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丹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收藏

太乙丹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方之太乙丹 31 太乙丹的别名 32 组成 33 制法 34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35 功能主治 4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太乙丹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方法 45 用药禁忌 5 《疡医大全》卷二十二引敬恕堂江方之太乙丹 51 组成 52 主治 5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太乙丹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制备方法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太乙丹 1 拼音

tài yǐ dān

2 概述

太乙丹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四首。

3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方之太乙丹

太乙丹即《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记载的紫金锭[1]。

31 太乙丹的别名

原名太乙紫金丹,又名太乙紫金锭、紫金丹、太乙玉枢丹、太乙丹、玉枢丹、神仙追毒丸、神仙万病解毒丸、神仙解毒万病丸、万病解毒丸、万病解毒丹、解毒万病丹[2]。

32 组成

山慈菇(去皮,洗,焙)、文蛤(即五倍子,洗,焙)各二两,千金子仁(研去油,取霜)一两,红芽大戟(去芦,洗,焙)一两半,麝香三钱(《外科正宗》方加朱砂、雄黄各三钱,其他方书多遵该二方,但有的组成药物与剂量略有出入)[2]。

33 制法

上药研细末,用糯米煮浓饮和药,作一钱一锭[2]。

34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用井花水或薄荷汤磨服,取利一二行,再用温粥补养[2]。

35 功能主治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方之太乙丹功能解诸毒,疗诸疮,利关窍,治百病[2]。凡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死牛马等毒,用凉水磨服一钱;痈疽发背,疔毒杨梅疮等,用凉水或酒磨涂患处;阴阳二毒,伤寒瘟疫,喉痹喉风,用冷水入薄荷汁数匙化下;心气痛并诸气,用淡酒化下;泄泻痢疾,霍乱绞肠,用薄荷汤下;中风癫痫,筋挛骨痛,温酒送下;自缢溺水,心头尚温者,冷水磨灌;传尸痨瘵,凉水化服;疟疾将发时,东流水煎桃枝汤化服;女人经闭,红花酒化服;小儿惊风疳痢,薄荷煎汤送下;头风头痛,酒研贴两太阳穴上;诸腹鼓胀,麦芽煎汤送下;风虫牙痛,酒磨涂患处,亦吞服少许;打仆伤损,松节煎酒送下;烫火伤,毒蛇恶犬,一切虫伤,用冰水磨涂患处,并内服[2]。

4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太乙丹 41 组成

五灵脂半斤(去土石),木鳖子半斤(去壳,别研),草乌2两(去皮尖),僵蚕4两(炒,去丝嘴),钱子地龙半斤(布袋去土,不见火),川乌4两(去皮尖),防风4两(去芦),白胶香6两(别研),麝香半两(别研),脑子2钱(别研),好墨(烧用)4两,桑柴炭(好醋浸宿)4两。

42 主治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卫生家宝》方之太乙丹主治瘫痪诸风疾。

4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每丸分3服,用生姜、薄荷研自然汁浸,温酒1盏嚼下。须腊日或端午日合。

4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弹子大,阴干。

45 用药禁忌

忌发风物;孕妇不可服。

5 《疡医大全》卷二十二引敬恕堂江方之太乙丹 51 组成

顶好藤黄50两,赤小豆20两,天南星20两,川五倍子100两(炒微黄),当门子5两。

52 主治

《疡医大全》卷二十二引敬恕堂江方之太乙丹主治一切无名肿毒。

53 太乙丹的用法用量

用醋磨敷,自消。

54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用白及20两打糊和捣成锭。

6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太乙丹 61 组成

广木香1钱,麝香3分,丁香1钱,茅术(去皮毛,晒)1钱,沉香(镑,晒)1钱,西黄3分,雄黄1钱2分。

62 主治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之太乙丹主治一切痧证,山岚瘴气,暑气恶心,肚腹疼痛。

63 制备方法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史记

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

《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道德经

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庄子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深远影响。

孟子

孟子与孔子被后人合称孔孟。《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撰而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荀子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由荀子及其弟子所著,旨在总结先秦学术界的百家争鸣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反映唯物主义自然观、认识论思想以及荀子的伦理、政治和经济思想。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中庸

《中庸》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资治通鉴

由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都是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二人并称“史学两司马”。

山海经

《山海经》的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目录 1 拼音 2 《疡医大全》卷七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秘传太乙万灵膏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秘传太乙万灵膏 1 拼音

mì chuán tài yǐ wàn líng gāo

2 《疡医大全》卷七 21 方名

秘传太乙万灵膏

22 组成

羌活1两,蓖麻仁1两,蝉蜕1两,大蜂房1两,蜈蚣1两,败龟版1两,苦参1两,猪皂角1两,玄参1两,槐角子1两,青蒿1两,过山龙1两,甘草1两,半枝莲1两,荆芥1两,蕲艾叶1两,黄芩1两,仙人掌1两,川椒1两,蒲公英1两,白蔹1两,龙胆草1两,防风1两,忍冬藤1两,白及1两,生附子1两,大黄1两,石菖蒲1两,栀子1两,赤芍药1两,独活1两,何首乌1两,黄耆1两,蛇床子1两,桔梗1两,黑牵牛1两,漏芦1两,木鳖子(去壳)1两,肉桂1两,大风子1两,巴豆(去壳)1两,地骨皮1两,昆布1两,苍耳子1两,黄柏1两,青木香1两,连翘1两,鼠粘子1两,桃仁1两,白僵蚕1两,血余1两,穿山甲1两,黄连1两,当归1两,牛膝1两,苍术1两,升麻1两,蛇蜕1两,槟榔1两,槐枝1两,柳枝1两,桃枝1两,上(口父)咀。用真麻油10斤浸,春5、夏3、秋4、冬10日,入大铁锅内,熬至烟尽为度,先去粗滓冷定,用大皮纸以针戳眼,滤去细滓,复入净锅内,熬至黑色,滴水成珠不散。每油1斤,人淘过黄丹炒紫色者8两(如无黄丹,用水飞细密阳僧末8两代之),下丹之时,以柳棍不住手搅匀,离火再下:白芷1两,天南星1两,草乌1两,北细辛1两,半夏1两,高良姜1两,川乌1两,上7味俱生,为细末,入膏内搅匀,冷定。再下后开乳极细末:海螵蛸1两,乳香(去油)5钱,百草霜5钱,没药(去油)5钱,鸡肫皮5钱,血竭5钱,象牙末5钱,雄黄5钱,寒水石5钱,儿茶5钱,白石脂5钱,朱砂5钱,赤石脂5钱,轻粉5钱,青鱼胆3钱,熊胆3钱,甘松2钱,3奈2钱,潮脑2钱,冰片2钱,麝香2钱,琥珀2钱,珍珠2钱,龙骨2钱,水银2钱。

23 主治

一切痛疽发背,七十二般疮疖,三十六种疔毒,无名肿毒,痰核瘰疬,内损骨节,外伤皮肉,手足麻木不仁,流注疼痛,膈前背后吊起刺痛。

24 秘传太乙万灵膏的用法用量

临用摊贴。

2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搅匀,倾入冷水内扯拔,换水浸2日,拔去火毒,然后装瓷钵内。

古籍中的秘传太乙万灵膏 《疡医大全》:[卷七]痈疽门膏药主方

各二两。四味收入成膏,藏瓷器中,旋用旋摊。秘传太乙万灵膏治一切痈疽发背,七十二般疖,三十六种疔毒,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卷之一]附方

、连翘、牡砺(火)。姜枣引。空心服。太乙万灵膏九十六味秘传。治一切外症,无论大小男妇,痈疽发背,七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目录 1 拼音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21 组成 22 功效 23 主治 24 太乙紫金片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26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太乙紫金片 1 拼音

tài yǐ zǐ jīn piàn

2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21 组成

茅慈菇2两,五倍子(捶破,拣去虫土,刮净毛)2两,千金子霜1两,红毛大戟1两5钱,麝香3钱,梅冰片3钱,苏合油1两。

22 功效

芳香通窍,辟秽解毒。

23 主治

霍乱痧胀,山岚瘴气,中暑昏厥,水土不服,喉风中毒,中风诸痫,小儿急惊风,以及暑湿瘟疫,秽浊熏蒸,神识昏乱危急诸症。

24 太乙紫金片的用法用量

每服3至8分,小儿酌减,凉开水化服。

25 制备方法

上各取净粉,加糯米糊捶成薄片,洒金(或用京墨),切而用之。

26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古籍中的太乙紫金片 《医学心悟》:[卷四咽喉(口舌齿唇)]走马喉风

鼻中,随以解毒雄黄丸,醋磨灌之。太乙紫金丹亦佳,紫金丹,《医学心悟》清程国彭公元16441911年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

丁香五分,柿蒂三十个;脘腹痛甚,加炒延胡钱半,紫金片四分;若转筋甚,加酒炒木瓜钱半,生苡仁六钱,原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十七节·赤膈伤寒

气之法。连诊五日。皆从此方加减。去紫金丹。加紫金片。或加新绛、旋覆、橘络。通其肺络。或加竹沥、梨汁

《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门]疔疮论第十七

不计其数。一女子久患劳瘵,为尸虫所噬,磨服一锭,片时吐下小虫十余条,后服苏合香丸,其病顿失,调理月

《重订广温热论》:[第二卷验方妙用]清凉法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方之太乙膏 31 组成 32 制法 3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之太乙膏 41 组成 42 制法 4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5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太乙膏 51 太乙膏的别名 52 组成 53 制法 54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55 功能主治 56 附注 6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之太乙膏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药奁启秘》方之太乙膏 71 组成 72 主治 7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普济方》卷三○二引《太平圣惠方》之太乙膏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医学心悟》卷六方之太乙膏 91 组成 92 功效主治 93 制备方法 10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九方之太乙膏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104 制备方法 105 用药禁忌 11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二方之太乙膏 111 组成 112 主治 11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114 制备方法 12 《普济方》卷三一四方之太乙膏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13 《广笔记》卷三方之太乙膏 131 组成 132 主治 14 《杏苑》卷七方之太乙膏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制备方法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太乙膏 1 拼音

tài yǐ gāo

2 概述

太乙膏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十二首。

3 《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方之太乙膏 31 组成

没药四钱,黄丹五两,樟丹一钱,麝香三钱,轻粉、乳香各二钱,清油一斤[1]。

32 制法

以清油、黄丹熬成膏,用柳枝搅,加入藜芦七枝,旋旋加下,以藜芦尽为度,停火,不住手搅至滴水不散,入余药搅匀,磁器内盛用[1]。

3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每次少许敷患处[1]。

3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疡医》卷三方之太乙膏主治瘰疬。[1]

4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之太乙膏 41 组成

白芷、苍术、石膏(醋炒)、白胶香、没药、黄丹各五钱[1]。

42 制法

上药为末,麻油四两(或桐油),先煎油,柳枝搅,次入白芷等煎少顷,再入白胶香、石膏等同煎,试欲成珠,再入黄蜡一两,再熬片刻,用生布滤过成膏[1]。

4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摊贴疮口[1]。

44 功能主治

《证治准绳·疡医》卷六方之太乙膏主治创伤,痈疽,疖毒[1]。

5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太乙膏

太乙膏即《外科正宗》卷一方记载的加味太一膏[1]。

51 太乙膏的别名

太一膏、加味太乙膏[2]。

52 组成

肉桂、白芷、当归、玄参、赤芍药、生地黄、大黄、土木鳖各二两,槐枝、柳枝各一百段,阿魏三钱,轻粉四钱,血余一两,黄丹四十两,乳香末五钱,没药末三钱[2]。

53 制法

先用麻油五斤,将前十味人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后,慢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滤净药渣,投血余再熬溶化后。每净油一斤下黄丹六两五钱,徐投徐搅,至发白烟,气味香馥即成。滴水试老嫩合宜时下阿魏,待化尽再下乳香、没药、轻粉搅匀,入水中分别搂成半斤块,扯拔百转,再换冷水浸凝[2]。

54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用时每取一块,铜勺内复化,摊贴患处[2]。

55 功能主治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太乙膏主治发背,痈疽,恶疮,跌打伤损,湿痰流毒,筋骨走注作痛,烫火伤等[2]。

56 附注

本方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神仙太一膏加味而来[2]。

6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之太乙膏 61 处方

脑子3克(研)轻粉 乳香各6克(研)麝香9克(研)没药12克(研)黄丹150克

62 制法

上用清油500克,先下黄丹熬,用柳枝搅,又用憨儿葱7枝,先下1枝熬焦,再下一枝,葱尽为度,下火不住手搅,观冷热得所,人脑子等药搅匀,瓷器盛之。

63 功能主治

《卫生宝鉴》卷十三方之太乙膏治疬子疮。

64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用时旋摊。

65 摘录

《卫生宝鉴》卷十三

7 《药奁启秘》方之太乙膏 71 组成

麻油1斤,桐油1斤,血余1两。

72 主治

《药奁启秘》方之太乙膏主治一切痈疽,不论已溃未溃。

7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用时隔水炖烊摊贴。

74 制备方法

先将麻油入锅煎数沸,再入桐油、血余烊化,下净飞黄丹12两以柳木棍不住手搅之,文火收膏,须老嫩得中,置冷水内,以减其热度,储置瓷器备用。

8 《普济方》卷三○二引《太平圣惠方》之太乙膏 81 组成

白芷5钱,乳香5钱,没药5钱,苍术5钱,白胶香5钱,石膏(醋炒)5钱,黄丹5钱。

82 主治

《普济方》卷三○二引《太平圣惠方》之太乙膏主治金疮箭镞,痈疽疖毒。

8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损伤敷疮口,自然肉不痛。

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真清油4两,桐油真者亦可,以黄蜡1两,先煎油,柳枝搅;次入白芷等4昧,煎少顷;却入胶香、石膏、黄丹,得同煎试欲成珠;却入蜡同煎片时,用生布滤过,瓦器收藏,用油单摊之。

9 《医学心悟》卷六方之太乙膏 91 组成

肉桂1钱5分,白芷5钱,当归5钱,玄参5钱,赤芍5钱,生地5钱,大黄5钱,土木鳖5钱,乳香(末)2钱,没药(末)2钱,阿魏1钱,轻粉1钱5分,血余1团,黄丹6两5钱。

92 功效主治

《医学心悟》卷六方之太乙膏功在提脓。主治一切痈疽肿毒。

93 制备方法

以上各药,用真麻油1斤浸入,春5、夏3、秋7、冬10日,倾入锅内,文武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住火片时,用布袋滤净药滓,将锅展净,入油,下血余再熬,以柳枝挑看,候血余熬枯浮起,方算熬熟。每净油1斤,将炒过黄丹6两5钱,徐徐投入,不住手搅,候锅内先发青烟,后至白烟迭迭旋起,其膏已成,将膏滴入水中,试软硬得中,端下锅来,方下阿魏撒膏面上,候化尽,次下乳香、没药、轻粉,搅匀,倾入水内,以柳木搅成一块。

10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九方之太乙膏 101 组成

当归2两,生地2两,白芍2两,玄参2两,大黄2两,甘草4两。

102 主治

《罗氏会约医镜》卷十九方之太乙膏主治一切疮毒。

10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一切疮疡并宜贴之。先用隔蒜艾灸,更服活命饮,以收全功。

104 制备方法

用麻油2斤,入砂锅煎药至枯黑,去滓,加黄丹3两再煎,至滴水成珠为度。

105 用药禁忌

忌铁。

11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二方之太乙膏 111 组成

好虢丹2两半,男生发(洗,焙)2钱,木鳖仁(碎)3枚,肥白巴豆肉18粒。

112 主治

《仁斋直指方论》卷二十二方之太乙膏主治痈疽,发背,恶毒。

11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贴用。

114 制备方法

上用麻油4两,慢火先煎巴豆、木鳖、发团,更换柳枝搅,准发耗5分,顿冷炉,绢滤,再暖入净虢丹,换柳枝频搅,候色变,滴入水成珠,随意入乳香末,再煎沸,倾入瓷器,候凝,覆泥3日。

12 《普济方》卷三一四方之太乙膏 121 组成

黄丹4两,木鳖子9枚(去皮),巴豆90粒,大麻子70个(去皮),柳枝2两,槐枝2两,桃枝2两,香白芷1钱,苍术(随用),杏仁(随用),穿山甲1个,清油半斤,没药1钱,川芎1钱,当归1钱,人参1钱,乳香1钱,轻粉1钱,黄连(随用),黄芩(随用),黄柏(随用),铜青(随用)。

122 主治

《普济方》卷三一四方之太乙膏主治疮肿伤折。

123 太乙膏的用法用量

上药依法煎熬。

13 《广笔记》卷三方之太乙膏 131 组成

玄参、白芷、生地、甘草、当归、血余(多)、大黄(多)。

132 主治

《广笔记》卷三方之太乙膏主治肿毒。

14 《杏苑》卷七方之太乙膏 141 组成

赤芍药3钱,生地黄3钱,香白芷3钱,玄参3钱,官桂3钱,大黄3钱,当归3钱,木鳖子2钱5分,白及2钱5分,绯丹8两(汤泡,另研细,临入炒紫乘热下),白蔹2钱半。

142 主治

《杏苑》卷七方之太乙膏主治肠痈下脓血,寒热腹疼。

143 制备方法

目录 1 拼音 2 《饲鹤亭集方》 21 组成 22 主治 23 太乙救苦丹的用法用量 24 制备方法 25 用药禁忌 附: 1 古籍中的太乙救苦丹 1 拼音

tài yǐ jiù kǔ dān

2 《饲鹤亭集方》 21 组成

丹参3两,箭羽3两,饭豆3两,藿香1两5钱,大黄1两5钱,升麻1两5钱,桔梗1两5钱,广皮1两5钱,银花1两5钱,毛菇1两5钱,倍子1两5钱,香附1两5钱,茅术7钱5分,麻黄7钱5分,豆根7钱5分,半夏7钱5分,木香7钱5分,苏叶7钱3分,滑石7钱,大戟6钱,千金霜6钱,细辛6钱,川乌6钱,雌黄6钱,雄黄6钱,朱砂5钱,麝香1钱5分。

22 主治

瘟疫时症,心闷神昏,伤寒狂语,胸膈壅滞,伏暑寒热,霍乱吐泻,风瘴痧气,小儿诸惊疳痢。

23 太乙救苦丹的用法用量

开水送服。

24 制备方法

生晒为末,糯米粉7两为丸。

25 用药禁忌

孕妇忌之。

古籍中的太乙救苦丹 《寿世保元》:[卷八痘疮]补遗

服。从新发出。脚下有黑疔。至七八日。用针挑去。以太乙膏贴之。即拔去毒。连进二三服。《寿世保元》明龚廷

《张聿青医案》:[卷二]湿温

八分)枳实(一钱)上广皮(一钱)赤猪苓(各二钱)太乙丹(五分研细先调服)三诊汗出颇畅,身热遂解,但脉

《疡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自然铜()青皮木通杜仲花粉将陈酒浸煮,不拘时服。太乙丹专治一切痧证,山岚胀气,暑气恶心,肚腹疼痛等证

《中国医籍考》:[卷七十八]方论(五十六)

太乙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是斋百一选方》卷十七方之太乙丹 31 太乙丹的别名 32 组成 ...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