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饮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2收藏

葛根饮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葛根饮 21 葛根饮的别名 22 处方 23 功能主治 24 葛根饮的用法用量 25 注意 26 摘录 3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四:葛根饮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葛根饮的用法用量 34 注意 35 摘录 4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葛根饮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51 方名 52 组成 53 主治 54 葛根饮的用法用量 5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葛根饮 1 拼音

gě gēn yǐn

2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葛根饮

21 葛根饮的别名

葛根汤

22 处方

葛根1两,葱白1握,豉半升,米1合。

23 功能主治

热病劳复,身体痛;天行,壮热烦闷。

24 葛根饮的用法用量

上先切葛根,以水9升,煮取7升;纳葱白,更煮取4升;去葛及葱滓,纳豉及少许米,煮之沸,并滤去米等滓,分4服。当有汗出即愈,明旦又更作服。

25 注意

忌猪肉、蒜等。

26 摘录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3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四:葛根饮

31 处方

葛根汁6合,淡竹沥6合。

32 功能主治

小儿伤寒。

33 葛根饮的用法用量

上相和。23岁儿分3服,百日儿斟酌服之。

34 注意

不宜生,煮服佳。

35 摘录

方出《千金》卷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七四

4 《圣济总录》卷一六三 41 方名

葛根饮

42 组成

葛根(锉)1两,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1两,甘草(炙)半两,槟榔1枚(锉),芎半两,赤芍药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43 主治

产后虚烦热渴。

44 葛根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4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5 《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51 方名

葛根饮

52 组成

葛根(锉)1两,黄芩(去黑心)1两,大青1两,石膏(碎)1两,人参1两,甘草(炙)半两。

53 主治

伤寒。燥渴,头痛,不得眠睡,四肢烦痛。

54 葛根饮的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55 制备方法

上为粗末。

古籍中的葛根饮 《医心方》:[卷第十一]治霍乱方第一

凡诸霍乱;忌米饮,胃得中米即吐不止,但得与浓朴葛根饮。(今按∶《葛氏方》云∶可□备浓朴,每向秋月,

《医心方》:[卷第二十九]治饮酒令不醉方第二十四

方寸匕。又方∶先食盐一合以饮酒,倍能。又方∶进葛根饮、芹根饮之。又方∶胡麻能杀酒。《枕中方》老子曰

《太平圣惠方》:[卷第十七]治热病烦躁诸方

得汗。体热烦躁。宜服龙胆散方。龙胆(三分去芦头)葛根(一两锉)桂心(半两)葳蕤(三分)赤芍药(三分)

《圣济总录》:[卷第二十三]伤寒烦渴

至七分,去治伤寒燥渴头痛,不得眠睡。四肢烦痛。葛根饮方葛根(锉)黄芩(去黑心)大青石膏(碎)人参(

《圣济总录》:[卷第一百六十三]产后虚渴

目录 1 拼音 2 疔疮呼脓膏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疔疮呼脓膏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疔疮呼脓膏 1 拼音

dīng chuāng hū nóng gāo

2 疔疮呼脓膏的别名

绿云膏、千捶膏

3 处方

麻油3两(以萆麻子49粒置麻油内,拈楝,去萆麻子),松脂8钱(即葱煮松),樟脑5钱,猪胆汁(大)3个,铜绿1两。

4 功能主治

疔疮,蟮拱头。

5 疔疮呼脓膏的用法用量

将松脂先置铜勺内,放火炉上熔化,乃下麻油、胆汁、铜绿熬匀,捣1000余下,2钱烘烊,倾入各药,用板搅之,愈搅药色愈绿。

6 摘录

《顾氏医径》卷六

古籍中的疔疮呼脓膏 《医方集宜》:[卷之十外科]治法

凡疔疮初见急宜针刺出血将蟾酥丸或回生锭子从针孔中入上以膏药贴之用水沉膏一疔疮初起痛痒异常速宜用药发汗

《外科精义》:[卷上]论疔疮肿

夫疔疮者,以其疮形如丁盖之状者是也。古方论之,凡有十种,华元化载之五色疔,《方》说疔疮有十三种,以至

《医心方》:[卷第十六]治犯疔疮方第二

二、三服。并单饮冷汁一、二盏弥佳。《医门方》疗犯疔肿欲死者方∶捣菊叶取汁服之,冬月取根,神验。《录验

《宋本备急灸法》:[诸发等证]附骨疽

黄帝、岐伯、孙真人治附骨疽亦如治疔疮法灸之。其附骨疽者,无故附骨而成脓,故名之。多发于四肢大节筋间,

《疡医大全》:[卷十二颧脸部]鼻疔门主论

目录 1 拼音 2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3 《医学入门》卷七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杨氏家藏方》卷四 41 方名 42 组成 43 主治 4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45 制备方法 5 《医心方》卷十引《小品方》 51 方名 52 牵牛丸的别名 53 组成 54 主治 55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56 制备方法 57 用药禁忌 58 附注 6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61 方名 62 组成 63 主治 6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65 制备方法 7 《杂病源流犀烛》卷四 71 方名 72 组成 73 主治 8 《得效》卷九 81 方名 82 组成 83 主治 8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85 制备方法 86 附注 9 《得效》卷十九 91 方名 92 组成 93 主治 9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10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101 方名 102 组成 103 主治 10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105 制备方法 11 《宣明论》卷八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115 制备方法 12 《养老奉亲》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功效 124 主治 125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126 制备方法 13 《普济方》卷二九七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方法 136 用药禁忌 14 《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14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牵牛丸 1 拼音

qiān niú wán

2 《幼幼新书》卷十六引丁时发方 21 方名

牵牛丸

22 组成

牵牛(末)半两,螺青1分,白矾(飞)1分,硼砂1钱,巴豆(灯上烧)7粒,杏仁7粒。

23 功效

定喘。

24 主治

痰鸣,咳嗽气粗,不食,涎潮。

25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7丸,淡姜汤送下。

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糊为丸,如绿豆大。

3 《医学入门》卷七 31 方名

牵牛丸

32 组成

木香1两,白茯苓1两,厚朴1两,大黄1两半,泽泻1两半,滑石6两,黑牵牛6两。

33 主治

肚实热,二便不通。

3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淡姜汤送下。

3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水煮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4 《杨氏家藏方》卷四 41 方名

牵牛丸

42 组成

延胡索2两,破故纸(炒)2两,黑牵牛子3两(炒)。

43 主治

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

4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前煎葱须盐汤送下。

4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煨大蒜研,为丸如梧桐子大。

5 《医心方》卷十引《小品方》 51 方名

牵牛丸

52 牵牛丸的别名

牵牛子丸

53 组成

大黄2两,朴消3两(炼),牵牛子7两(熬),桃仁2两(去心,熬),干姜2两半,人参2两,橘皮1两半。

54 主治

脚肿满,步行不能,众恶毒水肿。

55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以微利为度,肿愈即止,不必尽剂。

5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57 用药禁忌

忌冷水、猪肉。

58 附注

牵牛子丸(原书卷八引《经心录》)。

6 《圣济总录》卷二十六 61 方名

牵牛丸

62 组成

牵牛子2两(一半生,一半炒),半夏(汤洗7遍,炒干)1两,木通(锉)1两,桑根白皮(锉)3分,青橘皮(去白,锉,炒)半两。

63 主治

伤寒后风气壅滞,胸膈聚痰,大便不通。

6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生姜汤送下,临卧再服。

6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7 《杂病源流犀烛》卷四 71 方名

牵牛丸

72 组成

牵牛、大黄、槟榔、雄黄。

73 主治

虫聚,噎塞,反胃。

8 《得效》卷九 81 方名

牵牛丸

82 组成

黑牵牛3钱,大黄2钱,白矾2钱。

83 主治

膀胱有热,服暖药,致成壅滞作痛。

8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茴香汤送下。

85 制备方法

上用巴豆(去皮)30粒,先入铫,炒焦干,去巴豆,入众药,炒香为末。煨大蒜研细为丸。

86 附注

《普济方》本方用法:每服七丸。

9 《得效》卷十九 91 方名

牵牛丸

92 组成

荆芥穗5钱,僵蚕5钱,斑蝥28个(去头翅足,用糯米炒),黑牵牛5钱。

93 主治

瘰疬。

9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临睡时先用米饮调滑石末1钱服,半夜时再1服,五更初却用温酒吞20丸。服讫,如小便无恶物行,次日再进1服,又不行,第3日五更初先进白糯米稀粥汤,却再进前药1服,更以灯心汤调琥珀末1钱服之,以小便内利去恶毒,是其应也。

9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皂角末熬膏为丸,如绿豆大。

10 《圣济总录》卷一七六 101 方名

牵牛丸

102 组成

白牵牛(末)2钱,粉霜1钱,腻粉3钱,硇砂(研)1钱半,黄鹰屎(末)1钱,白丁香(为末)1钱,延胡索大者7枚(为末),石燕子(捣研)1枚,白滑石(末)1钱,没药(研)1钱,白面5钱。

103 主治

小儿奶癖,腹胁紧硬,时作寒热。

10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看儿大小,每服35丸,临睡煎柳枝、干柿汤送下。

10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拌和匀,滴水和作饼子,先于火上炙干,次入灰火煨熟为度,放冷细研,更入硫黄1钱,同研匀,滴水和为丸,如绿豆大。

11 《宣明论》卷八 111 方名

牵牛丸

112 组成

黑牵牛、黄芩、大黄、大椒、滑石各等分。

113 主治

一切湿热肿满。

11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57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11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2 《养老奉亲》 121 方名

牵牛丸

122 组成

牵牛1两(饭甑蒸过),木通1两,青橘皮1两(去瓤),桑白皮1两,木香半两,赤芍药1两。

123 功效

搜风顺气。

124 主治

老人有热,壅滞不快,大肠时秘结,诸热毒生疮。

125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520丸,男人酒送下,妇人血气,醋汤送下。

126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13 《普济方》卷二九七 131 方名

牵牛丸

132 组成

黑牵牛(生熟各半)、猪牙皂角(去皮)、何首乌、香附子、草乌头(切破,冷水浸,秋、冬7日,夏3日)各等分。

133 主治

肠风痔漏。

13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令患人匆食晚饭,次日五更饱食熟猪肉1顿,少时以酒送下57丸。药行息时用冷水饭频频压之。后用熟热乌头,于疮上时时换灸之。

1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136 用药禁忌

忌热物。

14 《永类钤方》卷二十一 141 方名

牵牛丸

142 组成

黑牵牛、白牵牛(各半生半炒,取末)、青皮、陈皮各等分。

143 主治

疳气,头面浮,四肢肿。

144 牵牛丸的用法用量

3岁每服30丸,米汤送下。小肿常服自消。

145 制备方法

上为末,糊为丸。

古籍中的牵牛丸 《医心方》:[卷第十]治风水肿方第二十一

二升,更煎取四升,分五合,第一服,日三夜又云∶牵牛丸治脚肿满,步行不能,众恶毒水肿方∶大黄(二两)

《圣济总录》:[卷第八十三]香港脚变成水肿

未快,即加至四十丸。治香港脚水气,并虚肿。葶苈牵牛丸方葶苈子(纸上炒五两)牵牛子(洗去黑汁炒干)泽

《世医得效方》:[卷第三大方脉杂医科]诸疝

,空心,用胡桃肉细嚼,以盐酒、盐汤任下。恶热药牵牛丸治冷气流注,腰疼,不能俯仰。延胡索破故纸(炒。

《世医得效方》:[卷第十九疮肿科]诸疮

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日三服。下清水尽为妙。牵牛丸立效。荆芥穗僵蚕(各五钱)斑蝥(二十八个,去头

《医方集宜》:[卷之十外科]治方

目录 1 拼音 2 雀盲散的别名 3 处方 4 功能主治 5 雀盲散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直指》卷二十 71 方名 72 雀盲散的别名 73 组成 74 主治 75 雀盲散的用法用量 76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雀盲散 1 拼音

què máng sǎn

2 雀盲散的别名

炒肝散(《普济方》卷八十三)。

3 处方

雄猪肝1叶(竹刀披开)蚌粉9克(如无,以夜明砂代)

4 功能主治

治夜盲。

5 雀盲散的用法用量

将蚌粉纳入猪肝中,麻线扎,第二次米泔煮七分熟,又别蘸蚌粉细嚼,以汁送下。

6 摘录

《仁斋直指》卷二十

7 《直指》卷二十 71 方名

雀盲散

72 雀盲散的别名

炒肝散

73 组成

建昌军螺儿蚌粉3钱(为未),雄猪肝1叶。

74 主治

遇夜目不能视者。

75 雀盲散的用法用量

用竹刀披开猪肝,纳蚌粉于中,麻线扎,第二米泔煮7分熟。又别蘸蚌粉细嚼,以汁送下。

76 附注

炒肝散(《普济方》卷八十三)。无蚌粉,以夜明砂代用。

古籍中的雀盲散 《普济方》:[卷八十三眼目门]雀目

干为末。每服三钱。猪肝二两。批开。掺药在内。用雀盲散(一名炒肝散出直指方)治遇夜目不能视。以建昌运

《医心方》:[卷第五]治雀盲方第十五

。言如鸟雀,至暮无所见也。《千金方》治雀目术∶令雀盲人至黄昏时,看雀宿处,打惊之,雀起飞,乃咒曰∶“

《保婴撮要》:[卷四]目症

黄丸,两月余渐健。服年余,白睛渐黑,出痘无一小儿雀盲眼札,服煮肝丸而目明,服四味肥儿丸,而目不札。一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肝脏部眼目]雀盲

《千金》治雀盲方地肤子(五两)决明子(一升)上为末,煮米饮和丸。每服二、三十丸。世传方治雀盲。苍术(

《幼科证治准绳》:[集之二·肝脏部眼目]雀盲

目录 1 拼音 2 注解 附: 1 治疗胞漏疮的方剂 2 古籍中的胞漏疮 1 拼音

bāo lòu chuāng

2 注解

胞漏疮 病名。指阴囊处起粟作痒,破流脂水,甚至肿痛,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疾病。出《外科启玄》卷七。相当今之慢性阴囊湿疹。多由肝经湿热下注引起,治宜清肝利湿,可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减,外搽黄柏散或苏叶研细外敷。久治不愈宜加化瘀和络之品:当归、川芎、地龙等。

治疗胞漏疮的方剂 黄柏散

儿茶2钱,上片1分。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胞漏疮。用法用量:擦。摘录:《外科真诠》卷上《圣惠》

紫金散

运,头旋中风口噤;败血停积,攻刺腰痛;赤白带下,胞漏。用法用量:妇人室女月水不调,久闭羸瘦,苏木煎汤

阿胶散

(微炒)。制法:上为细散。功能主治:伤寒下唇内生疮,虫蚀下部,疼痛,或时泄痢。用法用量:每服2钱,

更多治疗胞漏疮的方剂

古籍中的胞漏疮 《外科启玄》:[卷之七]胞漏疮

胞漏疮\p04a55a99bmp此疮乃肝经湿热所致。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痒。甚则滴水。湿其

《疡医大全》:[卷二十四前 ]胞漏疮门主论

,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痒,甚则滴水,湿透中衣,名曰胞漏疮。(《启玄》)又曰∶又有杨梅疮毒结于此,以致肾

《医心方》:[卷第二十二]妊妇禁食法第三

仁及热饴,破损伤子。又云∶勿以炙雀并大豆酱食,令胞漏,使儿多。又云∶勿饮酒,多食雀肉,使子心*精乱。

《丹溪手镜》:[卷之下]妇人胎产(二十八)

喧,此谷气之实也,以发煎导之。少阴滑而数,阴中必疮。少阴脉弦,白肠必挺核。少阴脉浮而紧,紧则疝瘕,

《证类本草》:[卷第六]干地黄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白末子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7 《准绳·疡科》卷六 71 组成 72 主治 73 白末子的用法用量 74 加减 7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白末子 1 拼音

bái mò zǐ

2 处方

白芷1两,南星(制)1两,白术1两,何首乌1两,桔梗1两,羌活1两,独活1两,白芍药1两,白杨皮1两,川芎1两,白茯苓1两,白蔹1两,当归1两,薏苡仁(炒)1两,骨碎补1两,牛膝1两,续断1两,川乌(炮)1两,细辛1两,肉桂1两,枫香1两,乳香1两,没药1两。

3 制法

上为末。

4 功能主治

打扑损伤,折骨碎筋,瘀血肿痛,瘫痪顽痹,四肢酸疼,一切痛风。

5 白末子的用法用量

酒调下。

欲好之际,加自然铜1两,只折骨者便可用之。

6 摘录

《准绳·疡科》卷六

7 《准绳·疡科》卷六 71 组成

白芷1两,南星(制)1两,白术1两,何首乌1两,桔梗1两,羌活1两,独活1两,白芍药1两,白杨皮1两,川芎1两,白茯苓1两,白蔹1两,当归1两,薏苡仁(炒)1两,骨碎补1两,牛膝1两,续断1两,川乌(炮)1两,细辛1两,肉桂1两,枫香1两,乳香1两,没药1两。

72 主治

打扑损伤,折骨碎筋,瘀血肿痛,瘫痪顽痹,四肢酸疼,一切痛风。

73 白末子的用法用量

酒调下。

74 加减

欲好之际,加自然铜1两,只折骨者便可用之。

7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白末子 《证治准绳·疡医》:[卷之六跌扑伤损]内服方药

欲好之际,加自然铜制一两,只折骨者,便可用之。白末子治证同前。白芷南星(制)白术何首乌桔梗羌活独活

《雷公炮炙论》:[下卷]珂

有白旋水文。勿令见火,立无用处。夫用,以铜刀刮作末子,细研,用重绢罗筛过后,研千余下用。此物不入妇人

《医心方》:[卷第七]治阴囊湿痒方第七

姜黄连牡蛎(各五分)粢米(八分)捣筛以粉之。又方∶末子敷之。《医心方》北宋日本、丹波康赖公元984年

《仁术便览》:[卷一中风]祛涎散

治中风不省人事,多因痰壅所致。白矾(二钱)生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服,其痰或吐或化,便苏。蜜水滚水俱可

《妇人大全良方》:[卷之十二妊娠门]妊娠恶阻方论第二

葛根饮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葛根饮 21 葛根饮的别名 22 处方 23 功能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