈,但是事实的真相并没有天下大白。而且大家也知道谁是那个朝代的最后胜利者,那么谁的评价就是最好的,可是吴广他是历史上的一个比较重要的角色之一。他虽然说没有什么实际的建设,但是他的功劳却比其他的同志要高。小编对于他的一个下场,其实是感觉有一些的伤心这样一个为国家为人民的英雄,结果的下场却是那么的悲惨。

二、为他感到比较痛心。

而且当时是儒家思想盛行的时期,儒家他们强调干什么事情都名正言顺,干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名分,您不正言不顺的话,那么肯定会受到大家的议论。虽然说武广他没有称王,也没有称帝,所以名不正,但是他的功劳最大,眼又不顺。其实小编感觉后世对于吴广的评价还是比较公平的。可能也会有一些其他事情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它的作用是没有办法被忽视,而且他其中付出的努力也没有办法被抹去。

三、他的行为在当时引起了一个重大转折。

小编也不知道在以往的朝代或者是历史当中,对于胜利者之外人的评价到底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他们是从何而评定。不过小编觉得只要是给当时的发展以及现代的探索有一定帮助的人都属于是英雄。而且因为他的农民起义也让事情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

  一、内容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二、段落结构

  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全文共三段:

  第一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三、课文分析

  本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一部分。陈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涉世家》是写陈涉的一篇传记,比较完整地叙述了陈涉起义的全部过程。本课所选内容,叙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本文按事件发展过程,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叙述陈涉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素怀大志,有反抗精神。

  开始,先交代陈胜、吴广的姓名、籍贯,然后重点介绍陈胜。“尝与人佣耕”,点明他雇农的身分。“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一个行动,一个神态及两句对话,表现陈涉年轻时,对压迫剥削的雇佣生活强烈不满,希望摆脱痛苦处境,有远大志向。这段叙述,暗示了陈涉起义是有思想基础的。

  第二部分(第2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

  先交代征发贫民戍边的时间、人数和陈胜、吴广在队伍中的职务,然后叙述起义原因。“会天大雨”,“失期”,“法皆斩”,既点出了起义的直接原因,也说明了秦王朝刑法的残酷,逼得农民走投无路。在“亡”(逃跑)与“举大计”同样是死的情况下,在束手待毙与奋起反抗斗争之间,他们做出了“举大计”的抉择。这里的叙述,表现了他们斗争的决心和政治远见。

  往下,作者运用对话,详写陈、吴二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和制定策略。“天下苦秦久矣”一句,概括了秦王朝对人民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这是起义根本原因,也是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陈涉提出利用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即假借扶苏、项燕的名义,“为天下唱”,以顺应民心,树立起义队伍的威信。他确信,只要义旗一举,“宜多应者”。显示了他有勇有谋。

  最后,叙述了陈胜、吴广为了顺利发动起义,使用了问卜、念鬼、鱼腹藏书,篝火狐鸣等办法,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戍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结果,在戍卒中很快得到反应。再次显示了陈、吴二人的斗争才智。

  第三部分(第3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

  头一句话先写吴广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再写陈胜、吴广抓住时机,采用激将法来激发群众的反抗情绪,“并杀两尉”,扫除了起义障碍,为下面动员、组织起义作了准备。文章对并杀两尉的描写极为简练、生动,用“挺”、“起”、“夺”、“杀”“佐”几个动词,生动的写出了一场激烈的格杀场面,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机智勇敢和反抗斗争精神。

  接着,写动员群众。陈、吴二人抓紧群众“激怒”之后的时机,“召令徒属”,进行宣传动员,号召起义。他们指出大家的处境,分析了利害分析,又指明了斗争方向(“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也就是要为国而死),结果徒属皆“敬受命”,点燃了反抗斗争的怒火。

  往下,用简练的语句,交代了起义军的名义--树扶苏、项燕的旗号;标志--“袒右”;号称--“大楚”;誓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组织领导--陈涉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最后,写起义军在陈涉、吴广领导下胜利进军及迅速壮大的形势。起义军势如破竹,地方守令闻风而逃。终于,“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响应和支持,证实了陈涉“宜多应者”的预见,显示了农民革命战争的伟大力量。

  四、写作手法

  1.选材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作者选材有详有略。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赵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画,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来,才能突出的表现陈胜的非凡才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史家对人物的态度。

  2.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

  全文共写了三次话:

  第一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

  第二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

  第三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反抗阶级压迫的英雄气概。

  3.根据人物不同身分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

  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耕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五、重点语段研读

  语段: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900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研读:

  本段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失期,法皆斩”,写起义背景。“屯大泽乡”介绍了起义的地点,“为屯长”,是号召徒众的有利条件。“失期,法皆斩”是起义的导火线。第二层,从“陈胜、吴广乃谋曰”到“吴广以为然”,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陈胜首先对形势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体现了陈胜高人一筹的谋略。第三层,从“乃行卜”到段末,写陈胜、吴广的“威众”之策。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置书鱼腹和故作狐鸣,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某些特点。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目的

  一、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及起义后的主要情况

  二、理解记事详略得直的剪裁方法。

  三、体会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三课时

  二、采用整体入手的方法,每一“循环”都做到完整地阅读、朗读、讲述、分析。

  三、重点地突出一些字、词、句,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地讲解。凡有注解的,不讲,由学生利用注解读懂课文。用一个不同断句的例子扩大视野,积累知识。

  四、介绍阅读与课文有关的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了解《史记》的一般情况。

  二、读通课文,理解词语,明确层次。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预习中看阅读提示和注解自读课文的效果),教读。

  提问:1.《史记》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时代的人?2.《史记》的“世家”部分是记什么人的?作者为什么把陈涉列入“世家”中?3.课文中记述陈涉起义的经过,同时又记了哪些有关的人物?这些人物中与陈涉关系最密切的是谁?要求:学生不看课本能简答,并能板演“吴广”、“葛婴”,字形笔画无误。随后,引导看阅读提示和题目注解,既加深印象,又从注文“他用毕生精力著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一句引发求知要求,介绍《史记》。

  讲述:关于《史记》汉朝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议做过太史令,死后.司马迁继任这个官职。太史令是管天文、历法、国家典籍、编写史册的官。司马迁46岁时,因李陵事件牵连(只宜简介,作最低限度的说明,不必多讲),下了大狱,受至惨重的刑罚。后来,汉武帝因司马迁很有才能,赦了他,任命他为中书今(管皇帝的文书诏令人受刑后的司马迁,决心继续父亲的事业,编写史书。最后,终于写成立起自传说中的黄帝直至当代为止约三千年左右的中国通史。全书包括12纪(记帝王事迹),30世家(记诸侯世系),70列传(记个人和少数民族事迹),8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等情况),10表(用表格形式编排史料)。其中,列传的最后一篇为《太史公自序》,是自传。《史记》开创了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记载历史这一“纪传体”的体裁。(联系旧课: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是《左传》)讲述时,学生简要笔记;讲述后,学生(邻座)互对笔记。指名复述笔记内容,师生共同订正。

  朗读:指名(水平属于中等的学生)通读全文,读时如个别字、词有障碍,要及时帮助“过关”,以保持课堂良好气氛。要求: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再次加深对课文的印象2读后,了解有什么疑难,及时解答,并由此导向课文后的习题,解决“比较·辨析”的第三题(口头)、第五题(书面)。(可多看《教师教学用书》,此处不重复抄录)两题解决后,即提出新的练习内容。

  二、练习

  提示:词有本身的词义,但要理解还须把它们放在句中、文中。下边所举的词,在不同组合时有不同的解释。

  之1.之垄上:去、往。

  2惟恨久之:是虚指的,无实义,在白话中不必译出。

  3.鸿鹅之志:相当于“的”。

  4二世杀之:格代人或物,他或它。应说“二世杀了他。他,指扶苏”,不可说

  “二世杀了扶苏”,“之”不等于“扶苏”。

  提问:“楚人怜之”,“卜之鬼乎”,“杀之以应陈涉”,这三个语句中的“之”的解释与上举1-4例中哪一个相同?(答案:4)

  这里的练习,作用是:(1)统观全文,前后对照,易于分辨。(2)全面掌握,突出个别,有助巩固。作练习时,不仅答案由学生说,举例语句的解释,也可鼓励学生说。应注意的是,把字放在句中、文中,避免多讲古汉语语法的倾向。虚词“乃”也可用同样方法。

  乃

  1.乃入据陈:才进入(占有)了陈县

  2.乃行卜:于是去问卜

  3.乃公子扶苏:是公子扶苏

  4.(家祭毋忘告)乃翁:你的父亲

  列出“乃谋曰”、“乃诈称公子扶苏”、“乃令符离人慕婴”,“乃”字义与上例中“2”同。

  除以上的“之”、“乃”之外,理解文中的“数”也可用这个方式来达到巩固的目的。比较了“数有功”、“数万人”音义的不同,就可找到“以效谏故”、“数言欲亡”的“数”与“数有功”的“数”同一音义。

  三、再次导向课文,教读。

  提示:原文不分段,现在,编入课本,分了段,对阅读理解有帮助。要求:提摄出每段主要内容。默读,速度可较快,发言,明确本文层次:1.用内心动态、对话、动作写出陈涉情态,表现传主陈涉的大志。(说明;本篇不是合传,传主只是陈涉一人,因吴广与陈涉起义和后来行事的关系密切,所以也在开头叙及里籍)2.以对话为主,详写起义前的准备,包括所处环境、分析形势、共同谋划、制造舆论等。3.用对话和叙述的方法,写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后的大好形势。叙事真切、生动,有条理,是《史记》的特色,所以,人们不仅把它视为不朽的历史著作,而且评价它是有高度文学价值的作品。

  分散快速默读,体会层次和叙事生动性,并注意字音。

  四、讨论(此内容适用于水平较高的班)。

  文中“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据中华版二十四史是这样断句的:“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比较一下,哪一种断句文意更明确?思考、议论、发言、结论:后者较好。据历史,秦兴德役,发民滴戍,民不堪命,电大泽乡的九百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把“九百人”三字连下读较能明确当时史实。如果“九百人”三字属上,可以理解为当时只征发九百人到渔阳去而已。由此可见,读古籍断句,要反复思考斟酌,要结合历史事实。这是阅读中应当懂得的门径。

  五、布置作业

  参考课文后第四题,试作填充,并准备讲述课文主要内容。讲时要注意“序”,即弄清课文段落和段落内部各层次,以体现作者安排材料的恰当。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一、锻炼口述能力。

  二、理解选材详略。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结合检查作业)

  提问:检查课文和填充第四题第1小题情况,明确填充答案(参见《教师教学用书)),在此基础上口头讲述。

  二、新课内容

  1.讲述训练:指名一人以《大泽乡》为题讲“陈涉起义”的故事。要求:明条理,有重点,合史实,不夸饰,事件发展过程层次分明。讲后,学生评论,教师总结。评论标准:过程有序,事实明白,口齿清楚,语言通畅,能把起义的准备、行动作为重点,其他只作略讲。

  2朗读训练:分散读全文,然后指名朗读,要求:注意第二段和第三段前半(“吴广亲爱人”至“收而攻蕲”),用语调、语气、语速,吸引听者。

  3.小结(讲述与提问结合):(1)写法上;剪裁得当。详写起义前的商议和舆论准备,起义的具体经过。其他如佣耕、徇地、战谯门、刑秦吏等等则略写。这样写,表现出作者的史才,善于剪裁史料,突出了起义的主要内容。(2)描写生动:文中详写的是人物的心理、说话、动作;其他略写的,只作一般叙述。这样写,表现出作者善于突出重点,写得生动,有文学才能。(3)条理分明:“燕雀安知鸿鸽之志哉”一句人物自己表明内心的话,贯串全篇。

  起义前,失期,是导火线。谋划时,从“苦秦”而确定大计,是善于分析形势。准备时,青火狐鸣和帛书,是善于制造舆论。起义时,吴广先“忿恙尉”而后陈胜佐其杀尉,立即召令众人听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写出了善于把握时机和胸中之志。先杀尉而后发号召,行事易成(若先号召,尉未杀则效果不同),可见善于谋划,设计周密。以下写乘时而作,及时自立为王,便很自然。总之,这样写,显示了传主的“鸿鸽之志”,同时,也见出条理。前人评论说司马迁善序事理,称赞他做到“其文直,其事核”,实属至当。(这里只点一下,下边还要说到)

  三、作业

  课后反复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一、自读茅盾短篇小说《大泽乡》。

  二、比较小说与史传的异同。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讲述:茅盾在1930年写了短篇小说《大泽乡》。那时正处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前期,农民的革命意识逐渐觉醒,对反动统治的反抗意识逐渐增强。现据1980年人民文学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复印(或誊印),发给阅读。

  二、。新课内容

  学生阅读《大泽乡人要求:默读2—3遍,把它与《史记·陈涉世家》作比较,看看有什么异同,可从题材、体裁、写法等方面考虑,在文字下边画线(单横线、曲线按各人自己使用习惯),左右空白处也可用文字简记要点。不必出题限死回答内容,要让学生思路活跃起来,自由驰骋,并由此引发学生兴趣。读后先小声议论,然后发言。教师在学生议论时巡回了解情况,以便帮助小结。小结、归纳,其大端可如下举:

  1.题材:相同,陈涉在大泽乡起义反秦。

  2.组材:课文是从传记节选的,材料比《大泽乡》多。《大泽乡》是短篇小说,它所选取的是一个“横断面”,集中于大泽乡起义,不像传记还写了起义以外的事(如里籍、佣耕、进军、称王等等。)

  3.体裁:《陈涉世家》是传记,必须叙写传主的一生事迹,因而篇幅的长短取决于传主生平事迹的多寡。《大泽乡》是短篇小说,篇幅的长短受体裁特点的限制。

  4人物:《陈涉世家》按史传体例,一开头就叙写传主概况(本篇因需要而兼及有密切关系的人,但这并不能看作是“合传”),以传主的事迹贯串全篇。大泽乡})先描写环境,由押送的军官先“出场”,然后在故事情节展开中,主人翁陈胜才出场.有时一个场面描写别的人,主人翁可以不出现。

  5.写法:《陈涉世家》遵循“史”的要求,注重“实录”,尽管文4咆写人的对话、行动等等,但目的不在于描写,只为了叙事,更不作想象,不运用文艺创作上的手法。《大泽乡》中有景物描写,或用来交代情节发展的环境,或把这种描写同人物的心理活动结合起来,起到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作者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刻画人物形象,予以合理的想象。例如,第一部分写两个军官的性格,写他俩的思想活动,与颗百成卒对立;第二部分写成卒的怨恨情绪;第三部分写军官暗地里商量坑杀戍卒;第四部分写起义的场景。

  6中心:《陈涉世家》着意在反映史实,位泽乡》则突出了阶级对立、阶级矛盾的主题。

  小结(讲述为主):读《陈涉世家》,仅仅从课文这个节选部分.已能初步领略到《史记》的特点:“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正因在史学、文学两方面都有高度的成就,所以鲁迅称它为“史家之绝唱”。《大泽乡》用短篇幅写大事件,作者匠心独运.还熔铸了一些史事于篇中,写得极其自然。例如,秦始皇36年,百姓怨秦而假借天上坠星为殒石的谣言,有使者夜行过平舒适中闻仙人说祖龙(指秦始皇)当死;大将蒙恬率大垦戍本屯边,是秦的一大苛政。作者又借用汉代梅福说的话(倒持太阿)来指斥秦的统治者,用这些史事来加强反秦的气氛,但又不同于传记中的人物行事实录。作者还在作品中写了一些引人深思的句子。例如,“但是‘阎左”的践奴们的洪水太大了,太大了”,“地下火爆发了”之类。

作者:兰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 这些年随着学界对历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岳麓秦简、北大秦简研究深入,对先秦,尤其是秦汉时期制度与社会的解读相比传统观点,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界通过对出土的秦简研究,基本上对秦代政治制度和社会运行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认知,这其实就包括对引发了秦帝国覆灭的陈胜、吴广身份的新的解读。 传统观点认为陈胜与吴广是「 ”平民”,主要依据是《史记·陈涉世家》里「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这句话,认为都给人做雇农了,那么陈胜肯定是平民百姓无疑。 但是随着学界对《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的解读,对秦国——秦朝这段时间秦帝国社会运行规则了解的加深,尤其是出土秦简对秦军中低级军官职务与20等军功爵对应关系的说明,使得学者们这才发现,传统观点里认为陈胜与吴广是平民的看法,大错特错。 陈胜与吴广并不是秦朝的平民,相反,他们两人是货真价实的「 ”士大夫”。 按照秦军功爵制度,陈胜、吴广是秦朝的低级贵族。 《史记·陈涉世家》里其实也说过陈胜和吴广是「 ”屯长”,但是因为《陈涉世家》前面介绍了陈胜年轻时曾经给别人当过雇农,所以传统观点默认陈胜和吴广「 ”屯长”职务是临时性质,换言之,算不得数。 但是出土的秦简则证实了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秦的「 ”二十等爵”制度已经做到了全社会覆盖,也就是说早在秦帝国建立前,秦国已经不存在不实行「 ”二十等爵”制度的「 ”化外之地”。 里耶秦简展 另一方面,秦其实是没有所谓的常备军的,秦都咸阳,尤其是秦皇宫守卫主要是由「 ”宦皇帝者”负责。这里的「 ”宦皇帝者”,可不是指的宦官,而是指的以中大夫、中郎、持戟、武士、太子舍人等侍奉皇帝的人。这些「 ”宦皇帝者”一般是由贵族子弟担任,而且是不领俸禄的,身份接近于欧洲侍奉国王的贵族骑士。 没有常备军的秦帝国,根据对出土的秦简进行解读,秦朝军队一般由「 ”屯戍”与「 ”更戍”组成,这里「 ”屯戍”是秦人正常服役义务,口粮由官府供给;而「 ”更戍”则是强制性征发,而且常常和刑罚联系起来。 秦简证明秦国有「 ”赀”刑,所谓「 ”赀”就是罚的意思,秦律里经常会出现赀戍、赀甲,赀戍就是惩罚去戍边,而赀甲则是惩罚缴纳物品。 而秦帝国一旦决定进行强制性征兵「 ”更戍”,往往就会把原本只需要罚款、罚物、罚徭役的人全部征发去戍边,也就是赀戍。当然,秦简里赀戍并不是永远,一般是一到两年。不过比较惨的是,由于是强制性征发,所以「 ”更戍”的士兵就不能享受官府提供粮食的待遇,必须自备粮食。即使戍边,耕种官田也要给官府缴税,不像「 ”屯戍”,戍边时耕种官田不需要缴税。 那么,既然秦军没有所谓的常备军,那么哪些人担任低级军官职务呢? 根据解读出土的秦简,学者们发现秦军在任命中低级军官职务,比如屯长、什长、伍长这些军职时是严格按照出身、爵位授予的,完全不存在临时任命这种事情。而且也绝不会出现把屯长授予一个最低爵公士者,而任命一个四等爵不更为屯长下面什长的情况。 秦朝兵马俑 也就是说秦朝中低级军职的任命时完全和爵位挂钩的,低爵则低职或者无职,高爵则高职。 那么什么样的爵位才能被授予屯长呢? 首先按照《商君书》记载,屯长和百将已经属于军吏级别,而不再是「 ”卒”。屯长统带50人,而百将则统带100人。 而根据《睡虎地秦简》披露,屯长是负责管理「 ”徒卒”的,而《秦律杂抄》里则披露「 ”徒卒”如果犯了错误,如果屯长不上报,那么屯长是要被罚款的。 另外,据《商君书》记载,按照秦「 ”二十等爵”制度,第一等公士至第四等「 ”不更”为「 ”卒”,因此,凡是能在秦军中担任「 ”屯长”职务的最次爵位也是不更,更大的可能是第五等爵大夫。 为什么说陈胜和吴广也可能是「 ”不更「 ”呢? 因为《史记》里说陈胜和吴广统帅的是 「 ”适戍”, 「 ”适戍”也称为「 ”谪戍”,所谓「 ”谪”就是社会犯罪的意思,这个犯罪情节比「 ”赀戍”更严重,因此「 ”谪戍”是无限期戍边。 正因为「 ”谪戍”主体是罪人、贱民,所以陈胜与吴广以「 ”不更”爵担任「 ”屯长”也是可能的。 兵马俑 其实这种现象在骊山刑徒中也出现过,章邯的刑徒军里的也不是只有「 ”刑徒”,还有「 ”徒长豪杰”、「 ”人 「 ”吏徒”,而所谓「 ”豪杰”和「 ”吏徒”就是带着刑徒到骊山出差的低级官吏以及行使低级官吏权利,但没有官吏身份的「 ”豪杰”。 这些「 ”豪杰”和「 ”吏徒”则是章邯刑徒军的中低级军官的主体。 在《里耶秦简》里,秦朝洞庭郡迁陵县公文里曾显示,迁陵县大概有100多个「 ”吏”,而长期在外出差的「 ”吏”就占了一多半。这些出差的「 ”吏”很有可能就是押送犯人在去往某地服刑,或者统带犯人去戍边的途中。 好了,到此,陈胜与吴广的身份已经明了,他们两人最低爵位应该是「 ”不更”,甚至很有可能是「 ”大夫”。 曹魏刘劭《爵制》云: 秦依古制,其在军赐爵为等级,其帅人皆更卒也,有功赐爵,则在军吏之例。自一爵以上至不更四等,皆士也。大夫以上至五大夫五等,比大夫也。 所以,不管陈胜与吴广的爵位是「 ”不更”还是「 ”大夫”,他们两人都是秦帝国货真价实的「 ”士大夫”。 明白了陈胜与吴广的真正身份,我们也就明白了秦帝国其实并不是亡于农民起义,也不是亡于对平民的横征暴敛,而是亡于陈胜、吴广、刘邦、萧何这些秦帝国低级贵族和官吏以及殷通、任嚣、赵佗这些秦帝国高级官员和贵族的「 ”叛乱”。 为什么陈胜、吴广这样的「 ”士大夫”会掀起针对秦帝国的「 ”叛乱”呢? 根据秦二十等爵制度,获得第四等「 ”不更”爵,就可以不再担任更卒。 而不更乃至大夫爵,看上去只是第四等、第五等爵,可根据秦朝军制想要获得不更爵位也绝非易事。 陈胜吴广好不容易成了「 ”不更”或「 ”大夫”,结果朝廷一句「 ”事情多,任务紧”,不再承认「 ”不更”或「 ”大夫”该享受的待遇了,还让陈胜、吴广「 ”皆次当行”去戍边,而且带的还是一群罪犯、贱民。 换谁,谁心里不窝火?谁不怒? 汉初晁错在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时云「 ”秦始乱之时,吏之所先侵者,贫人贱民也;至其中节,所侵者富人吏家也”。实在精辟,到位。 损害老百姓的利益,秦朝还能维持,损害了陈胜吴广这些士大夫的利益,那秦朝就会被愤怒的士大夫们给埋葬。

参考资料:

《秦汉魏晋编户民社会身份的变迁——从「 ”士大夫”到「 ”吏民”》、《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 ”宦皇帝”》、《 秦汉谪戍制度》、《军功爵制在秦人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秦代谪戍、赘婿、闾左新考》、《秦汉之际乡里吏员杂考——以里耶秦简为中心的探讨》、《史记》

陈胜吴广

陈胜(?—公元前208年),阳城(在现在河南省)人,吴广(?—公元前208年),阳夏(在现在河南省)人。他俩都是秦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领袖。

后来,陈胜和吴广先后牺牲了,可是农民起义的烈火却越旺,终于推翻了秦王朝。

田里的农夫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了全国以后,社会有了很大进步。但是那时候,生产工具很落后,农民用的锄头又笨又重。每天干完了活,他们都累得直不起腰来,再加上官府的欺压,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很苦。

有一天,陈胜和好几个伙伴在田里干活。火热的太阳当空照着,晒得大伙儿满头大汗,好不容易到了地头,有几个人已经累得东倒西歪了。陈胜也坐下来歇息。忽然,有几只小鸟飞了过去。看着它们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陈胜心想:

“我还不如一只鸟呢!在这里苦熬,什么时候是个头哇?要是我也能像鸟一样自在就好了!”

这时候,伙伴们都抱怨起来,没有一个不说日子太苦的。有人想起自己一家缺吃少穿,难过地掉下眼泪。过了一会儿,他们又默默地干了起来。

忽然,有个人高声说:

“弟兄们!将来咱们要是有谁富贵了,可别忘了大伙儿啊!”

大家抬头一看,说话的人原来是陈胜,不由得都笑了起来。有人就说:

“你大白天的说什么梦话呢,咱们这群扛锄头的,穷得叮当乱响,哪儿来什么富贵呀!”

“是啊!你大概是想富想疯了吧?”

“哈哈哈哈……”又是一阵大笑。

陈胜听着,又看了看这些伙伴,轻轻叹了口气说:

“难怪呀!在蓬草里蹦跳的小鸟,怎么会知道鸿鹄(一种善飞的大鸟)的志向啊!”

陈胜把自己比做向宏大的鸿鹄并不是说大话。他心里早就想干一番大事业了。这个事业,就是为老百姓办好事,替天下穷苦人作主。

风雨途中

后来,秦始皇死了。他的小儿子胡亥当了皇帝,就是秦二世。秦二世又无能又贪婪,对农民的压榨非常残酷。

有一年,秦二世下令:让各地征集民夫去服苦役。陈胜的家乡也被抓走了很多人,他们要走很长很长的路,到北方的渔阳(在现在北京市密云县)去。陈胜和吴广也被抓来了。因为他俩聪明能干,当上了“屯长”,负责管理民夫的杂事。

那时候,道路很难走。民夫们都吃不饱饭,两条腿一点儿劲也没有,怎么能走得快呢?也不知道走了多少天,这队衣衫褴褛(破烂)的民夫才走到今天安徽省宿县一带。

当时是七月季节,老天也好像专门和穷人作对,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烈日当空,转眼间,天上乌云翻滚,哗啦啦下起大雨来。土路变得一片泥泞,民夫们又冷又饿,一步一滑地在风雨里艰难地走着。

忽然,一个瘦弱的民夫滑倒在泥水里,他挣扎了几下也没有爬起来。一个军官腰间挎着长剑走过来,挥起皮鞭使劲地抽打他。忽然,军官的手被拦住了。原来,陈胜、吴广跑过来了。吴广说:

“您别生气啦,我们来管他吧。”

军官收起皮鞭走了。陈胜和吴广急忙把这个民夫扶了起来。到了晚上。他们总算走到一个叫“大泽乡”(在现在安徽省宿县)的地方,在那里住下来。

夜里,天就像漏了一样,哗哗哗的大雨一直下到天明。地势低洼的大泽乡都被大水包围了。民夫们没法赶路了。

我们不能等死

“道路全都被水淹了,没法赶路啦!”这个消息一传开,民夫们都急坏了。

按照秦朝的法律,如果不能按规定的日期赶到渔阳,民夫们都要被杀头!可是现在离渔阳还很远,规定的日期却没有几天了。

一个民夫难过地说:

“咱们就是插上翅膀飞,也没法按期赶到渔阳了。看来,咱们是活不成了。”

他这一句话,勾起了大伙的伤心事来。有的人想起自己的父亲被迫给秦始皇修陵墓,活活累死在骊山脚下;有的人想起哥哥被征去修皇宫,被打死在咸阳;还有人想起被抓走的儿子,病死在长城脚下……这么想着,有人竟忍不住哭了。一个小伙子忽地站起来说:

“哭有什么用啊!我们不能白白去送死,大家逃跑吧!”

“傻孩子,”一个满脸皱纹的老人说,“往哪儿跑哇?抓回来还是要杀头的。”

小伙子急得一跺脚,问道:

“那就在这儿等死吗?”

谁也没有回答他,大家的心情更沉重了。陈胜听了大家的话,心里很不平静,他对吴广使了个眼色,俩人一前一后,悄悄溜了出来。他俩顶着蒙蒙的细雨,来到一片芦苇旁边。陈胜对吴广说:

“咱们得给大伙儿想个办法。”

吴广说:

“事到如今,反正去了也是死,不去也是死,该怎么办,你就出个主意吧。”

“依我看,咱们起来造反吧!夺得江山,就能过好日子。夺不了江山,战死了也值得!”陈胜坚定地说。

吴广高兴地拉陈胜的手说:

“好哇!咱们想到一块儿去啦!”

陈胜又说:

“天下的老百姓,早就痛恨暴秦的统治了。大泽乡这一带过去是楚国的地方,咱们只要打着楚国的旗号来号召,肯定会有很多人响应的!”

吴广听了,一边点头,一边说:

“咱们还得想点什么办法,让大伙儿都听咱们的指挥才行啊。”

“我有个主意。”陈胜凑到吴广耳边轻声说起来。

鱼肚子里的“天书”

第二天,吴广领着两个烧饭的伙夫,到集上去买粮食。回来的路上,他们又买了几条大鱼。

做饭的时候,一个伙夫收拾买来的鱼,看见一条大鱼的肚子特别大,高兴地说:

“这条鱼可真肥,我先收拾它吧!”

他把这条鱼的肚子一破开,不由得愣住了,里面竟有一卷绸布!他惊奇地大声叫起来。大伙儿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都围过来瞧热闹。原来,这块绸布上写着三个红字:“陈胜王”。

一个上年纪的伙夫说:

“这可是‘天书’(天上神仙写的书,迷信说法)哇!莫非陈胜要当王了吗?”

又一个伙夫说:

“陈胜要真当了王,那倒好了!这事可别让那当官的知道。”

上年纪的伙夫回答:

“放心吧,他俩早就喝醉了。”

“天书”虽然被收藏起来了,可是这个消息却藏不住。不大的工夫,民夫们都知道了。

到了晚上,雨停了,大伙儿还议论着白天发生的事情。他们谁也不知道,那“天书”是陈胜写的,吴广在买鱼时候,把它偷偷塞到鱼肚子里去了。

夜深了,有人发现窗外有火光在跑动,连忙喊起来。大伙儿纷纷跑了出来,果然看见远处的一座荒庙里,隐隐约约闪着火光。

“那是神火呀!”有人说。

“别喊,你们听什么声音!”

大伙儿静下来,细听着。从远处传来的狐狸叫声中,夹杂着人语:

“大楚兴,陈胜王!”

过了一会儿,那火光渐渐熄灭了。狐狸的叫声也消失了。

大伙儿又惊又喜,七嘴八舌地说:

“楚国(被秦王朝灭了的六国中的一个)真要是复兴了,咱们就不用到渔阳去了!”

这一夜,谁都没睡好。他们在想着这一天发生的事。谁也没注意,吴广悄悄地从外面回来了。原来,那火光和叫声都是他干的。

揭竿而起

天亮了,民夫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陈胜。

吴广见人都到齐了,大步向那两个军官住的地方走去。他一边走,一边故意大声说:

“弟兄们,渔阳还远着呐!咱们没法按期赶到了。逃吧,去找一条活路吧!”

那两个睡眼朦胧的军官,听见有人说逃,忙提着长剑冲出来,怒喊道:

“谁敢说要逃跑?”

“是我。”吴广镇静地回答。

“你好大的胆子!”军官气急败坏地挥起皮鞭,劈头盖脸朝吴广打来。

吴广平时办事公道,很受大家尊重。现在人们一见吴广挨了打,“忽”地一下都围了上来。一个军官恼羞成怒,拔剑要杀吴广。吴广手疾眼快,上前一步夺过剑来,用力一挥,反把那个军官砍倒在地上。另一个军官被吓呆了,还没等他明白过来,陈胜早就冲上去把他打翻了。

杀死了这两个军官,陈胜提着长剑,走上一个土台,他对围在四周的人说:

“弟兄们,咱们遇上大雨,不能按时到达渔阳,这是要被杀头的。就是不被杀,边塞的苦役也会折磨死我们。我们不能白白地去送死啊!”

大家静静地听着,陈胜又接着说:

“大丈夫死就要死得轰轰烈烈,要留下我们的大名!那些王侯将相,那些当官的,也不是天生的贵种,我们穷人也要坐坐江山!”

说着,陈胜“刷拉”一声脱去右边的衣袖,露出右臂,号召说:

“推翻秦朝,打到咸阳去,有胆量的跟我学!”

“听你的!”

九百个民夫齐声回答,那声音就像打雷一样响。他们都照着陈胜的样子,露出了右臂。

几个民夫在一根长竹竿上绑上一块布,作起义的旗子。他们手中没有武器,就削尖木棍当枪使。这样,由陈胜当将军,吴广做都尉的农民起义军就组成了。他们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给后人留下了“揭竿而起”这句成语。这一年是公元前209年。

陈胜称王

陈胜领导着大泽乡起义的农民攻占了蕲县(在现在安徽省宿县)县城。许多贫苦的农民拿着棍棒、锄头参加到起义军里来。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接连打下了好几座县城。起义军也发展到好几万人了。他们还有了一千多名骑兵和六七百辆战车。

这一天,陈胜带领着起义军打到了陈县(在现在河南省淮阳县)。陈县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曾经是战国时候,秦楚两国激烈搏斗的战场,也是秦朝的军事重地。陈胜骑在马上,把手一挥,起义军就攻破了陈县城门。

县令听说城门被攻破了,急忙带了一队秦兵赶到城门口,高声喊叫说:

“给我挡住!挡住!”

可是,农民起义军已经拥进了城门,哪儿挡得住哇!眨眼间,这个县令就被冲过来的农民起义军打下马来。

陈县被起义军占领了。陈胜和吴广骑马进了城门,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都到街上去迎接。

几天以后,陈胜找来陈县的小官吏和一些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

“我想和你们商量大事,我们要推翻秦朝,请你们帮助出些主意。”

听完陈胜的话,这些人都抢着回答说:

“残暴的秦朝早就该推翻了!陈将军,您就要建立起楚国,劳苦功高啊!您应该当王。”

陈胜听了很高兴。可他还是故意推让了几次。后来见大家一定让他当,也就答应下来。

几天以后,陈胜正式当了王,国号叫“张楚”。就是张大楚国的意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诞生了。因为是在陈县封立的政权,历史上叫陈胜为“陈王”。

周文西征

“张楚”政权建立以后,陈胜封吴广当了“假王”,就是“代理大王”的意思。他派吴广带一支起义军去攻打荥阳(在现在河南省),因为那里存放着大量的粮食。不久,吴广的军队包围了荥阳。

陈胜决定再派一支军队去进攻秦朝都城咸阳。他让大家去找一个会领兵打仗的人。

一个谋士对陈胜说:

“我认识一个人,叫周文。他过去曾经在楚国军队里呆过,懂得打仗的事。”

陈胜马上派人请周文来。周文长得魁梧英俊,谈起打仗的事来,头头是道。陈胜心里十分高兴,立刻任命他为将军领兵出征。

周文率领起义军向西进攻咸阳。一路上,大败秦军。秦军人马只得一个劲儿地败退,险关无人守,城门没人关,秦军的长戟、强弩丢了满地。成群结队的农民涌进起义军中来,周文的手下很快就有了上千辆战车,几十万人。没用多长时间,周文带领着起义军就打过了函谷关(在现在陕西省),开到了离咸阳城不远的戏(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县东北)。

咸阳城内,秦二世躲在宫殿内,还能听到农民军敲响的战鼓,他惊慌失措地喊着:

“这可怎么办呐?”

大臣们谁也想不出好办法,一个个愁眉苦脸,朝廷上下一片慌乱。

不久,由于孤军无援,周文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被秦军打败了。他宁死也不投降,自杀了。但是,周文领导的这次西征,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的奇迹,一支以农具为武器的农民起义军,打败了武器精良的秦朝军队,并攻进了函谷险关,严重威胁了秦朝的统治。

骄傲的“陈王”

听说陈胜当了王,陈胜过去的穷伙伴们都来见他。他们到了陈胜住的地方一看,嗬!高大的宫门,门两边还有许多卫兵守着,可神气呢!一个穷伙伴壮着胆子走上前去说:

“我们是来找陈胜的。”

守门的卫兵一看他们穿的破破烂烂的样子,就嚷起来:

“我们大王的名字,也是你们随便叫的,快滚开!”

这些穷伙伴被赶到一边去了。他们只好在外边等陈胜出来。

没多久,陈胜坐着马车前呼后拥地出来了,这些穷伙伴们一齐拥上去,“陈胜!陈胜!”地叫起来。陈胜低头一看,都是过去一块儿种地的好朋友,就让大家都坐上车一起回到宫中。这些穷伙伴们从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房子,也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摆设,一个个都惊讶地叫起来:

“陈胜,你住得多阔气呀!”

“陈胜,你这儿多好哇!”

这些伙伴们在王宫里住了几天,说起话来更随便了,他们说的尽是陈胜当年受苦的事儿。王宫里的人就对陈胜说:

“这些人到处胡说八道,损害大王的威严。”

陈胜一听,脸上也挂不住了,下命令把那几个说话最多的给杀了。这些穷伙伴们没想到陈胜会这样,谁也不愿意留在这里,一个个都走了。

陈胜变得骄傲了。后来,他被他的车夫暗杀了,吴广也牺牲了。但是,各地响应陈胜、吴广起义的农民军继续向秦军进攻。其中,最著名的刘邦、项羽两支农民大军先后攻进咸阳,推翻了秦王朝。后来,刘邦又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吴广其实本身没什么太大的实力,一开始被分配到了一些权力,但很快就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开始对陈胜的地位垂涎不已,甚至有时会冒犯到陈胜。陈胜对吴广的行为感到非常厌恶,但又无可奈何。他深知,想要除掉吴广并不容易,因为他在军中有一定的势力和支持者。但陈胜内心里早已开始考虑,如何把这个捣乱的家伙干掉。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吴广本身了,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拥兵自重的事实,反而一味地壮大兵力,殊不知他只是老二,如果吴广能够看清局势,收敛锋芒,或许还能躲过一劫。

这件事给我们今天年轻人有很大的启示,首先就是避免陈胜口中的“骄”,虽然吴广没有骄傲,可是他的种种作为会让陈胜觉得他飘了。所以我们如今在社会上一定要知进退,不可锋芒毕露。

曾经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后来落得个互相猜疑,最后一方对另一方下死手的下场,实在令人惋惜。大泽乡起义最终失败,和陈胜的猜疑脱不了干系,正是由于他的猜忌和滥杀无辜,陈胜最后也被自己的车夫刺杀,陈胜死后,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终归平寂。

后世对吴广的评价有哪些?

引言:一直都知道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它是来之不易的,因为这些都是先辈们用自己的生命积累起来的。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农民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