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兵家孙武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孙武的主张,就是要振兴封建领主国家,以及为达到此目的而进行政治改革。
一、兼并
春秋时代政治上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兼并:不但各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大国吞灭小国:而且各卿大夫之间也在你争我夺,互相兼并领地。孙武认为,对待兼并战争,首先必须持谨慎态度,应当坚持如下的原则:"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他开导吴王,用兵、必须考虑周密,决不能当作儿戏。可知,谨慎地对待兼并战争,是孙武对各国君主的一贯要求。
孙武一方面主张慎战,不可轻举妄动;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持有利可得的掠夺性的兼并战争。他制定出了这样一些作战原则:"侵掠如火";这就是说,在战争中要权衡敌我形势。相机而动,尽量多掠夺财物,多开拓土地,取得最大的利益。
当孙武想到"军争为危"的时候,他在兼并战争中是"慎"字当头,大敲"警"钟,主张一定要加强战备,三思而行;但当孙武想到"军争为利"的时候,他就"掠"字当头,拔城扩地,大肆兼并,争当天下的"霸王"。孙武对待兼并战争的两个态度、两种主张,前后判若两人,看来是矛盾的,其实是统一的。这样的态度和主张,正反映了孙武所代表的封建领主统治集团,他们既害怕在战争中被别人兼并,又汲汲于想兼并别人的矛盾心理。
二、修道
壮大军事力量,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从而兼并别国的土地,成为诸侯国中的霸王,这是孙武给当时各国领主贵族统治集团指出的一条发达之路。要实现上述目标,孙武认为必须"修道"。他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力胜败之政。"显然,孙武把"修道"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主要条件。孙武还一再强调:判断战争双方的胜负,要"经之以五事",其中第一件就是"道"。
孙武所谓"修道",从广义来讲,就是国君实行开明的政治,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政治的好坏对战争的胜败、国家的强弱有直接的关系。从狭义来讲,孙武的"修道",就是长官关心、爱护士兵,用"仁义"去笼络人,以达到军队内部的和谐一致。
孙武用仁义"修道"主张的提出,是有其特定的背景的。春秋后期,由于各国领主统治集团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各国人民困不堪忍受统治者的剥削压迫,纷纷出逃至野外山林川泽,有的已经组织起来,与统治阶级展开针锋相对的武装斗争。这就必然会削弱领主统治集团的力量,使其在频繁的兼并战争中处于不利的境地。
很明显,孙武在当时提出"修道"的主张,就是要领主统治集团改善政治措施,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以缓和阶级矛盾,"令民与上同意",取得人民的拥戴和支持,稳固封建领主政权,使全国"上下同欲",从而成为兼并战争中的强者。孙子这个"修道"主张,虽然其真实目的,是要人民为领主统治集团的兼并战争拼死出力,所谓"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有其欺骗性的一面;但它毕竟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处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卫自己国家的安全,免遭别国的蹂躏,从客观上讲,是有其相当积极进步的意义的。
三、保法
孙武另一个与"修道"并列的政治主张是"保法"。《孙子形篇》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所谓"修道"是要修明政治,宽以待众,使全国上下同心同德;所谓"保法"则是要健全和加强法制,以保证官吏的情廉和军队的建设。二者对于国治兵强,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有完善的制度。官吏制度的健全和严密,必然会使政府部门和军队内部秩序井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军队的战斗力。把"曲制、官道、主用"几个方面综合起来看,孙武"保法"的主张,显然是要在政府和军队的各个部门,全面建立健全的制度。
用严明的赏罚去保证法令的施行。"他认为,对土卒"赏"以财货,能使其听从命令,奋勇作战,保证"取敌之利"。在《行军篇》中,他又强调"罚"的重要,为严肃军纪,对士卒施用惩罚的手段,"齐之以武",也是不可缺少的,它可以保证在战争中"必取"敌人。
孙子还主张,赏罚的施行不可拘泥于已公布的法令。将帅如果能随时随地施用赏罚,传达号令,而不拘泥于已成文的法律,那末三军之众就会服从指挥,动作整齐,像一个人一样。显然,赏司严明,立功者受奖,违纪者受惩,是孙武"保法"主张的重要内容。
废止贵族特权,在施行赏罚过程中一视同仁。他不但强调法令严明,令行禁止,而且主张贵者加"君将"也可以有"罪",赏罚应该没有贵贱等级之分。为了矫枉过正,改变过去"赏贵罚贱"的积习,孙武一反常规,提出了"赏善始贱,罚恶始贵"的倡议。孙武这种废止等级特权,在军事、政治上进行改革的主张,不能不说是非常大胆的。
总之,孙武的"保法"主张,内容相当丰富,含义十分深刻。在春秋战国的大变动时期,孙武力主加强法制建设,严格赏罚制度,罚不避贵,赏不遗贱。他坚决站在改革的一边,推动政治制度的进步和军队建设的完善。他的"保法"思想,在春秋战国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反映了当时以法治军治国的普遍要求。
在论述孙武的一生行事之前,必须先了解一下经历将近千年的关于孙武的有无及其著作真伪的争论。由于《孙膑兵法》在魏晋以后的亡佚,详载春秋史事的《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丝毫不涉及孙武,而现存《孙子兵法》中又有似乎是战国时期的现象,因而自北宋以来,就不断有人怀疑孙武及其著作《孙子兵法》的真实性。问题讨论颇为热烈,各家意见众说纷坛。除明宋濂在《诸子辨》、胡应麟在《四部正讹》、清纪陶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孙星衍在《孙子十家注序》中,继续肯定孙武为春秋末年人,兵法出于其手定外,怀疑者的人数远比此诸人为多,否定的意见占了上风。
兵圣孙武存疑的八大迷团归纳各方的论点主张,约有如下八种:1、孙武无其人,著作是伪托。主其说者有南宋的叶适、清代的全祖望和现代学者齐思和等。叶适以孙武为大将,乃不为命卿,而左氏无传焉为由,指出:凡穰苴、孙武者,皆辩士妄想标指,非事实。接着他列举了一些《孙子》书中的论题,认为都是战国时始有之事。因而他主张此书是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所为(《习学记言》卷四十六《孙子》)。清人全祖望随之议论道:水心(叶适字)疑吴原未尝有此人,而其事其书皆纵横家所伪为者,可补《七略》之遗,破千古之惑。至若十三篇之言,自然出于知兵者之手。
2、孙武有其人,但兵法非其所著。主此说者有北宋的梅尧臣、清代的姚鼎和近代的梁启超等。梅氏曾作过《孙子注》,认为此书非武所著,而是战国相倾之说也(见欧阳修《梅尧臣〈孙子注〉后序》,《欧阳文忠公全集》卷四十一)。姚鼐也持同样的看法,云:吴容有孙武者,而十三篇非所著,因为是书所言皆战国事耳(《惜抱轩文集》卷五《读孙子》)。梁启超亦说:此书未必孙武所著,当是战国人依托。书中所言战事规模及战术,虑皆非春秋时所能有也。(《饮冰室专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考释》)又说:此书若指为孙武作,则可决其伪。
3、孙武其人之有无,兵法是否自著,不可知。主此说者有南宋的陈振孙和清代的姚际恒等。陈氏在其《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二中称:孙武事吴阖庐而不见于《左氏传》,未知其果何时人也?姚氏在《古今伪书考》中更玄虚莫测他说:然则孙武者,其有那?其无耶?……其书自为耶?抑其后之徒为之那?皆不可得而知也。
4、孙武与孙膑乃一人,兵法为孙膑所著。主此说者有日本学者斋藤拙堂和中国现代学者钱穆等。斋藤作《孙子辨》一文主张:今之《孙子》一书,是孙膑所著。孙武与孙膑,毕竟同是一人,武其名,而膑是其绰号。钱穆亦认为:《孙子》十三篇洵非春秋时书,其人则自齐之孙膑而误;孙膑之称,以其膑脚而无名,则武殆即膑名耳;孙子在吴、齐两国都呆过,后世说孙者,或曰吴,或曰齐,世遂莫能辨,而史公亦误分以为二人也。
5、武与膑为二人,十三篇为孙膑所著。日本学者武内义雄作《孙子十三篇之作者》一文,根据《史记》载孙武、孙膑二人均有兵法著述,而《汉志》又有《吴孙子》、《齐孙子》两种,故断武与膑是别人,各有著述;但今《孙子》十三篇从其内容看,非孙武所著之书,而出于孙膑所作。
6、孙武系伪托,无其人,今本《孙子》作于孙膑。现代学者金德建撰《孙子十三篇作于孙膑考》一文,从《左传》不载孙武而《史记》所述孙武事又极简略,内容上完全近于传说,不足为信,从而认定:所谓孙武,全为伪托之说;则《孙子》这部书的作者,当为孙膑无疑。(《古籍丛考》第80—82页,中华书局1941年版)
7、孙武就是伍员,二者实为一人。清人牟庭在《校正孙子》中认为,孙武事迹与伍员甚相似:二人都从他国来到吴国,统帅吴军破楚人郢;二人都讲究军事策略,著有兵法。伍员托其子与齐鲍氏,居阿、鄄之间;伍员后代在齐国改姓孙,其后百年有孙膑出。故孙膑的先辈孙武,实即伍员。
8、孙武实有其人,兵法著作源出于武,完成于膑。这种意见比较普遍。明吴兴松筠馆主人在《孙子参同序》中说:按《史记·列传》称武为膑之祖,膑之兵法传于后世云,则是书殆传于膑,而本与武者欤?现代学者陈启天进一步阐发此论点云:古人为学,均有传授。孙膑既为孙武之后世子孙,则武之兵法授之于膑,膑即据之撰成十三篇,而署武之名以行世;谓此书为武自撰者固误,而谓此书与武绝无因缘者亦非也。(《孙子兵法校释》第41页,中华书局1947年版)
本来,孙武的生平事迹及其兵法著作,在《史记·孙子传》和《汉书·艺文志》中是记载得相当清楚的。成书于东汉初年的《越绝书·记吴地传》、《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中也都有关于孙武事迹的记述。先秦古籍,如《荀子·议兵》有言: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韩非子·五蠹》云: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吕氏春秋·上德》亦谓:孙、吴之兵,不能当矣。然则孙、吴连称已成习惯用语。吴指吴起,孙置于吴前,自然是指比吴起时代稍前的春秋末年的孙武。
然而,《孙膑兵法》后来失传了,《隋书·经籍志》中即不见著录。《史记·孙子传》明明说孙膑有兵法传世,它的亡佚,人们自然会怀疑《孙子兵法》的作者问题。再说,《左传》中吴国的阖闾、伍员、伯、专诸等人物以及吴国攻人楚都的情况都写得十分详细,却没有一言记及孙武。虽然有人曾竭力为此书辩解:春秋时,列国之事赴告者则书于策,不然则否。(宋濂《诸子辨》,《宋文宪公全集》卷三十六)但无法消除年版。
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汉墓中,同时发现了书写《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大批竹简。这不仅使失传了1700多年的孙膑著作得以重见天日,而且使怀疑孙武其人的有无和《孙子》是否孙武所著的悬案得以涣然冰释。从发现的这两部兵法著作来看,孙武和孙膑显然是不同时期的两个人,他们的著作也反映了具有各自时代特点的战争方式和军事思想,有着明显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1 孙武练兵文言文翻译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呼?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
翻译
孙武是齐国人以兵法进见吴国国王阖庐阖庐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用来小试一下练练兵吗 回答说:"可以"阖庐又问:"可以用妇人来试试吗 "孙武回答:"可以"
于是吴王允许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孙武把她们分为两队,让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分任队长,命令所有的人都拿着戟向她们下令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背和左右手吗 "妇人回答说:"知道"孙武说:"向前,就看心所对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后,就看背的方向"妇人说:"是"军法纪律已经宣布完了,于是又设立起军中的刑具,然后又三番五次地讲解纪律于是才击鼓传令让她们向右看,宫女们放声大笑孙武说:"纪律不明确,申述的命令不能让人熟记在心,这是将帅的罪过"于是又三番五次地宣讲纪律命令而后击鼓传令向右,宫女们仍旧大笑不止孙武说:纪律不明确,申述的命令不能让人熟记在心,是将帅的罪过;既然已经明确了却不依照法令去做,这就是下级士官的罪过了"说着就预备将左右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从台上看到自己的两个爱妃将被斩首,大为惊骇,赶忙派遣使者传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您能用兵了我如果没有这两个妃子,吃东西都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斩杀她们"孙武说:"我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把两个队长斩首示众
任用下一名为队长,于是又击鼓发令宫女们左右前后跪起都符合军令要求,没有再敢出声嬉笑的了于是孙武派遣使者报告吴王说:"队伍已经操练整齐,大王您可以下来校阅,只要是您想要用到她们的地方,即使要她们赴汤蹈火也是可以的"吴王说:"算了,你回屋吧,我不想下去看"孙武说:"大王您仅仅是喜好兵法的言辞,并不能把它们用到实处"
从此阖庐知道孙武能用兵,最后终于用他为将后来吴国往西破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郢都,往北威震齐,晋两国,名声显扬于诸侯国间,实在是受到孙武兵法的巨大影响
2 《孙武练兵》,这篇文言文怎么翻译翻译:
孙武,是齐国人。拿《孙子兵法》觐见吴王阖闾。阖闾说:“先生的十三篇文章,我都已经看过了,可以用来试一试训练士兵吗?”孙武回答说:“可以。”阖闾问道:“可以用来试一试妇女吗?”孙武说:“可以。”
阖闾于是答应了他。传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孙武把她们分为两队,用吴王的两个宠爱的妃子来做队长,命令她们都拿着长戟。下令问:“你们知道心与左右手心手背吗?”妇女们都说:“知道。”孙武说:“向前,就是目视前方;向左,视左手;向右,视右手;向后,视后背。”妇女们都说:“遵从号令。”命令要求已经下达,就设了兵器再三重申明白要求。于是击鼓命令向右,妇女们都大笑。孙武说:“要求不明确,命令不熟悉,是做将领的罪责。”再数次重申命令然后下达向左的鼓号,妇女们又大笑。孙武说:“要求不明确,命令不熟悉,是做将领的罪责;既然已经明了但却不按照法令做的,是队长兵士的罪。”竟下令处死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看,见到将要杀他的爱妃,非常惊骇,立即派人下令说:“寡人我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我没有了这两个妃子,吃饭也没有了滋味,希望不要杀她们。”孙武说:“臣既然已经接受命令做了将军,将军在外,君主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就按照律令下令杀了两个队长。
再任命后面的人做队长。再击鼓命令。妇女们前后左右蹲跪起立都符合准则要求,没有敢再出声的。于是孙武派人向吴王报告说:“士兵已经训练整齐,大王可以下来观看,只要大王想用她们,即使赴汤蹈火仍然可以。”吴王说:“将军停下来回你的馆舍,寡人我不想去看了。”孙武说:“打网址是喜好言谈,不能实际运用。”
自始吴王阖闾知道孙武能够领兵,最后命令他为将军。向西大败楚国,进入楚国都成郢,向北对齐国晋国展示兵威,在诸侯中间声威大震,孙武在这里面立下了大功起了很大作用。
作者: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原文:
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呼?对曰“可。”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
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斩队长二人以徇。
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候,孙子与有力焉。
3 吴起为将 司马迁翻译 ,孙膑出生在阿城、鄄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事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但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便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去他的双脚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
又过了十三年,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率领军队前去救援,径直进军大梁。魏将庞涓听到消息后,率军撤离韩国赶回魏国,但齐军已经越过边界向西挺进了。孙膑对田忌说:“那魏军向来凶悍勇猛,看不起齐兵,齐军有怯懦的名声,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就要顺着事物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与敌人争利的有可能损失上将军,急行军五十里与敌人争利的只有一半士兵能赶到。命令齐国军队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进入我国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于是丢下了他的步兵,只和他轻装精锐的骑兵日夜兼程地追击齐军。孙膑估计他的行程,天黑应当赶到马陵。马陵道路狭窄,两旁又多是峻隘险阻,可以埋伏军队,孙膑就叫人砍去树皮,露出白木,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命令一万名善于射箭的齐兵,隐伏在马陵道两旁,约定说“天黑看见点着的火就万箭齐发”。庞涓果然当晚赶到砍去树皮的大树下,见到白木上写着字,就点火照树干上的字。还没读完,齐军伏兵就万箭齐发,魏军大乱,失去照应。庞涓自知无计可施,败局已定,就拔剑自刎,临死说:“倒成就了这小子的名声!”齐军就乘胜追击,把魏军彻底击溃,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4 《孙武》的翻译孙武是齐国人。
以兵法进见吴国国王阖庐。阖庐说:“你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过了,可以用来小试一下练练兵吗?回答说:”可以。
“阖庐又问:“可以用妇人来试试吗?”孙武回答:“可以。”于是吴王允许派出宫中美女一百八十人。
孙武把她们分为两队,让吴王宠爱的两个妃子分任队长,命令所有的人都拿着戟。向她们下令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背和左右手吗?”妇人回答说:“知道。”
孙武说:“向前,就看心所对的方向;向左,看左手方向;向右,看右手方向;向后,就看背的方向。”妇人说:“是。”
军法纪律已经宣布完了,于是又设立起军中的刑具,然后又三番五次地讲解纪律。于是才击鼓传令让她们向右看,宫女们放声大笑。
孙武说:“纪律不明确,申述的命令不能让人熟记在心,这是将帅的罪过。”于是又三番五次地宣讲纪律命令而后击鼓传令向右,宫女们仍旧大笑不止。
孙武说:纪律不明确,申述的命令不能让人熟记在心,是将帅的罪过;既然已经明确了却不依照法令去做,这就是下级士官的罪过了。“说着就预备将左右两个队长推出斩首。
吴王从台上看到自己的两个爱妃将被斩首,大为惊骇,赶忙派遣使者传令说:“我已经知道将军您能用兵了。我如果没有这两个妃子,吃东西都没有味道,希望不要斩杀她们。”
孙武说:“我既然已经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说完就把两个队长斩首示众。
任用下一名为队长,于是又击鼓发令。宫女们左右前后跪起都符合军令要求,没有再敢出声嬉笑的了。
于是孙武派遣使者报告吴王说:“队伍已经操练整齐,大王您可以下来校阅,只要是您想要用到她们的地方,即使要她们赴汤蹈火也是可以的。”吴王说:“你算了,回屋吧,我不想下去看。”
孙武说:“大王您仅仅是喜好兵法的言辞,并不能把它们用到实处。”从此阖庐知道孙武能用兵,最后终于用他为将。
后来吴国往西破了强大的楚国,攻入郢都,往北威震齐、晋两国,名声显扬于诸侯国间,实在是受到孙武兵法的赐予。
5 帮帮忙拉,文言文翻译一下有个姓孙名武的人,是齐国人。拿着兵法去见吴国的国王阖庐。阖庐说:“你写的十三篇兵法,我都看遍了。可以用兵卒试一试吗?”孙子回答说:“可以。”阖庐又问:“可以用妇女来试吗?”孙子回答说:“可以。”于是吴王阖庐允许他(孙子)从宫中美女当中挑出80人。孙子(把她们)分成两队……说“就用你(这里指孙膑)的名字命名(这本兵法)吧”。齐国乘胜把对方(魏国)的军队完全打败。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申是魏国太子的名字)而凯旋。孙膑从此名扬天下。世上流传着他的兵法。
括号中是怕你不理解而注释的。见笑了
----------------
这其中还有些故事孙子把吴王阖庐最宠爱的宫女给杀了,还有就是组织攻打魏国。估计省略号中漏的就是这个吧。
6 《史记·孙子列传》的翻译孙子字武,是齐国人。
他以所著兵法求见于吴王阖闾。阖闾说:“您的十三篇我已全部拜读,可以试着为 演一番吗?”孙子说“可以。”
阖闾问:“可用妇女来操演吗?”孙子说:“可以。”于是答应孙子,选出宫中美女,共计一百八十人。
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派王的宠姬二人担任两队的队长,让她们全部持戟。命令她们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口、左手、右手和背的方向吗?” 妇女们说:“知道。”
孙子说:“前方是按心口所向,左方是按左手所向,右方是按右手所向,后方是按背所向。”妇女们说:“是。”
规定宣布清楚,便陈设斧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右,妇女们大笑。
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这是将领的过错。”又重复了多遍,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左,妇女们又大笑。
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是将领的过错;已经讲清而仍不按规定来动作,就是队长的过错了。” 说着就要将左右两队的队长斩首。
吴王从台上观看,见爱姬将要被斩,大惊失色。急忙派使者下令说:“寡人已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
但寡人如若没有这两个爱姬,吃饭也不香甜,请不要斩首。” 孙子说:“臣下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于是将队长二人斩首示众。用地位在她们之下的人担任队长,再次用鼓声指挥她们操练。
妇女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全都合乎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出声。出处:《孙子吴起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原文如下:孙子武者,齐人也。
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
阖庐曰:“可试以妇人乎?”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
孙子分为二队,以王之宠姬二人各为队长,皆令持戟。令之曰:“汝知而心与左右手背乎?”妇人曰:“知之。”
孙子曰:“前,则视心;左,视左手;右,视右手;后,即视背。”妇人曰:“诺。”
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于是鼓之右,妇人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 复三令五申而鼓之左,妇人复大笑。
孙子曰:“约束不明,申令不熟,将之罪也;既已明而不如法者,吏士之罪也。”乃欲斩左右队长。
吴王从台上观,见且斩爱姬,大骇。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将军能用兵矣。
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愿勿斩也。” 孙子曰:“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遂斩队长二人以徇。用其次为队长,于是复鼓之。
妇人左右前后跪起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于是孙子使使报王曰:“兵既整齐,王可试下观之,唯王所欲用之,虽赴水火犹可也。”
吴王曰:“将军罢休就舍,寡人不愿下观。”孙子曰:“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
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扩展资料 《孙子吴起列传》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收录于《史记》中,是中国古代三位著名军事家的合传,作者着重写了孙武“吴宫教战”,孙膑以兵法“围魏救赵”、马陵道与庞涓智斗,以及吴起在魏、楚两国一展军事才能,使之富国强兵的事迹,以下对另两位军事家的故内容做介绍说明:1、孙膑传:孙武死后,过了一百多年又有孙膑。孙膑出生在阿城、鄄城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子孙。
孙膑曾经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做事以后,当上了魏惠王的将军,但自认为才能比不上孙膑,便暗中派人把孙膑找来。
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贤能,忌恨他,就假借罪名砍去他的双脚并施以墨刑,想使他埋没于世不为人知。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进行游说。
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
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
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
2、吴起传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
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
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
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
7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翻译白话释义:孙子字武,是齐国人。
他以所著兵法求见于吴王阖闾。阖闾说:“您的十三篇我已全部拜读,可以试着为 演一番吗?”孙子说“可以。”
阖闾问:“可用妇女来操演吗?”孙子说:“可以。”于是答应孙子,选出宫中美女,共计一百八十人。
孙子把她们分为两队,派王的宠姬二人担任两队的队长,让她们全部持戟。命令她们说:“你们知道你们的心口、左手、右手和背的方向吗?”妇女们说:“知道。”
孙子说:“前方是按心口所向,左方是按左手所向,右方是按右手所向,后方是按背所向。” 妇女们说:“是。”
规定宣布清楚,便陈设斧钺,当场重复了多遍。然后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右,妇女们大笑。
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这是将领的过错。”又重复了多遍,用鼓声指挥她们向左,妇女们又大笑。
孙子说:“规定不明,申说不够,是将领的过错;已经讲清而仍不按规定来动作,就是队长的过错了。”说着就要将左右两队的队长斩首。
吴王从台上观看,见爱姬将要被斩,大惊失色。急忙派使者下令说:“寡人已知道将军善于用兵了。
但寡人如若没有这两个爱姬,吃饭也不香甜,请不要斩首。” 孙子说:“臣下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于是将队长二人斩首示众。用地位在她们之下的人担任队长,再次用鼓声指挥她们操练。
妇女们向左向右向前向后,跪下起立,全都合乎要求,没有一个人敢出声。然后孙子派使者回报吴王说:“士兵已经阵容整齐,大王可下台观看,任凭大王想让她们干什么,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可以。”
吴王说:“将军请回客舍休息,寡人不愿下台观看。”孙子说:“大王只不过喜欢我书上的话,并不能采用其内容。”
从此阖闾才知道孙子善于用兵,终于任他为将。吴国西面击破强楚,攻入郢,北威齐、晋,扬名于诸侯,孙子在其中出了不少力。
吴起是卫国人,善于用兵。曾经向曾子求学,奉事鲁国国君。
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君想任用吴起为将军,而吴起娶的妻子却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鲁君终于任命他做了将军,率领军队攻打齐国,把齐军打得大败。鲁国就有人诋毁吴起说:“吴起为人,是猜疑残忍的。
他年轻的时候,家里积蓄足有千金,在外边求官没有结果,把家产也荡尽了,同乡邻里的人笑话他,他就杀掉三十多个讥笑自己的人。然后从卫国的东门逃跑了。
他和母亲决别时,咬着自己的胳膊狠狠地说:‘我吴起不做卿相,绝不再回卫国。’于是就拜曾子为师。
不久,他母亲死了,吴起最终还是没有回去奔丧。曾子瞧不起他并和他断绝了师徒关系。
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奉事鲁君。鲁君怀疑他,吴起杀掉妻子表明心迹,用来谋求将军的职位。
鲁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有着战胜国的名声,那么诸侯各国就要谋算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国家,鲁君要是重用吴起,就等于抛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疏远了吴起。这时,吴起听说魏国文侯贤明,想去奉事他。
文侯问李克说:“吴起这个人怎么样啊?”李克回答说:“吴起贪恋成名而爱好女色,然而要带兵打仗,就是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吴起做主将,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样的衣服,吃一样的伙食,睡觉不铺垫褥,行军不乘车骑马,亲自背负着捆扎好的粮食和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
这个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就放声大哭。有人说:“你儿子是个无名小卒,将军却亲自替他吸吮浓液,怎么还哭呢?”那位母亲回答说:“不是这样啊,往年吴将军替他父亲吸吮毒疮,他父亲在战场上勇往直前,就死在敌人手里。
如今吴将军又给他儿子吸吮毒疮,我不知道他又会在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因此,我才哭他啊。” 魏文侯因为吴起善于用兵打仗,廉洁不贪,待人公平,能取得所有将士的欢心,就任命他担任西河地区的长官,来抗拒秦国和韩国。
魏文侯死后,吴起奉事他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泛舟黄河顺流而下,船到半途,回过头来对吴起说:“山川是如此的险要、壮美哟,这是魏国的瑰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政权的稳固,在于施德于民,而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
从前三苗氏左临洞庭湖,右濒彭蠡泽,因为它不修德行,不讲信义,所以夏禹能灭掉它。夏桀的领土,左临黄河、济水,右靠泰山、华山,伊阙山在它的南边,羊肠坂在它的北面。
因为他不施仁政,所以商汤放逐了他。殷纣的领土,左边有孟门山,右边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边,黄河流经它的南面,因为他不施仁德,武王把他杀了。
由此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您不施恩德,即便同乘一条船的人也会变成您的仇敌啊!”武侯回答说:“讲的好。”
吴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声望。魏国设置了相位,任命田 国相。
吴起很不高兴,对田文说:“请让我与您比一比功劳,可以吗?”田文说:“可以。”吴起说:“统率三军,让士兵乐意为国去死战,敌国不敢图谋魏国,您和我比,谁好?” 田文说:“不如您。”
吴起说:“管理文武百官,让百。
春秋战国时期兵家孙武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本文2023-10-11 09:18:0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20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