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乌金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加减乌金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女科万金方》:加减乌金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加减乌金散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医略六书》卷三十:加减乌金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加减乌金散的用法用量 35 各家论述 36 摘录 4 《准绳·女科》卷五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加减乌金散的用法用量 44 加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乌金散 1 拼音

jiā jiǎn wū jīn sǎn

2 《女科万金方》:加减乌金散

21 处方

厚朴2钱,柴胡2钱,黄芩2钱,麻黄2钱,陈皮1钱5,当归1钱5,川芎1钱5,桔梗1钱5,茯苓1钱5,白芍1钱5,熟地1钱五,羌活1钱,草果1钱,半夏1钱,甘草9分。

22 功能主治

产后败血虚弱,感冒风寒,发寒热,四肢酸痛,头昏目眩。

23 加减乌金散的用法用量

上分2剂。加生姜3片,葱3根,水煎,不拘时服。

有汗,多川芎、当归、桂枝、白芍、熟地;有胀,多厚朴、陈皮;有热,多柴胡、黄芩;有寒,多苍术、草果、桂枝;有痰,多半夏、桔梗、茯苓;有头痛,多川芎、白芷、羌活。

24 摘录

《女科万金方》

3 《医略六书》卷三十:加减乌金散

31 处方

柴胡8钱,桂枝两半,黄芩两半(酒炒),厚朴两半,白芍两半(酒炒),半夏两半(制),甘草5钱,生姜10片,葱白10枚。

32 制法

上为散。

33 功能主治

产后寒伤腠理,热遏胸中,寒热往来,胸满呕恶,脉数弦滞者。

34 加减乌金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煎,去滓温服。

35 各家论述

桂枝温经散寒,黄芩清里泻热,柴胡疏腠理之邪,厚朴散胸中之满,半夏醒脾燥湿,白芍敛阴和营,生姜温胃散寒邪,葱白解表通阳气,甘草以缓中和胃也。为散水煎,使寒邪外解则遏热自化,而胸中之阳气廓然,何胸满呕恶不退,往来寒热不定乎!

36 摘录

《医略六书》卷三十

4 《准绳·女科》卷五 41 组成

厚朴1钱5分,柴胡1钱5分,黄芩1钱5分,麻黄2钱,陈皮1钱5分,当归1钱5分,川芎1钱5分,桔梗1钱5分,茯苓1钱5分,桂枝1钱,苍术1钱,白芷1钱,枳壳1钱,羌活2钱,草果2钱,半夏2钱,甘草9分,白芍药1钱5分,熟地黄1钱5分。

42 主治

产后寒热似疟。三阴疟有锗杂之邪者。

43 加减乌金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用水1钟半,加生姜3片,葱3茎,煎至1钟,不拘时服。

44 加减

有汗,多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有胀,多厚朴、陈皮;有热,多柴胡、黄芩;有寒,多苍术、草果桂枝;有痰,多半夏、桔梗、茯苓;有头痛,多川芎、白芷、羌活;有泻,去枳壳、甘草;有余血块在腹,作潮热疼痛,加三棱、莪术,多用延胡索、八角、茴香;遍身痛,加羌活、独活;寒热往来,加黄芩、柴胡。

45 制备方法

上锉为散,分作两服。

古籍中的加减乌金散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五产后门]往来寒热

琥珀(一钱)上为细末,浓煎乌豆、紫苏汤调下。加减乌金散治产后寒热似疟。浓朴柴胡黄芩麻黄(各二钱)陈

《济阴纲目》:[卷之十三产后门·下]往来寒热

地山栀者,伤寒家以弦脉为阳也,故以柴胡为君)加减乌金散治产后寒热似疟,(此治错杂之邪)浓朴柴胡黄芩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五产后门]往来寒热

琥珀(一钱)上为细末,浓煎乌豆、紫苏汤调下。加减乌金散治产后寒热似疟。浓朴柴胡黄芩麻黄(各二钱)陈

《养生类要》:[后集济阴类]大黄膏

以瓷器贮之纸糊封口毋致蒸发临时量病虚实轻重入在乌金散内服之人壮病实者半弹丸以下渐少或以膏子丸如龙眼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五产后门]狂言谵语

治偏头痛天下第一妙方(附家传秘方)

此方出自京师名医之手,本人在北京进修时偶得,临床使用多年,在治疗各类顽固性头痛及三叉神经痛尤其是使用各种止痛剂麻醉剂无效的患者疗效神奇,屡试不爽。现忍痛奉献给广大同仁,强烈要求顶起!

川穹28g 当归18g 细辛5g(后下) 大蜈蚣2条(焙干研末冲服)

头部冷痛(遇冷风或气温变低痛重)加白芷20g

头部热痛(闷热时痛重)加甘菊20g苍耳子18g

头痛剧烈如针扎火烤加白僵蚕18g生石膏25g

三叉神经痛加生白芍20g白芥子12g白芷15g

后头痛加羌活20g

前头痛加白芷18g

偏头痛左侧加柴胡20g右侧加生白芍18g

头顶痛加藁本18g

每日一剂4~5剂便愈,病史长者可加服3剂。

止痛散治偏头痛

处方:川芎30g,赤芍30g,天麻20g,全蝎10g,蜈蚣2条,石决明30g,白芍30g,钩藤20g,龙齿20g,白芷15g,甘草10g。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胶囊含03g生药,每次服4粒,每日3次。

方解: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风”范畴,其病因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但不外由瘀、风、痰、火、寒、虚导致脉络瘀阻,不通则痛,或脉络失养,不荣则痛。本人用自拟消痛散胶囊治疗偏头痛疗效较佳。其中川芎辛温入少阳、厥阴经,其性升散,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下达血海,既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又可助清阳之气而利窍,还可引诸药上行头目,直达病所;赤芍凉血活血,祛瘀止痛;天麻平肝熄风止痛;钩藤、石决明熄风平肝清热;全蝎、蜈蚣搜风通络,解痉止痛,解毒散结;龙齿镇静安神;白芷辛温芳香,上达通窍,散风寒,化湿浊,祛风通络止痛;白芍平肝敛阴养血,缓急止痛,既可柔肝解郁除烦,又能防止川芎等辛散之品升散太过伤阴,甘草调和诸药配白芍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全方奏活血通络、祛风止痛、平肝潜阳之功。

献一家传秘方

专治各种痛的,可以说是马上就止痛了但不是治病用的,就是说不能根治,我自亲试过的,小时候牙痛的厉害爷爷就去药铺弄些药回来弄碎了然后让我用鼻子吸一下,我记得当时吸了二下的,没半分钟牙都不痛了。

秘方如下:(口述)

细辛冰片生草乌三样各等分,冰片少放些,弄碎。

用法:用鼻子吸入一点点就可以了,注意吸时要快速。

可以治头痛牙痛脖子痛!!!

这可是真的家传秘方啊,我亲自试过的,并且我们亲戚们好多都来要过用过的。大家用过就知道了,绝对有效!!

提供者:闲在居士

感冒(mon cold)为病名。是指感受外邪,以发热恶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喉痒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感冒四季均可发生,尤以春、冬为多见。因春冬两季气候多变,春为风令,风为六*之首,善行数变,故极易犯人;冬为寒水司令,朔风凛冽,风寒相合,更易伤人。

病情有轻重的不同,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一般通称伤风或冒风、冒寒;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如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多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感冒为流行性者,称时行感冒,病情较一般感冒为重。《杂病源流犀烛·感冒源流》:“感冒,肺病也……风邪袭人,不论何处感受,必归于肺,其症或头疼、身热,轻则否,鼻必塞,兼流清涕,必恶风、恶寒,或声重,或声哑,甚者痰壅气喘,合口不开,咳嗽、咽干、自汗、脉浮而缓,此外感也。”

《七松巖集》:“凡感冒之病,以为轻浅,忽略不治,又兼饮食不节,荤酒不戒,以致轻病变重……”提示医生和患者对此病不容轻视。

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伤风》中提出用消风散、神术散、川芎茶调散等方治疗四时感冒、伤风、症见头痛,鼻塞声重,发热恶寒等症;如兼见咳嗽涕唾稠粘,可选用桑菊饮、银翘散、杏苏散等方。如见恶寒甚而口渴、心烦、便秘、脉洪数者,可用清凉饮加减。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一般来说,感冒很少有发生传变的情况,病程短而易愈,但时感重证,老人、婴幼、体弱患者,有时亦可变生他病。因本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在易感季节发病率很高,对人民健康和劳动生产往往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积极防治。

感冒与某些传染病早期症状相似,治疗时应加以鉴别。

针灸对感冒疗效较好。

详见百科词条:感冒 [ 最后修订于2018/6/25 11:37:27 共12823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加减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香苏散 1 拼音

jiā jiǎn xiāng sū sǎn

2 处方

香附子1两,紫苏梗2两,陈皮1两,甘草半两。

3 制法

上为锉散。

4 功能主治

伤寒。

5 加减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煎至1盏,加生姜3片,连根葱白2茎,同煎,热服。

头痛,加川芎,白芷;头痛如斧劈,加石膏、连须葱头;偏正头风,加细辛、石膏、薄荷;太阳穴痛,加荆芥穗、石膏;伤风自汗,加桂枝;伤风无汗,加麻黄(去节),并干姜;伤风恶寒,加苍术;伤风发热不退,加柴胡,黄芩;伤风咳嗽不止,加半夏,杏仁;伤风胸膈痞塞,加制积壳;伤风鼻塞声重,咽膈不和,加苦梗,旋覆花;伤风痰涎壅盛,加白附子、天南星;伤寒鼻内出血,加茅花;伤寒气促不安,加大腹皮、桑白皮;伤风鼻塞不通,头昏,加羌活、荆芥;伤风不解,吐血不时,加生地黄;伤风不解,耳内出脓疼痛,加羌活、荆芥;伤风不解,咽喉肿痛,加苦梗;伤风中脘寒,不思饮食,加去白青皮、枳壳;伤风呕吐,恶心不止,加丁香,半夏;伤风头晕眼花,头倒支持不住,加熟附子;伤风时作寒栗,加桂枝;伤风痰壅,呕恶不止,加白附子、旋覆花、半夏;伤风后时时作虚热不退,加人参;伤风饮食不能消化,加缩砂仁、青皮;伤风1向不解,作潮热,白日至日中不退,日日如是,加地骨皮、柴胡、人参、庵(艸闾);初感风寒,头痛作热,鼻塞声重,加羌活、川芎;感风腰痛,不能伸屈,加官桂、桃仁;感风浑身痛不止,加赤芍药、紫荆皮;感风头项强急,不能转动,加羌活、官桂;腹肚疼痛,加木香;腹肚疼刺不可忍,加姜黄、吴茱萸7粒;小腹疼痛无时,不可忍,加木香,姜、枣;妇人忽然大便痛肿,不能下地,加木香、木瓜、吴茱萸;妇人被性所苦,胸膈痞疼,胁肋刺痛,小便急痛,加木香、枳壳;妇人被气疼所苦,加木香、缩砂仁;脾胃不和,中脘不快,加谷芽,神曲;伤食吐呕,泄泻腹痛,加干姜、木香;心卒痛者,加延胡索,酒1盏;饮酒太过,忽遍身发疸,或两目昏黄,加山茵陈、山栀子;中酒吐恶,加乌梅、丁香;妇人经水将行,先作寒热,加苏木、红花;妇人产后作虚热不退,烦渴,加人参、地黄;产后发热不退,加人参、黄耆;产后腰疼不止,加当归、官桂;冷嗽不已,加干姜、五味子、杏仁;脾寒,加良姜、青皮、草果;脚气,加木香、木瓜、牛膝、紫荆皮、茱萸、川楝子;感风寒发热头痛,加不换金正气散;感寒头痛,壮热恶寒,身痛不能转动,加生料五积散;饮食不下,欲吐不吐,加丁香与萝卜子;感寒头痛,发热身疼,分阴阳,加败毒、石膏;妇人产后风,脚手疼痛,生料5积散、人参败毒散,加木瓜,不换金正气散,加生地黄、川芎同煎。

6 摘录

《医方大成》卷一引徐同知方

古籍中的加减香苏散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七伤寒门]伤寒杂治(附论)

芍药。名建中汤。治气痛等疾。加乌药、香附炒。加减香苏散(出医方大成)香附子(一两)紫苏梗(二两)陈

《卫生易简方》:[卷之一]伤寒

每服一、二钱,热酒调服。治伤寒感冒,一切杂证加减香苏散∶用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叶各二钱,陈皮一钱,甘

《丹台玉案》:[卷之六伤风门]立方

以被覆取汗为度。如或消疾或消食。以此方为主。随症加减。不得一一详赘矣。或荆防败毒散(方见伤寒门)《丹

《医学心悟》:[卷三]疟疾

,而用药得宜,应手可愈。大法,疟症初起,香苏散散之,随用加减小柴胡汤和之。二三发后,止疟丹截之。久疟

《笔花医镜》:[卷一]疫痢疟肿论治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方之加味香苏散 31 组成 32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33 功能主治 4 《医学心悟》卷二方之加味香苏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45 方解 46 运用 47 歌诀 48 摘录 5 《丹台玉案》卷六方之加味香苏散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之加味香苏散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证治准绳·伤寒》卷二引《拔粹》方之加味香苏散 71 组成 72 制备方法 73 功效主治 7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75 运用 8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加味香苏散 81 组成 82 制备方法 83 功能主治 8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85 运用 86 各家论述 9 《保命歌括》卷十六方之加味香苏散 91 组成 92 功能主治 9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10 《奇效良方》卷三十九方之加味香苏散 101 组成 102 功能主治 11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加味香苏散 1 拼音

jiā wèi xiāng sū sǎn

2 概述

加味香苏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八首。

3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方之加味香苏散 31 组成

苍术、陈皮、川楝子、甘草、苏叶、香附(醋炒)[1]。

32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加连须葱白,水、酒煎服[1]。

33 功能主治

《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卷五十四方之加味香苏散主治小儿小肠气,少腹胀控睾丸,引腰而痛[1]。

4 《医学心悟》卷二方之加味香苏散 41 处方

紫苏叶45克 陈皮 香附各36克 甘草21克(炙)荆芥 秦艽 防风 蔓荆子各3克 川芎15克 生姜2片

苏叶5g、陈皮4g、香附4g、荆芥3g、秦艽3g、防风3g、蔓荆子3g、川芎2g、炙甘草3g、生姜3片[2]。

42 制法

上锉一剂。

43 功能主治

《医学心悟》卷二方之加味香苏散具有发汗解表、理气和中之功效[2]。主治四时感冒风寒之轻证[2]。症见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恶寒发热,无汗,胸膈痞闷,舌苔薄白,脉浮[2]。

4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微覆似汗。

45 方解

四时感冒风寒之邪、兼有气机郁滞之证,治宜疏散风寒,兼以理气和中[3]。方中苏叶、荆芥开腠理以散风寒,理肺胃以疏郁滞,为君药[3]。防风、秦艽、蔓荆子助君药散风寒除湿邪之邪以治头身疼痛,为臣药[3]。香附理三焦之气,陈皮舒肺脾之气,川芎行血中之气,有调和气血之功,助君臣药解表散邪,共为佐药[3]。生姜散邪和胃;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药[3]。诸药合用,共奏发汗解表、理气和中之功,使气血和而微汗出,风寒散而表自解[3]。

46 运用

1.本方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寒性感冒轻证,并伴有气滞者[3]。当感冒风寒表现为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项强痛,身体酸楚疼痛,并伴有胸腹部胀满有堵塞感时,即可使用本方进行治疗[3]。

2.加减法:若伴有咳嗽者,可加桔梗、前胡以宣肺止咳;头身重痛者,可加羌活、白芷以祛湿散风止痛;胸脘痞满,不思饮食者,可加藿香、佩兰以芳香理气开胃;孕妇感冒风寒者,可加葱白、淡豆豉,名香苏葱豉汤(《通俗伤寒论》方)[2]。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孕妇感冒属四时感冒风寒轻证者[2]。

4使用注意:本方药轻力薄,对于感冒风寒湿邪之重证者,当另择他方,不宜使用本方[2]。

5前证若头脑痛甚者,加羌活24克、葱白2根,自汗恶风者,加桂枝、白芍各3克;若在春夏之交,唯恐夹杂温暑之邪,不便用桂,加白术45克;若兼停食,胸膈痞闷,加山楂、麦芽、萝卜子各45克。若太阳本证未罢,更兼口渴溺涩者,此为膀胱腑证,加茯苓、木通各45克;喘嗽,加桔梗、前胡各45克、杏仁7枚;鼻衄或吐血,本方去生姜,加生地、赤芍、丹参、丹皮各45克;咽喉肿痛,加桔梗、牛蒡子各45克、薄荷15克;便秘,加萝卜子、枳壳;若兼四肢厥冷,口鼻气冷,是兼中寒也,加干姜、肉桂之类,虽有表证,其散药只用一二味,不必尽方;若挟暑气,加入知母、黄芩之类;干呕发热而咳,为表有水气,加半夏、茯苓;时行疫疠,加苍术12克;梅核气证,喉中如有物,吞不入,吐不出者,加桔梗、苏梗各24克;妇人经水适来,加当归、丹参;产后受风寒,加黑姜,当归,其散剂减去大半;若禀质极虚,不任发散者,更用补中兼散之法。

47 歌诀

加味香苏陈草风,荆艽姜蔓与川芎;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2]。

48 摘录

《医学心悟》卷二

5 《丹台玉案》卷六方之加味香苏散 51 处方

川芎3钱,紫苏3钱,防风3钱,荆芥3钱,香附3钱,甘草3钱,羌活3钱,白芷3钱,葛根1钱,前胡1钱,苍术8分,天麻8分,黄芩8分。

52 功能主治

《丹台玉案》卷六方之加味香苏散治伤风,头疼身热,鼻塞气粗,喷嚏呵欠, 不绝,见风便怕,洒淅微寒。

5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加葱头10个,生姜3片,水煎服。以被覆取汗为度。

54 摘录

《丹台玉案》卷六

6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之加味香苏散 61 处方

紫苏2两,香附子2两,陈皮2两,甘草2两,桑白皮2两,生地黄2两,苏木2两,蝉蜕2两,黄芩2两。

62 功能主治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之加味香苏散治时行赤眼,暴发赤肿,怕日羞明,疼痛难忍。

6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钟半,灯草20茎,同煎8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64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德生堂方》

7 《证治准绳·伤寒》卷二引《拔粹》方之加味香苏散 71 组成

香附3两,紫苏梗2两,陈皮1两,甘草半两。

72 制备方法

上药锉散。

73 功效主治

《证治准绳·伤寒》卷二引《拔粹》方之加味香苏散具有解表的功效。

7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半,煎1盏,加生姜3片,连根葱白2茎,同煎热服。

75 运用

头痛,加川芎、白芷;头痛如斧劈,加石膏、连须葱头;偏正头风;加细辛、石膏、薄荷;太阳穴痛,加荆芥穗、石膏;伤风自汗,加桂枝;伤寒无汗,加麻黄(去节)、干姜;伤风恶寒,加苍术;伤风咳嗽不止,加半夏、杏仁(去皮尖);伤风胸膈痞塞,加制枳壳;伤风发热不退,加柴胡、黄芩;伤风鼻塞声重,咽膈不和,加苦梗、旋覆花;伤风痰涎壅盛,加白附子、天南星;伤风鼻内出血,加茅花;伤风气促不安,加大腹皮、桑白皮;伤风鼻塞不通、头昏,加羌活、荆芥;伤风不散,吐血不时,加生地黄;伤风不解,耳内出脓疼痛,加羌活、荆芥;伤风不解,咽喉肿痛,加苦梗;伤风中脘寒,不思饮食,加去白青皮、枳壳;伤风呕吐,恶心不止,加丁香、半夏;伤风头晕眼花颠倒,支持不住,加熟附子;伤风时作寒栗,加桂枝;伤风痰壅,呕恶不止。加白附子、旋覆花、半夏;伤风后,时时作虚热不退,加人参;伤风饮食不能消化,加缩砂仁、青皮;伤风1向不解,作潮热,白日至日中不退,日日如是,加地骨皮、柴胡、人参、庵(艸闾);初感风头痛作热,鼻塞声重,加羌活、川芎;感风腰疼,不能伸屈,加官桂、桃仁;感风浑身痛不止,加赤芍药、紫金皮;感风颈项强急,不能转头,加羌活、官桂;腹肚疼痛,加木香;腹肚疼刺不可忍,加姜黄。茱萸7粒;小腹疼痛无时,不可忍,加木香、姜、枣;妇人忽然大便痛肿。不能下地,加木香,木瓜、茱萸;妇人被气所苦,胸膈痞疼,胁肋刺痛,小便急疼,加木香、枳壳;妇女被气疼所苦,加木香、缩砂仁;脾胃不和,中脘不快,加谷芽、神曲;伤食吐呕,泄泻腹痛,加干姜、木香;心卒痛者,加延胡索酒1盏;饮酒太过,忽遍身发疸,或两目昏黄,加山茵陈、山栀子;中酒吐恶,加乌梅、丁香;妇人经水将行,先作寒热,加苏木、红花;妇人产后作虚热不退,烦渴,加人参、地黄;产后发热不退,加人参、黄耆,产后腰疼不已,加当归、官桂;冷嗽不已,加干姜、五味子、杏仁;脾寒,加良姜、青皮、草果;脚气,加木香、木瓜、牛膝、紫金皮、茱萸、川楝子;感风寒发热头疼,加不换金正气散;感寒头痛,壮热恶寒,身痛不能转动,加生料五积散;饮食不下,欲吐不吐,加丁香、萝卜子;感寒头痛,发热身疼,分阴阳,加败毒、石膏;妇人产后风,脚手疼痛,生料五积散、人参败毒散加木瓜、不换金正气散加生地黄、川芎。

8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加味香苏散 81 组成

香附1两半,苏叶1两半,藿香3两,陈皮半两,甘草6钱,砂仁1两(炒)。

82 制备方法

上药为散。

83 功能主治

《医略六书》卷二十八方之加味香苏散治孕妇感冒,吐泻,脉浮者。

84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煎,去滓温服。

85 运用

转筋,加木瓜;胎动,加白术;挟热,加黄连、白术;挟寒,加白术、炮姜。

86 各家论述

妊娠先伤于暑,复感于风,风暑合邪,肝胃受病,故吐泻不已,胎因不安焉。香附调气解郁,苏叶理血疏风,藿香快胃祛暑,陈皮利气和中,砂仁醒脾安胎气,甘草缓中和胃气也。为散水煎,使风暑并解,则肝胃调和而吐泻无不止,胎孕无不安矣。

9 《保命歌括》卷十六方之加味香苏散 91 组成

苍术2钱,香附2钱,陈皮2钱,川楝肉2钱,甘草5分,苏叶1钱半。

92 功能主治

《保命歌括》卷十六方之加味香苏散治小肠气,肾核胀痛。

93 加味香苏散的用法用量

上作1服。酒、水各1盏,加连须葱白5根,煎服。

10 《奇效良方》卷三十九方之加味香苏散 101 组成

香苏散加鹭鸶藤、木香、芍药。

102 功能主治

目录 1 拼音 2 《会约》卷三:加减羌活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伤寒大白》卷一:加减羌活汤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洁古家珍》 41 组成 42 主治 4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44 加减 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羌活汤 1 拼音

jiā jiǎn qiāng huó tāng

2 《会约》卷三:加减羌活汤

21 处方

羌活1钱,防风1钱2分,苍术1钱,川芎1钱,白芷1钱,甘草1钱,陈皮8分,北细辛23分,生姜1钱,葱白5寸。

22 功能主治

伤风寒,头痛、身痛、憎寒、壮热、脉浮紧、无汗,及四时不正之气。

2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热服。取微汗。

如自汗者,去苍术,加白术,或加黄耆;胸满,加枳壳、桔梗;呕逆,加半夏;喘促,加杏仁。

24 摘录

《会约》卷三

3 《伤寒大白》卷一:加减羌活汤

31 处方

羌活、独活、防风、荆芥、柴胡、干葛、广皮、甘草。

32 功能主治

南方冬月,太阳经恶寒发热,头痛、脉浮,无汗者。

3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里有热或火令,加黄芩、石膏、知母;胸前饱闷,加枳壳、厚朴、桔梗;胁肋刺痛,加青皮、山栀、木通、苏梗;呕吐,加半夏;食滞,加山楂、麦芽、莱菔子;头痛,加川芎。

34 摘录

《伤寒大白》卷一

4 《洁古家珍》 41 组成

羌活1两,川芎1两,防风1两,附子(炒)1两,熟地黄1两,白芷1两半,石膏2两半,细辛2钱,当归5钱,甘草5钱(炒),苍术(去粗皮)1两半。

42 主治

产后血虚气弱头痛。或痰厥头痛。

43 加减羌活汤的用法用量

每次1两,水煎服,不拘时候。

44 加减

如有汗者,是气弱头痛也,前方中加芍药3两,桂1两半,生姜煎;如痰癖头痛,加半夏3两,茯苓1两半,生姜煎;如热头痛,复加白芷3两,石膏3两,知母1两半;如寒厥头痛,加天麻3两,附子1两半,生姜煎。

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加减羌活汤 《伤寒大白》:[卷二]似疟

。若发于辰巳午三时,或一日一发者,太阳症也,加减羌活汤主之。寒多,倍加羌活、防风;热多,加黄芩、山

《伤寒大白》:[卷三]面赤色

脉浮数,发汗乃解。若太阳见症,无汗脉浮紧者,加减羌活汤。有汗脉浮缓,加减防风汤。阳明见症,无汗发热

《伤寒大白》:[卷一]恶寒

营,宜发汗,西北冬月,用麻黄汤,南方三时,用加减羌活汤、十味芎苏散。有汗恶风发热,脉浮缓,为表邪伤

《症因脉治》:[卷一中风总论]内伤痰壅

数,痰涎壅结,气急喘鸣,当外解表邪;无汗者,加减羌活汤、导痰消滞汤;有汗者,加减防风合涤痰汤。若外

《伤寒六书》:[伤寒证脉药截江网卷之五]伤寒无阴证辩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药典用量:3 10g。

李时珍曰:川芎乃血中之气药。也就是说,川芎以活血化瘀为主,兼有行气功能。川芎入肝经,故其行气功能主要是舒肝解郁。因而,川芎对于气滞而血瘀、或者血瘀兼有肝郁的病症疗效非常。

李东垣云:“川芎,上行头角,助元阳之气而止痛;下行血海,养新生以血以调经。”,这也指明了川芎的两大主要功效:治头痛和调经。

当然,川芎还能中开郁结、旁达四肢,全身活血行气祛瘀都能应用。

调经的用法与用量:

养血调经第一方,四物汤,主治血虚之月经不调。

温经汤,主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的少经、不孕、闭经以及更年期女性体貌衰退等证,被黄煌誉为东方的雌激素。

当归芍药散,用于妇女下焦有湿气、血滞之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效果很好。

川芎用于调经,一般用9 12g,注意:川芎小剂量可使子宫收缩加强,大剂量反而麻痹子宫。

头痛的用法与用量:

一、各经头痛部位、引经药及常用药。

李东垣云:“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加各引经药,太阳羌活、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阴苍术、厥阴吴茱萸、少阴细辛也。”

六经头痛部位:

(一) 太阳头痛

太阳头痛主要见于后脑枕部疼痛,连及项背,或由项连肩。

(二)阳明头痛

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常见。《伤寒大白·头痛》:“阳明经额前痛,痛连眼眶,脉洪而长”。

(三) 少阳头痛

疼痛以头两侧为主,可连及耳、目外眦。《伤寒大白·头痛》:“少阳经头角痛,痛引耳前后”。

(四) 太阴头痛

头痛部位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五)少阴头痛

下颌多见,痛连牙髓,或全头痛。足之阴经虽不行于头,却皆循于面,而“挟舌本”。如《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六)厥阴头痛

巅顶疼痛多见,或全头痛,或头痛部位不定。《灵枢·经脉》曰:“肝足厥明之脉,起于大指丛毛之际,上贯膈、布胁助、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

二、各类型头痛的川芎用法与用量。

历代认为川芎是治疗头痛之要药,头痛必用川芎。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川芎含有丰富的川芎嗪、阿魏酸、及藁本内脂等成分。川芎嗪具有扩张血管作用,能明显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使心肌供氧量增加,可用于胸痹心痛。

川芎嗪、藁本内脂能透过血脑屏障,主要分布于脑干,有利于在脑部发挥扩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作用,能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缓解头痛症状。

临床治疗头痛的方剂很多,如治风寒头痛的川芎茶调散、治风热头痛的川芎散、治风湿头痛的羌活胜湿汤、治血虚头痛的加味四物汤、治血瘀头痛的通窍活血汤、治疗肝阳头痛的大川芎丸以及大家熟知的治偏头痛的名方散偏汤等等。

用量:

1、外感头痛,川芎一般用6 9克。

2、肝阳头痛、风湿头痛:川芎一般用10 15克。

3、血瘀头痛,川芎可用至30克及以上。

几点说明:

1、肝阳头痛有人不敢用川芎,其实用好配伍就无须担心,可以古方大川芎丸天麻配川芎,还可加钩藤、石决明、珍珠母等,以镇肝阳。再有就是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川芎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大剂量川芎能够降低血压。

2、血瘀头痛川芎剂量宜重

川芎量小不足以活血化瘀,故治血瘀头痛如入通窍活血汤,川芎非30克难以建功。

3、顽固性头痛必须用大剂量川芎

治疗偏头痛,如陈世铎的散偏汤,川芎至少应配30g;治疗顽固性头痛还可以加大川芎用量至40 50g,只要配伍得当,则疗效立竿见影。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也是很多疾病的主要症状,而头痛的病因很多,中医和西医治疗头痛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中医治疗头痛讲究的对症治疗,要先辩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头痛,那么,治疗头痛的中药方剂有哪些?来看看治头痛医案三则。

1、治头痛医案三则

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病率较高,有些较难治愈。以头痛部位而言,头痛常分为正头痛、偏头痛、前头痛、巅顶痛、后头痛等。头痛之因很多,以表里分,有外感、内伤之别;以虚实论,有虚、实夹杂之异;以部位言,有巅顶、前、后、两侧之殊。

因“头乃诸阳之会”,居位最高,风邪最易袭之,又因“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治外感头痛以祛风药居多。如白芷入阳阴经,主治前头痛(前额痛、眉棱骨痛);羌活入太阳经,主治部位在前、后头痛;细辛入少阴经,主治寒盛头痛连齿者;藁本入太阳经,主治巅顶及脑后头痛;防风性润,为治风通药,一般头痛风邪偏重者,皆可加入;川芎为头痛要药,有“头痛不离川芎之说”,主治正头痛,尤以偏头痛为宜。内伤头痛主要致病因素为虚、瘀、寒、痰、火有关,依据具体情况,辨证使用补虚、化瘀、祛寒、化痰、降火等治法。

陈宝贵治疗头痛,也多遵从以上治法。但对长期的顽固性头痛,陈宝贵常加入蜈蚣、全蝎、僵蚕等虫类药,取其搜风剔络之功,收效很好。

病案1

祛风通络、活血止痛法

赵某,男51岁,2012年3月5日初诊。

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头痛,项背沉紧,曾施针灸拔罐治疗1周,未能缓解疼痛,且有加重,昼夜不止。就诊时疼痛较剧,连及项背,恶风懒动,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查头颅CT未见异常。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平素血压150/100mmHg,未规律服药。

证属:风寒入络,血脉瘀阻。

治以:祛风通络,活血止痛。

处方:葛根30克,川芎15克,羌活10克,细辛3克,桂枝10克,天麻10克,钩藤15克,蜈蚣2条,全蝎10克,丹参20克,当归15克,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3次饭后温服。

二诊:药后疼痛明显缓解,遂去全蝎、蜈蚣,加白芍15克。又服14剂,药后病愈。

按:此患者虽无明显外感病因,但依据患者头痛、恶风懒动及舌脉可诊为风寒入络,血脉瘀阻证。故方中重用葛根解肌生津舒筋,实验发现葛根可治疗高血压病引起的头痛,并能缓解颈背部肌肉紧张疼痛;次用川芎疏风止痛,主治外感风邪引起的偏正头痛、巅顶作痛、头项疼痛等,其可“上行头目,下行血海”,为“血中气药”,善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并伍以羌活、细辛、桂枝祛风通络;再加上虫类药搜风剔络;丹参、当归活血化瘀;天麻、钩藤平肝通络。全方共奏祛风通络之效。二诊时加白芍以养血和营。

病案2

祛风除湿、健脾化痰法

任某,女,23岁,学生,2010年8月1日。

患者外出之后,头痛身困,胸脘痞闷,纳呆,便溏,舌淡暗,苔白腻,脉濡滑。

证属:外感风湿,兼有痰浊。

治以:祛风除湿,健脾化痰。

处方: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5克,苍术15克,厚朴10克,羌活1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川芎10克,蔓荆子10克,藁本10克,甘草6克。3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8月4日):3剂头痛,胸闷大减,便已不溏。又取3剂,痊愈。

按:患者脾阳素弱,内蓄痰浊,外出之后,同气相求,感受湿邪,故头痛而身困。湿邪阻滞中上二焦,故胸脘痞闷、纳呆、便溏、舌淡暗、苔白腻为脾阳不足之征象,脉濡滑亦为湿邪之脉象。上方中用羌活、防风、蔓荆子、藁本、白芷祛风除湿,清在表之湿邪;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厚朴健脾化痰,除在里之痰浊;川芎祛风止痛,为头痛要药;甘草调和诸药。诸药使用共奏祛风除湿、健脾化痰之功效。本方重点在于内外湿邪兼治,患者共服6剂而愈。

病案3

祛风通络、平肝潜阳法

陈某,女,38岁,2004年5月12日诊。

患者头痛头胀,偏于两侧或连后头部,烦躁易怒,怒则加重,恶风怕热,失眠多梦,卧则脑鸣,舌暗淡,脉弦。头颅多普勒示:双侧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痉挛。

证属:风阳上扰。

治以:祛风通络,平肝潜阳。

处方:菊花15克,天麻15克,钩藤15克,葛根15克,蜈蚣2条,蝉衣10克,羌活10克,川芎10克,细辛3克,生龙牡各30克,菖蒲30克,远志5克,全蝎5克,甘草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7剂后病即痊愈。

按:患者肝阳上亢,风阳上扰,又复感风邪,中于脑络而致头痛头胀。肝阳上亢则烦躁易怒,怒则加重。风阳上扰则恶风怕热,失眠多梦。卧则脑鸣为肝阳上亢、肝魂不安的表现。方中菊花、葛根、蝉衣、羌活、川芎、细辛温凉并用,祛风止痛。《本草备要》曰:“凡头痛多用风药者,唯风药可到也”,方中运用风药即源于此。天麻、钩藤、生龙牡潜镇肝阳;全蝎、蜈蚣入肝经,善走能散,可通络止痛;患者失眠多梦,烦躁易怒,故用菖蒲补肝益心;远志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祛风通络、平肝潜阳之剂。证准药对,故7剂而告愈。

2、头肿瘤疼痛介绍

1、脑瘤疼痛的性质

脑瘤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脑瘤初期,脑组织受到轻微挤压而出现间歇性头痛,疼痛的程度较轻,多表现为钝痛,少数表现为跳痛。

随着肿瘤的逐渐扩大,肿瘤开始牵引、伸展、挤压脑血管,压迫脑组织,使脑部的血液和脊液出现障碍,颅内压力增高,刺激了痛觉敏感的神经、脑膜等,头痛开始呈阵发性和持续性。

2、脑瘤头痛时间

脑瘤痛在清晨比较明显,当出现咳嗽、喷嚏、低头等动作时,头痛会开始加重,头痛的部位多呈弥漫性。

3、脑瘤头痛部位

脑瘤的早期大约有1/3的患者头痛位置与脑瘤生长位置相同,因此主要表现为固定性局部头痛,尤其是伴有局部的叩击痛。

当脑瘤到了中晚期,颅内压升高,头痛开始弥漫,无法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

4、脑瘤的其它症状

随着脑瘤的增大,脑部血管和组织受到压迫,患者除了出现明显的头痛,还会伴随呕吐、视力减退等症状,并且呕吐时都会同时头痛的症状,当呕吐症状缓解时,头痛症状也会同时缓解。此三种症状被统称为脑瘤的三主征。

加减乌金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女科万金方》:加减乌金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加减乌金散的用法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