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风败毒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消风败毒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消风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回春》卷八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消风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65 加减 66 制备方法 7 《医方集解》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8 《喉科种福》卷四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9 《秘传大麻疯方》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消风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消风败毒散 1 拼音

xiāo fēng bài dú sǎn

2 处方

归尾 川芎 赤芍 生地黄 升麻 干葛 黄芩各3克 黄连 黄柏 连翘 防风各24克 羌活 金银花 甘草各15克 蝉退2个

3 功能主治

疏风祛湿,清热解毒。治梅毒、天疱疮初起者。

4 消风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上锉一剂。水煎,热服。

初服加大黄6克,芒消45克。大便通利,恶物去净后勿用。

5 摘录

《万病回春》卷八

6 《回春》卷八 61 方名

消风败毒散

62 组成

归尾1钱,川芎1钱,赤芍1钱,生地黄1钱,升麻1钱,干葛1钱,黄芩1钱,黄连8分,黄柏8分,连翘8分,防风8分,羌活5分,金银花5分,甘草5分,蝉退2个。

63 主治

风湿热毒,致生杨梅天泡,初起者。

64 消风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

65 加减

初服加大黄2钱,芒消1钱半,通利恶物,去净后勿用。

66 制备方法

上锉1剂。

7 《医方集解》 71 方名

消风败毒散

72 组成

败毒散、消风散。

73 主治

风毒瘾疹,及风水,皮水在表,宜从汗解者。

8 《喉科种福》卷四 81 方名

消风败毒散

82 组成

白茯苓2钱,荆芥3钱,防风1钱半,白僵蚕3钱(酒炒),苏薄荷1钱半,厚朴1钱,藿香1钱,全蝉蜕2钱(去土),苦桔梗2钱,羌活1钱半,独活1钱半,前胡1钱半,紫苏叶8分,柴胡2钱,枳壳1钱,玄参3钱,皂角刺3个,甘草1钱,生姜3片。

83 主治

乳蛾。初起寒热壮盛,头痛背痛,面赤目赤,喉红口红,或牙关紧闭,颈外肿者。

9 《秘传大麻疯方》 91 方名

消风败毒散

92 组成

海桐皮、川乌(炮)、丹皮、川芎、芍药、干姜、银花、肉桂、五加皮、白芷、前胡、黄耆、甘草、甘菊、人参、羌活、防风。

93 主治

大麻风,形如鸡爪,手足动摇,遍身皆痒,指屈而不伸者。

94 消风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入好酒2小杯,热服。5帖后用藿香、白芷、前胡、甘草、黄耆、海桐皮、甘菊、人参、羌活、防风、芍药、僵蚕、生姜,水煎服。

古籍中的消风败毒散 《医灯续焰》:[卷十一]水病脉证第七十

五皮汤。有患生疮,用干疮药太早,致遍身肿,宜消风败毒散。若大便不通,升麻和气散。若大便如常,或自利

《医门法律》:[卷六水肿门]水肿门方

之律也。其远人无病,但觉不服水土,允宜此方。消风败毒散此即人参败毒散合荆防败毒散并用也。人参独活柴

《疡医大全》:[卷三十四诸疮部(上)]杨梅疮门主方

晒干,不时食数枚。毒渐消,口自收,落靥而愈。消风败毒散归尾川芎生地赤芍黄芩干葛升麻(各一钱)川黄连

《救伤秘旨》:[总论王瑞柏损伤用药论]秋合口药粉方

为细末。冬令气寒,药宜近热,不可以寒凉凝其血。先用消风败毒散洗之,后敷合口药粉,即愈。《救伤秘旨》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三十一水肿门]治法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4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风瘾疹的穴位 2 治疗风瘾疹的方剂 3 治疗风瘾疹的中成药 4 风瘾疹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风瘾疹 1 拼音

fēng yǐn zhěn

2 英文参考

urticari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注解

风瘾疹为病名[1]。即隐疹[1]。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又名风瘙瘾疹、风疹块[2]。因内蕴湿热,复感风寒,郁于皮肤腠理而发;或由于对某些物质过敏所致[2]。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小如麻粒、大如豆瓣,甚则成块成片,剧烈瘙痒,时隐时现[2]。如疹色红赤,灼热、舌红、脉浮数者,属风热;疹色淡白、恶风、舌苔薄白、脉浮紧者,属风寒;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多为气血亏虚[2]。风热者,内服消风散;风寒者内服荆防败毒散;日久反复发作气血虚弱者,服当归饮子加减[2]。外用香樟木或蚕砂,1~2两,煎汤熏洗,或用百部适量酒浸外搽[2]。相当于荨麻疹[2]。

4

目录 1 拼音 2 《病疡机要》卷下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清燥饮的用法用量 附: 1 古籍中的清燥饮 1 拼音

qīng zào yǐn

2 《病疡机要》卷下 21 方名

清燥饮

22 组成

黄耆1钱,苍术1钱,人参5分,白术5分,神曲5分(炒),陈皮5分,甘草2分(炙),黄柏2分(炒),麦门冬2分,当归2分,葛根2分,泽泻2分,青皮2分,五味子9粒。

23 主治

气血虚弱,湿热乘之,遍身酸软;或湿热行令,肺金受邪,肾无所养,小便赤少,大便不调;或腰腿酸软,体重麻木;或头晕食少,自汗口干,胸满气促,懒于言语。

24 清燥饮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古籍中的清燥饮 《疠疡机要》:[下卷]各症方药

冬(二钱)五味子(一钱)上水煎服,如不应倍之。清燥饮治气血衰弱,湿热乘之,遍身酸软,或湿热行令,肺

《温热暑疫全书》:[卷四·疫病方论]疾病方一十六道

胡清燥汤茵陈蒿汤瓜蒂散举斑汤桃仁承气汤犀角地黄汤清燥养营汤栝贝养营汤槟榔顺气汤普济消毒散荆防败毒散生

《成方切用》:[卷五上和解门]芦根汤

寒,降伏火,利小水。竹茹甘寒,除胃热,清燥金。生姜辛温,祛寒饮,散逆气。三《成方切用》清 洛公元1

《温疫论》:[上卷]下后脉反数

既下厥回,去炉减被,脉大而加数,舌上生津,不思水饮,此里邪去,郁阳暴伸也,宜柴胡清燥汤去花粉、知母

《医方集解》:[和解之剂第六]芦根汤

目录 1 拼音 2 赵炳南方:荆防方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荆防方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31 方名 32 组成 33 功效 34 主治 35 加减 36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荆防方 1 拼音

jīng fáng fāng

2 赵炳南方:荆防方

21 处方

荆芥穗6克,防风6克,僵蚕6克,浮萍6克,生甘草6克,金银花12克,牛蒡子9克,丹皮9克,生地9克,黄芩9克,薄荷45克,蝉蜕45克。

22 功能主治

疏风解表,清热止痒。主风热邪气搏于营血所致。

23 荆防方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24 摘录

赵炳南方

3 《赵柄南临床经验集》 31 方名

荆防方

32 组成

荆芥穗2钱,防风2钱,僵蚕2钱,金银花4钱,牛蒡子3钱,丹皮3钱,紫背浮萍2钱,干地黄3钱,薄荷1钱半,黄芩3钱,蝉蜕1钱半,生甘草2钱。

33 功效

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34 主治

急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35 加减

恶寒重,发热轻,风团皮损偏白者,去薄荷,重用荆芥,加干姜皮;兼吐泻、腹痛者,加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

36 各家论述

以荆芥、防风、薄荷、蝉衣为主药。荆芥驱散气分风邪;防风散骨肉之风;薄荷清轻凉散,解风热之邪,又可疏表透疹解毒;蝉衣凉散风热,开宣肺窍;牛蒡子疏散风热,解毒透疹;浮萍升散开窍;僵蚕祛风散结;银花、黄芩解毒清肺热;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调和诸药。

古籍中的荆防方 《痘疹心法要诀》:[卷四痘中杂证(下)]夹痧

往夹痘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荆防败毒散(方见夹)《痘疹心法要诀》清吴谦等公元1742年

《医宗金鉴》:[卷五痘中杂证]夹痧

而出,宜于疏散,以荆防败毒散主之。(荆防败毒散)方见夹□%痘中杂证《医宗金鉴》清吴谦公元1742年

《外科证治全书》:[卷一眼部证治(计二十三证)]治目大要

则患眼丹,红肿胀痛。风盛者肿软下垂,不能视物,用荆防败毒散散之。热欲溃者,按阳痈则例治之。然须速愈,

《痘疹心法要诀》:[卷四痘中杂证(下)]夹

草川芎枳壳(麸炒)桔梗赤茯苓引用生姜,水煎服。方歌夹宜用疏解剂,荆防败毒进莫迟,羌独柴前荆防草

《医宗金鉴》:[卷五痘中杂证]夹疲□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经外奇穴名·结核 5 病证名·结核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结核的穴位 2 治疗结核的方剂 3 治疗结核的中成药 4 结核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结核 1 拼音

jié hé

2 英文参考

nodul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tuberculosis [21世纪英汉汉英双向词典]

consumption [朗道汉英字典]

Phymatiasis [朗道汉英字典]

phymatiosis [朗道汉英字典]

tubercle [朗道汉英字典]

tuberculosilicosis [朗道汉英字典]

white plague [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

结核:1经外奇穴名;2病证名。

4 经外奇穴名·结核

结核为经外奇穴名。出《常用新医疗法手册》。位于肩部,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35寸处。左右计2穴。主治肺结核及其他结核病。一般直刺03~05寸;可灸。[1]

5 病证名·结核

结核为病证名[2]。指结聚成核,发于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物[3]。因风火气郁,或湿痰凝结而致[2]。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三有:“此症生于皮里膜外,结为果核,坚而不痛”。

治法:因风火气郁结聚,初起伴有寒热者,用荆防败毒散解表,继服连翘解毒饮;若湿痰凝结气郁者,宜行气化痰,用五香流气饮或千金指迷丸[2]。

中医所言结核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淋巴结炎,或淋巴结核及部分皮下肿物等病[2]。

6

《摄生众妙方》卷八:荆防败毒散处方羌活独活柴胡前胡枳壳茯苓防风荆芥桔梗川芎各45克甘草15克功能主治疏风解表,败毒消肿。治凤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头疼身痛,苔白,脉浮者;疮肿初起,见表寒证者。用法用量上药用水300毫升,煎至240毫升,温服。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八《回春》卷八:荆防败毒散处方防风、荆芥、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薄荷、连翘、桔梗、枳壳、川芎、茯苓、金银花、甘草。制法上锉。功能主治散毒。主痈疽疔肿,发背乳痈,憎寒壮热,甚者头痛拘急,状以伤寒,12日至45日者。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疮在上,食后服;在下,食前服。大便不通,加大黄、芒消;热甚痛急,加黄芩、黄连。摘录《回春》卷八《医统》卷九十一:荆防败毒散处方荆芥、防风、羌活、独活、柴胡、前胡、川芎、桔梗、枳壳、天麻、地骨皮各等分。功能主治小儿痘疹始终热毒之甚者。用法用量水煎服。微汗热退为佳。初出不快,加紫草、紫苏、姜蚕、葱白;泄泻、加猪苓、泽泻,去紫草;热胜谵语,烦渴,加辰砂六一散调服。摘录《医统》卷九十一《外科心法》卷七:荆防败毒散处方芎藭1钱,茯苓1钱,枳壳1钱,前胡1钱,柴胡1钱,羌活1钱,独活1钱,荆芥1钱,防风1钱。功能主治小儿黄水疮,瘭疮。用法用量每服1两,水煎服。临床应用1黄水疮:一小儿头面患疮数枚,作痒,出水,水到处皆溃成疮,用绿豆粉、松香为末,香油调敷,饮以荆防败毒散而愈。2瘭疮:一小儿头面胸腹患水泡数枚,溃而成疮。此因风邪乘于皮肤而然。饮荆防败毒散,更以牛粪烧存性为末敷之而愈。摘录《外科心法》卷七《医学正传》卷八:荆防败毒散别名消风败毒散处方柴胡4分,甘草4分,人参4分,桔梗4分,川芎4分,茯苓4分,枳壳4分,前胡4分,羌活4分,独活4分,荆芥穗4分,防风4分。制法上细切,作1服。功能主治发散痘疹,疏解寒热。主痈疽疮疡初起,发热,脉浮数,及水肿邪在表者;伤寒温春发斑重者;痘疹,及时气风

详见百科词条:荆防败毒散 [ 最后修订于2009/12/11 6:06:30 共302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荆防败毒散加减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荆防败毒散加减 1 拼音

jīng fáng bài dú sàn jiā jiǎn

2 处方

荆芥10克,防风6克,薄荷(后下)5克,苍耳子10克,菊花10克,羌活10克,川芎10克,生姜2片,甘草3克。

3 功能主治

辛温散寒。主风寒侵扰。

4 荆防败毒散加减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5 摘录

陈培方

古籍中的荆防败毒散加减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十七节·赤膈伤寒

引动而发也。治法当内外兼施。内治、轻则荆防败毒散加减。冲犀角汁(一瓢)。金汁(一两)。重则通圣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三项部(五)]瘰马刀

热,或拘急,脉浮数者,邪在表也,宜散表,以荆防败毒散加减。因怒结核,或肿痛,或发热者,宜疏肝行气,

《白喉全生集》:白喉寒证尚轻治法

其候也。此寒邪尚在表。治宜柴胡饮。参艾饮。荆防败毒散加减主之。柴胡饮柴胡(二钱,去芦)羌活(二钱)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十六节·黄耳伤寒

阳合病之时毒也。治法当内外兼施。内治以荆防败毒散加减。(方药服法载前疫疟门中)辛散风毒以解表。

《重订通俗伤寒论》:[第八章·伤寒兼证]第四节·伤寒兼疟

消风败毒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消风败毒散的用法用量 5 摘录 6 《回春》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