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注音的两种方法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11收藏

古代汉语注音的两种方法是什么,并举例说明,第1张

一、反切法 反切法就是两个汉字拼出另一个汉字的方法,它是把两个汉字分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反切的上字取其声母,反切的下字取其韵母和声调,然后合拼为另一个字的读音。如“宋”字,注音为“斯弄”。

二、读若法 读若法就是用一个读音相近的字来注音的方法。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采用这种注音方法的,如“珣,读若宣”,“蜡,读若狙司之狙”,“堾,读若准”。

  直音法

  直音法操作相对要简便,只要有相同的字就可以了,但麻烦也因此而来,汉字毕竟是有限的,有些字找不到同音字,或即使有同音字也很生僻,即使注了也很难识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古人还想到了一种“读若”法给字注音,就是用读音近似的字的注音,如“芨,读若急”,“信,读若屈伸之伸,假借字也”这里的“伸”是信的通假字,音义都相同。还有直音加注声调的方法,如“退”注“推去声”。这样虽避免了生僻字,但要改变声调才能读出应读的音。

  反切法

  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创制的一种注音方法,又称“反”、“切”、“翻”、“反语”等。反切的基本规则是用两个汉字相拼给一个字注音,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

  读若法

  又作“读如”、“读若某同”、“读与某同”。为汉代训诂学家所创术语,并被历代沿用。传注多用“读如”,其余则见于《说文解字》。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序》说:“读如、读若者,拟其音也。古无反语,故为比方之词。”清代学者对此多持异议。钱大昕认为:“许氏书所云‘读若’、云‘读与同’,皆古书假借之例,假其音并假其义,音同而义亦随之,非后世譬况为音者可同日而语也。”(《潜研堂文集·古同音假借说》)王筠《说文释例》和张行孚《 说文发疑 》都认为,明音、明假借二者兼有,不可一概而论。洪颐煊《说文读例》则认为“读若”除释字音、通假借外,还有训字义的作用。近代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说文》中“读若”的基本作用是比况被释字的读音;读若字与被释字既然音同或音近,而用以比况的字又往往是比较通行的字或人所易晓的成语方言,因此读若字就有可能是被释字的假借字,或与被释字意义相通。

  读为法

  又作“读曰”,为汉代训诂学家所创术语,并被后代沿用,主要用于传注中,意思是改读为某字。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序》说:“读为、读曰者,易其字也,易之以音相近之字,故为变化之词。”“变化主乎异,字异而义憭然也。”所谓“易字”,即换用本字以释借字。例如《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 读为畔。”“泮”本为“诸侯飨射之宫也”(《说文系传》),在此处为涯岸之义,郑谓为畔之借字。《礼记·乐记》:“武坐,致右,宪左。”郑玄注:“宪,读为轩,声之误也。”此谓“宪”为“轩”之借字,假借的缘由是二字声近误用。《尚书·舜典》:“播时百谷。”郑玄注:“时,读曰莳。”“时”无种植义,所以以“莳”读之则意义了然。

  叶音法

  叶音也称叶韵,叶句。“叶”也作“协”。指以改读字音的(错误)方式,来读诗经、楚辞等先秦的韵文,叶音这个称呼由朱熹提出。

直音法:用一个比较容易认识的字来标注跟它同音的字的方法如,值,读若直(或,值,音直)

反切法:用两个字来注另一个字的音如,“东,德红切”意思是,“东”这个字的声母与“德”声母相同,“东”的韵母和声调则与“红”的韵母和声调相同(注:古汉语里阴平与阳平即现代汉语的一声二声是一个声调)

“反切法流行于东汉末年,盛行于唐宋各代,到1918年注音字母公布之前,反切法一直被作为汉字注音的主要方法普遍使用”百科上如是说

最早是直音法,用音相同的字注音,比如“活”注音“火”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其声明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志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

譬况,直音,反切,注音符号,拼音。

譬况很早,汉代就有,当时没有科学的注音方法,用比拟描绘的方法来表示读音。

直音:用同音字注音。

反切:用两个字给另一字注音,取第一字的声母,与第二字的韵母相拼。

注音符号,即这些:ㄅㄆㄇㄈㄉㄊㄋㄌ

拼音,你懂的。

古代汉语注音的两种方法是什么,并举例说明

一、反切法 反切法就是两个汉字拼出另一个汉字的方法,它是把两个汉字分拆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反切的上字取其声母,反切的下字取其韵母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