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宋朝南京)详细资料大全
应天府,别名“河南郡”,为宋朝四个京城之一的南京,治所宋城县南京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兵变。赵匡胤登基即位后,因发迹于“宋州”,遂改国号为“宋”。因宋州古为商丘,火正阏伯居商丘,商丘为大火星分野之地,宋朝自称为“火宋”、“炎宋”。
景德三年(1006年),宋真宗以帝业肇基之地升宋州为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亲自驾临应天府,主持隆重的授命仪式,建应天府为南京,改圣祖殿为鸿庆宫,并赐宴三日,又下旨修建归德殿,接着规划京城和宫城。应天府成为宋朝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军事重镇。南京应天府有全国最高学府南京国子监(应天府书院)。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赵构于应天府南京城南门外幸山筑“中兴坛”。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即皇帝位,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改元建炎,史称南宋。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 :应天府 外文名称 :Should the day Fu 别名 :河南郡、南京、南都 行政区类别 :京城 所属地区 :京东路、京东西路 下辖地区 :五府十二州八十一县 驻地 :宋城县南京城(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 地理位置 :黄淮平原 面积 :约1万平方千米 人口 :157440口(注:宋朝户口仅算男丁) 方言 :中原官话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商丘古城、应天书院、幸山、鹰鹭池等 国家学府 :南京国子监(应天书院) 沿革,后周,北宋,南宋,行政区划,城市发展,人口,教育,文物, 沿革 后周 后周时,设宣武军于宋州(今河南商丘),后改为归德军。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周世宗柴荣驾崩,继位的周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兼宋州归德军节度使。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登基即位,因其藩镇在“宋州”,遂以“宋”为国号,建立宋朝。又因五德终始说,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宋州为大火星房心分野之地,故宋朝又自称“火宋”、“炎宋”。 北宋 北宋初,复置宋州(今河南商丘)。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以宋州、兖州、徐州、曹州、青州、郓州、密州、齐州、济州、沂州、登州、莱州、单州、濮州、潍州、淄州、淮阳军、广济军为京东路,路治宋州(今河南商丘)。 宋朝南京应天府地图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因赵匡胤曾于乾德元年(963年)受群臣尊号为“应天广运仁圣文武至德皇帝”,宋州为艺祖龙兴之地,遂将宋州升格为应天府,仍为京东路路治。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宋真宗决定将应天府再次升格,建为南京,并下旨建行宫正殿,以归德为名,称“归德殿”,以圣祖殿为鸿庆宫 。奉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像,侍于圣祖殿之侧,名神御殿,又名三圣殿,成为赵宋的原庙。接着规划京城和宫城。 熙宁七年(1074年),京东路被拆分为京东东路、京东西路两路。京东西路治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元祐元年(1086年),诸提点刑狱不分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并为京东路,路治南京(今河南商丘)。 商丘应天书院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八,谢克家持“大宋受命之宝”到济州,康王赵构痛哭跪下接受。初九,济州百姓父老到军前,说济州的四方能看见城中火光冲天,请求高宗在济州即皇帝位。适逢宗泽来信说,南京(今河南商丘)是宋太祖龙兴之地,距离四方位置适中,漕运发达。康王赵构于是决定前往南京应天府。二十一日,赵构从济州出发,延副总管刘光世从陕州来会合,任命刘光世为五军都提举。二十二日,到达单州。二十三日,到达虞城县。西道都总管王襄率军从襄阳来会合。二十四日,到达南京应天府(今商丘)。二十五日,康王赵构到鸿庆宫朝拜三圣殿御容。皇后下诏有关部门准备仪卫兵仗和车驾。二十六日,张邦昌到南京应天府,跪在地上痛哭请求处以死罪,赵构慰问抚恤他。秉承诏旨任命汪伯彦为显漠阁直学士,黄潜善为徽酞阁直学士。代理吏部尚书王时雍等人供奉车驾和礼服到达南京,大臣们请求高宗称帝的越来越多,赵构下令在南京应天府南门外左侧幸山筑坛,称之为“中兴坛”。 南宋 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赵构于南京应天府登中兴坛受宝,载于祀典,登基即皇帝位,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遥上尊号曰孝慈渊圣皇帝,为了延续宋朝皇统和法统,定国号仍为“宋”,史称南宋。 宋朝南京应天府大运河商丘码头遗址 绍兴二年(1132年)九月,南京应天府沦陷于金国人之手。金朝所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将南京应天府降为归德府。 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金朝领三省事宗磐、宗隽在朝廷专权,外结左副元帅挞懒,将河南、陕西地归还给宋朝,南京(今商丘)也在其中,南宋恢复南京应天府之名,以路允迪任南京留守。 绍兴十年(1140年)三月,宋高宗封南京应天府火正阏伯为“商丘宣明王”。 承安五年(1200年),金朝攻占南京应天府,又改称为归德府。 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六月,南宋将领全子才收复了宋太祖的发迹之地——南京应天府(商丘)。八月,宋理宗发布榜文,恢复南京之名。 行政区划 应天府治宋城县,共辖七县。景德三年(1006年),升宋城县为次赤,其余六县升为次畿。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升宋城县为正赤,其余六县升为正畿。 ( 正赤 ) 宋城县(治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六乡。城东、河南、葛驿三镇。有汴水、睢水、涣水。 (正畿) 宁陵县(治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京西五十里。五乡。新城、新舆、长亭三镇。 (正畿) 柘城县(治今河南商丘市柘城县)。京西南八十里。七乡。八桥一镇。 (正畿) 谷熟县(治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谷熟镇)。京东南四十里。六乡。高辛、济阳、营城三镇。 (正畿) 下邑县(治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京东一百二十里。六乡。会亭镇、济阳镇二镇。 (正畿) 虞城县(治今河南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京东北五十五里。治平镇一镇。有孟渚泽。 (正畿) 楚丘县。京东北七十里。五乡。 应天府作为京东西路路治,管辖应天府、袭庆府、兴仁府、东平府四个府和徐州、济州、单州、濮州、拱州五个州,广济军一个军,四十三个县。 应天府作为京东路路治,管辖应天府、袭庆府、兴仁府、东平府、济南府五个府和徐州、济州、单州、濮州、拱州、青州、密州、沂州、登州、莱州、潍州、淄州十二个州,广济军、淮阳军两个军,八十一个县。 宋朝京东路行政区划,治所应天府 城市发展 商丘南关码头的发掘表明,运河河岸高出宋代地面3米左右,河岸夯土的坚固,的确铁锥难入。这些夯土中,有大量砖瓦碎片,显示如今这片庄稼地,曾人口密集、遍布民居。 运河与南大湖相连,是非常适宜的码头停靠区域,正是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使睢阳城南运河沿岸,形成人烟稠密、商铺林立的繁华区域。 北宋熙宁五年,日本僧人成寻自台州启程北行,经扬州沿运河前往五台山参佛,这年十月初五晚,他所乘坐的船只到达南京应天府(今商丘),成寻在日记中写道:“……终日曳船,酉一点,过七十四里,至南京大桥下,停船宿。宋州城内有南京官,名杨侍读……大桥上并店家灯火,大千万也。伎乐之声,遥闻之……六日天晴,辰时,曳船,从桥下过。店家买卖,不可记之。经二里,至次大桥下外,停船。艄公宿积干姜上市头了,五十石许上了。于宿州卅石许上市了。艄公屑福最可云富人。” 这段记述,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商丘运河两岸的繁荣,以及夜生活的丰富多彩。南京城外,至少有两座大桥,大桥是水陆交会之地,因此是船只停泊的好地方。大桥上下,店铺林立,夜晚灯火辉煌,伎乐声闻数里。艄公停船的第二座大桥,是运河沿岸一个大市场,货物交易量极大,船工们携带的货物,很容易出手。 人口 北宋初年,南京应天府人口主户有21250户,客户有24200户,总户数有45450户,可户占总户数的百分比为53%。元丰初年,应天府主户有65490户,客户有25844户。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南京应天府(商丘)主户有79741户,口数157404口(注:宋朝户口仅算男丁)。 教育 五代时后晋时期(936年—947年),宋州虞城县通儒杨悫在归德军将军赵直扶助下创办睢阳学舍,聚众讲学。杨悫去世后,他的学生戚同文继承师业,继续办学。戚同文病逝后,学校曾一度关闭。 商丘应天书院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应天府宋城县邑人曹诚,在戚同文旧学之地出资三百万金,造舍150间,聚书1500余卷。并于次年聘戚同文之孙戚舜宾为主院,以曹诚为助教,建立了书院,博延生徒,讲习甚盛。府奏其事,宋真宗诏赐额曰“应天府书院”,命奉礼郎戚舜宾主之,仍令本府幕职官提举,以曹诚为府助教。 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应天府升格为南京,应天书院又称为“南京书院”。庆历三年(1043年),应天府书院改升为“南京国子监”,成为中国古代书院中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成为宋朝最高学府。 北宋范仲淹为应天府书院作《南京书院题名记》:“天下庠序,视此而兴”。南宋陈均撰《九朝编年备要》记载应天府书院:“宋兴,天下州府有学始此”。元代赵孟瞓更是在《义学记》中道:“宋初时天下有四大书院,应天书院为首。” 商丘应天书院 文物 2009年1月8日,通济渠商丘南关段发掘出城市河市区河岸,这是中国大运河考古首次发现城市河岸,也是通济渠考古发现的最大的码头遗址。通过清理河岸遗存可以发现当时建筑密集,贸易繁荣,堪比北宋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场景,为隋唐至北宋时期中国大运河历史研究增添重要考古材料。 宋朝南京应天府(商丘)城市河岸遗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绵绵不绝,光耀于世,浩瀚的文化古籍和巧夺天工的文物珍品构成了中国历史长河中一段段华采乐章。但自近代以来,承载中华厚重历史文化的文物却以惊人的速度流失海外。据国家文物局教授、高级工程师罗哲文先生介绍,从国宝流失的数量上讲,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而该数目充其量也仅相当于在世界所有私人手中收藏的中国文物的1/10。南京艺术学院林树中教授经过十多年的实地考察和文献查考后认为,中国仅流失海外的名画就达30000件以上。
发现的宋代墓葬,结构较完整,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发现了精美的陪葬品,其中包括2个陶罐,罐上有歌舞升平内容图案,其外形就像一座塔,共分为3层,最底下一层是龙凤雕塑,中间一层则是一些人物雕塑,最顶上一层则是牛羊模样的雕塑。戴正林说陪葬品外形精美,“这是希望人死后同样也能享受一个极乐世界。”他推断,古墓主人“应该是宋朝当地的一户地主,否则里面的器具不会这么精美,而宋朝的古墓在长沙县也是属于首次发现。”
此外,考古人员还发现10块制作考究的地砖,目前已把7块带有砖花的完整地砖带回了县文物局,他们介绍,这10块地砖正好铺满了整个古墓底部,很有可能为特意订做,由此也可以推断,古墓的主人应该是宋朝的大户人家。
3月9日下午3时许,巴州区文物管理局接到恩阳区渔溪镇文化站站长报告,该镇方池垭社区二组村民在新居建设工地开挖地基时发现一座古墓,墓室里有一只碗。区文物管理局立即派人奔赴现场。
经文物专家现场勘察,该墓为宋代石室墓,坐北朝南。墓长26米,宽093米,高116米,距地表高03米。墓室后壁有一神龛,龛内浅浮雕刻卷草花卉一组,龛宽1米,高07米,龛台长093米,宽016米,左右壁均为素面,甬道宽077米。遗憾的是,墓门处有一盗洞,墓室上方施斗拱,藻井(已毁),在墓室龛台右侧清理出这只“碗”实为“盏”。该盏,陶质,敞口,饼型底,施褐色半釉,盏高004米,口径01米,底径0035米,保存完好。
在南宋,诰命夫人身后得睡在老公身旁。4月8日,履行向浙江省、国家的报批手续后,郑建明带着专业团队来了,一条探沟打下去,胡紘老婆的坟茔现身,800多年了,历经了这么多年战乱和攫取,这座坟墓从未被惊扰。
夫人的坟茔,类似胡紘,长不过三米,宽不过一米,坟里砖砌了壁龛,这个壁龛好似我们家里的陈列柜,梅瓶、象钮盖罐、花口的盘子等瓷器一件占一格。这些胡紘家乡的龙泉青瓷物件,器形之圆润美丽、瓷器釉色之朴实均匀,达到了又一个高度,接近了中国制瓷技艺巅峰的清初康雍乾三世。
1宋代词坛自成一体的著名词体有哪些
宋代词坛自成一体的著名词体有稼轩体 、易安体 、樵歌体。
稼轩体代表人物是辛弃疾 ,特点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
易安体代表人物是李清照,特点是以寻常语入词,不追求辞藻华美,也不刻意熔铸前人诗句,而是大量使用从口语中加工提炼的、明白省净而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言,来明明白白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使词作自然清丽,极富情味。
樵歌体的代表人物是朱敦儒,特点是北宋末年风格清丽超旷,有不食人间烟火之风;南宋后身经国难,词作显慷慨悲凉、忧时伤世。
2宋朝婉约派词风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认为是明人张詅明确提出词分婉约和豪放两派,著有《诗馀图谱》、《南湖诗集》。
婉约派诗词以柔美见长,侧重闺情绮怨,结构缜密,音律和谐,语言清润。在宋词词坛上较豪放派更据支配地位。
以晚唐诗人温庭筠、韦庄为先驱,为花间派鼻祖。宋词中的代表有李清照的《漱玉集》、李之仪的《姑溪词》,欧阳修的《六一词》,柳永的《雨霖铃》等。
“豪放”、“婉约”之说最早见于《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意是为缠束,引申为精炼、隐约、微妙。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
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标举的作词四个标准:“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高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可以说是对婉约艺术手法的一个总结。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
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李煜词为代表的香软词风。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各具风韵,自成一家,但仍未脱离宛转柔美之风。
故明人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但内容比较狭窄,人们形成了以婉约为正的观念。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皆受影响。清人王士禛《花草蒙拾》说:“张南湖论词派有二:一曰婉约,一曰豪放。”
王又华《古今词论》所引张说,大意略同。稍晚于张綖的徐师曾(字伯鲁,明嘉靖时人),在《文体明辨序说》中也指出:“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綖相近。
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陈琳《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
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软媚”(《词源》)、“绸缪宛转”(《酒边词序》)、“曲折委婉”(《乐府馀论》)等语,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
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但内容比较狭窄。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如王世贞的《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别恨”:晏殊;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情长”:柳永;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愁宗”:李煜。
“婉约”一词,早见于先秦古籍《国语·吴语》的“故婉约其辞”,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美”“曲”之意。
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
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南北宋之际《许彦周诗话》载女仙诗:“湖水团团夜如境,碧树红花相掩映。
北斗阑干移晓柄,有似佳期常不定。”并评云:“亦婉约可爱。”
此诗情调一如小词。“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
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
3张先的词有什么特点张先当时与柳永齐名,是北宋年寿最高的词人。
他一生官运虽不亨通,却也没有太大的人生挫折,精力又强健,因而一生流连风月,听歌看舞,优游卒岁。 张先的词主要也是抒写当时文人诗酒交欢的生活情趣。
他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独具匠心。他因善写“影”而得“张三影”的美名:“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
因此三句,被传为“三影郎中”。此外,如“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也同样精妙。
又因“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一句,被称为“桃杏嫁东风郎中”。这些清新明丽的词句,捕捉一时景物,表现了一定的艺术技巧。
张先词的内容虽然主要是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行香子》),并没有超越传统的相思恨别的范围,但他从两个方面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一是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扩大了词的实用功能。二是率先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中。
此后苏轼等人的词大量用题序表明创作的缘起、背景,即是直接受张先的启发。
应天府(宋朝南京)详细资料大全
本文2023-10-11 07:24:1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19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