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11浏览:3收藏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第1张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一

 全县2012年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工作总结

 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主题是:“非遗保护,人人参与”。根据市局文件精神,我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切实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现将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科学策划,切实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

 “文化遗产日”活动当日,我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带领文化馆全体职工在县城悬挂横额,把精心制作的宣传板报摆放在繁华的街道旁,并对过往的群众宣讲“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等等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引得许多群众驻足观听,同时发放了宣传资料1360多份。我县电视台还播报了当天“文化遗产日”开展活动的一些情况,扩大了宣传面。通过这次宣传活动,营造了全民尊重、热爱、参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了我县人民群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

 二、以“游神节”为契机,加大宣传面。

 6月18日是我县龙头乡传统节日“游神节”,参加活动的群众有上万人。为了使宣传“文化遗产日”更深入民心,经局领导同意,我县文化馆全体干部职工顶烈日,抗高温,深入到龙头乡,在龙头乡的街头摆起了宣传板报,并发放宣传资料一千多份。通过宣传,参加活动的群众知道了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使他们认识到非遗就在身边,我们应该努力把它们保护起来。宣传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二

  运城市文物局2014年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根据国家、省文物局关于开展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市围绕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个主题,结合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等重大工作,开展了既厉行节约、又注重实效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把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为了搞好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我市根据国家、省文物局的安排部署,5月下旬就下发了文件,各县市和局属各单位都提前制定了宣传方案。市文物局和解州关帝庙文管所围绕“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这一重大工作,制定了详实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一是在运城市区的所有LED大屏幕上播放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和画面,大造节日声势;二是利用短信平台,发出了5万条宣传短信;三是搞好主会场活动。遗产日当天解州、常平两庙门票人均10元,主活动设在解州关帝庙内,除了活动开幕式、宣挂横标、支持“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万人大签名、散发宣传资料外,还专门邀请稷山县安福艺校的小演员们表演了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大放异彩的高台花鼓、唢呐绝活、二胡连奏等非物质文化技艺。四是开展报纸专版宣传。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我市先后在6月12日的《黄河晨报》和6月14日的《运城日报》各开辟了一个专版,专门介绍我市目前正在实施的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东盐池文物复修工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运城博物馆基本陈列等四大文物工程的进展,特别是文化遗产日主题、13个县市区和3个直属单位的节日当天活动以及我市的文物资源基本情况等都做了详实的发布,收到了显著的宣传效果。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的前提下,各县市区和直属单位认真组织宣传活动,各级媒体同步跟进,在全市兴起了文化遗产日的热潮。

 二、形式多样。我市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既注重传统方式,又结合实际创新形式。一是闻喜、绛县、新绛、稷山等县的文物景点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解州关帝庙、永乐宫、永济等实行门票优惠开放。河东、盐湖区博物馆则常年免费开放。二是大多数县市区采用了悬挂横标、设立咨询台、发放资料传单、摆放版面、举办陈列展览、电视专题宣传等传统形式。芮城由县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河津市发布《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盐湖区和芮城县举办学术报告会,平陆县“文化遗产进学校”等活动,也有一定的特色。三是关帝庙通过LED大屏幕和短信平台,永济市租用LED巡回车,永乐宫借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宣传,投资小、效果好。四是新绛县开放考古和古建维修工地,绛县、万荣县、临猗县组织县领导、社会名人、两委委员参观文物工程,特别是垣曲县的石刻拓片体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都忠实地践行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题,使广大市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带给我们的发展变化和实惠。

 三、突出宣传。文化遗产日活动说到底就是造势,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支持文化遗产、人人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环境。所以对于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宣传工作至关重要,我市十分重视这一环节。在文化遗产日活动开始前、活动中和活动后,《运城日报》、运城电视台、《黄河晨报》、各县市区电视台和县级报刊等都进行了大幅报道,尤其是《运城日报》和《黄河晨报》的专版起到了聚焦、放大和辐射作用,使文化遗产日的人气急剧升高,而一些关系到市民生活的文物工程参观、石刻拓片体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在民众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为今后顺利开展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三

 第十个文化遗产日

 安乡县宣传展演活动小结

 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为进一步加强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安乡县于6月13日上午组织了一系列主题为“文化遗产人人共享”的大型宣传展示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15年6月13日上午。

 二、活动地点

 安乡县图书馆大厦广场。

 三、活动主题

 “文化遗产人人共享”。

 四、活动项目

 (一)宣传推广项目3个:

 1、街头主题游行。由4条横幅、20块展牌、8个表演项目组成200人的游行队伍上街宣传和表演。

 2、安乡县电视台、安乡手机报进行了专题宣传及报道

 3、文化馆橱窗宣传及电子屏宣传

 (二)陈列展示项目3个:

 1、安乡县非遗实物陈列展览(设原文化局内,共展示40件实物)。

 2、安乡县非遗宣传展示(设潺陵大道东,共展示宣传牌20块)。

 3、安乡县非遗书法美术作品陈列展(设图书馆一楼展厅,共展示作品79件)。

 (三)现场表演项目8个:

 调集安乡本地的花鼓竹马灯、安乡蚌舞、采莲船、龙舞、狮舞、腰鼓、地花鼓、传统迎亲花轿等8个项目在街头露天表演宣传。

  五、活动亮点

 (一)领导重视。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长章绍君,副县长杨栋亲自参加了活动,县文广新局还成立了工作班子,加强领导,确保了此次宣传展演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二)精心组织。县文广新局召开了各参展项目单位会议,组织专业人员精心实施。

 (三)强化宣传。借助此次宣传展演活动,对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25个项目进行了推介和宣传,以及安乡作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强县”的责任和使命。

 (四)声势浩大。宣传展演活动期由于有大型民舞展演、大型书法美术展览、展牌宣传和上街游行宣传,声势浩大,观众如潮,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四

  嘉善县第八个“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2013年6月8日是我国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为了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高全社会非遗保护意识,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紧密围绕我县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开展了以“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为主题的一系列“文化遗产日”活动,在城镇街区、公园农庄、文化产业园等举办的各具特色的文艺活动,让老百姓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出全社会关注、参与非遗保护的良好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 加强组织,积极开展各类活动

 今年“文化遗产日”期间,我县组织开展各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承办了嘉兴市文化遗产日的启动仪式,并积极组织参加省市主办的多项非遗民俗活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主要活动有:

 一是开展了2013年江浙沪田歌节目展演。5月25日上午,2013年江浙沪毗邻地区田山歌优秀传统节目展演在嘉善四洲公园举行。演出共12个节目,皆为戏曲、田歌的演唱、表演唱和歌舞。每个节目都体现了当地的传统民间文艺特色,颇有一番风味。其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全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翁仁康带来了绍兴莲花落《我心中的党》;全国越剧清唱大赛金奖、法国卢浮奖获得者陈碧云带来了戏曲清唱《金玉良缘》、《中状元》。

 二是举办了2013年“文化遗产日”嘉兴市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非遗好声音”——嘉兴市优秀传统民间文艺展演于6月7日晚在嘉善县国际木雕城举行。此次展演邀请了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海盐县、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善县等8个地方的14支优秀民间文艺表演队参加演出,所选送的节目都是各区县在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挖掘的优秀的当地传统文艺节目。

 三是开展嘉善县传统灶画比赛。活动由9个镇(街道)选送一名传统灶画画手,共9位选手参加了比赛。其中大部分选手还依然在农村为居民们画灶画。主办方准备了10个形态各异的灶头,由选手通过抽签来决定他们比赛用的灶头的造型,并当场设计绘画灶画。经过选手们一上午的努力,最终产生了9个美观别致的花灶头,并由评委评选中一二三等奖。最终由姚庄沈兴元绘画的灶头获得了金奖。

 四是举办非遗大观园——传统民俗展示活动,“集水乡八珍美味,领江南天工之妙”活动包括了嘉善县传统特色小吃展示、嘉善县优秀传统手工艺展示、嘉善县“百善”剪纸作品展示三大项活动。来自嘉善县各镇(街道)推荐的近百名民间艺人现场展览,为过往群众呈现了嘉善丰富多样的传统民俗文化。

 五是在拳王农庄举办非遗传统节日活动“拳王粽子文化节”——迎端午裹粽子大赛。来自9个乡镇(街道)推荐的近30名裹粽子能手及执行承办单位拳王农庄推荐的裹粽子小组参赛。最终天凝镇代表队获得“粽子大王”称号,罗星代表队包裹的“龙舟粽” 获得大赛的“最佳创意奖”, 陶庄镇代表队获得大赛的“最佳造型奖”; 拳王农庄代表队包裹的“五湖四海粽” 获得大赛的“最佳创新奖”。 在裹粽子“快男快女”团队赛中,大云镇代表队获得比赛一等奖,罗星街道代表队、魏塘街道代表队及西塘镇代表队获得大赛二等奖。姚庄镇代表队、干窑镇代表队、天凝镇代表队、惠民(开发区)代表队、陶庄镇代表队分别获得大赛三等奖。

 六是嘉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传承展示活动,选派原创情景舞蹈节目《嗨!踏白船》参加了在金华举办的第八届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式暨2013浙江省“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金华)展演活动。应邀选派我县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参加了演艺广场的2013年中国端午民俗文化节的演出。嘉善田歌、嘉善宣卷、马灯舞等轮番登场,分别为嘉兴市民、游客送上了《五姑娘》、《四季花名》,《螳螂作亲》、《老年朋友想开点》,《串马灯》等节目;选派非遗传统技艺京砖制作技艺、西塘八珍糕制作技艺,以及嘉善传统的民间手工剪纸技艺参加2013年中国端午民俗文化节的展示活动。

  二、收效良好,积累活动举办经验

 通过此次第八个“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展示活动,体现了“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这一主题,彰显了文化遗产的社会作用于功能,唤醒对传统非遗项目的保护意识,从而带动了更多市民关心、支持和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传承,在全社会营造出共同保护的良好氛围,积累了活动举办经验:

 一是精心选题策划确保活动品质提升。

 我县非常注重“文化遗产日”的活动形式和内容,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活动形式和内容符合群众的兴趣,才能吸引群众的关注,引起群众的共鸣,收到较好的宣传效果。为此嘉善县文化局领导多次召开碰头会,并邀请市里专家对遗产日各项活动进行策划协调,确保第八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顺利进行。

 今年我县紧扣“人人都是文化遗产的主人”主题,在系列活动中精心选题策划,把经久传唱的长三角田山歌经典曲目展演、能工巧匠妙笔生花的灶头画大赛、“集水乡八珍美味,领江南天工之妙”的传统手工技艺、民间小吃展示以及源远流长的剪纸艺术“百善图”展览,集中在泗洲公园,打造嘉善“非遗大观园”系列活动品牌,形成规模,形成气候,不仅提升了“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品质,展示了我县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让嘉善市民近距离,多角度的参与活动,拉近了非遗与寻常百姓的距离。

 二是充足经费投入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近几年来,县财政每年按照15元/人的标准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通过设立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保障非遗保护、传承和发展的需求。今年,嘉善文化局紧紧抓住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这一契机,安排充足经费投入“文化遗产日”各项活动。除了主办展示我县非遗项目的活动外,还邀请江浙沪三地田山歌节目展演,来自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吴江区、浙江省嘉善县三地的优秀田山歌手为嘉善市民送上了原汁原味的表演。

 为了此次“文化遗产日”更具可看性,丰富非遗元素,主办方还特别邀请到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绍兴莲花落的国家级传承人翁仁康、全国越剧清唱大赛金奖获得者陈碧云,到现场助阵。并为嘉善县魏塘街道授牌,正式缔结合作关系,魏塘街道也成为了“浙江省曲艺家协会采风点”。

 三是承办上级活动扩大社会影响。

 为隆重庆祝第八个文化遗产日,从五月份开始,嘉善县举办了田歌、灶画、传统手工技艺、民间小吃等一系列活动,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标语、文艺演出、活态展示等宣传方式,开展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和文化遗产成果展示等工作,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

 特别是此次嘉善县承办了“非遗好声音”——嘉兴市优秀传统民间文艺展演,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海盐县、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善县等8个地方的14支优秀民间文艺表演队参加演出,所选送的节目都是各区县在近几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挖掘的优秀的当地传统文艺节目。通过文艺演出的形式,各地非遗项目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演出了嘉兴特色,办出了嘉善味道,展演活动的举办圆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也充分展示了嘉善非遗积极进取的良好形象。

 接下来,嘉善非遗保护中心将积累经验,切实加强非遗保护工作责任感,深入挖掘做好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及第五批县级非遗保护名录的命名,开展好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打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新局面。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五

 瓜州县文物局

 关于开展2014年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的总结

 市文物局:

 2014年6月14日是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为了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高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我局根据甘肃省文物局《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甘文局发〔2014〕195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一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文化遗产日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扎实安排,确保了活动深入开展

 在接到市局转发甘肃省文物局《关于组织开展2014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以后,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召开班子会议和职工大会,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扎实安排,广泛动员,分工负责,狠抓落实,确保了第九个文化遗产日宣传教育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

二、紧扣主题,精心策划,开展内容丰富多彩的一系列宣传活动

 1、开展文化遗产进学校的宣传活动。我局根据我县的文化遗产和文物资源分布状况,制作了文化遗产展板,从6月14日开始,在县城中小学校园内进行展示,并组织讲解人员向中小学生讲解瓜州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

 2、在瓜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及渊泉广场大屏幕播放瓜州古道、锁阳城遗址申遗等一系列文化遗产宣传专题片。

 3、在瓜州电视台播放文化遗产日宣传主题及宣传口号,在瓜州文物局门口悬挂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用心灵感悟文化以行动保护遗产”。

 4、结合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红军纪念塔展出以“红西路军在安西征战史”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幅宣传版面,组织中小学生进行参观,宣传瓜州红色文化遗产。

 5、印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甘肃省文物管理条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宣传资料500余份,通过全县各文物保护小组,业余文物保护员,在全县各乡镇、村分发进行宣传,进一步增强公民的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意识。

三、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收益良好

 我局通过开展的“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对我县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及法律、法规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彰显了文化遗产的社会作用与功能,增进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取得了文化遗产日活动预期的宣传效果。

  我精心推荐

你知道哈尔滨的春节会有哪些活动吗在今年春节期间会有一些演出,不过大家能选择的都是线上观赏,毕竟今年过年也算是情况特殊吧,下面就是详细的活动信息。

云上观展

春节期间,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组织全市各文博图场馆利用各自官网和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民俗文化展演和文博展览展示等活动,增添书香氛围,力争带给大家一个文化年、收获年、幸福年。

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活动:在春节期间将推出“群文线上大联欢”“新春书法楹联展”“非遗迎新春”传承展示活动。元宵节期间,还将推出全市秧歌线上展演。

哈尔滨博物馆:将推出线上“哈尔滨城市历史”展览。哈尔滨市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黑龙江省博物馆等5家博物馆将开通VR全景游览。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萧红故居纪念馆等11家博物馆通过微信平台开展云展览活动。

哈尔滨市图书馆:将推出经典阅读、馆藏精粹、一书一城等七大专栏的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春节与民俗讲座、民俗文化猜灯谜、读者线上过大年、古籍探秘等共计100场活动。哈尔滨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将推出三期富有地域特色的读书节目。

云中剧院

春节期间,将组织市属文艺院团和文化演出场所在各自官网和新媒体平台推出“冰雪剧汇献礼百年”“艺彩绽放春暖冰城”“飞雪迎春到送福进万家”“春天的交响”四大主题演出活动,包括戏剧、**、音乐、舞蹈、书画、曲艺等。今年春节线上文化活动覆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群体。

“冰雪剧会·献礼百年”戏剧线上展演

哈尔滨歌剧院、哈尔滨话剧院、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将通过ZAKER哈尔滨,推出《情动哈尔滨》《索菲亚教堂的钟声》《水果部落梦想+》《良宵》《江姐》等8部原创大剧。

2月10日,哈尔滨芭蕾舞团将在央视频、文旅中国、微信视频号播放“冰城传奇”全息芭蕾《冬日梦幻》,2月20日,播放现代芭蕾《爱的乐章》。春节过后,还将在线推出交响芭蕾《重逢花开时》《欢乐颂》等剧目。

“艺彩绽放·春暖冰城”迎新春文艺晚会

市文联、哈尔滨歌剧院、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市老干部合唱团、市少年宫、市群众艺术馆,将通过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冰橙V小程序,为市民朋友倾情奉献《春之约》等6场线上迎新春文艺晚会。市文明办将推出哈尔滨市首届百姓网络春晚——“我在家乡过大年”和“网络闹元宵、同心战疫情”元宵晚会。

“春天的交响”迎新春交响音乐会

哈尔滨交响乐团从初一开始连续7天播放哈尔滨新春音乐会,推出《花好月圆》《节日序曲》等系列作品。

哈尔滨大剧院将推出“云观剧”,包括《冰雪之约—中国**乐团视听交响音乐会》《向世界**配乐大师致敬—中国**乐团视听交响音乐会》《但愿人长久—中国唐宋诗词音乐朗诵会》《龙凤呈祥》京剧曲目等。

“飞雪迎春到·送福进万家”群众文艺展演

各区、县(市)群众文艺团体将推出20场群众文化展演精品节目,营造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浓厚节日氛围。此外,全市各级文化机构的公众号、新媒体公众号、各区县(市)融媒体平台将陆续推出“云阅读”“云观影”“云赏民俗”等文化惠民直播活动。

云游冰城

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是哈尔滨的一笔宝贵财富

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将通过新媒体平台,带省外游客特别是南方游客走进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伏尔加庄园等主要景区景点,品尝美食、打卡网红地标、畅享冰雪、亲近自然,感受中国北方独有的冰雪魅力,线上看冰城,赏冰乐雪。

各大冰雪景区推出线上游览活动

冰雪大世界将线上推出16集《冰雪奇园》舞蹈;太阳岛雪博会将通过“太阳岛风景区”微信公众号,推出跟着主播云游雪博会;松花江冰雪嘉年华将推出抖音慢直播,哈尔滨极地馆将推出极地公园世界顶级大秀,让市民和游客饱览世界各地顶级艺术家和海洋动物带来的极地奇幻表演,还会遇到网红“淘学企鹅”;伏尔加庄园将推出著名俄罗斯艺术家油画展《缤纷多彩的生活》。

开通线上哈尔滨文旅品牌旗舰店

在携程APP搜索哈尔滨、冰城等关键词,可直接进入哈尔滨文旅品牌旗舰店,集合了哈尔滨旅游攻略、旅游榜单推荐多个板块,展示各类旅游精选产品,并通过直播等方式开展各类线上冰雪展示活动。

开展线上冰雪旅游活动

通过人民网及各省频道、新华网黑龙江频道,对我市重点冰雪景区进行视频展示;在中国旅游报上开展“活力冰城·筑梦冰雪——讲述哈尔滨冰雪故事”征集活动,希望广大市民和网友踊跃报名参加。

云媒直播

2月11日(除夕)

10时,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将推出“你好·新春”——大型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6大频率、5大频道、冰橙V小程序、中国蓝网进行融媒立体传播。

2月4日哈尔滨市委网信办、哈尔滨日报社主办的“就地过年”——冰城年家乡味,春节祝福视频秀活动在抖音正式上线。

又是一年寒假到了,想好带孩子去哪里玩了吗?来这些展览里进行一场古文化的穿越之旅吧!这里有对古代 美食 的介绍,有民间年画的回忆,还有时令文化的清晰梳理,让我们一起走进来,近距离的享受文化的盛宴吧!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正在展出。该展览按 历史 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隋唐五代服饰”“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和多媒体设施。

中国服饰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先民已开始穿衣佩饰,服饰的观念已经出现。

到了商周时期,开始系统化地用服饰来标志穿衣人的等级和地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不仅出现了上下身相互连属的深衣,还引进了胡服骑射。

秦汉时期确立了一整套服饰制度,还形成了冠制,用“帽子”作为身份、品阶以至官职的象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经历了文化的融合,南朝的衣冠礼仪制度持续影响着北方的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合理成分也被汉族服饰逐渐吸收。

隋代恢复了汉魏冠冕仪制。唐代经济发达、纺织技术进步、对外交往频繁,服饰有了新的特点:当时的长安等城市有大量外国人居住,带来了胡服,胡服的部分特点被唐人吸收,丰富了唐代服饰的款式、色彩和图案。

宋代受“程朱理学”影响,服饰风格崇尚简朴、内敛。与此同时,和两宋并存的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在 社会 、经济、文化上都与中原汉民族之间产生了交融,汉服胡化和胡服汉化是民族交融在服饰上最明显的体现。元代服饰则更多地保留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并受到汉民族的影响而建立了冠服制度。

明初恢复汉唐传统,承袭唐宋的幞头、圆领袍衫、玉带,奠定了明代官服的基本风貌,并制定了明确细致的服装仪制,以补子、纹样、佩绶、服色、牙牌等来区分官员品级。由于明代政府重视农业,推广植棉,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的衣着也得到了改善。

清朝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废除汉族传统冕冠制度。统治者在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均具有明显的满民族文化特征,在服饰上表现尤为明显,还将汉民族服饰中所包含的礼制思想,以吉祥纹样、色彩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服饰文化。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展览制作了1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展出了直接表现古代服饰形制的实物,还绘制了大量线图辅助说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展览时间:正在展出中

展览地点:国家博物馆北18展厅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

近日,“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对公众开放。人们经常说“民以食为天”,本次展览的200余件(套)展品紧贴百姓,是一个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展览。

本次展览分为“食自八方”“茶韵酒香”“琳琅美器”“鼎中之变”“礼始饮食”五个单元,展出精选文物200余件(套),从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不同角度出发,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 历史 变迁,真实刻画古代劳动人民充满烟火气息的日常生活,深刻表达中华民族对丰衣足食美好生活的憧憬。其文物数量与承载的信息量较大,既有稻米、点心等食品实物,又有餐具盒、注子等饮食器具,也有揭示烹饪加工技艺的染器、火锅等,还有反映饮食礼仪的青铜礼器、餐具以及记录饮食文化的古籍文献。

本次展览设置有多个互动项目,通过好看的、好玩的、能体验的、能动手感知的内容与展览形式,拉近博物馆与大众的距离,引导观众感知中华民族贯通古今的生活趣味。

展览时间:展出中

展览地点: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

中国古代书画

“中国古代书画”是国家博物馆立足馆藏推出的又一专题展览。以时间为主线,遴选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52件,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降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

此次展览共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明代的绘画与书法和清代的绘画与书法三个单元。

第一部分为宋元时期的绘画与书法,共展出作品6件。中国书画的卷轴墨迹始于魏晋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宋代以前的名家作品流传甚少。

第二部分为明代的绘画与书法,共展出作品16件。明代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阶段,因循宋元传统而持续演变,流派纷繁,各成体系。

第三部分为清代的绘画与书法,共展出作品30件。清代是中国书画艺术集古今大成的时代,名家之众、流派之丛、技法之新远超前代。

展览中还展出了一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的文房用具,不仅显示了文房用具与书画创作的密切关联,而且丰富了展览文物种类。同时,展览将通过定期展品轮换、改陈设计等方式,推动馆藏文物不断走出库房、走上展线,让文物活起来,提升观展体验。

展览时间: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南12展厅

中国古代钱币展

中国古代钱币 历史 悠久,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浸润下逐渐演进出系统完整、内容丰富、脉络清晰、内涵博大、个性鲜明的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钱币史上独树一帜,同时对周边国家及地区货币使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反映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灿烂辉煌的重要代表性物证。

值此辛丑新春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推出中国古代钱币专题展览,就是要通过钱币这一载体,系统展示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 历史 脉络,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彰显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钱币展从二十余万枚馆藏钱币中精选出一千八百余件珍品,辅以其他类别文物二百余件,分“泉林漫步”与“圜宇方圆”两部分进行展示。展览的钱币从原始海贝到早期的刀布币和圜钱,再到持续两千年之久的方孔圆钱,直至清末的机制铜、银元,脉络传承明晰,品类繁盛;既有形态各异的金属铸币,也有元代以来各色纸币;既有流通货币,也有反映中国古代民俗文化的镇库钱、宫钱、供养钱、生肖钱、厌胜钱、 游戏 钱等;既有反映中国古代高超书法艺术的代表钱币,也有反映古代造币工艺发展水平的各种钱范、母钱和钞版。

与此同时,展览还推出一些与历代经济 社会 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文物,力求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中国古代钱币的 历史 演进,同时折射其所承载的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艺术、 科技 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展期: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南11展厅

唐山皮影展

日前,由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和唐山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唐山皮影展”在北京鲁迅博物馆正在展出。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皮影,如陕西、山西、甘肃、云南、浙江、广东、湖南、内蒙等地,唐山皮影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支。唐山皮影也称为“乐亭影”、“滦州影”、“驴皮影”等,与评剧、乐亭大鼓并称为“冀东三枝花”。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唐山皮影以“驴皮”做材质,经处理后的驴皮具有净亮透明、柔韧性高的特点。“驴皮影”的制作有一套严谨的流程,主要分刮皮、浆皮、选皮、描样、雕刻、上色、上油、组装八大步骤。每一道工序都密切相关,其中以浆皮和雕刻最为关键。

本次展览精选唐山博物馆藏120余件清代末期至民国初期的唐山皮影,另有5套影卷和28个实物唱盘。在欣赏这些艺术品的同时,观众可以了解唐山皮影是如何制作和操纵表演的,感受交融在皮影方寸之间的俗与雅、丑与美、古与今。

展览时间:持续至2022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四时风物岁华中”之“日下春和”—北京岁时节令文化系列展

古时的京城有多浪漫?岁末年初,一场“四时风物岁华中”之“日下春和”——北京岁时节令文化系列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121组件馆藏文物带领观众跨越时空,寻觅古老京城春日时节的人情风物之美。

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把花鸟刻进碗里,将蝴蝶嵌在簪上,以檀木作酒筹,用白玉制插屏……展览中,121组件文物以春节、立春、花朝、清明等时节为序,分“燕京岁华”“祥源肇岁”“瑞启春台”三个部分,向观众详细展示古老京城春日里的节令习俗、文化活动,以及相关遗址遗迹。

刚踏入展厅,悠扬的笙箫管笛声传入耳畔。“人之情不能无衣食,衣食之道必始于耕织”,展览起始,汉代黄釉谷仓、东汉绿釉陶井、金代灰陶簸箕等微缩版农业生产器物,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农耕 社会 的繁盛景象。

除了农耕器具,辽金时期的鸡腿瓶,金代的只有拇指般大小的“火锅”,明代的青玉童子牧牛,清代的宜兴茶果、宫灯形耳坠和“新年吉庆”鼻烟壶等意趣十足;再往前走,腊八粥食材模型、清代彩绘门神、杨柳青着色吉语年画、景德镇窑红地粉彩“迎祥”云蝠纹挂屏等,满溢着“年味儿”……一件件文物,描绘出一幅京城春日风物图景。

阳春和气动,日下万象新。首博表示,“四时风物岁华中”系列展览是该馆全新推出的体现京味儿文化的展览项目,以春、夏、秋、冬的自然时序为不同时间背景,展示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岁时风俗。“日下春和”展览正是此系列展览的开篇之作。此外,为丰富市民新春文化生活,首博还将在新年陆续推出针对不同年龄受众的“迎春纸鸢寄福”“喜上眉梢”等互动体验活动。

展览时间:展出中

展览地点:首都博物馆地下一层A展厅

祈福迎祥—民间年画展

正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祈福迎祥——民间年画展”聚全国多个重要年画产地的优秀年画作品,充分展示民间艺术魅力,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向广大观众献上美好的新春祝愿。

中国民间年画分布广泛,各地区年画从乡土生活中汲取养分,在 历史 长河中不断发展,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年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较多地表现民间生活场景,反映着中国人民的生活态度和道德观念。年画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简练、色彩对比强烈,有鲜明的民间绘画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展期:展出中

地点:国家博物馆0层公共空间

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

玻璃是古代最重要的人造材料之一,亦被称为“火与沙”的艺术,大量的玻璃遗存可窥见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原材料、商品、艺术审美的演变、传播和交流。本次展览以时间为轴,以文明交流为主题,展出了日本平山郁夫美术馆收藏的古丝绸之路玻璃器文物300余件套,以及国内十余家文博机构所藏的古代玻璃器文物40余件套,通过玻璃物质材料展现人类的古代世界文明史、 科技 发展史、艺术史和贸易交流史,体现东西文明交流互鉴,以及中华文明的博大包容性与伟大创造性。

展览时间:2022年1月25日—5月5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3号展厅

《镜图史话》

驻足伽利略望远镜前,带你开启天文学发展的望远镜时代,了解几乎同一时期我国西学东渐的成果;穿过“别出心裁”与“师古不泥”单元,领略超长镜筒的开普勒式望远镜以及“无镜筒”的惠更斯望远镜;仰望“一代巨擘”赫歇尔当时世界最大的12米口径反射望远镜的庞大。

从基于第谷的观测数据、包含一千两百多颗恒星数据的拜耳的《测天图》(《拜耳星图》),到包含一千五百多颗恒星数据、集美学与科学于一身的非凡之作——《天文导览》(《赫维留星图》);从格林尼治天文台首任皇家天文学家弗拉姆斯蒂德基于其近数十年望远镜观测结果、包含近三千颗恒星数据的高精度的《星图》,到包含一万七千多颗恒星数据、第一次描绘出 星座 轮廓的古典星图巅峰之作——《波德星图》,在这里,你都可以一睹它们的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

来这里,回眸伽利略如何“发现新宇宙”;来这里,破解数百年前的“土星耳朵之谜”;来这里,体验赫歇尔自制的望远镜中第一次出现天王星的身影;来这里,感受为发现谷神星制造精密天文观测设备的冉斯登的望远镜真迹。

在这里,你将欣赏到古希腊天文学集大成者——托勒密的48 星座 ,它是现如今88 星座 的雏形;在这里,赫维留的“金牛”将变得极具立体感,甚至带有“攻击性”;在这里,超大画幅的波德星图将让你一饱眼福。

展览当然也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丰富的互动体验项目,来和爸爸妈妈一起演绎古希腊的擎天巨神——阿特拉斯;一起“消除” 历史 上曾经昙花一现的十数个动物 星座 ;一起与赫维留的金牛来一场3D打卡;一起感受四百多年前的眼镜制造家的孩子们如何在自家花园无意中“发明”望远镜。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展览时间:2022年1月—12月

展览地点:北京天文馆A馆西展厅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一  全县2012年开展“文化遗产日”活动工作总结  6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今年非物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