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毛笔对联书法作品图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4收藏

精美的毛笔对联书法作品图片,第1张

 对联是我国书法风格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的表达形式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下面是我整理的精美的毛笔对联书法作品。

毛笔对联书法作品欣赏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 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对联的格式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 横额:也叫 横批或 横披。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另外,对联主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

精美的毛笔对联书法

 时间跨度为 先秦、两汉、三国、两晋至南北朝。在中国古诗文中,很早就出现了一些比较整齐的对偶句。流传至今的几篇上古歌谣已见其滥觞。如“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类。至先秦两汉,对偶句更是屡见不鲜。《 易经》 卦爻辞中已有一些对偶工整的文句,如:“渺能视,跛能履。”(《履》卦“六三”)、“初登于天,后入于地。”(《明夷》卦“ 上六”)《易传》中对偶工整的句子更常见,如:“仰以观 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系辞下传》)、“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则 各从其类也。”(乾·文言传)

对联的律偶阶段

律偶,格律诗中的对偶句。这种诗体又称 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 李登作《 声类》十卷, 吕静作《韵集》五卷,分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另外, 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他是反切的创始人。一般的五、七言律诗,都是八句成章,中间二联,习称 颔联和 颈联,必须对仗,句式、平仄、意思都要求相对。这就是标准的律偶。

举 杜甫《登高》即可见一斑: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 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 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的颌联和颈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对仗极为工稳。远胜过骈体文中的骈偶句。除五、七言律诗外,唐诗中还有三韵小律、六律和 排律,中间各联也都对仗。

起春秋,历秦汉,及辽金,至元明,上下两千年。数不清将帅吏卒,黎庶百工,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坚强毅力,聪明智慧,血汗辛勤,为中华留下巍峨丰碑。

跨峻岭,穿荒原,横瀚海,经绝壁,纵横十万里。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起伏奔腾,飞舞盘旋,太空遥见,给世界增添壮丽奇观。

——罗哲文《长城赞》

补充说明:长城赞是由罗哲文创作的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是对联中的珍品。 全联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意义深远;是对联中的精品,能给长城增色生辉。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的雄姿。

精美的毛笔对联书法作品图片

 对联是我国书法风格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的表达形式受到许多人的喜爱。下面是我整理的精美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