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内生“五邪”病机——风气内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4收藏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内生“五邪”病机——风气内动,第1张

内风的含义   内风的病理变化    内风与外风的关系

 风气内动,即“内风”,是机体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由于“内风”与肝的关系甚为密切,故又称其为“肝风内动”。

《临证指南》说:“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凡由于阳热亢盛,或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升无制,亢逆而动,出现动摇、抽搐、震颤等病理反应时,则即是“风气内动”病变的具体表现,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肝风内动,其临床表现可见头目眩晕、四肢抽搐强直,或卒然昏倒、两目上视、口眼斜、半身不遂,或痉挛、震颤,或肢麻肉、手足蠕动等症,其中尤以强直性痉挛,或虚性的蠕动,或意识障碍等动摇不定症状为特点。这些症状的产生,多与肝阳易亢易动,以及肝藏血、主筋、开窍于目等功能失调有关,所以风气内动,实即肝风内动。故《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风内动又有虚实之分,一般可见阴虚阳亢,风阳上扰,肝阳化风;热邪炽盛,燔灼肝经,热极而生风;阴亏或血少,筋脉失养,虚风内动等类型。兹分述如下:

热极生风概念:热极生风,是指由于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使筋脉失于濡养所致,属肝风内动的病理变化。

形成:多由于外感温热病邪,热势炽盛煎灼津血,累及筋脉而形成。一般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高热极期。

表现:热极生风病变,临床可见痉厥、抽搐、鼻翼煽动、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并常伴有高热、神昏、谵语等症。热极生风病变,在未转入虚脱(休克或衰竭)之前,一般多属实证。

肝阳化风概念:肝阳化风,是指肝肾阴亏,水不涵木,浮阳不潜,阴不制阳,导致肝之阳气升动无制,亢而化风的一种病理变化。

形成:多由于情志内伤,或操劳过度,久则耗伤肝肾之阴,以致阴虚阳亢,风气内动所致。

表现:阴虚阳亢,水不涵木,浮阳不潜,久之则阳愈浮而阴愈亏,终至阴不制阳,肝阳升动无制,形成风气内动。其病理表现轻则可见筋惕肉,肢麻震颤,眩晕欲仆,或发作口眼斜,或发为半身不遂;甚则血随气逆而发作卒然仆倒,或为闭厥,或为脱厥。

阴虚风动概念:阴虚风动,是指由于机体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筋脉失养而变生内风的病理变化。此属虚风内动。

形成:多由热病后期,煎灼津液,阴液亏损,或由于久病耗伤阴液所致。

表现:临床可见筋挛肉、手足蠕动等动风之症,并常伴有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低烧颧赤等虚热内生之候。

血虚生风概念:血虚生风,是指由于血液虚亏,导致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虚不能荣络,所产生的虚风内动病理变化。正如《通俗伤寒论》说:“血虚生风者,非真有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瘈疭,类似风动,故名曰内虚暗风,通称肝风。温热病末期多见此证者,以热伤血液故也。”

血燥生风概念:血燥生风,是指由于津枯血少,失润化燥,肌肤失于濡养,经脉气血失于和调,于是血燥化而为风的病理变化。

形成:多由于久病伤阴耗血;或年老精亏血少;或长期营养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生化障碍;或温热病邪,耗伤津液阴血等所致。

表现:临床可见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皮屑等病理表现。

内风与外风的区别见下表:

类型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外风风邪外感,营卫失和,肺气失宣。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

内风 肝

动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热极生风。高热神昏,抽搐,甚则颈项强直,角弓反张。

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升动无制,阳亢化风。眩晕,震颤,或为口眼斜,甚则仆倒,半身不遂。

热病伤阴、久病伤阴,筋脉失于濡养,阴虚风动。筋挛肉,手足蠕动。伴见阴虚内热症状。

生血不足,失血过多,或瘀积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或血不荣络,则血虚生风。肢麻肉,手足拘挛不伸,伴见眩晕眼黑,唇淡面白等血虚症状。

xié

不正当,不正派:邪恶()。邪念。邪说。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恘g)邪。

妖异怪诞:邪魔。邪术。

古同“斜”。

古同“玡”,琅玡山。

古同“耶”,疑问词。

古同“馀”。

古同“徐”,缓慢。

笔画数:6;

部首:阝;

笔顺编号:152352 xié

(形声。从邑,牙声。本义:琅邪郡。字亦作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诗·小雅·采菽》

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贾子道术》

竹林,前正而后有枉者谓之邪道。——《春秋繁露》

回邪曲直。——《礼记·乐记》

又如:邪靡(倾斜披靡的样子);邪睨(斜视);邪绝(斜行度越)

不正当,不正派〖evil〗

虽有奇邪而不治者。——《礼记·祭义》

亡正处邪。——《周书·王佩》。注:“奸术也。”

愚乱之邪臣。——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是以邪氛岁增。——《汉书·元帝纪》

放辟邪侈。——《孟子·梁惠王上》

惧谗邪。——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去邪无疑。——《尚书》

愤世疾邪。——明·刘基《卖柑者言》

辟邪说。——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邪魔(恶习);邪皮(不正经,不老实);邪说诬民(用有严重危害性的言论欺骗人民);邪术(不正当的方术)

异常。妖异怪诞〖heretical〗

性不信巫邪。——《南史》

又如:邪螭(古代传说中之蛟龙,头上无角);邪教;邪传(怪异的传闻);异端邪说;邪魔外道(指各形各色的鬼怪。或形容事情不入正途) xié

品行不正的人〖craftyandevilperson〗

任贤勿二,去邪勿疑。——《书·大禹谟》

邪曲之害公。(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邪、曲,不正,邪恶的人。名词)。——《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邪丑(邪恶丑陋的人)

中医指邪气〖pathogenicfactor〗。与人体正气相对而言。泛指各种致病因素及其病理损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又如:寒邪;风邪;灸刺和药逐去邪

妖异怪戾之事或迷信人所称的神怪、妖异〖demon〗。如:中邪;妖邪;邪魅

另见yé

邪道,邪道儿

xiédào,xiédàor

〖evillife;vicelife;depravedlife;evilways;wrongpath〗不正当的生活道路

邪恶

xié’è

〖evil;wicked;vicious;depraved;iniquitous〗奸邪不正

试图解释人间邪恶的根源

邪恶政策

邪乎

xiéhu

[方言]

〖unusually;abnormalextraordinary;incredible;severe〗∶超出寻常;利害

这几天天气热得邪乎

〖fantastically〗∶离奇;玄虚不可捉摸

这事你也别说得那么邪乎

也说“邪活”(xié·huo)

邪路

xiélù

〖evillife〗邪道

邪门儿

xiéménr

〖abnormal;strangeodd〗[方言]∶不正常;反常

他居然考了个不及格,真邪门儿了

邪门儿

xiéménr

〖crookedmeans〗指不正当的门路或途径

邪门歪道

xiémén-wāidào

〖crookedmeans;dishonestmethods〗指不正当的门路、手段等

邪念

xiéniàn

〖wickedidea;evilthought〗坏念头,不正当念头

邪气

xiéqì

〖demon;evilemanations;perversetrend〗邪灵

魔力仪式的目的是消除痛苦的邪气、精神的不安和坏运气

邪曲

xiéqǔ

〖wry〗不正

邪曲之公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邪说

xiéshuō

〖hereticalideas;fallacy;heresy〗不正当的议论、主张

辟邪说

邪心

xiéxīn

〖wickedidea〗不正当的思想念头

邪行

xiéxíng

〖evildeed〗不正当的行为

邪行

xiéxing

〖especially〗[方言]∶古怪;特别

这件事很邪行

见“莫邪”(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令名不彰邪。——《世说新语·自新》

何预我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是且非邪。——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肖于器邪。——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可迎之邪。——《资治通鉴》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资治通鉴·汉纪》

此画果真邪。——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真邪。

另见xié

邪揄

yéyú

〖ridicule;deride;tease〗同“椰揄”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龙胆清肝饮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龙胆清肝饮 1 拼音

lóng dǎn qīng gān yǐn

2 处方

龙胆草12钱,黄芩12钱,黄连12钱,瓜蒌1枚,麦冬5钱至1两,玄参23钱,知母35钱,芍药3钱,羚羊角35钱。

3 功能主治

热邪传入厥阴,烦满囊缩,消渴,气上冲气,心中痛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者。

4 龙胆清肝饮的用法用量

吐蛔,加乌梅;如误下,利不止者,去瓜、麦、玄参、知母,倍芍药。

5 摘录

《顾松园医镜》卷六

古籍中的龙胆清肝饮 《顾松园医镜》:[卷六·射集温热]伤寒温病附方

者。〔木邪肆横,胃土受制也。〕龙胆草〔专泻肝胆之热邪。〕黄芩〔君以胆草,亦入胆矣。〕黄连〔心痛烦满,

《顾松园医镜》:[卷六·射集]伤寒

食则吐者,本经之邪,冲心入胃,无所不至,急宜龙胆清肝饮救之。须知三阴症中,俱有复转阳明,而成胃实可

《本草新编》:[卷之三(角集)]龙胆草

龙胆草,味苦涩,气大寒,阴也,无毒。其功专于利水消湿,除黄胆,其余治目、止痢、退热、却肿,皆推展之

《原机启微》:[卷之下]附方

阳足太阳之属也。自锐而入客主人斜下者,皆用龙胆草,为胆草味苦,与胆味合,少加人参,益三焦之气,加本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三卷草之二]龙胆

中医基础理论辅导:内生“五邪”病机——风气内动

内风的含义   内风的病理变化    内风与外风的关系  风气内动,即“内风”,是机体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由于“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